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亲扬名打一个生肖;显亲扬名是什么意思

2.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3.百善孝为先,百善是指哪百善?

4.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全诗意思?

5.扬名的意思

显亲扬名打一个生肖;显亲扬名是什么意思

显亲扬名意思-显亲什么意思

你好,答案是生肖龙

属龙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对属龙人来说,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不停。尽管属龙人以我为中心,偏见、武断、异想天开,要求极高或蛮不讲理,但从未失去过崇拜者。由于属龙人骄傲、清高、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属龙人异常积极,属龙人不会长久沉没,甚至当属龙人处于忧郁时,会比别人都更快地挣脱出来。属龙人是快活的,并反对斯斯文文。对于需要马上办的事情,属龙人会亲自去办,而不是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想了解自己的国学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一、选择题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 B、18 C、19 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 B、诸侯C、卿大夫D、庶人

 3.《孝经》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 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

 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

 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

 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

 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 B C 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

 A、《诗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B、《论语》

 C、《尚书》 天子章第二 D、《春秋》

 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 “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

 A、开宗明义 B、天子章 C、四刑章 D、三才章

 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 圣治章 B.丧亲章 C.感应章 D.广扬名章

 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

 A、居则致其敬 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 D、丧则致其哀

 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 A

 A、“人之行,莫大于孝”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3.《孝经》中对 天子之孝的要求是(A)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14.下列哪位皇帝曾为孝经作注。B

 A、唐太宗 B、唐玄宗 C、秦始皇 D、汉武帝

 15.《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 D、不忘亲也

 16.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经》哪一章? (A)

 A、第九章圣治章 B、第六章庶人章

 C、第十三章广至德章 D、第十七章事君章

 17.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孝经》哪一章? (C)

 A、第一章开宗明义章 B、第三章诸侯章

 C、第九章圣治章 D、第十一章五刑章

 18.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 B、诸侯 C 、卿大夫 D、士

 19. 《孝经》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 ”,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A)

 A、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B、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

 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20.《孝经》成书于 (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之际 D、东汉初年

 21.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孝经》一书是 所著。(B)

 A、孔子 B、孔子七十子之徒 C、邢昺疏 D、陈孝道

 2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出自 (A)

 A、开宗明义章 B、三才章 C、孝治章 D、圣治章

 23.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说明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D)

 A、注重保健 B、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宗法观念

 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下一句是?

 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礼者,敬而已矣。 D、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25. “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6.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 B、丧亲章 C、广扬名章 D、感应章

 27.《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

 A、居则致其敬 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 D、丧则致其哀

 28.《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 D、不忘亲也

 29.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

 A、天子 B、诸侯 C 、卿大夫 D、士

 3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曾经亲自为它做注(C)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___;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A)

 A、行 B、言 C、择 D、守

 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___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

 A、天地 B、父母 C、国家 D、天子

 3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___也。(A)

 A、 行 B、利 C、义 D、责

 34.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____。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A)

 A、严父 B、顺 C、 敬 D、仁

 3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_____。(A)

 A、事亲 B、致敬 C、孝子 D、成人

 36.《孝经》中国古代的(A)伦理学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7.清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B)

 A、王引之B、纪昀C、戴震D、钱大昕

 38.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A)注。

 A、孔安国B、王引之C、朱起凤D、王居正

 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B

 A、孝之本也 B、孝之始也 C、孝之终也

 40.非先王之法服, 。A

 A、不敢服 B、敢服 C、不敢行

 41.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C) 。

 A、谨度 B、事君 C、社稷

 42.故敬其父, ( A ) 。

 A、则子悦 B、则弟悦 C、则臣悦

 43.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 C ) 。

 A、孝乎 B、其人 C、配天

 44.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易经》《春秋经》和(C)

 A、孝经和金刚经B、易经和孝经C、书经和礼经D、道德经和孝经

 45.《孝经》相传是(C)所作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46.孝经中首次将孝和(C)联系起来

 A、礼B、义C、忠D、信

 47.“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出自《孝经》的(C)一章

 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

 48.“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经》的(A)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49.孝经是什么时期的(B)

 A、战国B、春秋C、西周D、五代

 50.“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出自《孝经》的(B)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51.《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C)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52.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与政治的关系(B)

 A、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

 53.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的原则和礼法(A)

 A、丧亲章B、感应章C、五刑章D、士章

 54.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的基本理论(D)

 A、谏诤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开宗明义章

 55.“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A)一章

 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

 56.《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

 A、太阳神B、云神C、土神D、雨神

 57.《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

 A、水神B、风神C、土神D、谷神

 58.《孝经》中将社会上的人分为(C)个层级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9.现在流行的版本是(D)给《孝经》做的疏

