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三国诸葛亮的问题,懂的来@.@

2.求六字成语佳句

3.名人故事关于诗人杜牧

关于三国诸葛亮的问题,懂的来@.@

英雄所见略同下一句怎么说-英雄所见略同下一句

看楼主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讨论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而不是演义里的人物。我下面会严格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尽量按历史的原型去说。

1. 关于三国里谁的智力最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先说三国里智力第一流的有哪些人。曹魏方面,最著名的是他手下的五大谋士,即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此外,曹操本人智力也很高,加上司马懿,以及后期的邓艾、钟会等。东吴方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统帅,加上后期的诸葛恪、陆抗。蜀汉方面,我觉得只有一个,法正。其他势力,田丰、沮授也算是一时难得的智谋之士。

PS: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诸葛亮和庞统不属于智谋之士。先说诸葛亮,《三国志》里面从没提到诸葛亮的奇谋。从最开始的隆中对说起,隆中对本身只是一个战略规划,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宏大的战略设想,而没有计谋的成分。诸葛亮出山后,先是跟着刘备连战连败(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都是罗贯中替他烧的),退到夏口,不能再退了,于是向刘备提出“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出使东吴,在孙刘联盟的建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外交才能,但没有看到他的奇谋(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等也是子虚乌有的事)。然后就是赤壁大战,可惜这仗是周瑜、刘备打的,没诸葛亮什么事(草船借箭、借东风也是假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势拿下江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注意,这里的军师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专门替老板谋划的军师,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也就是统管地方政事和后勤。刘备入川后,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任务是“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当时就是左将军,诸葛亮就等于是他的秘书长。这个秘书长也不是出谋划策的,还是负责后勤,《三国志·诸葛亮传》下一句是这样的:“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很明显,诸葛亮就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当时随刘备出征的,是法正。刘备登基后,诸葛亮成为丞相,丞相这个职务,也就是掌管全国政事。

以上表现出来的,都是诸葛亮的外交和政治才能,一点没有体现他的奇谋。刘备后,诸葛亮开始统军,但是除了打赢了南蛮之外,北伐中原从未取胜。第一次北伐就被张郃击败,后面几次都被张郃、曹真、郝昭,以及后来的司马懿挡住,《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就有“为张郃所破”“曹真举众拒之”“曹真拒之”“为司马宣王所拒”的字样。当然诸葛亮也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否则司马懿看了他的营寨之后,不会感慨“天下奇才也!” 不过,他的奇谋方面一直没有表现。难怪陈寿虽然非常推崇诸葛亮,也不得不评价他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再说庞统,他和诸葛亮一样,很明显也是治理内政的人才,而非智谋之士。他的出场,要在赤壁之战结束后,他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没有献什么连环计,那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出山后第一个官职是耒阳令,因为不理政事被撤职。后来鲁肃向刘备推荐他,是说他胜任治中、别驾这类的职务,刘备和他谈过后,任命他为治中从事,这些职务都是治理内政型的职务。后来他终于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很巧,和他并为军师中郎将的就是诸葛亮,这两个人都是内政型人才,而非奇谋型人才。而且这个军师,是干后勤工作的。

庞统唯一一次为刘备设谋,就是在西川准备和刘璋翻脸时,向刘备献的三条计策,上策是抄小路直取成都,中策是诱杀杨怀、高沛,下策是退回荆州。仔细分析一下,这三条计策都有问题,上策和魏延提出的抄子午谷小道直取长安有类同之处,可惜刘备的军队本来就不熟悉川中地理,能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就是一个大问题;即使找到了路,如果行动上不够迅速及时,等于前功尽弃;而且万一在某处小路被人堵住,进退不得,那更是将三军推进地。所以刘备立即否决这个所谓的计策。再说下策,退回荆州,那等于前面进军西川都是白费功夫,刘备岂能甘心?所以这一条等于白说。这样一来,也就只能选取中策,先打下涪水关,然后慢慢前进。

庞统的军事能力也只是一般般,刘备和刘璋翻脸之后,很快打到成都附近,绵竹都打下了,围住了雒城这座孤城,硬是打了一年多才打下来(这个和演义不同),还不得不招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援军帮忙,间接导致荆州的丢失。

