望而却止的意思-望然而去
1.弟子规全文翻译
2.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3.求弟子规全文?
4.关于方向的五字成语有哪些?
5.《荆轲刺秦王》全文翻译
弟子规全文翻译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严。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命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淸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原文出必告 反必面 具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瑾为去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去改变。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加入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凡是父母很喜欢的东西,一定要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处理掉。
原文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译文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如果在德行上有了欠缺,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原文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tà)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原文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shì 不离床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父母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原文丧sàng三年 常悲咽yè 居处变 酒肉绝
译文父母亲去世以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原文丧尽礼 祭jì尽诚 事者 如事生
译文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父母在世时一样。
出则悌tì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进入社会、国家的意思。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能够像在家庭一样顺从长上,善事兄长,爱护弟弟妹妹。
原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译文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原文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mǐn
译文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得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姐妹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若说话时都能够相互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忿恨自然就会消除。
原文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原文长呼人 及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译文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原文称尊长 勿wù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译文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原文路遇长 疾趋揖yī 长无言 退恭立
译文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原文骑下马 乘下马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遇到尊长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要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原文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nǎi坐
译文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原文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译文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原文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译文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原文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原文朝cháo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原文晨必盥guàn 兼漱口 便溺回 辄zhé净手
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原文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lǚ 俱紧切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戴整齐,鞋带要系紧。
原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译文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原文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原文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译文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原文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原文步从容 立端正 揖yī深圆 拜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时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原文勿践阈yù 勿跛bǒ倚yǐ 勿箕踞jījù 勿摇髀bì
译文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原文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léng
译文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原文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走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
原文事勿忙 忙多措cuò 勿畏难 勿轻略
译文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原文斗闹场 觉jiào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原文将入门 问孰shú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译文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原文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当里面有人为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原文用人物 须明求 倘(tǎng)不问 即为偷
译文想要使用别人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原文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qiān
译文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以后若是有急用,再借也就不难了。
信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一个人当与社会他人打交道时,在语言、行为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言而有信。讲信用是成功阶梯之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原文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wàng 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原文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nìng巧
译文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原文奸巧语 秽huì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解除掉。
原文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译文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原文事非宜 勿轻诺 狗轻诺 进退错
译文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原文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jí 勿模糊
译文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的太快,也不能讲的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原文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原文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jī
译文看到了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就会赶上的。
