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出自哪里?

2.泾渭分明的意思解释

3.清的近义词,清的近义词是什么

成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出自哪里?

浊清的近义词-浊泾清渭近义词

出处

1、诗经邶风谷风:「泾清渭浊.」

2、毛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

释义

: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说澄清自己的话,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坏人的人,即使他对一件自己做的坏事百般抵赖,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坏人.强调的是,人本质的东西是很难变的。

拼音:[ qīng zhě zì qīng

,zhuó zhě zì zhuó ]

典故出自屈原的《渔父》

全文如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泾渭分明的意思解释

泾渭分明的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两件事截然不同。多指是非或好坏的分别很清楚。

近义词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义词不分皂白、泾渭不分、黑白不分。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用法有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 (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文学与科学并非泾渭分明。

《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反泾渭不分。

成语典故: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

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有人还就此撰文,认为是古人搞错了,应该是泾清而渭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

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了。

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

因为这一成语的缘故,每年来泾渭会合处看“泾渭分明”的人不少。

清的近义词,清的近义词是什么

清的近义词

净、纯

清的造句

他等了一会,清了清嗓子。

她神志昏乱,但时而清醒。

你清清楚楚地知道是那样。

清澈的溪水淙淙流过草地。

清的相关词语

逼清、蝉清、粪清、风清、公清、矜清、行清、激清、峻清、扩清、撩清、灵清、缥清、清怡、清吟、清茗、清嘉、清波、清陵、清雪、清舒、清商、清晓、清平调、净、纯

清的相关成语

源清流清、清清楚楚、冷冷清清、清清白白、清君侧、清一色、清夜扪心、正本清源、河清海宴、河清人寿、肺石风清、雏凤清声、高节清风、才高气清、风清月朗、清都紫微、清风亮节、清锅冷灶、清灰冷灶、清渭浊泾、清新俊逸、清浊同流、激扬清浊、洁清自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