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现代文阅读答案-后生可畏阅读理解答案
1.《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2.不为什么 阅读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3.文言文实词推测反思
4.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5.谁有2011小升初的语文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越难越好 答好再加分
《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练习1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练习2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3. 《礼记》之家教学相长的翻译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5.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练习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练习2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不为什么 阅读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三)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一、判断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下面句子中“一”字的变调,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1)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 (2)一山一水,一丘一林 (3)一闪一闪,像颗小星星。 A.yī yí yì B.yī yì yì C.yī yí yí 2. “盛”(shèng)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兴旺;②丰富,华美;③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3.下面反义词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轻松——沉重 B.正确——错误 C.抽象——具体 D.批评——表扬 E.拥护——同意 F.冷淡——热情 4.下面各组词语中,表示人物神态的是( )组。 A.全神贯注 垂头丧气 满不在乎 忍饥挨饿 B.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胆大妄为 安然无恙 C.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垂头丧气 面如土色 D.全神贯注 迫在眉睫 提心吊胆 依依不舍 5.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来势勇猛,不可阻挡。) B.飞机上的乘客全部遇难。(遇到了困难和险情。) C.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这里是坚强,不屈服的意思。) 6.带横线的词语对带点的词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一组是( )。 A.张大爷正吃力地扛着大米。 B.我们已经把教室的玻璃擦明亮了。 C.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一个营。 D.同学们在教室前种了三棵毛白杨。 7.根据提示要求,选出下列句子朗读重音标得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打电话”这个意思: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B.强调“不能迟到”这个意思:今天下午的会你可要准时啊! C.强调“不止一次”这个意思:这次考试他又得了第一名。 D.强调不知道的内容:我不知道他明天会不会来。 8.读下面的比喻句,错误的一项是( )。 “藏龙山上的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A.把闪耀着各色光辉的水池,比作宝石。 B.把大大小小的水池比作铺展着的巨幅地毯 C.把藏龙山比作铺展着的巨幅地毯。 9.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10.读下面的作文题,标出对应的题号。( ) (1)《校园小景》 (2)《我的老师》 (3)《一件趣事》 (4)《日记一则》 a.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b.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c.写景状物文 d.应用文 A.c、b、a、d B.c、a、b、d C.d、a、b、c D.c、b、d、a 二、分析填空。(每题3分,共9分) 11.下面语句可以运用哪些表示人体部位词语的比喻义,请将这些词语补充进去,把句子写完整。 (1)这件事终于有了( )。 (2)她是班里的文艺( )。 (3)他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 )。 12.对下列成语的理解因望文生义出现了错误,请修正理解,将正确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1)不速之客——跑得不快的客人。 (2)后生可畏——后生下来的可怕。 (3)身体力行——身体有力就行。 13.乱句重排。 ( )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 )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 )展望明天 ( )回首昨天 ( )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 )面对今天 三、语言运用。(每题2分,共10分) 14.根据下面一段话,写成一条“一句话新闻”向《南京日报》投稿: 为了“服务基础教育,共享教学资源,拓宽育人领域,提高育人艺术”,第一实验小学建成学校网站,“ysxedu”中:“ysx”代表第一实验小学,“edu”是“education”即“教育”之意,并成功登陆Internet国际互联网,成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25字以内) 15.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连贯流畅 啊,友情!人间怎能没有你?愿你像和煦的阳光,常常照耀我们的胸怀;愿你像清新的空气,时时输向我们的心房; ;让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美好的、愉快的、坦荡的、文明的、一往无前的…… 16.将下面划线句子改为由三个句子组成的排比句: 阅读,离不开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17.“有些地方,环境保护也的确做出了成绩,使人们得以重闻飞离的美妙歌声,再一次新眼目睹秀色可餐的树木森林。”修改划波浪线句子,使之与划横线句子构成对偶。 18.读下面表一、表二,在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表明你对表中数据的理解。 表一:人均耕地 表二:中国人均耕地 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 1949年 目前 4.20亩 1.35亩 3亩 1.35亩 我们中国的人均耕地 。