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鹤唳华亭,陆机华亭鹤唳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30 0
  1. 鹤唳华亭什么典故
  2. 《鹤唳华亭》名字的典故和由来介绍

西晋的陆机,一位“大彻大悟”的读书人,值得大书特书。他在临死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表示后悔不迭的典故——“华亭鹤”。据说,在被砍头前,他曾说过一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因为他曾经担任平原内史,所以被世人称为“陆平原”。他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东吴的名将,他们家是江东数一数二的大贵族。

华亭,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上海市郊区的吴淞口。西晋时,这里有大片的滩涂,许多迁徙的候鸟都在这一带停留。

陆英鹤唳华亭,陆机华亭鹤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史书记载,陆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风流才子,想必仕途是一帆风顺吧?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他跟随成都王司颖之后没几年,陆机却接到了一纸军前处决的“斩首令”。当时,陆机告诉部下:“当初,成都王司马颖托给我重任,我想推辞,却没有成功;今日,竟然要遭受诛杀,难道不是命运的捉弄吗?”直到临死前,他还镇定自若地给下令处死他的司马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长信,然后“面不改色”地受刑。

其实,陆机被杀原本并非必然,完全是他自己找上门的。倘若他一直呆在华亭,完全可以继续听他的鹤唳声,可以吟诗作赋,根本没必要来首都洛阳谋求发展。如果说李斯把上蔡这个小县当成“厕”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陆机竟然把人才济济的江东看成是“厕”,那他也未免太“狂妄自大”了吧!

想当初,陆机刚到洛阳时,也曾大大地风光了一番:京师万人空巷,夹道欢迎他。这时,陆机真是如登仙境,只要他一开口,想做官,不是宰相,也是公卿。退一步说,凭他的才华和声望,由他来领衔文坛,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他来说,高位、盛名、权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

可是,一个好文学家,不一定会做官;同理,一个官做得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成为好文学家。陆机的名作《文赋》,是用赋的形式写出来的文学评论,具有独创精神。他的那篇《辨亡论》,探讨了东吴的兴衰存亡,如果他坚持写下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一定“非同小可”。但是,一个人文章写得好,不一定就得做官,我们这位“陆先生”有了这点本钱,便骄傲起来,以为可以伸手要官,可就令人不敢恭维了。到最后,失败、杀头,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刚来到洛阳,陆机就利欲熏心,喜欢结交权贵。可惜,他所交非人,竟然与臭名昭著的贾南风的外甥贾谧“亲善”,结果被大家看不起。不久,他千不该,万不该,竟然卷入了“走马灯”似的“八王之乱”,惹来杀身大祸。

起初,他是在吴王司马晏手下做一个郎中令;后来,他投靠赵王司马伦,当上了相国参军。不久,赵王司马伦登上大宝,陆机投机成功,被破格提拔为中书郎。哪知道,没多久,赵王司马伦又被齐王司马冏推翻,陆机也被抓了起来,等着杀头。幸亏,成都王司马颖和吴王司马晏出面为他说情,才发配3000里,没有丢掉脑袋。

过了几年,朝廷颁布大赦令,陆机也被放了回来。按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该“金盆洗手”了吧!不,这位“陆先生”竟然“负其才望”,要“志匡世难”,救万民于水火。其实,他对洛阳恋恋不舍,恐怕是另有所图,也许是贪慕官位,还想再赌一把。权力好比“醇酒”,不饮自醉,何况他已经投身“权力场”,饮出一点味道了呢!

可惜的是,他把“宝”押在了成都王司马颖的身上,“谓颖必能康荣晋室,遂委身焉”。不过,司马颖偏偏是一个“形美而神昏,不知书”的大笨蛋,陆机焉有不败之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陆机最后竟然遭到小人的陷害,被自己心目中的“中兴之主”——司马颖下令处死于军前。本来,他身为一军之长,还可以起兵“清君侧”的,或者是交出军权,逃到天涯海角,司马颖恐怕也拿他无可奈何。但是,知识分子的优柔寡断害了他,加上他素来喜欢感情用事,最后竟然乖乖地交出脑袋,作“华亭鹤”之叹!

