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走了多久,处处是路,却处处穷途

2.从李叔同事业巅峰时选择出家,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何方?

3.关于惊喜的古诗句及其翻译

不知走了多久,处处是路,却处处穷途

悲喜交集的对联-悲喜交加诗词

诗云: 林倒鸟兽散,裙钗布星汉。 虚盈转如蓬,世人论未倦。 话说雨村在屋里转了半天,也想不出法子。宝钗道:“不如拿了银子到他府里道个歉,求他莫要计较往事,可能他会不再记恨咱们也未可知。”雨村道:“看来只有如此了,不然就是裹了家私逃走也好。”宝钗道:“官人何其痴矣,咱花了多少心血换来这官位,若丢了官,岂不是白活一世了,还是送些东西求求他去,也许就没有什么了。”雨村听了唉声叹气着拿了银子去门子府里讨饶去了。宝钗坐在家里等着。不大会儿,忽见莺儿进来道:“奶奶,不好了,外面来了好多官兵前来抄家,说老爷的官位全是来的,要阂府全抄,主子奴才一个不许出去。”宝钗听了,惊慌失措,头晕目眩差点昏倒,莺儿忙把他扶住了。只见众多官兵闯了进来,命屋里人都站好了莫动,用绳子把屋里人俱且捆住,浑推浑赶出院子,往门外去了。莺儿哭喊扎挣道:“奶奶快来救我!”宝钗被官兵推着含泪不敢多言。只见贾府北门停着几辆囚车,有一干衙役站好一排等着。宝钗等被推上囚车,只见一卒挥着鞭子,众人上马浩荡而去。原来门子一心想报前仇旧恨,苦熬了些许年,在沙场奋力争战,由一小小兵卒发迹,屡次取得战功,官位越升越高,又使了些手腕,终于苦尽甘来,由圣上加官进爵,入住京城。门子把雨村的以往贪酷之弊查个七八,也不要他速,只想要他尝尝发配之苦,以体会当初自己的充发之悲凄。莺儿等奴仆皆赶出贾府自便,雨村、宝钗则往国之东北充军行役,一路受尽颠沛流离,苦不堪言。这日终到了风雪蛮荒之地,宝钗一病不起,虽百般埋怨雨村,说自己命舛,然那有冷香丸调治,不久去,就地葬在雪中。真是人生难料,世事无常。雨村则在冰冷之异疆苦撑,又过了几载,也一病而亡了,可悲可叹。正是:菟丝引蔓附蓬麻,积金攒玉谁嫌多,祸不寻人人自取,恶人自有恶人磨。 且说李纨在山里苦度光阴,听闻儿子在仕途浮浮沉沉,不免常年牵肠挂肚。忽有一日众官兵前来报喜讯,道贾老爷又升官了,要李纨穿上蟒袍,进宫谢恩。李纨素来不喜功名,推辞道:“穿上这个倒也可笑,羞人了。”然众人皆道是皇上亲赐,圣命不可违。李纨尴尬穿了,却不合身,袖子长了许多。又向众人询问贾纨此次升官缘由。原来贾兰在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圣上赐命嘉奖,将贾兰官职连升几级,贾兰贾菌二人皆爵禄高登。圣上听闻李纨守寡数载,辛苦教儿子读书扬名,感念落泪,深为敬佩,道:“如此贞节女子,当为世人共仰,日后必立贞节牌坊,令后人敬仰效仿。”一时兴起,竟大笔一挥,也封了李氏厚禄,派人去往山中给李纨紫蟒加身。李纨受宠若惊,抛了破袄寒衣,带上珠冠,披了凤袄,胸悬金印,头戴簪缨,八面威风坐了轿子进宫谢恩去了。一时哄动全城,无人不知,无人不羡。谁知李纨回家后不到一月就一病而亡,空使世人嗟叹。贾兰见母亲病故,哭的寻觅活,将母亲隆重葬了,又用金银珠宝作了陪葬,哭道:“生前没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驾鹤去了也多孝敬些钱财让母亲在那里花。”可叹李纨一生如冰似槁,无端获得爵位,又悠忽去,身为举国笑,又是何必。 不说贾兰在京城如何飞黄腾达,只说又不知过去多少年,宝玉湘云一路漂泊流离。展眼又是中秋之夜,两个在街上踱步,见街上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小孩子嬉笑着奔跑燃放爆竹,户户轩窗把盏行令,吆喝之声传遍街巷。宝玉边走边望月叹道:“人家都骨肉团圆,独咱们凄凉惨淡,可不是老天不公,捉弄你我。”湘云叹道:“自古月神掌管人间之兴衰浮沉,月之旨意要你你就得,要你败落你就不得荣盛,批语:月之旨意合一脂字,难怪脂粉钗鬟都归神管。那月宫里有蟾蜍,批语:宝蟾乎?有桂花批语:金桂乎?有嫦娥,批语:黛玉乎?宝钗乎?妙玉乎?有捣药的玉兔批语:菖菱乎?有负罪砍树的吴刚,批语:宝玉乎?似讽宝玉一生负罪不轻,不孝无能,世人为鉴。可比得你我。只是因何你我也似嫦娥如此凄冷,似吴刚如此惭愧,皆是咱们未听父母教诲,故而辜负了一生。”宝玉不觉落泪道:“直到今日才知我此生大谬,然悔已晚矣。想当初只图一时之快,误结了不良子弟,把父母之劝当作混帐道理,落得家败人亡,如今再找慈母严父告罪求恕,又到那里寻去?”湘云不禁泪落如雨。