衾影无愧造句_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6 0
  1. 惭悲的成语惭悲的成语是什么
  2. 惭赧的成语惭赧的成语是什么
  3. 疚愧的成语疚愧的成语是什么
  4. 疚惭的词语疚惭的词语是什么
  5. 惭耻的成语惭耻的成语是什么
  6.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7. 衾的读音是什么
  8. 惭愧的诗句惭愧的诗句是什么

无惭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无惭"。2.无所惭愧。3.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4.不知羞愧

无惭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无惭"。2.无所惭愧。3.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4.不知羞愧。结构是:无(独体结构)惭(左右结构)。注音是:ㄨ_ㄘㄢ_。拼音是:wúcán。

无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衾影无愧造句_衾影无惭屋漏不愧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亦作“无_”。无所惭愧。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神之来格,所贵无惭。”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⒉引申指不逊于或当得起。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枰中举国莫争先,女将驰名善战。玉手无_国手,秋波合唤秋仙。高居师席把棋传,石作门生也眩。”⒊不知羞愧。引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六:“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二、网络解释

无惭梵语a^hri^kya或ahri^。指做坏事不感羞耻。与‘惭’对称。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俱舍宗大不善地法之一,唯识宗随烦恼之一。即对诸功德不崇敬,又对有德之师长忌难不服;或对己过无羞耻心。此法为欲界所系,其性不善,为见、修所断。又与一切之不善心相应而现起,故与无愧共摄于大不善地法。[俱舍论卷四、成唯识论卷六](参阅‘惭愧’)

关于无惭的诗句

内行无惭诗妇孝闻公风味可无惭归面无惭妇织机

关于无惭的成语

惭凫企鹤自惭形愧衾影无惭顾影惭形燕妒莺惭魂惭色褫顾景惭形面无惭色大言不惭自惭形秽

关于无惭的词语

自惭形愧大言不惭惭凫企鹤顾影惭形燕妒莺惭燕妒花惭面无惭色不惭屋漏衾影无惭满面羞惭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无惭的详细信息

惭悲的成语惭悲的成语是什么

不愧的成语有:仰不愧天,愧天怍人,不愧屋漏。

不愧的成语有:仰不愧天,自愧不如,愧天怍人。2:词性是、动词。3:拼音是、bùkuì。4:结构是、不(独体结构)愧(左右结构)。5:注音是、ㄅㄨ_ㄎㄨㄟ_。

不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不愧bùkuì。(1)无愧于;名副其实。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不_”。⒉不感到羞愧。引《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汉书·田儋传》:“吾亨人之兄,与其弟_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_不敢动摇,我独不_于心乎?”⒊引申谓当得起某种称号。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姐姐固是_代佳人,小生也不愧今时才子。”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九:“柳惠光听到这里,觉得严律师真不愧是个刀笔吏,说话一针见血。”

三、国语词典

担当得起、当之无愧。如:「他真不愧是一位制图高手,像这样复杂的设计图,竟然几天就完成了。」词语翻译英语tobeworthyof,todeservetobecalled,toproveoneselftobe德语zweifelsfrei,zweifelsohne,ohneScham(Adj)_法语êtredignedesonnom,mériter

四、网络解释

不愧不愧,汉语词汇。是指副词。拼音:bùkuì,释义:1、不感到羞愧。2、当之无愧。

关于不愧的近义词

应该应当无愧

关于不愧的反义词

惭愧有愧

关于不愧的诗词

《孟子·不愧不作》《九日亭·不愧嘉名取次题》《过访和赠·不愧狂名十载闻》

关于不愧的诗句

不愧屋漏为无忝不愧是斯巴达的母亲所养;不愧纸尾笔

关于不愧的词语

自愧不如愧天怍人不愧屋漏于心不愧不愧下学无愧衾影自愧弗如仰不愧天衾影无愧愧不敢当

关于不愧的造句

1、连长在射击比赛中百发百中,不愧是全军有名的神***。

2、他写的草书龙飞凤舞,不愧是位书法名家。

3、他将这个角色_释得淋漓尽致,真不愧是本届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4、他年纪很轻就有许多著作问世,真可说是蓝田生玉,不愧是书香世家。

