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木警枕的故事主要内容,圆木警枕的故事简写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02 0
  1.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2.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
  3.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1、圆木警枕: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的司马光经常和哥哥弟弟们一同读书学习,但是司马光觉得自己的记性比起哥哥弟弟要差一些,他便想尽办法想要多争取一些学习的时间。有一次司马光看到院子里的一段圆形木头之后,便灵机一动,将它当做枕头使用。自己一翻身的时候,圆木就会滚落下床,司马光也就会被声音所惊醒,由此便每天非常早的就起床苦读。

2、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时期,祖上原本属于是北周和隋朝贵族的李密,家境衰落,但是青年时期的李密仍旧十分好学。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李密开始了放牛的生活。但是他一直饱含凌云壮志,并不甘心一生碌碌无为,因此即便是在放牛的时候,也会坚持读书。他经常会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边走边看。现如今我们会用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来比喻读书十分用工。

3、胸有成竹:主人公是北宋时期一个叫文同的画家,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文与可画__谷偃竹记》这篇散文当中,现如今,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是指在开始做事之前,心中已有把握和打算。

圆木警枕的故事主要内容,圆木警枕的故事简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北宋时候,有一个叫做文同的画家,他十分喜欢画竹子。无论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又或是炎热酷暑、寒冬腊月,文同总会坚持去竹林当中观察竹子的形态。在观察竹子的时候,他不仅会细心的去丈量竹子的尺寸,还会将叶子的稀疏给记录下来。

在长年累月对竹子的观察之下,无论是什么天气和情景下的竹子形态变化、颜色、姿势等等方面,文同都一清二楚。因而在他画起竹子的时候,是完全不需要画草图的,因为竹子的姿态早就存在于他的心中。而后求取文同画竹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成为了一个画竹子的高手。

4、闻鸡起舞:主人公是祖逖和刘琨,祖逖是我国东晋时期十分著名的军事家,官至镇西将军,他在建武年间曾率部北伐、收复河南,刘琨也是东晋时期的人物,他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祖逖与刘琨两人是至交好友。

闻鸡起舞讲的是祖逖和刘琨年轻时候的故事,因为祖逖和刘琨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同寝而眠。有一次凌晨时分,祖逖被公公鸡打鸣的声音惊醒,同寝而眠的刘琨认为半夜听到鸡叫的声音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是祖逖却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当时两人都非常想要报效国家,因为祖逖就向刘琨提议说,以后凌晨一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习剑术,刘琨欣然同意了这个建议。此后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两人在凌晨一听到公鸡打鸣就会立刻起床练剑,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两人在各自的职位上都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绩。

5、惊弓之鸟:是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个典故出自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这部著作,这个成语本意指的是受过箭伤的鸟儿因为听到弓箭声音十分害怕,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因为一点动静就十分害怕。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一位名叫更羸的大臣,他十分擅长射箭。有一次更羸陪同魏国的君王一起散步,偶然间看到天上有一只大雁往这边飞了过来。更羸便向魏王说自己不射箭,只需要虚拉弓弦就能够让那只大雁从空中跌落下来。

魏王一点也不相信,便让更羸展示给自己看。更羸取出自己的弓,虚拉弓弦一下,只见那只大雁果真掉落下来。魏王见此情景便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更羸这才给魏王解释说,那只大雁飞的十分缓慢,并且还掉了队,鸣叫声还十分悲伤,他便认为大雁一定是体内有伤。因而在大雁听到尖锐的弓弦声响的时候,才会惊慌失措,牵动旧伤,导致跌落下来。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读书的成语故事有圆木警枕、牛角挂书、开卷有益、手不释卷、悬梁刺股、韦编三绝、以荻画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牧豕听经、著述等身、温舒编蒲、高凤流麦、学富五车、三十乘书、带经而锄等等。

圆木警枕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的司马光经常和哥哥弟弟们一同读书学习,但是司马光觉得自己的记性比起哥哥弟弟要差一些,他便想尽办法想要多争取一些学习的时间。

