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意思_帝王将相有种乎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04 0
  1.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帝王将相”是指哪部分人群?
  2. 快80岁的李善长都已经回家养老了,朱元璋为何还是不放过他?
  3. 帝王将相,这个词说的是哪些人呀?

气吞山河、纵横驰骋、唯我独尊、帝王将相、九五之尊。

一、气吞山河

白话释义: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形容气魄很大。

帝王将相意思_帝王将相有种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朝代:元

作者:金仁杰

出处:《追韩信》:“背楚投江;气吞山河”

翻译:背对着楚军投入长江;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

二、纵横驰骋

白话释义:横奔直冲,毫无阻挡。

朝代:宋

作者:谢尧仁

出处:《张于湖先生集序》:“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翻译:像之前几位英雄横奔直冲,毫无阻挡的才能,人间又哪还有呢

三、唯我独尊

白话释义: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朝代:宋

作者:释普济

出处:《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翻译:天上天下,只有自己最了不起

四、帝王将相

白话释义:封建君主国家 中的皇帝、王侯和文武大臣。泛指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

朝代:西汉

作者:史学家司马迁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壮士不死当天已,死就应举大业成大名声啊,有权***贵的人,都是生来就有的吗

五、九五之尊

白话释义: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翻译: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帝王将相”是指哪部分人群?

1、帝王将相 ?

[成语解释]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典故出处]鲁迅《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近义词]王侯将相

[反义词]平民百姓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2、才子佳人 ?

[成语解释]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典故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此番招赘进蘧公孙来,门户又相称,才貌又相当,真个是“才子佳人,一双两好”。

[近义词]佳人才子、成双作对

[反义词]棒打鸳鸯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有才貌的夫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王侯将相

[成语解释]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典故出处]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译文:王公、侯爵、将军、丞相是生来就注定的吗?

[近义词]王公贵族、达官贵人

[反义词]平民百姓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贵族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快80岁的李善长都已经回家养老了,朱元璋为何还是不放过他?

帝,指的是皇帝

楼上看得我头晕,其实内容只有一个。即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五等:最大的是“公”,其次是“侯”,然后依此是“伯”、“子”、“男”。

而“王”则在爵位之上,在秦始皇称帝以前,王就是天子。周天子是王,他分封了许多诸侯,像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王都是他的诸候,这些诸侯有等级的区分,比如说齐国的初祖姜子牙封的是侯爵,同时分封的燕国是伯爵等等。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不把周天子当回事,纷纷称公称王。

而“将”与“相”则不是爵位而是职务,将为武官之首,而相为文官之首。这不是一个概念,特别是秦以后,或许这位大将军或者宰相立过大功,封过五等爵中的一个呢,这不好比较。

如果实在要比较大小,只好拿它们去春秋战国时期去比:王肯定是最大的了,接下来就是各诸侯国的国王了(他们中就按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来排队),然后才是诸侯国里的将和相了(将和相之间其实也不好比较大小,看谁功劳大而定吧)。

帝王将相,这个词说的是哪些人呀?

既然老朱能做皇帝,而且是布衣皇帝,所做的事情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草根皇帝都这样,共苦可以,同甘不行。打天下之后就是兔死狗烹的下场。快八十了被诛杀,难道朱元璋真疯了?其中必有可恨之处。人会变得,朱元璋不是当年的朱元璋,李善长也不是当年的李善长了。像李善长这样精明的人,都看不透,这凡夫俗子之事,怪不得这六佰年来,为了争权夺利,有那么多人,前往后继的前往菜市口,或到挨枪子,轻的也要到看守所吃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免费的饭菜。

李善长的后代完全可以取代朱家后***皇帝,一,李是朱家明王朝的第一功臣,地位仅次朱元璋,在明初影响力很大;二是朱李联姻,朱元璋把女儿下嫁李家,李家又把女儿高攀朱家王爷,这样李家后代有朱家血统,这是朱元璋最担心被取代的后患。三是李善长一直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处处妥当,明朝的功臣此时基本已被朱除尽了,朱元璋更加害怕不犯大错误的功臣,不犯错误必有大谋!朱更加害怕了。因此李必须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工比萧何,可是他没萧何聪明,而且朱元璋比刘邦杀功臣厉害多了。萧何为了不让刘邦猜忌,故意自黑。李善长要是能学汤和住到交权,不结党营私也能善终。有前车之鉴,朱元璋是个明白人,董卓,曹操,李世民他爸,赵匡胤,这些人哪个不是手握重兵,那个不是当朝皇帝的祸害?李善长是一个文人,他没有任何军权,而且都70多岁了,他怎么可能谋反呢?说到底是朱元璋为了清理那些淮西勋贵,为他的孙子铺平道路的一个借口而已。