原文见人恶 即内省xǐng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原文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lì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原文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威
译文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原文问过怒nù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原文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liàng士 渐相亲
译文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原文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è
译文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做错事,那就叫“恶”。
原文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程。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原文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原文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原文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译文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原文勿谄chǎn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原文人不闲 勿事搅jiǎo 人不安 勿话扰
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而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搅他。
原文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译文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原文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译文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原文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宣扬别人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原文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删,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相互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原文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译文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原文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译文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原文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原文待婢bì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译文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十分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原文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原文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
原文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译文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原文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译文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原文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文,指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文以载道。
原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原文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译文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而又固执于自己的见解,不肯读书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不会分辨事物的真假、是非、曲直,这也是不对的。
原文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原文方读此 勿慕mù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原文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译文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原文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译文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立即做笔记,以便随时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原文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yàn正
译文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原文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如果你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的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心没定下来,学习要专心致志。
原文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原文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译文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原文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译文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对于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有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
原文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以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壹』 疯狂猜成语中有十二个而字和十一个立字是什么成语
三十而立
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
『贰』 什么什么而上四字成语
“拾级而上”意为“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一拥而上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朱光。”
一哄而上拼音: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蜂拥而上拼音:fēng yōng ér shàng
释义: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例句: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杀下山寨。
拾级而上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
释义: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叁』 疯狂猜成语图上有个而字和许多e
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来 jiàn
解源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对说话、写文章、事情和人的所作所为等的理解。一般作宾语、定语、独立成分。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辨析~和“不言而喻”;都形容很明显;无须多说或多看。但“不言而喻”偏重于人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偏重于极容易看明白。
例句
(1)这道理~;谁都能看明白。
(2)这个道理~;谁都能弄明白。
『肆』 有哪个成语中有“比”这个字,而且比的意思是靠近
比翼双飞
『伍』 测视力一个而字那个的成语猜图是什么答案
成语是显而易抄见袭
拼音:xiǎn ér yì jiàn
解释:显,明显。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写文章等。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谜语:放大
同韵词:发上冲冠、断恶修善、鳌头独占、谈空说幻、水米无干、看菜吃饭、不屑置辩、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他乡异县、自靖自献
『陆』 哪些成语中带"为"字,而且意思是被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为裘为箕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柒』 什么成语里含有之字而且之的意思是和
之成语 :
自知之明、
求之不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燃眉之急、
无价之宝、
持之以恒、
泰然处之、
切肤之痛、
不速之客、
当之无愧、
莫逆之交、
言之凿凿、
天府之国、
神来之笔、
普天之下、
一技之长、
