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成读音是什么-浑然天成下一句是什么
1.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上一句是什么?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3.关于棋艺的诗句
4.陆游写<<示儿>>这首诗时候的背景
5.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何说是写愁的千古名作,该词有何特点?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上一句是什么?
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cháng]天/一色。
原文: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翻译:
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出处:《滕王阁序》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答: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作品出处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作品原文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苏教版为“晨”)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苏教版为“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床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多。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华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青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我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整齐地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息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高低起伏)像冈峦的样子。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上传来歌唱声,到了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却难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绍兴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亲。不敢说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要像孔鲤那样趋庭有礼,对答如流;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好像登上龙门一样。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给大家献丑,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江、陆机那样,展现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壮美的滕王阁俯临着江边的沙渚,
佩玉鸣,鸾铃响,歌舞已经结束。
雕花的栋梁晨光中缭绕着南浦的白云,
彩绘的朱帘暮霭里卷收起西山的阵雨。
闲云投影深潭,每日里悠悠飘游,
人物换,时光移,已过了几度春秋。
楼阁中游乐的滕王如今又在哪里?
栏杆外大江水却依然寂寞地奔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作品鉴赏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名家点评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尤好著书,撰《周易发挥》五卷及《次论》等书数部,勃亡后,并多遗失。有文集三十卷。勃聪警绝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尝作《大唐千岁历》。(《旧唐书·文苑传》)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其失。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新唐书·文艺传》)[3]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关于棋艺的诗句
1. 有没有关于写“棋”的诗句
司空图 句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可朋 句 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可隆 句 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观棋》) 李远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北梦琐言》)。
白居易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李远 句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唐语林》)。
李商隐 柳枝五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 自题山亭三首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欧阳炯 句 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赋棋》,见《韵语阳秋》) 杜甫 存殁口号二首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秦系 期王炼师不至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 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元稹 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 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白居易 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刘言史 玉京词 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 即目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马戴 期王炼师不至(一作秦系诗)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温庭筠 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陆龟蒙 送棋客 满目山川似势棋,况当秋雁正斜飞。
金门若召羊玄保,赌取江东太守归。 司空图 闲夜二首 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司空图 戊午三月晦二首 牛夸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棋局长携上钓船,杀中棋杀胜丝牵。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朝来洞口围棋了,赌得青龙直几钱。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
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 郑谷 多虞 多虞难住人稀处,近耗浑无战罢棋。
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 韩偓 频访卢秀才(卢时在选末)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 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
