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称尊,北面称臣-南面称王北面称臣
1.方口里一个臣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2.讲究座次排列的习俗是什么?
3.我国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南尊北卑的来历
4.田横五百士
方口里一个臣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答案是北面称城
一、北面称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ěi miàn chēng chén,意思是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1、解释:释 义: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2、典故:出 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3、词语辨析: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投降,有贬义。
4、其他相关词:
①?近义词:俯首称臣
②反义词:桀骜不驯
③反义词:南面称王
讲究座次排列的习俗是什么?
古人用许多方式来区分地位、身份的尊卑高下。用语言、称谓可以区分;用穿什么衣服,衣服着什么颜色也能来区分;而筵席、宴会更是讲究礼仪的地方,于是如何安排座次就有了许多的讲究,用以区别人们的地位和身份。
我们今天所说的“筵席”,是一个完整的词。但在古代,“筵”指的是铺在地上的席子,这样地面不露出来,就比较干净;而“席”指的是“筵”之上再铺专给人坐的那种席子。筵大于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在桌椅板凳尚未发明的时候,客人来了就围坐在一块席子上,大家席地而坐。后来“筵”和“席”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筵席”,主要指酒席,有时也指宴会上的座位、席位。
现在民间约定俗成的许多有关筵席座次的讲究,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古时候,在官场上,官高者坐上位,官卑者坐下位;而在民间,则是辈份高、年纪大者坐上位,辈份低、年纪小者坐下位。
那么,座次的上下尊卑是根据什么来排定的呢?
一般来说,古时候的座次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皇帝宴会群臣时,坐北向南的座位是最尊贵的,给皇帝坐。接下来群臣面向北,按官位高低从东往西排列,这样一来,官大的就在右,官小的就在左。所以古时候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和“右为上”的说法。
古代还有“以东向为尊”的说法。古代贵族活动场所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堂室之间,隔着一堵墙。堂上不住人,是议事、行礼、交际的场所,在堂上举行的礼仪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室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在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
现在中国一般筵席用方桌,俗称八仙桌,通常以面朝门外的一面为上座(上首),每边两个位子,一般以左首为大。宴饮时,通常待上座者入席后,其余的人方可入席落座,否则就是失礼。如果是圆桌,就以当中的位置为大,然后从左到右,依次往下排。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各种具有人情味,反映人们尊老情感的礼俗代代相传,历久而弥新。但旧时排筵席座次也有过于烦琐的一面,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改革。
我国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南尊北卑的来历
我国古人很重视南方,帝王大都坐北朝南,天子诸侯见群臣以及卿大夫见僚属都是南面而坐;甚至在他们百年之后的陵寝,其墓碑也总是坐北朝南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对我国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乐C认为“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
我们知道:在我国,建房子是很讲究房屋的朝向的。房屋大都背北正门向南,称为正房,而向东西的称为厢房。正房都是由家里的长辈住,这也体现里中国传统的“孝”。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出日落,而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面朝正南的房子总要比其他面向的房子在一天里获得日照更充足,所以久住在这个(面南)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简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
但那时我们的老祖先们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自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住在面南的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行八卦”之说。按其说法:东方为木,南方属火,西方为金,北方属水。而皇帝是龙的化身,当然要坐在水上去压火,这样才吉利呀!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皇帝,自然也要让天下丞民对他尽忠尽孝,住在面朝南的房子,坐在面朝南的座位上。