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卧龙凤雏智计可安天下”的一贯思维,下面我们继续说三国的智谋之士。上面列举的很多人,但如果要说智力最高的谋士,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算谋士。所谓谋士,从字面解释,就是设谋献计的人。深层次讲,所谓“谋士”,即以谋取士,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谋”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对于谋士自己来说,“谋”是一种保护;对于他的主人来说,“谋”是一件武器;对于他的敌人来说,“谋”则是一把利剑。这些谋士,不同于统军作战的统帅们,他们不需要率军作战,只需要“谋”即可。从这个角度分析,曹操、司马懿、邓艾、钟会、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诸葛恪等,统统不算谋士,只有曹操的五大谋士,以及法正、田丰、沮授算谋士。

而要说最高层次的谋士,必须达到以下五个境界:

谋士的第一层境界:“谋”己。作为一个谋士,若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来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运用自己的谋略,让自己活下来、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本的条件。是故,“谋己”是谋士的第一层境界。

谋士的第二层境界:“谋”人。学会了为自己谋,还要学会为别人谋,若是一个谋士不能为别人出谋划策,他能称为什么谋士?如果不能为别人谋划的谋士又有什么使用价值?是故,“谋人”是谋士的第二境界。

谋士的第三境界:“谋”兵。会谋己、谋人都只能保全少数的几个人,而作为一个谋士,他必须具有“谋”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能力。这就是“谋”的第三层境界——谋兵。兵者,国之大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一切以政治斗争为最终目标而展开的种种智谋较量,在现实中最最集中体现的就是兵争攻伐。所以谋士的最现实的作用就是对于战争的测谋,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对于谋士智谋水平优劣品评的最直观的测评指标。

谋士的第四层境界:“谋”国。比起“谋国”来,为一人谋、为千人谋都是很浅的层次。一个人要是能做到“谋国”(国代指诸侯势力),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能力,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是故,谋士的第四层境界是“谋”国。谋国是建立在上述三个境界的基础上的,但是仅仅拥有了上述三个境界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谋士所策划的计策实在不能称之为谋略,因为仅有谋己、谋人和谋兵三层能力的谋士所作的策划实在太狭隘了,并不能达到战略的境界。而谋国是建立在对于国家资源、国际关系和战术优劣对比基础上,对于国家命运的把握,这是需要具有大眼界和大智慧才能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务”。

谋士的第五境界:“谋”天下。做到了以上四点,这样的谋士就可以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但是,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谋士”。真正的谋士必须具备一项“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谋天下的能力。因为从道德层面来看,上述四个境界都是出于对于有限资源的无限渴求和残酷掠夺,这其实是“人性恶”的集中体现。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而屹立于大千世界,正是由于人类深刻了解了这种“恶”的道德层面对于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致命危害。从而诞生出对于“性本善”的道德向往,而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胸怀的士,是那些真正能够将对于人本关怀自始至终贯彻于自己一切行为中的人。因此,所谓谋天下,并不是以天下为个人或集团资本而进行谋划,而是以天下苍生为本源进行呵护的大智谋。这才是谋士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五点分析,荀彧、荀攸、田丰、沮授连第一点都做不到,不会替自己谋,否则不会在自己老板手里。程昱和法正最多做到谋兵,也就是第三层。贾诩做到了第四层,也就是谋国。至于第五层,贾诩的计策过于狠毒,而且早年还引狼入室,教唆李傕、郭汜等造反,没有看出他胸怀天下的一面。我的看法是,只有郭嘉做到了第五层,为天下谋。

我们看看郭嘉的经历,他最先投靠的是袁绍,但很快看到袁绍不成器,就离开袁绍,投靠曹操。郭嘉走前,对辛评、郭图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郭嘉全面分析了袁绍的致命弱点,指出他不能成就大业,后来事实果然如此。这充分说明郭嘉不仅会为己谋,还很会替人谋,可惜辛评、郭图听不进去。

郭嘉投靠曹操后,曹操很为形势担心,怕打不过袁绍,郭嘉就全面分析了曹袁两人的性格,一口气提出“十胜十败”,让曹操放心下来。此后曹操要攻打吕布,又怕袁绍偷袭后方,郭嘉说,没必要害怕,袁绍正攻打公孙瓒呢,一时回不来,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和吕布打了几仗之后,吕布的残部被围在下邳,曹操见士卒疲惫,想撤军,郭嘉说不能撤,一撤就前功尽弃、养虎遗患了。于是再接再厉,生擒吕布。刘备来投,郭嘉劝曹操“宜早为之所”,软禁刘备,结果曹操不小心放走他,后来果然“恨不用嘉之言”。

