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意思-“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是游戏里哪位英雄的台词?
1.史记中的名言
2.形容谏言的成语
3.形容“智谋”的历史四字成语
4.你认识的商纣王?
5.拒绝的拒的成语
6.华杉版资治通鉴1532五花判事的决策程序。2022-04-17
史记中的名言
出自史记的名言汇总如下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总有一次考虑得比较周全。
2.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旨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释: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释: 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能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人言可畏,能置人于地。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释: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6.士为知己者,女为说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释: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7.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狡猾的兔子被杀了,驱赶追逐兔子的走狗也就会人拿来煮。天上的飞鸟都被抓完了,好的弓箭也只能收起来没有了用处。敌国一破,出谋划策的臣子也就得了。
8.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释:大鸟不飞就不说了,若飞则上摩青天;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自己虽然暂时不露声色,实际上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行动起来便是震惊天下的远大举动。
9.鸟之将,其鸣也哀;人之将,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释:鸟将要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的时,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10.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释: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说明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算数,要信守诺言,对自己说出的话要敢于负责。成语“一诺千金”源于此。
形容谏言的成语
主文谲谏:zhǔ wén jué jiàn,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婉言规劝。
饰非拒谏:shì fēi jù jiàn,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听劝告。
直言正谏:zhí yán zhèng jiàn,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犯颜敢谏:fàn yán gǎn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谏鼓谤木:jiàn gǔ bàng mù,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诽谤之木:fěi bàng zhī mù,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杜绝言路:dù jué yán lù,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直言正论:zhí yán zhèng lùn,正直公道的言论。作主语、宾语;指公道话。
直言切谏:zhí yán qiē jiàn,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直言极谏:zhí yán jí jiàn,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犯颜极谏:fàn yán jí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正谏不讳:zhèng jiàn bù huì,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 zú yǐ shì fēi,智谋足以使人拒绝规劝,言辞足以使人拒绝过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犯言直谏:fàn yán zhǐ jiǎn,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作谓语、定语;指直言规劝。
犯颜进谏:fàn yán jìn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从谏如流:cóng jiàn rú liú,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作谓语、宾语;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拒谏饰非:jù jiàn shì fēi,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听不进意见。
身居言路:shēn jū yán lù,言路:进言之路。旧指身居谏官之职。
正言直谏:zhèng yán zhí jiàn,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微谏不倦:wēi jiàn bù juàn,谏:规劝;微谏:用委婉的言辞规劝。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麦丘之祝:mài qiū zhī zhù,指直言之谏。作宾语;指直言之谏。
犯颜直谏:fàn yán zhí jiàn,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直谏: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谏争如流:jiàn zhēng rú liú,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作谓语、宾语;指经常劝告。
面折廷争:miàn zhé tíng zhēng,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不讳之路:bù huì zhī lù,指忠言直谏之路。作主语、宾语;指忠言直谏之路。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不讳之门:bù huì zhī mén,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作主语、宾语;指忠言直谏之路。
有犯无隐:yǒu fàn wú yǐn,指对上敢于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zhì zú yǐ shì fēi,biàn zú yǐ xíng shuì,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廷争面折:tíng zhēng miàn zhé,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
謇謇谔谔:jiǎn jiǎn è è,謇謇:正直,诚实;谔谔:直言敢谏。形容忠正直言。
面争庭论:miàn zhēng tíng lùn,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作宾语、定语;指为人敢说话。
君仁臣直:jūn rén chén zhí,仁:仁义;直:正直。君主仁爱,臣下才能直言相谏。