两人见几处府里开启轩窗,有人饮酒赋诗,也含泪每人赋吟月诗一首,以抒心怀。宝玉吟道: “人间今夜又月圆,兴衰谁问是何年? 飘零皓首抬眼望,暖溶月浮慈母颜。” 湘云也吟道: “年年月圆照行客,几家把盏几僵卧? 莫怪青天月无情,沧海桑田皆寂寞。” 两人吟罢坐在路边石墩上望月谈叙多时,有些乏了,才起身转回古庙来。谁知湘云回去不久便生病了,躺在柴草上茶饭不思,宝玉急的没法,又没有银钱带他疗治,惟有以泪洗面。次日宝玉起来,却不见湘云,慌忙到街上寻找,把各处皆寻遍了,仍然未见湘云影迹。直找到黄昏,才在江畔见湘云斜卧岸上,宝玉匆忙哭喊道:“云妹妹,你快回来。”湘云挣扎着回身一望,见宝玉跌跌撞撞赶来,含泪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二哥哥别管我了,让我安静着去罢。”宝玉踉跄着过来坐在身旁,哭道:“别说傻话,你会好的。”湘云苦笑着摇摇头,望着满江斜晖,喘道:“夕阳西沉,年寿将尽,美韶光早已是昨宵陈梦,见家破人亡,空熬一生,亦于事无补。这世道岂容得你我,让我走吧,也早些脱离这污浊尘世。”宝玉悲愤盈怀,抽泣不已。湘云道:“人世消长起落,皆是命数常事,二哥哥何必枉自悲伤。”宝玉把他搂在怀里,却见他呼吸越发微弱了,眼望着斜阳落下,竟是含笑而去。宝玉抱着他呆呆的望着斜阳,却见暮霭沉沉,昏雾遮空,不觉天已全黑,宝玉似泥塑木雕坐了一夜,仍不肯起身。宝玉把湘云葬在江边,挥泪离了此地,往东路走去。又走了几个月,在海边停住了,身子越发沉重,觉的自己也要不久人世,想着后连个葬他的人皆无,不如投奔大海,也省却了一座坟丘。宝玉见海畔停一架孤船,踏脚进去,任船顺水漂流,他则卧在舟中睡着了,却被晨风吹醒,睁眼一看,只见船儿载着自己在海中漫行,周遭一片茫茫,一轮红日从残夜里生出,又大又圆,越发显得俗世空静,不染半点尘埃。宝玉不觉看的呆了,眼泪溢了出来,觉的自己也融化了,望海中纵身一跳,咕咚一声沉入海中。宝玉迷迷糊糊中被几双手拽出海面,脸上犹有泪痕,被带至空中,却见挽着他的是两个金刚大士,对他道:“汝命本不该绝,故警幻仙子令我等前来救你,带你到太虚幻境走上一遭。”宝玉不解,也不则一声,任他们把自己带至天界。远远的望见一座牌楼,好象曾到过的。只见远远飞来一位仙子,仙袂飘飞,华服艳姿,却是尤三姐模样,上前鞠躬道:“仙姑命我来引神瑛侍者入内,请随我来。”于是往前走来,只见石牌上大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宝玉同三位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进入二层门内配殿,看到有许多匾额对联,不禁想起那年在秦氏屋里做的梦来,恍然大悟道:“原来梦竟是真的,我竟疏忽了。”但见那珠帘绣幕,画栋雕檐后转出百余人来,都哄哄嚷嚷走来道:“仙姑今日宣布情榜,不知我们都封了什么名。”宝玉见人里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不觉怔住了。只见王夫人从众人中走出,和他四目相对,上来一把搂住泣道:“宝玉,这么多年不见,你怎么落魄到这步田地,为娘的心都碎了!”母子抱着大哭。旁边之人也都陪着落泪。宝玉道:“母亲,儿子不孝,荒度了一生,如今后悔也迟了。”王夫人哭道:“我的儿,你也是一头白发了,憔悴的不象样子了。若不是仙子说今儿你是最后一个前来销的,我都认不出你来了,为娘就怕儿一世学业无成,把心也操碎,没想到你还是辜负了我。听云丫头说的你在冰天雪地里独钓,只把为娘的心也哭碎了。这些年我儿遭了这么多罪,难道是为娘造的孽太深,竟报到我儿头上去了?”宝玉泣道:“只怪儿子不成器,与我娘无干。”两个正在痛哭,忽见贾政也老泪纵横快步赶了上来一把抱住宝玉,三人皆哭个不住。忽见一人颤颤巍巍过来道:“玉儿,想我了。”宝玉扭头一看,原来是老太太来了,大哭着扑到他怀里。老太太撕心裂肺道:“玉儿,你怎么受了这么多的苦,快把人哭了。”大家都有伤感之意。又听有人喊道:“给宝二爷请安了。”宝玉抬头一看,只见晴雯、袭人、小红、紫鹃、麝月、雪 雁、秋 纹、碧 痕都围上来了,仿佛大家又回到从前在园子里的时候,都哽咽起来。宝玉和他们叙了往日之情,都悲喜交集。晴雯道:“今儿仙姑说了,来这里销的一共一百零八人,正合仙家术数,皆是在人间故去的人。”宝玉见湘云也在人里,上去一把拉住哭道:“云妹妹,我没能力治好你的病,实在愧疚。”湘云道:“这都是我命不好,怎怨得二哥哥。”宝玉又看见宝钗也在其中,诧异道:“怎么你也离了人世了?”宝钗哭道:“官人好狠心离我而走,害的我孤苦无依。”宝玉脸有愧色道:“我对不住你,如今后悔也无益了。”