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诛指什么生肖-斧钺之诛什么意思
1.釜钺的意思釜钺的意思是什么
2.钺斧的意思钺斧的意思是什么
3.第二个字是诛字的成语?
4.钺是什么意思
釜钺的意思釜钺的意思是什么
釜钺的词语解释是:1.斧钺。釜_用同"斧"。兵器_泛指刑罚杀戮。
釜钺的词语解释是:1.斧钺。釜_用同"斧"。兵器_泛指刑罚杀戮。注音是:ㄈㄨˇㄩㄝ_。结构是:釜(上下结构)钺(左右结构)。拼音是:fǔyuè。
釜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引《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倘能倡议迎师,亦以腹心相待;如若拦途拒截,难免釜_之诛。”
二、网络解释
釜钺fǔyuèㄈㄨˇㄩㄝ_釜钺(釜钺)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倘能倡议迎师,亦以腹心相待;如若拦途拒截,难免釜钺之诛。”
关于釜钺的词语
甘心_钺白旄黄钺斧钺刀墨秉旄仗钺斧钺之诛严如_钺釜生鱼不避斧钺刀锯斧钺釜中鱼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釜钺的详细信息
钺斧的意思钺斧的意思是什么
钺斧的词语解释是:圆刃大斧。
钺斧的词语解释是:圆刃大斧。注音是:ㄩㄝ_ㄈㄨˇ。结构是:钺(左右结构)斧(上下结构)。拼音是:yuèfǔ。
钺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圆刃大斧。引唐贾岛《赠李文通》诗:“天子手擎新_斧,_官请赠李文通。”《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_兵大臣的执事,什么_锋旗,帅字旗金瓜_斧。”
二、网络解释
钺斧钺斧,是汉语词汇,读音yuèfǔ,出自《赠李文通》诗,解释为圆刃大斧。
关于钺斧的诗句
究难避钺斧天子手擎新钺斧驾前里左排钺斧右金瓜
关于钺斧的成语
郢人斤斧大刀阔斧
关于钺斧的词语
斧钺之诛杖节把钺杖钺一方甘心_钺白旄黄钺斧钺刀墨不避斧钺郢人斤斧斧钺之人秉旄仗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钺斧的详细信息
第二个字是诛字的成语?
1. 含“诛”字的成语有哪些
诛心之论、伏法受诛、诛暴讨逆、诛求不已、天地诛戮
2. 疯狂猜成语一个诛字诛字是什么意思
疯狂猜成语一个诛字—copy—有声有色。
有声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说话动听;表演;作文生动精彩、形象鲜明。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色;不能读作“sǎi”。
辨形声;不能写作“生”。
近义词绘声绘色
反义词无声无息
辨析~和“跃然纸上”;都含有形象鲜明、十分生动的意思。但~偏重在“声音、色泽”;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生动精彩;“跃然纸上”;偏重“呈现在纸上”;形容绘画;描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例句老师讲得~;可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3. 成语玩命猜一个诛字
谜底:有声有复色。
分析:诛制=讠+朱,“讠”即言字旁,表示有声,朱即朱红,表示有色,因此可用成语“有声有色”形容“诛”。
有声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说话动听;表演;作文生动精彩、形象鲜明。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色;不能读作“sǎi”。
辨形声;不能写作“生”。
近义词绘声绘色
反义词无声无息
辨析~和“跃然纸上”;都含有形象鲜明、十分生动的意思。但~偏重在“声音、色泽”;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生动精彩;“跃然纸上”;偏重“呈现在纸上”;形容绘画;描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例句老师讲得~;可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4. 疯狂猜成语成语有诛字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人人得而诛之 得:可以,能够;诛:杀。所有的人都可以杀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不警告就处。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天诛地灭 诛:杀。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诛心之论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伏法受诛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刑;诛:杀。犯法被杀。
诛求无厌 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用斧、钺的刑罚。泛指刑。
诛求无已 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禁暴诛乱 禁除暴行,诛杀叛乱。亦作“禁暴静乱”。
罪不胜诛 指罪大恶极,处犹不足抵偿。
诛尽杀绝 诛;斩。杀得一个不留。
天地诛戮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同“天地诛灭”。
诛暴讨逆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诛故贳误 指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诛求不已 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5. 成语玩命猜一个诛字打一成语
有声有色,解释:把“诛”拆开就是左边的言字旁是说话的意思引申为声音,“朱”有红色的意思引申为颜色,所以是有声有色。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写作或表演等生动、精彩。
读音:yǒu shēng yǒu sè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白话释义:画个月亮都这么形象生动,后人该怎么模仿呢?