5、他心地坦荡,为人光明大磊落,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不愧的详细信息

惭赧的成语惭赧的成语是什么

惭悲的成语有:顾影惭形,顾景惭形,大言不惭。

惭悲的成语有:惭凫企鹤,衾影无惭,自惭形愧。2:结构是、惭(左右结构)悲(上下结构)。3:拼音是、cánbēi。4:注音是、ㄘㄢ_ㄅㄟ。

惭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羞愧悲伤。

二、引证解释

⒈羞愧悲伤。引南朝梁何逊《为孔导辞建安王笺》:“__之禽,惭悲於出幕;蒙茸之兽,结志於首丘。”

三、网络解释

惭悲惭悲是汉语词语,拼音是cánbēi,意思是羞愧悲伤。

关于惭悲的诗句

忽瞻石鼓兴惭悲

关于惭悲的词语

自惭形愧自惭形秽羞惭满面衾影无惭满面羞惭惭愧无地不惭屋漏燕妒花惭顾影惭形面无惭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惭悲的详细信息

疚愧的成语疚愧的成语是什么

惭赧的成语有:赧然汗下,顾影惭形,魂惭色褫。

惭赧的成语有:衾影无惭,自惭形愧,大言不惭。2:结构是、惭(左右结构)赧(左右结构)。3:注音是、ㄘㄢ_ㄋㄢˇ。4:拼音是、cánnǎn。

惭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亦作"惭赧"。亦作"惭_"。2.因羞惭而脸红。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_赧”。因羞惭而脸红。引《后汉书·延笃传》:“吾自束_已来,为人臣不陷於不忠,为人子不陷於不孝,上交不_,下交不_,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_赧。”唐高彦休《唐阙史·李处士》:“公惊愕惭赧,避席而拜。”明沉受先《三元记·遣妾》:“言之惭赧,只恐逆流难挽。”

三、国语词典

羞愧脸红。

四、网络解释

惭赧惭赧,汉语词汇。拼音:cánnǎn释义:因羞愧、羞惭而脸红

关于惭赧的诗句

惭赧庶几无

关于惭赧的词语

大言不惭燕妒莺惭自惭形愧惭凫企鹤不惭屋漏衾影无惭愁颜赧色魂惭色褫自惭形秽顾影惭形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惭赧的详细信息

疚惭的词语疚惭的词语是什么

疚愧的成语有:仰不愧天,疚心疾首,内省不疚。

疚愧的成语有:疚心疾首,不愧屋漏,愧天怍人。2:拼音是、jiùkuì。3:结构是、疚(半包围结构)愧(左右结构)。4:注音是、ㄐ一ㄡ_ㄎㄨㄟ_。

疚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疚愧jiùkuì。(1)由于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内疚、惭愧。

二、引证解释

⒈因自己的错误而感到痛苦惭愧。引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她疚愧了,觉得脸上在发烧。”

三、网络解释

疚愧深感疚愧

关于疚愧的词语

问心有愧愧天怍人受之无愧无愧衾影衾影无愧一生愧辱不愧屋漏于心不愧仰不愧天自愧弗如

关于疚愧的造句

1、朱太守有些疚愧地说“我错怪你了。

2、姜博襄越想越感到疚愧、愤慨和怨恨,他的心都痛了。

3、在场的警卫队员认为自己没有保护好江帆,个个心情沉重,疚愧无比,感到特别悲伤。

4、我哥死了,你是不是很疚愧,他留下日记要不要我读给你听?