批逆鳞:pī nì lín,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面折廷诤:miàn shé tíng zhèng,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括囊拱手:kuò náng gǒng shǒu,括囊:像扎好的口袋一样不说话;拱手:指无所作为。指大臣不谏言,就是无所作为。作谓语、定语;指不说不干。
持禄保位:chí lù bǎo wèi,禄:旧时官吏的薪俸。为了保持俸禄官位,大臣阿谀奉承,不敢直言进谏。也指大臣有过失不肯引咎辞职。作谓语、宾语;用于官场。
批其逆鳞:pī qí nì lín,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朱云折槛:zhū yún shé jiàn,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水壅而溃,伤人必多:shuǐ yōng ér kuì,shāng rén bì duō,壅:堵塞;溃:河堤决口。河水一旦决口,伤害的人必然更多。比喻拒绝纳谏,堵塞言路,所带来的害处会更大。
面引廷争:miàn yǐn tíng zhēng,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面折庭争:miàn shé tíng zhēng,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作谓语、定语;指朝廷议事。
形容“智谋”的历史四字成语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经纶满腹: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缺心少肺:心:心眼。缺少智谋。
殚精极虑:犹殚思极虑。竭尽智谋与精力。
力屈计穷: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殚谋戮力:竭尽智谋和精力。
九旋之渊:九:多数;旋:旋窝;渊:深渊。旋窝多的深渊。比喻智谋深广。
斗智斗力:斗;争斗;智:智慧,聪明;力:气力。用智谋来争胜负,凭力气分胜负。
智勇兼备:形容人既有智谋,又很勇敢。
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妙算神机:形容智谋无穷,善于洞察形势,计策得当。
一夫之勇:犹言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敌:抵挡。只能用智谋来取胜,不能凭实力硬拼。
智勇兼全: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急中生智:智:智谋。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心长发短: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发短心长: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智谋足以使人拒绝规劝,言辞足以使人拒绝过错。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囊底智:囊:口袋。口袋底下的智谋。指所怀的智谋很多。
孙庞斗智: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挈瓶之智: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谋臣如雨: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有勇有谋:既勇敢,又有智谋。形容人智勇双全。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斗智斗勇:斗;争斗;智:智慧,聪明;勇:勇气。用智谋和勇气来争胜负。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历关于智谋的成语: 草船借箭
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释: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举例造句: 他很佩服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历关于智谋的成语: 满腹经纶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释: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 《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举例造句: 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这果然是奥妙! 茅盾《子夜》二?
拼音代码: mfjl
近义词: 才高八斗
反义词: 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歇后语: 春蚕到丝方尽
历关于智谋的成语: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拼音: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解释: 敌:抵挡。只能用智谋来取胜,不能凭实力硬拼。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我和你只两个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举例造句: 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你认识的商纣王?
说起商纣王,沉湎酒色,穷兵默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活生生一个暴君的形象。
都说看一些历史剧是有益于学习的,没错 ,我起初也是看了本穿越到明朝的小说,对历史有了很高的兴趣,而我们平时看的《大明王朝》《三国演义》这些都可以提高历史素养的。
? 还记得《封神演义》与《少年英雄小哪咤》吗?虽带上了一些神话色彩,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史实的。剧中的商纣王昏庸无道,大兴土木,不顾百姓,给观剧的人留下此等印象。
? 首先,商纣王——这是后人给他起的益号,后人是谁?是灭掉商朝的周王朝。
? 杀戮无辜 贼仁多累 残义损善 曰纣.
但客观来讲,商纣王真的只有残暴吗?
? no, no,no. 他的贡献也许多,更何况历史上比对王残暴的君主多了去了,而之所以这货比较出名,只是因为也出名较早,多种史书给“特写”,现今的文字及影视作品对残暴的这一方面大肆宣扬,才使他的完整形象不能现于世人面前。
? 杜甫年轻时诗风比李白还豪迈,晚年才走上了抑扬顿挫的道路。帝辛(商纣王)也是如此。前半生他的英名才智在今日仍会令入赞叹,只不过后半生力不从心,走上昏庸的道路:
且听我细细评说:
? 一:听信妇人言
周王室给帝辛安上此罪名,不说我不同意,妇联的女性同胞能同意吗?妇女怎么了,古时重男轻女,评上这样的罪名,但这一延续便是上千年,原始社会母系那也是老大呀!但看看人家商代,妇女地位高,有话语权,不仅能带点打仗还能有自己华丽的坟墓。可从周王朝开始社会打压女性。宣传牝鸡司晨,这难道只是一个苏妲己就否定了所有女性吗?
? 二.妲己误国
? 妲己一人就亡了一个国?开玩笑吧!公元前1047年苏式部落被60岁子受打败,献出妲己,第二年,商就被灭,短短一年,如何误国?
其一:在男尊女悲的封建古代,男子的过错往往让女子背锅。可鲁迅先生说过:
其二:史书记载,妲己的一些行为不利社稷。
“今商王受 惟妇言是用”——《 尚书·周书·牧誓》
“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逸周书》
……
? 宠妃怎么了,宠幸一个妃子就是亡国啊?历代王朝有不少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啊,今天宠这个,明天宠那个,这就是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啊,可为什么妲己误国呢?就是因为她是末朝妃子吗?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多了。如果又真有一个人倾尽天下只为一个女人,这得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呢!