用武之地、
君子之交、
缓兵之计、
置之度外、
不解之缘、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犊、
堂而皇之、
肺腑之言、
失之交臂、
一以贯之、
顷刻之间、
甘之如饴
『捌』 而字有什么成语
包含“而”的成语共有853个
1)哀而不伤
2)安枕而卧
3)昂然而入
4)拔地而起
5)白头而新
6)败兴而归
7)半济而击
8)半涂而罢
9)半涂而废
10)半途而废
11)包而不办
12)抱才而困
13)备而不用
14)背道而驰
15)背道而行
16)倍道而进
17)倍道而行
18)比而不党
19)比肩而立
20)比肩而事
21)比屋而封
22)毙而后已
23)避而不谈
24)并日而食
25)博而不精
26)博而寡要
27)不辞而别
28)不得而知
29)不德而功
30)不恶而严
31)不寒而栗
32)不欢而散
33)不教而杀
34)不教而诛
35)不矜而庄
36)不胫而走
37)不劳而成
38)不劳而获
39)不劳而食
40)不了而了
41)不令而信
42)不谋而合
43)不谋而同
44)不平而鸣
45)不期而会
46)不期而然
47)不期而同
48)不期而遇
49)不勤而获
50)不宣而战
51)不言而信
52)不言而谕
53)不言而喻
54)不药而愈
55)不一而足
56)不壹而三
57)不壹而足
58)不翼而飞
59)不约而同
60)不战而溃
61)不战而胜
62)擦肩而过
63)操券而取
64)侧目而视
65)侧足而立
66)察察而明
67)冁然而笑
68)长驱而入
69)倡而不和
70)称柴而爨
71)称量而出
72)趁虚而入
73)瞠目而视
74)乘隙而入
75)乘虚而入
76)秤薪而爨
77)冲口而出
78)冲口而发
79)础泣而雨
80)础润而雨
81)触而即发
82)触类而长
83)触类而通
84)传檄而定
85)垂拱而治
86)垂裳而治
87)垂手而得
88)垂涕而道
89)从风而服
90)从风而靡
91)从天而降
92)从天而下
93)从一而终
94)促膝而谈
95)脆而不坚
96)存而不论
97)存而不议
98)大败而逃
99)大而化之
100)大而无当
101)待贾而沽
102)待价而沽
103)待时而动
104)待时而举
105)戴头而来
106)戴星而出
107)旦旦而伐
108)淡而不厌
109)淡而无味
110)当刑而王
111)倒屣而迎
112)道而不径
113)得而复失
114)登高而招
115)等而上之
116)等而下之
117)抵掌而谈
118)抵足而眠
119)抵足而卧
120)鼎足而居
121)鼎足而立
122)鼎足而三
123)动而若静
124)斗而铸兵
125)斗而铸锥
126)笃而论之
127)断而敢行
128)夺眶而出
129)夺门而出
130)掇而不跂
131)而今而后
132)而立之年
133)犯而不校
134)犯而勿校
135)泛泛而谈
136)废然而反
137)废然而返
138)废书而叹
139)分而治之
140)焚林而猎
141)焚林而狩
142)焚林而畋
143)焚薮而田
144)奋袂而起
145)蜂拥而来
146)蜂拥而起
147)蜂拥而上
148)蜂拥而至
149)否极而泰
150)否终而泰
151)肤寸而合
152)伏而唂天
153)伏而咶天
154)扶摇而上
155)怫然而怒
156)拂袖而归
157)拂袖而起
158)拂袖而去
159)拂衣而去
160)浮而不实
161)富而不骄
162)富而好礼
163)富而无骄
164)改而更张
165)盖地而来
166)高而不危
167)高枕而卧
168)恭而敬之
169)恭而有礼
170)拱手而降
171)拱手而取
172)股战而栗
173)鼓腹而游
174)鼓噪而进
175)鼓噪而起
176)顾而言他
177)刮目而视
178)挂冠而归
179)挂冠而去
180)观机而动
181)观机而作
182)观衅而动
183)广而言之
184)贵而贱目
185)滚滚而来
186)国而忘家
187)过而能改
188)含而不露
189)含屈而
190)罕譬而喻
191)好谋而成
192)合而为一
193)合二而一
194)和而不唱
195)和而不同
196)和衣而睡
197)和衣而卧
198)赫然而怒
199)虎而冠者
200)华而不实
201)华而失实
202)画地而趋
203)缓辔而行
204)诲而不倦
205)惠而不费
206)货而不售
207)霍然而愈
208)讥而不征
209)击壤而歌
210)饥而忘食
211)鸡鸣而起
212)积而能散
213)赍志而没
214)赍志而殁
215)及锋而试
216)及瓜而代
217)极而言之
218)几而不征
219)计日而待
220)计日而俟
221)继世而理
222)继踵而至
223)戛然而止
224)兼程而进
225)兼而有之
226)简而言之
227)简能而任
228)见机而行
229)见机而作
230)见几而作
231)接踵而来
232)接踵而至
233)揭竿而起
234)结绳而治
235)竭泽而渔
236)解颜而笑
237)仅此而已
238)尽辞而
239)尽欢而散
240)尽力而为
241)尽心而已
242)敬而远之
243)究而言之
244)久而不匮
245)久而久之
246)具体而微
247)据梧而瞑
248)聚而歼之
249)聚族而居
250)卷席而居
251)卷席而葬
252)绝裾而去
253)绝裙而去
254)崛地而起
255)谲而不正
256)凯旋而归
257)侃侃而谈
258)侃侃而言
259)可想而知
260)渴而穿井
261)渴而掘井
262)溘然而去
263)溘然而逝
264)叩马而谏
265)夸夸而谈
266)款款而谈
267)喟然而叹
268)捆载而归
269)稇载而归
270)困而不学
271)困而学之
272)扩而充之
273)劳而不获
274)劳而不怨
275)劳而少功
276)劳而无功
277)老而弥笃
278)老而弥坚
279)老而益壮
280)乐而不荒
281)乐而不厌
282)乐而不*
283)乐而忘返
284)乐而忘归
285)乐而忘
286)乐而忘忧
287)类是而非
288)历阶而上
289)联袂而至
290)联翩而至
291)廉而不刿
292)量才而为
293)量腹而食
294)量力而动
295)量力而为
296)量力而行
297)列鼎而食
298)趔趄而行
299)临事而惧
300)笼而统之
301)落荒而逃
302)落荒而走
303)满车而归
304)满而不溢
305)满载而归
306)忙而不乱
307)没而不朽
308)扪虱而谈
309)扪虱而言
310)迷而不反
311)迷而不返
312)迷而知反
313)迷而知返
314)秘而不露
315)秘而不泄
316)秘而不宣
317)秘而不言
318)密而不宣
319)面壁而已
320)面墙而立
321)苗而不秀
322)敏而好古
323)敏而好学
324)鸣琴而治
325)殁而不朽
326)殁而无朽
327)默而识之
328)谋而后动
329)木猴而冠
330)目逆而送
331)沐猴而冠
332)慕名而来
333)泥而不滓
334)逆流而上
335)逆天而行
336)涅而不渝
337)涅而不淄
338)涅而不缁
339)怒目而视
340)拍案而起
341)哌哌而泣
342)翩跹而舞
343)贫而乐道
344)品而第之
345)平心而论
346)破壳而出
347)破门而出
348)破门而入
349)匍匐而行
350)企而望归
351)企足而待
352)谦尊而光
353)嗛而未发
354)强而后可
355)强而示弱
356)墙面而立
357)跷足而待
358)翘足而待
359)锲而不舍
360)轻而易举
361)倾巢而出
362)倾城而出
363)倾耳而听
364)穷而后工
365)曲肱而枕
366)屈指而数
367)取而代之
368)取瑟而歌
369)去而之他
370)群而不党
371)染化而迁
372)攘臂而起
373)绕道而行
374)柔而不犯
375)如此而已
376)如丘而止
377)如是而已
378)如斯而已
379)如响而应
380)蠕蠕而动
381)洒泪而别
382)三命而俯
383)三十而立
384)三思而行
385)扫地而尽
386)扫兴而回
387)铩羽而归
388)铩羽而逃
389)歃血而盟
390)善刀而藏
391)善贾而沽
392)审势而行
393)生而知之
394)失而复得
395)施而不费
396)施施而行
397)什袭而藏
398)食而不化
399)食言而肥
400)豕而负涂
401)拭目而待
402)拭目而观
403)适可而止
404)疏而不漏
405)述而不作
406)顺非而泽
407)顺风而唿
408)顺流而下
409)顺时而动
410)说说而已
411)而不悔
412)而不僵
413)而不朽
414)而复生
415)而复苏
416)而后已
417)而后止
418)而无憾
419)而无悔
420)而无怨
421)似非而是
422)似是而非
423)肆口而食
424)素位而行
425)溯流而上
426)随风而靡
427)随机而变
428)随寓而安
429)随遇而安
430)随踵而至
431)泰而不骄
432)泰极而否
433)贪而无信
434)谈笑而道
435)探口而出
436)堂而皇之
437)陶然而醉
438)腾空而起
439)恬而不怪
440)听而不闻
441)挺而走险
442)挺身而出
443)挺身而斗
444)铤而走险
445)同年而校
446)同年而语
447)同盘而食
448)同日而道
449)同日而论
450)同日而言
451)同日而语
452)同舟而济
453)统而言之
454)投传而去
455)投袂而起
456)推而广之
457)脱口而出
458)脱颖而出
459)唾手而得
460)莞尔而笑
461)莞然而笑
462)妄尘而拜
463)望尘而拜
464)望而却步
465)望而生畏
466)望风而遁
467)望风而降
468)望风而溃
469)望风而靡
470)望风而逃
471)望风而走
472)望屋而食
473)望洋而叹
474)危而不持
475)危而后济
476)威而不勐
477)为而不恃
478)娓娓而谈
479)畏而爱之
480)畏影而走
481)温润而泽
482)闻风而动
483)闻风而起
484)闻风而逃
485)闻风而兴
486)闻风而至
487)闻义而徙
488)卧而治之
489)无德而称
490)无根而固
491)无功而返
492)无功而禄
493)无疾而终
494)无胫而来
495)无胫而行
496)无胫而至
497)无胫而走
498)无为而成
499)无为而治
500)无翼而飞
501)毋翼而飞
502)析骨而炊
503)析骸而爨
504)膝行而进
505)膝行而前
506)习而不察
507)席地而坐
508)席卷而逃
509)系而不食
510)弦而鼓之
511)显而易见
512)乡乡而饱
513)相待而成
514)相辅而成
515)相辅而行
516)相机而动
517)相机而行
518)相机而言
519)相继而至
520)相时而动
521)相提而论
522)相须而行
523)向明而治
524)向若而叹
525)向天而唾
526)向隅而泣
527)笑而不答
528)信步而行
529)信而好古
530)信而有征
531)信而有徵
532)信而有证
533)形而上学
534)秀而不实
535)虚而不淈
536)虚一而静
537)悬而未决
538)悬悬而望
539)学优而仕
540)谑而不虐
541)谑而近虐
542)循次而进
543)循墙而走
544)哑然而笑
545)言而不信
546)言而无信
547)言而有信
548)奄然而逝
549)掩鼻而过
550)掩耳而走
551)掩口而笑
552)掩面而泣
553)扬长而去
554)徉长而去
555)仰天而笑
556)要而论之
557)要而言之
558)夜而忘寐
559)夜而忘寝
560)一蹴而成
561)一蹴而得
562)一蹴而几
563)一蹴而就
564)一蹴而至
565)一概而论
566)一概而言
567)一鼓而擒
568)一鼓而下
569)一呵而就
570)一轰而散
571)一哄而集
572)一哄而起
573)一哄而散
574)一哄而上
575)一閧而散
576)一唿而集
577)一褱而论
578)一挥而成
579)一挥而就
580)一览而尽
581)一日而白
582)一扫而光
583)一扫而尽
584)一扫而空
585)一往而深
586)一望而知
587)一洗而空
588)一言而定
589)一言而喻
590)一饮而尽
591)一拥而入
592)一拥而上
593)倚闾而望
594)倚门而望
595)易地而处
596)易子而教
597)易子而食
598)因机而变
599)因人而施
600)因人而异
601)因势而动