5、江风知道这段日子来确是冷落了这个平时形影不离的妹妹,心下有些疚愧,便道“三妹说笑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疚愧的详细信息

惭耻的成语惭耻的成语是什么

疚惭的词语有:魂惭色褫,衾影无惭,不惭屋漏。

疚惭的词语有:衾影无惭,燕妒莺惭,魂惭色褫。2:结构是、疚(半包围结构)惭(左右结构)。3:拼音是、jiùcán。4:注音是、ㄐ一ㄡ_ㄘㄢ_。

疚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犹疚愧。

二、引证解释

⒈犹疚愧。引彭芬《保路运动》:“本署督部堂职任封圻,既未能弭变于事后,抚衷循省,尤切疚惭。”王西彦《古屋》第三部八:“对于在那里从事难童教育工作的那些同性们,她怀有深深的疚惭。”

三、网络解释

疚惭疚惭是汉语词汇,拼音为jiùcán,意思是犹疚愧。

关于疚惭的成语

疚心疾首内省不疚顾景惭形惭凫企鹤燕妒莺惭衾影无惭自惭形秽自惭形愧顾影惭形魂惭色褫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疚惭的详细信息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惭耻的成语有:燕妒莺惭,魂惭色褫,衾影无惭。

惭耻的成语有:衾影无惭,厚颜***,__之耻。2:注音是、ㄘㄢ_ㄔˇ。3:结构是、惭(左右结构)耻(左右结构)。4:拼音是、cánchǐ。

惭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亦作'惭耻'。羞耻。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_耻”。羞耻。引《战国策·齐策六》:“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_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南史·范晔传》:“及将诣市,_在最前在道笑语,初无惭耻。”《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有一等不畏公法素无惭耻妇人,自嗜_争,妄生词讼。”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__耻_嚅而不能对。”

三、网络解释

惭耻cánchǐㄘㄢ_ㄔㄧˇ惭耻亦作“_耻”。羞耻。《战国策·齐策六》:“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_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南史·范晔传》:“及将诣市,晔在最前在道笑语,初无惭耻。”《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有一等不畏公法素无惭耻妇人,自嗜_争,妄生词讼。”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辄_耻嗫嚅而不能对。”

关于惭耻的诗句

惭耻言可尽惭耻更能弭惭耻心如何

关于惭耻的词语

恬不知耻魂惭色褫自惭形愧燕妒花惭厚颜***不惭屋漏自惭形秽__之耻衾影无惭顾影惭形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惭耻的详细信息

衾的读音是什么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新补处,仙佛所补。原来的文章里面没有),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是学圣学贤,是大人的生命学问,指所学是为了立身行道。在于使人恢复灵明的本性,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近能与最亲近的九族和睦相处,远能使天下百姓皆恢复光明的自性,作自我的新民。达到最圆满究竟的境地。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的圣君贤相要使天下百姓皆能恢复灵明的本性,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管理好他的家庭和家族,在***上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妯娌相亲,充满天伦之乐。要想治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先修好自身的品格,言行相顾,舍己从人,虚心容物,二六时中,如对鬼神;要想修养好自身的品格,必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念头,必先诚实自己的意念;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发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不为形役,以良知应物,使内外皆明、皆知,即《中庸》的“自明诚”;欲致其良知,必须先格心物。将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一切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善性。明白一切万事万物之理,不害物也不为物所害,而能善尽物用。

原文:物格而后致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将后天的一切气禀所拘,物欲所蔽,传染习性都除去,恢复固有本然的良知。如是推广行远,尽量发挥良知的能力,善尽天职而化民,意念虽然还想为恶,已经得不到支持的友伴了,所以叫做诚;意念既然有了歇止之处,心就会跟着意念端正,心念居正,本性就会光明磊落,得以修养,自身既修,现于言行,大德感召,家人没有不俯首不受感化的,家虽千口,心只一念,叫做家齐;国是一家一家的***,一家齐而众家慕,推广行远,家家都迎向春风。

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周书》篇里,周公对弟康叔训诫:你一定要访求商朝遗民中的贤人君子和年高德劭的长者们,请教商朝先人所以兴盛和灭亡的道理,而且务必要爱护人民。《太甲.商书》上说:人常常返照、护持上天所赋于人的本性。《帝典.尧典.舜典》说:能尽性至诚,光明原本崇高的德性。都是在说,人要使自己的本性常明。礼乐施行了;再用政令刑法***,国家就大治了;国治诸候响应,朝野仰望,天下怎会不太平呢?

