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箫女两世姻缘》赏析

2.将军班师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将军感叹道:若不辞官,我命不久矣

3.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

4.李逵喝下毒酒是否心甘情愿?他临前说了三个字,道出事情真相

5.班师回朝典故出处

《玉箫女两世姻缘》赏析

班师回朝的上一句-班师回朝的下一句

[作者介绍]

乔吉(?——1345)元代后期杂剧家。一作乔吉甫,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人。《录鬼簿》说他“美容仪,能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辍耕录》说他“博学多能,以乐府称”。他流浪江湖四十年,熟悉民间艺人生活,尤其与扬州名妓李楚仪交往甚深,这对他的杂剧创作有一定影响。晚年家居杭州太乙宫前。所作杂剧十一种,现存三种,有《玉箫女两世姻缘》(本文简称“两世姻缘”)《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和《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剧情简介]

成都书生韦皋,游学到洛阳,与名妓韩玉箫“赤心相待,白头相期”。但因玉箫母亲从中作梗,趁朝廷挂榜招贤之际,迫使韦皋前往应试,拆开了这对有情人。韦皋离去五载,未见音信。韩玉箫思念成疾,忧虑而。临终前自画影图,并作《长相思》词,嘱咐其母托人携往京师,寻访韦皋。谁知十八年过去,终是杳无音信。韩玉箫后,转世成为韦皋幼年的同学、荆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韦皋状元及第后,先拜为翰林院编修,后又领兵西征吐蕃,收复西夏,加官至镇西大元帅。当他派人去接玉箫母女,始知玉箫已亡,其母也不知其所在。后来奉诏班师回朝,路过荆襄,去拜访张延赏,席间瞥见张之义女,与玉箫相貌想象,二人秋波频送,似曾相识。张延赏怒斥韦皋,险些动了刀枪。经玉箫说劝,韦皋方班师回朝,奏知皇帝,承蒙圣旨准许婚事,便须先对证清楚。借助玉箫留下的影身图儿对证,终得成为两世姻缘。

[精彩选读](第二折)

(正旦扮病梅香扶上,云)自从韦秀才去后,早已数年,杳无音信。妾身思成一病,虽是不疼不痒,却又不茶水饭,则被这相思病害杀我也。(梅香云)姐姐,进些汤药咱。(正旦云)你不知,我这病症非汤药能医。(卜儿上,云)儿嗛,你害的是甚的病,怎么这等憔悴了?我则愿咱家一年胜似一年。儿嗛,你怎么一日不如一日,你娘凭着谁过日子?儿嗛,好歹坐挣些儿。(正旦云)娘呵,不要吵聒我,省些话儿罢。我盹睡咱。(旦做睡、作醒科,云)梅香,我恰才待睡一会,是甚么惊觉我来?(梅香云)姐姐,不是这窗前花影,敢是那楼外莺声?(正旦唱)

商调集贤宾隔纱窗日高花弄影,听何处啭流莺。虚飘飘半衾幽梦,困腾腾一枕春酲。趁着那游丝儿恰飞过竹坞桃溪,随着这蝴蝶儿又来到月榭风亭。觉来时倚着这翠云十二屏,恍惚似坠露飞萤。多咱是寸肠千万结,只落的长叹两三声!

逍遥乐犹古自身心不定,倚遍危楼,望不见长安帝京。何处也,薄情,多应恋金屋银屏。想则想于咱不志诚,空说于碜磕磕海誓山盟。赤紧的关河又远,岁月如流,鱼雁无凭。

(梅香云)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弦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扶旦看砌末科)(旦长吁,云)与我拿在一边者。(唱)

尚京马我觑不的雁行弦断卧瑶筝,风嘴声残冷玉笙,兽面香消闲翠鼎。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

(卜儿上,云)儿嗛,你这病势却是何如?(正旦唱)

梧叶儿火燎也似身躯热,锥剜也似额角疼,即渐里瘦子身形。这几日茶饭上不待吃,睡卧又不甚宁。(卜儿云)我请医者看看你这脉息,知他是甚么症候。(正旦唱)若将这脉来凭,多管是废寝忘餐病症。(卜儿云)梅香,好生伏事您姐姐,我下边看些汤药来。(虚下)(梅香云)姐姐,你怎么这等想俺姐夫?(正旦云)我实瞒不的你,据着他那人物才学,如何教我不想也!(唱)

醋葫芦看了他容貌儿实是撑,衣冠儿别样整,更风流、更洒落、更聪明。唱一篇小曲儿宫调清,一团儿软款温柔情性,兀的不坑下人性命、引了人魂灵!