官渡之战时,曹袁对峙,传言孙策会偷袭后方。郭嘉说,不用怕,为什么呢?“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於匹夫之手。”后来孙策果然被刺客杀。

官渡之战打到一半,曹操想先对付刘备,又怕袁绍乘虚攻打。郭嘉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于是曹操东征刘备,袁绍果然“迟而多疑”,动都没动一下。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曹操出兵河北,想一鼓作气,拿下袁绍的地盘。郭嘉劝他不要急,因为袁绍在继承人问题上做法很糊涂,导致袁谭和袁尚明争暗斗,属下也各为其主。如果继续攻打,这两派就会联合起来;如果撤军南下,他们就会大搞窝里斗。所以只要假装南征刘表,等着他们自相残杀,最后来收拾残局就OK了。曹操于是撤军,结果走到一半,袁谭袁尚就打起来了,于是曹操利用他们的矛盾,很快平定了河北。

以上这些,充分反应了郭嘉不仅善于谋兵,还很善于分析人的心理和性格,制定最好的策略,这就是谋国的境界了。

袁尚和袁熙逃到了乌丸那里,曹操想亲征乌丸,这时传来刘备怂恿刘表偷袭许都的消息。郭嘉分析了刘表的性格,认为“表,座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就是说刘表只会夸夸其谈,对刘备是既要利用,又暗地里防备,因此不可能听刘备的话,出兵北伐。后来刘表果然没来。

郭嘉劝说曹操速征乌丸,为什么呢?“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如果不快点攻打,乌丸就可能在袁尚袁熙兄弟的帮助下,连年入寇青、冀两州。在这里,郭嘉已经站到了全民族的角度,为整个汉族、汉王朝谋划,打击乌丸的势力,清除汉奸袁尚袁熙。而且,他认为,这一仗是有成功把握的。“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就是乘乌丸还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兵远征,一鼓作气消除这个心头大患。

郭嘉的谋划最终成功,可惜本人却病逝易城,成为曹操一生的遗憾。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还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还在给荀彧的信里说了这样一件事,郭嘉自知身体很差,总是说:“南方病疫很多,我一到南方,就回不来了。”但是他每次谈到战略规划的时候,总是建议曹操先平定荆州。由此可见,郭嘉确实是站在全国、全天下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他个人的私利。

综上分析,三国智力最高的谋士,是郭嘉。

2. 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以下都是假的:火烧博望坡(其实是刘备所为)、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为周瑜吊丧、计擒张任(以上都是完全没有的事)、七擒孟获(只是平定了南蛮)、六出祁山(实际上是五次)、空城计(司马懿当时在宛城,插了翅膀也飞不过来)、骂王朗(王朗是病的)、陇上装神(封建迷信)、火烧上方谷(完全没影)、禳星延命(封建迷信)、遗计斩魏延(其实是因为杨仪和魏延的矛盾所致)、诸葛吓走活司马(完全没有记载)

真假不明的有:八阵图(威力有没有那么大,不得而知)、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一种船,而不是演义里的永动机械)、孔明灯(说不定是借诸葛亮的名义)

真的事情有:隆中对、联吴抗曹、发明连环弩、从严治蜀、平定南蛮之乱、北伐中原等

3. 诸葛亮忠于蜀汉,这是勿庸置疑的。不用说很多大道理,只要比较诸葛亮和曹操,就可以发现,这两位存在惊人的相似。都是丞相,都开府治事,有自己的决策班子,都是一州之牧(诸葛亮是益州牧,曹操是冀州牧),都封侯(诸葛亮是武乡侯,曹操是武平侯)。他们都掌握了国家大权,曹操后来封公、王,他的儿子取代了后汉,自立为帝;诸葛亮却没有这样做,自始至终都没有越界。所以说,诸葛亮确实是权臣,但他也是一个忠臣。

4. 庞统之,应该和让贤于诸葛亮没什么联系。上面已经分析了两个人的才能,都是治政之才,军事才能有一些,但不太强,奇谋几乎都没有。这样的人才,在曹操那边一抓一大把,刘备这里却不多,因此他们完全可以各做各的,没有必要彼此妒忌。再说如果庞统不,那么后来诸葛亮率军出征的时候,留庞统在国内执政,岂不是很好,完全没必要故意去。庞统之,也不是于落凤破,《三国志·庞统传》的记载是:“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看来是在攻城时中箭而,不是中伏身亡。

