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中的5个人物介绍~!谁知道?

2.红楼梦里对王西风这个人物的问题

3.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4.苏轼与苏小妹的联诗

5.红楼梦人物结局

红楼梦中的5个人物介绍~!谁知道?

伶俐乖巧小道士小说-伶俐乖巧小道士

红楼梦人物

(二)

二木头 二丫头 卜氏 卜世仁 卜固修 入画 入画之叔 入画之婶

(三)

于老爷 大了 大姐 大姐儿 万儿 万虚 山子野 小红 小霞 小螺

小蝉 小鹊 小厮 小丫头 小幺儿 小内监 小舍儿 小蝉儿 小鸠儿

小道士 小吉祥儿 川宁侯 门子 义忠亲王 卫若兰 女尼 女先儿

马尚 马魁 马道婆

(四)

丰儿 王仁 王氏 王公 王成 王兴 王忠 王荣 王信 王一贴

王大人 王大夫 王大妈 王大爷 王子胜 王子腾 王夫人

王太医 王尔调 王奶奶 王奶妈 王老爷 王作梅 王住儿

王君效 王希献 王和荣 王济仁 王青儿 王板儿 王狗儿

王家的 王短腿 王善保 王道士 王熙凤 王嬷嬷 王成之父

王兴媳妇 王信家的 王子腾夫人 王住儿媳妇 王善保家的

云儿 云光 云老爷 五儿 五嫂子 元春 木居士 太妃 太上皇

太祖皇帝 尤氏 尤二姐 尤三姐 尤老娘 尤婆子 尤氏母亲

尤老安人 少妃 牛清 牛继宗 毛半仙 乌进孝 乌庄头 长府官

长安守备 长安府知府 长安守备之子 仇都尉 凤姐 凤哥

凤丫头 凤哥儿 凤辣子 文化 文官 文清 文妙真人 方杏

方椿 引泉 引愁金女 双寿 双瑞 孔继宗 书吏 水溶 水仙庵姑子

(五)

玉官 玉桂 玉爱 玉桂儿 玉钏儿 玉钏儿娘 玉桂儿家的玉桂儿媳妇

玉柱儿媳妇 巧姐 艾官 可人 可儿 可卿 石头 石光珠 石呆子

石头呆子 平儿 平安节度 东平郡王 世荣 田妈 叶生 叶妈 史公

史鼎 史鼐 史太君 史湘云 史鼎夫人 史鼐夫人 史湘云夫 史湘云父

史湘云母 四儿 四姐 四姐儿 北静王 北静郡王 北静王妃 包勇

白玉钏 白老媳妇 白老媳妇儿 乐善郡王 外藩王爷 宁国公 冯仆

冯唐 冯渊 冯胖子 冯紫英 司棋 司棋妈

(六)

邢氏 邢忠 邢大舅 邢夫人 邢岫烟 邢嫂子 邢德全 老三 老赵

老僧 老太妃 老苍头 老田妈 老宋妈 老祝妈 老张妈 老叶妈

老王家的 老王道士 西平王爷 西宁郡王 灰待者 毕大人 毕知庵

扫红 扫花 豆官 同贵 同喜 朱大娘 朱嫂子 多官儿 多姑娘

多浑虫 多姑娘儿 色空 邬将军 庆儿 庆国公 刘四 刘氏 刘妈

刘大夫 刘姥姥 刘铁嘴 兴儿 安国公 许氏 守备之子 阴阳生

孙大人 孙绍祖

(七)

寿儿 寿山伯 芸香 芳官 花母 花自芳 花姐姐 花袭人

花大姐姐 严老爷 杏奴 李二 李氏 李妈 李纨 李孝 李纹

李贵 李祥 李绮 李德 李十儿 李少爷 李 李奶奶 李守忠

李先儿 李店主 李宫裁 李员外 李御史 李婶子 李婶娘

李衙内 李嬷嬷 杨氏 杨待郎 杨提督 来升 来兴 来旺 来喜

来旺儿 来升媳妇 来旺之子 来旺家的 来旺媳妇 来喜家的

来喜媳妇 吴良 吴贵 吴兴 吴大人 吴大娘 吴天佑 吴巡抚

吴贵儿 吴贵妃 吴贵妻 吴新登 吴兴登 吴兴家的 吴贵媳妇

吴新登媳妇 吴巡抚大人 时觉 时福 呆霸王 何三 何妈

何婆 住儿 伴鹤 余信 余信家的 迎春 迎春妈 冷子兴

冷子兴家的 沁香 沈世兄 沈嬷嬷 宋妈 宋妈妈

宋嬷嬷 忘仁 良儿 妙玉 张二 张大 张三 张公 张华 张材

张暂 张大夫 张王氏 张太医 张友士 张先生 张老爷 张奶妈

张如圭 张法官 张若锦 张金哥 张财主 张家的 张真人

张道士 张德辉 张爷爷 张大老爷 张材家的 陈翼 陈也俊

陈瑞文 坠儿 坠儿娘

(八)

