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_奉辞伐罪指的是哪个三国人物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6 0
  1. 三国问题
  2. 半真半假的三国故事
  3. 赤壁之战的简单介绍

一开始还担心字数太多,结果居然发现字数还有一千多富余,顿时感动了....希望下面的翻译能对你有用~每个人都用“===”分割了,请注意...

===========================

一.孙权

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_奉辞伐罪指的是哪个三国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兄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乱的好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悼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人。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唁,将以吊唁的名义观察其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渡长江向南,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进见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出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议事的官员们都听说曹军的势力而畏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抵抗的主张,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 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治所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把秫陵改名为建业。听说闻曹操将要来侵,建造了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到孙权的军队,感叹它整齐严肃.便撤退了。

============================================================

二.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长壮有姿貌”。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我得到了你,如鱼得水也”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比并。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桥,周瑜娶小桥。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替曹操来做说客!”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

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进而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在这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当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理。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赤壁之战,中国统一过程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书给孙权,书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刘备留在吴,为他造座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纳周瑜的建策。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周瑜这一***,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于是,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周瑜墓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墓地面积约5亩,兆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凡经修陵园总面积扩大到88平方米。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家言,不足为信。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周瑜有两子一女,女配太子孙登,长子周循娶公主,次子亦为官

==============================================================

三.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安徽阜南吕家岗)人。小时候避难南渡长江,依附在姐夫邓当的手下。邓当是孙策的部将,曾经数次攻打过南部山越。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偷偷的跟随邓当出去讨贼,邓当发现后,大声的呵斥他, 他也不回去。邓当没有办法,只好回去告诉了吕蒙的母亲(可见吕蒙对他的母亲十分敬畏)。母亲很生气的要责罚吕蒙,吕蒙说“现在咱们贫贱困苦,很难生存下去,我出去打仗,万一有点功劳,或许能够得到富贵,而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很心疼的饶了吕蒙。(行伍出身的大将,很多很小就打仗,而且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大都象孙权评价初期吕蒙的一样,果敢有胆,轻于杀戮)

当时当值的官吏因为吕蒙年龄小,而非常的轻视他。说“这小子能有什么作为,去打仗不过是拿着肉去喂虎罢了”。过了一阵子看到吕蒙,又公开的侮辱吕蒙,吕蒙大怒,引刀斩杀了他。然后出走,逃到郑长家。校尉袁雄在适当的时候向孙策求情,吕蒙也出来自首。孙策召见了他,对他的所作所为,很是吃惊。觉得他是一个人才,宽恕了他,并且把他留在了身边。(孙家父子兄弟,知人善任,真是不得了)

过了几年,邓当战死,张昭举荐吕蒙接替了邓当,升任吕蒙为别部司马。孙权当涂掌事以后,打算把这些兵少,力量薄弱的小将军的兵马合并。吕蒙听说以后,赊钱为他的士兵做了红色的军装,到了检阅的时候,吕蒙的士兵,陈列赫然,威武雄壮,孙权看到非常的高兴。不但没有裁撤吕蒙的部下,反而将他的士兵增加了一倍。。后跟随征讨丹杨,因功升为平北都尉,广德长。跟随征讨江夏黄祖,黄祖让陈就统领水军出来作战,吕蒙率领前锋部队,亲自斩陈就首级,其他的将士乘胜追击,攻打江夏。黄祖听说陈就已死,所以弃城逃跑,被擒杀。

孙权事后说“这次的胜利,是从斩杀陈就开始的”。升任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1千万。(周瑜24岁为中郎将,人称周郎,吕蒙此时年龄也不大,却没有此称呼,真是不公平,呵呵)。

这一年,跟随周瑜,程普破曹操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有将军袭肃来投降,孙权想把袭肃的士兵全都给吕蒙(当时的将军最在乎的应该是士兵,部曲,更胜于名号),吕蒙却盛赞袭肃有胆量可以重用,而且仰慕教化,远来归降,从道义上讲是不应该夺人之兵的。担心此例一开,想投降的人会***自危。孙权非常同意吕蒙的观点,于是把兵又还给了袭肃。