金菊香想着他锦心绣腹那才能,怎教我月下花前不动情!信口里小曲儿编捏成,端的足剪雪裁冰,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梅香云)俺姐夫这等知音,可知姐姐想他哩。(正旦云)你还不曾见他在我身上那样的疼热哩!(唱)

浪里来假若我乍吹箫别院声,他便眼巴巴帘下等,自等到星移斗转二三更。入门来画堂春自生,紧紧的将咱搂定,那温存、那将惜、那劳承!(带云)解元呵,想起你那般风韵,害杀我也!(唱)

后庭花想着他和蔷薇花露清,点胭脂红蜡冷,整花朵心偏耐,画蛾眉手惯经,梳说罢将玉肩凭,恰似对鸳鸯交颈。到如今玉叽骨减了九停,粉香消没了半星,空凝盼秋水横,甚情将云鬓整。骨岩岩瘦不胜,闷恹恹扮不成。

(卜儿上,云)儿嗛,我办了些汤水来,你吃上几口。儿咱。(正旦云)奶奶,不拘甚么饮食,我吃不下去了。但觉这病越越的沉重了。你拿幅绢果,我待自画一个影身图儿,寄与那秀才咱。(做对砌末画像科,唱)

金菊香怕不待儿番落笔强施呈,争奈一段伤心画不能。腮斗上泪痕粉渍定,没颜色鬓乱钗横,和我这眼皮眉黛欠分明。

(云)我再做一首词,一并将去。词名〔长相思〕。(词云)长相思,短相思,长短相思杨柳枝,断肠十万丝。生相思,相思,生相思无了时,寄君肠断词。梅香,将镜儿来我照一照,则怕近日容颜不似这画中模样了也。(览镜长吁科,唱)

柳叶儿兀的不寂寞了菱花妆镜,自觑下白害心疼,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下冰绡巾争。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对卜儿云)奶奶,你将些盘费,倩一个人把我这幅真容和这篇词,往京师寻那韦秀才去。(卜儿云)王小二在那里?(丑扮王小二上?云)只我便是王小二。奶奶,你叫我做甚么?(上儿云)俺那女。儿要央你去京师寻那韦秀才,你去的么?(小二云)天下路程,我都曾定过。(卜儿引见、旦分付画科,云)小二哥,你到京师,好生寻着那韦秀才,道我心事咱。(唱)

浪里来你道个题侨的没倍行,驾乍的无准成。我把他汉相如厮敬重,不多争,我比那卓文君有稍没了四星,空教我叫天来不应。秀才呵,岂不闻举头三尺行神明!

(小二云)大姐,你自将息,我到京师寻着韦秀才(正旦打悲科,云)纵是来时,我也不得见了。(唱)

高过随调煞心事人拔下短筹,有情人太薄幸。他说道三年来,刊如今五载不回程,好教咱上天远,入地近,泼残生恰便似风内灯。(带云)小二哥,(唱)比及你见俺那亏心的短命,则我这一灵儿先《出洛阳城。(做科,下)

(卜儿云)玉箫孩儿已是了,我索高原选地,破木为棺,葬埋了者。儿嗛,则被你闪杀我也!(下)

[有关注释]

雁行弦:即筝弦,古筝的弦柱排列如飞雁,故名。卧:使卧,使停止。后文“冷”、“闲”用法同。撑:撑达,即漂亮的意思。题桥的:指司马相如。后文“驾车的”与此同。四星:秤梢处因杆细只能钉四个秤星,故喻下梢,即结果。意指前程。

[剧作赏析]

