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求评论诸葛亮的文章

3.鼓三尺之莹莹什么意思

4.《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四川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天命有我-天命有归全文

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2.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重点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天津市的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查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中考考纲规定,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来自课外,这在心理上给学生是一种压力,导致做题时紧张,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得分不高。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文言文的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在课本中出现过,虚词的考查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

所以可以这么说,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我们学生能对课内的文言文有了较好的掌握,有迁移能力,那么,就可以说,中考文言文阅读无非是对课本内文言文的考查。鉴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实际的文言文复习中,采取了“一读二看三迁移”的复习方法,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减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当然,这三个步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所谓“一读”,就是整体阅读所考查的文言文语段,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由于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有情节有人物的文言文,就可以减少一定的数量,可以说是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迁移,如“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我们 就可以进行迁移,句子中的“甚”在我们课本中也出现过,如“可爱者甚蕃”;又如“晦”在“晦明变化者,山间之四时”也有出现,整篇文章通过这样一迁移,我们就能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二看”是指在读完以后,还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就不妨到题目中去寻找一些信息,所以,我们的看就是看题目。

在题目中寻找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信息。当然,在题目中发现了这样的词语,我们同样是需要进行迁移的。

“三迁移”指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运用课内的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题目,可以说是迁移的汇总。 能否做好文言文语段,关键在于能否了解文章的内容,只要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那么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并非是高深莫测的。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 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

3.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要短小精湛、最好有重点词翻译、跪谢、

文言片段阅读训练 1、请阅读下列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

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于宣城。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旧唐书 ﹒李白传》)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家:安家 B 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 辟:征召 C 白衣宫锦袍 衣:穿 D 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坐:连坐,受牵连 (2)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筠徵赴阙,荐之于朝 A 因 B 之 因利乘便 顷之成十余章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C 以 D于 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 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3)翻译下列文段。

①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②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附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

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

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

(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

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

(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

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在了宣城。

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播。 2、阅读下列文言文段,按要求答题。

(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遂解带写诚,厚相接纳。及魏武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谴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县。

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欺弱,风化肃然也。又自以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加从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墓。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粮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虽不忿。”信矣。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A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C 登高而招。

4. 中考考哪些文言文

序号 册数 课目 课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课标篇目

3 七上 25 咏雪

4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5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夸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课标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标篇目

10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课标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峡 郦道元 课标篇目

12 八上 27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3 八下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14 八下 23 *马说 韩愈 略读课文 课标篇目

15 八下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课标篇目

16 八下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课标篇目

17 八下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课标篇目

18 八下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课标篇目

19 九上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0 九上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1 九上 24 *出师表 诸葛亮 略读课文 课标篇目

22 九下 18 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 课标篇目

23 九下 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课标篇目

24 九下 21 曹刿论战 《左传》 课标篇目

25 九下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课标篇目

26 九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 九下 17 公输

5. 做阅读的题目

语文阅读题的解答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

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语文新课标语)因此,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类型,那么,如何答好这类具有开放性特点的 阅读题呢? 一、把握试题的真信息 阅读一篇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无锡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一是“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联系上下文,看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往往不能兼顾全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二、揣摩选文的话外音 例文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

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 *** 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 ”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考题要求写出寓意,有创见者加分。(河北省中考题) 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的试题,要有创见,我们不能只注重寓言的表面意义,那就是“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否则便会一事无成。”

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河流乙的做法有无可取之处呢? “把握时机,蓄势待发”、“不揪蛮干,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牺牲”等等,不正是新时代一种可贵的人才素质吗?我们要融入世界地球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光靠传统的“持之以恒”能否奏效,是否有待于思考呢?读出了话外音,也就拓宽了思路,才会有创见。 三、遵循试题的思想性 诚然,不能为了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忽略了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新课标语) 泰州市的中考试题中节选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选文第一段说“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而第三段中作者又说“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 谈谈对作者后一句话的看法。

出题者的用意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也有可能把考生导入误区。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清代的皇帝是好的,而忽略了 作者的前提。

考生要从作者的论述中挖掘其思想性,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认识清朝皇帝的本来面目。 四、领会试题的规律性 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阅读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人物、情节、环境),散文有“神形”阅读法,议论文有“三论”阅读法(论点、论据、论证)等等。

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我们在答题时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要做到这一点,得依靠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

我们在答题时要充分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不少考题还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涉及历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功夫在题外”,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这对课外阅读题的解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评价机制,往往带有许多创新思维的因素。学生答题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进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创新,而且是阅读理念的创新。

