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成语故事-以讹传讹的寓言故事
1.谣言和虚假信息有什么区别?
2.以一根羽毛为童话作文的题目的童话作文570字
3.《神鱼》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4.《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道理是什么?
谣言和虚假信息有什么区别?
谣言和虚假信息其区别在于:
首先,在真实性方面。谣言往往是有意捏造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而流言的主要特征在于“以讹传讹”,一般没有明确的动机或目的。
为了便于理解,大家可以参考两个寓言小故事:“狼来了”(谣言-狼并没有来,少年凭空捏造)和“咕咚来了”(虚假信息-木瓜掉入河中,兔子以为是怪兽到处传播,其它动物听到也一起传播)。
其次,在针对性方面。谣言主要针对社会公众事务领域,一般传播范围广,影响较大,本质上是一种群体行为。而流言则针对私人领域,比如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传播范围也多在一些熟人圈子里进行。
谣言是流言的一种,谣言是恶意的攻击,是谣言制造者刻意捏造、散布的假消息。流言多具背后议论、诬蔑、挑拨是非的特征,人们常说的流言蜚语、流言惑众中的流言与谣言无异。
以一根羽毛为童话作文的题目的童话作文570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是以讹传讹。
《完全是真的》这是篇寓言性的小故事,收在安徒生的《故事集》里。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下了一根羽毛,消息一传出去,结果就变成:“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掉。” 原先掉落一根羽毛的那只白母鸡,为了表示自己有身份,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公布,以“教育”大众。“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以讹传讹,意为“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我认为,和这个故事的内容极为贴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神鱼》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神鱼》这个故事体现了普通百姓对于神明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普通百姓的以讹传讹。
故事里的人们由于自己的臆想和从众心理,对于不理解的事情都往神鬼之事上想,而且口口相传慢慢就改变了原来事情的样子。
以讹传讹,越传越神,于是人们开始有了信仰,而且把很多凑巧的事情都认为是神灵的功劳,所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多学习多了解,不要听信谣言,不要传播谣言。
《神鱼》故事的原文:
从前,某地有棵老树,树干上有个大洞,每逢下雨天,洞里就会积满水。 一天,有人发现洞里的水中有一条鱼,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条鱼恐怕是天神放下来的神鱼吧? 他把这事儿告诉另一个人,那人走近树洞一看,说:“我想是神鱼。”?
又有人闻讯而来,说:“这一定是神鱼!” 这消息很快就传遍全乡。于是,很多人前来烧香求拜,居然还挺灵!因此,向神鱼上供的人越来越多。
不久,人们建了一座神鱼庙,香火特别旺盛。 第二年,一个卖鱼的经过神鱼庙,看到很多人在庙里烧香,就上前询问。人们回答:“天神把神鱼放到树洞里,有求必应!” 卖鱼人哈哈大笑,说:“哪里是什么天神?去年我从这里经过,把卖剩的一条鱼放进树洞,你们却把它当作神鱼!”
《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道理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凡是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楚真相,切记不要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对于传言应该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
故事内容: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听闻了这件事就转述的人说:“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听到的传闻像这样,还不如没有听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