而《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当太阳处在正当中的位置时,照耀南方,使万物显明,都可以看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所以帝王取法离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接见群臣,听取天下政务,象征面对光明,治理天下。故而《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君王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称为“南面称王”或“南面称帝”。
与“南面”尊位相反,“北面”在古代却是卑位,这首先得从“北”字涵义入手进行解释。“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字就是两人背靠背的样子。因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北,乖也。二人向背。”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一方,总是背对敌人的,所以“北”这个字,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左传?哀公二年》:“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这里的“北”,就是“败”或“败逃”。因此古文中谈到打败仗时,常形容胜方“追奔逐北”。如《史记?高祖本纪》:“秦兵强,常乘胜逐北。” 秦汉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双音节的常用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后来“败北”除了指军事失败或失利之外,还被引申为在各种竞赛中失败。
古代君见臣及尊长见卑幼,均南面而坐,臣僚或卑幼都是站在南面的,也就是面朝北的。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称为“北面称臣”。《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以烹煮刘邦父亲来要挟刘邦退兵,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你项羽都是面向北面向楚怀王称臣,曾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请你分给我一杯羹。” 后来“北面”亦有认输、求降、求和的引申义。因为卑幼面向北方拜见尊长,所以拜人为师也称“北面”。这在《汉书?于定国传》中有例为证:“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北坐朝南,顺应天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土的五行色为**,土居中央,象征一统江山。
田横五百士
田横是战国时齐国王族的后代。陈胜起兵反秦后,他和兄长田荣一起投入反秦大军。在汉楚相争时,田荣自立为齐王,被项羽击杀。田横率兵收复齐地,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任国相,国中事无巨细,都由田横决断。
田横在齐地招纳贤士,贤士都乐于为他所用。汉王刘邦为联合齐王抗击项羽,派郦生去游说田横。不料汉军大将韩信同时又出兵讨伐齐国,田横以为刘邦在耍弄阴谋,下令将郦生杀了。
不久,韩信攻破齐地,田横逃到梁地,依附梁王彭越。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回横怕刘邦对他进行报复,便带领忠于自己的部属五百余人一起东渡入海,在一所小岛上避难。
汉高祖得知田横的消息,认为田横为国相时,招纳了很多贤士。如让他们留在海岛上,恐怕将来会对朝廷不利。于是,汉高祖便派使者来到海岛上,赦免了他的罪,并召他入朝做官。田横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皇上的使者郦生,现在听说他的弟弟郦商在朝廷中做将军,而且很有才能。因此我很害怕,怕郦商会对自己有所不利。所以请你回禀皇上,说我不敢奉诏入朝,希望能得到皇上的恩典,让我留在海岛上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吧!”
使者回朝向汉高祖作了禀报,汉高祖马上下了一道诏令给都尉郦商:“我即将召田横入朝,谁敢动他和他的'人马,我就灭他的全族。”
接着,汉高祖又派使者来见田横,使者把汉高祖已下诏给郦商的事说了,又说:“皇上要我告诉你,你如奉诏而入朝,大者封王,小者封侯。如果不应召,将立即出兵征讨!”
田横知道无法再推辞,便带了两个门客随同使者一起前往洛阳。
到了离洛阳三十里的偃师的驿馆,田横对使者说:
“我当年和汉王一起南面称王。如今汉王做了皇帝,我却成了亡国的俘虏,北面称臣,这已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再说我杀了郦商之兄长,如今却要和他同殿为臣,我怎会不感到羞愧呢?再说,陛下所以要见我,是要看看我的相貌。现在他在洛阳,离此地只三十里,如果斩下我的头,快马送去,形貌还不会腐坏,同样还可一看。”
说完,田横拔剑自刎。两个门客拿了他的头随使者飞驰去见汉高祖。汉高祖叹着气说:“唉!田横曾平定齐国,手下贤人云集,他自己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呀!”
汉高祖说着,流下了眼泪,下令以王侯的礼节安葬了田横,又下令封两个门客为都尉。但两个门客不愿接受封官,在田横安葬后,双双自杀身。
汉高祖听了,更加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人,说:“田横的门客都是贤人,听说他还有五百多个门客留在海岛上,应派人把他们召来。”
于是汉高祖派使者到海岛去召请。那五百人听到田横已,全部自杀以殉。人们这才知道,田横兄弟确能招纳贤士,受到贤士的拥戴。
后来,“田横五百士”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士人重视节义,能够以相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