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高。

6. 四川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求评论诸葛亮的文章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方面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表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告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皆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为注意收表对象的特点,因而决不是一般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一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体现了“谨慎”精神,这也是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

鼓三尺之莹莹什么意思

问题一:紫莹莹是什么意思 紫莹莹的意思:形容紫得发亮。

注音场zǐ yíng yíng

释义:形容紫得发亮。

例句:葡萄架下挂满了紫莹莹的葡萄,令人垂涎三尺。

问题二:杜甫诗句来如雷霆收震怒 剑舞

《剑舞》

作者:史浩 宋代 赏析

声之融曳,思舞态之飘u。爰有仙童,能开宝匣。佩干将莫邪之利器,擅龙泉秋水之嘉名。鼓三尺之莹莹,云间闪电;横七星之凉凉,掌上生风。宜到芳筵,同翻雅戏。

二舞者自念:伏以五行擢秀,百链呈功。炭炽红炉,光喷星日;硎新雪刃,气贯虹霓。斗牛间紫雾浮游,波涛里苍龙缔合。久因佩服,粗习回翔。兹闻阆苑之群仙,来会瑶池之重客。辄持薄技,上侑清欢。未敢自专,伏候处分。

竹竿子问: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

二舞者答:旧乐何在。

竹竿子再问:一部俨然。

二舞者答:再韵前来。

乐部唱剑器曲破,作舞一段了,二舞者同唱霜天晓角:

荧荧巨阙。左右凝霜雪。且向玉阶掀舞,终当有、用时节。

唱彻。人尽说。宝此制无折。内使奸雄落胆,外须遣、豺狼灭。

乐部唱曲子,作舞剑器曲破一段。竹竿子念:伏以断蛇大泽,逐鹿中原。佩赤帝之真符,接苍姬之正统。皇威既振,天命有归。势虽盛于重瞳,德难胜于隆准。鸿门设会,亚父输谋。徒矜起舞之雄姿,厥有解纷之壮士。想当时之贾勇,激烈飞扬;宜后世之效颦,回旋宛转。双鸾奏技,四坐腾欢。乐部唱曲子,舞剑器曲破一段。竹竿子勾,念:伏以云鬟耸苍璧,雾e罩香肌。袖翻紫电以连轩,手握青蛇而的。花影下、游龙自跃,锦P上、跄凤来仪。轶态横生,瑰姿谲起。倾此入神之技,诚为骇目之观。巴女心惊,燕姬色沮。岂唯张长史草书大进,抑亦杜工部丽句新成。称妙一时,流芳万古。宜呈雅态,以洽浓欢。

乐部唱曲子,舞剑器曲破一段,竹竿子念:项伯有功扶帝业,大娘驰誉满文场。合兹二妙甚奇特,堪使佳宾酹一觞。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歌舞既终,相将好去。

念了,二舞者出队。

问题三:求“剑舞”那首词的全文并翻译!我只记得有一句是“酒卷风沙低酒案,罢若江海凝清光”,当时猛一看,哟呵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苟椿柰跏摇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 *** 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

①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②弟子:指李十二娘。

③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④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⑤开元三载:公元七一七年。

⑥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问题四:细雨连。猜什么数? 33

问题五:我想要一些描写贵族学校的景色,风格的句子,越多越好。 谢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冬天到了,寒流也来了,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

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了。

下雪了,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

春天的早晨是温馨的,夏天的早晨是热烈的,秋天的早晨是宁静的,那么冬天呢?

天刚见明,我背着书包,徒步走在上学路上。天和地的界限是那么朦胧:山是白的,天是白的,水上也飘着白雾。我想摸摸这奇怪的雾,可它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逃向东,一会儿逃向西……

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肌肤。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街上的商店已陆陆续续地开门了。我顾不得去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也顾不得去品尝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食品,加快脚步,到学校去寻找冬天的早晨。

旭日东升,灰蒙蒙的雾似在不停地滚动,我在操场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人头:一个、两个、三个……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瞧,那边走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行队礼,老教师笑容满面地点头微笑……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 *** 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

冬天还没有到,可是天气已经冷得不行了。狂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听见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好像老虎在怒吼。狂风吹得我家的窗户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害得那些老年人睡觉都成了问题。那响声响得还把熟睡的人都能够吵醒。我也久久不能够入睡,静静地听着那考老虎怒吼一样的风声……过了很久很久,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晨起来,我走到屋子外面,那风还在吹着,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这风大得简直快要把我吹倒了,害得我连站都快站不住了。这时,我的穿戴简直成了一个大胖子。虽然,我穿得那么多那么厚,可是,那风还是一股劲地往我的身子里面钻。这时,我看到路上的行人全都拿出了各种抵御寒冷的武器,什么棉衣,棉大衣、羽绒服、围巾、帽子……可是,有一些人嘴里还在说:“冷了,冷了!”

