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蔽是什么意思-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2.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
3.赤壁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4.赤壁赋必考名句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赤壁赋》)(
6.[赤壁赋]课时作业附答案 赤壁赋
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出自宋代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诗词赏析: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
苏轼《前赤壁赋》中用以说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多选
A. 清风
B. 江渚
C. 江水
D. 明月
E. 幽壑
答案:A C D
前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赤壁赋》带给我的思考是:面对困难、挫折与不幸,我们应豁达、旷达,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
《赤壁赋》正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做
宋神宗时,保守派的苏轼因为不满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调任到湖州,在湖州的他给宋神宗上了一封折子,这本是一个普通的例行上奏,但苏轼终究是文人,折子文辞中难免夹杂着个人情绪。不料,却被他人断章取义,污蔑苏轼诽谤朝廷以及皇帝,最终被贬到了黄州,也叫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经常乘船游赤鼻矶,先后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虽被贬,《赤壁赋》中苏轼仍旷达
赤壁赋,苏轼与客人一起游览黄州赤壁,面对月白风清、水天相接的景色,大家于是饮酒唱歌,本是高兴快乐的。可是同行人,却突然悲痛起来,觉得自己渺小、人生短暂、世事变化无常、理想难以实现!
苏轼是被贬到黄州的,按道理他也应更伤心,可是他却当起了倾听人与劝解人。他认为从不变来看,世间万物都是永恒的,我们也是永恒的,从万物取用来看,他认为世间万物是可以随便取用,无人禁止,可以一直使用,不会枯竭。他的一番解答与劝慰,最终使同行人又恢复了快乐的心情!
苏轼面对困难与不幸,是豁达的、乐观的。他面对被贬的遭遇,仍怀有希望,仍坚强乐观生活!
人生挫折难免,重要的是怎么面对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怎么去生活,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至关重要。人生需要乐观积极、豁达的情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面对不幸,更好地坚强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愿我们都有一颗豁达的心,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赤壁赋必考名句
赤壁赋必考名句有: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赤壁赋》)(
(1)酾酒临江 (2)山岛竦峙 (3)塞上燕脂凝夜紫 (4)萧关逢候骑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身世浮沉雨打萍 (7)风掣红旗冻不翻 (8)赢得仓皇北顾 |
[赤壁赋]课时作业附答案 赤壁赋
课时作业 赤壁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A.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歌.曰(歌词)
?安在(哪里B. ?.
)?相与枕藉?..
(枕着垫着)?既.白(已经) ?倚.
歌(循,依)C. ?扣舷(船的两边)?.
?清风徐.
来(慢慢地)
?盈虚(满、圆D.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危.
坐(端正)
解析:D 项中的“盖”,句首副词,表推测。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解析: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与“乌鹊南飞”中“南”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 .不知东方之既白. B .顺流而东.也 C .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
( )
( )
( )
D .侣鱼虾而友麋鹿 ..
解析:例句与C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例句“南”,向南;C 项,“西”,向西,“东”,向东。A 项,名词作动词,变得发白。B 项,名词作动词,向东进。D 项,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答案:C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
B .寄蜉蝣于天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耳得之而为声 ..
解析:于:介词,在。A.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 助词,的/代词,指清风。
答案:B
5.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C 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C
6.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 .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 .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 .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解析:“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不对。 答案:B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容色改变的样子)?苏子愀然.A. 正襟危坐(端正)
?.
?江陵(向下游到)?下.?B.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酒临江(斟酒)?酾.?C.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小船)?驾一叶之扁舟.?D.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解析:B 下,攻占;C 渚,江中小洲;D 渺,渺小得像。 答案:A
8.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 .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 .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解析: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答案:C
9.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解析:都表被动。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托遗响于悲风 B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君欲何往
D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
如“寄蜉蝣于天地”。
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解析: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望:农历每月十五 .
B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C .顾安所得酒乎 .D .归而谋诸妇 .
薄:近 顾:回头 诸:之于
解析:顾,但是。 答案:C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曾日月之几何 ..B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D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解析:翩跹,轻快地旋转舞动。几何:古,多少;今,既作疑问代词用也作名词用。反而:古,转身来。今,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开户:古,开门;今,单位或个人与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建立的业务关系。
答案:C
14.下列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作者写自己在月明风清之夜,与朋友行歌相答,先用两个“无”字,写出了遗憾之情,接着写有鱼与酒之后的乐趣,行文平中见曲。
B .作者泛舟江中,目睹山崖的险情,而后引发了对时间的感叹,接着抒写因境而成的悲情,把叙述、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
C .作者借孤鹤道士的梦幻情境,通过与梦中道士的对话,表现出自己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境,其中既有他旷达的心情也有他苦痛的思考。
D .作者像他的其他几篇写赤壁的诗文一样,在文中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借景抒情,但本文充满神秘色彩,思想消沉,散文化色彩更重。
解析:本文写的是冬天的景象。 答案:D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了一会儿,我叹息说:“有了客人却没有酒,有了酒又没有菜肴;月光皎洁,微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2)昨天夜里,叫着从我船上飞过去的,不就是您吗?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6.(2010·高考宁夏海南陕西黑龙江吉林卷)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____①____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______②____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
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_____③____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_____④______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________。
解析:①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将感恩片面地理解为给父母洗脚。②什么“无疑是正确的”呢?根据前一句话,是说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是从大处来说,结合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了。③“简单地”是指做法,“不少学校”都这样,感恩教育模式化了。④要注意前有“不但”,后面可接递进关系或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的语句。⑤既然感恩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学校一方就很难做得很好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了。
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7.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语段的画线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在成批亡。
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②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③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④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⑤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体的象征。
解析:首先梳理文段中心“抢救与保护民间手工是紧迫任务”,其次,梳理文脉,发现有两处标志词“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与“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一个是意义层 面,一个是时间紧迫层面,勾连前后文句,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⑤①④③②
18.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人要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所以不傲慢,不傲慢所以有德行;人要懂得尊重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要懂得尊重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 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不自卑、有信心) 尊重自然所以不自大 不自大所以有自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