青儿 英莲 茄官 林三 林海 林妈 林大娘 林之孝

林如海 林红玉 林黛玉 林之孝妇 林之孝家的 玫瑰花儿

板儿 枕霞旧友 拐子 抱琴 旺儿 旺儿家的 旺儿嫂子

旺儿媳妇 忠靖侯 忠义亲王 忠顺王爷 忠顺亲王 贤德妃佳蕙

侍书 佩凤 金氏 金荣 金星 金钏 金哥 金彩

金文翔 金钏儿 金寡妇 金鸳鸯 金文翔妇 金文翔家的

金文翔的媳妇 金彩妻 舍儿 狗儿 周氏 周琼 周瑞

周二爷 周大娘 周大妈 周太监 周公子 周奶妈 周妈妈

周贵妃 周姐姐 周家的 周姨娘 周嫂子 周财主 周瑞家的

周瑞媳妇 郑华 郑好时 郑华家的 郑好时媳妇 郑好时家的

怡红公子 单大良 单大娘 单聘仁 炒豆儿 净虚 宝玉

宝官 宝珠 宝钗 宝蟾 定儿 定城侯 空空道人

(九)

春纤 春燕 珍珠 珍大奶奶 珍大嫂子 玻璃 封氏 封肃

赵全 赵天栋 赵天梁 赵太监 赵亦华 赵老爷 赵奶妈

赵堂官 赵国基 赵侍郎 赵姨娘 赵嬷嬷 赵姨奶奶 茜雪

茗烟 药官 茫茫大士 荣国公 胡氏 胡太医 胡老爷

胡君荣 胡斯来 胡道长 胡庸医 胡山子野 胡老名公

南安王 南安郡王 南安王太妃 栓儿 柳氏 柳芳 柳彪

柳妈 柳五儿 柳家的 柳湘莲 柳嫂子 柳婶子 柳二媳妇

柳家媳妇 柱儿 挑雪 临安伯 临昌伯 临安伯诰命

临昌伯诰命 临安伯老太太 昭儿 昭容 钟情大士 秋纹

秋桐 秋菱 秋爽居士 香怜 香菱 皇上 皇帝 皇太后

侯孝康 侯晓明 保宁侯 俞禄 度恨菩提 娄氏 祝妈

神瑛侍者 送玉人 费大娘 娇红 娇杏 绛珠草 绛珠仙草

绛珠仙子 绛花洞主

(十)

秦氏 秦显 秦钟 秦可卿 秦邦业 秦鲸卿 秦显之妻

秦显家的 素云 莲花儿 莺儿 莺儿娘 栓儿 桂儿家的

贾化 贾氏 贾兰 贾母 贾芝 贾芸 贾芷 贾芹 贾芬

贾芳 贾环 贾法 贾范 贾珍 贾政 贾荇 贾复 贾珖 贾珠

贾珩 贾效 贾琏 贾赦 贾敕 贾菱 贾(王扁) 贾茵

贾菌 贾萍 贾敏 贾婆 贾琼 贾琮 贾琛 贾蓝 贾敬

贾敦 贾瑞 贾菖 贾蓁 贾蓉 贾源 贾蔷 贾演 贾璜

贾璎 贾璘 贾敷 贾蘅 贾藻 贾天祥 贾元春 贾代化

贾代修 贾代善 贾代儒 贾存周 贾雨村 贾宝玉 贾时飞

贾恩侯 贾巧姐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喜鸾

贾四姐儿 贾蓉媳妇 贾琼之母 贾(王扁)之母 夏三

夏忠 夏妈 夏太太 夏太监 夏奶奶 夏金桂 夏守忠

夏秉忠 夏婆子 圆信 钱升 钱华 钱槐 倪二 鸳鸯 兼美

通事官 绣凤 绣桔 绣鸾

(十一)

琏二奶奶 黄莺 黄莺儿 曹雪芹 梅翰林 梅翰林之子

戚建辉 菱洲 袭人 聋子老妈妈 雪雁 探春 惜春 紫云

紫绡 紫鹃 银姐 银蝶儿 偕鸾 偕鸳 彩儿 彩云 彩凤 彩屏

彩明 彩哥 彩鸾 彩嫔 彩霞 彩儿娘 彩霞妈 隆儿 绮霞

(十二)

琪官 琪官儿 琥珀 靓儿 喜儿 喜鸾 葫芦僧 蒋子宁

蒋玉函 韩奇 葵官 黑儿 晴雯 景田侯 锄药 智通 智能

智善 智能儿 嵇好古 程日兴 傅试 傅秋芳 焦大

粤海将军 焙茗 善姐 善姐儿 谢鲲 跛足道人 渺渺真人

娲皇 媚人 缕儿

(十三)