《两世姻缘》取材于唐范摅《云溪友议·玉箫记》和唐人传奇《玉箫传》。作品以韩玉箫为主角,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要求从良的强烈愿望歌颂了韩玉箫对爱情的执着专一和至不渝的精神。

第二折是韦皋应试走后五载杳无音信时的几个场面,写得既优美感人,又形象生动。

其突出特点,首先是在看似简短的形式中浓缩了三年五载的相思之苦,内容及其丰富;在看似平淡的结构里隐藏着人性的曲径隐微,情节曲折有姿。像第二折这样内容单一的戏剧要写好也实在难。韩玉箫是个弱者,舞台主演只有她一人,没有多少外部冲突,构成戏剧的矛盾冲突是韩玉箫追求爱情幸福的强烈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猛烈碰撞。这就决定了这折戏只能用个人独白式的抒情形式来表现。同时由于韩玉箫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这种抒情形式不是强烈的外喷式,而是痛苦的内倾式。全折一共十二支曲子,按其内容可分为三组。

玉箫相思成病,“不思茶饭”,虚弱垂危。娘劝她“好歹争座些儿”,她说“我盹睡咱”。可刚一睡下便“惊觉”过来。商调集贤宾、逍遥乐、尚京马、梧叶儿四支曲子抒发了韩玉箫“惊觉”后的压抑、失望和强烈的思念之情。商调集贤宾极写韩玉箫一枕春梦之后的沉重痛苦之情。窗外是日头高照,风吹花影动,黄莺飞舞婉转和鸣;窗内是“虚飘飘半衾幽梦,困腾腾一枕春酲”。长期的痛苦思念使得韩玉箫身患疾病,虚弱不堪。虚弱的身体连梦也是虚飘飘的。一会儿“竹坞桃溪”,一会儿“月榭风亭”。这是多么美妙愉快、富有诗意的境界啊,与现实比起来那相去有多远啊!强烈的对比反衬出人物在现实中的沉闷痛苦心情。“觉来时倚着这翠云十二屏,恍惚似坠露飞莺。”醒来后也是虚飘飘的,这是忧思成疾的表现。短短几句话画出一位相思美人儿的形象,真是入木三分。然而她毕竟是一位,一个在封建社会底层挣扎的弱者,所以此时此刻只能是“寸肠千万结”,“长叹三两声”,将无限的压抑与苦闷而生出的猜怨之情。太可怜了!逍遥乐抒发了由沉闷压抑而生出的猜怨之情。从结构上说它是失望后的希望,压抑后的轻松。表面上虽表现为怨恨,但怨恨是深爱的结果。这一支曲子与上一支曲子互为因果。长吁短叹之余,又想起远在京城长安的情人。不禁“身心不安”起来,于是“倚遍危楼”望眼欲穿也“望不见长安帝京”。一个“望”字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感情。由“望不见而生猜怨之情:莫非他太“薄情”,多半已恋上“金屋银屏”;莫非我志不诚,“空说下碜磕磕海誓山盟”。既怨情人又责备自己,那种压抑苦闷,无可奈何的心情多么灼人。不过这也是必然的,作者的把握是准确的。关河辽远,岁月如飞,从三年到五载,音信杳无,怎么能不叫她痛苦万分呢?她的痛苦只能用这种微弱的呻吟来抒发,而不能用窦娥那种咒天骂地的呼喊来表达。尚京马转而写静。这静是强烈呻吟之后的寂寞、冷清。静到“觑不得雁行弦断卧瑶筝,凤嘴声残冷玉笙,兽面香消闲翠鼎”。作者用主人公怕听管弦来衬托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给人以压抑之感,悲凉凄苦之气氛十分浓烈。不但怕听管弦,连人也怕见。“门半掩悄悄冥冥,断肠人和泪梦初醒。”只能在这一般寂静凄冷的环境里揪心撕肺,痛苦煎熬。巨大的心灵痛苦必然带来巨大的肉体折磨。梧叶儿一曲是长期心灵折磨必然结果。“火燎也似身躯热,锥剜也似额角疼,即渐里瘦了身形。”这就是封建社会底层一个的真诚的爱所带来的苦果。由于社会地位悬殊,韩玉箫当然不能与崔莺莺这样的封建社会上层女子相比,也许这正是作者于不经意之中反映出的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四支曲子看来简短,但却凝练了玉箫三年五载的苦盼和梦幻,反映了玉箫从精神到肉体所受的折磨,从春梦惊觉、遥望长安到怕听人语、睡卧不宁,感情摇曳,曲折有致,为后文写念极而和再世姻缘作了铺垫。