其三:逃避责任。
认为商王无辜,得不偿失把责任扣在妃已头上。
其四:不拨开云雾见月明。
小说将妲己妖魔化和贬低,人们也从未想过探索妲己的真面目,对她的印象也就是《封神演义》中心肠歹毒,祸国殃民的形象。再加上如今影视的热播。只追求眼球的快感,她的印象也就固化了。
三.不留心祭祀
如今,你是否还会对财神爷,老天爷,灶爷,门神拜上一拜,这也没什么的,这毕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受熏陶,坚持唯物主义。并不相信有什么神存在,是吧,而且,平常拜拜也是求个好运气,我们不信神,但我们总是不相信自己,而虚无飘渺的神就成了载体。
古时为了证明所夺权力的合法性,说是上天给的权力,每年祭拜上天的钱财给老百姓谋福那得造福多少人啊。
话说商代祭的那都是祖先和自然神啊,还有一个帝,但是到了周代祭的那是上天,神化王权。帝辛不留心祭祀,其实这也算是好事啊,一来可以破迷信,二来减少财富损失,三来百姓不会不明不白地归西。
? 祭祀,祭祀,那肯定有祭品祭品有牲蓄也就算了,更何况还有人祭这一说,虽说商朝在发展的同时人祭减少了,不排除有的情况啊,所以这点来说帝辛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虽说是把百姓推向另一个火坑)商末之时,祭祀制度已经很完备了。后世出土的卜辞可证。周王朝这么扣黑锅可就是冤枉人家了。人家也只是减少祭祀而已,你说干什么事都要占卜,祭鬼神,那还有啥子效率。而且祭司掌权可不算什么好事吧!
四、酗酒
? 在古时,喝酒也算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吧。诗仙李白千杯不醉,苏轼为了喝酒不顾生计,今日,仍有人喝酒浇愁,这算是违法行为吗,不,这顶多算个人习惯,怎么个人爱好也要管管吗,也不奇怪,经历了多少朝代,皇帝的后宫之事大臣们都管,更何况个人爱好呢。喝酒不犯法吧?酒量大喝点怎么了?不耽误国家政事不就行了。
五.不重用贵族旧臣
为何要重用?又为何不重用?
试想,你若是当上一代帝王。先不说能不能抵制住诱惑为国为民吧,面对朝廷上的一群大臣,你能一眼辨出哪位是忠良大臣吗?
知人知面不知心:论颜值,民国汪精卫算一号人物吧,曾有刺杀摄政王的热血到沦为卖国贼,可想可知;论才华,秦桧是宋体字的创始人,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害岳飞,成为千古罪人;论能力,曹操这位狠人就更不用说了吧。
所以朝廷给你,权力给你,任不任用那是你的事,任对了,芳名流世;任不对,名扫千古。这又该如何诀择。更何况又发生了贵族矛盾纠纷,又该如何,帝辛打击贵族,更是为了拯救商朝。这本没错。
历史不存在好人坏人,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历史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啊!
六、听信小人
这一点确实如此,设酷刑,用小人,…… (当然帝辛杀比干也是有待商议的,有好多版本,帝辛也是任用贤臣的)
其实很多给王帝辛安上的罪名,都是可以不攻自破的,奈何印象固化在人们心中很难改变。帝辛也有意复风发的时候啊。秦始皇的残暴也有流传,但也有不少人知晓他的功绩,帝辛也有功绩啊。
一、开疆拓土
帝辛登基后,很重视开拓疆土,多次派兵征讨,把中国领土扩展至江淮一带,国土面积一度扩大。
二、和旧贵族做斗争
? 当时贵族势力大,中下层社会做官机率小,但帝辛破此先例,重用平民和奴隶,唯才是用。这也是一大进步了吧。
三、改革祭祀
在神权大于主权的时代,过度迷信鬼神,这不好吧。帝辛改革一下也算进步呀。
四、重视农桑,任用贤能
……
哎,咱再来谈一下帝辛的人物形象吧。
天资绝代,神武过人,闻见甚敏这真不是吹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今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大概意思是说智慧可以拒绝臣子的劝谏,口才可以粉饰错误。凭借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的人都比不上他。这也许就是帝辛骄傲自听不进他人意见吧,最后国灭。
但司马迁也描述了帝辛十分聪颖,很有见识,很有口才,行为迅速,气力过人,可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形象也还不错吧。
?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为坏人放下屠刀,有成为好人的前提条件。弃恶从善,皆可成佛。可是从坏人成为好人会受赞扬,从好人到坏人又为什么是唾弃,为什么不是可怜呢?