因此, 。 (二)阅读与理解。(26分) 一、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桃花源记(节选)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19.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20.你认为在东晋时期,桃花源这个地方真的存在吗?请亮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21.本着“怀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片断提出一个你所发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题2分,共8分)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自己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22.词语解释: (1)“不禁”的“禁”的意思是:( ) A.经受 B.忍耐 C.不准 D.禁止 (2)“酿”是利用发酵作用制造的意思。文中“酿蜜”、“酿造生活”的“酿”是取其( ) A.本义 B.原义 C.引申义 D.比喻义 23.对“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多么高尚啊”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渺小”表面上是说蜜蜂的形体小,其实是说它很普通,它的劳动很平凡。 B.说蜜蜂“高尚”,是指其品格,因为它把辛勤劳动的成果生部奉献给了人类。 C.“渺小”是说一只蜜蜂酿的蜜太少,对人类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高尚”是说千千万万只蜜蜂酿的蜜积少成多,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崇高的。 D.这一句把“渺小”与“高尚”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议论中充满了作者对蜜蜂精神的赞美之情。 24.关于选文末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内容上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由上文的赞美发展到了学习。 B.在线索上与作者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是一致的。 C.表示要做一只蜜蜂,只说明他太喜爱蜜蜂,并无其他含义。 D.以“梦”为结尾,使文章带有“浪漫主义”的特点。 25.用波浪线标出文中高度概括蜜蜂精神和品格的两个句子。 三、现代文阅读(二)。(每题2分,共12分) 不为什么 冰心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其他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的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26. 第1小节中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_______________和母亲的______________。 27.第2小节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用该小节中一个肯定的陈述句回答) 29.第4小节中一段写景文字,可用该小节中哪个短语概括,其用意何在? 30.第5小节划线部分说明了母亲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两项) A. 温馨 B. 无私 C. 博大 D. 深沉 31.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三)体验与表达。(45分) 一、鲁迅先生在《故乡》的开头,写了“我”回故乡所见的景物:“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迈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种沉寂,荒凉的景象,与作者悲凉的心情融为一体,使全篇笼罩上了一层悲哀的气氛,这种写法叫烘托。请你用这种技法给文题《我的烦恼》写一段50—100字的写景开头。(15分) 二、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成文。(30分) 1.读了《不为什么》一文后,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就你自己有感受和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400字以上。 2.题目: 的滋味 要求:完成题目,写出真情实感,字数400字以上。 (四)拓展与提升。(附加题)(10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段话是影响了几代人的名言,但划线二句却是歧义句,请分析它的歧义,并根据语境修改划线句,使之消除歧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一、判断选择。 1.B 2.C 3.E 4.C 5.B 6.B 7.B 8.B 9.D 10.B 二、分析填空。 11.(1)眉目 (2)骨干 (3)手足 12.(1)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2)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3)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3.4、2、5、1、6、3 三、语言运用。 14.第一实验小学建立网络,成功登陆互联网。 15.(略)注意句式的一致和内容的相关。 16.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17.再睹秀丽的绿色树林 18.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还呈下降趋势 要大力保护耕地 (二)阅读与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9.(略) 20.(略) 21.(略) 二、现代文阅读(一)。 22.(1)B (2)C 23.A 24.C 25.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三、现代文阅读(二)。 26.天真幼稚 温柔慈爱 27.议论 写出了母爱的纯洁、无瑕 28.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29.万象纷乱 烘托母爱的永恒 30. B C 31.有影响,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四)拓展与提升 还有一层意思:虚度了年华也不感到悔恨,碌碌无为也不感到羞耻。改:不感到悔恨,因为没有虚度年华;能够不感到羞耻,因为没有碌碌无为。
是这个吗? 一起给你了。。。。。。
文言文实词推测反思
1.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文言文阅读的难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如,2011年浙江卷中“贞观初,第明经”,句中的“第”,可以组成“第一”、“府第”、“门第”、“等第”、“及第”等词语。
“第一”表示序数,显然不对。“府第”、“门第”都表示房屋住宅的意思,用在这里也不对。