 A、 程颐 B、 朱熹 C、 李隆基 D、邢昺

 60.《孝经》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

 A、棍子刑B、吕刑C、俱五刑D、车裂

 61.《孝经》中的诸侯有公、侯、伯、子、(A)

 A、男B、少C、王D、民

 62.《孝经》中的制节谨度是为(C)制定的

 A、士大夫B、天子C、诸侯D、卿大夫

 63.《孝经》一共有(B)个版本

 A、1 B、2 C、3 D、4

 64.古文《孝经》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经》是(C)注

 A 、邢昺 B、郑谷C、郑玄D、刘炫

 65.(A)中说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

 A、《汉书·艺文志》B、《吕氏春秋》C、《吕览·察微篇》D、《尚书》

 66.《孝经》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

 A、 庶人章、孝治章 B、 开宗明义章、丧亲章

 C、三才章、五刑章 D、开宗明义、五刑章

 6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话出自《孝经》中的(B)

 A、《庶人章》B、《纪孝行章》C、《孝治章》D、《广至德章》

  二、判断

 1.唐高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应该是唐玄宗)

 2.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3.《孝经》中的对故去的祖灵的祭祀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是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 《孝经》中,孔子认为,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5. 《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门人等说法。(√)

 6.《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道家的伦理思想。(×)

 7.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8.《孝经》没有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9.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10.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

 11.《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

 12.《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 √)

 13.《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 ×))

 14.《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

 15.《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16.《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

 17.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这句话正确吗?(×)

 18.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19.《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经》在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2.《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23.《孝经》元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24.《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6.《孝经》当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经》的“经”与“诗经”、“春秋经”的同义(×)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应章吗?(×)

 29.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孝经》(×),是尚书

 30.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是指孝经。(√)

  三、填空

 1.《孝经》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亲和_____联系起来。(答案:忠君)

 2. 在《______》中,《孝经》是唯一一本自其成书就被称为“经”的典籍。(答案:《十三经注疏》)

 3.《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经/《十三经》)

 4.在《孝经》的《三才章第七》中,讲到的“三才”是指_____。

 (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昺疏《孝经》名为《_______》

 答案:《孝经正义》

 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16.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17.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8.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19.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1.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乐),而民(知禁)。

 2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23.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25.《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26.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7.生事(爱敬),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28.(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29.《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0.(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四、解释词语

 1.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本文指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

 4.始于事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

 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6.刑于四海:这种孝道,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

 7.甫刑:即吕刑

 8.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9.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这里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

 10.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

 11.制节谨度:这里指诸侯,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

 12.卿大夫: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次于诸侯。

 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1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15.禄:本义: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

 16.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

 17.用天之道: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

 18.孝无终: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

 19.移风易俗: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

 20.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21.满而不溢 :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22.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23.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24.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25.显亲扬名 释义: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26.无所不通 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

 27.门到户说 释义: 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28.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29.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百善孝为先,百善是指哪百善?

因果启示

上一篇 下一篇

功过格汇集

善 过 格

善过格之福报

先贤范文正公,韩魏公赵阅道公,赵康靖公,俱行此格,皆为名臣贤相,表表在人耳目,兹不复赘。

苏杲行此格,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子洵复行之不怠,生东坡、子由俱成进士,文章盖世,其后科名不绝。

张魏公浚,力行此格,益悔前日之非,后诸将皆戮,而公独再相,子为大儒。

费翁家藏此格,室中夜光烛天,勤而行之,梦此格化为金字,生宏状元及第,又梦此格化为银字,生探花及第。

袁了凡,行此格,遂获奇验,详见《了凡四训》。

陶石篑祖父,行此格,刻板印施,及石篑,中会元。

陆聚冈,行此格,贡为县尹,子完学登进士,仕至兵部尚书,四世俱封一品,孙卿正、卿任俱进士。

颜茂猷,行此格,刻《迪吉录》劝世,中甲戌进士。

刘宗周,行此格,刻小谱传世,后为相。

吴锺蛮,久不第,行此格,遂登第,作《守身法》劝世。

其余奉行之验甚多,不能殚述。

善过格使用说明

功过格的“功”字改“善”字,是从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开始的,取法《周易》中“见善则迁,有过即改”之义。因为履仁蹈义,我所当为,不可称为功,仅可称为善。记过兼记善,就是仿效过去贤人投黑白豆的意思。不记善,如何消除过端?所以有过不能掩盖,有善不必自谦。然而要人记过,正是要人寡错。不然天天犯过,天天记之,又有什么益处呢?

