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野王字希冯文言文

2.如何防范越狱论文

3.未若召其渠帅文言文翻译

顾野王字希冯文言文

下马威的出处-下马作威罪犯逃

1. 顾野王传翻译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为梁朝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担任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因通晓儒术而知名。

顾野王年幼好学。七岁时,习读五经,略知大意。九岁时,能写文章,他曾作《日赋》,领军朱异看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十二岁时,他跟随父亲到建安,撰写了《建安地记》二篇。长大后他通览经文史籍,精心默记,天文地理,占卜占候,虫书大篆,无不精通。梁大同四年(538),担任太学博士,后调任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任扬州刺史时,顾野王和琅邪王褒都是他的宾客,宣城王很爱他们的才能。顾野王还爱丹青,擅长绘画,于是宣城王在东府建斋,命令顾野王画古代贤像,王褒写赞,当时人称他们为二绝。

侯景之乱时,顾野王因父亲去世,回到吴郡,召募同乡数百人,跟随义军援助京师。顾野王身体瘦弱,身高六尺,又因在服丧期间伤心过度,近乎体不胜衣,但他执戈披甲打仗,显现自己臣为君之义时,慨慷激昂,这时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强壮,京城陷落后,顾野王逃回会稽,不久又去东扬,和刘归义守城抵抗贼寇。侯景之乱平定后,太尉王僧辩很赞赏他,让他督管海盐县。

高祖做宰相时,任顾野王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不久迁任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560),诏令补为撰史学士,不久加任招远将军。光大元年(567),顾陈书野王担任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570),调任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时,顾野王兼任东宫管记,原职务不变。太建六年,野王担任太子率更令,不久领大著作,掌国史,主持梁史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当时宫内官员有济阳的江总,吴国的陆琼,北地的傅纟宰,吴兴的姚察,他们都才高学显,议论他们的人都推重他。后调任黄门侍郎,光禄卿,主持五礼事,其他官职不变。太建十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诏命追赠他为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追赠右卫将军。

顾野王年少时因笃学纯厚而知名,从不与人争吵,看他的长相,好像不善辞令,但当他勉力而行时,皆人所不及。他的三弟顾充国早,他便为三弟抚养幼小,情义很重。他所撰写的著作有《玉篇》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续洞冥纪》一卷,《玄象表》一卷,都流行于世。还曾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写完就去世了。有文集二十卷。

2. 古文中埂的意思

埂:

1、《说文解字》说:埂,秦谓坑为埂。

南朝梁代顾野王(字希冯,519~581年)撰《玉篇》也说:埂,小坑也。

2、用泥土筑起来的堤防。如:埂堰;堤(堤)埂。

3、田埂,田与田之间便于人走路或蓄水用的高起的长条地方。

4、长条形的突出地面的地方。如:土埂;山埂。

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和3两义在清代以前即有。(“《广韵》曰吴人谓堤封为埂。今江东语谓畦埒为埂。”埒:音liè,田埂。)此两义也应属古义。《广韵》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

3. 南史*虞荔传译文全文

白话释义: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

五岁时,听舅舅孔熙先读《管宁传》,高兴地要读,舅舅便为他说解,刘瓛精心听讲,说:“这可以达到。”他被授予奉朝请一职,没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间茅屋,茅屋被风吹倒,而没有钱修葺。

但怡然自乐,学习不松懈。收徒授学,常常有数十人。

齐高帝即位,召刘瓛进华林园谈话,问他为政之道。他答道:“为政之道就在《孝经》里。

刘宋王朝之所以覆灭,陛下您之所以得天下,正是这点。”皇上赞叹道:“儒者之言,可以为万世之宝啊。”

皇上又对刘瓛说:“我顺应天命进行变革,人们议论认为如何?”刘瓛说:“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等他出去,皇上对司徒褚彦回说:“如此方正直率。

学士自然超过别人。” 齐武帝永明初年,竟陵王子良请他任征北司徒记室,刘瓛致信给张融、王思远说:“接到你们的心让我 *** ,本当停下手上公事,但考虑到平生抱负,将有违你们的关怀。

我对人情世故很笨拙,不习惯做官,以前曾经做过佐吏,便因为不能办好公事被罢免,这是熟识我的亲友们所共知的。 自己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职位,不敢期望高升,从小贫困,加上生性粗疏懒散,衣着长相,很是吓人。

我希望遵从九九的遗迹(顺应阴阳天道留下的踪迹),可以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开展自己计划,我的志向就在于此而已。”被授予步兵校尉,他没就任。

原文: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

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

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

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

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

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艰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

除步兵校尉,不拜。 此文出自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

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 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 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

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

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

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

4. 陈升之 字晹叔 的文言文及答案

宋史陈升之传原文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

举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改起居舍人、知谏院。时俗好藏去交亲尺牍,有讼,则转相告言,有司据以推诘。

升之谓:“此告讦之习也,请禁止之。”又言:“三馆为搢绅华途,近者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阶,请严其选。”