602)夤缘而上
603)引而不发
604)引而申之
605)引而伸之
606)引颈而望
607)引领而望
608)饮弹而亡
609)饮恨而
610)饮恨而终
611)应际而生
612)应刃而解
613)应时而生
614)应弦而倒
615)应运而出
616)应运而起
617)应运而生
618)迎刃而解
619)迎刃而理
620)迎刃而判
621)颖脱而出
622)勇而无谋
623)尤而效之
624)油然而生
625)鱼贯而出
626)鱼贯而进
627)鱼贯而前
628)鱼贯而入
629)鱼贯而行
630)鱼烂而亡
631)逾庖而宴
632)欲盖而彰
633)援笔而就
634)源源而来
635)韫椟而藏
636)韫匵而藏
637)杂沓而至
638)载誉而归
639)凿坏而遁
640)凿坯而遁
641)择地而蹈
642)择肥而噬
643)择交而友
644)择邻而居
645)择木而处
646)择木而栖
647)择人而事
648)择善而从
649)择善而行
650)择主而事
651)折而族之
652)枕干而寝
653)枕善而居
654)振旅而归
655)知而不言
656)知而不争
657)知而故犯
658)知难而进
659)知难而退
660)知难而行
661)执而不化
662)执一而论
663)直道而行
664)直而不肆
665)直而不挺
666)扺掌而谈
667)指日而待
668)治丝而棼
669)炙手而热
670)质而不俚
671)质而不野
672)置而不问
673)中道而废
674)中途而废
675)终而复始
676)重而无基
677)周而不比
678)周而复始
679)卓而出群
680)自郐而下
681)自然而然
682)自上而下
683)自下而上
684)自崖而反
685)总而言之
686)遵而不失
687)遵而勿失
688)坐而待毙
689)坐而待弊
690)坐而待旦
691)坐而待曙
692)坐而论道
693)爱博而情不专
694)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695)百足之虫,而不僵
696)兵在精而不在多
697)伯仁由我而
698)不得其门而入
699)不得已而求其次
700)不得已而为之
701)不得已而用之
70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703)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704)不患寡而患不均
705)不可同年而语
706)不可同日而语
707)不期然而然
708)不幸而言中
709)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710)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711)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712)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71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714)塍蛇无足而飞
715)出污泥而不染
716)出淤泥而不染
717)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718)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719)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720)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721)对屠门而大嚼
722)恶欲其而受欲其生
723)二而一
724)反其道而行之
725)反其意而用之
726)放之四海而皆准
727)放诸四海而皆准
728)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729)赴东海而
730)敢怒而不敢言
731)敢怨而不敢言
73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733)功者难成而易败
73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735)顾左右而言他
73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37)过屠门而大嚼
738)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739)好色而恶心
740)何乐而不为
74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742)虎而冠
743)虎生而文炳
7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745)敬鬼神而远之
746)久而不闻其香
747)鞠躬尽瘁,而后已
748)鞠躬尽力,而后已
749)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750)可望而不可及
751)可望而不可即
752)可一而不可再
753)口惠而实不至
754)来而不往非礼也
755)老而不是为贼
756)良马见鞭影而行
757)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758)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759)明鼓而攻之
760)鸣鼓而攻之
761)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762)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76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764)皮不存而毛焉附
76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66)起人而肉白骨
767)千夫所指,无病而
768)千夫所指,无疾而
769)牵一发而动全身
77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71)群起而攻之
7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73)人人得而诛之
77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77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76)入宝山而空回
777)入宝山而空手回
778)三过家门而不入
779)三过其门而不入
780)三思而后行
781)山以小陁而大崩
782)山有朽壤而自崩
78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84)生于忧患而于安乐
785)师心而不蹈迹
786)虱处头而黑
787)石韬玉而山晖
788)时难得而易失
789)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790)时者难得而易失
791)识二五而不知十
792)食而不知其味
79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94)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795)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796)树欲静而风不宁
797)树欲静而风不停
798)树欲静而风不息
799)树欲静而风不止
800)树欲息而风不停
801)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802)水因地而制流
803)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804)思而不学则殆
80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80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07)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808)听其言而观其行
809)推之四海而皆准
810)外君子而中小人
811)王顾左右而言他
812)望然而去之
813)未可同日而语
814)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815)无往而不胜
81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817)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818)小学而大遗
819)挟天子而令诸侯
820)心有余而力不足
821)心有馀而力不足
822)学而不思则罔
8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24)学而时习之
825)学而优则仕
826)谑而虐
827)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828)言有尽而意无穷
8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830)一而二,二而三
831)一而二,二而一
832)一而光
833)一而再,再而三
834)一发而不可收拾
835)一身而二任
836)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837)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838)有过之而无不及
839)有所恃而不恐
840)有所为而为
841)幼而学,壮而行
842)欲得而甘心
84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844)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845)择其善者而从之
846)知二五而不知十
847)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848)知其不可而为之
849)知一而不知二
850)置之地而后快
851)置之地而后生
852)置之地而后已
853)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玖』 含有“之”字和“而”字的成语有什么
之乎者也、之靡它、之不渝、而立之年、脱口而出
『拾』 一个眼睛看一个而字是什么成语
视而不见shìérbùjiàn
[释义]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版。也指不理睬;权看见了当没看见。
[语出] 语出《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正音] 不;必须读作“bú”;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 视若无睹 听而不闻
[反义] 过目不忘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例句]
①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求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关于方向的五字成语有哪些?
