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莫与京的解释-大莫与京
1.成语莫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赞美郑和的诗
成语莫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① 成语莫之能守是什么意思
成语字抄典里没有《莫之能守》这个成语。最接近的是:
莫之与京
拼音: mò zhī yǔ jīng 简拼: mzyj
解释: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画疆墨守
拼音: huà jiāng mò shǒu 简拼: hjms
解释: 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出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唐初比偶……继以李杜代兴,杯酒论文,雅称同调,而李不袭杜,杜不谋李,未尝党同伐异,画疆墨守。”
② 莫什么什么是的成语
莫衷一是 [mò zhōng yī sh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 处
清·吴趼人《痛史》:“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③ 莫遡之交的意思请问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④ 成语莫什么一是
莫衷一是
拼音: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例句:人们议论纷纷,~。
⑤ 成语莫衷一是是什么意思
莫衷一是
mòzhōngyīshì
[释义]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语出] 清·吴趼人《痛史》:“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衷;不能写作“哀”或“忠”。
[近义] 无所适从
[反义] 一针见血
[用法] 多用于书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⑥ 成语莫什么莫什么
懊悔莫及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擢发莫数 〖解释〗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解释〗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万夫莫当 〖解释〗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神妙莫测 〖解释〗莫测:不能揣测、估量。形容奇妙到极点。
人心莫测 〖解释〗犹人心难测。指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穷寇莫追 〖解释〗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莫展一筹 〖解释〗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莫可奈何 〖解释〗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救寒莫如重裘 〖解释〗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解释〗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解释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示例故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 出处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示例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的便是其一。(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故事
百喙莫辩 〖解释〗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同“百口莫辩”。
追悔莫及 后悔也来不及了。
脂膏莫润 见“脂膏不润”。
玄妙莫测 测:猜度。神奇奥妙,无法猜度。亦作“玄妙无穷”。
相视莫逆 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无适无莫 指无可无不可。
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
岁聿其莫 谓一年将尽。聿,语助;莫,“暮”的古字。
驷马莫追 见“驷马难追”。
深奥莫测 高深不易了解
日莫途远 见“日暮途远”。
牵萝莫补 谓无法弥补。
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莫知所为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莫余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井渫莫食 见“井渫不食”。
讳莫高深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鬼神莫测 鬼神也揣测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奥妙,谁也摸不清底细。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一辞莫赞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知子莫若父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诸恶莫作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真伪莫辨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一筹莫展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无适无莫 适: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噬脐莫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神鬼莫测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人莫予毒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莫予毒也 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莫测高深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指处世的态度、或说话、文章的内容(多不用在正面,带贬义)。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莫敢谁何 没有谁敢怎么样。
莫辨楮叶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莫可究诘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莫为已甚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讳莫如深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诡秘莫测 诡秘:神秘不可知;莫测:无法捉摸。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高深莫测 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德音莫违 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大莫与京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百身莫赎 百身:自身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逆于心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爱莫能助 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哀莫大于心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半筹莫展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爱莫之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⑦ "概莫能外"是成语吗什么意思
概莫能外gài mò néng wài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概莫能外的中文解释内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容典解释
解释:概:全。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出自:《后汉书·西域传》:“然好大不经,奇谲无已,虽邹衍谈天之辩,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莫能外。”
示例: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 ◎ *** 《矛盾论》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⑧ 莫失莫忘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不是成语!