诏自今臣僚乞子孙恩者,毋得除馆阁。 著作佐郎王瓘遇殿帅郭承祐于道,诃怒不下马,执送府。

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张尧佐缘后宫亲,为三司使,寻为宣徽使;内侍王守忠领两镇留后,求升正班;御史张昪补郡,久不召;彭思永论事,令穷问所从来;唐介击宰相,斥岭南:升之皆极谏。

迁侍御史知杂事。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上言:“天下州县治否,朝廷不能周知,悉付之转运使。

今选用不精,又无考课,非暗滞罢懦,则凌肆刻薄,所以疾苦愁叹,雍圩上闻。必欲垂意元元,宜从此始。”

乃诏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升之同领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功务。 升之初为谏官时,尝请抑绝内降,诏许有司执奏勿下。

至是,申言之。诏委三省劾正其罪,仍揭于朝堂。

文彦博乞罢相,升之虑枢密使贾昌朝复用,疏论其邪,昌朝卒罢去。迁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

岁余,拜枢密副使。于是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交章论升之阴结宦者,故得大用。

仁宗以示升之,升之丐去。帝谓辅臣曰:“朕选用执政,岂容内臣预议邪。”

乃两罢之。以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徙太原府。

治平二年,复拜枢密副使。神宗立,以母老请郡,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

熙宁元年,徙许,中道改大名府,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

时文彦博、吕公著既为使,帝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故特命之。明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

数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之既相,遂请免条例司,其说以为宰相无所不统,所领职事,岂可称司。

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执政,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条例则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则不可。”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

会母丧,去位;终制,召为枢密使。足疾不能立朝,七年,冬祀,又不能相礼。

拜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秀国公。卒,年六十九。

赠太保、中书令,谥曰成肃。 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

王安石用事,患正论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为相。

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者。世以是讥之,谓之“筌相”。

升之初名旭,避神宗嫌名,改焉。译文陈升之字旸叔,是建州建阳县人。

考中进士,历任封州、汉阳军,进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主管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官府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

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

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瓘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祐相遇,郭承祐苛责怒骂王瓘(见到他)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

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祐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

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昪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

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做瀛州知州、真定府知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主管谏院。

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

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

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

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

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

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

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

5.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6. 黎景熙,字季明文言文答案

周书黎景熙传 原文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也,少以字行于世。

曾祖嶷,魏太武时,从破平凉,有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后为燕郡守。

祖镇,袭爵,为员外散骑侍郎。父琼,太和中,袭爵,历员外郎、魏县令,后至鄜城郡守。

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

尝从吏部尚书清河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

又好占玄象,颇知术数。而落魄不事生业。

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

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友。 永安中,道源劝令入仕,始为威烈将军。

魏孝武初,迁镇远将军,寻除步兵校尉。及孝武西迁,季明乃寓居伊、洛。

侯景徇地河外,召季明从军。寻授银青光禄大夫,加中军将军,拜行台郎中,除黎阳郡守。

季明从至悬瓠,察景终不足恃,遂去之。客于颍川,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

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不得已,出与相见。

留于内馆月余。太祖又征之,遂入关。

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 大统末,除安西将军,寻拜著作佐郎。

于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于时。

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魏恭帝元年,进号平南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

六官建,为外史上士。孝闵(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帝践阼,加征南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时大司马贺兰祥讨吐谷浑,诏季明从军。

还,除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末,迁外史下大夫。

保定三年,盛营宫室。春夏大旱,诏公卿百寮,极言得失。

季明上书曰: 臣闻成汤遭旱,以六事自陈。宣王太甚,而珪璧斯竭。

岂非远虑元元,俯哀兆庶。方今农要之月,时雨犹愆,率土之心,有怀渴仰。

陛下垂情万类,子爱群生,觐礼百神,犹未丰洽者,岂或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措失中,傥邀斯旱。 《春秋》,君举必书,动为典礼,水旱阴阳,莫不应行而至。

孔子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

《五行传》以为是岁一年而三筑台,奢侈不恤民也。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

《五行传》以为时作南门,劳民兴役。汉惠帝二年夏,大旱。

五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涧水绝。《五行传》以为先是发民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

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是岁发天下故吏穿昆明池。

然则土木之功,动民兴役,天辄应之以异。典籍作诫,傥或可思。

上天谴告,改之则善。今若息民省役,以答天谴,庶灵泽时降,嘉谷有成,则年登可觊,子来非晚。

《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或恐极阳生阴,秋多雨水,年复不登,民将无觊。如又荐饥,为虑更甚。

" ——《周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参考译文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鄚人。少年时因孝顺而闻名于世。

曾祖黎嶷,北魏太武帝时,因军功赠爵容城县男,后为燕君郡太守。祖父黎镇、父亲黎琼都世袭封爵。

黎季明小时候喜欢读书,生性记忆力强,有默默记忆的才能,而没有应酬对答之才。他的从祖父黎广,太武帝时任尚书郎,擅长古代之学。

曾经跟随吏部尚书清河人崔宏学习字义,又跟从司徒崔浩学习楷书和篆书,自此以后家传其学。季明也学习字义、楷书和篆书,与许慎有很多不同。

又爱好天象,对术数很是通晓,但穷困失意,不从事谋生之业。有书一千多卷。

虽然穷困独自居处,却不因生活所迫改变节操。和范阳人卢道源是心意相投感情深厚的朋友。

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卢道源劝说他出去做官,才做了个威烈将军。北魏孝武帝西迁,季明就寄居在伊洛。