求六字成语佳句

1.六诗词佳句是什么意思

拍马屁,没志气。

差一线,隔一山。 好厨师一勺汤。

大锅饭,小锅菜。 紧锅粥,慢锅肉。

衣贵洁,不贵华。 二八月,乱穿衣。

小不教,大不会。 明珠出在老蚌。

穷汉妻,半张犁。 丑婆娘好搽粉。

秋耕深,春耕浅。 人不勤,地不灵。

涝助田,旱锄田。 百病不如一防。

饱剃头,饿洗澡。 痘要结,麻要泄。

丑病不瞒医生。 药是试出来的。

甘草能和百病。 家无主,屋倒竖。

亲兄弟,明处帐。 家丑不可外扬。

言教不如身教。 邻居好,赛金宝。

邻居好,无价宝。 邻居好,一片宝。

急走冰,慢走泥。 紧走滑,慢走沙。

乐观使人长寿。 笑一笑,少一少. 恼一恼,老一老. 愁一愁,白了头。

紧紧手,年年有。 高不成,低不就。

钱,顺水船。

2.求六字的成语或一句话

六字成语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三

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床锦被遮盖 一虎难敌众犬

一客不烦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万变不离其中 三寸不烂之舌 大开方便之门

井水不犯河水太岁头上动土五十步笑百步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测风云 无所不用其极不可同日而语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费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勿谓言之不预 父母在不远游 牛头不对马嘴

手无缚鸡之力长安居大不易 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

心有余力不足 巧诈不如拙成东风压倒西风 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同穴 生米做成熟饭 礼之用和为贵 立与不败之地

过五关斩六将 耳闻不如目见 老不相往来 无葬身之地

不活不活 有过之无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识泰山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雾中远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 吹皱一池春水 言必信行必果

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时此一时

经一事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胜不骄败不馁 哀大莫如心

闻名不如见面活不活不 前怕狼后怕虎神不知鬼不觉

既来之则安之 恭敬不如从命 赶着鸭子上架 热锅上的蚂蚁

烈女不更二夫 顾左右而言他 冤有头债有主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掷地作金石声眼不见心不烦

眼中疔肉中刺 悬羊头挂狗肉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 强不强以为知 满招损谦受益

3.6个字的好词,好句

词语: 恭敬不如从命[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出处:宋·释赞宁《笋谱》卷下:“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造句: 姑奶奶,既老爷这等吩咐,恭敬不如从命,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英雄所见略同[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造句:自来说:“英雄所见略同”。无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释义:了没有地方埋葬。

出处:《山阳公载记》:马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吾无葬地也。”

造句:吾王千秋万岁之后,少不得太子为君。今王后日夜在宫怨望咒诅,万一他母子当权,妾与伯服,无葬身之地矣!九牛二虎之力[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释义:比喻很大的力气。

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示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问题解决了。真金不怕火炼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释义: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出处: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示例:真金不怕火炼,中国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神不知鬼不觉[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释义: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示例:李自成和刘宗敏等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着队伍过了洛南,埋伏在华山东麓的深山密林中。打肿脸充胖子[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ī] 释义: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为撑面子,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老兄,你也不要在我老张面前打肿脸装胖子,硬不要朋友帮助。” 示例:他明明已经还不起债了,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五十步笑百步[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释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程度不同,实质却一样。

(步是指古代的长度单位)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示例:你们俩都差不多,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好句: 长痛不如短痛。 译文:与其长期的痛苦还不如短期的痛苦。

缠绵生与共。 译文:与你缠绵不休,同生共,相依为命。

形容情谊极深重。活到老学到老。

译文: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天有不测风云。

译文:有些不好的天气是无法预测的,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墙有风壁有耳。

译文:意思是墙透风,壁有耳。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吃一堑长一智。 译文: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尽信书不如无。

译文:全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明人不做暗事。

译文: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粗丝难织细绢。

译文:指什么人做什么活,各有专长,不能强求。有理不在声高。

译文:双方在争执中嗓门大不代表就一定有理。丁是丁卯是卯。

译文: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闻名不如见面。 译文: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远水难救近火。 译文: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一步一个脚印。

译文:走一步留一个脚印,比喻做事踏实。亲兄弟明算帐。

译文:关于钱的的事,不管关系有多好,都分得清清楚楚。

4.六个字的名言警句

1、前怕狼,后怕虎。

——出自明 冯惟敏 《清江引·风情省悟》曲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2、井水不犯河水。——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解释: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由来:井水和河水并不是指地上的水,而是指天上星辰。井原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也叫做东井,也就是西方天文学说所说的双子座,就在银河附近。

