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知微知彰的基本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04 0
  1. 周易经典名言
  2. 1。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2。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3. 知微知彰什么意思?
  4. 《三国韬略》:何为刚?何为柔?刚柔相济,取胜之道
  5. 知开头的四字成语
  6.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知微知彰意思是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

知微知彰,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wēi zhī zhāng,意思是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出自《易·系辞下》。

示例:南朝·梁元帝《法宝朕璧序》:“相兼***,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知微知彰的基本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成语的意义和价值

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道理、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来源广泛,或为传世经典、或为巨著名作、或为历史故事、或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其字里有话,话外有音,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汉语的精髓,中华文化的根本。

周易经典名言

1、古人云:"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 2、喻世明言:禅言慧语精编 作者:净善 辩证为要,中道为高。 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知圆知方,知阴知阳;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君子而中庸,君子而时中。 兼听独断,慎思断行。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勿代马走,勿替鸟飞。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事要抓纲,纲举目张。 擒贼要擒王,举事要抓纲。 圣人举事,贵在相时。 顺天时自然之运,因水土一定之理。 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顺则成凡,逆则成仙。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谜则众生,悟则佛种。 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 -----------------------------------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 -----------------------------------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菩提为因,大悲为根。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蹊跷,神道先知。 入乡随俗,当差随主。 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 善心慈悲,良心不亏,安命乐道,忍辱消罪。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万事皆已定,浮生空白茫。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缘。 禅悟诚可贵,顶髻价更高,得此二宝者,即身成佛道。 启示性神知(禅)高于指导性神知(定)。 一切真知均来自天启(书义称)。 释迦牟尼通过冥思苦想和目睹明星(禅)而开悟,成就了正等正觉(书义称)。 道法自然。 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 ***常思记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 一心向善,即升天堂;一心作恶,必下地狱。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摘录憨山***告诫 有信仰的人最快乐,能布施的人最富有,能慈悲的人最幸福。 势力不可使尽,福报不可受尽,规矩不可行尽,好话不可说尽。而应是恩威并重的行事,福报利益的共享,情法并重的规矩,适当好话的赞美。 清净为心皆弥陀,慈悲济物即观音。——太虚*** 阴阳对生,相反相成。 一失一得,不失不得。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信神而不泛神,信仰而不张扬,修道而不出家,吃肉而不杀生。(是否吃素不碍学佛而重在修心;但绝不为自身而杀吃其肉。) 看破红尘非看破,悟出三界方为真。 屈以待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 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纳哦

1。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2。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1、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4、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5、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9、君子法上天刚健、运转不息之象,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1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15、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1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18、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9、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2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1、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2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25、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6、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7、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28、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

29、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

3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3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32、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33、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4、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

3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37、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38、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39、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4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4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43、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44、君子伺机而作,不俟终日。

45、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6、人之所助者,信也。

47、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50、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2、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3、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54、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55、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5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57、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58、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延伸阅读

周易名句

1、君子以果行育德。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5、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6、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7、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8、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0、乐天知名,故不忧。

11、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12、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1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14、君子以致命遂志。

15、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6、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17、几事不密则害成。

18、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19、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2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4、蒙以正养,圣功也。

2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7、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8、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29、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0、君子以朋友讲习。

3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2、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33、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34、君子以恐惧修省。

3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36、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37、君子以反身修德。

38、君子以自昭明德。

39、君子以正位凝命。

40、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4、乐天知命,故不忧。

45、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46、君子以立不易方。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4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50、君子以同而异。

51、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52、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5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5、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5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

57、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5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59、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6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6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62、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6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以惩忿窒欲。

6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7、慢藏诲盗,冶容诲*。

6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69、君子以非礼弗履。

70、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周易名句

周易名句

1、君子以果行育德。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5、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6、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7、德薄绝位尊,知小绝谋大,力小绝任重,鲜不及矣。

8、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0、乐天知名,故不忧。

11、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12、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13、居上一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14、君子以致命遂志。

15、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6、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17、几事不密则害成。

18、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19、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2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2、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4、蒙以正养,圣功也。

2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7、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8、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29、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0、君子以朋友讲习。

3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2、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33、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34、君子以恐惧修省。

3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36、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37、君子以反身修德。

38、君子以自昭明德。

39、君子以正位凝命。

40、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4、乐天知命,故不忧。

45、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46、君子以立不易方。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4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4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50、君子以同而异。

51、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52、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5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5、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5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57、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5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59、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6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6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62、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6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以惩忿窒欲。

6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6、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7、慢藏诲盗,冶容诲一一婬一一。

6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6一9、君子以非礼弗履。

70、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周易经典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正能量经典励志名言短句 专题。

知微知彰什么意思?