侯景夺取河南之地,召季明到军队中,稍后改任黎阳郡太守。季明跟随侯景到了悬瓠,发现侯景最终不足以依恃,就离开了他,寄居在颍川。

当时王思政镇守颍川,多次派人召见季明,留在内馆。过了一个多月,周文帝又征召他,就进了关中。

周文帝就令季明在东阁订正确定古今的文字。西魏文帝大统末年,授著作郎之职。

当时和他同辈的人,都官位兼任侍中,车马服饰华丽丰盛,只有季明一人居于贫贱之位,而没有惭愧的表情。季明对其职守又很勤奋,撰著不懈怠。

然而性格特别固执,不合时宜,因此一做史官,就十年不调任。周明帝武成末年,升任外史下大夫。

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大造宫殿,春夏二季大旱,诏令公卿和文武百官,尽力上言朝政得失。季明上秘密奏章道:“臣听说成汤时遭受旱灾,让六卿自己陈述得失。

周宣王非常过分,宝玉都用尽了。难道不是为百姓作长远的考虑,俯首哀叹百姓不幸吗?如今正是农事的关键月份,季节雨都延误过去了,普天下百姓的心里,都渴望下雨。

陛下关心普天下的事物,像爱护儿子一样爱护众人,敬重礼遇各种神灵,尚且不能丰收谐和。难道是有的事情没有节制,违背了时节,举动失去折中,而导致这场旱灾吗? “《春秋》中说,君主举动必定要记录下来,行动要成为典范礼仪。

水旱阴阳,没有不应君主的行动而至的。孔子说:‘言语行动,是有道德的人感动天地的原因,能够不慎重吗?’《春秋》庄公三。

7. 褚亮字希明文言文翻译

褚亮,字希明,唐代大臣,唐朝阳翟(今禹州)人,又说为钱唐(今杭州余杭)人。

少年时机警敏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在陈隋时已有显名,十八岁仕后陈,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

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

大业中,炀帝嫉才,诬与杨玄感有牵连,贬为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617年),金人校尉薛举割据称王,任亮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

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消灭薛举,入唐后为秦王府文学(如同教官),后唐太宗每次征伐,亮常随军参预密谋,侍从征战。唐立国之初,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曾劝止唐高祖冬猎,以免扰民。

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馆内轮流值宿,以备咨询军国大事。贞观九年,任员外散骑常侍。

后迭有升迁,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

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大疆土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征,出兵突厥。唐统一全国后,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共十八人。

唐太宗曾命画家阎立本为他们绘像,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号称《十八学士 *** 图》,题上名字爵位,收藏为朝廷档案,是当时极高荣誉。后辞官归里,晚年病休在家,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

年九十三卒,著有文集二十卷。

如何防范越狱论文

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他监管系统抽调相关人员接替他们的工作。第二监狱第二监区监区长王军、副监区长李刚、民警徐福蒙和刘文志,值班门卫钱国军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2]4、罪犯逃出监狱后为了躲避追捕四处逃窜、藏匿,为了生存,势必会再次犯罪。所以越狱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越狱犯罪的动机分析

(一)越狱罪犯的各种需要是其产生越狱动机的基础

1、摆脱羁绊、获取自由的需要。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是行刑的最基本内容,也是罪犯需要得不到满足和产生痛苦的直接原因。早日获得自由几乎成为每个罪犯共同的需要。罪犯的需要始终是围绕着早日重返社会这一中心展开的,而其他具体需要则随罪犯所处的改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罪犯获取自由的欲求强度跟其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刑期长短有关。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变成后严格的监管改造生活,会使罪犯产生不适应、压抑、痛苦乃至愤恨等心理,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更易因无法忍受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折磨而铤而走险以谋求越狱。有些罪犯虽然被判处了较短的刑期,但当渴望自由的心理超过了对短期监禁的忍耐时也会形成越狱心理。

2、产生越狱动机的消极需要。消极需要以低级需要为主,是产生越狱动机的主要原因,对于罪犯越狱的推动力最大。

(1)以吃喝玩乐为主的生理需要。以吃喝玩乐为主的生理需要在大多数犯罪分子的需要结构中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固化在犯罪分子的心理结构中,一旦被激发便会促使其形成越狱动机。(2)性需要。对罪身自由的剥夺必然伴随着对性需要的限制,因此绝大多数罪犯处在极度的中。青少年罪犯在强烈的性本能冲动的支配下,往往更容易形成越狱动机。(3)逃避惩罚的需要。逃避惩罚是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到刑期结束被释放之前的所有阶段都必然存在的需要。自被拘押之日起,罪犯的社会地位和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人身自由的丧失、严格的管理等惩罚措施使其难以接受,劳动改造使其产生抵触心理,一旦有机可乘就铤而走险,企图越狱。(4)报复的需要。少数罪犯恶心较深,在原有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下,往往把犯罪原因推向客观或者归咎于某种偶然的情景因素[4]。报复越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越狱后向特定对象行凶报复;另一种是报复管教民警。