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周书》篇里,周公对弟康叔训诫:你一定要访求商朝遗民中的贤人君子和年高德劭的长者们,请教商朝先人所以兴盛和灭亡的道理,而且务必要爱护人民。《太甲.商书》上说:人常常返照、护持上天所赋于人的本性。《帝典.尧典.舜典》说:能尽性至诚,光明原本崇高的德性。都是在说,人要使自己的本性常明。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亲亲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都有根本和枝末。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终结和开始。明白了这些根本枝末开始终结的道理,也就接近了解世界万事万物生灭消亡的真相。上自教养万民的领袖,下至平民百姓,都是怀恩报本,涵养性天的纯厚。如果根本扰乱,天子元首,替天行道,教养万民,不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次第做起,内圣功足,以不言化诸国,以立身教万民,而能治理好家国天下的,是没有的事。应该看重的却看轻了,应该看轻的却又看重了,想把事情做好,也是没有的事。

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畏天爱民。

译文:商汤刻在铜盘上的铭文说:如果每日能够主敬存诚,洗心涤虑,借***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就应该保持天天自新,新了又新。《康诰.周书》上说:使人民恢复自性的光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篇》上说:周朝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是文王能日新其德而及于百姓,故其天命常新。所以,在上的人能够敬畏天命,慈爱黎民百姓。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知道将心止于何处,然后心才有所定见,外定其身,内定其心,心才不会飘浮不定,手足无措。这样身心皆定,内心就不会纷乱,不起妄想。身心长定久静,就能安泰和顺。身心安泰和顺,安于真静,光明生,智慧足,静中真机现。既安能虑,所安愈坚,所进愈真;若不能虑,则所安不能久安,恐会退转。常止至善之境,至真至诚,不退不出,久于其所,就会有所收获,即圆满内圣外王的道功,教功,事功。所以君子皆以止至善(即道家之“成真”、佛家之“证果”)为归。

原文: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袅,止于丘隅。]子曰:[乌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译文:《诗经.商颂.玄鸟篇》上说:首都及其周围的地方,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小雅.缗蛮篇》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落在山里树木最茂盛、最安全的地方。孔子说:‘缗蛮’叫着的黄鸟,都知道止于何处,何况是人呢,还不如鸟吗?

原文:诗云:[穆穆文王,乌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篇》上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将他的德行推广行远,亲化民众。故岐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风湛然像蔚蓝的苍天,民风光明像秋水般没有杂染。做为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为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为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为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守信。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译文:《诗经.卫风.淇澳篇》上说:看那卫国淇水的转弯处,绿竹长得美好又茂盛,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道理学问的功夫,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养身心的功夫,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模样庄重,胸襟开阔,气度不凡,风度翩翩,这样一位仪表堂堂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原文: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这里所说的如“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先修至德以凝至道的学问;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练,省察克治的功夫。说他庄重而开阔,是说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是说他非常威严、显赫、胸中一片光明磊落,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非常难忘啊!他的道德与事功达到非常美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原文:诗云:[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以此没世不忘也。

译文:《诗经.周颂.清庙之什烈文篱》上说:啊啊!前代的周文王、周武王,真使人难忘啊!上根利器的人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九族;对下根利器的平民百姓,则要先安顿身家生活,让他们获得既得的利益,然后给予礼乐教化,他们才会很乐意地接受。所以,前代的君王虽然已经去逝,但是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人知其所亲爱而僻焉,之其所贱恶而僻焉,之其所畏敬而僻焉,之其所哀矜而僻焉,之其所傲惰而僻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其苗之硕。]