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 黄滔 题灵峰僧院 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
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李洞 有寄 爱酒耽棋田处士,弹琴咏史贾先生。
御沟临岸有云石,不见鹤来何处行。 孙元晏 晋·谢玄 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
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孙元晏 晋·谢公赌墅 发遣将军欲去时,略无情挠只贪棋。
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皎然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见说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
含桃风起花狼藉,正是仙翁棋散时。 李幼卿 游烂柯山四首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
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羊滔 游烂柯山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
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2. 有没有关于写“棋”的诗句司空图 句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可朋 句 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可隆 句 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
(《观棋》) 李远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北梦琐言》)。
白居易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李远 句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唐语林》)。
李商隐 柳枝五首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 自题山亭三首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欧阳炯 句 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一局同。(《赋棋》,见《韵语阳秋》) 杜甫 存殁口号二首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秦系 期王炼师不至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王建 夜看美人宫棋 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 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元稹 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 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白居易 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 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刘言史 玉京词 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 即目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马戴 期王炼师不至(一作秦系诗) 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温庭筠 南歌子词二首(一作添声杨柳枝辞)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陆龟蒙 送棋客 满目山川似势棋,况当秋雁正斜飞。
金门若召羊玄保,赌取江东太守归。 司空图 闲夜二首 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司空图 戊午三月晦二首 牛夸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岂似小敷春水涨,年年鸾鹤待仙舟。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棋局长携上钓船,杀中棋杀胜丝牵。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朝来洞口围棋了,赌得青龙直几钱。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
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 郑谷 多虞 多虞难住人稀处,近耗浑无战罢棋。
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 韩偓 频访卢秀才(卢时在选末)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 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
阑珊半局和微醉,花落中庭树影移。 黄滔 题灵峰僧院 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
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李洞 有寄 爱酒耽棋田处士,弹琴咏史贾先生。
御沟临岸有云石,不见鹤来何处行。 孙元晏 晋·谢玄 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
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孙元晏 晋·谢公赌墅 发遣将军欲去时,略无情挠只贪棋。
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皎然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见说洞庭无上路,春游乱踏五灵芝。
含桃风起花狼藉,正是仙翁棋散时。 李幼卿 游烂柯山四首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
仙家异人代,俄顷千年外。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羊滔 游烂柯山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
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3. 求关于棋类的古诗棋·莫将戏事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观棋
朝代:唐代
作者:李从谦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棋
作者:裴说
十九条平路,言平又嶮巇。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势迥流星远,声干下雹迟。
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4. 有关棋的诗句或成语有哪些1、《约客》宋代: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文释义: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2、《水仙子·夜雨》元代: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诗文释义: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
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3、《阮郎归·初夏》宋代: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诗文释义: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