历史是没有好坏的,有的只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帝辛就是败者啊,史书都是成者写的。全面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他们虽是过去式,但每个人都不容易。
拒绝的拒的成语
拒绝的拒的成语有以下这些:
拒狼进虎、拒人于千里之外、拒之门外、拒人千里、拒谏饰非、拒虎进狼、来
者勿拒、来者不拒、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饰非拒谏、深闭固拒、螳螂拒辙、投梭之拒、
引狼拒虎、引虎拒狼、不可抗拒、虫臂拒撤、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严词拒绝、智足以拒
谏,言足以饰非。
成语解释
(1)拒狼进虎:见"拒虎进狼”。
(2)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态度散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是余地。
(3)拒之门外: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4)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做慢。
(巧)拒谏饰非:谏:劝告。拒绝别人的规功,掩饰自己的错误。
(6)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声。
(7)来者勿拒:见“来者不拒”。
(8)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10)饰非拒谏: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功。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11)深闭固拒: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12)螳螂拒撤:优螳臂当车。比喻做力显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13)投梭之拒:见“投梭折齿”。
(14)引狼拒虎:见“引虎拒狼”。
(15)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
祸思将更甚。
(16)不可抗拒:不能抵抗并拒绝。
(17)虫臂拒撤:拒:抵抗:撤:车轮痕迹,指车。比喻以小敌大,力显忌殊。
(18)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
理。
(19)?严词拒绝: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20)?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功。巧诈足够拒绝
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华杉版资治通鉴1532五花判事的决策程序。2022-04-17
6、
夏,四月四日,太上皇李渊迁居弘义宫,更名大安宫。皇帝李世民开始使用太极殿,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是机要单位,诏敕有不合适的,都应该争论坚持自己意见。最近我只看见你们顺从,没听到一点反对的声音。如果只是办办公文,谁都能做,何必选择人才呢!”房玄龄等都顿首谢罪。
按惯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自写上自己的意见,签署姓名,称为五花判事,给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核,再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议修正。皇上现在申明这个旧制,由此很少犯错。
华杉曰:
五花判事,然后再经过两轮审核,最后提交皇帝,这是李世民的决策程序,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充分表达,体现了群策群力的管理文化。
7、
茌(chi)平人马周,客游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里。六月十二日,因为旱灾,皇帝下诏,命文武百官极言得失。常何是个武将,没有学问,不知道说什么。马周替他写了建议二十余条。皇上奇怪常何哪来这么大能耐,问他,回答说:“这不是臣所能,是我家客人马周为臣写的。”皇上即刻召马周;人还没到,派了好几拨使者去催,谒见之后,与他交谈,非常喜悦,命令他在门下省上班,不久,任命为监察御史,奉使办事,都能让皇帝满意。皇上认为常何为知人,赏赐绸缎三百匹。
华杉曰:
命文武百官上书极言得失,就是要你提意见,提建议,主题不限,自由发挥,任何方面的都可以,这是中国历史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现代在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中得到极大发挥,称为“提案改善活动”,就是公司每一个员工,每天都瞪大眼睛找公司的问题和可以改善的地方,无论大小,你说经营策略可以,你说垃圾桶的位置可以换一换也可以,只要提建议,无论是否采纳,每一条建议都给予金钱奖励,通常以一包烟钱为标准;如果采纳,则有更多奖励,并有最佳提案评比和表彰大会。
华与华也沿袭这种文化,每周都有改善提案活动,每三周集中发一次奖金。
8、
秋,八月一日,日食。