瑞珠 瑞大奶奶 甄母 甄费 甄士隐 甄夫人 甄友忠

甄英莲 甄宝玉 甄应嘉 甄家娘子 甄应嘉夫人 蓉哥儿

蓉哥儿媳妇 赖二 赖大 赖升 赖尚荣 赖嫂子 赖嬷嬷

赖二家的 赖大家的 赖大奶奶 赖升家的 赖大的媳妇

裘良 裘世安 裘太监 龄官 畸人 傻大姐 傻大舅

傻大姐妈 锦乡侯 锦乡侯诰命 詹光 詹会 詹子亮 鲍二

鲍音 鲍太医 鲍二家的 鲍二媳妇 痴梦仙姑

(十四)

碧月 碧痕 翡翠 静虚 槛外人 算命先生 潇湘妃子

嫣红 翠云 翠缕 翠墨

(十五)

璜嫂子 璜大奶奶 蕙香 蕉下客 蕊官 蕊珠 醉金刚 墨雨

篆儿 稻香老农 潘又安 潘三保 鹤仙 缮国公

(十六)

靛儿 薛父 薛公 薛蟠 薛蝌 薛文起 薛宝钗 薛宝琴

薛姨妈 霍启 臻儿 鹦哥 鹦鹉 穆莳

(十七)及以上

戴权 戴良 檀云 襄阳侯 藕官 藕榭 癞头僧 蘅芜君

警幻仙子 警幻仙姑 麝月 颦儿 颦卿

曹家故宫资料--康熙赐药和曹寅病故

摘要:曹家故宫资料--康熙赐药和曹寅病故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3日, 星期五 13:18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曹家故宫资料--曹寅亏空

摘要:曹家故宫资料--曹寅亏空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3日, 星期五 12:55 回复(1)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北静王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北静王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8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鲍太医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鲍太医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7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鲍太医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鲍太医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7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鲍二家的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鲍二家的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6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鲍二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鲍二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6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鲍二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鲍二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5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抱琴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抱琴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4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保宁侯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保宁侯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3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宝珠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宝珠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2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宝琴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宝琴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1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宝官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宝官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50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宝蟾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宝蟾 查看全文

- 作者: hongloumeng 2005年05月12日, 星期四 23:49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红楼梦人物谱--伴鹤

摘要:红楼梦人物谱--伴鹤 查看全文

红楼梦里对王西风这个人物的问题

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 .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地自容,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罪恶累累, 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凤”字,点其名。《世说新语·简傲》说: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这里反过来就“凡鸟”说“凤”,目的只是为了隐曲一些。

2.“一从”句——因为不知原稿中王熙凤的结局空间如何,所以对这一句有着各种猜测。脂批说“拆字法”。意思是把要说的字拆开来,但如何拆法没 有说。有人说“二令”是“冷”,“三人木”是“秦”(下半是“禾”非“木”),也不像。吴恩裕先生《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中说:“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而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于‘休’之 。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 ’云云。”研究脂批提供的线索,凤姐后来被贾琏所休弃是可信的。“金陵王”是她的娘家,与末句也相合。画中“冰山”喻独揽大权的地位难以持久。《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说:有人劝张彖去拜见杨国忠以谋宝贵。张说:“君辈倚杨右相若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所恃乎?”“雌凤”,当指她失偶孤独。

红楼梦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1.“机关”二句——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机关,心机、阴谋权术。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2.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凤姐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3.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4.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鉴赏]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一、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二、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

三、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四、回首惨痛,短命而。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

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同时也就把王熙凤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众矢之的,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导因。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王熙凤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溪之类,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那个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幅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目都很具体。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她们根本不理财,那么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所以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这方面《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怎么样呀,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你看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真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的眼里,像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真是吓得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说她是“夜叉星”,那么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杀伐决断”就有一股森然的冷气,真是叫人不寒而栗。

在这里还可以举出有名的“弄权铁槛寺”。这个情节,老尼求王熙凤办这件事,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人们也常常引用的,就是王熙凤说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大家经常引用,而且有的人据此认为王熙凤不迷信。的确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气概,就是鬼神难挡,有这样的气魄,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的方面。在这里,并不是说王熙凤不迷信,王熙凤也像一般的妇女一样,她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并不说明她不迷信,是说明她不虔诚,没有顾忌,毫无顾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后果,所以在这个地方点明了,她是“弄权”,如果说,“协理宁国府”时是“用权”,那么,这里就是“弄权”。“铁槛寺”这一段说她玩弄权术,她府内府外,勾结官府,倚仗权势,在府里欺瞒长上,假借贾琏名义,神不知鬼不觉做成这样一种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道。如果说“协理宁国府”的时候是“用权”,权在威随,威重令行,那么在这里就是“弄权”,就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假权营私。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小说里头还点明自此王熙凤胆识愈壮,更加恣意作为起来。可见“弄权”一节正是让人们领教王熙凤手段的一个“案例”。她这个辣手到了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的地步。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王熙凤和其他的妇女,和王夫人比起来,她没有什么“妇人之仁”,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她作了事以后,从来不后悔,而且她要斩草除根,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贾雨村对于知道自己底细的门子,最后是把他远远的充发了;那么王熙凤对那个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最后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治。从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充分领教王熙凤手段之辣,这一点在别的人身上是感受不到的。“辣手”常常是形之于外的,机心则深藏于内,当然这两者是有联系的,尽管“机心”深藏于内,但同样有迹可循。人们常常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可以从王熙凤的日常的表现来看。王熙凤日常的处人当中常常也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有一次,为了大观园诗社的费用,王熙凤李纨姐妹在那里说笑,因为这个诗社要有点花销,王熙凤就笑李纨:“亏你还是大嫂子呢!”她就算“你一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又有个小子,足足又添了十两,---年中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通共算起来,一年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她们来闹我--”,就说了一大堆的话,李纨就回她“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她就说了这么一车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的这句话虽然也是带些玩笑的性质,其实对王熙凤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她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王熙凤的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单是把下人的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克扣住不发,而且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一点没有冤枉她。王夫人屋里的金钏投井以后,丫鬟名额出缺,王熙凤作为管家,这个名额迟迟不补,为什么?她说等着人送礼送够了,因为很多人看上这个缺,觉得这是一个“巧宗儿”,大家都要来谋这个差事,王熙凤就拖着,等大家送礼送足了才补。诸如此类的事很多,“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要了五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也都知道,她跟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是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可见王熙凤的放债、王熙凤的聚敛,那是出了名的。这是她的算计,她的心机用在这方面,其实王熙凤的机心固然是用于聚钱敛财,但是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凤姐出场

