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一反三成语的意思及造句

2.举一反三意思是什么

3.什么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成语的意思及造句

举一反三的意思数学题-举一反三的意思

举一反三,汉语 成语 ,拼音是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 其它 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举一反三成语的意思及 造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举一反三成语的解释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成语的 近义词

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融会:融合领会。贯通:彻底理解。

抛砖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懂得了某一事物或道理从而懂得相关的其他事物或道理。

举一反三成语的造句

1、老师说如果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他类似的知识。

2、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货比三家,只要挑一家来问价钱,举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3、这小伙子很聪明,才学了点发动机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去 修理 汽车和 拖拉机 。

4、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一课老师讲的内容,那么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6、学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7、家长更表示能够举一反三,应用于子女日常起居照顾上。

8、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9、峦头理气互扣,举一反三,环环相接。

10、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 方法 ,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11、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12、学习中切忌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13、对学过的知识,经常举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识。

14、是想着上京找人“摆平”,还是严肃处理、举一反三?

15、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16、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7、小明反应相当敏捷,只要老师教过的,他都能举一反三。

18、凡事能举一反三,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

19、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20、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1、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 句子 来。

22、学习如同窥豹一斑,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23、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她在课堂上常常明知故问,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4、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25、历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26、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开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7、他深入钻研,终于达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地步。

28、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9、学知识贵在举一反三,生吞活剥是没有用的。

30、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做到深根固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举一反三成语的意思及造句相关 文章 :

★ 举一反三成语解析及造句

★ 关于成语举一反三的含义

★ 用举一反三造句|字词解析|近义词|反义词

★ 举一反三如何成语接龙

★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什么

★ 举一反三成语接龙

★ 举一反三的成语接龙(2)

★ 举一反三成语接龙大全

★ 举一反三的成语接龙

★ 开天辟地的意思及造句

举一反三意思是什么

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基本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褒义

出 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例 句

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什么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1、拼音:jǔyīfǎnsān

2、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3、解释:反:类推,推及,推论。

4、出处:春秋·孔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教给学生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扩展资料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占了一个角落,如果你不占三个角落,你就永远不会再做了。”它的意思是,“我将给你一个领域,你应该足够灵活地提出其他的领域,如果你不能,我就不能再教你了。”后来,他们把孔子的话改成了“能说会道”,意思是要学会灵活地思考一件事,并把它运用到其他类似的事情上。

《论语·咏野》说:“以上,还可以说话;底下的人,不能说话”。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在教学上,孔子反对“填鸭式”和“填鸭式”的做法。

要求学生能够推断能力从一个到另一个,然后激励和启发学生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这是符合《基本法》的教学中,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还可以用于参考在今天的教学过程。

百度百科-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