3、产生越狱动机的积极需要。如果罪犯的积极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当他们认为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得到满足时,也可能会产生越狱动机。

(1)思亲恋家的需要。改造的罪犯基本上处于同社会、家庭隔离的状态,这种特定情景往往加剧了其对亲人的思念和依靠,尤其是在亲人病重或亡、夫妻离婚、恋人移情等情况下其思亲恋家的情绪会非常强烈,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调节和转移,很可能产生越狱动机。(2)安全和自尊的需要。自尊是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罪犯毫无例外同样拥有安全和自尊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危及罪犯安全、损害罪犯自尊的情况:一是监管人员野蛮执法,使用打骂、体罚甚至是虐待等手段对待罪犯;二是某些罪犯有“牢头狱霸”行为,肆意伤害其他人员。那些长期处于被欺凌地位的罪犯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保护自己或者维护个人尊严,就会寻找机会脱离“苦海”。

(二)适宜的客观条件是产生越狱动机的诱因

适宜的客观条件是越狱动机的诱发剂、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少数领导对当前严峻的狱情形势和复杂的在押犯结构认识不足,仍然沿袭传统的、单一的管教措施,以此来应付日益复杂的改造局面;某些监狱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民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不强,管理松懈,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监管单位在监管设施方面投入太少,设备陈旧落后。管理上的这些薄弱环节使罪犯感觉有机可乘,遂产生越狱心理。[5]

2、改造环境不良。罪犯群体是个消极群体。他们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各种不健康的品行、犯罪伎俩和抗拒改造的情绪在互动过程中会“交叉感染”,与监管人员的正面教育效应相比较处于优势地位。越狱动机的形成与这种不良的改造环境有很大关系。一些监管场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让罪犯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任务,却忽视了对其的思想改造。过高的劳动强度、过长的劳动时间等使一些罪犯产生严重的回避劳动和抵触改造心理。当面对刺激和诱惑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越狱动机。

3、家庭因素。罪犯的家庭发生变故,例如家庭与其断绝关系、配偶闹离婚、家人生重病或亡、家人被欺负等,都会给罪犯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使其产生焦躁不安、心急如焚、痛苦伤心等心理,从而想方设法伺机逃跑。有的罪犯认为越狱后能够得到家庭的包庇因此也会千方百计的逃跑。

(三)一定的心理特征是产生越狱动机的先决条件

越狱需要为越狱动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客观条件则起到了诱发的作用,但是越狱动机的产生必须以犯罪人的一定心理特征为前提。

1、侥幸和过于自信。罪犯在羁押后一般都会产生越狱的念头,但对绝大多数罪犯来说仅仅是一种想法,因为他们在分析评价主观条件、监管场所安全警戒力量和越狱后被抓获的比例及后果后,对成功越狱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就放弃了。而少数罪犯则将这一想法进一步发展为越狱动机,难以抑制,继而千方百计地付诸行动,其中侥幸和过于自信心理的存在是产生越狱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越狱成功的先例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强化了一些罪犯的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越狱计划周详、准备工作充分,较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较低的估计监管场所的安全警戒和公安机关的追捕力量,因而决心以身试法。

2、消极的意志品质。在管教人员的教育帮助下。罪犯有时也会确定将自己“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的目标。但是,由于过去形成的犯罪意识与沾染的恶习太深,阻碍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其改造意志薄弱,信心不足,缺少韧劲,反复性大。另外,有些罪犯在被捕前就已经形成了具有较强反社会性的犯罪意志。被捕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性反思,反而将犯罪作为自己长久性的行为目标,不思悔改。具有这些消极意志品质的罪犯是极易产生越狱动机的。

预防罪犯越狱的对策及意义

(一)预防对策

1、针对罪犯的对策

(1)加强正面引导,教育罪犯安心改造。监狱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变。因此,要经常性、不间断地对罪犯开展认罪伏法教育,转变罪犯思想,消除侥幸心理。并辅以前途理想、人身观教育,有计划的组织有越狱史的罪犯现身说法,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帮教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教育罪犯认识到逃跑是没有出路的,真正把越狱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2)在罪犯中建立健全正当的互帮互控体系。罪犯群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越狱心理和动机,特别是那些主观恶习不深的罪犯,他们大多数能认罪伏法,靠近政府。监狱应大胆启用他们到一些要害岗位上去工作。他们在接受干警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同其他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娱乐的机会去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狱罪犯做到及时抓捕,及时起诉、公开审理,从重判决,以法律震慑想逃的,教育没逃的,鼓励举逃的,表扬抓逃的罪犯。例如,某监狱1996年8月14日破获了一起预谋越狱案,罪犯隋某于1996年11月1日被执行。从此以后,监狱在每年的11月1日都要对罪犯公开进行反越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96年以来连续三年未发生罪犯预谋越狱案件。 2、对于警察的要求