一 五字成语有哪些
八九不离十: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八字没一撇: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板,不知变通。
饱暖思*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欲之心。
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冰炭不同器: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兵败如山倒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不能赞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了一样。
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二 五字成语大全,五字成语有哪些
开口见喉咙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可望不可即 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快刀斩乱丝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两雄不并立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鹿不择荫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马上得天下 喻指武功建国。
瞒上不瞒下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盲人骑瞎马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无毒不丈夫 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无立锥之地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无巧不成话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
无容身之地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无所错手足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无所施其伎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同“无所施其技”。
无所施其技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
无用武之地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
难于上青天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鲇鱼上竹竿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鲇鱼缘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女大不中留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骐骥困盐车 犹言骥伏盐车。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骑曹不记马 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骑鹤上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骑鹤望扬州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骑驴风雪中 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骑驴吟灞上 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骑上扬州鹤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千里寄鹅毛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同“千里送鹅毛”。
轻尘栖弱草 比喻人生无常。
求马于唐市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求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清水无大鱼 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热锅上蝼蚁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热锅上蚂蚁 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人不可貌相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人生面不熟 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
人心隔肚皮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瑞雪兆丰年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三 带五字的五字成语有哪些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一五一十、
五谷丰登、
五彩缤纷、
五湖四海、
五颜回六色答、
五彩斑斓、
三山五岳、
隔三差五、
五脏六腑、
三番五次、
五体投地、
三令五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五味俱全、
五十步笑百步、
伸手不见五指、
三五成群、
五花大绑、
五大三粗、
九五之尊、
学富五车、
吆五喝六、
五马分尸、
四分五裂、
三下五除二、
二一添作五
四 五字成语有哪些
你好,5个字的成语其实有很多的,比较常用的有树倒胡孙散。油干灯草尽。
五 五字成语有哪些
爱之欲其生 八九不离十 八字没一撇 百步无轻担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伴君如伴虎 邦以民为本 棒打不回头 饱当知人饥 饱暖生*欲 饱暖思*欲
饱食思*欲 报喜不报忧 杯酒释兵权 卑卑不足道 比葫芦画瓢 便宜无好货
冰炭不同炉 冰炭不同器 冰炭不相容 兵败如山倒 病笃乱投医 病急乱求医
病急乱投医 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病僧劝患僧 不吃烟火食 不打不成器
不打不相识 不可须臾离 不能赞一词 不能赞一辞 不期然而然 不幸而言中
不朽之盛事 不以词害意 不以辞害志 不以人废言 不知何许人 不知者不罪
布袋里老鸦 步步生莲花 苍蝇附骥尾 操必胜之券 乘车入鼠穴 吃力不讨好
吃粮不管事 吃软不吃硬 吃硬不吃软 丑人多作怪 臭腐化神奇 出力不讨好
穿一条裤子 船多不碍路 床头捉刀人 吹胡子瞪眼 春秋无义战 此风不可长
打蛇打七寸 打鸭惊鸳鸯 打鸭子上架 大白于天下 大旱望云霓 大行受大名
大节不可夺 大事不糊涂 大眼瞪小眼 大眼望小眼 大鱼吃小鱼 大者为栋梁
代马不思越 代马依北风 担水河头卖 单丝不成线 道三不着两 得便宜卖乖