“等第”就是等级,也不能用在这里。“及第”是什么意思呢?有句话叫“状元及第”,就是考中了状元的意思。
所以,“第”就是“考取”、“考中”的意思了。多做组词练习,不仅能积累大量词语,更能准确理解文言实词,促进古文学习。
汉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特别多。词中两字可以互相释义,训诂学称之为“互训”。
如,“追逐”,《说文解字》:“追,逐也。”“逐,追也。”
类似还有很多,略举几例:“珍,宝也。”“宝,珍也。”
“玩,弄也。”“弄,玩也。”
“召,呼也。”“呼,召也。”
“呻,吟也。”“吟,呻也。”
“奉,承也。”“承,奉也。”
“帅,将也。”“将,帅也。”
“杀,戮也。”“戮,杀也。”
“更,改也。”“改,更也。”
“敕,诫也。”“诫,敕也。”
“制,裁衣也。”“裁,制衣也。”
“伪,诈也。”“诈,伪也。”
2011年浙江卷中“文瓘以疑请,绩曰:‘子无为嫌。’”这里的“嫌”就是“疑”,“嫌”“疑”互训。
试卷把“嫌”解释为“疑忌”是对的。 成语是从古汉语直接保留下来的表达方式。
通过成语也能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如。
“理屈词穷”的“屈”为“理亏”之意。2010年浙江卷(胡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
的“屈”就是理亏。少年胡叟与成年人辩论,一点都不会理亏,突出了他聪敏过人。
如果解释为“屈辱”,就不对了。又如,“引以为鉴”的“鉴”为“教训”之意。
2011年浙江卷“隋监未远,不可不察。”中的“监”,通“鉴”,就是教训的意思。
张文瓘用隋朝灭亡的教训来劝谏皇上要安抚百姓,深得唐高宗的嘉许。 句子结构规则往往固定,因而,分析句子结构也是确定文言实词含义的好方法。
如,2011年浙江卷“第明经”,是动宾结构,“第”只能理解为动词“考取”,否则就是错的。“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一句是因果关系。
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讲恕道,所以,“方戴胄”。是张文瓘“仿效”戴胄吗?显然不是。
否则,因果关系就要颠倒过来,就要理解为“张文瓘因为仿效戴胄,所以执法公平讲恕道。”这并非原句的意思。
原句是表达人们对张文瓘的评价和称赞,人们把他比作戴胄。“方”,作“比方”、“比拟”讲。
文言句子还有对偶和骈句。如,2011年浙江卷“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逸”,指百姓生活安逸;“劳”,指百姓生活劳苦。
骈句具有结构相同的特点,相同位置文字,其意义也大致相同,这对我们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很有帮助。如2010年浙江卷“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就是骈句。
“善”与“工”的意思相同。“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也是骈句,又如2007年浙江卷“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据此,“畏”就不是担忧、畏惧,而是佩服、敬服的意思。
“后生可畏”的“畏”就是这个意思。“苦其多”和“畏其敏”都是动宾关系,“苦”也不是痛苦、艰苦、劳苦,而是勤劳,并且活用为意动,认为勤劳。
王定国写了很多诗寄给苏轼,苏轼就认为他很勤劳,佩服他的聪慧,也敬服他诗歌写得很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词语的意义以及感 *** 彩都会发生变化,这就产生了古今异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浑浑”为“浑厚”,“噩噩”为“严肃”,形容人浑厚严正,是褒义。现在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现在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为褒义。
“恨”,古时为遗憾,不满,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古时表示“仇恨、怀恨”的“怨”,现在则变为埋怨、责备了。
古今异义的情形比较复杂。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现在的意义来代替古时的含义。
否则,就无法理解。如,2011年浙江卷“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句中的“狱”是监狱吗?“怨”是埋怨吗?我们不妨用代入法,看看能否讲得通。其实,“狱”在古时为“案件”。
现代汉语还保留着“断案”的说法,“断”就是“审判”的意思,现代常用词也有“判断”一词。“怨”也不是埋怨,而是仇恨、怀恨。
这才更能说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被判有罪的人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服罪。
文言实词,自然避不开通假字。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的笔误。
只是后人沿袭前人的笔误,通假字也就代代相传了。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同音字代替本字,二是以形似字代替本字。
广义上的通假字,也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 怎样判别通假字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别。
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中“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一句,是韦祖思挽留胡叟的话。其中的“反”,通“返”,是“返回”之意。
胡叟。
2.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一、以形推义,联系语境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知道了这些。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二、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四,联想教材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3. 中考文言文: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需要以大量的文言文和历史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深厚的积累,才会有这个意识。
例如:水、江、河等,早期的文言文专指河流、长江的下游段、黄河。但这个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的文言文可以指现代意义的水、江、河。
当你积累了比较丰厚、扎实的基础之后,就可以根据作者所处时代去判断。我们学习的实词古今义,大多以远古与近古作比较,缺少“中古”这个阶段。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在考试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否则有可能被扣分。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1孔融说的"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一句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读出来了吗?