周瑜使甘宁前去占领彝陵,曹仁分兵一部分,包围了甘宁,形势十分危急。其他的将军都说,现在咱们的兵少,没法分兵去救甘宁,吕蒙却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统在这里守着,咱们去救甘宁,我担保凌统能守此地10天没问题”。又劝说周瑜派三百人用木头阻塞险道,这样敌人逃跑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敌人的马匹。周瑜听从了吕蒙的建议。率领大军到达彝陵,当天就开战,杀伤敌人过半。敌人放弃围城,夜里逃遁,周瑜率军突然袭追,敌人大乱,丢弃大量的马匹而逃跑。吕蒙用船把这些马匹运回东吴,装备士兵,将士声势更盛了。于是渡江立军屯,攻击曹仁,曹仁败退。东吴得到了南郡,平定了荆州。回到国内,吕蒙被升任偏将军,寻阳令。(战术厉害)

鲁肃代替了周瑜统事,当去陆口,而过吕蒙屯兵的地方。鲁肃当时还很轻视吕蒙,但是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主公都非常亲信,你还是应该去拜访一下他的。”于是鲁肃不得已拜望吕蒙。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您现在受国家重任,与关羽为邻,有什么方法能保证国家没有忧患吗?”鲁肃随便的回答到“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吕蒙说“现在东西虽然是一家,但是关羽却是一个熊虎一样的人,怎么可以不预先制定计策防范呢?”。于是在坐上,为鲁肃筹划了五种应变的计策。(战略眼光)鲁肃大惊,离开坐位,靠近吕蒙,拍着他的背说“吕子明呀吕子明,没想到你现在才略都厉害到了这种地步呀!”。于是鲁肃叩拜吕蒙的老母,两人结成好友而别。

三国问题

1、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2、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3、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4、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5、谢曹丞相赠箭!——诸葛亮借箭后令将士齐喊

6、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评论将帅之道

7、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关于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后世的评价经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名言

9、吾今日围猎,欲射一‘马’,误中一‘獐’。汝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达,早晚必为吾所擒矣!——诸葛亮对魏国士兵

10、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三访诸葛亮,后世的评价。

11、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12、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煮酒论英雄

13、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孔明肺腑之言

14、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15、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傅彤夷陵战死前语

16、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诸葛亮对姜维语

17、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赵云常胜将军出场台词

18、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马超骂张飞

1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

20、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流传新野民众的歌谣。

21、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22、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23、我有头否?——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24、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田丰对狱吏语

25、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王朗对帝语

26、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2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28、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被关羽围困,庞德对顾成何语

29、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刘备三顾茅庐谓孔明语

30、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关于挥泪斩马谡一事,诸葛亮语

31、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32、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火烧兀突骨的蛮兵,诸葛亮语

33、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后世对华佗的评价。

34、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35、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36、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37、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周瑜对孙权的遗言

38、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语

39、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后世的评价。

40、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41、谁敢杀我?——魏延最后一句

42、燕人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桥头大喝

43、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后世对田丰的评价

44、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阚泽对孙权语

45、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关羽麦城突围时

46、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47、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48、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49、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某。——童谣语。

50、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51、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对曹操语

52、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53、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途经卧龙冈

54、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55、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56、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后世对刘禅的评价。

57、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途经卧龙冈,某人唱

58、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诸葛亮对刘禅语

59、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语录

《三国演义》里面塑造了很多英雄,侠肝义胆,义字为先。论英雄,谁是英雄?古往今来,淡淡的日子,并非没有留下英雄们一段又一段令人讴歌的故事。但这段令人悲愤令人扼腕的历史,已经冲淡了它本身,冲淡了它曾经记载过的英雄。

1、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南华老仙对张角语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语

3、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4、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5、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6、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7、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8、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把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9、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郑泰语

10、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11、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对伍孚的赞颂

1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关于杀伯奢一事,曹操对陈宫语

1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吕布的夸奖

14、竖子不足与谋!——关于杀董卓一事,曹操语

15、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16、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对允语

17、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18、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19、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刘备语