天下的事是无论如何都经历不尽的;天下的书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看完的;天下的理论如此之多,又岂能参透劲了解尽!

1.人的躯体,是留不住的,就如浮云和影一样虚渺,但是每个人做过的事情,不论其大小如何,它的影响一定会在某方面表现出来,而且,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如小草一样,无论如何烧,始终不能尽,芳青长留。

2.知道微小的道理,那么必定会知道大的道理;知道柔软的作用,那么就会知道刚强的定义。

大概如此

《三国韬略》:何为刚?何为柔?刚柔相济,取胜之道

词目

知微知彰

发音

zhī wēi zhī zhāng

释义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引用

《周易正义》系辞下卷八 ...断可识矣。   君子 知微知彰 ,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此知几其神乎?... 《全梁文》卷十七 ...流沙,武实止戈。秉宜生之剑,乐彰治定;减庖牺之瑟,相兼***。 知微知彰 ,将称四七;如貔如虎,宁俟容成。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 《全隋文》卷十二 ...隆姬发,自天攸纵。包大德而翼小心,希世膺期;内文明而外柔顺, 知微知彰 。鉴穷玄览,乃武乃文,能事斯毕。自永嘉失驭,海内分崩。...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五十七 ...,如长主之俦矣。故能九师让能,三子闻教,自我之出,与时偕行, 知微知彰 ,不谄不黩。长曰?,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少卿;仲曰晖,朝请...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六十三 ...宗子名仲康,广孝惟家,大忠形国,播清政以主郡,仪古式以在人, 知微知彰 ,有礼有乐;别驾扶风窦公名诫盈,盛门贵仕,懿德令名,利...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二十四 ...拨乱反正,受命中兴,俯协龟图,傍观鸟迹。卦因於画,画始生书, 知微知彰 ,惟圣体圣。臣奉诏旨,令写功臣,运偶凤翔之初,无非鹰扬... 《全齐文》卷十一 ...奄捐民极。嵩岳长倾,宸晖斯昃。机照惟寂,达鉴靡伤。慎终敬始, 知微知彰 。立言垂范,玉润金相。瞻仰遗式,哀结流霜。旋玉?大之?... 《楹联丛话全编》巧对录 卷之三 ...,有新幸近臣以邪言进者,意欲攀公入其党中,因间语公曰:“君子 知微知彰 ,知柔知刚。”公正色疾声答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知开头的四字成语

一、中国古代刚柔韬略的背景由来

以柔克刚最先为老子韬略思想的精华和核心。老子从自然界的大量现象观察到了这些结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老子·七十六章》)“物壮则老,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三十章》)“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 ”(《老子。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柔弱胜刚强 。”(《老子》三十六章)

《老子》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所以,坚强刚硬,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柔弱才可以长久。《淮南子·缪称》载“ 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 ”,民间也有类似的故事。迟暮之年的大贤商容问老子:“你看看我的牙齿还有吗?”老子回答:“没有了。”商容又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恍然大悟,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柔弱的原来比坚硬的更厉害,自此明白了为什么要“守柔”。这个传说或是从《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述演绎而来,却间接诠释了老子的心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就像是水。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争抢,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更接近道。在卑下的地方,把心态放低,似水之亲、似水之真、似水之无为、似水之能,自在逐流。因为不争,就不招惹怨尤。“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不争”并非消极,“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坚强好动,却离不开柔弱的河水。因为离开了水,鱼即成死鱼。所谓国之利器,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是刚强的代表。不可示于人,即隐藏起来,将象征自己军事力量强大的国之重器隐藏起来,就是以柔弱以示人,而不是以刚强示人。这是通过鱼不可脱于渊而得到的推论。

道家强调“柔中见刚”,“至柔”,虽然儒家也有温柔敦厚的一面,儒家的“柔”不是柔弱,而是对他***格的一种尊重。孔子总是用最美的动机去揣测他人,这才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这样的自信,强调“人性本善”“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儒家更强调“刚毅”,“刚中见柔”,是一种刚毅的哲学。孔子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孟子言:“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儒家的刚毅不屈,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是特别动人的。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相比,儒家文化气度更恢弘,格局更宏大,这种家国情怀、胸怀天下,是道家文化无可比拟的。儒家文化不仅想到了保全自己,还想到了民族和国家(忠君其实就是忠于民族国家的表现)。“独善其身”比起“兼济天下”来,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如果每个人都想“独善其身”,那么国家民族的大厦由谁来支撑?儒家文化的刚毅不屈,哺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报国、救国、开拓祖国的疆土,加强祖国与世界的联系,将祖国的文化推出去,将世界的文化引进来。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史可法、秋瑾.......,都是彪炳千秋的仁人志士。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志士仁人,心怀祖国和人民,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什么样的敌人,也打不垮。道家的“以柔克刚”和儒家的“刚毅不屈”共同成就了华夏文明,延绵不绝!