冬天还没有到来就已经这么冷了,要是冬天真的来了就不知道还要怎么冷呢!......>>

问题六:可以用什么当雪 成语:奇珍异兽 ,举例如下

一、缩地听

军营之中,多用牛皮作箭囊,中空。夜晚就寝时枕于脑下。若敌军来袭,大地有少许震颤,则人易惊醒。然此物听地声无非二三里而已。

西陆雷州产一物,名曰雷兽。大小若牛,吼声如雷。或曰乃蒙山巨蜥与野牛交合之后。又有一物,曰七脚方犀,三角七脚,状若巨龟,不知来历。去其皮肉,得其骨,方方正正,如棋盘一般。将雷兽之皮蒙于七脚方犀之骨上,得一大鼓,名曰缩地听。置于军营中,若有异动,则鼓自鸣,声若洪雷。虽敌军远至十数里亦能及时得知。

时人称奇,献于天启。哀帝得之,重赏来人。嬴无翳入城,遂散失,不知其终。

奇曰:其物造成,未及一用。若非史册,不知其踪。天妒奇才,不堪一用?人之所用,莫非如此。

二、蚊虫惧

高山大泽,虽景观迷人,然多蚊虫,人受其苦。越州大雷泽畔,产一草,名曰蚊虫惧。单叶,其状细长,叶碧绿,有异香。根须短,呈暗黑色。花白色,无奇。将其整株拔出,晒干,磨粉。撒于身上,蚊虫不近,可安睡矣。

宛州商人江氏,垄断其买卖,价高昂。寻常客商,虽百金亦无法得之。客商吴氏,偶救一无名异人。异人传一秘方,按方配药,其效胜于蚊虫惧。吴氏敦厚人也,遂散其方。众皆得之。江氏得知,杀吴氏。然药方已传遍九州。蚊虫惧草贱若朽木。

奇曰:天然之物,固神奇不可想象。然人力之奇,超乎自然。

三、寒玉镜

古往今来,妇人皆爱美,无一例外。武帝元年,海外进贡一物,唤作寒玉镜,乃整块精寒白玉雕刻而成。面极光滑,亮可照人。背刻鲛人蜕皮图,疑似深海之物。镜极寒,虽炎炎之日,离镜三尺,亦觉寒气逼人。屋内有此物,可安然度夏。

此镜另有一妙:凡妇人持之,将脸或手摩挲于镜面之上,可吸其灵气。天长日久,肌肤嫩滑,其貌如花。妇人爱美,无不趋之。虽寒气深渗肌肤亦不顾。

武帝宠其妃莫氏,以镜授之。莫氏爱之,日夜不离其身。莫妃生于北寒之地,性能抗寒。故常照玉镜,其貌愈加娇艳。然其体亦愈弱。不数年,竟重病在床。通体苍白,透明见脏,语音颤抖,见者怜之。白昼需置于烈日之下,夜晚需点燃熊熊烈火,以驱寒气。宫女悲之,泪如雨下。

莫妃辞世,武帝以寒玉镜陪葬。后数年,兵马动荡,有贼夜盗其墓。惊见墓中空无一物,不见玉镜,亦不见莫妃之躯。

奇曰:妇人爱美,不惜其躯。然世人皆有所爱,趋其利而忘其害,莫不如此。悲之叹之。后人复趋其利,后人复叹后人矣。

四、香木车

宁州有山曰乌鬼,地处高寒,人迹罕见。山中多奇木怪石。香木者,奇木之一也。树名慕促,宽五围,高七丈。高峻挺拔,通体清香。叶圆形,亦有淡香。山中唯有数十根耳。

有商人奇之,伐其木。招能工巧匠,历时一年,方成一车。三丈长,一丈宽。以木之原色,未复清漆。其间卯榫,巧妙无比。远望之,普普通通一车耳。近观之,始知异香扑鼻,疑似香料成堆。名曰香木车。

时宛州猎风公子忽得之,驾之以殇州香汗牛。四牛驾车,公子斜卧车中,饮茗鼓琴。少女众众,皆欲登车。牛驰益久,汗益多,香味益浓,车牛俱香。每出游,观之者众。车过之路,道旁众花皆失色,不复花香。车过之风拂面,三日香气不散,沁人心脾,闻之者醉。