而河指的就是银河,在东井的东北和东南,还有两个名叫北河'和南河的著名星座,它们被古人视为银河的守卫者,一旦发生什么异变,人间就将遭殃。古时人们说井水不犯河水,指的就是东井、北河、南河三个星座互不干扰、和谐共处的天文现象。

也就是说井水不犯河水,原本是古人观天象预测祸福的方法。 3、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被误读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4、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 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5、吃一堑,长一智。

——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 本为石匠师傅打石磨时,石胚吃一钎,石胚即长一齿之意。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5.求六字成语

一不做,二不休 一是一,二是二 一而二,二而一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丁是丁,卯是卯 千叮咛,万嘱咐 玉不琢,不成器

过五关,斩六将 吃一堑,长一智 经一事,长一智 眼中钉,肉中刺

言必行,行必果 知必言,言必尽 挂羊头,卖狗肉 悬羊头,卖狗肉

既来之,则安之 眼不见,心不烦 冤有头,债有主 前怕狼,后怕虎

求大同,存小异 道不同,不相谋 人不知,鬼不觉 神不知,鬼不觉

胜不骄,败不馁 雷声大,雨点小 龙生龙,凤生凤 此一时,彼一时

当面鼓,对面锣 风里来,雨里去 谦受益,满招损 高不成,低不就

礼之用,和为贵 父母在,不远游 不,活不活 狡兔,良犬烹

参考资料:

.cn/emzblog/neirong.asp?id=48829

6.求6字短语

哀莫大于心 心:指心像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矮子里拔将军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爱博而情不专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八字没见一撇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六字成语 拔赵帜立赤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赵帜易汉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百动不如一静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百思不得其解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卑之无甚高论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鞭长不及马腹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拨云雾见青天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

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六字成语大全 不得已而用之 用:使用。

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不登大雅之堂 大雅: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不法古不修今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不分青红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不知天高地厚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骄狂无知。 不自由,毋宁 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

不足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拆东墙补西墙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长安居大不易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嗔拳不打笑面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陈谷子烂芝麻 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成败在此一举 举:举动。

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六字成语 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污泥而不染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传闻不如亲见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吹皱一池春水 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

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此一时彼一时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存十一于千百 指亡多而存少。

打肿脸充胖子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貂不足,狗尾续 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六字成语大全 丁是丁,卯是卯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钉是钉,铆是铆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东风压倒西风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尔为尔,我为我 尔:你。你是你,我是我。

指两者界限分明,互不沾边 耳闻不如面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眼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二者必居其一 居:占。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二者必取其一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二者不可得兼 祝您生活愉快,望采纳。