(1)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指警察临战时的心理准备,是指当一个人受到突然的侵害和袭击时他就会本能地发出自卫反击的动作,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就是要求警察具备防卫意识、技战术意识和临战时的警惕性,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冷静、果断的地处置。这种准备主要是心理准备和常规的技战术准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关键就在于解决临战时的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等问题。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在自我防护意识方面首先要做到先期估计,从险料敌。监狱警察要更新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当前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和犯罪分子的凶残性,警察执法要提高警惕性。其次要经常进行防范意识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民警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敌情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敌情观念。教育所有干警,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执勤过程中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履行职责,不能掉以轻心。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奠定确保安全的思想基础。最后树立必胜信心。作为一名警察要拥有捍卫法律尊严、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在遭遇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变被动为主动,做到一招制敌,能够依法及时处置,克敌制胜,控制局面,消除危险。(2)提高警察的体能和克敌制胜的本领。法律赋予了监狱人民警察一定的执法权,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遇到特定情形,法律许可警察对罪犯施加适当的暴力。因此,警察要增强和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具备反击非法侵害的能力,要有比进攻者更敏捷、更快速的防守反击动作。如果警察发现罪犯有攻击的迹象或遭遇了攻击时,警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和行动,应变自如,变被动为主动。

3、监狱的预防对策

(1)监狱防逃必须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前提。对监狱而言,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让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让罪犯无孔可钻。当前我们必须要全面推进监门设施建设,所有押犯点的监门必须实行AB门管理。高戒备度监狱必须在门禁中采取指纹认证和卡式管理体系,强化门卫的安全防范能力。所有监狱的大门、围墙、禁闭室、会见室、民警值班室等重点部位必须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和触发式报警器。要切实加强监狱围墙、电网的建设、高戒备度监狱要在围墙内侧划定警戒区域,安装蛇腹形刀刺网进行物理隔离。要配足配齐一线民警的对讲机、警棍等基本警用装备,满足民警执勤需要。(2)监狱防逃应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罪犯越狱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罪犯越狱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逃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应结合监狱实际情况,根据各项制度,制定一整套完备的责任制,加大监管安全隐患的查处力度,将不安全隐患检查处理在萌芽状态。各监狱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要将狱情分析清楚。将互监互助制度、收工点名制度、小区域防范制度、以老带新制度、查验身制度以及定期和不定期查监制度等,规范成册。将这些制度的落实,逐一承包到监区,分包监区干警身上。实行年度承包责任制,严格按着年初签定承包合同,年底对照合同进行逐项检查考评,并做到奖罚及时兑现,广泛调动干警认真落实防逃制度,提高防逃反逃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防逃反逃工作抓在干警的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 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

4、从社会大环境上预防

必须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形成强大的防逃网络体系。防逃和反逃不仅是监狱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建立健全监狱防逃体系,除要依靠内部完善机制外,还必须与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各居民社区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罪犯亲属广泛联系,共同组成一道群众联防,构筑群防群治的社会防范网络。[6]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监狱,积极配合监狱防逃。当前,我国的各项工作已逐渐步入法制轨道,但外界对监狱知之甚少。因此,可通过邀请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参与监狱的执法活动,利用媒介宣传监狱及《监狱法》,或组织大型巡回展览,或搞大型干警演讲和罪犯改造汇报会等形式参与社会活动,让社会了解监狱,了解罪犯越狱的公众危害和包庇越狱犯的后果,使其主动配合监狱投入到积极防逃工作之中。

总之,做好越狱防逃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其中,就一定会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强大防逃体系,使监狱的防逃工作做的更好,为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起到应起的作用。

(二)预防罪犯越狱的意义

1、预防罪犯越狱是社会稳定的需要。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罪犯在投入改造期间,原有犯罪行为被扼制,不正当需求被限制,部分权利被剥夺。如果教育不对症,管理不科学,他们当中的个别甚至部分罪犯就可能由不适应被监禁到抵触、对抗,最后发展到千方百计越狱。正是这种反监管、反改造意识逐渐增强,使之成为他们越狱的内驱力,而想方设法的实施越狱行为。越狱后,要躲避司法机关的追捕,四处逃窜、藏匿,为了生存,他们会不择手段再次进行疯狂的重新犯罪活动。事实证明,罪犯的越狱给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监狱必须预防罪犯越狱,将罪犯越狱案件控制在最低限度。

2、预防罪犯越狱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和正常改造秩序的需要。稳定的监管改造秩序和良好的改造环境是改造罪犯、教育罪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稳定的监管环境中,罪犯才能静心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反省和忏悔,重新树立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彻底改变过去的不良恶习和腐朽意识,重塑自我。罪犯越狱直接威胁着整个监狱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如果一旦发生罪犯越狱,监狱不得不组织大批警力进行追逃工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监狱的改造、生产工作正常进行,而且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一罪犯越狱,多罪犯想入非非,使罪犯群体的改造积极性下降。因此,预防罪犯越狱是有效地维护正常监管改造秩序的需要,更是维护法律威严的需要。

3、预防罪犯越狱是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需要。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键,一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监狱;二是用当代的先进思想教育改造罪犯,最终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目标。党和政府对监狱提出“关得下,跑不了、改造好”这一最起码的要求,说到底,就是将罪犯依法关押起来,运用先进的防逃装备严防越狱,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把他们改造好,这完全与创建工作相吻合,也充分说明了监狱防逃工作的重要性。监狱要想改造好罪犯,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用严格的监管做保障,否则,一旦发生越狱,不但教育改造不好罪犯,还会对监狱、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实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目标,就应当做好越狱预防工作,杜绝越狱行为的发生。这样,全监上下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使监狱整体工作向前稳步推进。

在新形势下,监狱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少数罪犯不思悔改,抗拒改造,甚越狱犯罪的防范措施研究至企图越狱,特别是当前狱内罪犯结构日益复杂,狱内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造罪犯难度不断加大,监管安全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使预防罪犯越狱的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考验。因此,安全防范意识要及时跟上形势,从现有的情况出发,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监狱安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小平.确保监所稳定优秀论文集[M].