公子忽遁去,香木车易手巨富茂氏。茂氏无知,涂漆其上,金光闪闪。雕木刻竹,丝绸缠绕,堆花高耸,响铃垂挂。行之路上,路人皆曰气味独特,闻之欲呕,纷纷避让。不出一年,车不复其香。牛亦,香木车竟为普通木车。

茂氏心有不甘,命人至乌鬼山,寻香木踪迹。林海茫茫,云雾缭绕,终不可得。

吾行舟飞鱼津,......>>

问题七:前空式作文二选一 1、_______的事 2、_____的活动 难忘的事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眨眼间,昨日的点滴成了日历上泛黄的数字,很多事一扫而过,只有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那几天,我发高烧没去上学,而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爸妈却去上班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可我的头越来越疼,正好家里的感冒药都都被爸爸给一扫而光了,因为那些药再过一个月就要过期了,真倒霉。

头昏眼花,实在忍不住了。渐渐的,我的心里头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去药店买药。我来来往往算了一下,路费加上药费总共要20元左右,而我的口袋里只有10元5毛,哎,经费不足!

对了,妈妈今天早上给了我这个月的零花钱10元,真是太棒了。把这10元加上去,还整整多出了5角钱。好,说去就去,我一帆风顺地到达目的地。进去了药店里面,问了问医生:“发高烧的孩子应该吃什么药?您可以帮我拿一下吗?谢谢。”

“呦,还挺有礼貌的嘛。好,你稍等一下。”医生调侃的说。

“哪里,哪里,这是小学生应有的礼仪。” *** 咳了咳嗽的说。

就一忽儿的工夫,医生拿来了三种药有双黄连口服液、999小儿感冒颗粒、一些我不知名的药丸,这种不知名的药丸被这位医生用张白纸给包起来。接着他吩咐我这些要什么时候吃,一次得吃多少。我记清楚以后并付完钱,就开始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我上了一辆27路的公交车后,准备掏钱给售票员。正当我右手伸进右边的口袋时,我的恐惧感正潜滋暗长。一连串德文好在我的脑袋里炸开了花,我的钱呢?我的钱呢?当我的钱不见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我会不会永远回不了家?还是终生行乞?……

“快点,快点。”售票员催促着。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手心都渗出了冷汗。售票员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小孩子,这么小你就敢不付钱,找打啊!”叔叔的话搞的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一位慈祥而又可蔼的老奶奶说:“不就一块钱吗?小朋友我帮你出。”“谢谢奶奶。”我说。“举手之劳,不值一提。”老奶奶慈眉善目的说。售票员已收到钱就走开了。

瞬间,全车的人都议论纷纷,有的说:“对小孩子这么凶,至于吗?”有的说:“这位老人虽然满头白发,但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车到站了,我从车上下来,那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将影响我一生,我也会学她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行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的学习生活就要过去了。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忘不了……从枯燥的拼音字母到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您是勤勤恳恳的园丁、您是默默无闻的春蚕、您是英雄身后的英雄、您是巨人脚下的巨人!您既温和又严肃,既谦逊又清高,既平凡又伟大。您用满腔热情教我们懂得了淳朴、自然、充实、高尚。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浩江河忘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自己的老师?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曾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在美丽的校园里尽情玩耍,曾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六年了,转眼就要分开,心中怎么能平静呢?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 1,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2。

臣寿等言 3:臣前在著作郎 4,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 5、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 6,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 7。亮毗佐危国 8,负阻不宾 9,然犹存录其言 10,耻善有遗 11,诚是大晋光明至德 12泽被无疆 13,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14。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 15,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亮少有逸群之才 16,英霸之器 17,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18,时人异焉 19。遭汉末扰乱 20,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21,躬耕于野 22,不求闻达 23。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24,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25。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 26,厚相结纳 27。及魏武帝南征荆州 28,刘琮举州委质 29,而备失势众寡 30,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 31,求援吴会 32。权既宿服仰备 33,又睹亮奇雅 34,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35,乘胜克捷 36,江南悉平 37。后备又西取益州 38。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39。备称尊号 40,拜亮为丞相 41,录尚书事 42。及备殂没 43,嗣子幼弱 44,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 45;立法施度,整理戎旅 46;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47;科教严明 48,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 49,人怀自厉 50,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51。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 52,进欲龙骧虎视 53,苞括四海 54;退欲跨陵边疆 55,震荡宇内 56。又自以为无身之日 57,则未有能蹈涉中原 58、抗衡上国者 59,是以用兵不戢 60,屡耀其武 61。然亮才于治戎为长 62,奇谋为短 63,理民之斡,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64,加众寡不侔 65,攻守异体 66,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 67,管仲举王子城父 68,皆忖己之长 69,未能兼有故也 70。亮之器能政理 71,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72,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 73,大义不及邪 74?盖在命有归 75,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 76,亮帅众出武功 77,分兵屯田 78,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 79。黎庶追思 80,以为口实 81。至今梁、益之民 82,咨述亮者 83,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 84,郑人之歌子产 85,无以远譬也 86。孟轲有云 86:“以逸道使民 88,虽劳不怨;以生道 89,虽不忿。”信矣 90!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 91,而过于丁宁周至 92。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93,周公圣人也 94,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 95,周公之诰烦而悉 96。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97。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98。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 99,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100。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 101,荡然无忌102,故虽敌国诽谤之言103,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104,所以明大通之道也105。谨录写上诣著作106。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罪罪107。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108,平阳侯相臣陈寿上109。