几千年来,在皇权社会里,不知道还有多少文人经不住权力的诱惑,在“权力场”上随波逐流,甚至拜倒在专制皇权的脚下,依附于权贵,沽名钓誉,为当权者(主要是皇帝)卖命,最终迷失了自我,甚至于被当权者所杀悔之晚年!

鹤唳华亭什么典故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

临死前怀念华亭鹤唳的陆机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冬,一个清冷的早晨,陆机被一队人押送着走向刑场。他登上刑台,仰天长叹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的鹤鸣,我还能再听到吗)?华亭,是原来他和弟弟一起隐居生活学习的地方。随即陆机被杀,时年四十三岁。他的两个儿子及两个兄弟也相继遇害。史书上说,士卒民众都因陆机的冤死而痛哭流涕。这天昏黄的雾气在白天合拢在一起,大风吹断了树木,平地上下了一尺深的雪,议论的人都认为这些都表明陆机是冤枉的。

看到这个场景时,我又想起了秦朝曾权倾一时的宰相李斯。李斯临被杀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还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那儿去打野兔子呀。可这还能实现吗。)父子二人相对哭泣,随即被杀,并被灭了三族。人啊,总是到了不可挽回时才珍惜曾经的平淡生活,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有多少啊!

李白在《行路难》一诗里写道:“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大意为: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住处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注:《史记》《李斯列传》中“鹰”为黄犬))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的第四个儿子,在文学史上与其弟陆云被合称为“二陆”。

陆机的家族可谓是吴国最高贵的家族了,他的家族有多强大呢?《世说新语》里说:东吴的皇帝孙皓问丞相陆凯说:你们一家在朝廷里有几个人啊?陆回答说: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孙皓夸赞说:盛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陆家是多么繁荣强盛啊,有那么多身居高位的人。

陆机生于吴郡横山(今江苏昆山),籍贯为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史书上说,他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

太康元年(280年),陆机二十岁时孙吴灭亡,他于是回到家乡,有十几年的时间,闭门勤学,不问政事。由于他的家人都在东吴位居将相,功勋卓著,他为东吴的灭亡感到惋惜,为东吴末帝孙皓抛弃祖业投降西晋感到愤慨。于是便写文章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于太康九年(288年)完成了《辨亡论》(分上、下两篇)。这说明陆机还是一个有政治眼光和见解的人。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弟弟陆云一同来到京师洛阳,初入洛阳时,二人志气高昂,自认为是江南名族,有些看不起中原人士。他们只拜访了当时的名士、太常张华。张华十分赏识陆机兄弟,他说:“伐吴之战,获得了两个俊士。”并把他们推荐给众人,这使得二陆名气大振。当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的说法(“三张”指那时名声很大的张载兄弟)。

元康二年(292年),陆机接连担任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他喜欢结交权贵门第,与外戚贾谧很亲近,成为当时达官贵人集聚的“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诛杀贾后并辅政后,陆机被请为相国司马伦的参军。因参与诛讨贾谧有功,赐爵关中侯,不久,司马伦将要篡位,任命他为中书郎。

永宁元年(301年),三王(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举兵讨伐,诛杀了篡位的司马伦,齐王司马冏认为陆机任中书之职,和司马伦关系密切,于是收捕陆机等九人交付廷尉治罪。此时全仰赖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一齐救援疏理,陆机才得以减免***,被流放到边地。恰巧又遇到了大赦,所以没有去。

陆机感谢成都王司马颖救过自己的恩德,又认为司马颖必定能使晋室兴隆,于是委身于他。司马颖让陆机参大将军军事,任平原内史,后世遂称其为“陆平原”。

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被人进谗言遇害,并被夷三族。

陆机当时被称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了“太康诗风”。南朝钟嵘的《诗品》里讲:“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据《晋书·陆机传》记载,陆机所作诗、赋、文章,共300多篇,今存诗107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文127篇(包括残篇)。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校点的《陆机集》。

两晋诗坛实际上是表现为一种承上启下的状态,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而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诗歌创作,有了发展变化,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他们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华丽,诗风繁缛,形成了所谓的“太康诗风”。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他们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的诗歌中关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后来的山水诗创作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陆机的《赴洛道中作》一诗是写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诗中写到:“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韵味悠长。