20、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三国演义精彩句段

三国演义精彩句段

1、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赢曰:“真良策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2、贾诩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将计就计而行,乃谓张绣曰:“某在城上见曹操绕城而观者三日。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绣曰:“然则奈何?”诩曰:“此易事耳。来日可今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蒙于东南房屋内,却教百姓***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任他在东南角上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起,操可擒矣。”绣喜,从其计。

3、董承览毕,涕泪交流,一夜寝不能寐。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乃放诏于几上,沈思灭操之计。忖量未定,隐几而卧。

4、承辞操归家,至夜独坐书院中,将袍仔细反复看了,并无一物。承思曰:“天子赐我袍带,命我细观,必非无意;今不见甚踪迹,何也?”随又取玉带检看,乃白玉玲珑,碾成小龙穿花,背用紫锦为衬,缝缀端整,亦并无一物,承心疑,放于桌上,反复寻之。

5、曹操自引兵至黎阳。两军隔八十里,各自深沟高垒,相持不战。自八月守至十月。原来许攸不乐审配领兵,沮授又恨绍不用其谋,各不相和,不图进取。袁绍心怀疑惑,不思进兵,操乃唤吕布手下降将臧霸守把青徐;于禁李典屯兵河上;曹仁总督大军,屯于官渡,操自引一军,竟回许都。

6、曹操输了一阵,回寨与诸将商议。于禁曰:“某今日上山观望,濮阳之西,吕布有一寨,约无多军。今夜彼将谓我军败走,必不准备,可引兵击之;若得寨,布军必惧:此为上策。”操从其言,带曹洪李典毛玠吕虔于禁典韦六将,选马步二万人,连夜从小路进发。

7、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一齐赶上,贼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8、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9、玄德见缚刘岱过来,慌下马解其缚曰:“小弟张飞误有冒渎,望乞恕罪。”遂迎入徐州,放出王忠,一同管待。玄德曰:“前因车胄欲害备,故不得不杀之。丞相错疑备反,遣二将军前来问罪。备受丞相大恩,正思报效,安敢反耶?二将军至许都,望善言为备分诉,备之幸也。”刘岱王忠曰:“深荷使君不杀之恩,当于丞相处方便,以某两家老小保使君。”玄德称谢。次日尽还原领军马,送出郭外。

10、玄德到寓,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董承赶出十里长亭来送。玄德曰:“国舅宁耐。某此行必有以报命。”承曰:“公宜留意,勿负帝心。”二人分别。关张在马上问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因命关张催朱灵路昭军马速行。

11、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

12、数日后,绍引兵至。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欲刺杀绍。绍将颜良立斩耿武,文丑砍死关纯。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馥懊悔无及,遂弃下家小,匹马往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13、时郭嘉程昱考较钱粮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进兵徐州,慌入谏曰:“丞相何故令刘备督军?”操曰:“欲截袁术耳。”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操然其言,遂令许褚将兵五百前往,务要追玄德转来。许褚应诺而去。

14、糜竺回报陶谦,言北海又请得刘玄德来助;陈元龙也回报青州田楷欣然领兵来救;陶谦心安。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15、吕公截住三十骑,并皆杀尽,放起连珠号炮。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江东诸军大乱。黄盖听得喊声震天,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正遇吕公。程普纵马向前,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两军大战,杀到天明,各自收车。

16、吕布见了,大骂曰:“操贼焉敢如此!”遂将使者斩首。先使陈宫臧霸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稀,东取山东兖州诸郡。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令宋宪魏续西取汝颍。布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

17、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恰好吕布大军亦至,布与张辽高顺分兵三路,来攻玄德关张三寨,正是:啖睛猛将虽能战,中箭先锋难久持。

18、良久,倦甚。正欲伏几而寝,忽然灯花落于带上,烧着背衬。承惊拭之,已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急取刀拆开视之,乃天子手书血字密诏也。诏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19、军行至济北,夏侯渊等迎接入寨,备言兄夏侯惇损其一目,卧病未痊。操临卧处视之,令先回许都调理。一面使人打探吕布现在何处。探马回报云:“吕布与陈宫臧霸结连泰山贼寇,共攻兖州诸郡。”操即令曹仁引三千兵打沛城;操亲提大军,与玄德来战吕布。前至山东,路近萧关,正遇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领兵三万余拦住去路。操令许褚迎战,四将一齐出马。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操乘势掩杀,追至萧关。探马飞报吕布。

三国演义名句名段

1、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2、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4、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5、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6、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7、可怜曹操的十万大军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了大功。

8、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9、亦岂效区区书生,数黄论黑,舞文弄墨而已乎?