得病乱投医 得风就是雨 灯台不自照 东风吹马耳 东风射马耳 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冬月无复衣 独木不成林 独树不成林 读书破万卷 肚里生荆棘
蠹啄剖梁柱 断送老头皮 钝刀子割肉 多慢则生乱 铎以声自悔 恶虎不食子
恶人先告状 恶事传千里 恶事行千里 儿大不由娘 儿大不由爷 二卵弃干城
二桃杀三士 二一添作五 法不传六耳 翻脸不认人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费力不讨好 蜉蝣撼大树 赴东海而 富贵逼人来 富贵不傲物 富贵不能*
富贵草头露 富贵他人合 覆巢无完卵 戤米囤饿杀 赶鸭子上架 敢怒不敢言
高处不胜寒 高义薄云天 隔行如隔山 隔山买老牛 耕者有其田 更上一层楼
功到自然成 拱木不生危 共饮一江水 狗眼看人低 狗咬吕洞宾 鼓破众人捶
顾前不顾后 顾三不顾四 顾头不顾腚 顾头不顾脚 顾头不顾尾 瓜皮搭李皮
瓜皮搭李树 观今宜鉴古 观者如堵墙 官怠于宦成 官清民自安 官无三日紧
贵人多忘事 过则勿惮改 害人先害己 汉贼不两立 旱魃拜夜叉 行行出状元
行行重行行 好汉惜好汉 好色而恶心 好心办坏事 好心没好报 好心无好报
何乐而不为 和尚吃八方 和事不表理 河东狮子吼 河水不洗船 黑牛生白犊
黑漆皮灯笼 恨铁不成钢 后来者居上 后浪催前浪 后浪推前浪 猢狲入布袋
虎毒不食儿 虎父无犬子 虎虎有生气 虎生而文炳 虎瘦雄心在 花无百日红
欢娱嫌夜短 换汤不换药 患难见真情 患难见知己 皇天无老眼 慧眼识英雄
火到猪头烂 火上弄冰凌 祸从天上来 祸生于纤纤 鸡肥不下蛋 鸡烂嘴巴硬
汲汲于富贵 急急如律令 急来报佛脚 急来抱佛脚 急趋无善迹 急则抱佛脚
疾风扫落叶 疾风扫秋叶 疾风彰劲草 疾风知劲草 祭神如神在 佳偶自天成
家丑不外扬 家狗向里吠 家和万事兴 家书抵万金 夹板医驼子 夹袋中人物
甲胄生虮虱 尖担两头脱 蒹葭倚玉树 俭可以养廉 俭可以助廉 俭者心常富
见弹求鸮炙 见金不见人 见木不见林 见树不见林 见物不见人 荐贤不荐愚
将门无犬子 将相本无种 将相出寒门 娇子如杀子 脚踏两只船 今吾非故吾
金钗十二行 金碗盛狗矢 紧行无好步 紧行无善踪 尽地主之谊 尽在不言中
井冽寒泉食 九牛拉不转 九曲十八弯 久旱逢甘雨 酒后吐真言 酒令如军令
旧瓶装新酒 救急不救穷 救民于水火 救人须救彻 居高声自远 攫金不见人
开弓不放箭 开口见喉咙 开门七件事 看人下菜碟 慷他人之慨 糠菜半年粮
苛政猛于虎 磕头如捣蒜 可杀不可辱 可望不可及 可望不可即 空口说白话
空口说空话 空手套白狼 快刀断乱麻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乱丝 溃敌如决河
昆仑之球琳 来世不可待 老大徒伤悲 老牛拉破车 了了解人意 冷锅里爆豆
篱牢犬不入 礼多人不怪 礼烦则不庄 礼轻情意重 礼轻人意重 礼义生富足
李下无蹊径 鲤鱼跳龙门 莲花步步生 两肩担一口 两雄不并立 两雄不俱立
两眼一抹黑 蓼虫不知苦 烈火见真金 临时抱佛脚 临阵带兵书 凛凛不可犯
凛凛有生气 凛然不可犯 令苛则不听 六耳不同谋 漏瓮沃焦釜 庐山真面目
鹿不择荫 鹿不择音 锣齐鼓不齐 落笔妙天下 落花难上枝 马上得天下
蚂蚁搬泰山 蚂蚁啃骨头 卖狗皮膏药 瞒上不瞒下 谩上不谩下 慢工出细活
盲人骑瞎马 没巧不成话 没嘴的葫芦 猕猴骑土牛 面和心不和 面和意不和
面红脖子粗 民无信不立 民以食为本 民以食为天 名声若日月 名师出高徒
名下无虚士 明鼓而攻之 明月不常圆 明珠出老蚌 鸣鼓而攻之 摸不着头脑
抹一鼻子灰 谋先则事昌 目短于自见 男不对女敌 男不与妇敌 男不与女斗
难于上青天 能书不择笔 泥佛劝土佛 泥菩萨过江 鲇鱼上竹竿 鲇鱼缘竹竿
宁可信其有 驽马恋栈豆 怒从心上起 女大不中留 女大十八变 藕断丝不断
盘古开天地 捧土加泰山 捧心效西子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蚍蜉撼大木
蚍蜉撼大树 飘风不终朝 贫贱不能移 贫贱亲戚离 平地起孤丁 平地起骨堆
平地一声雷 平原十日饮 破鼓乱人捶 破罐子破摔 破镜不重照 仆妾为雀鼠
妻贤夫祸少 骐骥困盐车 骑曹不记马 骑鹤上维扬 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
骑驴风雪中 骑驴吟灞上 骑牛读汉书 骑上扬州鹤 弃之如敝屐 弃之如敝屣
千锤成利器 千里共婵娟 千里寄鹅毛 千里始足下 千里送鹅毛 牵着鼻子走
枪打出头鸟 强宾不压主 强盗挂念珠 墙倒众人推 擒贼先擒王 轻尘栖弱草
清水出芙蓉 清水无大鱼 蜻蜓撼石柱 晴天打霹雳 秋风扫落叶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全国一盘棋 全躯保妻子 群起而攻之 群犬吠所怪 热锅上蝼蚁
热锅上蚂蚁 人比黄花瘦 人不可貌相 人恶礼不恶 人间行路难 人间重晚晴
人老心不老 人面逐高低 人亲骨肉香 人穷志不穷 人生地不熟 人生行乐耳
人生路不熟 人生面不熟 人生如朝露 人生如风灯 人熟理不熟 人心隔肚皮
人言不足恤 人在人情在 日近长安远 日久见人心 日月不可逾 日月无私照
日长如小年 容容多后福 肉麻当有趣 如失左右手 如响之应声 乳犊不怕虎
瑞雪兆丰年 三百六十行 三杯和万事 三杯通大道 三分钟热度 三夫成市虎
三年不窥园 三年不目月 三人成市虎 三人六样话 三思而后行 三下五除二
僧来看佛面 不见血 不用刀 不眨眼 须见血 山不让土石
山不转路转 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 山锐则不高 善闭无关楗 善行无辙迹
善者不亡 善者不阵 善言不入耳 善阵者不战 上不得台盘 奢者心常贫
蛇无头不行 舍命不舍财 舍命陪君子 射人先射马 伸手不见掌 身大力不亏
身后识方干 圣人无常师 胜读十年书 盛年不重来 虱处头而黑 狮子大开口
施恩不望报 湿肉伴干柴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艺 十八层地狱 十八重地狱
十步九回头 十二道金牌 十里无真言 十年不制衣 十年九不遇 十年磨一剑
十万八千里 十指不沾泥 十指有长短 石压笋斜出 时穷节乃见 时势造英雄
始愿不及此 士穷见节义 士俗不可医 世间无难事 世上无难事 事变知人心
事后诸葛亮 事急无君子 事无三不成 售胝足之药 书生气十足 树倒猢孙散
树倒猢狲散 双斧伐孤树 水底捞明月 水过地皮湿 水火不兼容 水火不相容
水米不粘牙 说得行不得 司空不视涂 司马牛之叹 司马牛之忧 司马昭之心
私仇不及公 私视使目盲 思不出其位 病无良医 四海皆兄弟 送佛到西天
送佛送到西 虽多亦奚为 岁寒知松柏 岁月不待人 岁月不饶人 损人不利己
所答非所问 他乡遇故知 塔尖上功德 贪多嚼不烂 摊书傲百城 摊书拥百城
谈笑有鸿儒 桃李遍天下 桃李满天下 替古人担忧 替古人耽忧 天不转地转
天高皇帝远 天公不作美 天公不做美 天塌压大家 天下无难事 天涯若比邻
天子无戏言 天字第一号 铁棒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 听风就是雨 痛饮黄龙府
图穷匕首见 兔丝附女萝 歪嘴念邪经 万里未归人 万里犹比邻 万钱无下箸
万事不求人 万事开头难 万事起头难 万物不能移 万物无全用 亡立锥之地
望然而去之 威武不能屈 唯马首是瞻 惟有读书高 温良恭俭让 文齐福不齐
文章憎命达 稳坐钓鱼船 稳坐钓鱼台 巫山一段云 屋上建瓴水 无敌于天下
无毒不丈夫 无风不起浪 无风三尺浪 无佛处称尊 无缚鸡之力 无官一身轻
无何有之乡 无谎不成媒 无可无不可 无立锥之地 无立足之地 无利不起早
无巧不成话 无巧不成书 无容身之地 无所措手足 无所错手足 无所施其伎
无所施其技 无所施其术 无往而不胜 无盐不解淡 无用武之地 无置锥之地
吾家千里驹 梧桐一叶落 五月粜新谷 武人不惜 勿为左右袒 物不平则鸣
物以希为贵 物以稀为贵 西风贯驴耳 膝下有黄金 习惯成自然 习惯若自然
匣剑何时跃 下笔如有神 先下手为强 象煞有介事 像煞有介事 小葱拌豆腐
小儿强解事 小鹿触心头 小事不糊涂 小巫见大巫 小学而大遗 心服口不服
心之官则思 惺惺惜惺惺 刑不上大夫 兄弟阋于墙 胸中百万兵 修辞立其诚
朽木不可雕 徐妃半面妆 学不可以已 学而时习之 学而优则仕 学问无止境