强烈的思念必然产生深情的回忆。侍女梅香的一句话撞开了玉箫感情的闸门,醋葫芦、金菊香、浪里来、后庭花四支曲子“如天吴跨神鳌,撰沫于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极写了玉箫对韦皋的深情回忆,表现了他们之间那深挚笃爱的感情,为后文写而不渝、再世之恋张本。就全折来说,情节似乎由写实转入回忆,由沉闷苦痛转入忆旧欢愉,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通过回忆更加增强了主人公内心要求与严酷现实之间的反差,更加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从而将主人公一步步逼向绝路。这四支曲子从韦皋的风流蕴藉写到韦皋的“锦心绣腹”、多才多艺;然后再从韦皋对她的体贴温存、痴情相待写到韦皋为她梳妆打扮、恩恩爱爱。毫无掩饰,情挚词切,将昔日与韦皋的蜜意柔情、恩恩爱爱一一淋漓尽致于纸上。也许作者另有用意,但我们不能不被玉箫女这种大胆炽热的歌颂男女欢爱的行为所感动,不能不从中看出玉箫女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对真正幸福生活的渴望。在旧中国封建社会这种连“男女授受”都认为是禁忌的泯灭人性的社会氛围里,玉箫女的行为就显得极其难能可贵了。

回忆不但不能给人安慰,反而益发加重了思念。玉箫回忆她与韦皋的深情厚谊,越发反衬出眼前的孤独与痛苦,更使得“玉肌骨减了九停”,“骨岩岩瘦不胜”。于是她自画像,自作词,希望请人代她去京城寻访韦皋。金菊香、柳叶儿、浪里来、高过随调煞四支曲子表现了她无望中的挣扎和一个希望“从良”的强烈愿望。金菊香是玉箫自画像时的心理活动。“骨岩岩瘦不胜,闷恹恹扮不成”。由于极度相思,心情沉重,把一个月容花貌、聪明伶俐的韩玉箫折磨得“腮斗上泪痕粉渍定,没颜色鬓乱钗横”,“眼皮眉黛不分明”。这怎么能与她以前的画像相媲美?她顾像自伤,万分悲痛。于是又作了首《长相思》以寄托情思,弥补这早年画像的不足——不能表现近日容颜及其相思之苦。《长相思》里一方面表达了切切相思情,一方面隐含着来世姻缘,为后两折戏的情节作了铺垫。柳叶儿是写过《长相思》词之后的一段抒情。玉箫画完像,作了词,览镜长叹,数年的相思苦折磨得她憔悴不堪,如今连镜子也不敢去照,“自觑了自害心疼”。虽然如此,却还要拖着虚弱的身子“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筝”,“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多么善良而赤诚的一片心啊!浪里来是玉箫心事的直接剖白,也是玉箫反抗性的直接体现——谴责韦皋背信弃义,不信守诺言,叹息她自己以前曾像汉代司马相如敬重卓文君那样敬重韦皋,可如今自己的下场比卓文君还要糟糕。这就是封建社会底层一个弱女子在不能爱乃至不能生存时的最强烈反抗了。简直是痛苦的呻吟!高过随调煞是地道的挽歌,写得悲惨凄凉。一个弱女子,仅仅因为对情人的赤诚与热爱,便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透过这个悲惨的挽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在封建社会底层挣扎着想求得一点儿做人资格的的形象。这四支曲子是全折戏的高潮。回忆使得玉箫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的矛盾更加激化起来。现实是冷酷的,内心的思念却与日俱增。随着思念的愈来愈强,心灵的痛苦也愈来愈加严重。这对于不进茶饭的玉箫来说,怎么能撑得住呢?所以,韩玉箫就是在这种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碰撞中亡的。与其说她是因思念成疾而的,毋宁说她是被痛苦的思念撕碎的,毋宁说她是带着对爱情的巨大遗憾而被封建社会夺去了生命。只有这样,她的阴魂才不会散去,她的心灵才永远活着,去追求理想,才能靠来世降生以求得两世姻缘。

