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2.一叶闭目不见泰山下一句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4.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唯心主义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鹖冠子·天则》。太山:即泰山。这几句大意是:用一片树叶挡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峻的泰山;以两颗豆粒塞入耳中,就听不到惊天动地的雷鸣。这几句用以比喻人被眼前细小事物所蒙蔽,看不到大处、远处和事物的全貌。现可用以讽刺有些人主观、偏颇、自信、固执,不看现实,硬是采取不承认主义,自欺欺人;也可比喻某些人因立场、观点、思想方法不对头,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分不清主流和支流。

一叶闭目不见泰山下一句

《鹖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成语示例 》 1 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切不可“~”,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解释:

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出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论持久战》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笑林》。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不见泰山。

故事

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寻找这种叶子。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忽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他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后来见他整天这样问就厌烦了,随口谎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心中暗自高兴,拿着这片树叶到集市上去了。他当着人家的面,就偷人家的东西,被官吏捕获送到了县衙里。

县官受理这一案件,让他先从头到尾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县官听后大笑起来,把这个书生放了。

寓意

这句歇后语比喻被眼前的细小事物蒙蔽,看不见事物的全貌、主流和本质。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成语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人初出茅庐自以为是,仅观眼前方圆,可谓一叶障目,不知世态。

◎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多方面考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读音:yī ye zhang mu,bu jian tai shān

例句:

1.我看不见他。

2.我看不见他们!

3.你听不见我?

4.他看不见你!

5.你看不见么?

6.你看不见我?

7.你看不见吗?

8.难道你看不见?

9.你钱包不见了?

10.你看不见它们?

11.不见了什么东西?

12.尽管我看不见.

13.墙怎么不见了?

14.你看不见吗?

15.他们看不见我们?

16.为什么我看不见?

17.然后他不见了.

18.那些骨头不见了。

19.但这些改革有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风险。

20.但是,正如反核运动的起源一样,我们不能让历史情绪令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不见泰山”。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故事内容为:从前,有个楚国人看到书中写有“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在摘树叶时不小心掉落,与其他树叶混在了一起。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抱回家,并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妻子疲倦不堪了,便骗他说:“看不见了!”于是,他跑到街上举着树叶,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差吏当场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