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字有哪些意思?

2.陟有几个读音

3.古代官员需要考核吗

4.《尚书·舜典》

5.中国古代对官员政绩的考核称为什么

考字有哪些意思?

黜陟幽明庶绩咸熙是什么意思-黜陟幽明的意思

“考”字甲骨文状与老字同字,形状为癝,它是个象形字,即像老人长发曲背扶着拐杖之形状,它除了表示老、长寿、父亲之外,还表示考核(审计的别意)。如《中山王畺鼎》:“俞(言俞)癝(德),眚(省)其行,亡不癝(顺)道,考宅(度)隹(唯)型。”中的考,即为此意。与考组词还可以表示:考察、考查、稽考、钩考、勾考、校考等。《虞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即舜帝每三年考察一次属下的政绩,考察三次以后,就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使各项事业兴盛起来。同时又分别对三苗之族进行了处理。这与现阶段的三年一个周期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为相似。

陟有几个读音

陟有1个读音。

陟读音:zhì,部首:阝,笔画:9,解释:1.〈文〉登高。2.〈文〉晋升。

造句

1、慈母望儿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2、踏石疾行防倾侧,斜坡缓步调喘息;盘陟高下九转曲,石阶陟降四百级。

3、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5、“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8、三载考绩,黜陟幽明,斯则先王之令典,政道之通塞。

9、区分邪正,各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予以黜陟。

10、慈母望儿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音护,意为多草木之山)陟屺(音起,意为童山)。

11、慈母望儿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音护,意为多草木之山陟屺音起,意为童山。

12、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13、他喜欢将建筑物置于瀑布上方,或者陟峭的斜坡处,或者是沙漠底部。

14、四巫可陟降天地,这在甲骨文、金文和楚帛书中,都有清楚的记述,所以,人祖的灵魂升天时,也必须由他们相辅而护送。

古代官员需要考核吗

考核,在古代称“考课”、“考绩”、“考功”等,是对官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考察,主要是政绩考核。

政绩考核萌芽于尧舜,历代遵行,史书多有记载。帝舜时,每隔三年要对“官员”考核一次政绩,根据三次考核情况,实施升降奖惩,是所谓“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五年要亲自考察一次诸侯政绩,是所谓“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禹时,也有“会计”诸侯功绩的做法。夏王朝时,“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商朝有商汤创设的“三有宅考绩法”。西周“以八法治官府”、“以六计课群吏”,大致已相当今日对公务员之德、能、勤、绩、廉的考核。周王还有一套考核诸侯政绩的办法:一是巡守,“天子五年一巡守”,“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二是述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三是派员监督,“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四是通过朝廷不定期派员到地方巡访,及时了解地方官吏治绩。这说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考绩也不断规范。

到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更把功绩作为用人的主要原则,凭政绩选拨官员的作法更为突出。各诸侯国都实行军功制,对在作战中立有战功的人员,按功绩大小加官晋爵。以至于以后各王朝都起而仿效,太凡开国初期所用官员多为功臣。西周建国功臣姜尚被封为齐国第一任国君后,所制定的治国方略之一就是“举贤尚功”。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魁,当与此不无关系。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解官员政绩,建立了适合本国特点的考核制度,并设置考核官吏政绩的职司和官员。战国时期,政绩考核一般在年终进行,各诸侯国都有“上计”制度。云梦秦简中记载,秦国对各部门都要考核,称为“课”,年终考核称为“大课”。考核后要分出等级,优者奖,差者罚。齐国按其政绩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

秦汉之际,政绩考核制度更加完善,内容也更细化。秦对官吏已经实行了某种程度的岗位责任制,要求郡守每年年终将该地方的人口、垦田、税收、粮食、治安等情况,呈报中央,由中央核实。在郡上报中央之前,各郡按同样的程序要求县令长上报和核实。对各级的小吏也按其职责考核。汉初不仅很重视对于官吏的监察、考课,还惩秦之弊,沿秦之长,考课制度进一步完善。汉代的考课制度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央课郡,郡课县,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一是由卿令或各部门主官各课其掾史属官,这是中央机关上下级的系统。对于官吏的考核主要有“考课”和“上计”两种方式。考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

隋唐时期,考课制度又有所发展。特别是伴以选举官吏的科举制的创立,对官吏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备起来,对当时的吏治改善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从唐初制定的考课法看,其考课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在任各部门、各地区的文武职事官及九品以上的流外官,每年都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手续,称为小考。每隔四年(也有三年或五年)又举行一次大考。唐朝政府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对各级官吏实行全面考课。以流内官来说,就有“四善”、“二十七最”之说,可见其考核之细。“四善”是对官吏政治素养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二十七最”实际上是考核二十七种不同职务官员的依据和标准。同时,对九品以外的流外官也分四等考察其功过。评定考课等第的目的,是为了选贤任能、赏善罚恶、奖勤罚懒。凡考课列于中等以上者,在政治上可以升迁,在经济上可以加禄;列于中等以下者,就要降职罚禄。