9、
八月八日,薛延陀毘伽可汗派他的弟弟统特勒入朝进贡,皇上赏赐以宝刀及宝鞭,对他说:“卿所部有大罪的,用这把刀斩首,有小罪的,用这条鞭抽打。”夷男非常高兴。突厥颉利可汗大惧,开始遣使称臣,又请求能娶公主为妻,行女婿之礼。
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以攻取的理由,认为:“颉利纵欲逞暴,诛忠良,昵奸佞,这是其一。薛延陀等诸部皆叛,这是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都被他定罪,没有容身之地,这是其三。塞北霜早,粮食乏绝,这是其四。颉利疏远自己的民族,亲信委任诸胡人,而胡人反覆无常,大军一到,必生内变,这是其五,汉人进入塞北的非常多,最近听说他们在那边啸聚山林,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这是其六。”
皇上认为颉利可汗既请求和亲,又救援梁师都,八月十九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讨伐,以张公谨为副将。
九月九日,突厥俟斤九人率骑兵三千人来降。
九月二十一日,拔野古、仆骨、同罗、奚酋长一同率众来降。
10、
冬,十一月四日,突厥入寇河西,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与敌人交战,取胜,捕得俘虏一千余人。
11、
皇上遣使到凉州,都督李大亮有一只特别好的猎鹰,使者暗示李大亮献给皇帝,李大亮上密表说:“陛下早就不打猎了,而使者求鹰。如果是陛下的意思,那违背了陛下之前的旨意;如果是使者自作主张,则派的使者不称职。”
十一月六日,皇上对侍臣说:“李大亮可谓忠直。”手诏褒奖他,赐给他一个胡瓶及荀悦的《汉纪》。
12、
十一月二十三日,任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一共十几万大军,都受李靖节度,分道出击突厥。
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攻击突厥于灵州,击破。
十二月二日,突利可汗入朝,皇上对侍臣说:“以前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如今单于向我叩头,多少算是一雪前耻。”
十二月十六日,靺鞨遣使入朝进贡,皇上说:“靺鞨远来,是因为突厥已经顺服的缘故。以前的人说驾御蛮夷没有什么上策,朕如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不是上策吗!”
华杉曰:
李世民这句话,说到了本质。人们老想治别人,不知道关键在于治自己。而且你治不了别人,把自己治好了,别人自然就服了。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说的:“近者悦,远者来”,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自然就来了。《中庸》讲治国之道九条,做到大国和平崛起: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第一是修身,因为天下之本在自身,所以修身是九经之本。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足以成为天下的表率。修身则道立,立的就是你自己率先垂范的行为,达道达德,浑然全备,足以为大家的表率,这就是领导力。
修身靠什么呢?不是全靠自己,靠良师益友,必须亲师择友,然后修身之道进,所以尊贤列为九经第二。
第三是亲亲,你的修养提高了,首先是影响到自己的家庭,还有同姓的宗族。对自己的亲族施与恩泽都要加厚,不能跟外人一样。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亲爱父母兄弟,家里就没有怨气。这家里太容易生怨气。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恩,就有怨;恩有多大,怨就有多深。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生怨,所以君子一定要注意。
由近及远,为什么亲亲在尊贤后面呢?因为尊贤是帮助修身的,是修身的一部分。
由家及朝廷,所以第四、第五依次是敬大臣和体恤小臣。区别对待,对大臣要礼敬,体貌恩数,都要加隆,不可同于小臣。对小臣要体恤,以我之心度彼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群臣都看着我自己的四体一般爱护。要体临下属,不要一味的压榨他们的青春。
敬大臣则不眩。眩,就是迷。怎么迷了呢?总是听了人的谗言。所以如果你尊敬大臣,小臣太监就不敢轻易给你递小话。你表露出轻视轻蔑了,马上有人煽风点火,你就眩了,迷了。我们都有弱点,容易受人影响,自己要警醒。所谓用人不疑,对大臣要信任专一,使他能展布才能,这样当你临大事,决大疑,都有顾问咨询,不至于迷惑。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能体恤群臣,则大家感激振奋,都能尽心竭力。
视百姓为我的子女,所以再往下是子庶民,爱民如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由自己的人民,再到吸引天下人才,诸侯宾服,所谓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这从一到九,是儒家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之道。
来百工则财用足,这是讲“招商”,齐国的管仲是这方面大师,取消关税,提供服务,让天下百工都来,则农工商相资为用,财用充足。