译文:所谓致知,就是使良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明物性,正物性,尽物性。不为物所蔽,亦不为物所役。人对于自己亲爱的人,容易陷入溺爱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爱的偏差,达到[亲爱而不溺],太爱自己也会有偏差。人对于自己贱恶的人,容易掉入轻贱厌恶遗弃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恶的偏差,达到(贱恶而不弃)。人对于自己畏敬的人,容易掉入畏敬疏远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敬的偏差,达到(畏敬而不疏)。人对于自己哀矜的人,容易因可怜同情他,于是生暗喜心而不自觉,要在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哀矜的偏差,达到(哀矜而不喜)。人对于自己傲惰的人,容易掉入傲视怠慢而不自觉,在要情感发动时,同时启动良知的监察,导正傲惰的偏差,达到(傲惰而不慢)。在感情上喜欢一个人,同时在理性上能清楚他的盲点和缺点,不因喜好情绪造成褒扬姑息的偏差。在感情厌恶一个人,同时在理性上能清楚他的优点和长处,不因嫌恶情绪造成废人废言的偏差。性情涵养要从感性而理性而空性,修成性情中人。父母看不见孩子的缺点,因为溺爱太过;农夫看不见稻苗肥大,因为贪心不足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物不得尽其情也。此谓物格,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孔子说:听断讼案,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没有一个人不能悟到本来的真实,也就是让***尽性尽情,得见本真而没有争讼。这就是心物已证已明,明物则物不害性;明物就是明道,明道就是明命,明命就是明性。这就是知道万物同出一个根源。这就是真格物,慧聪而德明,气真而道立;意念诚,葆真以无妄,全性而明天。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嗅,如好好色;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所谓诚实自己所发的意念,就是不要挟物欲来欺骗自己的良心正气。厌恶不好的气味,喜爱美好的事物。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隐微的心念,不愧屋漏,无惭衾影。

原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惧其独也。

译文:品德低下的人在寻常起居之间,天理不能战胜私欲,心心念念,都是声色货利,没一件好事。看见那些品性端正的君子,就会自惭形秽,愧怍不安,从而隐藏他们错失不善的一面,露出伪善的一面;在明人眼看来,从外到里,就像看透心肺肝脏那么清楚。这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内行有愧而正气不足。所以君子必须谨慎自己隐微的心念。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曾子说:众多的眼睛都在看着,众多的手都在指着,难道还不够畏惧吗?富贵的人将房屋内外装潢舒适以安身;有德君子常德不离以道为家而光泽生命(自性圆明叫富,屋好比身体,性光圆明,流溢内外,哪有不润泽身体的?)。内心坦荡自在,身体自然安和舒泰。内在生命真诚,外在行为态度也就真诚;这就叫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愤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听,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所谓修身,就在于要使自己的心念端正,心能正,则身正(思无邪),故正心为修身之本。一个人掉入忿怒不平,火气就上来,是心倒了身也跟着倒了,这时情绪欲望反过来主宰天性,主人变成奴隶了。一个人因为恐惧而丧失信心,就妄想妄见,必招魔灾。一个人好乐心生,贪生贪得,不死不休,心也不得端正。一个人忧患生痴迷,执着不放,就会没完没了,心也不得端正。一个人亡失了心,身体就失去了主人,虽有耳目口舌,都起了不作用。那他看到的,都是非心之正(邪见),非不见也;听到的也非心之正(邪闻),非不听也;食到的也非心之正(邪僻之味),非不食也。所以修身养性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念。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人也。

译文:所以治国必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不能教化家人,竟能教化国人,是从来没有的事。君子把一身看作是国,治身中的国,存天理遏人欲,用天性摄***,主宰心身共同做事,于是安身立命。而后推于家庭,就是齐家。君子齐家的效果,可以为国人效法,就能治国了。能对父母尽孝,没有不尽忠国君的;能对兄长尽悌道服事,没有不恭敬长上的;能本着慈幼之道来爱人,没有不得众人心的。《康诰》上说:***具有赤子一样的本性,君王爱护百姓,如同父母照顾婴儿一样,真诚无私地保民爱民,离仁民新民,安和利乐的目标就不远了。君王不顾天性,只靠制度文物来管教,是本末颠倒,就好比是先学养育孩子而后再嫁人。