宋绩的种类,一是磨戡。朝廷指定特别官员或官署以总核百僚之功过,类似于唐朝的校考。二是历纸,即考状,类似于政绩档案。由百司长官在平时记录,把部属的成绩作为衡量考核的依据,类似于唐朝的司考。在京的朝官由审官院负责考核,地方政府各级官员由考课院负责考核。考课的标准,开国初期沿袭唐制的“四善”而分列为三个等级:政绩优异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明代对官吏的考核分考满、考察两种。考满三年一次。两年叫初考,六年叫再考,九年叫通考。按照所任职责考核升降。考核名目有上中下三等,即称职、平常、不称职。九年之内,有两考称职,一考平常算称职;有两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两考平常一考称职或者称职、平常、不称职各一考者都算平常;有两考平常,一考不称职者算不称职。考察分八法:即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考京官叫“京察”,考外官叫“大计”。四品以上的京官自己鉴定,由皇上裁决;五品以下老、病者致仕(退休),浮燥、不及者降调,罢软、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官为民。对于外官,州、县官按目统计成绩上报知府,府每年考察一次,上报布政司,第三年由巡抚巡按通核各官事状,造册报送,最后由中央考功部门作结论,这就是“大计”。清代沿袭了明代的考满与考察制度。由各部(衙)门的长官评定标准,视该人是否称职以后,分别决定去官或留职,以表示奖惩。一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为算。考察者每三年考绩一次,凡天下官吏都要参加,执行国家黜陟的规章。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什么朝代,也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统治者都以一定标准考核课责在任官吏的功过行能,并据以升降赏罚。这说明重政绩考核,凭政绩用人,是各个朝代奖勤罚懒、选贤用能、整饬社会、改善吏治的重要措施和共同特点,也足见政绩对官员升迁和吏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对今天的选官用人也不失其借鉴意义。

《尚书·舜典》

《尚书·舜典》

原文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 风 雷 雨 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正 月 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 山 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贽。如五器,卒乃复。 五月 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 海 遏密八音。

 月正 元日 ,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  

佥曰:「垂哉!」  

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 鸟 兽?」  

佥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  

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  

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佥曰:「 伯夷 !」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 夜 惟寅,直哉惟清。」  

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 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即土}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  

汩作九共槀饫

 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槀饫》。

《通译》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他观察了北斗七星,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 祭祀 了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

 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达 泰山 ,举行了柴祭。对于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活羊羔、活雁、野 鸡 ,分别作为诸侯、卿大夫和士朝见时的贡物。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达南岳,所行的礼节同在 泰山 时一样。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达西岳,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所行的礼节同在西岳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

 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普遍地使他们报告政务,然后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 马 衣物作为酬劳。

 舜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

 舜又在器物上刻 画 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为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过失犯罪,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刑罚要慎重啊!

 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这四个人处罚了,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们好象了 父母 一样地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乐音。明年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

 “啊,十二州的君长!”舜帝说:“生产民食,必须依时!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近处的臣民,亲厚有德的人,信任 善良 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这样,边远的外族都会服从。”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 事业 ,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

 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

 舜帝说:“好啊!禹,你曾经平定水土,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叩头,让给稷、契和皋陶。

 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舜帝说:“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 父母 兄弟 子女都不和顺。你作司徒吧,谨慎地施行五常 教育 ,要注意宽厚。”

 舜帝说:“皋陶,外族侵扰我们中国,抢劫,造成外患内乱。你作狱官之长吧,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市、朝三处执行。五种流放各有处所,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

 舜帝说:“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

 都说:“垂啊!”

 舜帝说:“好啊!垂,你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让给殳斨和伯与。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 鸟 兽呢?”

 都说:“益啊!”

 舜帝说:“好啊!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让给朱虎和熊罴。

 舜帝说:“好啦,去吧!你同他们一起去吧!”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三礼呢?”

 都说:“伯夷!”

 舜帝说:“好啊!伯,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要早晚恭敬行事,又要正直、 清明 。”伯夷跪拜叩头,让给夔和龙。

 舜帝说:“好啦,去吧!要谨慎啊!”

 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八类 乐器 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

 夔说:“啊!我愿意敲击着石磬,使扮演各种兽类的依着 音乐 舞蹈 起来。”

 舜帝说:“龙!我厌恶谗毁的言论和贪残的行为,会使我的民众震惊。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早晚传达我的命令,转告下面的意见,应当真实!”

 舜帝说:“啊!你们二十二人,要谨慎啊!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啊!”