三国以前,人们对刚柔的认识已形成一些重要的观点。《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系辞下》言:“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淮南子·兵略训》指出:“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三略·上略》)

三国时代,人们对刚柔的认识更进一步,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以柔克刚,成为弱小集团或势力寻求胜利的有力武器。

二、三国时代刚柔韬略的运用概况及“刚”与“柔”的含义

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更多的是以刚克刚,实力碰撞,但那些掌握刚柔韬略的势力,则发展迅速,所向无敌。一旦敌对的双方旗鼓相当,不相上下,那么刚柔韬略的运用则更为重要。因为刚强而无柔韧,部队的战斗力势必丧失殆尽。当然,纯柔纯弱,则其势必削。只有能柔能刚,不柔不刚,刚不可折,柔不可卷,才能真正达到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何为“刚”与何为“柔”?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从一般事物来看,刚为硬,柔为软。

其次,从人的性格来看,刚为火,柔为水;刚为燥,柔为温;刚为开朗,柔为矜持;刚为率性、果断、杀伐决断,柔为持重、老成、谨小慎微;刚为坚强,不服输,乐观向上,柔为平和,易满足,适可而止;刚为春雷惊梦不留痕,柔为细雨润物悄无声;刚为秋风扫落叶,风风火火闯***,柔为冬雪润山河,挥洒淡淡清新,刚为原则立场问题坚持己见、毫不退让,柔为非原则性问题,灵活变通、择善而从。

第三,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两种不同的艺术格调。刚,即阳刚、刚劲,泛指雄浑的笔触,明快的节奏,鲜明的色彩,以及所描绘***之磅礴浩大,塑造人物的粗犷豪烈、铮铮铁骨等;柔,即阴柔、柔美,泛指细腻的笔触,娓婉悠扬的节奏,清新淡雅的色彩,以及含蓄深沉的韵味等。

最后,结合本文从争霸战争的角度来看,刚为军事抗衡,实力碰撞,攻城略地,激烈争夺。柔的内涵理解为软性的、妥协的、和平的方式,如联盟的思想、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三国韬略家运用刚柔韬略的核心精髓:

1、刚柔相济,优势互补。

曹操迎接汉献帝,进而以此为政治资本,是刚中带柔,柔中藏刚。网罗群英,任其所长,不为个人喜怒为断,是藏刚露柔;而赏罚分明,御之以道,是柔中寓刚。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言辞中刚柔相杂,促使孙权下定决心主战。南征孟获,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刚柔并重,实效显著。孙权对曹魏的政策,内强则刚,内弱则柔,作为调节器,用于同蜀汉的外交斗争。司马懿对付曹爽集团,外柔内刚,先柔后刚,刚以柔为用,柔以刚为体,终于取得权力斗争的胜利。

2、以柔克刚,取胜之道。

三国韬略家所辅佐的集团,大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寡到众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面对极其险恶的形势、强大的对手、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如何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就成了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促使了对刚柔韬略的研究,促进了对以柔克刚原则的探索。

三国韬略家们积极寻求军事实力以外的途径,发展自己,并逐步将其转化为实力,从而将以柔克刚的原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法则。克刚之柔的内涵,被三国韬略家们诠释为传统观念,如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仁义道德的理想等。柔的内涵被赋于新的政治模式,如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政治纲领。柔的内涵被理解为软性的、妥协的、和平的方式,如联盟的思想、统一战线的思想。柔的内涵被确认为一种文化内核,如以汉族文化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的思想等等。从形式上观察,与军事抗衡相对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开展,也可以认为是对柔的内涵的一种拓展,总之,三国时代的韬略家们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将古代难以实际运用的以柔克刚韬略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取之以刚,守之以柔。