原文: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利,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做国君的一家人能行仁义之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仁义风气,就可普遍地兴盛起来;领导者一家人能行礼让之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礼让风气,就可普通地推行开来。领导者贪求声色货利,全国就会陷入寡廉鲜耻的混乱。其相应就是如此,这就叫一句话能够坏事,一个人能够定国。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诗经.周南.桃夭篇》说:桃花娇嫩,桃叶美盛,一个贤淑贞静的女子嫁到婆家,必能使家人和顺。既然已经能齐家了,自然可以教化国人。《诗经.小雅.蓼萧篇》说: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齐家之至,足以教化一国之人。《诗经.曹风.鳲鸠篇》说:自己的行为不出差错,德性可以端正四方的国家。只有当一个人无论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都值得人效法时,然后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管理好国家必先管理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之所以平定下天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能够先修其身,以立杆见影。吾孝吾老,顺其心,养其身,尽力做好子道,上行下效,则一国民众,都能以老老之道而孝其亲;在上位的人能够吾敬吾长,谦恭忍让,尽力做好悌道,则一国民众,都能以长长之道而敬其兄;在上位的人怀抱悲天悯人的宏慈,照顾鳏夫寡妇孤儿独老,人民也会慈悲喜舍,不违背慈爱的人道。所以君子有度量事理,推己及彼,推己之心以度人的忠恕之道。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恶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于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于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上对下容易犯傲慢无礼:我们不愿意上位的人用不合理、不守礼的事加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下属设想,绝对不敢用无礼的行为加在部属身上;下对上容易犯不忠不诚:我们不愿意下位的人对我们不忠,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上司着想,绝对不敢用不忠的行为加在上司身上;前对后容易犯固执自是:看到前面的人做事固执不变通,刚愎又自以为是,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后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固执自是的行为加在后面的人身上;后对前容易犯敷衍塞责:看到后面的人做事马虎随便,拖拖拉拉不负责任,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前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敷衍塞责的行为加在前面的人身上;右对左容易犯抢功推过:看到右面的人做事抢别人的功劳,掩饰自己的过错,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左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推过抢功的行为加在左面的人身上;左对右容易犯以牙还牙:看到左面的人遇到冲突的事,只会报复攻击而少宽容体谅,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右面的人设想,绝对不敢用以牙还牙的行为加在右面的人身上。这就是尽其在己,而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足以平定天下。

原文: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僻,则为天下戮矣!

译文:《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篇》说:高峻耸立的终南山,山石堆积得又高又大,再远都看得到。太师伊吉甫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谨慎言行啊!人民都仰头看着你的行为。当家当国政的人,不可不小心谨慎啊!如果政令偏斜了或政策做错了,会遭受到天下人的羞辱,甚至杀戮。

原文: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诗经.大雅.文王篇》说:商朝的前王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德业能够与上帝的心相合;到了商纣王失德失民心,也就失去天心了。周朝应拿商朝的得失作为借鉴,因为伟大的天命如果没有德业作基础,是不容易维系保持的。有道能得民心就可以保国,无道而失民心就失国。所以君子的大道:尚忠信戒骄泰。在民之上,以忠信为主,忠则(己无不尽),信则(人无不从);民从而焉,天亦眷之,故得民者得国天下;否则在民之上,骄***受其虐,泰***怨其暴;而众心离,民离而天亦弃之,此其谓失国失天下。

