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翻译_枯杨生稊枯杨生华解读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04 0
  1. 形容枯萎的成语有哪些?
  2. 惜余春·急雨收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和赏析是怎么样的?
  4. 《易》读(大过)

形容树木枯萎的成语有:

草木萧疏、枯枝败叶、枯株朽木、槁木死灰、朽木死灰

1、草木萧疏cǎo mù xiāo shū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翻译_枯杨生稊枯杨生华解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释义: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造句: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2、枯枝败叶kū zhī bài yè

释义: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造句:树林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

3、枯株朽木kū zhū xiǔ mù

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朽:腐朽,腐烂。枯死的树桩,腐朽的树木。比喻衰朽的,没有多大用处的人或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造句: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

4、槁木死灰gǎo mù sǐ huī

释义: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造句:那残酷的人有个已变得槁木死灰的良心。

5、朽木死灰xiǔ mù sǐ huī

释义: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造句: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形容枯萎的成语有哪些?

大过初六:籍用白茅,无咎。《象》曰:籍用白茅,柔在下也。 “籍”者,辅地也,“白茅”,取其洁也,古者祭祀,籍之灌酒,以降神也。茅白取巽象,巽在下卦,籍茅于下,所以承上之刚也。刍荛阴柔居下,不犯刚而能承钢,当此大过之时,敬慎事上不得谓过分也。故比之礼义之适中者,则有过于敬慎之失,比之傲慢侮人者,则其胜亦不啻霄壤,在高傲者故有咎,而卑下者必无咎焉。盖茅柔物也,籍之足以相助,未可以茅之微而忽之。《象》曰“柔在下也,以爻言则初在下,以茅言则籍在下。六为阴为柔在初处下,茅质柔弱,故曰“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二爻以阳居阴,阴尽则死,阳来则生,物之常理。巽为木,兑为泽,木之近水者为杨,泽而灭木,杨必枯难,得九二阳气生助,得枯而复生。“稊”,杨之秀也。按,二爻体乾,乾为老,为男,故曰“老夫”下得巽在初,巽为少女,故曰“女妻”;而与初比而得初,故曰“老夫得其女妻”。夫夫妇配偶,以年之相若为正,老夫女妻,是亦颠也,然老少虽非正匹,而阴阳自得相济。“老夫”“女妻”犹枯杨之生稊,终得妊育也,故曰“无不利”《象》曰:“过以相与也”,卦之义在刚过,夫而过老,妻而过少,故曰“过以相与”《杂卦传》曰:“大过颠也”斯之谓?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就全卦言,四刚连在中,如屋有栋,上下两阴皆弱,故曰“桡”。就三爻言,九三互乾,辰在亥,上值危宿,按危三星,在虚东北,形如盖屋,有栋之象。三以刚居刚,过而又过,过刚必折,故曰“桡”。九三刚愎自用,视群策群力,皆莫己若,遂至孤立无助,愈高愈危,终致“栋桡”之凶。《象》曰“不可以有辅也”,言三予智自雄,不能与人共事,集思广益,故不可以相辅有成也。亦三自取之耳。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三曰“栋桡”,九四曰“栋隆”其义相反,以九四在下卦之上,以阳居阴,亦过而不过也。下与初应,初爻虽弱,得其所籍,即可不桡。按九四辰在午,上值张,南宫侯曰:“张为天府”,故有栋象."隆”《说文》曰:“丰大也”《玉篇》曰:“中央高也”栋以任重,故宜大栋在屋中,故宜高。高必以下为基,下有所籍,斯高而不危。三之所以桡者,下无籍也;四德其籍,故隆。凡事之有所凭籍,而大险可济,大功可成,上不辜君之托,下不负民之望,皆犹是也,其吉可知,故曰:“栋隆,吉”。“有它,吝。”者,言四若怀它志,厌初之本弱,而不屑用其籍,则三之桡,即为四之桡,必不免于吝矣。《象》曰:“不桡乎下也”谓栋隆起,下必不桡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此爻与上六阴阳相比,得阴之助而生华,故曰“枯杨生华”。杨华无实,飘荡随尽,荣无几时也。九二以得初之助而生梯,九五下无有助,惟与上六相比,犹断根之杨,得雨露之润,虽一旦发华,不久凋零。“老妇”指上六,喻上六阴极而衰,“士夫”之九五,喻九五之无内助。“士”,未娶妻之称,即谓少年。阴而居上,故呼“老妇”;阳而居下,故称“士夫”是亦大过之义也。九五以刚在刚,三阳皆不为用,独与上六阴阳相比,故曰夫妇。从夫妇之序而论,当曰士夫得老妇,今曰老妇得士夫,原其配偶之所起,志在老妇,老妇首倡而求士夫,丑体亦在老妇,亦以见圣人尽人情,考世故之妙。《象》曰:“老妇士夫,亦可丑也”,丑者,恶之之辞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过涉灭顶”者,谓犯危险而涉河,不得达岸,水没其首也。互卦乾为首,爻例上为顶,上六兑爻,兑为水泽,位在酉,上值胃,附星积水,石氏云:“积水星明,则大水出”故有“过涉灭顶”之象。六爻以阴居阴,才力俱弱,但其志在救时,虽履患踏险,明知“过涉”之多凶,而忘身济国,有不遑反顾者,即使其功不成,其志深足尚焉,复有何咎?此所谓勇士不忘在沟壑,志士不忘丧其元,万世纲常,正赖此辈以存也。 引自《高岛易断》

惜余春·急雨收春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草木萧疏 (cǎo mù xiāo shū)

汉语词汇,释义为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枯木发荣(kū mù fā róng)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枯杨生稊(kū yáng shēng tí)