(5)第二个字是诛字的成语扩展阅读
近义词: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1、绘声绘色
读音:huì shēng huì sè
解释: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评:“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白话释义:生动逼真,能让看的人拍案叫绝。
2、栩栩如生
读音:xǔ xǔ rú shēng
解释: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白话释义: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生动逼真的蝴蝶,比喻自己很惬意。
6. 帮我查个第二个字是诛的成语
天诛地灭、
口诛笔伐、
笔诛墨伐。
最多就这3个了,纯手打,加手动查资料。。。
7. 什么成语第二个字是诛字的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口诛笔伐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天诛地灭 诛:杀。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8. 一个诛字是什么成语
疯狂猜成语一个诛字——有声有色。
有声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内演精彩生动容。
出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说话动听;表演;作文生动精彩、形象鲜明。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正音色;不能读作“sǎi”。
辨形声;不能写作“生”。
近义词绘声绘色
反义词无声无息
辨析~和“跃然纸上”;都含有形象鲜明、十分生动的意思。但~偏重在“声音、色泽”;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生动精彩;“跃然纸上”;偏重“呈现在纸上”;形容绘画;描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例句老师讲得~;可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9. 第二个字诛的成语
笔诛墨伐
发音 bǐ zhū mò fá
释义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10. 带有“诛”字的成语有哪些
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罪不容诛:[ zuì bù róng zhū ]
诛:把罪人杀。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
诛心:[ shā rén zhū xīn ]
意即消灭某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 《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这段话讲的意思是:《春秋》的主张,根据情由定过错,宽容事实惩罚动机,许止虽然杀君,但是无罪,赵盾虽然没有亲自杀君,但他是贼首,所以还是被定为杀君之罪。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不教而诛:[ bù jiào ér zhū ]
教:教育;诛:处罚,杀。不警告就处。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钺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钺用在姓名中是什么意思 钺是斧类古兵器,曾是帝王斩杀大臣使用的,象征生杀之权,君主多用**的钺。掌节钺的大臣、将军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
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名字里的钺,常含有节钺的意思。即期望孩子将来能够掌重权,做大事。
问题二:钺字的含义有那些? 十八般兵器之一,类似于斧。而且还有天子出行是的仪仗,据说是因为武王伐纣时武王亲自用钺砍下纣的人头,所以用钺表功作为天子出行的仪仗。
问题三:“钺”是什么意思? 十八般兵器之一,类似于斧。而且还有天子出行是的仪仗,据说是因为武王伐纣时武王亲自用钺砍下纣的人头,所以用钺表功作为天子出行的仪仗。
问题四:"钺"这是什么? 怎么发音 ? 什么意思啊? 钺 yuè
,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同本义
,大斧也。DD《说文》
王左杖黄唷(DD《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经传皆以铖为之。”
钺,车銮声也。DD《说文》。伟借为唷
一人冕执钺。DD《书?顾命》
授铖四七。DD张衡《东京赋》
斧钺汤镬。DD《汉书?李广苏建传》
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黄旌白钺。DD《杌闲评DD明珠缘》
又如:钺钺(车 *** 。也作“哕哕”);钺斧(圆刃大斧);钺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
星名。钺星,即天
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古代兵器,武术器械之一。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此图是比较精细的作品,钺的柄上铸有各种细密纹饰,同器形一起构成点线面的堆积变化,在统一中又寓以多样,在各样艺术表现手法中追求协调平衡。侧面饰以雕像,活泼而灵秀,同商代盛期流行的那种狰狞恐怖、威严之至的艺术风格已相去甚远。器物中惟一显得庄重威严的是钺身造型,宽大而精密对称的钺身是君王权力的代表,不容半点调笑与马虎,同时也使饰件有所附丽,使各种轻巧的饰物显得轻松而不轻浮,可以为作品增添富有生机的细节结构而不显得浮夸不实。
