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饰非中文是指什么-文过饰非中文指什么意思
1.讳疾忌医的反义词是什么?
2.第四个字是假的四字成语
3.勇敢近反义词是什么
4.带可和圈的成语?
5.求《西厢记》的详细简介,越详细越好,中文的。
讳疾忌医的反义词是什么?
讳疾忌医 相关的反义词:
从谏如流 激浊扬清 文过饰非
中文解析: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示例:患著浮肿,而~,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详细解释:
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英文解释:
***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conceal one's ailment and refuse to consult the doctor--hide one's troubles and take no remedial measures;conceal a malady for fear of taking medicine;conceal one's ailment from the physician;conceal one's illness and aviod treatment ; ?
第四个字是假的四字成语
1. 请问假字开头的成语,四个字,
假誉驰声 读音:jiǎ yù chí shēng
解释:假誉驰声的意思是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假以辞色 读音:jiǎ yǐ cí sè
解释:假以辞色的意思是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假戏真做 读音:jiǎ xì zhēn zuò
解释:假戏真做的意思是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假途灭虢 读音:jiǎ tú miè guó
解释:假途灭虢的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手于人 读音:jiǎ shǒu yú rén
解释:假手于人的意思是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假仁假意 读音:jiǎ rén jiǎ yì
解释:假仁假意的意思是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假仁假义 读音:jiǎ rén jiǎ yì
解释:假仁假义的意思是伪装仁慈善良。
假人辞色 读音:jiǎ rén cí sè
解释:假人辞色的意思是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假名托姓 读音:jiǎ míng tuō xìng
解释:假名托姓的意思是冒充别人姓名。
假门假事 读音:jiǎ mén jiǎ shì
解释:假门假事的意思是做得像真的一样。
假门假氏 读音:jiǎ mén jiǎ shì
解释:假门假氏的意思是做得像真的一样。同“假门假事”。
假眉三道 读音:jiǎ méi sān dào
解释:假眉三道的意思是方言。装模作样。
假力于人 读音:jiǎ lì yú rén
解释:假力于人的意思是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假虎张威 读音:jiǎ hǔ zhāng wēi
解释:假虎张威的意思是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假公营私 读音:jiǎ gōng yíng sī
解释:假公营私的意思是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假公济私”。
假公济私 读音:jiǎ gōng jì sī
解释:假公济私的意思是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假道灭虢 读音:jiǎ dào miè guó
解释:假道灭虢的意思是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痴假呆 读音:jiǎ chī jiǎ dāi
解释:假痴假呆的意思是装傻;假装糊涂。
假痴不癫读音:jiǎ chī bù diān
解释:假痴不癫的意思是痴:傻,呆。癫: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2. 第四个字是非的四字成语第四个字是非的四字成语 :
拨弄是非、
改是成非、
蘧瑗知非、
随声是非、
覆是为非、
论列是非、
闲是闲非、
止暴禁非、
折衷是非、
悬断是非、
讨是寻非、
挑拨是非、
独是独非、
伯玉知非、
撩是生非、
讲是说非、
说是道非、
公是公非、
情善迹非
面目全非、
口是心非、
想入非非、
无事生非、
啼笑皆非、
拒谏饰非、
文过饰非、
谁是谁非、
物是人非、
明辨是非、
是是非非、
大是大非、
无可厚非、
颠倒是非、
痛改前非、
搬弄是非、
似是而非、
面从腹非、
研核是非、
混淆是非、
淆混是非、
言是人非、
今是昨非、
人我是非、
不可厚非、
无间是非、
长傲饰非、
不明是非
3. 假开头四个字词语假人假义
假人辞色
假仁假义
假仁假意
假仁纵敌
假以辞色
假传圣旨
假公济私
假公营私
假力于人
假名托姓
假天假地
假戏真做
假戏真唱
假手于人
假气游魂
假洋鬼子
假热佯亲
假痴不癫
假痴假呆
假眉三道
假虎张威
假言判断
假誉驰声
假途灭虢
假道灭虢
假门假事
假门假氏
假阶救火
4. 第四个字是四的成语有1,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汉语成语
不三不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ān bù sì,意思是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中文名
不三不四
外文名
1.dubious; indecent 2. nondescript;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出处
《水浒传》