10、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11、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12、诸葛亮却显得十分镇定,又说又笑的回去了。周瑜等诸葛亮一走,立即吩咐后军,不许给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他还是不放心,又要鲁肃前去探听动静。

13、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14、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5、周瑜没能杀掉诸葛亮,虽然心里很懊恼,可也无可奈何。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击败曹操。

16、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7、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8、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19、曹仁逃回大本营,向曹操汇报了失败的经过。曹操一边安慰曹仁,一边发誓打败诸葛亮。

2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1、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22、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23、军士把奄奄一息的黄盖抬回去养伤。晚上,黄盖的好朋友阚泽前来看望,当他得知黄盖使用的是苦肉计,深受感动,愿意冒死替黄盖去送诈降书。

24、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25、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26、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7、周瑜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以后,召开了庆功大会。会后周瑜决定乘胜打击曹操,夺取南郡、荆州。与此同时,诸葛亮早就精心布置,叫刘备屯兵油江,找机会攻下南郡、荆州。

28、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9、赤壁大战,刘备、孙权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1、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32、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

33、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34、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35、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36、曹操原想一举平定江东,不想初次交锋,就吃了败仗,心里非常生气,这天,他召集文武百官,商量进兵之策。

37、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38、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兮心中悲!

39、周玉婷说曹操中了连环机,非常高兴。这天,他来到江边视察,忽然一阵西北风刮来,把一面旗刮挂到周瑜脸上,只见周瑜长叹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地。

40、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41、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42、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43、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44、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45、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4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7、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48、这一夜大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几十万军顷刻瓦解,曹操也顾不上收拾残军,在张辽,徐晃等将士的掩护下,好不容易才冲出了包围。

49、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50、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5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52、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5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4、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55、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56、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57、既生瑜,何生亮。

5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5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60、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61、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62、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6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曹操的笑音未落,只见前面一声炮响,五百名精壮士兵,***手提亮晃晃的大刀,整齐威风的排列在两边。为首大将,手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拦住了去路。此人正是关羽!

65、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66、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6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68、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69、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70、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71、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半真半***的三国故事

看楼主喜欢三国,我就找一些吧!!!喜欢的话要给我加分啊!!!(所引都出自演义,并非历史正文,本人偏好演义中的情节....)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这一回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一定要全看啊)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看。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古

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知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主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古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斋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知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孔明曰:“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权大悦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正是:追思***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主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节选)

既至操寨,干先入见,备述前事。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统曰:“某素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愿一睹军容。”操教备马,先邀统同观旱寨。统与操并马登高而望。统曰:“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操曰:“先生勿得过誉,尚望指教。”于是又与同观水寨。见向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统笑曰:“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因指江南而言曰:“周郎,周郎!克期必亡!”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统佯醉曰:“敢问军中有良医否?”操问何用。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请问。统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曰:“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操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各喜悦。后人有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斋

庞统又谓操曰:“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周瑜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瑜既破,则刘备无所用矣。”操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统曰:“某非为富贵,但欲救万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统拜求榜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属,现居何处?”统曰:“只在江边。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写榜佥押付统。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操然之。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諕得庞统魂飞魄散。正是:莫道东南能制胜,谁云西北独无人?(道破此计之人是 徐庶,不过出于交情他没对曹操说!!!)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无罪!!!!!)