又往人里寻找黛玉,却不见人在那里,只看见的是:元春、妙玉、迎春、探春、惜春、巧姐、李纨、秦可卿、香菱、平儿、宝琴、邢岫烟、宝蟾、娇杏、尤二姐、尤三姐、瑞 珠,宝 珠,李 纹,李 绮。鸳鸯 ,司棋 ,金钏儿 ,玉钏,茜 雪,莺儿,柳五儿、抱 琴待 书、入 画,彩 云,翠 缕,春 燕,绣桔,嫣 红,佳 蕙、翠 墨,坠儿,丰 儿,莲花儿,蝉姐儿,善 姐,琥 珀,绮 霰,银 蝶,小 鹊、秋 桐,四 儿,贾赦,贾敬,贾政,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贾代儒,贾珍,尤氏,林如海,甄士隐、贾蓉,贾蔷,赵姨娘,贾环,钱槐,马道婆,薛蟠,贾雨村,王仁,孙绍祖,冷子兴,金荣。甄宝玉,柳湘莲,冯渊,贾瑞,贾兰,冯紫英,陈也俊,贾琏,卫若兰,贾琮,贾菌。倪二,二丫头,秦钟,潘又安,夏金桂,张道士,贾芸 ,王板儿,多姑娘,门子,蒋玉菡,刘姥姥。只是不见凤姐,甚为纳闷,因问众人,都说:“二奶奶因那回到人间大闹一场,犯了天规,关在地狱受罪还没有放出。”宝玉听了,便知感叹。忽见警幻仙姑领一人飞来道:“今儿是情榜发布之日,岂能少了熙凤,故把他从地狱里带来,和大家一起听榜。”凤姐见了贾母、王夫人等,自是亲热异常,说个没完。宝玉走入一座宫门寻找黛玉,见一个仙女看着白石花边一颗红叶青草,其妩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怡,魂消魄丧。宝玉呆呆的看着,见仙女向他施礼道:“我是管理绛珠仙草的,神瑛侍者莫非又来找绛珠仙子的,我把他唤出。”正说着,忽见绛珠草变成一个佳人,站在宝玉面前,不是别人,正是黛玉。两人相对无言,都黯然神伤。半天,宝玉才哭道:“妹妹,哥哥对不住你”一语未了,忽听后面有人喊道:“宝二爷、林姑娘快到大殿来,仙姑要发榜了。”两个急步往大殿来,只见警幻仙姑拿着情榜念了一遍,又贴在墙上。众人都拥了上去看写的什么,只见写的是: “----金陵十二钗正册---- 情情---林黛玉,无情---薛宝钗, 情尊--贾元春,情敏---贾探春,情憨---史湘云,情隐----妙玉,情懦---贾迎春,情冷---贾惜春, 情雄----王熙凤,情缘---贾巧姐,情槁---李纨, 孽情---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 情呆---香菱,情妥---平儿,情壮---薛宝琴,情贫---邢岫烟,情魅---宝蟾,情侥--娇杏,情悔----尤二姐,情刚---尤三姐,情殃---瑞珠,情累---宝 珠,情颖---李 纹,情聪--李 绮。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情勇----晴雯,情箴---袭人 ,情屈---小红 ,情慧---紫鹃,情守---麝月,情谮---鸳鸯 ,私情---司棋 ,情烈----金钏儿 ,情怨---玉钏,情谅----茜 雪,情络---莺儿,情折---柳五儿。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抱 琴---情忠,待 书---情斥,入 画---情央,彩 云---情蹉,翠 缕---情宽,雪 雁---情弱,秋 纹---情顺,碧 痕---情宁,春 燕---情平,绣桔---情善,嫣 红---情让,佳 蕙---情和。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翠 墨---情豁,坠儿---情赘,丰 儿---情随,莲花儿---情拒,蝉姐儿--情施,善 姐---情切,琥 珀---情静,绮 霰---情从,银 蝶---情护,小 鹊---情逊。秋 桐---情悖,四 儿---情顽。 ----金陵十二主子--- 情慈---贾母,情贪---贾赦,情疏---贾敬,情严----贾政,情执---邢夫人,情直---王夫人,情劝---薛姨妈,情训---贾代儒,情奢---贾珍,情---尤氏,情儒---林如海,情帮---甄士隐。 ----金陵十二恶人--- 情奸---贾蓉,情虚---贾蔷,情恶---赵姨娘,情逆---贾环,情衅---钱槐,情邪---马道婆,滥情---薛蟠,情婪---贾雨村,情诓---王仁,情猖---孙绍祖,情诡---冷子兴,情欺---金荣。 ----金陵十二公子---- 情不情---贾宝玉,情乖---甄宝玉,情侠---柳湘莲,情冤---冯渊,情障---贾瑞,情承---贾兰,情豪---冯紫英,情隘---陈也俊,多情----贾琏,情英---卫若兰,情孝---贾琮,情继--贾菌。 ——金陵十二杂家--- 情义---倪二,情遇---二丫头,情种---秦钟,情约---潘又安,情毒----夏金桂,情诳---张道士,情救---贾芸 ,情俗---王板儿,情纵---多姑娘,情钻---门子,情贴---蒋玉菡,恩情---刘姥姥。” 