其次是它强烈的抒彩,和鲜明深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韩玉箫善良忠诚,对爱情执着专一,是封建文士心目中理想的形象。第二折里集中写了她对情人的一片赤诚与思念。但是作者却没有单纯的去写思念,只是把“思念”作为贯穿第二折的一个线索,于主人公的痛苦思念当中显示出她迂曲隐微的性灵,抒彩十分强烈。剧中既有她扶病盹睡时的半衾幽梦,又有她惊梦后的柔肠寸断;既有她倚遍危楼时的长吁短叹,又有她望断天涯后的猜怨自责;既有怕弄筝笙时的冷清凄苦,又有痛苦难耐中的扭曲呻吟;既有沉浸在回忆中的热烈欢娱,又有回到现实时的压抑苦闷。一会儿顾像自伤,一会儿对镜长叹,一会儿沉浸在往日的恩恩爱爱中,一会儿返回到现实的凄凄惨惨里,一会儿又陷入未来的迷迷茫茫中。真是一任感情流泻,但却不是狂涛怒吼式,而是痛苦呻吟式。读者感受得到那种强大的压抑之下,发自底层的挣扎、痛苦、呻吟与呐喊。作为一个,韩玉箫对韦皋的痛苦思念更表现了她希望像常人一样过上真正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在浪里来、后庭花两支曲子中,她大胆直率地歌颂爱情,赞美封建社会视为豺虎的男女欢爱,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再次是它华丽优美的文采和清新隽永的语言。显然,乔吉受宋代婉约派词和前期文采派杂剧的影响较大。读商调集贤宾、逍遥乐、尚京马三支曲子仿佛在读柳永、李清照的词,婉约清丽,情意缠绵,意境深邃。

将军班师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将军感叹道:若不辞官,我命不久矣

高处不胜寒,古代皇帝看似很让人羡慕,其实他们内心要考虑太多事情,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皇帝不得不派将军镇守各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万一将军经不起权力的诱惑,产生了谋反之心,对于皇帝则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古代很多名将都因皇帝的猜忌被杀,但有人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比如接下来要介绍的隋朝名将梁睿。

梁睿出生于北魏,父亲是曾经朝廷的功臣,凭借深厚的家世背景,他从小就 被大将军宇文泰收养在皇宫。背靠大树好乘凉,梁睿察言观色及交际能力都很强,而且品行端正,非常懂礼貌,从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宇文泰认为梁睿潜力很大,日后肯定有一番作为,就专门找人教他读书、射箭。

宇文觉建立北周,年纪轻轻的梁睿就被任命为刺史,不少大臣都觉得他乳臭未干,未必能担此重任。不蒸馒头争口气,梁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短短几年当中,与北齐军队数次大战,每次皆取得不错的战果,那些曾经不看好他的大臣,纷纷竖起大拇指。

此时正值用人之际,既然梁睿各方面表现都很棒,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不但提拔他为大将军,还赏赐许多财物。爱兵如子的梁睿,把大部分的赏赐都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只留下其中一点,部下感动的不行,纷纷表示愿意一直跟着梁将军,即使战沙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北周静帝在位时期,大权由丞相杨坚所掌控,文武官员的任免基本都是杨坚安排,换句话说,此时北周的皇帝形同虚设,但梁睿却对皇帝忠心耿耿。杨坚为了拉拢梁睿,派他取代了益州总管王谦的位置,王谦心里相当不爽,二话不说就带着部下谋反,很快被梁睿打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梁睿的名气越来越大,杨坚开始对他有些不放心,对此梁睿心里也很清楚,听从谋士的建议,劝杨坚称帝。杨坚稍微推辞一番,然后开心地接受北周静帝的禅位,隋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而梁睿算是开国功臣。