孔融这句话是反用陈韪的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的,其潜台词是陈韪从自身成长得到的结论,即陈韪小时候聪明,现在则“不佳”。
2"韪大踧踖",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他被一个孩子套用了他自己的话讽刺了,而他一时又无更有力的措辞去反驳,使自己很没面子。
3请你猜测,李元礼在听完孔融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
李元礼在听完孔融的话后,可能会哈哈大笑,说孔融“后生可畏”啊,以缓解陈韪的尴尬;同时对少年孔融的聪慧过人表示赞许,但对他的狂妄自大不免担忧。
个人理解,愿对你有所帮助!
谁有2011小升初的语文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越难越好 答好再加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20分)
1、整体认读音节共有16个,下面全是整体认读音节的一组是( )
A.ai ui un ün ing
B.zhi chi yi wu ye yuan
C.sh ch ie en ong
2、下面三组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烽火(fēng huǒ) 誓言(shì yán) 侮辱(wú rǔ)
B.柔嫩(ró lèn) 推辞(tuī chí) 热情(rè qíng)
C.幽静(yōu jìng) 辉煌(huī huáng) 女孩(nǚ hái)
3、下面形声字组合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 )
A.宵 芳 菜 案 爸
B.闺 匪 衷 疲 庭
C.闺 圆 匪 闷 固
D.衬 顾 秧 骑 铜
4、每组加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血泊 梁山泊 湖泊 泊舟
B.着火 打着了 着凉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C.勉强 强词夺理 强大 倔强
D.尽头 尽管 尽职 无穷无尽 尽底层
5、下面每组词中有三对同义词,每对词中感彩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宠爱——溺爱 腐蚀——侵蚀理想——幻想
B.熟悉——熟练严厉——严峻成绩——成就
C.顽强——顽固机智——狡猾教诲——教唆
D.仇视——轻视卑鄙——卑劣爱护——爱戴
6、下列四对词中不是反义词的一对是( )
A. 开心——关心 B. 忙碌——空闲
C.失败——成功 D.暂时——永远
7、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坚强的目光 B.明亮的教室
C.敏捷的思维 D.朴素的衣着
8、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9、下面的话最得体的一句是( )
A.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欢迎你下次再来帮助我。
B.今天是爸爸40岁的生日,是值得庆贺的日子。
C.小军,你给我讲的问题我根本不懂,我希望你给我认真地讲一遍。
D.小刚,你今天的行为打动了我,我要学习你。
10、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
A.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B.孔子搬家——净是书(输)
C.泥菩萨过河——纹(问)到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组是( )
爸爸指着竹笋对我说 你看 竹笋多么有力量啊 不论在什么地方 不论被什么东西压迫着 它都能顶开 一个劲地向上长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12、对格言“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解释得确切的是( )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
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生活美好。
C.人们想要生活美好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
D.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13、没有用比喻的一组是( )
A.残阳如血。
B.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C.桂林的山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D.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4、提起“不耻下问”,会想起《论语》中这样的话( )
A.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三人行,必有我师。
D.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5、与其他两项有明显区别的一项是( )
A.《泊船瓜洲》 B.《拔苗助长》 C.《南辕北辙》
16、“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即使……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
A.泰山 B.庐山
C.黄山 D.华山
18、从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 我怎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呢?