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4、《别房太尉墓》唐代: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诗文释义: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5、《齐安郡晚秋》唐代: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诗文释义: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6、《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宋代: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诗文释义: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
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
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
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赏析: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见 ”、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
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
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
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于是便有结句“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
睡起之后,只管在芭蕉叶上自题诗,自取其乐。这之中透露着的是一种自我嘲解,自我调侃。
此篇句句点化,且又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实在是难能可贵。
5. 关于下棋的古诗篇一:象棋诗词 剑气纵横铁骑鸣,乾坤百战纪征程。
四王霸业尊金鼎,一代雄风振穗城。弈苑共推司马笔,纹枰妙演卧龙兵,欣闻犁枣传新史,国粹宏扬遍海瀛。
——刘梦芙题《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十万拥貔貅,棋国春秋。弈林一报震神州。
几许争雄新旧事,尽道风流。杀气岂曾收,对局未休。
驱兵走马跃河头,敢向人前求胜负,妙用车抽。——浪淘沙 贺《象棋报》创刊 奇谋人妙,巧思参元,虽一枰之可美,起三隅而邈然,似将军而出塞,若猛士之临边。
及其进也,则乌集云布,陈合兵连,或参差而易决,或龃龉而难便。——唐 吴大江 车坚马肥炮冲突,壁拥士象辕列卒。
夹河陈兵势两雄,三十二子判吴越。相持方互有杀伤,将帅亡已倏忽。
或再整军而恢复,或屡出师而覆没。——清 黄之隽 仙界一曰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偏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凡虹。
——唐 孟郊 消夏之趣,莫妙于弈棋。清簟疏帘,深院风清之候,石幢花影,小栏曰午之时,焚香煮茗,对峙而博其趣,落子铿然,殊有韵致也!尤其妙者,或诗僧道士,终曰甚一曰棋声,涧水流香,松阴黛古,对弈之际,讵少倚柯而观者乎?——茹古随录 予素不解棋,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
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曰从之戏,予亦偶坐,竟曰不以为厌也。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亭,风曰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与棋者?户外履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而耳。
——宋 苏轼《观棋有序》 隔河灿烂火荼分,局势方圆列阵云,一去无还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将军。冲车驰突诚难御,飞炮凭陵更轶群,士也翩翩非汗马,也随彼相录忠勤。
——清 刘墉(咏象棋诗) 拂局尽消时,能因长路迟,点头初得计,格手待无疑。寂默亲遗景,凝神入过思,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
——唐 释子兰 竹林二君子,尽曰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南唐 李从谦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喜欢非常恼,不是棋人总不知。
——清 袁枚 对千峰未晓,听西风,吹角下谯楼。拥貔貅千骑,旌童十里,送客芳洲。
曾是灯棋目拆,赞画坐清油。折尽长亭柳,莫系行舟。
——宋 何梦桂 松窗楸局隐,相顾思皆凝。几局赌山果,一先饶海僧。
覆图同夜雨,下子对秋灯。何曰无羁束?期君向杜陵。
——唐 郑谷 仙人好博弈,时下绿云中。一片苍苔石,落花长自红。
——明 徐桢卿 错向山中立着棋,家人曰暮待薪炊。如何一局成千古?应是仙翁下子迟。
——明 高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 赵师秀 胜负胸中料已明,又从堂上出奇兵。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是矫情。
——元 王恽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刀笔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谷石池浓作墨,烛光扑射飞纵横,欲哭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宋 陆游 篇二:现代诗歌——下棋 下棋 那是读小学四年级那会儿的夏天 亲爱的大哥他教我学下象棋 刚学会的我野心勃勃 常端着棋盘到处找人较量 输了,重来,又输 感慨着 “双重炮”这招够狠啊 渐渐地,年复一年 棋龄长了技自长 我竟超越了曾经的“大神” 哥哥、叔叔、爷爷 在一片赞许声中 我把感激的目光投向母亲 是她在我输棋时 一直鼓励我 孩子,别哭,你不笨 想想为什么会输 重摆了棋子,再来遍是 母亲不会下棋 却知道如何呵护一个好强的孩子 妈妈呀 你的鼓励就是我心灵的鸡汤 我走每步棋 脑海里都浮现你殷切温暖的目光 篇三:关于围棋的诗词 关于围棋的诗词 约 客 池上二绝 赵师秀 白居易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青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重送绝句 王 逢 绝艺如君天下少, 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 一灯明暗复吴图。
山 僧 对 坐 棋 , 局 上 竹 荫 清 。 映 竹 无 人 见 , 时 闻 下 子 声 。
仅 供 参 考! 篇四:关于下棋时的心态 关于下棋时的心态。 但凡下棋的人, 一般会依次(根据我的经验,是依次)遇到三个心魔:得失心,胜负心,荣辱心。
这三种心魔不是口头上说一说的,他真的是会直接影响你水平的进步啊!套一句俗话,下棋如登山,一步一层天。你每克服一个,水平就会大为提高。
(一)先说得失心。 这个是在初学者身上比较常见的,吃了别人的棋子立刻洋洋得意起来,紧接着就得意忘形。
一旦自己一大意丢了子就很气馁,就心烦意乱,立刻就乱了阵脚,甚至在下棋的时候脸上都能表现出来。有如此心态,和你谈弃子抢先,不要贪小便宜,让你有大局观不是白扯嘛,说什么通过下棋来修身养性,更是白日做梦!有人说下棋好,能够以棋入道,俗话说“为学日进,为道日损” ,你一个棋子都不愿意损,还谈什么以棋入道啊! 关于如何克服得失心,我闲聊几句,你可以参考。
(1) 表面文章——学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咱心里高兴失望,脸上也不能直接表露出来。 (2)克服得失心的内功心法——没有办法,多打些。
陆游写<<示儿>>这首诗时候的背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教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中国统一。
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设计示例
15 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示儿
陆游
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何说是写愁的千古名作,该词有何特点?