另有诸人考语,因一一看去,乃是: “ 贾宝玉——痴情是他,无情也是他,自择无牵无挂,却是悔尽此生,故曰情不情。 林黛玉——既为情情,则痴情甚而托付此生,故有还泪之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下英雄豪杰齐来一哭。 薛宝钗——观人静慎从容,雍容典雅,实乃热面冷心,故曰无情。 贾元春——品貌才情有皇家风范,故曰情尊,惜世事无常,空留嗟叹。 贾探春——才志聪敏,生不逢时,远嫁难归。后海寇败退,不肯服从污流,逃至山野,终身与泉石为伴,可叹可敬。 史湘云——才品不让薛林,有大英雄本色,名士风流,傲骨不肯将就寻偶,情愿终身流离,真豪杰也。 妙玉——金玉仙质,孤僻傲俗,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风,故曰情隐。 贾迎春——才德不能兼顾,懦弱一生诟病,故曰情懦。 贾惜春——非为虔诚信佛,实乃孤介绝情,冷心冷面,老庙宇,可悲可叹。 王熙凤——治世之能臣,贪酷之奸雄也。一生好强,家败又无力回天,自省自怨,适足为后人宝鉴。 贾巧姐——敬老怜贫、媒鬻之报,所谓灿烂终归于平淡,孰欢孰悲? 李纨——幽闲贞静,无为无才,老来富贵,倏忽去,可笑乎,可悲乎? 秦可卿——风雅绝伦,却出身鄙贱,以色败家,遗恨无穷,实乃孽情。 香菱——满眼无物不可心,无人不可人,心机独缺,命绝悍妇之手,真情呆矣。 平儿——处污秽之中而能自清,位纷乱之中而能调和,乃良才也,因何薄命若此?可伤可泣。 薛宝琴——色艳如花,命苦如芥,中年亡故,稚子独承家,唯叹时不我待。 邢岫烟——漠然其遇,淡然其衷,贫女不忮不求,与人世毫无争患。涵养风度超,然命断流放,惜兮叹兮! 宝蟾——情似烈火,心如蛇蝎,容若桃花,鄙如流水,因何聚于一身,实乃鬼魅之祸。” 宝玉尚未尽读,被警幻止住了,道:“先听我把各人使命说了再看,有的是时日。”于是又把这一百零八人分在各司任职,有的是痴情司,有的是结怨司,有的是春感司,有的是秋悲司,一时也说不尽。宝玉对众人感叹道:“想我自幼生于金门玉府,赖天赐祖恩,着雀裘锦衣,食饫甘美馔,深蒙父兄宠爱,却不惯人间是非曲折,厌高低尊卑束缚世人,自以为自古多少帝王将相,将那功名富贵看的过重了,曲解了孔孟之道,想那闺阁裙钗、平民子弟亦有聪明灵秀、娇姿倩容,一并使其泯灭,何其错谬。上天有好生之德,世法平等,不可错会了圣人教导,然我虽有一颗真挚赤子之心,然过于顽劣,桀骜难驯,未肯听从父母兄姊之尊尊训戒,又误受纨绔公子之靡靡邪诱,岂知一味看重优雅谈吐、妍美容貌,犹如以附子疗疾,以鸩毒止渴,荒废了一生事业,半点功名亦未得取,不堪为社稷国家出力,如今国破家亡,我岂不后悔,于今只有叹息罢了。”众人听罢慨叹不已。从此仙家又多了众位帮忙的下手,自是皆大欢喜,不在话下。 话说通灵玉在民间躲躲藏藏,出入于草堆、旷地,唯恐被俗夫知觉或或砸或污,整日过的不甚开心,颇为后悔当日来至人间,受这般折磨,这日又躲藏于垃圾场,忽见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寻他,心想:当初他曾劝自己不要来尘世,自己不听,如今这般落魄,恐被他二人耻笑,遂矫情躲于煤堆旁,仍被他二人看见,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了通灵玉飞回天界,放回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石头经历人间一番梦幻,对尘世亦不再眷恋,从此屹立于青埂峰下,自为返璞归真。后人赋诗一首总结道: 豪华去后笙散,兴亡阅尽泪难干。 妆台鸾镜事已空,碧草寒垄情似烟。 君王一怒诸臣惊,忠良贤愚谁能辨? 一朝结冤深难解,谁知天道有循环。 我今忏悔性悟彻,照见本心仁与善。 高堂大厦孰知苦,金屏绣褥啼痕连。 云窗雾阁隐妒容,鬓云斜軃生埋怨。 锦衣玉食尝无味,红粉王孙恋嗔言。 祸因恶积福缘善,涤心洗孽仰圣贤。 盛衰消长辨分明,子孙久享在人间。 批语: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另有批语诗: 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 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从李叔同事业巅峰时选择出家,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何方?