但是可以理解为 麽要失去 莫要忘记 的意思
莫 同 不
即使 不要失去,不要忘记
也可以理解为 请你不要轻易的离去(放弃)也不要轻易的忘记(遗弃)
⑨ 莫什么莫什么成语
不是成语! 但是可以理解为 麽要失去 莫要忘记 的意思 莫 同 不 即使 不要失去,不要忘记 也可以理解为 请你不要轻易的离去(放弃)也不要轻易的忘记(遗弃)
⑩ 莫名其妙的名是什么意思整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莫名其妙
mòmíngqímiào
[释义]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正音]
其;不能读作“qī”。
[辨形]
莫;不能写作“漠”。
[近义]
莫明其妙
[反义]
洞若观火
[用法]
常和“让人”等组成兼语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莫明其妙”有别:~侧重在“不知道”其中奥妙;“莫明其妙”侧重在“说不出”其中奥妙。
[例句]
他会上说得好好的;一散会就改了口;真有点让人~。
[英译]
withoutrhymeorreason
赞美郑和的诗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时则有葡之王子亨利(Don Henry)(1394—1463年)献身海事,既发大西洋附近砵仙图群岛(Port Santo)、挨莎士群岛(Azores)、加拿里群岛(Canary)。未几哥伦布(Columbus)(1440—1506年)遂航大西洋,发见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遂启亚美利加大陆。同时葡人维哥达嘉马(Vasco Da Gama)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1486—1497年)。越十余年,而葡人麦折伦(Magellan)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1519—1522年)。自是新旧两陆、东西两洋,交通大开,全球比邻,备哉灿烂。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
我国大陆国也,又其地广漠,足以资移殖,人民无取骋于域外。故海运业自昔不甚发达,顾沿海诸省,二千年前,既往往有涉海自殖者,史称会稽海外有东缇,又有夷州及澶州。秦始皇时,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止焉。其地即今日本之长崎一带是也。辰韩旧国,亦名秦韩,盖秦时人民苦苛法者迁焉,其地即今朝鲜之庆尚道(釜山浦所在),与日本相望者也。凡此陈迹,皆为吾航业发达已古之证。其后两汉六朝,南海航路渐辟,我商船有达亚丁湾及米梭必达迷亚者,盖与波斯人阿剌伯人代兴云。(详见拙著《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唐宋以还,远略渐替,我航业不振者垂数百年,及明代而国民膨胀力,别向于一方面。
亚洲东南一大部分,即所谓印度及南洋群岛者,实中国民族唯一之尾闾也。又将来我中国民族唯一之势力圈也。以今日论,其政治上之实力,白种人尸之,其生计上之实力,未或能与吾竞也,今略取吾民自殖于彼地者,表其人数及其比较如下:
上表所列,虽未可称确实之统计,然大端固不甚谬。即吾民自殖于彼者,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加以与土人种杂婚者,当及七百万人。其间若群岛之矿业,暹罗、越南、缅甸之农业,群岛及暹罗之森林业,乃至全部之商业、工业,其在我国人手者,十而八九,故此诸地于实际上,盖吾外府也,吾国以何因缘而能致此,推原功首,吾思郑和。
郑和,云南人,世所称三保太监者也。初事明成祖于燕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之在位,当西纪千四百三年至千四百二十四年,正葡萄牙亨利奖励航海时代,而西史所称新纪元之过渡也。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旧史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于是有命和航海之举。但其动机安属,勿具论,吾征诸史文,于郑君首途之前,有深当注意者二事。
一日其目的在通欧西也。“本传”云:“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又云:“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据此则此本行志非南渡而西征也。盖自马可.波罗人仕以来,欧人读其书而知中国有文明,始汲汲谋东航,此印度新航路之所由发见也。彼此皆未克达最终之目的地,而今东西通道之键钥,实胎孕于是。
二曰航海利器之发达也。“本传”云:“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容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吾读此文,而叹我大国民之气魄,询非他族所能几也。考现在世界最大商船,称美国大北公司之“弥奈梭达”(今年始开航,日本议和全权小村氏乘之以赴美者也),长六百三十英尺,广七十三英尺。全世界色然惊之,谓大莫与京矣。英尺当我工部尺九寸八五七七,明尺当工部尺,尺有一寸一二。然则郑和所乘船,其袤殆与“弥奈梭达”等,其幅则倍彼有余。以今日之美国,仅能造如“弥奈梭达”者二。以当时之中国,既能造倍“弥奈梭达”者六十二,尊曰专制君主有万能力,而国民气象之伟大,亦真不可思议矣。其时蒸气机关,未经发明。