熏莸不同器 薰以香自焚 薰莸不同器 哑子吃黄连 哑子吃苦瓜 严师出高徒
言简意不遗 言美则响美 言泉会九流 言人所不言 言语妙天下 言者心之声
妍皮裹痴骨 眼不见为净 晏婴之狐裘 燕雀处帷幄 养虎自贻灾 养虎自遗患
峣峣者易折 一百二十行 一棒一条痕 一报还一报 一鼻孔出气 一鼻孔通气
一鞭一条痕 一锤子买卖 一寸同心缕 一代 *** 主 一蒂儿到底 一肚子坏水
一饭三吐哺 一饭三遗矢 一棍打一船 一棍子打 一掴一掌血 一假手之劳
一箭射两垛 一觉扬州梦 一举手之劳 一句撞倒墙 一篑障江河 一力降十会
一码归一码 一目尽天涯 一沐三握发 一沐三渥发 一沐三捉发 一拍一吻缝
一栖不两雄 一去不复返 一去不复还 一日难再晨 一身都是胆 一身而二任
一丝没两气 一推六二五 一退六二五 一碗水端平 一问三不知 一物降一物
一物克一物 一心挂两头 一言抄百总 一言以蔽之 一语撞倒墙 一渊不两蛟
一杖一条痕 一纸糊涂帐 一紫盖十红 一字入公门 一字长蛇阵 一字值千金
依本画葫芦 依葫芦画瓢 依样画葫芦 疑心生暗鬼 以己养养鸟 以虞待不虞
以眦睚 倚酒三分醉 义兵不攻服 艺多不压身 艺高人胆大 易地则皆然
银样蜡枪头 银样镴枪头 寅年用卯年 饮水不迷源 英雄出少年 英雄闲日月
嘤鸣求友声 油干灯草尽 游刃有余地 有鼻子有眼 有病乱投医 有风方起浪
有奶便是娘 有所为而为 有天没日头 有天无日头 有幸有不幸 有志事竟成
右传之八章 与草木俱腐 与草木俱灰 与草木俱朽 与草木同腐 与草木同朽
与日月齐光 与日月争光 与天地同寿 与天地同休 郁郁不得志 欲得而甘心
欲速则不达 渊源有自来 远行无急步 越鸟巢南枝 云端看厮杀 凿四方眼儿
贼夫人之子 毡袜裹脚靴 张良慕赤松 长矢射天狼 照葫芦画瓢 折节下谋士
折节下贤人 辄作数日恶 着三不着两 针尖对麦芒 真金不怕火 真人不露相
正人先正己 知表不知里 知耻近乎勇 知一不知十 知之为知之 知子莫若父
直待雨淋头 纸包不住火 治标不治本 中看不中吃 中看不中用 终非池中物
众怒如水火 众曲不容直 周瑜打黄盖 骤雨不终日 捉将官里去 自爱不自贵
自食其恶果 自以为得计 嘴大喉咙小 嘴尖舌头快 嘴是两张皮 尊中酒不空
坐山观虎斗 坐山看虎斗
六 形容励志的五字成语有哪些
读书破万卷、疾风彰劲草、行行出状元、功到自然成、铁棒磨成针
一、读书破万卷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二、疾风彰劲草 [ jí fēng zhāng jìng cǎo ]
解释: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译文:等到高贵去世,就趴在尸体上痛哭;陈留回国,就流着眼泪拜别推辞。俗话说“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献王他有了。
三、行行出状元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
解释: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出自:明 冯惟敏 《玉抱肚·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译文:琵琶的扫尾声让人心生怜惜,所以要相信每一行都可以做出好成绩。
四、功到自然成 [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五、铁棒磨成针 [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
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出自: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七 带五字的成语有哪些
四书五经、
五花大绑、
学富五车、
九五之尊、
五湖专四海、
三纲五常、
过五关斩六将属、
三山五岳、
五十步笑百步、
三皇五帝、
五光十色、
五脏六腑、
一五一十、
五谷丰登、
三五成群、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三令五申、
五脊六兽、
五体投地、
三年五载、
五彩斑斓、
五子登科、
五蕴皆空、
五大三粗、
五劳七伤、
五洲四海、
四分五裂、
三下五除二
八 五字成语有哪些
富贵不能*、周瑜打黄盖、二桃杀三士、温良恭俭让、十八般武艺、鲤鱼跳龙门、饱暖思*欲、狗咬吕洞宾、疾风知劲草、急急如律令、三思而后行、防患于未然、赶鸭子上架、行行出状元、秋风扫落叶、人不可貌相、树倒猢狲散等。
一、富贵不能*
释义: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 *** 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二、温良恭俭让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译文: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三、鲤鱼跃龙门
释义: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例句:这是所有的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也是普通人鲤鱼跳龙门,成为地位超然的魔法师的机会。
四、三思而后行
释义: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都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五、防患于未然
释义: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处:《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译文:君子当思谋远虑,事成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弊端,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
九 带五字的成语有哪些
四书五经、
三皇五帝、
五湖四海、
五脏六腑、
五花大绑、
九五之尊、
三纲五常、
五十步笑百步、
学富五车、
五脊六兽、
三山五岳、
过五关斩六将、
五子登科、
五谷丰登、
五光十色、
一五一十、
三五成群、
五花八门、
三下五除二、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二一添作五、
三令五申、
五体投地、
五马分尸、
五大三粗、
五蕴皆空、
五风十雨
~~~~~~~~~~~~
十 带五字成语有哪些
五花大绑,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风十雨,五谷丰登,五脏六腑,五指登科,五脊六兽,五花八门
《荆轲刺秦王》全文翻译