[2] 杨明,宁大庆,朱斌.从呼和浩特第二监狱越狱事件谈监狱警察的防卫意识与技能(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5卷,2010(第4期):109-112. [3] 迪小华.论罪犯的需要(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1期):86-89. [4] 麻小平,郑玑.论看守所留所罪犯逃脱心理形成及防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46.

[5] 范中攀.脱逃犯罪的动机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2期):41-43.

[6] 岳海.关于建立监狱防逃体系的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第12期):42-45.

未若召其渠帅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文帝驾崩,废帝年龄尚小,还蒙昧不化。宣帝授以尚书辅政的官职。仆射到仲举(有姓到的么?)等人假传太后的旨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大家都又怀疑又害怕,没有人敢进言。毛喜立刻骑马入城,跟宣帝说:“今天的旨令,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延续宗社的责任最为重要,您要三思后行。”最后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右将军韩子高和仲举想谋反,但是事情还没有行动,毛喜跟宣帝说:“应该挑选人马给韩子高,并赐给铁和碳,让他们可以修补兵器和护甲。”宣帝说:“韩子高本来就想要谋反,正应该抓起来,为什么还要巴结他?”毛喜说:“先帝刚(结合上下文,感觉应该是这个意思),边患还很多,韩子高是前朝委任的,表面很是顺从,但为人比较轻佻急躁,应该给他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来诱惑他,让他不怀疑。他这样的人,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呢!”宣帝于是听从他的计划。等宣帝做了皇帝以后,封他为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掌管国家机密,又封为东昌侯。母亲病故的时候离职,宣帝昭封他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并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画出她的墓田,亲自和杜缅看图指画。(毛喜)受到的恩宠到了这样的地步。

宣帝又想对彭,汴用兵,问毛喜计策,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复,边境还人心未服,周氏刚刚吞并齐国,难以和他争锋。不如安置民生,保卫国家,才是长久之道”。皇上没有听从,后来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终究给周氏俘虏了。

皇帝很后悔没有听从毛喜的言语,跟袁宪说:“一旦不用毛喜的计划,就导致这样。”于是益加亲近看重,毛喜却一直没有什么话,只是回避。当时皇太子很喜欢喝酒,经常和宠幸亲近的人彻夜宴饮。毛喜曾经和宣帝说过,太子于是记恨他。等到即位后开始疏远毛喜。后来皇帝被始兴王所伤,伤好了后,设置酒宴带着江总(人名)和其他人作乐赋诗,喝醉后命令毛喜作诗,毛喜看到很不高兴,想进言劝阻,后主却已经醉了。毛喜于是说自己有心病,扑到在台阶下。移出宫廷后,后主醒过来了,跟江总说:“我很后悔叫毛喜来赴宴,我知道他没病,不过是想劝阻我为欢饮宴罢了,这不是我想做的。”

至德初年,被任命为永嘉内史。毛喜到了任所,不要俸禄,为政清净,百姓官吏都非常安心。等到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他(毛喜)的城郡和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于是修葺城墙和兵甲,又派遣援兵支援建安。叛贼平定后,任命为南安内史。

祯明初年,授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的官职,在赴任途中挂了。

PS,楼主你这个版本有点不全,我是看着其他里面补充着翻译的。虽然分少,不过翻译既可以帮别人,又可以自己得益,何乐不为。错误难免,请多指教~!

2. 后汉书·列传第八 陈俊字子昭 文言文翻译

陈俊字子昭,西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年轻时做郡吏。刘玄登位,任用宗室刘嘉做太常将军,陈俊做长史。光武攻取河北,刘嘉送信推荐陈俊,光武任用他做安集掾。跟随光武在清阳攻打铜马,进军到蒲阳,拜任强弩将军。和五校交战于安次,陈俊下马,短兵相接,所向披靡,追击二十多里,斩杀敌军头领而回。光武望着他慨叹说:“战将都像这样,难道还会有什么担心吗!”五校领兵退入渔阳,经过各地抢劫。陈俊对光武说:“可以派轻骑绕出贼兵前,让百姓各自坚守壁垒,来断绝贼兵粮食来源,可以不交战而消灭他们。”光武觉得他说得对,派陈俊率领轻骑奔出贼兵前。看到百姓保守壁垒坚固完好的,命令他们固守;散在野外的人,趁机抢劫他们。贼兵来后没有东西可抢,于是散乱失败。等部队回来,光武对陈俊说:“困住这些贼兵,全是将军的计谋。”等光武登位,封陈俊为列侯。