韬略家们认为,攻城掠地、克敌制胜,无不以刚为主,以柔为辅。而一旦结束激烈的争夺,则刚退柔进,柔主刚副。董卓以刚继刚,刘彰柔而又柔,袁绍刚柔错位,刘表刚柔无适……最后均遭失败,不能成就霸业。曹魏篡汉,司马氏代魏,均取之以刚、守之以柔。民众并不呼啸反对,社会并不因此而乱,关键即在于其所制定的政策、方针不是以暴代暴,而是以柔克刚。孙权的继承者们,尤其是孙皓,守之以刚,守之以暴,从而加速了灭亡。

四、刚柔韬略的现代借鉴意义:

1、人成立家庭,必须具备刚柔相济的良好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刚柔相济最好,但现实中往往不是刚毅有余、柔韧不足,就是柔韧有余、刚毅不足。一个家庭夫妻二人中最好有一人性格刚柔相济,否则要么都过于刚强则争吵不断、危机四伏,要么都过于柔韧则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活力。

2、人立身处世与建功立业,必须具备刚柔相济的胸襟韬略。切忌太“刚”,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一意孤行、匹夫之勇并不可取。柔,并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柔”在保全自己,以期未来有所作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常说:“身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一个人,要有服输的气量。此时低头,正是为了他日抬头。特别是理想抱负越是远大,越是要学会低头。有时候,小的方面屈服,正是为了大的方面伸展。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当初韩信不能忍受“胯下之辱”,何以后来建立不世之功?隐忍以行,将以有为!隐忍以行,厚积薄发!

感谢大家支持,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留言,后续将分享更多优质内容!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1. 知字开头的四字词

知足常乐、

知行合一、

知法犯法、

知无不言、

知己知彼、

知遇之恩、

知易行难、

知难而退

知人论世、

知人善任、

知书达礼、

知白守黑、

知我罪我、

知难而进、

知情识趣、

知止不殆、

知命之年、

知无不尽、

知恩报恩、

知足不辱、

知人之明、

知雄守雌、

知书识礼、

知人则哲、

知情达理、

知疼着热、

知微知彰、

知过能改

知足知止、

知小谋大、

知一万毕、

知足不殆、

知荣守辱、

知过必改、

知止不辱、

知心知意、

知恩报德、

知来藏往、

知书明理、

知羞识廉、

知章知微、

知书知礼、

知音识趣、

知人下士、

知心着意、

知文达礼、

知小言大、

知命乐天、

知尽能索、

知往鉴今、

知命不忧、

知书通礼、

知名当世、

知情不举、

知高识低、

知无不为

知疼着痒、

知书识字、

知人之鉴、

知己之遇、

知地知天、

知心可腹 有问题欢迎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我也是学生哦~谢谢***纳

2. “知”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最好是能表达爱意的

安分知足 (ān fèn zhī zú)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白首相知 (bái shǒu xiāng zhī)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伯玉知非 (bó yù zhī fēi)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不得而知 (bù dé ér zhī) 没有办法知道。 不识不知 (bù shí bù zhī) 没有多少知识。

旧喻民风淳朴。 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知:知道;觉:觉察。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不知端倪 (bù zhī duān ní)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不知凡几 (bù zhī fán jǐ)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

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不知甘苦 (bù zhī gān kǔ)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

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dī)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知好歹 (bù zhī hǎo dǎi) 不知道好坏。

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知纪极 (bù zhī jì jí) 纪极:终极,限度。

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不知进退 (bù zhī jìn tuì)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

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 就里:其中,内情。

不知道内幕。 不知利害 (bù zhī lì hài)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不知其详 (bù zhī qí xiáng)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形容 *** 到极点。

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

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知深浅 (bù zhī shēn qiǎn)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不知世务 (bù zhī shì wù) 不知道当代的情势。 不知死活 (bù zhī sǐ huó)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不知所以 (bù zhī suǒ yǐ) 以:原因。

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不知所终 (bù zhī suǒ zhōng)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bù zhī yǒu hàn, hé lùn wèi jìn)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材高知深 (cái gāo zhì shēn) 材:通“才”。

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草木知威 (cǎo mù zhī wēi)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察己知人 (chá jǐ zhī rén)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察今知古 (chá jīn zhī gǔ)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蝉不知雪 (chán bù zhī xuě)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达官知命 (dá guān zhī mìng)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

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达权知变 (dá quán zhī biàn)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达人知命 (dá rén zhī mìng)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dào yuǎn zhī jì, shì wěi zhī xián) 骥:良马。

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睹微知著 (dǔ wēi zhī zhù) 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告往知来 (gào wǎng zhī lái)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观过知仁 (guān guò zhī rén)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恨相知晚 (hèn xiāng zhī wǎn)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