北方的突厥变得越来越猖狂,梁睿奉命镇守边关,等到边关稳定之后,梁睿担心自己常年在外,加上手握重兵,会被隋文帝猜忌,请求班师回朝。你还别说,梁睿的感觉真的很准,隋文帝的确对他不太放心,却又找不到除掉他的借口,既然他自己提出班师回朝,立马就批准了。

当梁睿到达京城后,隋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接下来的一个举动,把梁睿吓得不轻。隋文帝握着梁睿的手不送,对他嘘寒问暖,持续了好几分钟。回家之后,梁睿在家人面前感叹道:“如果再不辞官,我命不久矣!”第二天,他就以体弱多病为由请辞,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与同僚交往,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65岁驾鹤西游。

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一

此词为岳飞手书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照片,词下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元末谢升孙的跋中,说本词“似金人废刘豫时,公(岳飞)欲乘机以图中原而作此以请于朝贵者”,并说“可见公为国之忠”。

高宗绍兴七年(1137),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后,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奉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领部队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驻屯。本词大概作于回鄂州之后。

词作上片是以中原当年的繁华景象来对比如今在敌人铁骑蹂躏之下的满目疮痍。开首二句,写登楼远眺。词人极目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实际上黄鹤楼即使很高,登上去也望不见中原,这里是表现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深情。“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四句,承上“许多城郭”,追忆中原沦陷前的繁华景象。前二句为总括:花木繁盛,风景如画;宫阙壮丽,气象威严。后二句以两处实地为例,写宫内豪华生活。“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山,宋徽宗政和年间造。据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载:“其后复营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馆不可殚记。……靖康遭变,诏取山禽水鸟十余万投诸汴渠,拆屋为薪,翦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卫士。”“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接下陡然调转笔锋,写现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风尘”,这里指战乱。慨叹汴京惨遭金人铁骑践踏,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词作上片以今昔对比手法,往昔的升平繁华,与目前的战乱险恶形成强烈反差,表露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感情,和报国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词作下片分两层意思,慨叹南宋王朝统治下士兵牺牲,人民饿,景况萧索,希望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前六句为第一层。开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问,加以强调,词人的愤激之情可见。要反击敌人,收复失地,首先要依靠兵士与人民,可是兵士早已战,老百姓也在饥寒交迫下亡。“膏”,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膏锋锷”,是说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夹端,即兵士被刀剑杀。“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填沟壑。”是说老百姓在战乱中饿,尸首被丢弃在溪谷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由于金兵的杀戳践踏,兵民亡殆尽,田园荒无,万户萧疏,对此词人不禁发出深沉的叹喟。后四句为一层。作为“精忠报国”的英雄,词人决不甘心如此,于是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大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大将的口吻与气度,跃然纸上。“河、洛”,黄河、洛水,泛指中原。“清河洛”与上“铁骑满郊畿”呼应,挥鞭渡过长江,消灭横行“郊畿”的敌人,收复中原。“一”、“直”和“清”字用的极为贴切,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汉阳”,今湖北武汉市。“骑黄鹤”,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结末用黄鹤楼典,不仅扣题,且带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词作下片是叹息在南宋偏安妥协下,士兵牺牲,百姓亡,景况萧条。最后希望率师北伐,收复失地,然后回来重游黄鹤楼。

词作通过不同的画面,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又利用短句,问语等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刻画了一位以国事为己任,决心“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土上版图”(岳飞《五岳祠盟记》)的爱国将帅形象。读这首词,可以想见他下笔时的一腔忠愤、满怀壮志。(文潜 少鸣)

赏析二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怒民冲冠”略早,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采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李逵喝下毒酒是否心甘情愿?他临前说了三个字,道出事情真相

李逵在《水浒传》中是莽撞、爱惹祸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2,是宋江的忠粉。但是,谁也没想到,宋江在喝毒酒下毒酒时,还转手送给李逵一杯。那么李逵喝下毒酒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吗?答案就在他临终前说的三个字里面。