谢邀:
开篇明义,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人中的代表人物,在她的诸多婉约词中,《声声慢》是一首被公认为集音乐美与文学美于一身的词作,词人从多维度建构起词作的声情美与文字美。
李清照用才情把《声声慢》这一词牌的韵律发挥到恰到好处的境地。全篇萦绕着动人心扉的凄凉音韵,使这首慢词形神兼备、浑然天成,读来让人动容。可以说,《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作艺术水准的集大成之作。《声声慢》原词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人生暮年之作。开篇的一组组编织自然的叠字,为人们带来声韵的美感,这样的声韵如果再配上滴滴答答的秋雨声,那就是一曲完美的雨中节奏。
人们在聆听、品味、鉴赏这首词作的时候,又会被词作中凄凉的抒情效果而感染,深深陶醉在优美的旋律和华美的辞章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自曲成之日,便好评如潮。宋代张端义认为李清照的《声声慢》犹如“公孙大娘舞剑手”。张端义用一个恰如其分的比方道出了李清照叠字运用的技巧,以及浑然天成的构思。
《声声慢》开篇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在用文字抒情的同时,音乐的韵律感也显现了出来,文字的美与音乐的美交织在一起,这是本词的一个独特之处。正是因为这七组叠词浑然天成,自然洒脱的写作技巧,从而得到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的赞誉。
“寻寻觅觅”四个字,是词人情感与笔触的原点,全词所有的情感都是以四个字为中心,并一圈圈一层层围绕着原点像涟漪一样荡漾开来的。
词人面对着南渡之后的现实与孤苦的生活,她苦苦地寻寻觅觅,意欲找寻生命中那些难忘的美好的记忆,渴望以此找到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然而现实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也正是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与人生写照,这怎能不让词人感到凄惨悲戚呢?
当这种感觉每一次在词人心中升起时,她的心情便急转直下,悲伤也就加深一个程度,这是她的情感在本词中的第一次转折:满怀希望地寻找,结果却只是现实的凄冷和无助。
她要寻找什么?她所寻求的不是钱财富贵,而是温暖安定、没有颠沛流离的生活,她渴望的是平和安定与一个温馨的家,以及赵明诚长情的陪伴。李清照寻找的东西很简单,只是作为女性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需求。
她可能会想到过去与丈夫赵明诚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想到的是与丈夫一起品玩鉴赏金石书画等艺术珍品的美好时光。南渡前的那段日子是她人生的快乐时光,是珍贵的记忆。
在回忆与现实,美好与孤独的两相对照中,她不得不停止寻觅,去面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凄苦。李清照只是用简单的十四个叠字就表现出自己的境况以及当时悲凉的急转直下,这是词的另一特点。
艺术最初产生的印象总比后来即便是最成功的回忆要辉煌得多,它往往在最初的一次情感迸发中会达到后来无法企及的高度与美,也会因为最初描绘的图景给后人带来无法企及的光辉,从而成为影响后世的先河之作。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叠词的连用就具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此时李清照寓居飘零,居无定所,这样的境遇让词人局促不安。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她想到了可以暂时让她忘却痛苦记忆的酒,词人本已失望的情绪仿佛找到了希望,情感又一次涌起。她想借酒来抵抗晚来的疾风和逃避不堪的现实,以获得短暂的宁静。
但是昨夜刮了一晚上的大风,让气温骤降了不少。周围潮湿阴冷的氛围岂是这“三杯两盏淡酒”就能抵挡得住的,几杯酒也无法消融寒冷。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是酒入愁肠愁更愁。
词人猛一抬头,看见一行秋雁从窗前掠过,又勾起了她对昔日时光的无限回忆。李清照痛苦的根源正是在于她失去了人间的真爱。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本能地引起李清照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来。
大雁年年南来北往,穿梭在天际;书信虽然可以时常书写,但是再也没有可以寄托的人了。这看似是词人对眼前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其实恰恰是对昔日纯真爱情的回忆。
美好的爱情早已一去不返,成为词人尘封的记忆。与丈夫赵明诚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情景再也不能重现,或许只有梦中才能出现。
大雁飞过的情景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词人犹如翻开泛黄的相册,那一帧帧熟悉的、历历在目的画面让她记忆犹新,让她重温昔日美好。
可是,回忆往事只会让她愈加悲伤,愈加空虚,只能增添无可奈何的情绪,所以词人合上记忆的相册,索性来到庭院中,她看到了庭院中凋谢的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黄花”指的是菊花。菊花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传统意象,它既可以是闲情与隐逸的代表,如陶渊明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以是困苦的代言,如李白笔下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但在李清照的笔下,满地的黄花却是自身处境的写照,这是一种飘零与冷落写照、是别人不去在意的、不受世人关注的情形。