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选拨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与曹真。真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当年十一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方回。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真大喜,是夜传令:来日四更造饭,平明务要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当时使人先下战书。次日,两军相迎,列成阵势于祁山之前。蜀军见魏兵甚是雄壮,与夏侯茂大不相同。三军鼓角已罢,司徒王朗乘马而出。上首乃都督曹真,下首乃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角。探子马出军前,大叫曰:“请对阵主将答话!”只见蜀兵门旗开处,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次后一队队骁将分列;门旗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素衣皂绦,飘然而出。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忖曰:“王朗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遂教推车出阵外,令护军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于车上拱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古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主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孔明以扇指曹真曰:“吾不逼汝。汝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言讫回车。于是两军皆退。曹真将王朗尸首,用棺木盛贮,送回长安去了。

就找了这些,楼主喜欢吗/?

赤壁之战的简单介绍

半真半***的三国故事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84年,东汉王朝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敌人——太平道。太平道是道教早期教派之一,在东汉灵帝时期,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利用太平经传播道教。十余年间,徒众增至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把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按照军事组织编制为三十六方,在184年一月举事发动了黄巾大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汉王朝却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各地方官和将领们趁着镇压起义的机会扩充实力,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军阀土皇帝。凉州军阀率军进入首都长安把持朝政,由此引发了***女间谍的传说。>>中国人几乎***都知道董卓、和貂蝉之间的八卦故事,全赖一本演义塑造出貂蝉这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间谍形象。故事中的貂蝉是大臣王允府中一个深明大义的***,为了帮助国家铲除奸臣而舍身做间谍。老王先是把貂蝉许配给小吕,旋即又将她奉送老董,再向上门***的小吕说是老董硬抢的。貂蝉则一边讨得老董欢心一面又对小吕含情脉脉,再加上王允的百般调唆,最后小吕和老王合谋诛杀老董,自己也迎娶貂蝉回家。故事至此还算是正义获胜的欢喜结局,但老董的女婿和部下立马回来报仇,老王牺牲,小吕带着貂蝉跑路,天下再次大乱,只落得一声叹息。貂蝉的故事流传多年,被后世认为是美人计和连环计的典范之作,几乎所有的三十六计读物中都会引用这个例子。中国人历来敬佩忠君爱国的红粉英雄,又怜惜貂蝉的结局——据说吕布兵败后,和军中的将领都争着要娶貂蝉,为了避免红颜祸水再掀腥风血雨,貂蝉最后被用转身向后砍的拖刀法杀死。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貂蝉赫然名列四大美人的行列,不过与其他三位美人不同,貂蝉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貂蝉的原型是董卓府中一名姓傅的美貌婢女,后来成为董卓义子兼保镖吕布的地下情人。吕布在与傅**私通后担心事发被董卓严惩,再加上不久前他因小事得罪董卓时差点被对方投掷的手戟所杀,所以心中已经有了干掉老董的打算。当他私下听说司徒王允要谋杀董卓的消息后,便主动前往联络。王允总是性急的,他劝吕布说:阿布,我们动手吧。可是阿布却总是说NO他表示自己和董卓有一层干爹干儿子的关系在,一时拉不下脸来。王允在心里说:装什么装,拉不下脸来你还来这干吗?于是王允指出董卓拿手戟掷过吕布之后父子感情就破裂了,更何况干爹本来就是随便认认的,算不得数,从而替吕布找到了台阶。于是吕布站在为国除奸的道德制高点上,成为反董一党的内应。由此看来,真正的间谍是吕布才对。>>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著名的集间谍、反间、诈降、苦肉计等诸多诡计于一体的著名***,那就是火烧赤壁中黄盖的故事。当北方基本上归于一统后,志得意满的曹操发动了南征。他给的信件上写着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于吴的意思并不是老曹打算邀请小孙打猎玩,而是我带着80万军队来灭你的意思。这是一封恐吓信,但是效果不佳。孙权还是与刘备合作在赤壁大破曹军,从此后三足鼎立之势渐渐成形。>>在演艺版的赤壁之战中策划放火的幕后黑手是,纵火者则是黄盖。为了让曹操上当受骗,他俩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给曹操派来的间谍蔡中、蔡和看,随后又派遣间谍阚泽送诈降书给曹操。曹操在等到自己间谍的报告后确信黄盖是真投降,完全忘掉了不久前中周瑜反间计砍掉蔡瑁、张允脑袋的教训。最后黄盖一把烧掉了曹操祖国统一的伟大理想,成就了又一段间谍史上的***。>>不过历史上的黄盖虽然诈降却不曾挨打,要是黄盖真被周瑜派人揍一顿,他那把老骨头还不一定能撑得住。曹操更没有派遣蔡中、蔡和去做间谍,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存在的虚构人物。按照三国志的说法,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曹军势大,江南必定失败,所以自己愿意投降,站在胜利者这一边。以曹操自己的经验而言,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手下也有不少官吏暗中写信给约定投降,所以他认为黄盖投降是识时务的自然之举。而且以曹操的狡猾竟然没要求黄盖先送人质作保证,这也是骄兵必败。此外,著名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是虚构的,但是这段演义中的故事却被1400年后一个少数民族首脑依葫芦画瓢地重演了一番,这个故事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叙述。>>三国时代战乱频繁,各个割据势力都注意使用间谍来搜集情报,甚至是对敌方首脑发动斩首战。三国末期的蜀汉就发生过一件事,253年正月新春,继和之后的第三任执政者费在其驻地葭萌关举行新年酒会。