现代人认为,信佛修佛的人,多是因遭遇不幸,或姻恋失败,或是要解决身体疾病,所以李叔同的出家原因,百年来众说纷纭。 人们无法理解,正值事业巅峰、一生富贵的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遁入空门?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早慧的“神童”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名门望族。他降生之日,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人们都说这是佛赐祥瑞。其父李筱楼当时已是68岁,老来得子,非常高兴,给他起名文涛,字叔同,他排行第三,小字三郎。李叔同的母亲王氏,是李筱楼的五姨太,当时是20岁。

李叔同的父母都信佛。李筱楼名世珍,祖籍浙江嘉兴,曾中头名进士,与李鸿章、吴汝伦并称清朝三大才子。他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庄,终成津门巨富,与当朝仕宦多有往来。晚年李筱楼尊崇王阳明理学,信仰禅宗佛学。他乐善好施,曾创办慈善救济团体,开办义学,有“李善人”之称。

幼年李叔同即受佛教薰染,5岁时,家里延请高僧为病重的父亲诵《金刚经》,唯李叔同能入内室,与其父同聆佛法。

李筱楼后,李鸿章亲自为其祭仪点主。灵柩在家停放七日,众多和尚昼夜诵经,此事给小叔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时他与弟弟的游戏,便是学和尚做法事,“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李叔同的大娘郭氏及长嫂,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曾教叔同念诵《大悲咒》等佛经。

聪慧异人的李叔同,学舌时就跟着老父摇头晃脑地背诵对联了;6、7岁时,他攻读《昭明文选》,琅琅成诵;8岁读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13岁临摹历朝名家碑帖,他就以篆刻和书法闻名,被人称作“神童”。

然而,人生的苦空,李叔同过早就感受到了。15岁时,他就写下: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

16岁,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学习八股文。枯燥的八股他写得文采斐然,常得嘉奖。八股文章试卷格式严谨,文字必须写进印好的方格之内,但文思泉涌的李叔同,书难尽意,便觉纸短文长,常常一格之中夹写两字,于是就有了“李双行”的外号。当时他还师从名家学习传统的诗词及篆刻方法。

少年的李叔同比较叛逆。他沉迷当时被称为“贱业”的戏曲,喜欢唱戏、客串,还为心仪的坤伶捧场,甚至陷入迷恋而未果。

18岁时,李叔同与门当户对的俞家女成婚。这是母亲为他聘娶的天津茶商之女,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一子夭折)。

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难以立国,受此影响,李叔同仰慕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哥哥从家产中拨出巨资供其置家,李叔同首先就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

维新变法时,李叔同无比兴奋,刻下“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其志。变法失败后,他一度被怀疑为同党。1898年10月,李叔同带着母亲与家眷迁居上海,租住在法租界。

“二十文章惊海内”

到上海以后,这位19岁的津门才子,以年少鲜有的才华及桀骜不羁,很快驰名上海滩。每写文章,他必定“技惊四座”。多年以后,李叔同以一句“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概括了这个时期的状态。

他与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许幻园、文人袁希濂、儒医蔡小香、名士张小楼,结成“天涯五友”。这志趣相投的五人,相互酬唱,宣扬民权思想,品茗论艺,沉浸在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之中,享受着风流倜傥的快意人生。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等人师从蔡元培。南洋公学的办学特点是中体西用,他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也吸纳西方文化。他的英文成绩是甲等,被评为“口齿清楚,文法娴熟”,对日文他也略有掌握。

当时李叔同最喜法学,曾写过名为“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的论文,读书时期还翻译了法学著作《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两本书出版后在当时影响很大。

期间,李叔同曾报名应试科举,答卷针砭时弊,自然名落孙山。三场均未考中,仍回南洋公学就读。

1902年罢课风潮,蔡元培辞职,为了支持学潮,李叔同等很多同学都主动退学。后来他参加了“沪学会”,开办补习科,举行演说会,提倡移风易俗,探讨所谓“新文化、新伦理、新道德”。

1905年李叔同创作《祖国歌》,一经发表即风靡大江南北,广为传唱。之后他出版了《国学唱歌集》,以《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为歌词,富有传统文化内涵,显示了他深厚的“国学”底蕴。

李叔同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想,编写了《文野婚姻新戏剧本》;他将新思想新知识融入戏曲,创作了《黄天霸》等京剧戏目。他亲自上场,从小生唱到老生,赢得满堂喝采;他与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办《书画报》,名声大振,成为上海的书画名流。

丰子恺描述过当时李叔同在上海模样:“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这是李叔同对自己当时状态的写照。这位富家公子哥,家在上海有钱庄,出手阔绰,年少轻狂。除与文人往来,还常与歌郎、艺妓交际,为之写歌赋诗,极具纨绔之风。

烟花柳巷,声色犬马,这种寄情声色的游戏人生,虽如鱼得水,他自己也是有担忧的,22岁的李叔同写信给许幻园:“终日花丛征逐,致迷不返,将来结局,正自可虑。”

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文化

1905年四月,母亲王氏病重,李叔同速延请名医,未能奏效,因上街置办棺木,没能亲自送终,成为憾事。其母当时只有45岁。

悲痛欲绝的李叔同扶柩回津,为母亲举行了西式丧仪。追悼会上,家人不穿白色孝服,全部改穿黑色服装。不用锣鼓唢呐,李叔同用西洋的《弥撒》为母亲填挽歌,自弹自唱。

母亲后,李叔同一度改名为“李哀”,自言“看破一层世相”,“幸福时期已经没有了”。然后将发妻和两个儿子托付给二哥,自己远走日本留学,学习西方文化。

到了日本,李叔同入乡随俗。那时还是大清,他就立即剪掉辫子,改成西方最时髦的三七分。戴没脚眼镜,脱下长衫马褂,换上西装、尖头皮鞋。没多久,他便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日语了。他花巨资在东京上野租私人洋楼,装修成文艺气息浓厚的宅子,取名“小迷楼”。

李叔同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接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教育,同时就读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学习钢琴时,他不惜动手术,以拉长手指的距离。后来他出版发行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李叔同还研究戏剧,与同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为中国两淮水灾募捐,义演《茶花女》时,他男扮女装,成功反串了茶花女,其优美婉丽,被称超过日本。在《黑奴吁天录》的演出里,他还一人饰男女两个角色。