后来葛洪著书,称赞陆机的文章说:“陆机的文章就像玄圃中积累的美玉,全都是夜光美玉,五条河喷吐流波,源泉却一样。他的文辞弘达美妙典雅周全,清新飘逸,也是一代的顶峰啊。”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评论陆机的诗文说:“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陆机的文学才华出众,在文辞上力求广博,所以他的文思巧妙,但用词不能控制过分繁缛的毛病。)明朝张溥更是讲陆机是:“北海(孔融)以后,一人而已”。

陆机的《文赋》值得高度重视,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专论,标志着古人对文学理论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陆机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对文学创作中的物、意、文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考察,对文学创作中的酝酿、构思、技巧、感兴、灵感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细致的论述,这些问题以前很少有人系统地论述过,陆机的这些观点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不但看到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有关,而且强调各种文体的风格特征,并一一具体阐明。“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翻译过来就是:“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要抑杨顿挫,文理清壮;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说明以论辨说理,奇诡诱人,辞彩有光;文体区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辞义畅达说理全面,但要切记不能冗长。”我们可以说,这里所讲的各种文体的特点,直到今天仍有其指导意义。

陆机还是位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平复帖》凡九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可惜距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纸面损伤,有些字已分辩不出来了。

陆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在史学方面也有建树,著有《晋纪》四卷、《吴书》(未成)、《要览》、《洛阳记》一卷等。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陆机还著有《画论》,在绘画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

陆机的身世让人无限感慨。一代才子壮志未酬,死于非命,实在令人惋惜。

陆机身后三百余年,***贞观年间,朝廷开修《晋书》,太宗皇帝李世民亲自为陆机写下史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并高度肯定了他“廊庙蕴才,瑚琏标器”的政治才能。实事求是地讲,李世民的这个评价是高了些,但陆机也的确不是等闲之辈,只是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时代里,他又能如何?

还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华亭》一诗写得好啊:“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鹤唳华亭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响。

《鹤唳华亭》名字的典故和由来介绍

鹤唳华亭的典故出自我国古典著作《世说新语》中的尤悔篇章的第三章。原文特别简短:“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但字字惊心,句句带血。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故事的主角陆机,是孙吴丞相陆逊的孙子,老爹陆抗也担任着大司马的要职,而陆机是家里第四子,也算是出身名门。陆机天资极高,才华盖世,但这个人,运气不咋地,跟《鹤唳华亭》中的太子“难”地不相上下。

“难”神——陆机

1/一难:国破父亡

13岁的时候,陆机的父亲去世,20岁的时候,吴国灭亡,孙权得天下。陆机一身本领,却因是亡国旧臣,也只能无奈地选择归隐避世。

2/二难:备受讥讽

29岁的时候,陆机被当时的文化名人张华推荐给了西晋朝廷。入仕之后,大约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或者是他国旧臣的无奈,陆机渴望抓住所有机会,四处结交权贵,也是在这一时期,陆机遇到了野心勃勃的司马伦,在他的帮助下,陆机仕途扶摇直上,几番升迁,成为了中书郎。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3/三难:骤然获罪

后来,司马伦篡位失败,平叛的三王中的齐王司马早就认为陆机攀附权贵,主张陆机有份参与篡位,直接导致陆机几乎丢了小命,后来在成都王司马颖的帮助下,才艰难获免罪。一夕之间,陆机又成一届白衣。

4/四难:预见苦难

陆机为了感谢成都王司马颖的救命之恩,于是便跟其左右,任平原内史。凭借着自身出色的将才,在一次平叛讨伐中,司马颖任命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这岗位太高了,连陆机自己都本能地推迟:“从前齐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诸侯之功,燕惠王因怀疑乐毅而失去将要成功之业,今天的事,在你不在我啊!”言下之意:一旦您对我的信任,产生了动摇,那我就完了啊!但彼时的司马颖却对陆机说:“如果事情成功,封你为郡公,任台司之职,老陆你要努力啊!”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5/五难:层层诬陷

这一次,陆机又赌输了。司马颖对陆机的器重,招来了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的嫉妒。令陆机在军中行事十分掣肘,直接导致了陆机与长沙王司马乂鹿苑之战的失败,将士死伤无数、血染长河。有了这个败绩,就给了很多小人机会。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就向其进言:“陆机自比管仲、乐毅,这是打心眼里觉得您是昏君,他这样以下臣身份欺凌国君,打战肯定是要失败的。”司马颖心里的嫌隙就这样一点点被拉大,疑云暗生。