李逵的老家在沂水县百丈村,他在当地是个混混、惹事精,一不小心就打了人。无奈之下,李逵就逃离了家乡,跑到江州,还混了份在监狱里当小牢头的工作。

李逵是个莽汉,非常喜欢江湖的那一套。李逵工作的那个监狱里有一个牢头叫戴宗,戴宗这人在江湖上很有名气,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于是,李逵就跟着戴宗哥哥混了。

李逵有两大嗜好,其实梁山好汉很多人都有这两个喜好,是什么呢?就是和酒肉。这一天,李逵又在外面输了钱,欠下好多的债,李逵跑来找戴宗哥哥要钱。

当时,戴宗正在和一个黑脸大汉聊天。李逵觉得这事儿不怎么光彩,就想等哥哥空闲了再来。戴宗看见了李逵,就把他叫过来,让他见一个新哥哥。李逵心不在焉的,戴宗知道他这是又输了钱,就开始教训他。

只见那黑脸汉劝阻了戴宗,顺便又向李逵扔过来一锭银子。李逵被黑脸汉扔银子的潇洒给迷住了,自此一眼万年,李逵认了黑脸汉当大哥,心塌地的跟着这个他。而这个黑脸汉就是梁山未来的首领——宋江,江湖上的“及时雨”。

不得不说,李逵真的是抱住了一个大腿。李逵一直对宋江惟命是从,宋江也颇为厚待他,不管李逵做什么错事都不加责怪。李逵有宋江罩着,虽然武功算不上多高强,却也坐上了第二十二把交椅,一般人都不敢惹他。

李逵对宋江是真心实意的,但宋江对李逵有真情吗?

想必是没有的!李逵于宋江而言,就是一把好使的枪,指哪打哪。宋江做的决定,谁敢反对,李逵第一个跳出来灭了他。宋江想拉谁上梁山,李逵就设法把这人逼上梁山。期间,李逵也算是做尽了坏事,比如,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杀了才4岁的小衙内。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之后,李逵跟随着宋江,到处征伐,立下无数大功。征讨方腊班师回朝时,李逵是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但是,当宋江带领着残余势力回朝时,却接到了御赐的一杯毒酒。

宋江顾及自己的忠君爱国的名声,决意赴,但是在他准备赴时,转手送给了李逵一杯毒酒。李逵喝下去后,宋江告诉李逵,让李逵喝下毒酒是害怕他为自己报仇,再次造反,坏了自己的名声。

李逵听后垂泪道:“罢,罢,罢!”这三个字道不尽的无奈和后悔。接着,李逵又说了一句:“生时一直服侍哥哥,后也做哥哥身边的一个小鬼吧!”李逵临终这一句话,道破的宋江的嘴脸。他把宋江当大哥,宋江却一直把他当小卒。

李逵临终的话充满了悲伤和后悔,但是路是自己选的,现在将,又能怨得了谁呢?

班师回朝典故出处

班师回朝典故出自元·乔孟符《两世姻缘》。

班师回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ān shī huí cháo,出自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意思是,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班师回朝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指退兵。

近义词:班师回俯、凯旋而归、得胜回朝。反义词:大败而归、调兵遣将、元戎启行、安营下寨、安营扎寨。举个例子,岳家军班师回朝,老百姓夹道欢迎。

班师回朝典故原文

薛平贵出身武将世家,祖上是南北朝时的名将薛安都。而到了他父亲薛轨这一代,因为其英年早逝,薛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的薛平贵年少时只能以耕种为业,后来李世民下令征伐辽东,在妻子劝说下,薛平贵毅然从军。

贞观十九年(645),唐军已经在辽东战场上奋战了数月,三月的某一天,郎将刘君邛被敌军围困,危急关头,薛平贵前来救援,因为勇猛的表现,一战成名,到了这年六月,唐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一齐进攻,“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

此战过后,高句丽举国震惊,其国民纷纷逃散,导致数百里内难见人烟,而立下奇功的薛平贵更是被李世民特别召见并赏赐。后来,唐军久攻安市城不下,只好班师回朝,而李世民还对表现优异的薛平贵称赞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回到长安,李世民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至关重要的玄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