每日临睡前,把当日所做善过,只记数目,不必录其事。数目根据善过格逐事统计,如救人一命百善,布施百钱一善,若救一命而又用自己的钱,则于百善之外再加一善;挑拨人打官司五十过,取不义之财百钱一过,若唆讼而又取人之利,则于五十过外更记一过。月末及年终总计一月及一年的是非善过,焚香至诚禀告于诸佛菩萨或文昌、关圣之前,做到起一念、行一事皆有所敬畏,则过可以渐少,善可以渐增了。

以善折过,但也有不可折者。比如致一人,百过;施百钱,一善。难道者作万钱(百善)功德,便没罪了吗?行者须细审之。受贿及屈服于势力者,不能记善。所谓受贿,如受人钱财为他人脱罪伸冤之类;所谓屈于势力,如遇美色,形势所迫而无法染及,或贫寒者不用好衣好食之类。

大善及大恶本不在善过格之列。如敬天孝亲是做人的基础,怎能居功论善?不敬天不孝亲,为大罪恶,岂止是过?这两者都不在格中。然而恐怕人们养成习惯而不觉察,会有忽略敬天孝亲的根本而专门搞布施救济等外务的现象,所以本格仍然详细说明。又如不孝之极,好*乱、夺女,决水放火劫财害命等事,乃禽兽盗贼之行,已超越"过"之范畴。故善过格俱不列入。

善过自有是非,如有仇不报,当然为善。若忘父母之仇,就不对。扬人之恶,当然为过。要是为了逐奸除害,则为善。其他可以类推。善有真假。譬如免债,有年久利多,估计对方不能偿还而减免,不得记善。又如用不义之财物来施舍,或明知有罪之人而包庇救护,皆不得记善。行者亦须因事详察。善过多少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云谷禅师功过格》云:“百钱一善,谓千金以上者;若贫士,则五十钱亦可作一善,极贫士,二十钱亦可作一善。百钱一过,谓贫士如此;若富者,五十钱亦作一过,大富者一二十钱亦作一过。”其余依此类推,不必太拘泥于文字。

凡文武忠君,爱民及禁戢(音集,收敛),衙役兵丁等事,详见附录居官功过格中,本格未收。

本善过格综合莲池大师《自知录》、太微仙君《功过格》和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而成。

善过格正文

(莫怕麻烦,莫嫌苛刻,四海之内,有汝同修。)

伦常第一

(1)国家和单位

1.对国家、单位竭忠效力,一日一善。

2.建议政府推广善道,能利益一人为一善,利益一方为十善,利益天下为五十善,利益天下及后世为百善。

3.荐引一有德人,十善。

1.对国家、单位不竭忠尽力,一日一过。

2.关乎国家、人民利益,当直言不直言:小事为一过,大事为十过,极大事为百过。

3.虚言欺罔,一事一过。

4.违犯法律法规,一事一过。

(2)父母(对继父母和祖父母,善过加倍;对庶母、伯叔父母,善过加二倍)

1.对父母亲和气婉容,自己心里有忧愤事不流露出来,早晚问安,尊重、孝顺奉养,自己修德、勤学,使父母感到喜悦,这样的话一日一善。

2.父母亲于伦常有欠缺之处,劝导使之和乐;化导父母亲行仁成德;每样百善。(每个分号隔开的一句为一样,下同)

3.被父母厌恶讨厌,能无怨无恨,积诚感动,挽回亲心;自培厚德,显亲扬名;父母亲丧葬,如法为作佛事;各五十善。

4.父母亲病,小心侍奉令痊愈,三十善。

5.以出世间佛法劝化父母,二十善。

6.遇一大事,劝父母亲改过向善;终身遵守父母的一则良训;为父母亲补一过失及还一拖欠;父母亲所爱敬人,加意爱敬;各十善。

7.解亲一怒;舒亲一忧;顺亲心,不吝财物;各三善。

8.代父母亲受一劳苦;父母亲责怒而顺受;对父母亲的善事赞襄助成;各一事一善。

1.因贫而不能孝养,于是就不管父母亲,一日三过。

2.父母亲有病不放在心上;对父母亲缺少恭敬,使父母亲缺乏物质生活;每样一日一过。

3.*荡忘身,刚狠召祸,令父母亲忧虑;厚待妻子,薄待父母;阻止父母的善、撺掇父母亲作恶;对父母亲丧葬敷衍了事(量力所至);各百过。

4.父母亲病不小心医治;张扬父母亲一个短处;各五十过。

5.父母亲有过,而不能谏止,三十过。

6.违背父母的正确教导一则;父母责怒自己过失时,抵触顶撞;各二十过。

7.对父母亲所爱敬之人,却故意薄待之;对年老父母亲生一次厌薄心;吝啬一种财物而违逆亲心;与父母亲争一财物;对父母亲生一怨言;对父母亲一次疾声厉色;让年老父母亲担负辛劳;让年老父母亲远出奔波或父母年迈时自己远出;欺骗父母亲一事;私自蓄积一种财物;父母去世应作法事资荐而不作;各十过。