有一次司马光看到院子里的一段圆形木头之后,便灵机一动,将它当做枕头使用。自己一翻身的时候,圆木就会滚落下床,司马光也就会被声音所惊醒,由此便每天非常早的就起床苦读。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时期,祖上原本属于是北周和隋朝贵族的李密,家境衰落,但是青年时期的李密仍旧十分好学。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李密开始了放牛的生活。但是他一直饱含凌云壮志,并不甘心一生碌碌无为,因此即便是在放牛的时候,也会坚持读书。他经常会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边走边看。现如今我们会用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来比喻读书十分用工。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1、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2、闻鸡起舞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倍受尊敬的人。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

3、达·芬奇画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4、唐朝大诗人李白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左思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成语一般都是出自于一些寓言故事,而成语中有非常多是描述古人勤奋读书的内容,有几篇是大家在课本中会学到的知识,下面来看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1

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泌少贫,昼日斫_,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6、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

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7、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8、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9、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励志《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10、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2

1、圆木警枕

成语故事: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

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2、凿壁借光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3、目不窥园

成语故事:在西汉时期,大儒学家董仲舒在年少时就读书非常刻苦认真,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后鸡一叫,就又来读书,总共也就睡不到3小时。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总是读书。

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里读书。他却说:“我不读书,只顾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长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遍布四方。

4、苏秦刺股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5、陶侃运甓

成语故事: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

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3

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负薪读书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受业孔安国,尝为***都养,时行凭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关于勤奋的简短小故事

1、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

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3、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关于勤奋努力的成语故事

李密牛角挂书

李密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车胤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孙康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孙敬头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苏秦锥刺股

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扩展资料

相似典故:

韦编三绝

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闻鸡起舞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程门立雪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有:

圆木警枕、牛角挂书、开卷有益、手不释卷、悬梁刺股、韦编三绝、以荻画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牧豕听经、著述等身、温舒编蒲、高凤流麦、学富五车、三十乘书、带经而锄等等。

2、圆木警枕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的司马光经常和哥哥弟弟们一同读书学习,但是司马光觉得自己的记性比起哥哥弟弟要差一些,他便想尽办法想要多争取一些学习的时间。

有一次司马光看到院子里的一段圆形木头之后,便灵机一动,将它当做枕头使用。自己一翻身的时候,圆木就会滚落下床,司马光也就会被声音所惊醒,由此便每天非常早的就起床苦读。

3、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隋朝末年时期,祖上原本属于是北周和隋朝贵族的李密,家境衰落,但是青年时期的李密仍旧十分好学。

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李密开始了放牛的生活。但是他一直饱含凌云壮志,并不甘心一生碌碌无为,因此即便是在放牛的时候,也会坚持读书。他经常会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边走边看。现如今我们会用牛角挂书这个成语来比喻读书十分用工。

有以下几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司马光圆木警枕、齐白石惜时、爱迪生的故事、居里夫人不要椅子、凿壁偷光、王亚南睡三脚床等。

一、司马光圆木警枕

幼年的司马光读书十分用功、刻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书,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继续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他每日都要读书到深夜,所以早上经常睡过头。于是他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叫“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人一翻身就会落到地下,发出“砰”的一声响,自然就会把人惊醒。司马光每次睡到半夜,听到响声,便马上起床,点烛读书。

二、齐白石惜时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三、鲁迅惜时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三、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四、居里夫人不要椅子

居里夫妇结婚时,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居里的父亲知道后,准备送给他们一套家具。但居里夫人拒绝了:“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丈夫对她说:“不要沙发也可以,我们再添一把椅子怎么样?客人来了也可以坐坐。”

居里夫人还是不同意:“要是爱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不肯走,怎么办呢?”最后他们决定,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一把椅子也不添。在提炼镭的艰苦实验中,居里夫人写信给朋友说:“一年以来,我们没有到戏院或音乐会去,也没有拜访朋友。”无论是学习还是吃饭,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做实验,居里夫人总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怕时间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

五、凿壁偷光

匡衡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的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六、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