(见《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象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交代这位**是谁。接下去我们先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因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出场前后做如许皴染,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婆罗浮屠

查看公开信息

发送悄悄话给婆罗浮屠

给婆罗浮屠发送Email

访问婆罗浮屠的个人网站

查找婆罗浮屠发表的所有帖子

添加 婆罗浮屠 到好友列表

二、 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们只知道他少年时候顽皮;青年时风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将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叶,以至於编造成许多传奇小说,例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等。但关於传说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可以透露出,这位才子画家性格上的风流狂放,不居礼法。

当时,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画家。所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权势,向唐伯虎要几幅画,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权势,而好结穷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宁愿作画送给穷人,也不愿理会那些高官贵人。

从前有本叫《九美图》的书,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但当时唐伯虎却忽略了: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十张美女图?这时,书僮唐兴建议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观去,必可轻易的得到十张美女图,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张,而这九张美女图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 祝、文、张与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於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於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为小时受父亲文林的严格管教,从不敢拈花惹草,所以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瞒著他请来两小妓对他开玩笑时,徵明即为此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当真,两人二十年的友情从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给徵明写信,坦率检讨自己的过失,徵明读毕即赶往桃花坞,两位挚友才在泪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两人友情更加深厚,无话不谈,直至唐伯虎过世。

张灵,字梦晋,自幼聪明过人,曾在童子试中得到状元,但因父亲早逝,渐渐疏狂不羁,嗜酒如命。祝枝山见他可惜,收他为徒,从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云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发现没带钱,於是唐伯虎找张白纸,几笔勾勒,便成青山绿水,祝枝山接过笔,题了四句诗,更增色不少,最后梦晋在绿水旁添了个汲水小童,顿使画面生气盎然。此画不但付了酒钱,更让他们多喝了几杯。〔梦晋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终为唐伯虎他们的最佳挚友。〕

[:smilie:]32.gif[/:smilie:]

参考资料:

唐伯虎传奇 梁燕 林郁文化出版社

吴门才子加话 马春阳 可筑书坊

唐伯虎的故事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於民间艺人和戏曲的喧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 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风流韵事,而且活清贫,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在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裏。从小才气横溢,诗文书画,无一不工。弘治年间,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一时名声大振,他也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唐伯虎受到科举舞弊案的牵连,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从此科举无门,功名路断。

唐伯虎功名无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夫贵妻荣,谁知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牵连,失去仕进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从此夫妻反目,日日争吵,最后终於劳燕分飞,离婚了事。后来,有个叫沈九娘的女子走进了唐伯虎的生活,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不幸,沈九娘又过早去世了。唐伯虎从此再未续弦。

科举失败,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击,便落魄江湖,漫游名山大川,潜心书画创作,终於成为一代大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在苏州流传著他的不少故事。据说,有个人与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画一幅,画的是一竿清竹临风而立,竹竿上趴著一只纺织娘。此人回家后,就把唐伯虎的赠画挂在房间裏。到半夜,此人在睡梦中被纺织娘的阵阵叫声吵醒,他爬起来,掌灯四处雪找,最后发现,鸣叫不停的纺织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画中的那只。还有一次,唐伯虎为一个朋友的扇子画了三只河虾,这个朋友爱不释手。一次乘船出游,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只虾竟一齐从扇面上跳到河裏游走了。这些传说,传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画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他在一首诗中说:“但愿老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反映了他宁愿贫穷,也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开罪了达官贵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在一首诗中说:“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生活窘迫得几无立=锥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直接了当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状况。西元1523年,53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中去,后贫穷,无力安葬,只得在住宅边暂痤。如今,在苏州桃花坞唐伯虎住宅遗址附近,还有一条名曰“唐寅坟”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后,由唐伯虎的亲友凑了钱才将唐伯虎灵柩迁葬於城西横圹王家村。