原文:《康诰》曰:[惟命不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译文:《诗经.康诰篇》说:天命不与常,随着民心的向背而转移,(道先德),德立则得之,德失则失之。(道在善),善则得众而得国,不善,则失众而失国。楚书上记载着楚大夫王孙圉的话:楚国不把金玉当作宝贝,而以善德、善人当作宝贝。晋国子犯曾经说过:一个出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当作宝贝,只有把仁德、孝亲当作宝贝。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己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不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译文:《秦誓》上说:若有一个这样的臣子,为人诚实忠贞,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美好善良,心胸宽大,有容纳别人的度量。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就如同自己有才华那样高兴,看到别人有德性智慧,便心生向往、欢喜。就如同他自己做出来一般。这么有包容能力的贤人,国家若能赏识重用,他必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给国家带来大的.利益;看到别人有才华就嫉妒他,厌恶他,排挤他,看到别人德性好,就故意刁难违逆阴挠,使他不能发挥才德;实在没有包容别人的心量,国家若重用这种人,他必不但不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危险得很!

原文:唯仁人放流之,摒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译文:有道的仁人君子会将那妒贤忌能的人,流放到远方夷狄之地,不让他留在国内危害人民。只有有仁德的人,处处为人民设想,能大力重用贤德的善人,厌恶并摒除危害整体的坏人。

原文: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知贤识贤而不能用贤,或是虽举用却不能优先重用,这种领导只是想得到好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诚意,也就是好虚名;发现不善的人而不能立即贬退、辞掉他,或是贬退而不能驱逐到远方,让他有机会死灰复燃,终究是一件大过失。领导者的爱好是人民所厌恶的,他所讨厌的是人民所爱好的,个人的好恶违背人性,那么灾害必定会降临到他身上。《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篇》说:能以民心为心,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君子,才不愧为人民的父母;人民也会像爱父母一样的爱戴他。他所爱好的是人民喜爱的,他所讨厌的也是人民讨厌的,这样的领导者就是百姓的父母。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末内本,争民施夺。是故,财聚***散,财散***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所以,领导者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领导者德性足,得民心就能聚民,有人民就有土地,有土地就能开发物产,有了财物国用就充足,可以造福百姓。土地与财物是上天的公物,有德性才能拥有;所以说,道德是根本,财货是由根本生出的枝末。治国不重视道德礼乐仁义,反而把土地财物经济摆第一,必然造成人民互争土地与财物,赔上善良的社会成本,必然演变成官争民利,该给出的德泽被野心欲望夺走,民怨***,赔光了国家成本,使民风变成现实凉薄。所以,上位者将财物聚集在己身,人民就会穷困而流离四散;上位者能藏富于民,百姓就生活安定而聚集来归。所以,教化与政令不依循人性天道,不能把人心民情治理得公平公正,那么不平的人情,邪恶的人心,所激荡的狂乱效应,会摇憾甚至颠覆领导阶层;财物是用苛征暴敛、巧取强夺的手段取得,也必将以同样的方式失去。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生财也有生财之道:国无游民,生产的人就多了。朝庭没有吃空响的,吃的人就少了。生产的人多,坐食的人少,***工作勤快积极,取用消费量入为出多节省。生聚为疾是开源,食寡用舒是节流,做到没有废人废物,国家财用就永不匮乏,虽凶年也不怕灾害,然后可以施行礼义教化。

原文: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非其财者也。

译文:仁善的领导者重身德,散财与民,以义为利;不仁的领导放弃身德,财聚于己,身亡国灭。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仁德,而不位的人民不爱好礼义的;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礼义,而教化与事功不能圆满的;更没有听说存在府库与百姓的财富,竟不会属于国君所有的道理。

原文:孟献子曰:[蓄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蓄牛羊,百乘之家,不蓄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译文:鲁国大夫仲孙蔑说:大夫的官职,能拥有四匹马拉的车,就不必跟百姓争夺饲养鸡猪的小利益;卿大夫以上的官位,不必再蓄养牛羊来与民争利;有封地,拥有百辆兵车的公卿大夫,就不应该放任家臣搜刮民财;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伤害全民的利益,宁愿养会偷拿己财的家臣;治国之道只追求财物的利益,大利必有大害,大利所在大害随之,道德仁义才是真正的利益。