注释 1右:上文。古代书写是直行,由右至左,故上文在右。2凡:总共。3臣寿等:称“寿等”,因为整理编订《诸葛亮集》的不止陈寿一人。4前在著作郎:据《晋书·陈寿传》载:陈寿编辑《诸葛氏集》时,官职为佐著作郎,后文又提及将《诸葛氏集》上交著作,故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一认为“在”为“佐”字之误。5侍中:本是皇帝左右傧赞威仪的近臣,这里是加官。兼:兼。中书监:中书省掌管重要文件,主持中书省的长官是监,副职是令。晋武帝时,中书兼统秘书、著作,晋惠帝以后,始置秘书监,兼统著作省。荀勖(xu 畜):字公曾,以侍中兼领中书监,封爵济北侯。《晋书》有传。6和峤(jiao 桥):字子舆,中书令,封爵关内侯。《晋书》有传。7定:整理。故事:旧事,指有关诸葛亮言论政令的史料。8毗(pi 皮)佐:辅佐。危国:垂亡之国。指刘禅统治时期的蜀汉。4负阻:仗恃险阻。不宾:不臣服。指不向魏国投降。10存录:保留整理。11遗:遗失,即指未得记录。以美好的言行不得记录为羞耻。12诚:确实。至德:极高的恩德。13泽:恩惠。补:复盖。无疆:指无所不到。疆,边。14伦:此。15随类相从:同类的归在一起。16逸群:超群。17英霸:英雄,英武。18伟:魁梧。19时人:指与诸葛亮同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异焉:特别看重他。20汉末扰乱:指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朝廷失去统治能力,军阀割据,连年混战。21叔父玄: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玄初为袁术所委任的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而朝廷又另派人代玄,玄便往荆州(当时行政中心在襄阳)投靠刘表。诸葛亮小时,父亲诸葛圭去,即跟随诸葛玄。当时北方董卓、袁术、袁绍、吕布等军阀混战,而荆州地区较为安定,所以说是避难荆州。22躬:亲自。23闻达:有名声,显达。24左将军:将军名号。《三国志·蜀书·先生传》载,刘备在小沛(今江苏沛县)被吕布打败,往依曹操,曹操向汉献帝表荐他为左将军。以:认为。殊量:特殊的识度。25顾:看望,造访。26解带:解去衣带。古人习欲以束带见客为有礼貌。这里是不拘于礼节俗套,推心置腹地对待。写:即泻,倾倒的意思。写诚:倾吐真心话。27结纳:定交并结合在一起。28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于平定北方之后南征荆州。29举州:全州。委质:即投降。曹操南征荆州,正逢刘表去,小儿子刘琮主持荆州事务,投降曹操。30失势:即形势极为不利的意思。众:军队。31身使:亲自出使。32吴会:吴及会稽两郡,泛指江东地区。这里指东吴孙权政权。33宿:素常。服:佩服。仰:尊敬。34奇:突出。雅:闲雅。35大破其军:指赤壁之战,大败曹军。36克捷:连打胜仗。37江南:指长江南岸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区。悉:全部。38益州:指四川、云南一带地区。39军师将军:刘备所置的特殊官名。40称尊号:指称皇帝。41拜:以一定礼节授与官职。42录尚书事: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43殂没:亡。44嗣子:继位的嫡子,指刘禅。幼弱:年纪小,身体弱。45南越:指南中(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二省)的诸郡。46戎旅:军队。47极:顶端。48科教:法令条规。49至于:达到。容:包藏,隐匿。奸:违法的行为。50自厉:自勉。51风化:风习教化。肃:庄重。52素志:一贯的意图。53龙骧虎视:象龙一样昂首前进,象虎一样张目怒视。形容出兵远征的气势。54苞:同“包”。四海:指全国。55跨陵:占据、侵扰。56宇内:指国内。57无身之日:指后。58蹈涉:进军北伐。59抗衡:对抗。上国:指曹魏。60戢(ji辑):收敛。61耀:显扬。62于:以。治戎:治兵。指军队的管理和训练。63奇谋:出奇制胜。64值:遇、逢。人杰:指与诸葛亮相对阵的司马懿。65侔:相等。66攻守异体:攻与守是不同的两回事。