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汤止沸什么物理原理避免了安全事故-扬汤止沸是什么物理现象
1.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
2.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3.有没有跟物理有关的成语?
4.初二物理(5个厨房的物理知识)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
中国成语博大精深,成语可以说是对某一现象或者事件的高度概括。当然,成语中免不了会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
1刻舟求剑
释义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物理知识此人选错了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泻千里
释义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物理知识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为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3沉李浮瓜
释义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
物理知识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呢?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一般瓜类水果的内部都是空心的,其重量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全部浸没在水中时,F浮>G瓜,即瓜类均要上浮。而桃李等果实内均有核仁,把它们放入水中时F浮
4随波逐流
释义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物理知识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如果水不流动时,那么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会随着波浪在原来的位置上下振动。如果水是流动的,则漂浮物除了振动外,还随着水一起水平流动。即漂浮物既作上下振动,又作水平移动。随波逐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动的情况。
5扬汤止沸
释义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理知识不把锅底的柴火抽掉,阻止外界供给的热量,水的沸腾就不会停止。
6釜底抽薪
释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扬汤止沸是反义词。
物理知识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走,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就会停止沸腾。
7抱雪向火
释义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物理知识向火的目的是人体要取暖,即吸收热量。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
8枕戈待旦
释义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杀敌。
物理知识士兵枕在兵器上,可以清楚地听见远处敌军的动向,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且固体的传声速度快于空气传声。
与此相关联的生活现象:铁路工人趴在铁轨上便可听到远方是否有火车到来,趴在桌子上听敲桌子的声音会更大一点。
9绕梁三日
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物理知识我们都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这并不代表声音停止。声音是有传播速度的,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发声体在我们听到声音前发出的。所以振动停止,不代表声音停止。
10掩耳盗铃
释义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物理知识声音经过声源的产生,介质的传播才能进入到人耳。他听见铃声减弱便是从人耳处削弱声音。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利用相同的道理减弱噪声,例如捂住耳朵、带上隔音耳罩等。
减弱噪声还有另外两种办法,其一便是从声源处,例如消音器。其二便是传播途径处,例如隔音墙、马路上的隔音带以及双层的玻璃。
11夜深人静
释义形容深夜没有人的声响,非常寂静。
物理知识这里涉及到了声音大小也就是响度的单位,即分贝,符号为dB。夜晚的分贝在30dB~40dB是较理想的休息和睡眠环境。
12震耳欲聋
释义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物理知识70dB以上就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会影响听力并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突然高达150dB,听觉器官会产生外伤。“震耳欲聋”的噪音环境是130dB~150dB。
13漆黑一团
释义形容很黑暗,没有一点光明。
物理知识眼睛能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线射到人的眼睛中,这些光线有的是光源本身发出的,有的是物体对环境的反射进入到人的眼睛。人眼把射来的光线反向延长后即得到光源或物体的位置。
14一叶障目
释义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物理知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15镜花水月
释义比喻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景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物理知识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物理做题慢的原因与对策
很多考生在物理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仔细研究一下考卷,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计算题空着。同学们的解题速度普遍较慢,前面选择和物理实验占了太多的考试时间,后面的解答题都没有时间做了。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成绩呢?
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的确,有不少同学在考试中丢分是因为做题慢,卷子做不完。这就导致后面一些会做的题都没有时间去拿分了,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
考场上做物理题慢的主因是平时做作业太慢。在平时,学生们没有给自己约束作答时间,导致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了做物理题不着急的习惯;到了考场上,想提高答题速度也提不起来了。
高中物理学习,没有多么神秘。做物理题就与跑步很类似,平时多练习,跑的多了,跑的速度快了,到了赛场上才能跑出好成绩。有不少学生物理考试卷子做不完,就是平时做题速度对自己要求太放松了,遇到难题就开始走神,做作业期间还上厕所、吃零食,紧张不起来。
就像平时一直都没有跑步习惯的人,突然要跑千米一样,当然气喘吁吁了。
建议孩子做作业前,给自己先定一个时间表。比如,从八点到九点做完数学,九点到九点半做完物理这十道选择题,等等。这样的时间规划,无形中就给了自己一种紧迫感。平时多这样练习,就能把解题速度提起来,当然了,关键还是严格自律,咬牙坚持下去。
另外,还要注意平时解题心态的调整。课下做物理题遇到困惑很正常,别马上就看答案,先去自己去尝试下,就算做不出来也要明白自己到底绊在了哪里?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再看答案或者问老师。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物理原理是什么东东?
古时有句谚语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釜是做饭的锅,薪是烧饭用的柴火,当满锅沸腾的时候,要想不让锅里的水呀粥呀漫溢出来,恐怕没有比抽出锅底的柴火再好的办法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它的物理意义是指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行的.因为汤舀起来再浇下去,舀起来的汤就会降低温度,这是因为汤再倒下去的时候,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因而使舀出来的汤蒸发加快,温度降低,再倒回锅里去,使整锅汤温度降低,低于沸点,就可以使汤不再沸腾.达至止沸的目的.但这样止沸,不如把锅底的柴拿走,这就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
有没有跟物理有关的成语?
1.绳锯木断 (摩擦力)
2.水滴石穿 (摩擦力)
3.杯弓蛇影 (光的折射)
4.烟消云散 (扩散现象)
5.余音绕梁 (回声)
6.镜花水月 (光的反射)
7.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
8.五彩缤纷 (色散)
9.扬汤止沸(沸腾条件)
10.釜底抽薪 (沸腾条件)
11.蒸蒸日上 (蒸发)
12.震耳欲聋(声音的产生)
13.惊天动地(声音的产生 )
14.振聋发聩(声音的产生)
15.此起彼伏 (波动)
16.白驹过隙 (速度)
17.风驰电掣 (速度)
18.热气腾腾 (热学)
19.以卵击石 (力的相互作用)
20.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刻度尺)
21 四两压千斤 ( 杠杆的原理 )
22 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原理 )
23 热胀冷缩 (热学 )
24 井底之蛙 (光的直线传播 )
25 凿壁偷光 ( 光的直线传播 )
26 入木三分 ( 分子动理论 )
27 刻舟求剑 (运动和静止 )
28 怒发冲冠 ( 力的合成 )
29 掩耳盗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30 水涨船高 ( 浮力 )
31 如坐针毡 ( 压强 )
32 百步穿杨 ( 能量的转换 )
33 镜花水月 ( 光的折射 )
34 立竿见影 ( 光的直线传播 )
35 钻木取火 ( 功能改变 )
36 点石成金 ( 人工核反应 )
37 曲高和寡 ( 音调高 )
38 弦外之音 ( 回声 )
初二物理(5个厨房的物理知识)
1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2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3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各说明了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前者总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者则从根本上入手。
4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因为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刀刃比原来要钝一些,切菜时就感到费力些。磨一磨,使刀刃的表面积减小,变得更锋利,切菜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可以增大压强。
5为什么高压锅煮饭容易烂? 因为高压锅内气压高与外面大气压,而水的沸点是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的,所以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煮饭容易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