就在大伙喝得痛快之时,左将军郭遁忽然拔出佩剑刺杀了费。几个月后魏国发布命令表彰间谍郭遁,并且抚恤他留在魏国的亲属。看起来这是一起魏国对蜀汉发动的成功斩首战,不过其中疑点很多。>>首先是魏国反应奇怪,正月事发,八月才表彰。这种反应速度太慢了些,更过分的是把英雄的名字都错写为郭修。如果真是疏忽导致的话,可真是***害死人啊。这个表彰更像是魏国听说此事后借机往自己脸上贴金,同时恶心蜀汉。何况郭遁的来历古怪,他是魏国凉州西平人,在蜀汉大将率军进攻魏国边境时被俘降蜀,后来一路升迁到左将军之职。如果是故意被俘的话,魏国又如何得知蜀军的进攻时间和地点好安排间谍被俘呢?而郭遁此人名不见经传,却在蜀汉一路升迁,似乎是有人暗中提拔。>>其次是费之死对魏国并不是什么好事,费执行的是休养生息路线,拒绝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虽然姜维以继承诸葛丞相北伐遗志自居,屡屡要求出兵魏国,但是总遭到费的压制。费死后,姜维当政。姜维年年兴兵北伐,魏国每年都被骚扰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最后我们来看看费之死的直接受益者是谁——姜维。三国志中记载着姜维在费的压制下郁郁不得志,而费死后姜维升任大将军,屡次率大军数万人北伐。更何况史书对姜维有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的记载,那么郭遁是否也是一个被姜维收买的死士呢?>>这起古代间谍刺杀案件早已成为一本糊涂账,后人的推测也改变不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结局。姜维是个忠臣,他一生清廉、家无余财,只娶了一个妻子,没有侍妾。他唯一渴求的就是建功立业,希望通过北伐来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但是蜀国的国力本来就是三国中最弱的,经过姜维的连年用兵,国力枯竭,再加上国内政治混乱,终于被魏国一举消灭。姜维在皇帝投降后仍然试图复兴蜀汉,他与魏将钟会交好,打算调唆钟会造反,驱逐魏军出蜀,然后再杀掉钟会迎接刘禅复辟。可惜他壮志未酬,与钟会一同在未遂的叛乱中身亡,他的家族也被魏军杀尽。无论演义中的姜维还是历史中的姜维,都是一个悲剧英雄。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书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逼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文,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实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的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吴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上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曹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病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绍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大家都明白那是***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的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谱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计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一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兴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给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东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最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当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死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别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情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书记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谈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无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了!

回答者:龙天行 - 秀才 二级 3-24 20:01

--------------------------------------------------------------------------------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战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吕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单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也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点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关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的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时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军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备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于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的事情,史书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实很英勇啦,可是***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逼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力,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以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刘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千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