《荆轲刺秦王》的全文意思为: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继而)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早晚都会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可敬的人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wū)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或没收入宫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古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既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又可以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样对付这件事情?”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才得以听闻(您的)教诲!”于是就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人名)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希望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野蛮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扯断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在殿上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们,不能带兵器;那些持有武器的侍卫,都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因此导致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促间惊惶失措,拔不出剑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负剑于背!”“大王负剑于背!”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原文
《荆轲刺秦王》
作者:刘向
朝代: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荆轲在此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然而“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不可。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但由于太子丹“不忍”,与荆轲意见分歧,事情起了波折。
(二)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
这一部分包括准备信物、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别五个场面,其中“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是行刺的必备条件,然属次要情节,只一笔带过。其他三个情节均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特别是“准备信物”的关键是激樊於期献头。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决定“私见樊於期”。
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三言两语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继而“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这一段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示了两个异中有同的人物的精神风貌:两人都是燕赵慷慨之士,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老于心计,侠士风度跃然纸上;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肠,武将形象栩栩如生。
“怒叱太子”表现了荆轲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古来侠士,一诺千金,而太子疑其“有改悔”,开口“先遣秦舞阳”,这种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一反平日之谦和,“怒斥太子”,正是他刚烈性格的表现。太子“迟之”,“疑之”,“复请之”,一方面表明他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他浮躁多疑,谋事不周,恰好形成对荆轲的鲜明反衬。
“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然而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别变为同仇敌忾。
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描写这一场面,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运用点面结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将全景镜头(“皆白衣冠送之”)、特定镜头(“既祖,取道”)、全景镜头(“士皆垂泪涕泣”)、特定镜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真是匠心独运。
(三)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
这一部分描绘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可概括为:厚遗蒙嘉——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四个场面。
“厚遗蒙嘉”,得以引见,可见行事周密。献图时,年十二就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再加上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而与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对照,孰勇孰怯,判然分明,与上文太子丹的疑荆轲信武阳的情节相照应。
“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我活的搏斗。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眼看着秦王要成为剑下之鬼,由于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投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转瞬之间由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反“被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
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如归。“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陶潜语),今日读之,谁不为之感慨欷歔?
(四)结局(末段):荆轲被斩。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活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
作品简介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作者简介
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