3. 凌义渠 字骏甫 乌程人文言文阅读翻译

凌义渠

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炜失饷银三千,责偿急,自缢,有司责其家。义渠言:“以金钱殒命吏,恐天下议朝廷重金,意不在盗也。”帝特原之。宜兴、溧阳及遂安、寿昌民乱,焚掠巨室。义渠言:“魏羽林军焚领军张彝第,高欢以为天下事可知,日者告密渐启,藩国悍宗入京越奏,里闾小故叫阍声冤,仆竖侮家长,下吏箝上官,市侩持缙绅,此《春秋》所谓六逆也。天下所以治,恃上下之分。防维决裂,即九重安所藉以提挈万灵哉!”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附丽。给事中刘含辉劾体仁拟旨失当,被贬二秩。义渠言:“谏官不得规执政失,而委申饬权于部院,反得制言路。大臣以揽权为奉旨,小臣以结舌为尽职,将贻国家无穷忧。”兵部尚书张凤翼叙废将陈状猷功,为给事中刘昌所驳,昌反被斥。义渠言:“今上下尽相蒙,疆埸欺蔽为甚。官方尽滥徇,武弁幸功为甚。中枢不职,舍其大,摘其细,已足为言者羞。辨疏一入,调用随之。自今奸弊丛生,功罪倒置,言者将杜口。”不纳。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自毛文龙后,叛者接踵。义渠言:“东岛孤悬海外,转饷艰,向仰给朝鲜。今路阻绝不得食,内溃可虑。”居无何,众果溃,挟帅求抚。义渠言:“请阳抚阴剿,同恶必相戕。”及命新帅出海,义渠言:“歼渠散党宜速,速则可图功,迟则更生他衅。”后其语皆验。

义渠居谏垣九年,建白多。吏科给事中刘安行恶之,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寻迁按察使,转山东右布政使,所至有清操。召拜南京光禄寺卿,署应天尹事。

十六年,入为大理卿。明年三月,贼犯都城,有旨召对。趋赴长安门,旦不启扉。俄传城陷,还。已,得帝崩问。负墙哀号,首触柱,血被面。门生劝无,义渠厉声曰:“尔当以道义相勖,何姑息为!”挥使去。据几端坐,取生平所好书籍尽焚之,曰:“无使贼手污也。”旦日具绯衣拜阙,作书辞父。已,自系,奋身绝吭而,年五十二。赠刑部尚书,谥忠清。本朝赐谥忠介。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

(简译)凌义渠,宇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官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李炜失饷银三千,要求偿还紧急,自缢而,有关部门要求他的家人。义渠讲:“因为金钱丧命吏,恐怕天下人会议论朝廷重金,意不在偷的。“皇帝特意原谅他。宜兴、溧阳、遂安、寿昌百姓混乱,焚烧抢掠巨室。义渠讲:“魏羽林军焚烧领军张彝的宅第,高欢认为天下的事就可以知道,天渐渐开始的告密,藩国强悍宗入京越奏,里巷小所以叫守门人伸冤,我竖欺侮家长,下吏箝上司,市场商人拿着绅士,这就是《春秋》所说的六逆啊。天下的治理,依靠上下之分。防维分割,就是九重安所借以扶持神灵啊!”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依附。给事中刘含辉弹劾体仁模拟旨意失当,被贬为二级。义渠讲:“谏官不能规劝执政失误,而委托进行整顿权在部院,反控制话路。大臣以独揽大权为奉圣旨,小臣以说话为尽职责,将给国家带来无穷忧伤。”兵部尚书张凤翼叙述废将陈述谋略功效,为给事中刘昌驳回,董昌反叛被排斥。义渠讲:“现在上下都难辨,边界欺骗蒙蔽为严重。官方都过度追求,武弁到功为严重。中枢不称职,除了他的大,摘下他的小,已经足够为说的羞愧。清疏一进入,调用跟随他。从现在奸邪弊端丛生,功过倒置,说话的人将杜口。”不接受。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从毛文龙后,反叛者接踵而至。义渠讲:“东岛孤悬海外,运粮艰难,向上给朝鲜。现在路阻隔不能吃,内部崩溃可以考虑。”没过多久,众人果然崩溃,挟率求抚。义渠讲:“请阳阴剿抚,同罪恶一定要互相伤害。”以及命令新帅出海,义渠讲:“歼灭渠散伙应该尽快,很快就可以画功,迟就再生其他争端。”后他们的话都应验。

义渠为谏垣九年,建议多。吏科给事中刘行恶的,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不久升任按察使,转任山东右布政使,所到之处有清廉的节操。召任南京光禄寺卿,代理应天府尹事。

十六年,入朝任大理卿。第二年三月,贼寇侵犯都城,有旨召回答。赶赴长安门,早晨不开门。一会儿,传城陷落,返回。已,到皇帝逝世的消息。背墙号啕大哭,头撞柱,血流满面。学生努力没有,义渠厉声说:“你要用道义相互勉励,为什么姑息为!”指挥使离开。根据近端坐,取生平所喜欢书籍全部烧掉了,说:“不要让贼手弄脏了。每天都穿红衣服”拜阙,写信辞别父亲。已,从系,奋身断喉而,五十二岁。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谧号忠正清廉。朝廷赐谧号忠介。