留学日本五年,李叔同大量接受西方的现代艺术,身体力行实践西方现代思想,其个人生活也是反传统的。期间,他与一日本模特自由恋爱,并且成婚。

回国任教

1910年,31岁的李叔同带着日籍夫人回国。不久他带着日籍夫人去上海居住,原配夫人及两个儿子被他留在了天津。

他被南京高等师范聘请做图画、音乐教师,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教书期间,他加入西泠印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至友、同事夏丏尊说:“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李叔同的案头书,是一本明代刘宗周的《人谱》,在封面上,李叔同写了“身体力行”几个字。他常拿书中古贤人的嘉言懿行教导学生,自己也行不言之教,做事极致认真,一丝不苟,连走路他都目不斜视。

此时的李叔同,脱下洋装,换上灰色粗布袍、黑布马褂和布底鞋,金丝边眼镜也换成了黑色钢丝边眼镜。他对艺术的理解开始回归正统,走回儒家文艺理念。他认为文人修身,重于修艺,艺德重于技能的训练。“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行必高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器识,就是指修养与境界。李叔同将“艺德”的养成,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依循传统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李叔同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非常大的陶冶作用,他倡导“以美淑世”的美育理想,认为艺术有提升道德的力量。

李叔同大胆引入西方美术、音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绘画及音乐韵律,尝试中西艺术的融合。他以学问和人格折服了学生和同事。他每月寄钱给刘质平,资助他在日本的留学费用,直至他学成,而且不求偿还,还叮嘱刘质平不可告诉他人。做教师的七年里,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众多名人。

在美术领域,李叔同创造的诸多第一,改变了中国美术史。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最早创作、倡导中国现代木版画。他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当时国人研究的第一。

李叔同是将西方戏剧引入中国的先驱,也是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他最早将西方乐理引入中国,最早介绍西洋乐器、引进五线谱,最早在国内推广钢琴音乐;他作曲作词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三声部声乐作品;脍炙人口的《送别》,借鉴西方乐曲的同时,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歌词意味深远,充满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

这位学贯古今,融汇中西的全才、通才,在事业渐趋登峰造极中,内心却无处为安。在李叔同看来,文艺还是属于“术”的范畴,文艺再好,也只是末枝小道,不是终极真理。而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倏忽,却是旖施绚丽生活中不可回避的本质。

绝尘而去 剃发为僧

1916年,李叔同假期到杭州虎跑寺断食,开始是想借此疗治长期折磨他的神经衰弱症。期间的一些神奇体验,让他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他也接触了很多佛经,对名利情执的虚妄,有了进一步了悟。第二年,李叔同又去听法,自己改名为“李婴”, 示脱胎换骨之意。

1918年,他黄历新年期间在虎跑寺度过,成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回校后虽照常教课,但茹素诵经,世味日淡。

1918年黄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将多年视若珍宝的藏品,包括书籍、字画印章、折扇、金表等都外赠或销毁,然后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正式剃发出家,那时他39岁。

其实出家前,李叔同曾借喻荷花,抒怀“昏波不染,成就慧业”。也曾致信刘质平,“不佞以世寿不永,又以无始以来,罪业之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那时朋友都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一般的文人雅士也常作此言,没想到他是当真的。

黄炎培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李叔同与日籍夫人的诀别:弘一出家后,日籍夫人从上海赶到杭州,通过两位朋友去找丈夫。“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三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三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弘一写信告知天津家人自己出家,让家人也吃斋念佛,还嘱咐两个儿子用功读书。天津家人常给他写信,弘一信都不拆开,托人在信封后面写:“该人业已他往,均原封退还。”原配妻子俞氏,不到50岁病故,当时家人给弘一写信报丧,也没收到回复。后来,有人发现,弘一法师曾为亡妻抄经回向。

李叔同的同事姜丹书,曾与出家前的李叔同有过一段对话:

姜丹书:“你想出家?”

李叔同:“是的。”

姜丹书:“为何?”

李叔同:“无所为。”

姜丹书又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李叔同 “譬患虎疫,将如何?”

如若患暴病而,或者霍乱来了,即便内心难舍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办法吗?

绝尘而去,绝不回望张顾,李叔同如此了断世缘,与他纯粹的出家目的有关。他的禅房里,自书“虽存若殁”四字。在他看来,出家就是为了生大事,妻儿、朋友的情缘均可以断。短暂的人生中,亲人早晚是要分别的,大限总要到来,出家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

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名副其实的苦行僧

出家早年李叔同几乎不见客,除了讲经,对殷勤求访者,他以一句“老实念佛”回复,不多发一言。

夏丏尊曾见,弘一与众多和尚挤在一间拥挤的禅房里,然后于河边采水,以鲜竹漱牙,毛巾破如抹布。夏丏尊要给他换一条新的,弘一说:“哪里,还受用着哩,不必换。”在他看来,破烂的席子、毛巾,白菜萝卜苦咸菜,都好,一切都好。

他双目低垂,脸容肃穆,过去那个生活讲究精致、翩翩不羁的公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行僧。房中只有一张板床。外出云游,也是一席一被一伞,有时自己还挑行李。洗衣缝补,他全都自己动手。每日黎明即起,冷水擦身,但凡染病,从不经意。他患病在床,有人前往问候,他说:“你不要问我病好了没有,你要问我佛念了没有。”

弘一严格持守最严谨最刻板的律宗戒律,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他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素菜之中,也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等,因为其价格比其它素菜要贵很多。