6/六难:谋逆谣言

在一次行动中,司马颖的宠臣孟超担任小都督,率领一万人军队,与陆机配合作战。没想到这个孟超还未交战,就放纵手下的士兵任意掠夺,祸及百姓。陆机一怒之下,逮捕了主犯,彻底得罪了孟超。于是孟超四处散播流言:“陆机意图谋反,戕害了正直的军官!”并给在司马颖身边担任宦官的哥哥孟玖写了信,诬告陆机怀有二心,不愿尽快决战。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7/七难:华亭鹤唳

最让人寒心的是,这时的陆机仍然尽心谋划着战局。但他轻视了孟超的鲁莽,在正式作战时,孟超不愿服从陆机的命令,轻率得领兵交战、深入敌后,结果全军覆没。当孟超的死讯传到了宦官孟玖手中,孟超的死,便成了陆机谋反异心的铁证。司马颖勃然大怒,下令处死陆机。陆机匡世的热血彻底冰冷,他退下戎装,身着白帢,神态自若地说道:“自从我的国家灭亡,我的兄弟家人备受西晋大恩,能够入仕匡世。当初成都王把这个重任交给我的时候,我就知迟早会被疑心。今日被杀,难道不是命吗?”临刑前,陆机回想起远方的故土:“家乡华亭的仙鹤鸣叫啊,再也不能听到了!”这一年,陆机43岁,他在西晋已经14年了。

8/八难:株连之罪

行刑这一天,白日里也大雾弥漫,呼啸的大风吹枯拉朽,硬生生把树木拦腰折断。军队中,知道真相的士兵们,没有不为陆机感到痛惜的,却也只敢在背地里为他哭一哭罢了。对陆机的迫害,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终结,很快陆机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弟弟陆云、陆耽也都先后遇害。

电视剧《鹤唳华亭》剧照

华亭鹤唳,再次读来,只觉得寒入肌骨。

对过往生活的留恋,对悔入仕途的感慨,都在这一声声的鹤鸣中回荡悠长。是不是对电视剧《鹤唳华亭》对悲凉基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慨?

《鹤唳华亭》是什么意思?电视剧《鹤唳华亭》名字意思是什么?《鹤唳华亭》名字名字的典故和由来解析,一起来了解下这部剧中更多的细节吧。

鹤唳华亭名字的含义是什么?鹤唳华亭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古装权谋剧《鹤唳华亭》最近正在热播中,相信应该有不少人曾经都好奇过这个问题,剧名“鹤唳华亭”到底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鹤唳华亭”历史典故:

《鹤唳华亭》剧名本身就是个彩蛋,这个词出自《世说新语·尤悔》,讲的是成都王司马颖与陆机的故事,当时司马颖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让自己赏识的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出战,结果,长沙王司马乂挟持晋惠帝对战陆机,陆机大败。但司马颖听信谗言误以为陆机怀有二心,才致使大败,要将其处死。在刑场之上陆机感叹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墅”是陆机常与兄弟云游的地方,自此之后,鹤唳华亭便成为人们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萧定权原型萧长懋。

虽然这部电视剧故事主线是虚构的,但背景借鉴了仅在历史存在二十余年的南齐,原因之一是此剧皇帝及其儿子都姓萧,与南齐君主齐武帝萧赜一家一样,而萧睿鉴的原型就是萧赜,萧定权则是南齐太子萧长懋。

原因之二是,萧定权和萧长懋一样还没继承皇位就英年早逝,不同的是萧长懋深受父亲倚重,并且是病故而不是***。

剧中文官服装取自宋朝。

虽然剧的背景是在南齐,但不少服装是宋朝流行,举一个例子,宋代文官头上会戴着一个方顶幞头,幞头两侧还有蜻蜓一样长长的“翅膀”,衣服大多是大红大紫,《鹤唳华亭》中文官们的服饰帽子就是这样的。

电视剧《鹤唳华亭》原著***设定是个悲剧的,男主萧定权最后为自证清白而死,女主之后也紧跟着***了,最后只剩下皇帝了,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惨了,但最近不少网友爆料,这部剧的结局已经被编剧大大改成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