2,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颠三倒四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iān sān dǎo sì,形容说话办事没有次序,没有条理。
中文名
颠三倒四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解释
三、四:表示杂乱。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5. 第四个字是没的成语第四个字是没的成语(7个):
神出鬼没、
全军覆没、
有一搭没一搭、
赍志而没、
头出头没、
击排冒没、
赍志以没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6. 假字有什么四字成语带假的成语
详细
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假阶救火:假:借;阶:。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假情假意: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假仁纵敌:讲不该讲的仁义,做出不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招致祸患
假手旁人:假:借,利用。借助别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冤假错案: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真假难辨: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真人面前不说假: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
7. 第四个字是后字的成语有哪些思前想后
争先恐后
不甘落后
承前启后
惩前毖后
瞻前顾后
光前裕后
三思而后行
置之脑后
茶余饭后
先小人,后君子
前怕狼,后怕虎
空前绝后
鸡口牛后
而今而后
羞以牛后
瞻前思后
狼前虎后
跋前踬后
承先启后
甘居人后
自今而后
思前虑后
长虑顾后
容容多后福
遮前掩后
绳先启后
意前笔后
积德裕后
通前至后
黄雀在后
鞍前马后
耻居王后
前怕龙,后怕虎
不耻最后
阴山背后
搀前落后
耕前锄后
瞻前忽后
愚昧落后
拾人牙后
百岁之后
前前后后
百年之后
不顾前后
背前面后
瞠乎其后
思前算后
千秋之后
驴前马后
自今已后
守先待后
瞻前虑后
勇敢近反义词是什么
近义词辨析是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近义词、同义词进行分辨和剖析,使之能更恰当地用于不同场合。近义词辨析是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近义词、同义词进行分辨和剖析,使之能更恰当地用于不同场合。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勇敢近反义词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敢近反义词是什么
近义词 果敢 英勇 无畏
反义词 怯懦 胆怯 懦弱
勇敢造句
1、这名战士表现得非常勇敢。
2、司令员表扬这名士兵的勇敢。
3、将军把军事十字勋章别在那位勇敢的士兵胸前。
4、她赞扬她很勇敢。
5、她经历了一些真正困难的时期并且我感到因为她的勇敢我们成为了今天的我们。
6、勇敢点替我杀了她,但是绝不要或伤害我的妻子,因为她是你的母亲。
7、我特别喜欢与那个勇敢的年轻女孩谈话。
8、我很幸运,很多这些勇敢的灵魂记录下了她们的旅程,使得其她人(包括我)可以从中得到鼓舞,去做那样的事情。
9、这些女性的行为是非常勇敢的,她们所追求的是正确的,但是她们仍然需要努力。
10、不久我们就会得知,她到底是勇敢,还是愚蠢。
11、波利爱抚着伊莎贝拉的后背,告诉她她是一条勇敢而漂亮的狗儿。
12、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你又不是孤独的人,你是勇敢、胆量、无畏的象征。
13、大黄蜂是名勇敢的战士,这会是她所希望的。
14、今天,我们要向那些勇敢的人们致敬,她们不顾一切危险为大家拆除阻碍民主和正义的壁垒。
15、谢谢你告诉我那是好的和勇敢的。
16、由于她的坚定和勇敢,她将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17、勇敢的人可用生命冒险,但不以良心冒险。
18、而我们则梦游着来到这个勇敢的新世界。
19、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点都不急切表现出表面的的勇敢,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如何从中尽可能快速与安全的抽身。
20、假如国会不能批准这个协议,那将意味着我们不但抛弃了一个勇敢的盟友,而且向整个地区发出一个信息,显示美国在支持友邦方面是靠不住的。
21、我请其她人想办法去鼓励这些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们很好地在队里服役。
22、感谢并祝贺所有在那天给我以启迪的勇敢的参赛者们。
23、接着我做了一件那个下午看到我那勇敢的小女儿所做过的事。
24、这些人以她们的胆量和勇敢成名,但是她们不是国王。
25、我们必须勇敢地认识它,在你的家庭里可能就会有这样可怜的人。
26、虽然今晚我们站在在这里,但,我也知道,在伊拉克的沙漠里,在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我们勇敢的美国人正在醒来,为我们去冒生命的危险;
27、这老鼠在上部门。这老鼠是勇敢的。
勇敢反义词是什么
中文发音:
勇敢[yǒng gǎn]
词语解释:
勇敢就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敢为人先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气质,只有那些有勇气的人,有勇气敢为人先的人才能被称作是勇敢的人。
反义词:
怯懦、胆怯、懦弱
用勇敢造句
1、你是个坚强的孩子,相信你能勇敢地闯过这一关。加油!