8.推诿一日对父母的供膳,五过。

9.用刚强的语言劝父母亲,使之不高兴;背着父母而私自独享饮食等;各一过。

(3)兄弟(异母兄弟,每善加倍;异父母兄弟,每善加二倍,姐妹同。)

1.敬兄爱弟,让别人休息自己担任劳动,同一事不生异心,一日一善。

2.弟兄破产者仍与其同居共苦;奖劝弟兄成就德业;各百善。

3.独自担任一大事,如门户差徭嫁娶丧葬之类;分产物让多取少;各五十善。

4.一大事劝善止恶;容忍一过;不听妇人谗言;财物不论你我;各十善。(若终身与兄弟财物不分你我,三百善。)

1.贫穷时想损害富裕的兄弟,富裕时不顾贫穷的兄弟者,一日一过。

2.处于不和睦的状态,一日一过。

3.与兄弟争斗打官司;欺凌一幼弟、庶弟;遇兄弟的一难不救;各百过。

4.阻止兄弟的善、帮助其恶,五十过。

5.不敬父兄,言行抵触,三十过。

6.与兄弟争竞;听妇人一谗言引起斗争;兄弟来求借一物不应;见兄弟一过不劝;各十过。

7.同一件事,生一异心,一过。

8.私占产物,百钱一过。

(4)夫妻

1.夫妻和睦,闺范谨肃,一日一善。

2.教化对方实行仁义、成就德行,百善。

3.对方本不孝顺,劝化其孝顺公婆(岳父母)、和顺妯娌(兄弟),五十善。

4.劝对方改一大过(如不孝、不睦及虐下等);禁止对方到杀盗*赌毒等不良环境去;各十善。

1.夫妻不和睦;闺范不谨;纵容继室虐前妻(前夫)子女;各一日一过。

2.富贵时弃妻(弃夫);任凭对方不孝公婆或岳父母;找外遇;各百过。

3.自己有过,对方劝谏,反加打骂;纵容对方到不良环境去;各十过。

4.纵容一句恶声秽骂,五过。

5.遇应当做的事,受制于对方不行,一过。

6.纵容对方一恶,与自作者同论。

(5)子、侄、徒

1.为师,诚心教导子弟,一日一善。

2.教化其实行仁义、成就德行,百善。

3.禁止刻薄取利、攀缘功名,教导其敬祖睦族;各三十善。

4.禁止一恶习;十善。

5.教育他们一种良训;一种大事教导子弟并被遵从;各一善。

6.大户人家禁约家人门客者,同子侄同论。

1.为师,引诱一顽徒,一日十过。

2.不教诲子孙,任其为不善者;一事为一过。大户人家纵容家人门客者,同论。

3.不以义方立教,致成败类;酷虐一他人子;各百过。

4.耽误一他人子弟;子孙不成器,为之攀缘功名;各五十过。

5.放弃一不成才的子、侄、徒弟;纵一恶习;各三十过。

6.偏爱、偏憎一人;带头为一不善事或开头;各十过。

7.恣意打骂,不能从容训诫;二过。

8.教诲一事不尽心;一过。

(6)宗族亲戚

1.敬尊长,睦同辈,贵贱平等,一日一善。

2.富贵娶一残疾女(对原聘者而言);本族有绝后的,不贪其财产为其立后继承;各百善。

3.代办一嫁、娶、丧葬事;捐助贫困养活一人;各五十善。

4.结亲择一贤良,不考虑势力、富贵,二十善。

5.主动周给贫乏,百钱一善。

6.贫乏者借贷,不吝惜,二百钱一善。

1.本族绝后者,贪利其产,不为立嗣;嫌对方(原订婚者)贫弱疾病而改嫁、毁婚;亲戚流落不救;各百过。

2.见本族内有一流落人,可救不救(不含亲戚);见有一急难,可救不救(含亲戚);各五十过。

3.薄待本族,而向外认同宗;婚嫁惟计势利;仗财势轻慢一贫贱宗亲;各三十过。

4.贫病无依之宗、亲,能顾不顾,二十过。

5.贫乏者借贷而不应;抵触一尊长;各十过。

6.违一尊卑次序;一过。

(7)师友

1.敬师,遵守教训;尊重前辈亲贤;不妄交朋友;各一日一善。

2.救一急难,百善。

3.许诺朋友,守信用而不负然诺,为十善。守信用而不负身命,为百善。守信用而不负财物寄托,百钱为一善。解:然诺即郑重许诺,如挂剑树上之类;身命,如存孤节之类;财物,如还金于幼子之类。