67萧何荐韩信: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做大将军,称韩信“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68管仲举王子城父:春秋时齐相管仲向齐桓公举荐王子城父,称王子城父“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事见《管子·小匡》。69忖:揣度。70兼有:指政治、军事才能都县备。71器能:才干。政理:政治作为。72发语词,无义。亚:次。匹:敌,相当。73陵迟:哀微。74大义:指诸葛亮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不及:未能达到。75盖:或许。76青龙二年:魏明帝青龙二年,即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77武功:今陕西武功县。78屯田:用军队开垦荒地,蓄积粮食。79卒:。80黎庶:老百姓。81口实:作为谈话的资料。82梁·益:今陕西汉中及四川、云南一带。83咨述:赞叹传说。84召(shao 邵)公:姬奭(shi 释)。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周公管理,陕以西召公管理。召公管理陕西,得到群众爱戴。据说有一棵甘棠树,召公常在树下处理案件,召公后,大家都不忍砍伐这棵甘棠树,作《甘棠》一诗,歌颂召公。事见《史记·燕召公世家》。85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据《史记·循吏列传》载: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后百姓老少都很悲痛,说:“子产去我乎,民将安归?” 86无以:无用,用不着的意思。远譬:遥相比拟。87孟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孟子》。以下所引选自《孟子·尽心上》。88逸道:使人安乐之道。89生道:使人生存之道。90信:果真如此。91怪:怀疑。92丁宁:反复述说。周至:详尽、周到。93咎繇(gao yao 高谣)或作“皋陶”,舜的臣子。《尚书》中有《皋陶谟》记他与禹在舜帝面前陈述意见。谟,计谋。94周公:姬旦,成王的叔父,辅佐成王。《尚书》有《大诰》,记载管叔、蔡叔、武庚、淮夷叛乱时,周公征讨叛乱,通告天下的话。95略而雅:简单略而能抓住大方向。96烦而悉:繁富而详尽。97群下:群臣。矢:陈说。誓:约束。矢誓,指陈述征讨叛乱的决心和各种规定。以上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因谈话的对象不同,语言的深浅繁简也就自然不同。98指:意旨。不得:不能。及:追求。远:深奥。99经事综物:指规划、处理具体事物。100补:益。101陛下:指晋武帝司马炎。迈踪古圣:远追古代的圣王。102荡然:形容度量宽阔的样子。无忌:不须忌讳。103敌国:蜀与魏曾为敌对之国。诽谤之言:指诸葛亮的文章中有诋毁魏国的言论。104咸:都。肆:陈列。革:改动。讳:避忌。105大通之道:犹言殊途同归,比喻真理有共通性。106诣:到。上诣,上交到。著作:指著作省。107这是表文结尾的程式,表示文中所言不一定妥当,对皇上十分敬畏。108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即晋武帝泰始十年二月一日,274年。109陈寿以佐著作郎出为平阳侯相。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今译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第七 综核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远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以上二十四篇,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陈寿等上言:当初臣下任著作郎时,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奏,派我整理已故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言论政令。诸葛亮辅佐垂危的蜀汉,依仗蜀地险要的地势拒不臣服,然而仍要保留整理他的言论,以这样好的言论不被留传为羞耻,这确实是大晋朝的光明至德了,这种恩惠遍及全国,无所不到,自古以来是没有与之相比的。于是臣下就删除重复的文字,将同类的内容归在一起,共有二十四篇,篇名在上。