悠悠岁月,四百余年过去了,苏州人民始终缅怀著这位杰出的画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百万余元,重修了唐寅墓,并在其墓地建造了纪念馆,陈列唐寅事迹及其作品,并於198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唐寅纪念馆内,有一幅楹联,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录如下: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

开场

[B]有一天,祝枝山到苏州桃花坞唐家去会友,见唐伯虎正在挥笔作画,画的是幅山水立轴,远山近水,云雾缥渺,十分生动,就取笑说:「老弟,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简直超过你师沈周的真传;不过画起仕女来就差点了。」

唐伯虎那时年少气盛,听了极为不服,说:「我的仕女画有哪些不好?」祝枝山见唐伯虎认了真,就笑笑说:「你画一般的仕女没有意思,要是你能在一年之内,把苏州城裏有名望的**,画十张美女图出来,我就服贴你,还可以跟你打三百两银子的赌。」唐伯虎被祝枝山一激,有仔细思量,就满口答应了。

送走了祝枝山,唐伯虎细细一想,才知又上了祝胡子的当。试想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十张实有其人的美女图到哪裏去画?

明明这个东道要输定了,因此心中甚是不快。书僮唐兴十分伶俐,当下献计道:「相公,依我看十张美女图倒也不难,每月初一、月半总有人去玄妙观烧香,烧头香的往往都是些大家闺秀。你和玄妙观老当家是棋友,可以早一天睡在观裏,打扮成小道士模样去剪剪烛花,敲敲钟碧,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唐伯虎一听有理,就依计而行。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又是一个十五快到了,唐伯虎照例带了唐兴住到玄妙观去。一早,只见有个姑娘,既不坐车,也不坐轿,一身青布衣裙,头上还插著一朵鲜花,面如满月,眼似流星,脸色白裏透红,十分动人,只是感到有点面熟。定睛细看,原来是桃花坞街上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唐伯虎见了她,不由心中一慌,「嚓唧」一声,剪烛花的剪刀掉到了地上。

阿桂正要拜神,见此情形,不由抿嘴微微小道士的慌张样儿,不由又是一笑。唐伯虎更慌了,连烛剪也不敢拾,急忙向殿外退走,不想正碰在刚进殿来的老当家身上,不由得「哎呀」一声。这样一来,阿桂更感到好笑,回头又是一笑。就是这「三笑」,后来就有人编出了《三笑》的故事。

中段

[B]唐伯虎回到家裏,像往日一样,在书房中将早上见到的形象画了起来。刚刚画毕,只见娘子陆昭容走进书房,将画仔细一看,皱著眉头道;「这不是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麼?」唐伯虎就将如何与祝枝山赌东道之事详细告诉了她。

陆昭容埋怨唐伯虎道:「这些美女图,画的都是名门闺秀,要是给祝枝山拿了去,不知又会惹出什麼事来。你千万不能给他,以后再也不可去偷画美女了。祝枝山来了,我自有话回答。」

这天约期已到,祝枝山兴冲冲地来到唐家。唐伯虎就按照陆昭容的吩咐,将画一幅幅展开,让祝枝山过目。正看到第九张,只听一阵脚步声,陆昭容在前,唐兴在后,跨进书房。陆昭容一本正经地对祝枝山说:「祝大爷,唐寅年轻,不懂世务,你作长兄的不教他循规蹈矩,反而叫他去画大家闺秀,传将出去,叫我们相公有何脸面见人?还不快快将这十幅图画拿去烧了,免得日后招惹麻烦,自寻烦恼。」

唐兴早已心中有数,一声答应,将画一捧,往外就走。不一会,只见天井裏一缕浓烟升起,纸灰化作片片蝴蝶,陆昭容也佯怒回房而去,弄得祝枝山平生第一遭没有得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这是陆昭容的一计,九美图一张也未曾损伤,烧毁的只是唐伯虎平日作废的画稿。这麼一来,东道银子并没输掉,九美图也留传了下来。据说在清代末年,还有人看见过呢。

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因为没有将十美图画全,心裏总觉不畅。一天清晨,他坐在妆台旁边,看著娘子陆昭容对镜梳妆的情景,忽然灵机一动,画兴大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要是让娘子给我做画中人,岂不妙极!

他喜孜孜地对陆昭容说明心意。从前妇女连面孔也勿肯给人家看见,陆昭容也是这样。她一听见丈夫的话,羞得粉面通红,囗裏连连说:「这加何使得!这如何使得!倘若传扬出去,不但人家要说相公轻薄,连我也体面难存。」

唐伯虎说:「闺房作嬉,人之常情。我若将娘子花容流传后世,岂不是段风流佳话!」昭容本不答允,但经不住唐伯虎横打躬、竖作揖,缠得没法,只得说:「相公一定要画,那就画张背影图,使人家见了也认不出来。」陆昭容的意思是:从古以来,画人哪有画背影的。