2、他非常勇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旦确定目标,就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绝不退缩。
3、勇敢是警察手中的枪,除暴安良。
4、勇敢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
5、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勇敢和智慧往往比逃避和莽撞更安全。
6、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的面对横在我们面前的重重困难。
7、看着老师慈祥的微笑,我一下就勇敢了起来。
8、小华是个勇敢的孩子。
9、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
10、勇敢就是做正义的事而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多一分勇敢少一分遗憾。
11、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艰难困苦。
12、面前涛天大火。消防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投入了灭火的工作。
13、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胆小的逃避,而应该勇敢的面对。
14、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什么事都难不到我。
15、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勇敢的心。
勇敢的反义词以及造句
一、反义词
害怕,怯弱,怯懦,懦弱,无畏,胆寒,胆小,胆怯
二、词语注音
yǒng gǎn
三、基本词意
勇敢,汉语词汇。
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词语:勇敢作战,机智勇敢。勇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险 果断向前 敢作敢为 毫不畏惧。一个人要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
四、英文翻译
1.brave; courageous; valiant; gallant
五、详细解释
1、有勇气,有胆量。
①《庄子·徐无鬼》:“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
②《史记·刺客列传》:“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者之闲。”
③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铭》:“天子震悼,诏以公任事勇敢,不避嫌怨,堪式百辟。”
④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女。”
⑤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忠直而朴实,重厚而勇敢。”
2. 指勇敢的人。
①《汉书·赵敬肃王彭祖传》:“彭祖上书冤讼丹,愿从国中勇敢击匈奴,赎丹罪。”
②《周书·侯植传》:“植乃散家财,率募勇敢,讨贼。”
③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募勇敢,练乡兵。”
3.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有勇气。
《新华字典》对“勇”的解释为“有胆量,敢干,引申为不畏避,不推委” ;《新华大辞典》对“勇”的解释为“胆大,敢于向前,泛指胆量,果断向前 ”。《新华字典》,《新华大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敢”的解释都是“有勇气,有胆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勇气”的解释为“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对“胆量”的解释为“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由上总结“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险 果断向前 敢作敢为 毫不畏惧。
勇敢的反义词是什么呢
解释:
1. 有勇气,有胆量
2.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有勇气
反义词 :害怕,胆小,懦弱,胆怯
用勇敢反义词造句:
害怕:只要路是对的,就不害怕遥远。只要认准是值得的,就不在乎沧桑变化。
胆小:一个受了友谊的感动去办事的时候,本来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本来怕羞的有了自信了,懒怠也肯动了,性子暴躁的也谨慎小心肯对待人了。
懦弱: 一个人的胆子大,才能有作为;畏怯的人,懦弱的人,他虽然没有身临其境的危险,但只要一听到人家的恐吓言语,早已吓得不知所措,试问这样的人可能有什么建树呢?
胆怯: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绝不胆怯。
用勇敢造句:
1.勇敢的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2.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
3.要战胜对手,不仅需要勇敢,更需要机智。
4.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5.勇敢而勤奋的人不怕困难,只有懦夫和懒汉才逃避困难。
6.针对“什么是勇敢”,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7.任何困难也难不倒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8.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坚强,不能唉声叹气的。
9.我们应敞开胸怀,勇敢地接受新事物。
10.小王同志因作战勇敢,受到团部的嘉勉。
11.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
12.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消灭敌人。
13.中华民族一向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
14.我们想让世界知道,勇敢的利比亚人民不自由,毋宁。
15.登山队员互相呼应着,勇敢地向顶峰攀登。
16.我心里明白,她的话是哀怜我并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
17.大地震中的林浩小朋友一点都不沉默,他勇敢地救出了两位小朋友。
18.雨来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19.一个好战士不但要有好枪法,还必须头脑机智,勇敢坚强。
20.纵使困难再多再大,我也是要勇敢战胜它的。
21.他勇敢地与匪徒作斗争。
22.她沉着勇敢,落落大方,出言得体,张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23.这是一群勇敢的登山者。
24.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25.莽撞人并不是勇敢者,勇敢是和机智结合在一起的。
26.侦察连里,个个都是勇敢的战士。
27.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勇敢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28.前进的路上我们一定要勇敢坚定,哪怕遇到再多挫折哪怕饱受磨难也一定要永不放弃一往直前。
29.我们做错事要勇敢地承认,不应该文过饰非。
30.小偷在公共汽车上明目张胆地行窃,许多人明哲保身,作壁上观,惟小李勇敢地站了出来。
带可和圈的成语?