原文: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掌管国家大事,重心摆在经济而忽略道德礼乐仁义,经济挂帅一定由小人开始倡导,小人善于聚敛钱财,提升经济竞争力。小人用经济当国,当国家富有而少礼乐道德的时候,天灾人祸就一起到来,这时有再多的经济专家,再多的亿万富翁,也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这就是治理国家,只看见财经物利是小人短视,道德仁义才是长治久安的最大利益。

惭愧的诗句惭愧的诗句是什么

衾的读音是:qīn

衾的意思是:尸体入殓时盖尸的东西;被子。

衾的部首:衣。

笔顺笔画:撇、捺、点、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提、撇、捺,共10笔。

衾的组词:衾单、承衾、夷衾、醉衾、拥衾。

衾的成语:枕冷衾寒、枕稳衾温、翻衾倒枕、孤衾独枕、扇枕温衾。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枕冷衾寒

拼音:zhěn lěng qīn hán

释义: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引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2、枕稳衾温

拼音:zhěn wěn qīn wēn

释义: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引证:宋·楼钥《早起戏作》诗:“枕稳衾温梦不回,闲居不怕漏声催。”

译文:生活舒适安逸就像生活在梦中不愿意醒来,赋闲在家就不怕上朝的更漏省催促起床。?

3、翻衾倒枕

拼音:fān qīn dǎo zhěn

释义:形容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引证:清·陈瑞生《再生缘》第43回:“翻衾倒枕全无定,急得个,睡不多时又起身。”

4、孤衾独枕

拼音:gū qīn dú zhěn

释义:单条棉被单个枕头,指夜间独自一人。

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虽是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5、扇枕温衾

拼音:shàn zhěn wēn qīn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引证: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惭愧的诗句有:惭愧长身诸葛,此时太守自惭愧。

惭愧的诗句有:惭愧稻粱长不饱,犹须自惭愧。结构是:惭(左右结构)愧(左右结构)。注音是:ㄘㄢ_ㄎㄨㄟ_。拼音是:cánkuì。词性是:动词。

惭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惭愧cánkuì。(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2)***,侥幸。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__”。亦作“_愧”。⒉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引《国语·齐语》:“是故大国__,小国附协。”《汉书·贡禹传》:“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_愧而已。”《南史·孝义传上·韩_伯》:“_人惭愧,还所侵地,躬往谢之。”《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巴金《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⒊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引唐王绩《过酒家》诗之五:“来时长道_,惭愧酒家胡。”唐元稹《长滩梦李绅》诗:“__梦魂无远近,不辞风雪到长滩。”宋苏轼《浣溪沙》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翠浪舞晴空。”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_小娘子。”《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_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三、国语词典

羞愧。

四、网络解释

惭愧(汉语词语)惭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ánkuì,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客气的说法。

关于惭愧的近义词

羞惭自卑羞赧羞愧自谦愧疚忸怩汗下内疚

关于惭愧的反义词

骄傲自满得意自豪无愧

关于惭愧的诗词

《山行·瘦藤惭愧肯相携》《惭愧·神邑凡才日抗尘》《新凉·惭愧秋风慰白须》

关于惭愧的单词

ashamed

关于惭愧的成语

衾影无惭大言不惭面无惭色自惭形愧燕妒莺惭惭凫企鹤自惭形秽顾影惭形顾景惭形魂惭色褫

关于惭愧的词语

惭凫企鹤燕妒花惭自惭形愧不惭屋漏自惭形秽大言不惭惭愧无地满面羞惭面无惭色衾影无惭

关于惭愧的造句

1、这件小事叫我惭愧,催我自新。

2、大家都在为集体、为社会出力,你总打个人小算盘,不惭愧吗?

3、我们之间不合适,你对我这么好,让我感觉对不了你那么好而感到惭愧,所以,我们以后还是保持距离吧。

4、看着妈妈在尽力的擦那面给我画得乱七八糟的墙,我心里无限的惭愧。

5、很惭愧,这次高考我名落孙山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惭愧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