运用如此庞硕之艨艟,凌越万里,则驾驶术亦必有过人者。乃能哥伦布航海凡四次,伋顿廓航海凡五次,而郑和航海则七次,今表其年代:
据上表所示,则郑和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殆无岁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其间稍得息肩者,则成祖崩殂后六年间耳。迨宣宗中叶,复举壮图,辟地最远,而和亦既老矣。其经略海外之事实,史文阙如,不能具详,但纪其俘三佛齐王、锡兰王、定苏门答剌之乱,其武功之伟,可见一斑。又史言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此则张博望之在西域,何以加诸。
其时纪行之作有二书:
(一)《瀛涯胜览》,马欢著,永乐十四年出版,纪载十九国。
(二)《星槎胜览》,费信著,正统元年出版,纪载四十国。
马、费二氏,皆回教徒,以能解亚剌伯语言,被命为通译,故纪行文皆成于其手。马著出版后,故国名少而纪载较详;费著出版后,故国名多而纪载微简。今参考两书,释以今地,以稽当时声威之所彼焉。
(一)马来半岛以东诸国,凡十五
(二)满剌加诸国,凡四
(三)苏门答剌诸国,凡七
(四)印度诸国,凡六
(五)亚剌伯诸国,凡五
(六)亚非利加诸国,凡三
(一)马来半岛以东诸国:
(1)占城(Chamba Or Champa),汉林邑地。唐时或称占不劳,改称占婆,今越南下交趾部西贡市所在之地,其时为一独立国,不属交趾。
(2)灵山,《星槎》所记云,与占城山地连接,其地今难确指。西人腓立氏谓今之伽南港(Can-nauh)。格兰尼威氏谓为今之那的里加山(Nuitran),未知孰是,要之在下交趾也。
(3)真腊(Camboja),今之柬埔寨,为法兰西保护国者也。当时其国领有暹罗之一部分,与我国云南接壤。
(4)昆仑(Pulo Condere),下交趾极南之一岛,如我国之有琼州岛,然至今越南人仍呼为昆仑山。西人则称蒲卢康得罗,盖马可波罗纪行之旧名云。马来语之蒲卢,即Island(岛)之义也。今法人往往窜越国事犯于此。
(5)宾童龙国(Cape Pabaran),今柬埔寨海岸之一岬角也。
(6)暹罗国(Siam),自明。
(7)彭坑(Panang),《星槎》云,在暹罗之西,即今马来半岛之南端,濒东海岸,与新加坡接壤者也。
(8)东西竺(Singapore),《明史》“外国传。柔佛条”下云:“柔佛近彭亨,永乐中,郑和遍历西洋,无柔佛名,或言和曾经东西竺山,今此山正在其地,疑即东西竺。”按柔佛即今之新加坡,在马宋半岛之极南端,当时名以东西竺者,殆犹哥伦布命北美新地为西印度群岛欤。
(9)龙牙门(Strait of Lingga),马来半岛与苏门答刺岛中间之一小岛,在海峡间。今大学堂审定地图所称龙加岛者是也。
(10)交烂山(Billiton Island),大学堂地图所称比利敦岛者也,在爪哇海中,位苏门答剌岛与婆罗洲之交。元时史弼征爪哇,曾驻兵焉。
(11)假马里丁(Carimata Island),大学堂地图所称卡里马塔群岛是也,在婆罗之西南与苏门答剌相对。(《元史》“史弼传”有假马里答,其位置正如《星槎》所记,《星槎》之马里可决为里马之误。)
(12)麻逸冻(Pulo Bintang),《星槎》记在交烂山之西南洋海中,其地今难确指,格兰尼威氏以巽他群岛中之边丹当之,今从焉。
(13)爪哇(Java),自明。
(14)重迦罗(Madura),大学堂地图所称马都拉岛者是也,在爪哇海中与苏拉巴雅港相对。
(15)吉里地闷,其地今难确指,《星槎》云,在重迦罗之东,产檀香,按佛里屿一名檀香屿(Sandalwood),或当属此地,其地在爪哇海与班达海之间也。
(二)满刺加诸国:
(1)满刺加国(Malacca),今官书或称麻六甲,为英属地,在马来半岛南端西岸。
(2)亚鲁(Aru Islands),大学堂地图译为亚罗,在苏门答剌岛北岸,临满剌加海峡。
(3)九州山(Pulo Sambilon),满剌加海峡中九岛屿。九州之名,乃译义而非译音,马来语之(Pulo)此云岛也,其(Sambilon)此云九也。
(三)苏门答剌诸国:
(1)旧港亦名浡淋邦(Paleambang),《明史》称三佛齐,六朝时干陀利,今荷属苏门答剌岛之东北部一大都会,大学堂地图所译为巴邻旁者是也。
(2)苏门答剌国(Sumatra),今以为全岛总名,但据《瀛涯》、《星槎》所记,则仅为其岛西部之专名,即今之亚齐(Achin)一隅之地也。
(3)南浡里(Lambri),其地今难确指,马可波罗纪行有廉浡里国者,当即其地,盖苏门答剌之西北部,亚齐之西邻也,lain译南,盖厦门音。
(4)那孤儿(一名花面王国),其地今难确指,殆亚齐之一部。
(5)黎代,其地今难确指,殆亚齐之一部。
(6)龙涎屿(Pulo Way),距亚齐东北十三里一小岛也。
(7)翠蓝屿(Andaman Island),大学堂地图所称安达曼群岛是也,由马来半岛航印度,以其为中站,今为印度属地,隶英版。《瀛涯》记其地在大海中,山有三四;《星槎》记在龙涎屿西北五昼夜程,其必为安达无疑,翠蓝者状风景以命名,非译音也。
(四)印度诸国:
(1)榜葛刺(Bengal),即通行官书所译之孟加拉,今印度首府加拉吉大所在地也。
(2)柯枝(Cochin),大学堂地图作柯陈,此译柯枝者厦门音也,其地在印度半岛之西南端,临亚剌伯海。
(3)大小葛兰(Quieln),大学堂地图作固兰,《星槎》记其地与都樵栏相近,都樵栏(了rivandrum)亦印度第二等大都会也。
(4)古里国(Calicut),《瀛涯》记其位置云,西濒海,南距柯枝国,北距狼努儿国,远东七百里许距坎巴夷。按柯枝即可陈,坎巴夷即Cam— bay,(大学堂地图译康木拜)然则其地必今之哥里卡德,孟买省濒海一小都会也。
(5)锡兰(Ceylon),印度南端之大岛,古称狮子国,今西航必经之地。
(6)溜山洋国(Maldive Island),大学堂地图译为麻代父群岛,锡兰岛西偏南之多数珊瑚岛也,《瀛涯》言有八大溜;《星槎》言有三万八千小溜,其为无数小屿甚明,与马可婆罗纪行麻代父条下记事正同。 .