对 钺 古代长兵器。杆长一丈,杆两端各有一钺。二钺下端又各有一只小钺与其杆垂直。其主要击法与钺相同。
两头钺 杆长八尺,杆两端均有一钺,其杆两头可用。其主要击发如钺,惟比钺更为灵活多变。
铲 钺 其一端为钺,另一端为铲,故得其名盯具有铲钺的功能,其击发与铲、钺相同。
单 钺 其钺形似月牙铲,柄下端有一三棱形铁钻。
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仿佛;书曰:「王左杖为,注大斧也。」按此可见斧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构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与,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汉刘熙《释名?释兵》:「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释名未见)
钺、铖是同一类兵器,脱胎于斧,然而有大小的区别。《尚书?顾命》载:“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郑玄注:”钺,大斧也。”说明钺类确有大小之分,两者区别极为显著,大型者是钺......>>
问题五:钺这字念什么?什么意思? 钺
编辑
钺,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
问题六:斧、钺的区别是什么 斧、钺(yuè)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区别在于钺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礼兵器;斧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据《六韬》记载,周武王军中有大柄斧,刃宽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名曰“天钺”。斧钺在上古代不仅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钺是由原始社会的劳动工具――石斧演化而来的。石斧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几十万年以前。那时人们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猎禽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之一。古汉字中“斤”就是砍木头的斧字,所以后来从斤字旁的汉字多有斩截、折取的意思。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一种磨制非常精细的石钺,钺体扁平,刃部宽阔,弧曲度大,两角微微上翘。这种精心制作的石钺显然不适宜砍伐林木或用于农作。据推测很可能是古人专门制造的原始兵器。
商朝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钺。这时的青铜钺仍保留了石钺的特点:刃部弧曲宽阔,两角略微上翘,但钺身较薄、青铜钺的装柄方式为内安摹n嵘矶嗍斡欣孜疲并且花纹非常精致美观。商周时代斧钺类型很多,且质料优良。如《考工记》所载的同代青铜斧内含锡量约20%。周代有一种空头斧,大多是管形銎,上有孔,以安装斧柄。斧头中含有天然铜、铅、铁、锡、金等多种金属,质地坚韧,做工精良。但由于斧钺形体笨重,杀伤力远不如戈、刀、矛,所以渐渐脱离战场,成为一种礼兵器。曾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两件大型青铜钺。其刃部宽约375~385毫米,重8. 5~9公斤,上面铸有铭文:“妇好”。妇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她生前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著名女统帅,曾多次率兵出征。这两件大钺正是她权威的象征。斧钺作为礼兵器在商周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大将接受斧钺就等于被授予军权帅印。这在历史上称为“假黄钺”。
此外,斧钺还被用作刑具。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攻克商王王宫后,用黄钺斩了纣王的头颅,悬于太白旗上。直到汉代仍以斧钺为斩首的刑具。由于斧钺是一种斩杀罪人的刑器,所以历史上有“斧钺之诛”的说法。
三国时,斧钺的制作受到兵家重视。据说诸葛亮亲自督造战斧100把,质地优良。他还写下一篇《作斧教》告诫诸将,战斧质量好坏,“非小事也,若临敌,败人军事矣!”视斧与刀同等重要。晋代以后,斧钺的形制有了新变化,其刃部加宽,相减短,便于操持,砍杀能力有所提高。依式样不同有长柄斧、凤头斧等。唐宋时期,斧钺流行军中,成千的军士持长斧作战。唐天宝年间,大将李嗣业与安禄山厮战于香积寺,李嗣业率步卒三千持长柄斧、陌刀阻击敌军,打败了安禄山统率的镖悍的北方骑兵。宋朝军队的主要敌手是西夏、契丹、女真的骑兵,而宋军在骑战中常处于劣势,主要靠步战取胜。所以宋兵多持斧钺抗击辽金铁骑的冲击,以临敌制胜。南宋大将王德在一次对兀术的战斗中,兀术以铁骑排成强大阵营,王德说,贼兵右面阵营坚固,我们先打右面,行近常阵时,一金将横刀跃马而去,王德引弓射箭,一发毙敌。王德乘胜指挥兵马手持长斧排山倒海冲向金兵,金兵大败,从以上战例足以看出长斧在对抗敌骑兵队的战斗中曾显示出巨大威力。在古代战场上,斧作为一种实战工具一直在城市防御战、水战中发挥作用,用它来砍斫敌人的攻城器具,斩截敌舰帆缆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