1924年,弘一求见印光,被概不见客的印光拒在山门之外,他从天明等到日暮,终于见到印光,与之同修了七日。这七日深刻影响了他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悉心研究已中断700余年的律宗,撰写著作,躬行实践。后半生里,他不辞劳苦云游各地,四处弘扬律宗。

每前往讲律,行前弘一都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吹名。为防人接船,有时他还特地临时改搭他船。除讲律外,他闭门谢客,市长等高官都难以请到他。晚年弘一在福建讲经,忽然接到一少年来信,指责他忙于交际应酬。弘一反省自己,深感惭愧,当即回信表示:“即当遵命闭门精修,摒弃一切。”

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弘一集众演讲,尽力助众生渡劫。他弘法闽南,时值厦门陷落,好友劝他去内地避险。他作偈曰:

亭亭菊一支,

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

殉道应流血。

非佛书不书 非佛语不语

出家之后,弘一发誓:非佛书不书,非佛语不语。他认为“耽于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毅然割断自己曾醉心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等艺术。原本他诸艺俱废,后来还是保留了书法,因为可以“写佛语结缘利生”。弘一最常写的就是“以戒为师”,也常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弘一的书法,敛神藏锋,大巧若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迹化了。他下笔一丝不苟,不矜才使气,不激不厉。刘质平回忆说,弘一写字书极慢,五尺整幅要写两个小时方成。

在谈写字方法的演讲中,弘一曾对僧人说:“倘然只能写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苛民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

他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李叔同被称作所谓“先驱”,但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这位积极探索西方文化的激昂之士,绕了一大圈,却返回了中国传统,而且走得更深更远。

他一生富贵,漫天才情,内心却有着无处为安的苦闷,这是执于现实的人很难理解的。“五四”以后,受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中国人渐渐转向无神论,当然也就更不能理解李叔同的出家之举了。

当人们还在感叹李叔同绝伦的才华时,他对自己年轻时代的诗歌及荒唐的生活,全部做了彻底的否定。1923年,西泠印社印了一本他的《漱筒诗集》,被弘一斥之为“多涉绮语,格调也卑,无足观也”。绮语,指轻浮无礼、不正经、令人邪思之言;1929年,开明书店请弘一写字模,开始他应允了,后又反悔,反悔的重要原因是:有些字,出家人书写甚不合宜,如刀部中,残酷凶恶之字甚多,又女部中更不堪言,尸部中更有极秽之字……

弘一不断省察自己既往的“放浪无赖”,他曾对丰子恺说,自己出家之前,一味地书呆子气,人情世故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懂。在《最后之忏悔》中,他写道:“我从孩提起就一直造恶,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无甚区别……”

60岁的时候,弘一用一句“不堪回首”,概括自己从幼年以后的种种经历,自认罪孽深重,非酷戒不足以灭障。

在那个普遍排斥传统、排斥宗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弘一宣说: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佛法非违背科学。他出家不是因为厌世,也不为避世,实在是因为参透了人生。既然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荣华富贵、旷世之名声,或者子孙家业,更是身外之物。世间学术、绘画音乐等文艺,也不过是暂时的虚幻美景,而返本归真、追究终极真理,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出家后,李叔同那因无常世事而躁动的心,终归于安宁。

“这个世界,我总要来。 ”

1942年春,弘一前往灵瑞山讲经, 不久住在温陵养老院,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 , 并向院中老人讲说净土法要 。黄历二十三日,弘一示现些微疾病,但拒绝医药、探视,只是专一念佛。

二十七日,弘一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他写好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弘一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交给妙莲法师,并嘱咐: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他还特别叮嘱,当他呼吸停止时,要待热度散尽,再送去火化,身体停龛时,要用四只小碗填龛四脚,再盛满水,防止蚂蚁爬上来,这样在焚化时,可以避免损伤蚂蚁。他自认自己福气不够,说火化时,“不必穿好衣服,只穿旧短裤,以遮下根而已。”

说完,弘一默念佛号不辍。临终前,弘一法师还说了这样话:“这个世界,我总要来。”“释迦牟尼佛与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尽的因缘,我们与未来的世界亦然。”

四日戌时(晚上7点至9点),弘一右胁而卧,安详圆寂,终年63岁。这天是公元1942年10月13日。

第二天一早,夏丏尊收到了弘一的一封信:

丏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日期是嘱人后填写)。曾赋二偈,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谨达,不宣。音启。

“悲欣交集”通常的解释是,一面欣喜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

出家28年,弘一法师最后的遗物,是一件百衲衣、少量衣被和一把雨伞。百衲衣上的二百多个补丁,都是他亲手缝补的。

弘一法师圆寂后七天,尊其遗嘱:“龛用养老院的,送承天寺焚化。”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弘一法师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与印光、太虚、虚云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参考资料:

《李叔同全集》

夏丏尊《生活的艺术》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姜丹书《弘一大师咏怀录》

欧七斤、盛懿《出旧入新: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对李叔同的影响》

陈海量、姜丹书等《弘一大师永思集》

林子青《弘一法师年谱》

关于惊喜的古诗句及其翻译

1. 关于孝的古诗句及翻译

2. 关于惊喜的古诗句

关于孝的古诗句及翻译 1.关于孝的故事和古诗、名言加意思

二十四孝的故事

关于孝的古诗

孟郊《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 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 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倪瑞璿《忆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舆恭《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2.关于孝道的古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3.与孝有关的古诗句

如下,望采纳: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椿萱图》

作者:唐寅

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画斑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