(五)阿剌伯诸国:
(1)佐香儿(《星槎》),祖法儿(《瀛涯》)(DJeffer),阿剌伯海南岸一市。
(2)阿丹国(Aden),旧译雅典,亦译亚丁。阿剌伯最南端一半岛,西航必经之要津也。今为英属地,属印度孟买省行政区域。
(3)忽鲁谟斯(Hormuz or Ormuz),波斯湾内三大岛之一,今为波斯领土。
(4)天方(Alabia or Mecca),即阿刺伯,亦名麦加。
(5)剌撒,其地今难确指,盖在米梭必达迷亚附近。
(六)阿非利加沿岸诸国:
(1)木骨都束(Magedexa or Magadoxo),大学堂地图所译马加多朔者是也,在阿非尼加东海岸,临印度洋。
(2)不剌哇(Barava),大学堂地图译巴拉瓦,在木骨都束迤南。
(3)竹步(juba),大学堂地图译周巴,在不剌哇迤南。
以上所列凡四十国,皆见于《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者。今略推定其航路线如下:
(一)航中国南海至印度半岛之南端(西贡)。
(二)航暹罗湾(即曼谷湾)之东岸至曼谷(今暹京)。
(三)航暹罗湾西岸循马来半岛南下至新加坡。
(四)绕航苏门答剌岛一周。
(五)绕航爪哇群岛一周。
(六)航孟加拉湾经安达曼群岛至东印度(加拉吉大)。
(七)循孟加拉湾东岸南航至锡兰绕锡兰岛一周。
(八)循阿剌伯海东岸北航至西印度(孟买)。
(九)由孟买循波斯湾东岸北航至泰格里士河河口(今德属小亚细亚)。
(十)循波斯湾西岸南航,复沿阿剌伯海西岸一周至亚丁。
(十一)越亚丁湾循红海东岸北航至麦加。
(十二)循红海西岸南航出亚丁湾,复循亚非利加东部海岸南航经摩森比克海峡(亦作莫三鼻给海峡),掠马达加斯加岛之南端回航。
此郑和航路之大略也。据上所列,似详于西而略于东。其足迹未及马来西亚群岛之半,而爪哇海以东,未尝至焉。然考《明史》“外国传.鸡笼条”下,言郑和恶其人,家贻一铜铃,是台湾岛和所曾履也。又“文莱条”下,言郑和往使,有闽人从焉。因留居,后人因据其国而王之,是婆罗州和所曾履也。《西洋朝贡典录》称吕宋于永乐八年,随中官郑和来朝,是菲律宾岛亦和所曾履也。《瀛涯》、《星槎》皆不能记载者,殆马、费二氏,皆以能操阿剌伯语,从事通译,其在马来半岛以西,为阿剌伯语通行地,故二氏能纪之。其以东,则无取于二子之载笔欤。准此以谈,则亚细亚之海岸线,和所经行者,十而八九矣,嘻,盛哉!
新史氏曰,班定远既定西域,使甘英航海求大秦,而安息人(波斯)遮之不得达,谬言海上之奇新殊险,英遂气沮,于是东西文明相接触之一机会坐失。读史者有无穷之憾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新史氏又曰,天下事失败者不必说,其成功者亦不必与其所希望之性质相缘,或过或不及,而总不离本希望之性质近是,此佛说所谓造业也。哥氏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维氏之航海,为觅也,不得达,而仅通印度,是不及其希望者也。要之其希望之性质,咸以母国人满,欲求新地以自殖,故其所希望之定点虽不达,而其最初最大之目的固已达。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呜呼!此我族之所以久为人下也,吾昔为张博望、班定远传,既言之有余慨矣!
新史氏又曰,论人不可有阶级之见存,刑余界中,前有司马迁,后有郑和,皆国史之光也!
原载《新民丛报》1904年第3卷第21号,署名“中国之新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