① 一个可和一圈可打一成语
可圈可点是来一个汉源语词汇,拼音是 kě quān kě diǎn,
释义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出处出自于古代的一种笔记方法。
中文名
可圈可点
反义词
乏善可陈
出处
古代的一种笔记方法
拼音
kě quān kě diǎn
目录
1来历
2例句
来历
编辑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② 带可字和圈字的成语
可乘之机;可歌可泣;可望不可即
圈字无成语。可圈可点不是成语。
③ 带可和圈的成语
可圈可点
望采纳,谢谢
④ 带点和圈的成语
可圈可点
原意是文章有看点,精彩。也比喻事物良好,值得肯定和赞扬。
拼音
kě quān kě diǎn
来历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例句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这个海龙王读过不少书嘛,这遣词造句倒是颇为可圈可点。
⑤ 疯狂猜成语一个可字和很多可字组成一个圆圈是什么成语
出处: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造句:
1、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2、这个海龙王读过不少书嘛,这遣词造句倒是颇为可圈可点。
3、他最近表现得可圈可点,连连刷新跳高的全国纪录。
感 *** 彩:中性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词:乏善可陈
⑥ 可字围成一个圈旁边还有一个可真是什么成语
成语:可有可无
拼音:kě yǒu kě wú
解释: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成语:可丁可卯
拼音:kě dīng kě mǎo
解释: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
⑦ 以可为圈外面还有一个可打一成语
答案是可圈可点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专纳,免得其他朋属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⑧ 带圈和可的成语
可圈可点
原意是文章有看点,精彩。也比喻事物良好,值得肯定和赞扬。
拼音
kě专 quān kě diǎn
来历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属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例句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这个海龙王读过不少书嘛,这遣词造句倒是颇为可圈可点。
⑨ 可组成一个圈打一成语
可圈可点
kě quān kě diǎn
解释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内点,形容表现好,容值得肯定或赞扬。
来历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例句
1、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2、这个海龙王读过不少书嘛,这遣词造句倒是颇为可圈可点。
求《西厢记》的详细简介,越详细越好,中文的。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编辑本段]故事起源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编辑本段]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编辑本段]版本历史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编辑本段]成就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编辑本段]相关评价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编辑本段]《西厢记》故事流传和演变
《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文 短篇小说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 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中国小说史略》 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 《唐宋传奇集》 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莺莺传》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因为它是珍珠,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 佚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 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 佚 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 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 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 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 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以真实的性格冲突为基础的,我们不单看到好人一边、坏人一边,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可以用手触摸的立体形象。这就使董《西厢》足以流传千载了。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本来这类才子佳人的题材,很容易写成陈词滥套,它没有那些动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没有争奇斗胜的巧妙情节,它主要是写人物的细腻感情,作者如果没有精湛的语言技巧,那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可是,你认真读来,就像美酒醇醪那样深厚有味,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构成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尤其是董《西厢》,它直接给杂剧《西厢记》以深刻的影响。这又一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会像瓶花一样,取艳一时,很快就会抱香而的。
[编辑本段]《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第一本第一折)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剧作中也有绮丽流畅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
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殷的气氛。
但剧中写惠明和尚的唱词却是另一种慷慨激昂的“金刚怒目”式,请看剧本第二本《楔子》:
[正官][端正好]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仟》,风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心逗起英雄胆,两只手将乌龙尾钢椽昝。
[收尾]恁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教那半万贼兵唬破胆。
这是高亢激越,掷地有声的英雄誓词。
剧本中也不乏幽默解颐的话辞,请看《拷红》一折(第四本第二折)中一段唱:
[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著夫人向书房问候。
(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
(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著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女孩儿家,著她落后怎么?
(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这一段的曲白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红娘十分俏皮的“供词”,逼真地表现了红娘的绝顶聪明和老夫人的无奈,具有很好的喜剧效果。
受字数限制,剩下的你看这个网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