朱元璋的政治能力极高,他花了十几年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把政治对手杀光,以前都是拉一派打一派,而且时间间隔也长,淮泗集团刚开始还有造反的能力,后面就没有,朱元璋的儿子封王之后长大,有地盘有兵,后面多年的科考一批文臣在各地主政,朱元璋有是君主有名号,所以这帮人已经没有造反的能力了,胡惟庸不过是绝望的反扑罢了,至于年老的李善长其实已经没有威胁了,只是朱元璋应该是很早就想杀了他,最终也没让他善终。

从底下打上来的,那些兄弟也是跟个打上来的,谁又会甘心呢?凭什么我们一起打江山你当皇上我当臣?难免又隔阂就想造反,毕竟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李世民那些造反前就是有名望的,别的只是过来依附,从开始就相当“臣子”造个毛线反啊。古代君王名气比较高的,像李世民,他就很好地处理了臣子与君王之间的关系,真正厉害的人物,是让手下心甘情愿为自己卖命,并且不造反,成吉思汗在这方面称为标杆,在他的一生中,好像没人在他手下下背叛,把木华黎从一个奴隶提拔为太师国王,这需要胸襟,有时候天天也不一定能把事情解决!

丹书铁券从来都是催命符,意思是君王不信任你了。大明把家天下发挥到极致,一切权力归皇上,一切利益归朱家,养着无数朱家王子王孙,黎民官员全都饿肚子。朱元璋草根逆袭当了皇帝,于是乎,他们相信了一句话,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他们不服,眼红,然觉得自己也不差,就造反自己当皇帝。

朱元璋是基层人,我也落魄过,看到了人肮脏的一面,所以朱元璋杀死那些有实力的有能力的人没有心理估计。因为走过落魄经历。想想曹家和司马懿家的经理结果!!共和最好难做。朱元璋走了杀死人才用庸才的路。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历史上能领悟的没几个,前有范蠡,后有郭子仪,即便通透如刘基,也没参透而横死。说明即便是处世之道,老子也比孔老二高明得多。

李善长属于看问题过于短视的人,年老了还热衷于过度追求权力,被朱元璋这种疑心重和聪明的人认为他有心等他死后有谋反的意图是很合理的。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功勋之首,也是淮西勋之首,开国之后又是朝中首辅,门生众多,号召力影响力可想而知。既便是还乡归隐皇帝仍怀疑他是韬光养晦,对皇帝还是有威胁的,因此必除之。至于为什么要满门超斩,那就更好理解了,担心李善长的后人日后造反,所以必须斩草除根,彻底消除后患。朱元璋与刘帮的做法基本相同。

评判一个伟人的所作所为不是二个字好坏可以评判的,朱元璋平民出身,虽然他当了皇帝,但是他心里依旧是底层人民朴素的价值观。这和军阀出身的李家,将军出身的赵家天子都不一样。李家能容忍大家族,只要你们不比我大就行,赵家是与士大夫公天下,防备武将。朱元璋是杜绝一切可以成为大家族的可能,农民就一直种地,军人就一直当兵,那么他们朱家就一直当皇帝。所以朱元璋绝不允许结党,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封建社会皇帝底线在于你的所作所为会否影响到皇权。善长在朝廷几十年,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亲信遍布朝堂,一时权倾天下。老朱看到了其势力之大、担心儿子未来无法驾驭,不杀他杀谁?连善长临死时也说,换成我是皇帝,我也会杀了善长。善长必死!都得死!朱重八杀功臣的过程就是去相权的过程,谁也阻止不了!明朝朱棣之后再没有丞相,只有皇权,内阁是秘书处和锦衣卫相当于高于历法的权力机构存在!6部只是一个执行机构!国家变成了家天下,集权抵达了巅峰,防止了一切权臣篡位,王朝也死水一潭,无任何革新的能力,封建制度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间了!大清更是如此!