4.不辜负朋友委托,尽力照顾朋友的妻子,五十善。

5.不忘师友;不辜负贫贱之交;各三十善。

6.朋友有过,忠告善道;不忘记一位父亲的挚友;各十善。

7.遵守师友教训,一言一善。

8.不善之友招引自己狎戏而不从;吊慰师友心地诚敬;履践一约定;各一善。

9.接济朋友,二百钱一善。

1.不敬奉师长,一日一过。不依师良诲,一言一过。

2.遇一急难求救,可救不救;辜负朋友所托付妻子之事;违背一明师(若师不贤而舍者,非过);负一生之交;负一贫贱之交;各五十过。

3.轻率离弃一故旧,二十过。

4.讪谤师长;心存谄媚,怕对方不喜欢自己,所以对方有过错不诚心规谏;戏侮一老成;各十过。

5.遇到大贤而不师从,五过;若反加谤毁欺侮,十过。

6.遇到殊胜的朋友而不交往,二过;若反加谤毁欺侮,十过。

7.失约一次;忘失一次吊唁安慰;各一过。大事;各十过。

8.随一不善之友狎戏;厌恶一贫贱之交;戏谑一友;朋友的父母妻子贫困而不相通周济;各三过。

(8)雇员、下属、家庭服务人员

1.教化一人忠信仁慈,百善。

2.善为一婢女男仆择偶,三十善;若兼出资,百钱一善。

3.遇一病,用心医治获痊;适时婚配一男女仆从;禁止一凶狠仆人;各二十善。

4.宽容一小过错,二善。

5.丰厚地给予衣食;对一件事体恤其艰苦;各一善。

6.返还仆人之卖身价值,百钱一善。

1.衣食不周全;劳苦不体谅抚恤;各一日一过。

2.幽系婢妾,一人一过。

3.禁锢一位婢女仆从不娶不嫁;伤残一婢女仆从肢体;卖婢女得重金,使之嫁给不好的人;各三十过。

4.用一次酷刑;未能适时婚配一男女仆从;各二十过。

5.凶狠使唤一件事,五过。

6.冤枉责备,三过。

三宝第二

1.塑造三宝像,百钱一善;塑诸天先圣治世正神贤人君子等像,二百钱一善。解:诸天,谓欲、色、无色三界梵王帝释等及道教天尊真人神君等;先圣:谓尧舜周孔等;正神:谓岳渎城隍等;贤人君子:谓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等。

2.建立三宝寺院及床座供器等;施地与三宝;护持常住不使废坏;施香灯烛油粮菜米面等物供养三宝;建立诸天正神圣贤等庙宇;每样费百钱一善。(用荤血祭祀者非善。)

3.刊刻大乘经、律、论,百钱一善;声闻乘,百五十钱一善;人天因果如五戒十善及世间正法、四书六经、先贤嘉言善行等,二百钱一善。印施赠送流通者同论。(但标价货卖流通者非善,以下皆同)。

4.受菩萨大戒,四十善;小乘戒,三十善;十戒,二十善;五戒,十善。

5.注释正法大乘经律论,一卷五十善,卷数虽多,止千五百善;声闻乘及人天因果,一卷一善,卷数虽多,止三百善。(若邪知臆见者非善)。

6.自己著述编辑出世正法文字,一卷二十五善,但最多五百善;人天因果,一卷十善,但最多百善。(若谈说无益者非善)。

7.讲演大乘经律论,听众五人,讲演者一善,人数虽多,止百善;声闻乘及人天因果,在席十人一善,但最多八十善。(若收取报酬者非善,图名者非善,讲演虚玄外道无益于人者非善)。