诸葛亮年青时具有超群的才能和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外貌非常英俊,当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就特别重视他。遭遇东汉末年的大乱,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自己耕田隐居,不求扬名天下。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气度不凡,便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早以知道刘备是雄姿杰出的人物,于是推诚相待毫无拘束地向刘备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二人结成深厚的友谊。等到魏武帝曹操南征荆州,刘琮率全州归降,而刘备失去依靠,军队又很少,没有存身之地。这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竟出奇计,亲自出使孙吴,到吴会求援。孙权平素就钦佩尊敬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雍容闲雅的气度,因此非常敬重他,就派遣军队三万人来援助刘备。刘备这才得以与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连打胜仗,将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全部占据。后来刘备又西进攻取益州。益州平定后,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皇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等到刘备后,刘禅年少才弱,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亲自处理。这时诸葛亮对外联合孙吴,对内平定南越之乱,修定法律制度,整训军队;制造各种机械,技巧高超,每样都力求精益求精;法律政教严明,赏罚有信用;邪恶的人没有不被惩治的,善良的人没有不被表彰的。达到了官吏中没有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人,人人自勉,要求上进的地步,道不拾遗,强不凌弱,风俗淳厚,教化清静。

在那时,诸葛亮的一贯志愿是:进则出兵征伐,统一全国;退则占据西南,侵扰曹魏,震动天下,又自以为自己后,就没有能进军北伐中原,与曹魏对抗的人了,因此他不停地出兵北伐,屡屡显示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治理整训军队,而不在于出奇制胜,他管理政务的才能,胜于他用兵的谋略。而与他相对敌的人,又正是杰出的英雄,再加上众寡相差不一,进攻与防守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所以诸葛亮虽然连年兴师动众。也未能取得成功。从前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作大将军,管仲向齐桓公荐举王子城父作大司马,都是考虑到自己的才能,没有兼有政治、军事两方面的缘故啊。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政治和管理,在这方面或许可与管仲、萧何相匹敌,而当时却缺少王子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所以使他的功业衰败,复兴汉室的大业不能实现。这也是天命有归,不可以用人的智慧和力量来争取的啊。

魏明帝青龙二年春天,诸葛亮率军队从武功出发,分兵驻守开荒屯田,为长期驻扎做准备。这年秋天病逝。百姓们追想怀念他,将他生平事迹作为谈话的资料。至今梁、益一带的老百姓中仍有对诸葛亮的赞叹和传说。这些赞叹和传说象在耳边一样,即使是《甘棠》诗对召公的歌咏,郑国人对子产的歌颂,也无法与之相比。孟轲有句话说:“在为百姓求取安乐的前提下役使百姓,百姓虽然劳苦,也不会怨恨;在为百姓求得生存的前提下,那人虽被杀,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确实如此啊!

论者中有人怀疑诸葛亮的言辞缺少文彩,不华丽,而过于啰嗦周到。臣以为咎繇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咎繇的《皋陶谟》简略而集中;周公的《大诰》繁富而详尽。为什么呢?咎繇是在与舜、禹一起交谈,而周公是在对群臣和百姓发号施令的缘故啊。诸葛亮面对交谈的人,都是一般平民百姓,因此,他的言辞不能简略,意旨不能深奥。然而他说过的话和留下来的文章,都是规划和处理具体事物的,其公正诚实的心意,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是足以使人们了解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对当世有所补益的。

我低头思想着,陛下远追古代圣王,心胸广阔,毫无忌讳,所以即使是蜀汉敌国诸葛亮的一些诽谤的言论,也都保留原文,不因讳忌而有所改动,这足以显明殊途同归的大道了。我谨慎地整理誊录诸葛亮的文章,上交到著作省。臣下陈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罪罪。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时,平阳侯相臣陈寿奏上。

集评 《魏书·毛修之传》:(崔)浩以其中国旧门,虽不博洽,而犹涉猎书传,每推重之,与共论说,言次遂及陈寿《三国志》,有古良史之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皆扬于王廷之言,微而显,婉而成章,班史以来无及寿者。修之曰:“昔在蜀中,闻长老言,寿为诸葛亮门下书佐,被挞百下,故其论武侯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浩乃与论曰:“承祚之评亮,乃有故义过美之誉,案其迹也,不为负之,非挟恨之矣。”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九《陈寿史皆实录》:《晋书》称陈寿作《三国志》,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又云: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寿为亮传,谓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议者每以此少之。《晋书》好引杂说,故多芜秽,此亦其一也。街亭之败,寿直书马谡违亮节度,为张郃所破,初未尝以私隙咎亮,至谓亮将略非长,则张俨、袁准之论皆然,非寿一人之言也。寿入晋后,撰次亮集表上之,推许甚至,本传特附其目录,并上书表,创史家未有之例,尊亮极矣。评中反复盛称其刑赏之当,则必不以父坐罪为嫌,廖立、李平为亮所废窜,尚能感泣无怨。明达如寿,顾立、平之不若邪?亮六出祁山,终无一胜,则可见为节制之师于进取销钝,自是实录。