朱元璋也是一个人,也有着普通人的性格,没有达到圣贤的标准,从小讨饭能有多好的修养啊?所以历史上的皇帝如果摊上仁厚性格的,臣民就幸福,摊上暴戾的,就会血雨腥风,他们的性格和我们日常交往的朋友一样多重多种,只不过能量大了去了。武夫汤和都知道归隐保身,不问政事,李善长却没如此,虽然在家赋闲,但门徒亲信遍布朝野,岂能不杀。他有萧何之功,但无萧何之才。萧何为了向刘邦表示忠心,把儿子送到刘邦身边,故意***,显得爱财,把自己搞臭,刘邦非常放心。人必有所图,不是贪财就是颜色,要不就贪权。你把自己弄得两袖清风,万人敬仰,一呼百应,皇上不得不杀你,因为你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

汉族贡献最大的三个人: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明太祖朱元璋。嬴政统一了华夏民族,车同轨,书同文,文化上形成了汉民族的前身;刘彻则塑造了汉民族的强大认同;朱元璋则拯救了汉民族,防止了汉民族的灭绝,和中原的胡化和***化。有多少方法是可以做到不杀功臣?就算功臣再有罪也该功过相抵,降为庶民,剥夺爵禄,安度余生才合理,没了权力哪能造反,刘秀、赵匡胤都没杀功臣也政治稳定,过河拆桥的杀伐只能显得太虚伪,太不自信,不要为杀伐过重的明太祖洗白。

一样,所有封建帝国的功臣,在开国的血雨腥风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获得权力之后,没有几个不是倾其全力,拼命为自己,为家族,为他中意的人谋利益,根本不管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死敌。而最高统治者,只要能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或者为自己王权筹划的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权贵们及他们的后代在祸害国家和人民的同时,也为自己挖掘着坟墓。最终不是死于最高统治者的手里,就是和最高统治者一道灰飞烟灭。历史规律就是这样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李善长就算退休他的影响力依然在,而且他亦不甘居幕后。其实什么僭越什么骄横都是落井下石的借口而已,他最让老朱恼怒的是胡惟庸造反其实是受到李善长默许的,他们行事前征求过李善长的意见,而李善长没有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也没有阻止和告发。这是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

1炎帝,2黄帝,3仓颉,4尧,5舜,6禹,7后羿,8汤,9伊尹,10周文王,11周武王,12姜子牙,13鲁周公,14孔子,15孟子,16齐桓公,17管仲,18晏婴,19孙膑,20孟尝君,21晋文公,22楚庄王,23孙武,24吴起,25伍子胥,26屈原,27春申君,28勾践,29范蠡,30信陵君,31平原君,32廉颇,33蔺相如,34赵奢,35李牧,36乐毅,37老子,38秦始皇,39李斯,40商鞅,41白起,42王翦,43项羽,44汉高祖,45张良,46萧何,47韩信,48汉武帝,49卫青,50霍去病,51董仲舒,52张骞,53汉光武帝,54蔡伦,55曹操,56刘备,57诸葛亮,58关羽,59谢安,60王羲之,61陶渊明,62祖逖,63桓温,刘裕,65隋文帝,66唐太宗,67魏征,68房玄龄,69杜如晦,70李靖,71徐世勣,72秦琼,73尉迟恭,74长孙无忌,75武则天,76狄仁杰,77唐玄宗,78姚崇,79李白,80杜甫,81韩愈,82宋太祖,83赵普,84杨业,85寇准,86包拯,87范仲淹,88欧阳修,89王安石,90苏轼,91岳飞,92辛弃疾,93金兀术,94文天祥,95元太祖,96耶律楚材,***元世祖,98伯颜,99关汉卿,100明太祖,101徐达,102常遇春,103刘伯温,104明成祖,105姚广孝,106郑和,107于谦,108王守仁,109戚继光,110张居正,111郑成功,112清太宗,113多尔衮,114范文程,115清圣祖,116鳌拜,117吴三桂,118清世宗,119张廷玉,120年羹尧,121清高宗,122和珅,123纪晓岚,124刘墉,125曹雪芹,126林则徐,127奕?,128曾国藩,129左宗棠,130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