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浑然无知 (hún rán wú zhī)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疾风知劲草 (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见微知萌 (jiàn wēi zhī méng) 微:细微。

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鉴往知来 (jiàn wǎng zhī lái)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

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倦鸟知还 (juàn niǎo zhī huán)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

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可想而知 (kě xiǎng ér zhī)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困知勉行 (kùn zhī miǎn xíng)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乐天知命 (lè tiān zhī mìng)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

3. 妇开头知结尾的四字成语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出处《星火燎原·湘西再起》:“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来形容大家知道或一看就明白的简单事物;有时也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皆;不能读作“jié”。

辨形孺;不能写作“儒”。

近义词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反义词鲜为人知

辨析~和“众所周知”;都有“大家都知道”之意。但“众所周知”适用于明显的事实或道理;也适用于人;应用范围比“众所周知”广。

例句婚姻法的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

4. 知字开头的成语

知字开头的成语。

:知难而退、知己知彼、知书达礼、知法犯法、知恩报恩、知遇之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善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子莫若父、知足常乐、知希之贵、知易行难、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知过必改、知足知止、知生之民、知荣守辱、知人则哲、知之非艰、知安忘危、知一万毕、知无不言、知微知彰、知高识低、知己之遇、知疼着热知人论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难行易、知遇之荣、知命不惑、知心可腹、知命之年、知人善察、知命安身、知其一,不知其二、知行合一、知其不可而为之、知书明理、知其一不知其二、知人下士、知无不为、知物由学、知冷知热、知音识曲、知其不可为而为、知情不举、知人之明、知人知面不知心、知机识变、知羞识廉、知止不殆、知白守黑知命不忧、知心知意、知遇之感、知往鉴今、知止不辱、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我罪我、知人料事、知其一,未睹其二、知义多情、知知不休、知雄守雌、知难而行、知而不争、知情识趣、知名当世、知一不知十、知白守辱、知人之术、知今博古、知二五而不知十、知来藏往、知人待士。

5. 见开头的四字成语

死不救、见微知著、见异思迁、见义勇为、见机行事、见风使舵、见怪不怪、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多识广、见弹求鹗、见哭兴悲、见佛不拜、见弃于人、见素抱朴、见势不妙、见兔放鹰、见机而作、见不逮闻、见猎心喜、见可而进、见经识经、见善必迁、见鞍思马、见精识精、见小暗大、见仁见智、见性成佛、见豕负涂、见所未见 见世生苗、见卵求鸡、见风是雨、见财起意、见缝插针、见墙见羹、见端知末、见惯不惊、见兔顾犬、见棱见角、见雀张罗、见事生风、见时知几、见贤不隐、见贤思齐 见机而行 见机:看时机,看情况。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鞍思马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三·感兴》:“倚鞍思骏骨,抚辔念绿駬。”

见财起意 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刚道个一声儿恶人回避,早激的他恶哏哏闹是非,那里也见财起意。”

见弹求鹗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同“见弹求鸮”。 见弹求鸮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见德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同“见贤思齐”。

见多识广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见风使船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见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见风使帆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见风转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见风转篷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同“见风使舵”。

出处: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我有钱不给这等人!” 见缝插针 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钢炮后来打死敌人不少。’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

见羹见墙 后用以指对圣贤的思慕。 出处: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

见《后汉书·李固传》。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见怪非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见惯不惊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见惯司空 指经常看到,不足为奇

见机而作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机行事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几而作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取措施。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几而作 几:通“机”,时机;作:行动。

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取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精识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同“见经识经”。 见景生情 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

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出处: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见可而进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

指产生同情心。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猎心喜 猎:打猎。

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序》:“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见猎心喜。” 见卵求鸡 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

比喻言之过早。 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

易经十句最高深的话

1、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2、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4、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有真就有***,有***就有真,真真******,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6、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7、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9、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10、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易经句子精选

1、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2、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3、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4、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5、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

6、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7、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8、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自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10、二人同心,泰山移。同舟之言,其臭如兰。

11、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12、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13、君子于信,义不食也。

14、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1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16、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17、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1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9、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20、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2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23、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24、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25、见善则迁,见过则改。

26、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27、君子伺机而作,不俟终日。

28、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9、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30、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1、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3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33、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34、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35、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3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37、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38、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39、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40、劳谦,君子有终。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2、一阴一阳之谓道,随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44、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45、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6、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47、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48、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49、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5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1、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52、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5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人生感悟,其臭如兰。

5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5、乾坤感,而万物化生;圣贤感人至深心,而天地友谊。

56、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57、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58、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59、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60、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6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62、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