《母子吟》

作者:释文珦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岁末到家》

作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墨萱图 其一》

作者: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墨萱图 其二》

作者: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王母祝语·萱草花诗》

作者:王义山

当年树背入诗章,绿叶丹花有晖光。

为道宜男仍永世,福齐太姒炽而昌。

犹记夏侯曾与赋,灼灼朱华凝瑞露。

紫微右极是慈闱,岁岁丹霞天近处。

《题杨解元寿萱堂其一》

作者:王炎

冬夏勤温情,晨昏洁膳羞。

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题杨解元寿萱堂其二》

作者:王炎

济济斑衣子,怡怡白发亲。

紫萱偏得地,玉树解留春。

《用黄侍郎韵题宇文发运瑞萱亭其一》

作者:魏了翁

花长鄂鄂自相亲,枝叶根心一气春。

认得个中真血脉,孝慈天分匪由人。

《用黄侍郎韵题宇文发运瑞萱亭其二》

作者:魏了翁

春风拍拍寿觞前,人有何忧树尔萱。

老眼未忘儿女爱,花随人意瑞家园。

《送母回乡》

作者: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4.关于孝的古诗大全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关于惊喜的古诗句 1.关于惊喜的诗句

1. 花冠仙姥授神奇,拜起仓皇惊更喜。

2. 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3.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4. 良久惊兼喜,殷勤卷更开。

5. 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6.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

7. 莫惊宠辱虚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8.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9.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1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1. 宋都为客喜还惊,无数霜天归雁横。

12. 此物从何来,对之惊且喜。

13. 沈思喜且惊,魂交非偶然。

14. 密迹弥纶不露尘,天龙八部喜还惊。

15. 苍皇逐客投兰若,傍晓衾寒喜且惊。

16.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

17. 从来艺事两难精,今日逢君喜且惊。

18. 晦明百变一弹指,特地遣人惊复喜。

19. 梦回惊复喜,诗在如生。

20.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

21. 推篷惊且喜,火急问姓名。

22. 老夫谢绝人间事,亦为诸贤喜且惊。

2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4.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泪狂。

25. 昨初与我言,惊喜每窃叹。

26. 得者固惊喜,失者亦欢呼。

27. 人指南台山与川,大惊喜气异当年。

28. 十载别离那可道,倍令惊喜见来篇。

29. 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

30.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31. 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32.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33.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34. 闻言惊喜是家山,曷蹙来兹遂一攀。

35. 丙夜清光些子见,儿童惊喜强雄夸。

36. 断桥流水来者谁,两辔相逢各惊喜。

37.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9. 忽闻中有京华语,惊喜开帘笑。

40. 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41.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42. 书生眼力小如雍,一睹巨丽心惊喜。

43. 老眼一见失惊喜,定知乃翁元不。

44. 都人久不望威颜,惊喜鸣鞘风雪间。

45. 吾乡惊喜破天荒,归见朋俦愈谦挹。

46.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2.形容惊喜的古诗词

1、江夏赠韦南陵冰

唐代: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译文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2、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宋代: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译文

伽花颜色绚丽甚是罕见,不由得让人爱上这初春时节。所以特作词两首,寄给袁公济 虽已是两鬓斑白心中却是未曾服老,仍像是最青春年少的少年,美酒未醉已经羞愧的红了脸。不要在年老的时候才感叹时光流逝,且把张丈殷兄叫上一起同行游玩观赏。看到有人归去就想到了你。

3、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夏天都很晚了。

4、喜韩少府见访

唐代: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描写“惊喜”的诗句有哪些

1.《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时恩门相公镇山南。》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2.《江夏赠韦南陵冰》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3.《昭君怨三首》年代: 唐 作者: 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4.《薄媚》年代: 宋 作者: 董颖

王公子。青春更才美。风流慕连理。耶溪一日,悠悠回首凝思。云鬟烟鬓,玉佩霞裾,依约露妍姿。送目惊喜。俄迂玉趾。

同仙骑。洞府归去,帘栊窈窕戏鱼水。正一点犀通,遽别恨何已。媚魄千载,教人属意。况当时。金殿里。

5.《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昔年内署振雄词,今日东都结去思。宫女犹传洞箫赋,

国人先咏衮衣诗。华星却复文昌位,别鹤重归太乙池。

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如何给男朋友一个惊喜?

花点时间做一桌美味的饭菜给他,即使你们现在没有结婚,但是提前让他感受到家的氛围,一个贤淑的妻子,这一定会让他感动。

4.描写“惊喜”的诗句有哪些

1.《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时恩门相公镇山南》。

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自文章得,藩溷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2.《江夏赠韦南陵冰》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3.《昭君怨三首》年代: 唐 作者: 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4.《薄媚》年代: 宋 作者: 董颖 王公子。

青春更才美。风流慕连理。

耶溪一日,悠悠回首凝思。云鬟烟鬓,玉佩霞裾,依约露妍姿。

送目惊喜。俄迂玉趾。

同仙骑。洞府归去,帘栊窈窕戏鱼水。

正一点犀通,遽别恨何已。媚魄千载,教人属意。

况当时。金殿里。

5.《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昔年内署振雄词,今日东都结去思。宫女犹传洞箫赋,国人先咏衮衣诗。

华星却复文昌位,别鹤重归太乙池。想到金闺待通籍,一时惊喜见风仪。

如何给男朋友一个惊喜? 花点时间做一桌美味的饭菜给他,即使你们现在没有结婚,但是提前让他感受到家的氛围,一个贤淑的妻子,这一定会让他感动。

5.表示惊喜的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