此时的李清照历经世事,饱经沧桑,不再有从前的那种只有相思的闲愁,而是郁积在胸中的如这飘落满地的黄花一样的悲愁伤怀之情。此时,她原本渐渐平静的悲伤又被勾起来,面对零落的黄花与逝去的时光,她继而问道:“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是爱花的,她爱梅花,曾说过“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她喜欢桂花,曾说过“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也喜欢插花,曾将鲜花插在云鬓上,想要给丈夫一个惊喜。但这一切,都是昔日的美好时光。
在这残秋时节,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
在这样冷清秋悲秋伤怀时节, 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枯萎的菊花一瓣瓣地凋零飘落。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这情景多么像自己孤苦飘零的处境。到这里,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她触景生情,以花自喻,对花自怜,不禁又让她黯然神伤。
对李清照来说,没有什么比天黑更让她感到恐惧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的情感又一次跌落,也成为李清照情感跌落的第二个极点。此处的悲伤承上启下,是对花的命运的反思,也是下一句窗外情景中寓含的情感的来源。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李清照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一个“黑”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词人寓居飘零所受的煎熬,有多少个黑夜,词人孤独难眠,有多少个黑夜,词人梦中惊醒,孤独成了词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同时,“黑”字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愁情“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感叹,照应开头。
梧桐雨本已引起词人的悲苦之感,加上“到黄昏”和“点点滴滴的细雨”,使得李清照的情感从已经稍有平复的状态中又一次出现了波折,彻底回到极度悲伤的状态。
李清照在这里主要是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这个叠词,极富雨中节奏的音韵感。当李清照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梧桐叶上,滴答滴答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一个“更”字,体现了她情感的又一次剧烈转折,虽然眼前的一切只是点点细雨,可正因为是细雨才会绵绵无期,不知何时才能停。淅淅沥沥的小雨往往更让人心烦意乱,更能引起人的悲伤。
词人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这打在梧桐叶上雨点的声音,又像打在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它缠绕在词人心头,敲击着词人的心扉。这雨中的节奏与旋律是那么凄清,是那么强烈,简直让她情难自禁。
最后,词人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呼喊,这一声让全词的悲情达到顶点。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愁,李白用“白发三千丈”来比喻愁,李煜也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愁。
万千情绪,无数悲凉,多少个黑夜,是一个愁字无法概括得了的,一个“愁”字蕴含着词人的身世处境,也概括了词人寓居飘零的岁月中饱尝的辛酸与苦楚。
“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李清照近乎绝望的声声呐喊中,词意戛然而止,却给人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那种无人倾诉、无法言说的愁情与心绪,无法排解、几近绝望的愁苦与悲凉其实已经倾泻无遗了。
可以说,《声声慢》这首词映照了李清照复杂的人生经历,蕴含着她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词人在寓居飘零、人生暮年、晚景凄凉时的真实写照。
《声声慢》字里行间的节拍声韵之美与文字之美,读来就如同聆听一曲悲凉雨中曲一样,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旋律扣人心弦, 动人心扉。
《声声慢》也将李清照寓居飘零岁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悲情,也是那个时代的心声。这种情感在词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层递进,一点一点地加深,独特的书写结构与安排,使词人的情感更加饱满而丰富,同时更容易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李清照的《声声慢》把个人的愁怀与时代相联系,喟叹身世、怀念故乡,词中寄寓的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悲伤的不同层次组成。
《声声慢》是李清照悲苦境况的心声传递和文学表达,抒发了词人寓居飘零的无奈与时过境迁的悲凉,这样的情感在词作中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变化着的悲情主线,使得该词富于艺术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