B.小红对小明说:“你明天和我一起去图书馆,好吗?”/小红对小明说,他想明天和小明一起去图馆。
C.他的话完全没有错。/ 他的话不可能不对。
D.雨来宁可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 雨来或者牺牲自己,或者向敌人屈服。
19、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B.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C.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政治觉悟。
D.人们倾听和注视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20、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C.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乌衣巷》(刘禹锡)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二、阅读欣赏。(40分)
阅读一(18分)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注]王勃:唐朝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1、读第三自然段,把其中的成语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先后顺序把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爽朗( ) 浮现( ) 会意( ) 慈爱( )
4、解释下列词义。(2分)
①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少年气盛: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1分)
6、理解题目“后生可畏”在文章里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3分)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①“我”这一类的年轻人( ) ②所有晚辈( )
③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 ) ④王勃( )
(2)“畏”是敬畏,不可低估、轻视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①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
②“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
③“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
(3)这篇文章说明:
①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②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7、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3分)
8、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22分)
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吗?”
(10)“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12)“不砍断怎么挪呀!”
(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
(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
(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
_____一息 风姿飘___ _____有声 ______不经心 丰_____秀美 万花_____谢
2、文中第⑻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2分)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2分)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1分)
6、朗读第(31)段“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2分)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2分)
一铲,两铲,三铲……( )
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
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概括。(4分)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20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诗坛上负有盛名的“李杜”指的是( )
A.李白和杜牧 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甫
2、下列各组词语分类正确的是第( )组
A.和蔼 珍贵 美好 波光粼粼 稳稳当当
B.梳理 积攒 奔驰 季节 感情 迸射
C.干净明亮 美观大方 聪明伶俐 伟大光荣 青山绿水
D.小草碧绿 眼睛雪亮 操场干净 小猴机灵 打扫教室
E.一眨眼 一瞬间 一刹那 一骨碌 一会儿
F.花红柳绿 万紫千红 碧水长流 蓝天白云 眉开眼笑
G.调兵遣将 丢盔弃甲 斩钉截铁 走街穿巷 头昏目眩
H.豺狼虎豹 锅碗瓢盆 琴棋书画 鱼虫鸟兽 奇花异草
3、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指的是( )
A.梅、竹、兰 B.松、竹、梅
C.梅、兰、菊 D.松、梅、菊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填上表示语气的词。(4分)
1、“ ______?错了的题目,你怎么不订正______?”
2、“______!我恍然大悟,原来错在这里______!”
3、“______!想不到,他的本领还不错______!”
4、“______,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______?”