8.见伪经劝人不要学,一善。

9.为国家人民父母亲友知识法界众生诵经,一卷为二善,佛号千声为二善,礼忏百拜为二善;(若收受报酬者非善)。为自己,经一卷、佛号千声、忏百拜各一善。

10.为国家人民父母乃至法界众生施食一坛,所费百钱一善;登坛施法者,一度为三善;(若收受报酬者非善)。

11.为世间灾难作祈禳道场;作功果荐沉魂;每样所费百钱一善。

12.礼拜大乘经典,五十拜为一善。

13.讲演正法处,至心往听,听一席为一善。

14.饭食供僧,因其来乞而与者,三僧为一善;延请至家者,二僧为一善;送供养到寺者,一僧为一善;若尽诚尽敬者,一僧为五善。(僧人再三苦求然后与饭食者非善)。

15.饭僧时不拒乞人,平等与食者,二乞人为一善。

16.护持僧众,一人为一善。(所护匪人者非善)。

17.引导劝人入佛门方面:度一大德贤弟子,为五十善;度一明义、守行弟子,为十善;度一仅明义或者仅守行弟子,为五善。(若泛滥度者非善)。解:大德贤弟子:谓能续佛慧命,普利人天者是也。

1.废坏三宝尊像,所值百钱为二过;废坏诸天先圣治世正神贤人君子等像,所值百钱为一过。(荤血邪神惑世者非过)。

2.以言谤斥佛菩萨罗汉,一言为五过,谤斥诸天正神圣贤等,一言为一过。(斥邪救迷,出言真诚者非过)。

3.礼佛懈怠不按时,一过(因病因正事无过);礼佛犯荤、辛、酒、肉、触欲,为五过;上两种于六斋日犯者,过加一倍。

4.毁坏三宝殿堂床座诸供器等,所值百钱为一过;诱导他人使之毁坏者,所值百钱为一过;见人毁坏不劝谏,为五过,反助其成功,为十过。毁坏诸天正神圣贤等庙宇,所值二百钱为一过。(荤血*祠惑世者非过)。

5.侵占三宝地及屋宇等,所值百钱为一过。

6.新立一荤血祭祀神祠,五十过;神像一躯,十过;重修祠、像者,过各减半。

7.毁坏出世正法经典,所值百钱为二过;人天因果,所值百钱为一过。

8.讥谤出世正法经典,一言为十过;人天因果,一言为五过。

9.吝惜佛法不教,十过(因彼不值得教者无过);阻隔善法不令流通,十过(属于邪见谬说者非过;虽属善法而时节因缘应当韬晦,顺时休止者非过)。

10.无故殿上行,塔上登者,五过;殿、塔上荤酒污秽者,十过;食肉、五辛后诵经及登三宝地,一过。解:故,指烧香、扫地、礼佛、诵经等。

11.诵、写经:差一字,为一过;漏一字,为一过;心中杂想,为五过;想恶事,为十过;闲谈杂事,为五过;谈善事,为一过;起身迎待宾客,为二过(国王大臣来则非过);不依形势苟且读诵,为五过;诵经时发嗔,为十过;骂人,为二十过;打人,为三十过。

12.以外道邪法传授弟子,一人为二十过。

13.著作、撰写伪经,一卷为十过。

14.讲演邪法惑众,在席一人为一过;往彼听受邪法,听一席为一过。

15.讲演正法时,任凭自己的不正确见解违背经义违背先贤,在席五人为一过。

16.撰写脂粉词章言情传记等,一篇为一过;传布于一人为二过;自己记诵,一篇为一过。解:一篇,指诗一首、文一段、戏一出之类。

17.传授人厌魅、堕胎种种恶方,一方为二十过。

18.僧人乞食而不与之,一人为一过;非僧人乞食不与,二人为一过(没有饭食而不与者非过);不与而反加斥责辱骂者,为三过;作为僧人却不饭僧而拒绝者,一僧为二过。解:俗不斋僧,其过犹轻,僧不斋僧,其过尤重。

19.畜养恶弟子不遣去者,一人为五十过;弟子有过而不训诲,小事一事为一过,大事一事为十过。

20.离父母出家,更拜他人作干父母者,为五十过。

21.毁一人戒行;三十过。

仁爱第三

(1)人类

1.凶年、荒年施粥;有瘟疫等流行病时施药;年底为人赎罪;每样百钱二善。

2.赈济鳏、寡、孤、独、瘫、瞽、贫民;周全穷途人士还乡等患难;赎人男女;冬日施姜茶、施棉衣;夏日施茶水、单衣;助人嫁娶、丧葬;造桥、渡船,平治道路、险阻、泥淖;疏河、掘井;修建凉亭、仓平;荒年平价售米所让利润;百钱一善。零星施舍积累至百钱为一善,米麦布匹等类物品则以等价计算,亦百钱一善。