这麼一夸,可以打消丈夫的画兴,就不再硬缠了。哪知唐伯虎一听此言,连连拍手称妙:「娘子真是绝世聪明,我作画多年,倒从末想出过这等新意。」

陆昭容因话已讲出,只得随丈夫来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畔,半倚羞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这一次,唐伯虎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

只见那画中的美女,肥瘦适中,长短合度,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王立,婀娜多姿。尤其是有一种少女独特的娇憨俏丽的神态,活现纸上。画成以后,位居十图之首。

因为前面九图都是惊鸿一瞥,而这一幅,因为唐伯虎与妻子朝夕相处,十分熟悉,所以更加维妙维肖。

尾声

[B]本来故事可以到此结束了,哪知这张图画得实在太好,到了后来,又引出一段逸事来。

那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裏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裏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麼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著:「美人儿,你怎麼不回过脸儿来?」

家裏的人见他日渐消瘦,著急万分。请了医生,都说是心病需要心药医,若是心中想看的东西得到了,病也就霍然而愈,否则药物不能奏效,医生无能为力。

有个聪明人想了个办法,趁那公子昏睡之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所以,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

苏轼与苏小妹的联诗

苏轼与苏小妹的联诗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有个妹妹,被称作“苏小妹”,据说这个苏小妹才思敏捷,极会作诗为文,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民间佳话。

? 相传有一次苏小妹到东岳庙去烧香,游玩一番后往回走的时候,一个小道士走上来请求布施。小道士打个问询道:“**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 小妹见这拦路道士很是无礼,又不愿纠缠,随口答道:“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 小道士见她是个官宦人家的姑娘,不想放过挣钱的机会,又奉承道:“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 小妹随走随答:“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 小道士跟到轿前,又问讯道:“女神仙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 苏小妹边登轿边回答:“疯道士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 其实苏小妹并非要诚心为难小道士,只是见他聪明伶俐,开两句玩笑罢了。两人一问一答,应对巧妙,工整有趣。

? 这苏小妹虽然才学出众,相貌却很平常,在家里经常和大胡子兄长苏轼互相嘲笑。苏东坡恃才傲物,把和妹妹开玩笑斗智当作茶余饭后的乐事。一天他对苏小妹说:“我昨晚得了两句好诗。”苏小妹兴起,问道:“是什么?说来听听!”

? 东坡笑道:“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嘲笑苏小妹脑门大)

? 苏小妹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回敬道:“我也想到两句好诗,是——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形容苏东坡脸长)

? 东坡不依不饶,继续调笑,“我还有两句——几番拭泪深无底,留却汪汪两道泉。”(是说额头高的人眼窝很深,自然不十分好看)

? 苏小妹反唇相讥:“口角几回无觅处,萋萋芳草掩洞天。”

? 几个回合下来,苏东坡没捞到一点便宜。

? 苏小妹因为任性,偶尔给哥哥添点小麻烦。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文章请他指教,稿子放在书房里,被苏小妹看见了,顺笔题道:“笔底才华少,腹中韬略无”,这下子可让苏轼大伤脑筋,这样的评语,怕扫了朋友的雅兴。思索半天,聪明的东坡在两句末尾各加了两个字,改成了“笔底才华少有,腹中韬略无穷”。

苏轼出上联刁难苏小妹,苏小妹对出绝妙下联,苏轼听后

苏轼出上联刁难苏小妹,苏小妹对出绝妙下联,苏轼听后大喊3个字

在古代,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是一种传统,文人之间都自恃清高,所以彼此之间会经常“暗地里较劲”,所以吟诗作对在他们看来,除了是一种乐趣之外,也是一种才华和知识储备的较量。而对联这种形式简单短小,需要对仗工整,但是又很灵活多便很受古代文人秀才的喜欢,而普通百姓也能听得懂看的明,所以在古代逢年过节对对联很是流行,所以有很多“千古绝对”流传了下来。

千百年来,更是有很多著名的文人雅士投入其中,也为后世留下了精彩绝伦的墨笔,其中以纪晓岚、唐伯虎、苏轼、解缙为最,堪称古代的四大绝顶“对子”高手。

苏轼苏东坡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在中学时代,他的诗词霸占了语文课本的“半壁江山”。是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得认了,苏轼的文学造诣极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同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一起被称为“三苏”,个个都才华横溢,可谓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野史记载中,苏轼还有一个才气过人、机灵刁钻的妹妹苏小妹。

苏轼对这个妹妹疼爱有加,他平时在京城做官,不能经常回家,很久才能和自己的妹妹见上一面。他知道自己的妹妹虽然才思敏捷,但是平时刁钻贪玩,自己长时间不见她,她肯定是贪玩的时间多。

一次相见,两人许久不见,相谈甚欢,茶余饭后已经是明月初上。两人漫步在月下,苏轼三杯小酒下肚,便诗兴大发,见着苏小妹在身旁,就趁机出了一个上联,这个上联是他最为得意的一个上联,难倒了佛印和几位好友。他想借机刁难一下苏小妹,省的她太贪玩,忘记了诗书和学业。

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这个上联看似简简单单的14个字,其实相当玄妙,七个字囊括了《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最著名的词牌,前后衔接恰当,立意高雅,苏小妹听完上联,对苏轼好生敬佩。

苏小妹思忖良久,也没有想出足以应对的下联出来。她边走边想,她不经意的看见一束月光照到厢房里,灵感迸发,绝妙下联脱口而出:

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轼听后,细细品味片刻,藉著酒劲大喊三个字“好!好!好!”,足以见得他对苏小妹的下联十分的满意。

苏小妹这个绝妙下联,和上联相当工整,下联与上联之间可谓是丝丝入扣,字字相对。《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正好对《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实在妙极了!苏小妹的下联立意高雅、对仗工整、平仄相对,怪不得苏轼都连声叫好!

