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所不欲,嫁祸于人 是什么意思

2.嫁祸于人词语解释

3.嫁祸于人的解释

4.带于字的词语

己所不欲,嫁祸于人 是什么意思

嫁祸于人的意思解释-嫁祸于人的意思解释

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回答者:06顺利平安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3-14 17:01

嫁祸于人 ( jià huò yú rén )

解 释 嫁:转移。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出 处 《南史·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两地书·许广平》:“他们这样说,固然也许是因为失败之后,~,或者因为自己变计,须有借口之故。”

嫁祸于人词语解释

赵孝成王四年,孝成王一天晚上梦见自己穿着左右两色的衣服,乘飞龙飞腾上天,但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了,但见地上金银珠玉,堆积如山。

次日,孝成王召见名叫敢的筮史官占卜,敢说:「梦见穿左右两色衣服,象征残缺不全。乘飞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象征有气势但没有实力。看见金银珠玉堆积如山,象征忧患。」

孝成王听了心中忧郁。果然三天之后,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派使者到赵国,对孝成王说:「强秦频频蚕食韩国土地,韩国已不能守住上党,上党有城邑十七个,那里的官员痛恨秦国,愿意归顺赵国,请大王裁决。」

孝成王闻听大喜,立即召见平阳君赵豹商量此事,赵豹回答说:「我看上党十七城断不可接收。大王您没听说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祸害吗?」

孝成王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赵豹的意见他根本听不进去,便说:「我的恩德布于四海,怎能说是无故受利呢?」

赵豹极力谏阻道:「大王呀,这是韩国的嫁祸于人之计,强秦进犯,上党眼看不保,此时我们接收上党,秦国必然进攻赵国。」

孝成王利欲熏心,一意孤行,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土地,发兵驻守上党。赵国接收上党大大激怒了秦国,这年七月,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大军进攻上党,守将赵括战,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孝成王后悔不听赵豹的意见,才有今日之祸。

嫁祸于人的解释

嫁祸于人的解释

[shift the misfortune (put the blame) onto sb.else;pass the luck to]

转移灾祸于他人 立嗣 君于 南面 ,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钏 掩耳 ,嫁祸于人。? 《旧唐书?哀帝纪下》

词语分解

嫁祸的解释 谓移祸于人。《史记·张仪列传》:“割 楚 而益 梁 ,亏 楚 而适 秦 ,嫁祸安国,此善事也。”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一》:“凡嫁祸平人,诿罪僮奴者,皆 有司 为之道地也。” 洪深 《**戏剧的编剧方法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 劳动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动物 :人类。 别人 ,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 品质 、 性情 、名誉: 丢人 ,文如其人。 己我

带于字的词语

哀莫大于心: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鄙于不屑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不安于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不安于位: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不拘于时: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定于一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蜂虿作于怀袖 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凤凰于飞 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耿耿于心 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供过于求: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果于自信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急于事功: 指做事急于求成。

积于忽微: 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见弃于人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假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嫁祸于人: 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假手于人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救民于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聊胜于无 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老于世故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拟于不伦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民保于信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疲于奔命: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迁怒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于非命 非命:横。在意外的灾祸中亡。

涩于言论: 形容说话迟钝。

事实胜于雄辩: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同归于尽 尽:完。一起亡或一同毁灭。

无敌于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无济于事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喜形于色 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囿于成见: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伊于胡底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玉汝于成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坐于涂炭 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格于成例 :〖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败于垂成: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于无奈; 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出于意表: 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 见“出于意表”。

胆大于身: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富于春秋?: 谓年少,年轻。

公之于众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鸿渐于干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胫大于股: 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决胜于千里之外: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迫于眉睫: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强加于人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情见于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求过于供: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求马于唐肆: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取信于人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染指于鼎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人浮于食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熔于一炉 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慎终于始 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示贬于褒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食方于前 同“食前方丈”。

授柄于人 犹言授人以柄。

受制于人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推舟于陆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委过于人 形容嫁祸给别人

危于累卵 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

委罪于人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无补于事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喜见于色 同“喜形于色”。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新发于硎 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

心细于发 见“心细如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刑于之化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询于刍荛 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

燕巢于幕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言归于好 言:虚词;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义形于色 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易于反掌 犹易如反掌。

讬于空言 见“讬之空言”。

易于拾遗 犹易如反掌。

溢于言表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一至于此 竟到如此地步。

一至于斯 同“一至于此”。

忧形于色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于安思危 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寓兵于农 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于飞之乐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于呼哀哉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又用于祭文,表示对者的哀悼。亦作“呜呼哀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

于家为国 为国家为人民。

于今为烈 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于事无补 对事情毫无补益

于心无愧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枝大于本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止于至善 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安于盘石 〖解释〗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示例你们年轻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

存十一于千百 〖解释〗指亡多而存少。

防祸于未然 〖解释〗防止祸患于萌发之前。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难于上青天 〖解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难于上天 〖解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青过于蓝 〖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求道于盲 〖解释〗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求马于唐市 〖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托于空言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解释〗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陷于缧绁 〖解释〗缧绁:捆绑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严于律已 〖解释〗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易于反手 〖解释〗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解释〗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著于竹帛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安于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悬壶于市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