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流末是什么意思-降本是啥意思
1.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是什么意思
2.“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是什么意思?
3.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什么意思啊?
4.《江山雪》开头的这段歌词是什么意思?
5.道德经是什么意思
6."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句话什么意思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是什么意思
一、回答:
1、有清有浊,指能清能浊,如宇宙中有清水就有浊水一样。
2、有动有静,指能动能静。动,指动态。静,指静态。
3、天清地浊,天清,指天动而清。地浊,指地凝而浊。
4、天动地静,指天地有动有静。
二、扩展知识:
1、出处:《清静经》
2、含意:此段总述了,所谓大道的造化,乃是大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作为,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清、浊、动、静、天、地,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本到末的运行,永不停止,人在其境,如果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流浪!如果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便是道德崇高的人了。
3、《清静经》简介:《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成书不低于晋魏。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认为“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但是有“空”存在,还不究竟,还要“观空亦空”“所空既无”“无无既无”才能“湛然常寂”。然后“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渐入真道”“名为得道”。经文大旨,主要是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而且没有荒诞无稽的神话色彩,在道经之中不失为纯正之品。
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称此经乃天人所习,由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后经仙人转传,为葛玄所得,笔录而传之于世。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葛玄书而录之,因以传世。曾有司马承祯等注本,后因元至元毁藏全佚。
相对较早的《清静经》而言《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则应出现在即色宗前后,并与玄奘《般若心经》关系不明。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是什么意思?
1、“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的意思是:
所谓大道的造化,乃是大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作为,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清、浊、动、静、天、地,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本到末的运行,永不停止,人在其境,如果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流浪!如果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便是道德崇高的人了。
2、[拼音] :yǒu?qīng?yǒu?zhuó,yǒu?dòng?yǒu?jìng,tiān?qīng?dì?zhuó,tiān?dòng?dì?jìng
3、[出处] :《清静经》
4、[造句] :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什么意思啊?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的意思是
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心清净,那么连天地都要归纳在你的本性里。
清,指必清必静的先天元神,浊,指有气质之滓的后天元神;动,指生生不息的先天一炁,静,指落入后天的万事万物。
先天元神是一切生命共用的独一无二的本体,当它被进入不同个体之中,并积淀了累世的记忆之时,就成为具有个体性状的后天元神。先天一炁产生先天元神,并演变为后天元神之时,后天元气相对而产生了。后天元气,则是一切有形的事物之底层基质。
这个句子的出处是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
这句话原文我给大家节选了最有名的一段,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译文:清心是浑浊的来源,灵动是清净的根基,人如果能够经常保持清心清净,那么连天地都要归纳在你的本性里。
这个短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就是
世界是绝对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概念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提出来啦欲浊先清。欲静先动。只有你经历了才能去判断是非对错。你想静下来就必须先经历动,才知道什么是静。要么就是伪静。这也是我经常用来跟友教辩论的一句话。
没有经历就没有权利说出结果。好比你受伤了别人劝你大度一样,都是屁话。只有经历了才能理解到深刻的内容。悟道就是这个过程,只有你走过了。坐下来悟才知道什么是道。
在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烦恼的根源在于自己。有所求害怕失去。若保持一颗奉献给予的心,无所求自然不害怕失去。可是道理啊,都是明白的容易,修正起来难,所以别人说的再多都是别人的,自己必须刻苦努力求证的才是自己的。
《江山雪》开头的这段歌词是什么意思?
这段歌词是围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来写的,意思是在讲君子道家修生养性之类,可以说是在讲君子的修身定义。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扩展资料:
江山雪出自剑三同人专辑《十方天华》。
演唱:小爱的妈;念白:音频怪物;作词:荀夜羽;作曲:KIDE。
道德经是什么意思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句话什么意思
解释为: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
这句话出自《清静经》
原文中说: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成书前皆为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直至东汉年间,葛玄(164-244)笔录而成书;道教经典之一。经文大旨根据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推演而来,纯正理论学说,无神话色彩。经末附仙人葛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跋语。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编入《早坛功课经》之中。全真道士领受初真戒时,也必须诵习此经。因此,《清静经》在后来的道教中,被视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由於一般人思维的局限性,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并无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
正因为”道”本身是难以言说,所以在《清静经》里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抽象,但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道,是「一」之上,不可言说者,为体。 德,是道所衍生的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规律,为用,而生生不息即是道体的作用,道存在於天地之间的生命意义。
《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上乘经典。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