7.查找霸气点的六字成语大全

五十步笑百步、水至清则无鱼、过五关斩六将、出淤泥而不染、百思不得其解、风马牛不相及、吉人自有天相、可望而不可即、化干戈为玉帛、君子成人之美、求人不如求己、喜怒不形于色、扶不起的阿斗、百闻不如一见、流言止于智者、英雄所见略同、无所不用其极、惶惶不可终日、挂羊头卖狗肉、远亲不如近邻、有眼不识泰山、井水不犯河水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三 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床锦被遮盖 一虎难敌众犬 一客不烦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 万变不离其中 三寸不烂之舌 三折肱为良医 大开方便之门 中惠而实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岁头上动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测风云 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同日而语 不当家花拉的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废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谤莫如自修 勿谓言之不预 父母在不远游 务白头马生角 牛头不对马嘴 手无缚鸡之力 长安居大不易 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 心有余力不足 巧诈不如拙成 东风压倒西风 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同穴 生米做成熟饭 礼之用和为贵 立与不败之地 发昏章第十一 毕其功于一役 过五关斩六将 过屠门而大嚼 耳闻不如目见 老不相往来 无葬身之地 不活不活 存十一于千百 有过之无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识泰山 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雾中 远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 吹皱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亲 言必信行必果 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时此一时 卑之无甚高论 使功不如使过 经一事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竖子不足与谋 胜不娇败不馁 狡兔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 闻名不如见面 活不活不 前怕狼后怕虎 神不知鬼不觉 几来之则安之 恭敬不如从命 赶着鸭子上架 起人肉白骨 夏虫不可言冰 热锅上的蚂蚁 烈女不更二夫 顾左右而言他 借寇兵赍盗粮 冤有头债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掷地作金石声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中疔肉中刺 悬羊头挂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 强不强以为知 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三 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床锦被遮盖 一虎难敌众犬 一客不烦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 万变不离其中 三寸不烂之舌 三折肱为良医 大开方便之门 中惠而实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岁头上动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测风云 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同日而语 不当家花拉的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废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谤莫如自修 勿谓言之不预 父母在不远游 务白头马生角 牛头不对马嘴 手无缚鸡之力 长安居大不易 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 心有余力不足 巧诈不如拙成 东风压倒西风 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同穴 生米做成熟饭 礼之用和为贵 立与不败之地 发昏章第十一 毕其功于一役 过五关斩六将 过屠门而大嚼 耳闻不如目见 老不相往来 无葬身之地 不活不活 存十一于千百 有过之无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识泰山 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雾中 远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 吹皱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亲 言必信行必果 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时此一时 卑之无甚高论 使功不如使过 经一事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竖子不足与谋 胜不娇败不馁 狡兔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 闻名不如见面 活不活不 前怕狼后怕虎 神不知鬼不觉 几来之则安之 恭敬不如从命 赶着鸭子上架 起人肉白骨 夏虫不可言冰 热锅上的蚂蚁 烈女不更二夫 顾左右而言他 借寇兵赍盗粮 冤有头债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掷地作金石声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中疔肉中刺 悬羊头挂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 强不强以为知 不自由毋宁 满招损谦受益 拉大旗作虎皮 干一行爱一行 酒不够烟来凑 前怕狼后怕虎 自作孽不可活 天不怕地不怕 吃香的喝辣的 喜怒不幸于色 强不知以为知 好人不怪醉汉 好男不给女斗 好心不得好报 滑天下之大稽 听其言观其行。

名人故事关于诗人杜牧

轶事:

杜牧性聪颖,刚直而有奇节。其诗豪迈清新,有独创性。身处晚唐,朝政败坏,民怨沸腾,在胸怀大志、报效无门的情形下,杜牧本就有之的风流、疏野、放荡一面,也有相当的显现。下面是关于杜牧的一些风流倜傥故事:

一、《阿房宫赋》为杜牧中进士助一臂之力

侍郞崔郾奉朝廷之命主持科举考试,即将前往洛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官员都到长乐传舍为他饯行。此时,太学博士吴武陵骑着瘦驴来见崔郾。崔郾离席与他交谈。吴武陵说:“侍郞你有着高尚道德,崇高威望,担当了为圣明天子选拔人才的重任,武陵我怎敢不尽一点微弱的力量。前不久,我偶然遇到数十位太学生,他们正扬着眉毛,拍着手,读着一卷书。我凑到眼前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像他这样的人,才是皇上的辅弼之才。侍郞你是大官,恐怕没有时间看这样的文字吧?”说着就将预先带来的《阿房宫赋》朗诵一遍。崔郾听得十分惊奇。吴武陵便请求说:“侍郞,你把他列为状元吧。”崔郾说:“已经有人选了。”吴武陵说:“不行的话,就列为第二名。”崔郾说:“也有人选了。”吴武陵说:“实在不得已,就排在第五名吧?”崔郾没有立即回答。吴武陵说:“不能这样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吧。”崔郾连忙应声说:“就遵从你的教诲吧。”

崔郾回到席上,对在座各公说道:“刚才吴太学给推荐了第五名进士。”有人问:“是谁?”崔郾说:“杜牧。”有人就提出杜牧不拘小节的问题。崔郾说:“后汉书载孔稚珪有言曰:以天下为重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小节。我已经应许了吴太学,就算杜牧是杀狗的,也不能更改了。

崔郾在东都洛阳放榜后,领着新进士们回到长安参拜宰相和中书舍人,杜牧有诗一首,表达他金榜题名的心情:

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二、扬州艳游与牛僧儒的监控

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文。实在也是大材小用。来到扬州这个花花世界,杜牧几乎每夜都到青楼去尽情游乐。此时他的身后总有二三十名兵士,换了便衣,暗中保护着他。杜牧觉得这情形对他很好,泰然处之。几年后,皇帝让杜牧任侍御史,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气概来担任这样的职务,一定还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能控制自己。”杜牧随便应付说:“幸亏我还能经常检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让侍童取来一个小书箱,当着杜牧的面打开,原来里边都是那些跟在杜牧后边的便衣士兵写的秘密报告,有好几十份。写的是某天晚上杜牧在某家饮宴,某天晚上又在某家饮宴,平安无事,等等。杜牧感到羞愧,流泪向牛僧儒下拜致谢。牛僧儒后,墓志铭是杜牧所撰,也是对牛僧儒的一点答谢。