《百度文言文翻译》

4. 《后汉书·郭伋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翻译:

郭伋当上州牧后第一次出巡,到了西河美稷这个地方,看见有许多孩子各自夹着竹竿,在道路两旁列队跪倒欢迎。郭伋就问:“你们为什么从远方过来呀?”孩子们答:“听到您来,我们都很高兴,就过来欢迎。”郭伋对孩子们表示感谢。

等到巡视完毕,国际要走的时候,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他:“您什么时候还来?”郭伋问了问副手,副手计算好日期又告知孩子们。

第二次巡游的时间到了,但是郭伋却先于一日赶到这里。郭伋认为这违背了自己与孩子们的诺言,是失信的行为,于是就在野外驻扎,等到时间到了才进城。

郭伋真是一个守信的人呀!

5. 文言文翻译,召其魁, 询之, 乃土人 遏 ,非劫也

召请他们的头子(为首之人),仔细询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知道是当地士人为了遏制阻止卖米,不是劫夺米啊。

这是袁枚轶事

侍郎尹会一督学试江宁,有两骑冲其前麾,且漫骂称亲王家奴。他县尹不敢问,枚立擒治,则为大将军投书制府者也。搜其箧,得关节书十余封,悉焚之,重挞遣去。十三年,江南灾,铜井民运米至吴门,有率众劫之者。枚以荒政当弛刑,召其魁首询之,乃土人遏粜,非劫也。论以情法,追米还之。已而吴门有遏粜殴官之狱,上司叹赏枚得政体。其敏而能断类此。初,枚为潥水知县,其父自广西来,虑枚年少,不谙吏治,乃匿姓名访诸野。有女子告日:“吾邑袁知县,政若神明。”其父乃大喜入署

6. 卜天璋文言文的翻译文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父亲卜世昌,在金朝任孔国官。宪宗蒙哥南征时,卜世昌率众归附,授官为镇抚,统领民兵二千户,升为真定路管民万户。

宪宗六年,登录征调黄河以北的二千民户迁徙至黄河以南,命卜世昌专领,因而定居于汴梁。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贤良,征辟他为宪史,他的声望更为瞩目。后任御史台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权势贪污受贿,御史揭发了他贪赃。

当时卜天璋主管文读,还没来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谗毁,他和御史都被拘押于内廷,御史悲伤埂咽,卜天潭问他为什么这样,御史说:“我已老了,只有一个女儿,心里觉得可怜;她听说我被拘押,已经数日没有吃饭,所以心中悲伤。”卜天璋说:“尽职而,正合大义,为什么要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惭愧,向卜天璋拜谢,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顺德王伾持国政,擢升卜天璋为中书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别,其他的宰相很生气,对卜天璋的话置之不理,但顺德工却听从卜天璋的意见,并且说:“掾能这样做,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大德五年,因为枢密大臣暗伯的推荐,被授予都事,并领他到府上,引见给皇帝,赐锦衣、鞍辔、弓刀等物。后来又因扈从之劳,加官为奉训大夫,赐给侍宴服两套。

任职期满后,应当有人替职,枢密院大臣上奏请求留任,特地以替职的人作为增设的员额。武宗时,迁升为宗 *** 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

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

有人报告诸候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

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怠懈!”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

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官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卜天璋禀承旨意断案,才没有出现冤狱。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

当时盗贼聚集,占据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碟刑示众,盗贼被平息。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

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的。

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

他遇事就是这样无所顾虑。大火烧到饶州的东门,卜天璋穿戴整齐,对火而拜,大火因此熄灭。

鸣山有虎凶暴残恶,卜天璋发出檄文给山神,很快就将虎捕获。他以政绩和品行第一为朝廷所知,升任广东廉访使。

先前,豪强濒海筑堰,垄断商船以取利,前任的多届长官都因收受了贿赂而置之不问;卜天璋到任后,便调发兵卒将堤堰决去。岭南地区历来无冰,卜天璋到后,开始有冰,人们都说这是卜天璋施政良好所致。

不久,他便请求退休。天历二年,蜀地发生叛乱事件,荆楚地区受到很大震动。

朝延又拜卜天璋为山南廉访使。人们都认为他已年老,一定不会上任。

卜天璋说:“国家正遇危难,我虽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得其所,岂敢逃避困难!”于是挺身赴任。到任后,他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

当时物价飞涨,卜天璋下令不要压低物价,听任民众自由买卖,引来商人的车船汇集贩运,米价很快就跌了下来。又留下御史台的赃罚库缗钱,不再输送到御史台,用来赈助饥民,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正值朝廷下诏给三品官,令他们论说当时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举二十件事上奏,共一万余言,列出条目名之为《中兴济治策》,都切中时弊,从此后便辞官归家了。回到汴梁后,他把自己余下的俸禄都施。

7. 急

桑怿,开封雍丘人。

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里老父子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

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

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

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

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

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

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