卢弼《三国志集解》:弼按:不必论本传,即此表文已可为武侯一篇佳传。宋广汉张栻亦撰武侯传,事虽详备,文则远逊于此也。又按:承祚上表自署平阳侯相,与《华阳国志》合,惟与《晋书》本传云“补阳平令”异,钱大昕亦疑寿传为误。案《晋书·地理志》,平阳郡旧尧都侯国,平阳在汉为曹参封邑,子孙袭封。后汉末张济封平阳侯,晋元帝时,李矩封平阳侯,至晋初何人封平阳侯未详也。

钱钟书《管锥编》卷三,一二三,全晋文卷七一:陈寿《表上诸葛氏集目录》:“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按六朝人似不厚非此品目,亦且以为无损于亮之声价者。《世说·排调》:“郗司空拜北司,王黄六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钟嵘《诗品》下品论王融、刘绘曰:“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魏书·毛修之传》修之谓陈寿谤亮将略非长,崔浩驳谓寿评亮有“过美之誉”,不得为谤。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九《陈寿论》称寿为“良史”,谓张俨、袁准亦评亮不长于应变将略,非寿一人爱憎之私言;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引《魏书·李苗传》苗读《蜀志》至魏延献策而亮不纳,太息谓“亮无奇计”,佐证寿“奇谋为短”之论。“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按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一、靳荣藩《绿溪语》卷上说此节,皆引《晋书·李密传》张华问:“孔明言教何碎?”密答:“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大雅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窃谓《彀梁传》僖公二年:“达心则其言略”,范宁注:“明达之人言则举领要,不言提其耳,则愚者不悟”;即“与凡人言宜碎”也。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八《书〈三国志〉后》恽敬《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卷二《书 后》均足助朱彝尊张目;《野叟曝言》第七八回亦论陈寿“帝蜀不帝魏,有二十四端”,又论寿“表扬诸葛,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赵铭《琴鹤山房遗稿》卷一《读〈晋书〉》第一九首专论寿《蜀书》之纰漏,至云:“蜀人撰蜀书,乃如述荒裔!”则非讥其史德而讥其史学、史识也。

总案 陈寿为晋佐著作郎时,奉命整理诸葛亮的有关资料,编订《诸葛氏集》。本文是《诸葛氏集》编成后,向晋武帝报告全书目录、编辑过程及对诸葛亮评价的一篇表文。全文载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或称“表上诸葛氏集目录”。可惜陈寿编辑整理的《诸葛氏集》已经亡佚,今所传明代杨时伟《诸葛忠武书》十卷,清代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四卷,皆出于后人篡辑,清代严可均《全三国文》也辑有诸葛亮文两卷。诸葛亮是三国时代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贡献重大,为后人敬仰和崇拜,然而赞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如此卓越,未出茅庐而已三分天下,又为什么六出祁山而未能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宿愿呢?陈寿的表文对此做了较为精致的回答。其一是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的政治才能大大超过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所与对敌,或值人杰。”诸葛亮虽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正遇上对手。三是“众寡不侔,攻守异体。”魏强蜀弱,力量相差悬殊,而又是以弱攻强,以小攻大,其难可想而知。四是“天命有归”客观大势所趋。陈寿在这篇表文中对诸葛亮的身世、才华和政绩功勋作了概括叙述和较高的评价,赞扬他的著述“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有补于当世”。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又对诸葛亮做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议论精到,文笔洗炼,感情深致,是一难得的表文。 导航: > 文章辞赋 > 文学评论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三十六计》原文鉴赏

下一篇:《汉魏六朝散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鉴赏

猜你喜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原文与评析 希望与失望 《纤夫村》时培京散文赏析 金珂正《呓语(外一首)》 外国童话《[法国]艾斯卡尔贝·普蕾唐泰娜花》鉴赏 王涛《巫女阿诗玛》 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火龙神器阵法》原文鉴赏 《文彦博·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师酒》李学广散文赏析 周易全集《损第四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绿阴沈沈的解释?绿阴沈沈是什么意思?描写草木的词语 元龙湖海的解释?元龙湖海的典故与出处 中牟驯雉的解释?中牟驯雉的典故与出处 《〔双调〕沉醉东风·七夕》原文注释与赏析 《桃之夭夭》张峪铭散文赏析 《老城浮世绘》杜帝散文赏析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拉法格 《左传》叙战征存兵法谋略 成功,在高旷荒原上突然闯入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