3.如鳏、寡、孤、独、瘫、瞽、贫民、穷途无家可归人士等,收容赡养者;一日一善。

4.救济接人助力疲困之苦如顺手推车等;一时三善。

5.救人一命;延续一嗣;合一桩应合婚姻;收养无主弃婴;伸一人大冤;完聚一家骨肉;兴建一地方大利,出言造福(发言利及百姓),或出力任劳;各百善。

6.救一人危难、流离;救一溺婴(已生者);救一贱从良;救(指在不是自己主事的情况下用力扶救)一无辜重刑;葬一无主灵柩;不杀降卒,不戮胁从,所活一人;收养一无倚靠人;各五十善。(以上受贿者非善,偏断不公者非善)。

7.救一重病;施舍棺材一具;施舍地方给无处安葬的人家;见人侵凌另一人,竭力保护;除一人害;伸一人冤;劝人勿溺一子女;各三十善。

8.救一在腹之胎;救一无辜轻刑;路遇病人接回家调养,一人次;各二十善。(若收受报酬者非善)。

9.掩埋一无主暴露尸体;舍棺材埋葬一白骨;传授人一保益身命事;一小事为众出力;各十善。

10.尽心为人谋划一事;治疗一轻疾使痊愈;宽容一应责人;各三善。

11.济一人饥;济十人渴;济冻人一衣;施一暗夜灯明一人;施、借一人雨具;施药一服有效;不沉滞一人书信;兴事利及十人;一善。

1.致一人;设陷阱陷害一人;谋成一人刑;溺杀一婴;绝一人后嗣;致一良人为贱(失节);坏一人坟地;掘一人尸;破一人婚姻;医务人员为费用耽误一人性命;制造一毒药;各百过。上述伤而不,为八十过。唆使别人作者,与自作同论。

2.发一言害及百姓,五十过;动一念害及百姓,十过。

3.见一人,可救不救;赞叹、帮助人溺一婴;致人堕一胎;侵凌一孤寡;乘危下石、排挤人;以私怨,倾一人家业;致一人流离;嫁祸一人;掘地遇人骸骨,抛弃不顾;铲平别人一坟;各五十过。用咒祷厌诅,害人一命百过;不而病,五十过。

