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扬汤止沸”是什么意思?

2.“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3.扬汤止沸锅下的成语

4.扬扬止沸和扬汤止沸一样吗

成语“扬汤止沸”是什么意思?

成语扬汤止沸-成语扬汤止沸的原理是什么

扬汤止沸

解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春秋时代文子的《文子》(又名,《通玄真经》):“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例句

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分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体追索欠债,德隆建筑公司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辨析

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

区别在于“扬汤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眼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典故

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就把魏讽处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为您效劳才是。”“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原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g tāng zhǐ fèi,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拼音是 fǔ dǐ chōu xīn,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

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扬汤止沸锅下的成语

扬汤止沸

拼 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解 释: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 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扬扬止沸和扬汤止沸一样吗

两个词不一样。

1、含义不同:扬汤止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其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扬扬止沸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其含义是形容心情或状态非常好,没有任何烦恼或困扰。

2、应用场景不同:扬汤止沸常用于形容处理问题或矛盾的方法不够恰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缓和了矛盾或问题。而扬扬止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状态。

3、语法结构不同:扬汤止沸语法结构是“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即扬汤+止沸。而扬扬止沸语法结构是“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即扬扬+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