柔远人,要绥柔远方来的客人,加意款待,他离乡去国而来,到了咱们这儿,要照顾好。这个柔远人的传统,在今天,还体现出我们对国际友人的慷慨。大家经常议论说老外丢了手机警察能马上帮他找到,我们丢手机这小事根本没人管。这其中就是我们柔远人的文化。
怀诸侯,是怀服四方的诸侯,让他们成为我天朝上国的藩属,无有离叛之心,这就是我们千邦进贡,万国来朝的骄傲了。德之所施者博,威之所制者广,天下畏服,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大国崛起。
13、
十二月十七日,右仆射杜如晦因病辞职,皇上批准。
14、
十二月十九日,皇上问给事中孔颖达说:“《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呢?”孔颖达详细讲解了含意,并且说:“不仅普通人如此,帝王也一样。帝王内蕴神明,外表就应当沉默,所以《易经》说:‘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如果位居尊极,还炫耀自己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就是取亡之道了。”皇上深为嘉许他的话。
华杉曰:
这段引用典故很多,先讲《论语》这一段:
曾子曰:“以能问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帝王为什么还要找帝师?你不要觉得,我比你强,你有什么资格教我?而是人人都有他懂得而你不懂得的。
有若无,实若虚。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这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空杯心态。人的品德,就像一个容器,器虚则物注,满则止。你若是空杯,别人的思想智慧就能注入进来。你若满杯,只有你往外溢出,别人的一点也注入不进去。所以君子才智超群,却不在人前逞能,而是始终看着别人有本事!始终关注别人懂得而自己不懂得的部分,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如人,所以别人也愿意教他。
《易经》说:“君子以虚受人。”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对才能智慧,不分大小,大则大识,小则小取。我有的本事,别人夺不去。别人的思想,我却可以吸取。无论大小,虚心学习,然后践行。
犯而不校。校,是计较。别人触犯我,也不计较。犯而不校,是讲虚心学习,就能养气,有气度。人家触犯了我,我一方面,以情恕人,觉得他情有可原,原谅他。另一方面,以理自遣,我怎么刺激了他,让他对我无礼呢?一定是我自己也有问题!这样不动声色,而心中也无一丝计较之心,这就是宽恕的器量。
《易经》这一句,“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意思是以蒙昧安静自养正气,用韬晦沉默的态度面对人民。你不要事事都显得自己聪明,你已经是皇帝,还要炫耀自己的聪明,那别人就什么都不用说,也不用干了。这样做,就会发展成“饰非拒谏”,这又是一个典故,全句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是《史记》里司马迁评价商纣王的话,他的智慧很高,足以拒绝谏劝;他的口才很好,足以粉饰他的过错。隋炀帝也是这样的人。
李世民是天纵英才,但是,越是英主,越要克制自己的聪明,做到“愚不可及”,不是谁也赶不上我的聪明,而是谁也赶不上我的愚蠢,你们都要努力帮我!
15、
十二月二十四日,突厥郁射设率所部来降。
16、
闰十二月十一日,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来朝。诸谢都是南蛮别种,在黔州之西。皇帝下诏,以东谢为应州、南谢为庄州,隶属黔州都督。
这时远方诸国来朝贡的非常多,服装诡异,中书侍郎颜师古请绘图以传示后人,作《王会图》,皇帝听从。
闰十二月二十九日,牂柯酋长谢能羽及充州蛮入朝进贡,皇帝下诏,以牂柯为牂州;党顷酋长细封步赖来降,以其地为轨州;各以其酋长为刺史。党项人的土地横亘三千里,各姓氏组成不同部落,不相统一,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大姓也。步赖既为唐所礼遇,余部相继来降,以其地为崌州、奉州、岩州、远州四州。
17、
本年,户部上奏:中国人自塞外归,及四夷前后降附者,男子一百二十余万人。
18、
房玄龄、王珪掌管内外官员考核,治书侍御史、万年人权万纪上奏说二人不公平,皇上命侯君集调查。魏徵进谏说:“房玄龄、王珪都是朝廷旧臣,一向以忠直为陛下所委任,所考核的人那么多,其间怎能没有一二人不恰当的!探察其中的情节,终究不是徇私舞弊。如果根据这一两个人的事情论罪,则其他考评都不可信,他们还怎能再当重任!况且权万纪最近一直在考堂,从没有提出驳正;等到不让他参与考评工作了,才提出这个意见来。他这是要激起陛下之怒,不是竭诚为国。如果他说的事情调查属实,并不能有益于朝廷;如果本来就是虚假,白白失去陛下委任大臣的本意。臣所爱的,是治国的体制,不是敢苟私二臣。”皇上于是放弃不问。
19、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免职,自陈说曾经在秦王幕府;皇上怜悯他,想要让他官复原职。魏徵进谏说:“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怕人人都仗恃恩私,将让为善者恐惧。”皇上欣然采纳,对庞相寿说:“我当初为秦王,是一府之主;如今居大位,是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如此坚持,朕何敢违背!”赏赐给他绸缎,遣送他回去。庞相寿流涕而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