(三)仿写句子(不能重复)。(4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句: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好文章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1、好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4分)
初出茅庐( ) 入木三分( ) 煮豆燃箕(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围魏救赵( ) 望梅止渴( )
(五)口语交际(5分)
亲爱的同学,在人生旅途中,你已经走过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日子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身边,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只有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大字——值!请结合以上材料,并根据下面假设的各种情景,向自己的父母说一些真心话,诉一片真情。(要求:说话意思要明白,语言要得体。在表述时,可同时针对父母两人,也可只针对父或母。答题时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
1、当父母在学习上给你施加过重压力时,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而唉声叹气时,你劝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父母为你过度操劳病倒后,你安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在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地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你在老师、同学面前评价自己的父母时,你深有感触地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
(一)
1、答案:乳臭未干 名垂千古
2、答案:①不说话,不会把你们当成哑巴。②小孩子插嘴没有什么不好。
3、答案:开朗(响亮) 出现 会心 慈祥
4、答案:①声音很大,脸色很难看。 ②因为年轻,所以胆子大,不怕人。
5、答案: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6、答案:⑴ ① ⑵ ③ ⑶③
7、答案:大人说话,小孩子不应该插嘴 美国学校认为,“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是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现 14岁的王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超过了许多成年人
8、答案:那天,爸爸责备弟弟不该在大人说话时插嘴,我一番有理有据的辩驳使爸爸感到后生可畏。3~4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9、答案:围绕敢想、敢说来谈
(二)
1、答案:奄奄 逸 铮铮 漫 满 纷
2、答案:常(长) 漫(蔓) 产(铲) 轮(抡)
3、答案:人挪活,树挪。
4、答案:《卜算子·咏梅》 陆游 孤傲 俏也不争春
5、答案:弱不禁风的腊梅
6、答案:新生 惊叹
7、答案:继续铲土的次数 腊梅濒临亡的惨状
8、答案:①颜色惨白得使人害怕 ②树的根被挖断了 ③ 又闪电又打雷 ④ 风景
9、答案:腊梅既然能这样顽强地生存下来,就一定会不屈服严寒,傲然开放。
10、答案:①一株奄奄一息的腊梅,在移栽时被砍断了主根,却存活了下来。 ②作者赞美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
三、
(二)答案:1、咦 呢 2、哦 啊 3、哟 呢 4、唉 啊
(四)答案:诸葛亮 王羲之 曹植 赵括 勾践 廉颇 孙膑 曹操
①一只钟表的分针长30㎝,时针长20㎝,时针走6小时扫过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分针转一圈,其针尖走过的路程是( )厘米。
②有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和这个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解决问题
要求;不提供错误答案,有算式或表格,具体,完整,第②题可只提供答案。
②有一个四位数,他每一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千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三倍,且不是偶数;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和个位上数字的差;个位上的数字与千位上的数字相差五。请问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③某小学举行趣味体育活动,其中球类活动有滚球击瓶,端乒乓球,夹篮球,投篮进筐四种,绳类活动有单人跳,双人跳,拔河三种,学校规定每个学生要参加两种球类活动和一种绳类活动。问;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方案?
找规律
① 2,4,8,14,22,( ),( ),58,74……
② 1,2,2,4,8,32,( )……
③ 1,2,5,14,41,122,( )……
1. 200*3.14. 450*3.14
2.
24÷12=2分米 所以棱长为2分米
2×2×6=24平方分米
2×2×2=8立方分米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体积是(8)立方分米。
2.首先千位数不是偶数,
所以只能是1、3、5、7、9,又是十位数的3倍,
所以只能是3、9,
十位数只能是1、3.
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和千位上的数字的差;
所以百位数是2、4,6
个位上的数字与千位上的数字相差5。
所以个位数是8、4
这个四位数是3218、3418、9634
3.18种吧。4*3 /2=6,6*3=18
找规律
1.
每个数先+2再+4再+6 +8 所以32 44
2. 1=2^0
2=2^1
4=2^2
8=2^3
32=2^5
256=2^8
......
指数为1,2,2,3,5,8...
所以答案 256
3. 1 + 3^0 = 2
2 + 3^1 = 5
5 + 3^2 = 14
14 + 3^3 = 41
41 + 3^4 = 122
再下面365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1. 101×4/5 2. 5/12×11+5/12 3. 14/9×7/23×9/14 4. (1/4-1/6)×24
5. 4/9×2/7+5/9×2/7 6. 4 /19×7/15×38
二、直接写出得数。
(1/7-1/9)×63= 3/7×2/5×5×7= (1/3+2/5)×15= 9/8×2/3=
4/3 ×5-1/3 ×5= 1÷1/8×8= 1/8+3÷1/3-1/8 = 2-2 /7-5/7=
三、应用题。
1.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2.小明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2.7%。到期时,小明应得本息多少元?
3.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10%,余下的按5:4:3分配给甲、乙、丙三个班级,丙班分到多少棵?
4、张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的页数与全数页数的比是1:5。这本书有多少页?
三、描写春天的诗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描写夏天的诗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五、描写秋天的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描写冬天的诗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送别的诗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八、寄托思乡之情的诗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哲理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爱国诗
1、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2、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十一、托物言志诗
1、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