苏轼的美女妹妹苏小妹,还曾写过非常有意思的两句小诗,4位历史名人隐藏其中:

欲问千年往事,(上古)

三皇五帝凄然。(王侯)

枯草秋菊覆满园,(三国)

何必谦让再三。(三国)

简简单单的两句小诗,难倒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有人猜得到吗?

苏轼妹妹,苏小妹的丈夫是谁

正史在家谱中并没有记载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没有民间传说的关于苏小妹智斗苏轼等“佛印”故事。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些记载,提到是秦观的夫人。学术界认为,秦观是苏轼的学生,亦称秦少游。而当秦观第一次遇见苏轼,秦观已经29岁,苏轼43岁,秦观已经有婚约,夫人叫徐文美。可见不是苏小妹。而从苏轼苏辙的书信来往信件的查询中,亦没有苏小妹的任何记载,可见是民间杜撰的结果。

苏轼妹妹苏小妹的老公是谁?

苏小妹是杜撰出来的虚构人物~~其实苏轼没有妹妹~只有早夭的姐姐和哥哥~以及弟弟苏辙

至于民间故事里传说:苏小妹的丈夫是秦观。实际秦少游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轼的妹妹叫苏小妹?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

但其实她不存在!

理由如下:

若按苏门族谱,苏轼有妹,那亦是堂妹小二娘,即苏轼二伯苏涣女,苏涣有三子四女,三子名不欺、不疑、不危,即正名子正、子明、子安是也。 *** 小二娘嫁柳瑾子柳仲远,卒于元符元年。而苏轼父亲老泉先生有三男三女,子瞻、子由是小的,二女早卒,兄景山于东坡三岁亡。最小的姊姊大东坡一岁,嫁的是姓程人氏(程之才,乃东坡表兄),十九岁卒。所以东坡无妹。而冯梦龙言王介甫(王安石,天禧五年,辛酉出生,苏洵此时年十三岁)子王雱欲娶小妹。王雱也多才,19岁中状元,未几亡,少即殒命。

苏轼和苏小妹互嘲的几句诗

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求苏轼与苏小妹笑话一则

苏洵有三男三女,其中苏轼排行老五,他有一个弟弟,就是著名的苏辙。不过在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苏轼还有一个妹妹,芳名苏小妹,容貌秀美、文思敏捷、才学兼优。

关于苏小妹的故事,见于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之苏小妹三难新郎》。说苏小妹与苏轼的学生秦观谈恋爱,后来新婚之夜,小妹不让秦观进房,还出了一副对联难为他,上联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也是大文人,不过害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讯息,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苏小妹与苏轼之间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兄妹二人叽叽咕咕,各显奇才,让人大笑。苏轼笑话小妹额头高,道:“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毫不示弱,反唇相讥,笑话哥哥脸长:“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还未到腮边。”

好个苏小妹,真是让人怜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说,从历史上来看,可能要让喜欢苏小妹的人伤心了。事实上苏小妹这个人是不存在的。首先,苏轼与苏辙的往来书信,诗文数百篇,可是没有一篇提到苏小妹这个人。其次,当时苏轼朋友的笔记、诗文中也从未提到苏小妹这个人。再次,从史料来看,秦观的妻子跟本不姓苏,更不会是苏小妹。

康震副教授分析,苏轼本人平时就爱与人玩一些文字游戏,说一些有趣的对联,类似于现在的脑筋急转弯。苏小妹太像苏轼本人了。应该是世人觉得,苏轼应该有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妹妹,于是苏小妹在民间诞生了。苏小妹就是苏轼的一个美丽的倒影!