三、终究未能觅得尽善尽美之美女

杜牧虽然才华出众,却终生未能在仕途上大展鸿图;风流倜傥,却总是未能觅得完全合乎心意的美女。所以,总是风流倜傥,总要细心寻觅。太和末年,杜牧又由侍御史的位子上降了下来,来到江西观察史沈传师府中做幕僚。这好像就是大文人命中注定的差事。听说湖州风光秀丽,美女如云,就高高兴兴地到湖州去玩。湖州刺史与杜牧十分要好,了解他的心意,便陪他到处游玩,并将有名的歌妓舞女都找了来,让杜牧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上一篇>> 中央电视台就在建新址配楼发生火... 下一篇>> 国内大学赞同

20|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gaiyin99999 来自团队 历史方面 | 三级采纳率:25%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7-4-14 关于杜牧的小故事!不用很详细! 大概200字左右就行~~ 42

2011-4-2 杜牧的故事

2008-11-10 杜牧写诗的故事 117

2010-6-10 我要刘方平,白居易,李白,张泌,杜牧的来由,相关故事和讲解资料~拜托~ 8

2011-3-14 杜牧《清明》改编成故事 21

更多关于杜牧故事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del2回答----------风景如画作诗 绝句律师都行,不是现代的.del1回答求祝福语.del1回答小学70周年校庆祝福语,做贺卡用急急急,跪求.del2回答5<<信仰>>蒋希阅读答案,急急急,明天交.del0回答5对党,对祖国90周年的祝福语400字。.del0回答党代会祝福语怎么写.del0回答里面的蛋蛋和伟伟的祝福语.del1回答小方块里填字这个字能和小方块外面的字分别组成词语 1 化 耗 费 极 防....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2条

2011-5-18 20:26 热心网友

杜牧,人称“小杜”。诗写得出色自不必说;却又风流倜傥,一生泡妞无数;日子过得香艳自不在话下,却又发生了好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让他这一生多少也有了些传奇色彩。

考前内定,二十六岁中进士

杜牧的运气不坏,26岁就中了进士,而且还没有考试,名次就已经内定了。

杜牧参加进士考试那年,太学博士吴武陵跑到主考官那里,按惯例先吹捧了主考官两句。然后吴武陵说,不久前看见几个书生一起看一篇作文,都交口称赞作者是“王佐之才”。这篇作文就是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的《阿房宫赋》,吴武陵当场朗诵了一遍,主考官听了也觉得确实很牛。

吴武陵就跟主考官直接开价:把状元给杜牧吧?主考官做为难状:第一名已经内定了,要不给个第五吧。就这样,杜牧进士还没考就已经得手了。这时候有人检举,杜牧生活作风不太讲究,不该中进士。主考官回答,我已经答应了吴哥,就算杜牧是个杀猪卖酒的,这第五名也得给他。

抛开主考官话里行业歧视的不良倾向不谈,杜牧这个进士中得有点荒唐。虽然在后人心目中,凭小杜的才华,中个把进士不在话下。但堂堂大唐朝的国家级公务员考试,被他们弄得如同儿戏,听着好像杜牧进士的含金量也打了折扣。

之后杜牧又在皇帝老子亲自主持的殿试中登科,顺利进入仕途,一时名满京华。少年得志的杜牧和几个同榜的弟兄一起到长安城南游览,在一个寺庙遇到一位独自打坐的僧人,聊了几句就觉得这位僧人不一般。

言谈中,僧人就问杜牧是哪路神仙。同游的几位朋友赶紧帮着吹嘘,这是名动长安的新进士杜牧,殿试又连着高中云云。僧人笑着说,我都没听说过。进士才子的名头没有镇住僧人,僧人的平静淡远倒是让杜牧吃了一惊,春风得意的劲头大概一下子冷却不少,不由得感慨这僧人实在是意味深长。这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杜牧身为一代诗家,头脑看来还真算清醒。