 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

舜三十岁时被征召,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在巡狩南方时才逝世。

学究

? 本文详细描述了舜在位时的功绩,辅佐尧二十八年,自己执政二十年。主要功绩是框定了祭祀的礼仪,以及封山拜禅,安定了四方臣民;制定了历法,固定了音律度量衡。这些都是不朽的功勋,至于是不是真实发生,也只能看文章的记载,其他就不能更多肯定了。在尧去世之后,把一些捣乱分子都流放到荒蛮之地,也得到了百姓拥护。这样的功德不亚于尧,可见当时尧把帝位传给舜,是一个实在都是皆大欢喜的成果。

从文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华夏的疆域已经很辽阔,也明白伦理的重要性,更明白天文历法的重要性,而且为了大家的交流和互动,制定的礼仪和文化都有了相对的统一,这是文明开始的象征。仔细看文章,发现那时候人的思想和境界远远高于现在,不清晰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性早没有了那时候的纯粹,生活早没有了那时的幸福,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退步,真的无法衡量,任由在世之人自由评说。

舜在物色管理人才时候,都是根据当时大家认同的方式来赋予那些有能力之人,让他们各司其职,做到任人唯贤,泾渭分明,有这样的管理思想,更多在于舜把整体看成是大家的,而自己只是代为大家行使最高权力。为此,这里真的有一个疑问?这到底是后人为了自身权力树立的榜样呢?还是真的就是文章所说的那样?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待,真的不可思议。实际上比较古人和现代人,从这篇文章来看,真的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社会变得繁杂一些,其他真的没有什么超越。

舜为后人又立了一个典范。

中国古代对官员政绩的考核称为什么

中国古代对官员政绩的考核称为考绩。

1、第一层意思是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2、第二层意思是考绩的记录。

如:唐代官员考核指标:

一、是标准明确、分类考核。唐代官吏考核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职务分类标准。通用标准是“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释义:“德义有闻”,即德高望重;“清慎明著”,即清廉、谨慎;“公平可称”,即断事公平;“恪勤匪懈”,即勤劳不懈。

这是对所有官吏的共同要求。唐代把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宗教等各方面官吏的职责分为二十七类,作为对各种不同官吏职责的职务分类标准是“二十七最”,这实际上制订出了每一类官职的考课标准,用以考核各类官吏的才能,较之前代唐朝的考绩制度甚为详备。

二、是德才结合、等级分明。唐代把考绩的优劣、好差划分为九等。

三、是范围广泛、量化考核。唐代的考绩范围广泛全面,对九品以外的流外官也都制定了考核标准。这样按品行才能功过分为四等来考核。

扩展资料:

古绩如何将选贤任能的宗旨落到实处,就需要在管理环节通过考核、奖惩、监察等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制度营造能上能下、各尽其能的政治生态。

首先,考核是察贤否、明功过的制度措施,也是整顿吏治的重要方式。在秦汉官制建立后,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升降成为定制。在官员履职一段时间后(一年、三年、六年、九年)由上级或专门人员和机构对其政绩、功过和德行进行考核,分出优劣等级加以奖惩黜陟。

考核是识别官员行为善恶、能力大小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作为对官员升降去留的直接依据。

其次,奖惩制度具有有功必赏形成激励、有过必罚形成震慑的作用,是否客观公正、赏罚分明、严格执行,关系到整个官僚群体的人心向背。

明清时期,对官员惩处有“公罪”和“私罪”之分,工作中的过失错误称为公罪,主观故意犯错或犯罪称为私罪,公罪从宽、私罪从严。

公职人员一心为公做事,由于受各种条件环境的限制难免有失误甚至错误,有时事情虽比较大,但从其发生原因上讲有可宽恕处。

但公职人员一旦以公谋私,违法乱纪,虽然有时事情危害比较小,但也绝不能姑息养奸,只有这样,那些努力工作的官员才会得到宽容保护并勇于做事,那些营私为奸之人受到严厉惩处从而抑制以权谋私之风,这样的管理制度才更加公正。

再次,监察制度具有监督、检察、弹劾、惩戒和教育的功效,是纠察官邪、肃正朝纲的制度利剑。古代监察制度遵循“钳制关系”而设置,即监察与行政分属两套吏制系统,同体而异事,共同服务于大一统政体。

古代监察制度发挥功效主要依赖于:监察权相对独立,对最高统治者负责,监督纠察不受行政干扰和掣肘;监察官依法以弹劾纠错为职要,威震百官;监察有体系化、组织化、法律化的趋势,与执法、司法部门相互衔接、相互制衡。

监察官必须具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其选拔、任用和升降有相应的制度法律规定,确保监察官有威、有为、有畏;监察官权重位卑,设置精微,有利于发挥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的作用。

百度百科——考绩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古代民意评官有用吗?唐代对官员量化考核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中国古代官制如何选贤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