4.作践人庄稼;谋成一人轻刑;技术不精,蛊惑害人;见人欺凌孤寡,可护不护;见人冤,能伸不伸;各三十过。

5.疑病妄药;平人一难求救,可救不救;各二十过。

6.医家治病不用心;侮弄欺弄损害一盲人、聋人、病人、愚人、老人、小儿、残疾者;侵凌一弱;幸灾乐祸;重病求救,不救;各十过。

7.制造害人毒药,为五过;欲害人,为十过;害人一命为百过;不而病为五十过;害禽畜,一命为十过;不而病为五过。

8.责怪一不应责人;欺诳一愚笨无识;沉滞一人书信;为人帮忙谋划,一事不忠;恐吓人;每样三过。

9.穷民哀告,不应;故意犯一人忌讳;各二过。

10.拒绝一乞人;见一人饥寒不救济;各一过。

11.见人有忧,不为解释,为一过;反生畅快,为二过;更增其忧,为五过;见人富贵,愿他贫贱,为五过。

12.不怜悯人疲顿;小疾来求救,不救;见人,不起慈心;见鳏、寡、孤、独、穷民、饥渴、寒冻等不救济(无财者非过);一人次一过。

13.救病药方,不肯传人者,五方为一过。(未验恐误人者非过)。

14.放火烧人房舍、山林者,五十过;因而害了人,一命为五十过;害了畜,与杀畜同论;本意欲害人命者,一命为百过。

15.掘人冢弃人骨殖者,一冢为五十过;平人冢,一冢为十过。(太古之坟无骨殖者非过)。

16.依势白占人田地房屋等,所值百钱为十过;贱价强买,百钱为一过。

17.损坏通衢道路,使人畜艰于行走;损坏公共水井、凉亭、桥梁、渡船等,一日为五过。

(2)物类

1.随缘放生,一命一善。

2.救十极细微湿化之属命,一善。

3.买放生命;祭祀筵宴不杀生,所省;每样百钱一善。

4.为官禁止屠杀,一日十善。

5.善巧劝说养蚕人、渔人、猎人、屠人等人改业(不计改与未改,只计劝与未劝);救一微命;施舍禽、畜食物一日;葬一自禽兽;救接畜力疲乏一时;二善。

6.耕牛乘马家犬等,而埋葬之:大命为十善,小命为五善;复资荐之,一命为五善。

7.为官者戒一人食牛犬一年;戒一养蚕人家不养;各为五善。

8.救一无力报答人的畜命(如鸡鸭鱼等),十善。

9.救一有力报答人的畜命(如牛马等),二十善。

10.自己戒杀一年,二十善。

11.化转渔人猎人屠人一人改业,为五十善。

12.倡戒杀放生,百善。(专救微命不救大命者,是惟贪己福,无慈物心是也,非善)。

1.倡导杀生;阻人放生;私烹牛犬;各百过。

2.杀一有力报人畜(误杀为五过);非法烹煮生物,使受极苦,如活烹鳖蟹、火逼羊羔、吃醉虾、吃活猴脑之类;覆一巢;填一穴;各二十过。

3.收藏一杀众生用具如钓竿、渔网、鸟枪等;杀一无力报人畜(误杀为二过);各十过。

4.放鹰走狗钓鱼射鸟等,伤而不,一物为五过;致,与故杀诸畜同论;发蛰惊栖、填穴覆巢、破卵伤胎者,同论。(发蛰等,因作善事,误伤非过。如修桥砌路建寺造塔,本出好心,故不为过,然须忏悔资荐)。

5.役使牲畜,至力竭疲乏,不怜悯其苦而强役者,一时为十过;加之鞭笞者,一杖为一过;心不怜疲顿,一过。借使别人家的牲畜,加倍论过。

6.故意杀微畜,一命为一过,误杀,十命为一过,;故意杀极微畜,十命为一过,误杀,二十命为一过;以上使人杀者同论,赞助他杀者同论,逐日饮食杀者同论,畜养卖与他人杀者同论,妄谈祸福、祭祷鬼神杀者同论,修合药饵杀者同论,养蚕者与畜养杀同论。

7.故意人之畜比如狼等,一命为一过,误杀,十命为一过。

8.见杀不救,比上述各过减半(无门可救者非过);不可救而不生慈念,为二过。解:减半者,如杀有力报人之畜二十过,今十过是也,以此类推。

9.耕牛乘马家犬等,老病而卖其肉者,大命为十过,小命为五过。

10.时当禁屠,故杀者,随上所开过,加一倍,私买者与居上位反为民开杀端者同论。

11.笼系禽畜,一日一过;见畜,不起慈心,一过。

12.食一有力报答人之畜等肉,所费百钱为一过;贩卖屠刀渔网等物,所得百钱为一过。

13.肉食,一食为一过;违禁物,若龟鳖之类,一食为二过;有义物,若耕牛乘马家犬之类,一食为三过。

劝化第四

(1)助善类(人之为善,而我助之则为善,阻之则为过也。)

1.劝未行善者为一切善,其劝化功德为对方作善的一半;赞叹、帮助他人已经开始行的善,赞助功德为其四分之一;劝人出财作福,被劝人出三百钱,劝化人一善。(图名利而募化者非善)。

2.举用一贤良为十善;驱逐一奸邪为十善;扬人一善为一善;隐人一恶为一善;为五善。

3.刻施一善书,百钱一善;传播人保养身命书,一卷为五善;救病药方,五方为一善;(若收授报酬者非善,无效验者非善)。

4.编辑一济世善书;供养一贤善人;成人一美如助成家业等;见人侵毁贤善,劝而止之;各十善。

5.感化人一家好善;表扬一人阴德;建义学,教诲一人;各三十善。

6.感化一人成德,五十善。

7.倡一善事,其利益可普及一方,百善。

1.阻人布施、周济,百过。

2.排挤一有德人,五十过。

3.破坏他人成功;阻止他人行一善;因为私情意见不赞成人善;看不起人、菲薄人,不屑教;各五过

4.见一贤,能荐举而不举,为五过;反而排挤之,为十过。恶人不听劝阻后不离开,为五过;反助之,为十过。

5.隐没他人一种长处;三过;隐人善事,一事一过;扬人恶事,一事为一过;(有监察职责者举恶非过,为除害救人而举恶

参考资料:

善过格 净土专页——报恩斋净土宗专题网站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全诗意思?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位于苏州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

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作者:

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注释:

车马:代指权贵。

忒:太。

赏析: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

扬名的意思

扬名yáng míng;词语解释:1、传播名声2、出名

结构:扬(左右结构)名(上下结构)

造句:

1、西施,不以沉鱼落雁之姿傲人,但凭一颗丹心扬名千古。

2、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显亲扬名。

3、他和债主巧遇在途中,欲避不能,真是显亲扬名了。

4、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

5、现在他一心想为“四化”多做贡献,决没有显亲扬名的思想。

6、他一心希望儿子上名牌大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以至显亲扬名。

7、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天都上演一段传说,没有想过要写出什么名篇大作,更不会因为不能扬名,而去怨天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