上司护驾,夜生活如鱼得水

杜牧升官不快,30出头了,还只在淮南节度使牛

僧儒的幕府当个小官,上班地点是扬州。唐朝是扬州历史上几个繁华时代之一,要是想不出来怎么个繁华,就想想现在的上海吧。

那时的扬州一到晚上,全城的歌楼倡馆有上万灯笼打出来,景象该称得上壮观。杜牧当时还没有家室,每天下班后就出没其间,在扬州如鱼得水,业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杜牧个人生活有失检点,他的领导牛僧儒听说后倒也不过问,只是每天晚上都派人暗中跟着杜牧,防止酒后闹事出什么意外。

等到杜牧任满离开扬州,辞别的时候牛僧儒提醒了一句,老弟应该注意点身体。杜牧还嘴硬,说自己还是比较注意保持官员形象的。牛僧儒笑笑,让人拿来一大堆记录,都是保镖晚上跟着杜牧回来写的工作报告,上面写着“某晚,宿某家,平安无事”等等。杜牧羞惭交加,立马哭着拜谢。多年后牛僧儒谢世,墓志就是杜牧创作,以表达对老领导的知遇之恩。

后来杜牧回忆在扬州有保镖护驾逛青楼的日子,写下了人们熟知的“十年一觉扬州梦”。他在扬州虽然过得乱七八糟,但不少关于扬州的诗却脍炙人口,以至后人一提杜牧,不自觉就和扬州联系起来。“二十四桥明月夜”也是杜牧写扬州有名的一句,但谁都弄不明白这个二十四桥是扬州哪里。现在扬州的瘦西湖,还有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不过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和杜牧相关的地方只有名字而已。

离开扬州后,杜牧放浪形骸的毛病也没怎么收敛。李司徒一次宴请同僚,因为杜牧身为御史,职责是监督干部作风,李司徒没敢请他。但李司徒的家伎号称第一,杜牧很想去瞻仰一下,就托人跟李司徒打招呼。李司徒没办法,只好引狼入室。

杜牧在家已经喝得半醉,到了李家就瞪着眼睛研究李司徒的众多家伎。又喝了三杯后,杜牧借着酒劲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是哪一个?李司徒指给他看,杜牧盯着看了半天,说:名不虚传,应该送给我。满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杜牧接着喝了三杯,站起来当场作诗一首并高声朗诵,神情满不在乎,旁若无人。

古来以好色闻名的主儿也不少,但像小杜这么明目张胆、直截了当的却不多见。这么个劲头,少不得性子里要有几分狂气打底。

虽然风流,情场上也曾失手

杜牧到湖州散心,湖州刺史投其所好,把当地的歌伎舞女都召来让他做专业鉴定。杜牧都嫌不满意,提出在湖边办一次大型游乐活动,这样他可以在全城美女里挑一挑。湖州刺史够哥们儿,真的就照办了。但是杜牧眼睛够毒,看了一整天,竟然没有一个入眼。

眼看就要散场,看见一名妇女领着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杜牧按照老套路盯着小姑娘钻研好久,可算是称心了。他请母女两个过来,当场敲定:10年内我会来这里做刺史,要是10年不来,那就另嫁别人。然后重金下了聘礼,杜牧心满意足地走人。

不料事情不顺,杜牧折腾了14年才混上湖州刺史。到任一看,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因为有10年之期的约定,杜牧愿赌服输,就是郁闷难消,只能又用老办法解决——写诗。

这不是杜牧第一次情场失意了。杜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他的领导有一位宠爱的歌女叫张好好,很合杜牧的胃口。自从见到张好好,小杜没事就往领导家跑,三天看不见就浑身不自在。但张好好是领导家属,杜牧苦于有贼心没贼胆。

后来领导的弟弟和杜牧英雄所见略同,也看中了张好好,于是张好好成了他的小妾,杜牧连饱眼福的机会也没有了。直到杜牧工作调动去扬州,还一直怀念着张好好。几年之后,杜牧偶然又遇到当年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感慨万端之下写了著名的《张好好诗》。杜牧并不以书法出名,但这股相思可能憋得太久,爆发出来别有风致,以至杜牧手书的《张好好诗》成为书法珍品。流传至今的《张好好诗》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后来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收藏家张伯驹购得,最后捐献给了国家。现代人只会在KTV唱失恋情歌,小杜失恋都失恋出了一件国宝。

杜牧成名虽早,却没有得到在政坛上施展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平生志向的机会,只好借诗酒风流来掩盖自己的失意。临终前,他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焚烧了自己生平的文章诗稿,流露出决绝而去的姿态,这正好体现了这风流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 赞同

0| 评论

2011-5-18 20:28 baike答 | 一级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 杜牧题跋像

[2]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