求苏小妹和苏轼的对子。

月下杜鹃喉舌冷;花前蝴蝶梦魂香。

——传为苏小妹咏景联(此联另有版本为:“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和“啼月杜鹃喉舌冷;眠花蝴蝶梦魂香”的,谁正谁吴,那就难以考辨了。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经到嘴边。

——苏小妹讥笑苏轼长脸

脚跟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画常前。

——苏轼吟出一联讥笑小妹凸额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小妹(方若虚求亲时写了几首诗,觉得文笔十分粗浅,碱地平庸,于是提笔批一联于文章的后面)

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苏东坡改联

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投石冲破水底天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廊。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扑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苏小妹: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秦少游: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上联:架上丝瓜酷如吊(佚名)

下联:池中荷花恰似穴(苏小妹)

上联:仕女侧卧,横口竖口,竖口横口(鲁直)

下联:和尚倒挂,上头下头,下头上头(苏小妹)

苏 轼:风吹裘裘毛乱动

苏小妹:阳照壁壁水直流

苏东坡: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

苏小妹: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佛 印: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苏东坡)

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佛印)

爵比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寿同广成子,住崆峒万八千年。

——苏轼题浙江省杭州孤山苏寒巖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苏轼题广东省广州真武庙

步翠麓崎岖,乱石穿空、新松暗老;

抱素琴独向,倚窗学弄、旧曲重闻。

——苏轼题江苏省苏州怡园

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苏轼题河南省许昌天宝宫吕祖殿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苏轼题赠歌舞姬

三登庆元三人第;

四入熙宁四辅中。

——苏轼挽韩琦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挽知音侍女朝云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林兆龙题广东省惠州西湖朝云墓

小人樊须也;(苏轼)

君子多乎哉。(秦少游)

——苏轼应对秦少游

半夜二更半;(苏轼)

中秋八月中。(苏过)

——苏过苏轼第三子应对苏轼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苏轼撰补其父苏洵缺字联

幸早里且从容;(刘贡父)

柰这事须当归。(苏轼)

——苏轼应对刘贡父送行句

(上下联末二字皆嵌中药名。)

书房好似药室;(苏轼)

学士乃是郎中。(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蛤蟆水上真书出;(苏轼)

蚯蚓泥中草写之。(黄庭坚)

——黄庭坚反唇相讥戏对苏轼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苏轼)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轼)

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黄庭坚)

——黄庭坚应对苏轼

: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苏轼题赠歌舞姬

这是在网上收集到的,请采纳。

宋朝苏轼之妹苏小妹介绍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

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本名

苏轸[zhěn]

别称

苏小妹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主要成就

三难秦观

简介 听语音

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 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但据考证,历史上并无苏小妹其人 苏秦恋爱、佛印与牛粪、一屁过江来的的故事,纯属古人杜撰。是为了塑造禅林高僧佛印高与苏轼的形象。

古人打造的女明星 一红数百年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因文学成就极高,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而说起这个文学世家,人们还会经常提到一个女子——苏小妹。

传说中的苏小妹,是聪慧女子的象征

“苏小妹”这个名字,在中国民间知名度极高。她的名字最早见于南宋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又名《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苏小妹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更是将传说中的苏小妹塑造得富有传奇色彩,她成为聪慧女子的象征。关于苏小妹,文献中都记载了哪些传说?

传说一:苏秦恋爱

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拜访苏轼,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人最终喜结良缘。

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有心试试相公的才华,便命丫鬟将秦少游锁在门外,让他对对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

秦少游被苏小妹的深情打动,脱口而出:“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苏小妹知道这道题没有难住情郎,于是亲自开了门。喝完交杯酒,两人四目相对,苏小妹却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上联是: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秦少游这下可犯了难,来回踱步冥思苦想。苏小妹见状不禁心生悔意,只是用温情的目光看着秦少游。秦少游见苏小妹粉面含羞,不由心动,便对出了下联:“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传说二:佛印与牛粪

众所周知,苏东坡有不少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传说三: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经常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论道,十分投缘。一日,苏东坡自觉修持有道,写诗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

他对此诗深觉得意,特派遣一个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放屁”,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开启一看,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指责佛印不该如此侮辱自己,禅师一听,哈哈大笑说:“哈,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过江来’呢?”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史料记载

苏轼没有妹妹,只有姐姐

事实上,苏小妹完全是后人杜撰的人物,查遍史料,苏轼并没有妹妹,倒是有三个姐姐。

史料记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共生育6个子女,男女各半。不过,她的长女、次女、长子都早亡,而三女比苏轼还大一岁,小名“八娘”。

苏八娘18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子才结婚。遗憾的是,婚后仅一年,她便去世了。

这在司马光给苏洵夫人写的墓志铭《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有记载,“ *** 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去世,秦少游时年17岁。秦少游29岁时,与苏轼第一次相见,而此时,苏八娘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苏秦恋爱”的故事纯属虚构

河南商报记者在郏县三苏园景区采访时,一位工作人员说,园内所谓的“苏小妹墓”,其实是苏辙长子苏迟夫人梁氏的墓。

历史上虽无苏小妹,却实实在在有个秦少游。秦少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秦少游的妻子姓徐,名文美,是曾任谭州宁台主簿徐成甫的女儿。《徐君主簿行状》中记载:“徐君以

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还是姐姐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

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红楼梦人物结局

各人物结局如下:

1.贾宝玉:贾家家产抄光,贾宝玉最后沦为乞丐。

2.林黛玉:林黛玉在宝玉与宝钗大婚当天,泪尽而逝。

3.薛宝钗:守寡。

4.王熙凤:回首惨痛,短命而。

5.贾母:病逝。

6.晴雯:一病不起,香消玉陨。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参考资料:

红楼梦——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