稊:稊:通"荑"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或比喻老年得子。

形容枯槁?(xíng róng kū gǎo)

枯槁:枯萎,枯干。

草木萧疏造句:

他背后是草木萧疏的景象,他头顶的天空令人眩晕。

到了草木萧疏的深秋,他就要返回到家乡,跟另一位妻子在一起。

婆婆又教了他,枯木逢春、良禽择木、草木萧疏等招式。

黄土色的地面,草木萧疏、稀稀落落,断枝残叶零散的散布着,显得零乱、狼狈。

枯木发荣造句:

《三界之魔神传说》作者枯木发荣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第二章。

枯杨生稊造句: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形容枯槁造句:

她生病以后,面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年轻的女工也同中年妇女一样郁郁寡欢,形容枯槁。

但看此人,形容枯槁,衣衫褴褛,发缟如银,一老贼也。

一位老太太几乎处于昏迷状态,两位年事已高,形容枯槁,另一位看上去既年轻又活跃,似乎这儿并不是她呆的地方。

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

我花了十年时间追踪一个“恶魔”,到头来却找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头,他深感懊悔而表现人道。形容枯槁造句

他们可能看上去虽然干瘪,形容枯槁,但据说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廿次决斗,或者曾经获得十位公主的青睐。

形容枯槁、未老先衰的勒布慢吞吞地说,我的口袋里装满了从桌子上偷来给老婆和孩子的食物。

随着年龄增大,她变得形容枯槁.

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和赏析是怎么样的?

惜余春·急雨收春

[作者] 贺铸 ? [朝代] 宋代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标签: 伤春 情感

《惜余春·急雨收春》译文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惜余春·急雨收春》注释

①“惜余春”,语出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余春”者,残存无多、转瞬将尽之春光也。惟其无多,惟其将尽,故格外值得珍惜。

②收:结束。停止。

③约:阻止,拦挡。

④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⑤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⑥解:懂得,明白。

⑦隅(yú):角落。

⑧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

⑨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

⑩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惜余春·急雨收春》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著栏干长久地凝视著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赏析二 此词老题新做,将天涯游子惜春恨别的情怀抒写得别有一番韵味。全词语言凝炼,意境精警,颇具匠心。

上片起首三句,紧扣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溢于言外,景色描绘中,蕴含着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枝头繁花,乃春天之象征,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言“收春”。“收”字极炼,一如天公与人作对,不肯让春色长驻人间,稍加炫示,便遣“急雨”追还。“急雨”之来,“斜风”与俱。“约”为约束 、拦阻义 。雨添池波,风遏逝水,故池水溶溶 ,新波“涨绿”。加以落英缤纷,漂流水上,泛泛“浮红 ”,点缀碧澜。而群鱼嬉戏于涨池之中,你争我夺 ,唼喋花瓣,掀动一圈圈波纹。“浮红涨绿鱼文起”七字是极经意之笔,非深情留恋“余春”之人不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余春 ”景物并传神地将它写出。

以下二句,潜藏于景语之中的惜春情绪急转为游宦天涯 、不得归家的苦恨 。“年年游子惜余春”,加“年年”二字,给出惜春情怀的时间持续度,语气显得更为沉郁 。“春归”句,意味深长,曲折委婉,言游子年年惜春 ,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友一同走,意谓因春天弃己独归而恨,抒写出词人离家外宦、任期未满、不便得还的苦衷。

下片自然过渡到写自己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句记别。“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关情”句叙别后妻子来信 ,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阑干”句述自己常于夕阳西下之时,面对昏黄的落晖,独立高楼 ,凭阑远眺,怀想亲人。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 ;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到,错落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语言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结二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 ,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此二句构思奇特,情意深长,荡气回肠,既包含着哀叹流年飞逝、人生无常的悲慨 ,又寄寓著词人对妻子的无限关爱与思恋。春恨与离恨交相激荡,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 《惜余春·急雨收春》作者贺铸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的其它作品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 芳心苦·杨柳回塘

○ 贺铸更多作品

《易》读(大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涕:眼泪。

5.却看:回头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放歌:放声高歌。

11.须:应当。

12.纵酒:开怀痛饮。

13.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14.作伴:与妻儿一同。

15.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6.便:就的意思。

17.襄阳:今属湖北。

18.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大过卦 下巽上兑,泽中有风,强风入泽,泽不能留。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大过,栋梁弯曲,利于行动,亨通。两端弱而中间过刚则弯曲,原来的环境已经不能够容纳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更大的环境伸展,所以说有所行动有利,在更合适自己的环境行动自然亨通。

“初六,籍用白茅,无咎。”

祭祀时用白茅铺地,没有过错。白茅铺地是以示其诚心,有诚心当然很好。可是,用白茅铺地放祭祀用品不是很稳,若遇火易燃,岂非无深思熟虑?做法虽然有过,却实有诚心,所以无咎,不鼓励这么做。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枯了的杨树生出新芽,老夫取得少妻,没有不利的。枯木生新枝,又有了生命力,当然无不利。老夫得其女妻,古时之见也。木已枯,枯而能生新枝,这也是过,超出一般情况,大过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奇迹也是一种大过。

“九三,栋桡,凶。”

栋梁弯曲,凶。栋梁弯曲不可以用了,所以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栋梁隆起,吉,如果有其它问题则吝。栋梁隆起,所幸还可以用,吉乃不吉之吉。考虑到多重因素,很多已经出问题的人或物依然会使用,虽然出于无奈,却也是有可用。可是还有其它的问题则要小心了,可能用之出现更多麻烦。明知道不可用而用之,不是因为私心,就是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了。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枯了的杨树开了花,老妇人得到少夫,没有坏处也没有好处。枯木开花,对于本身生命力似乎没有什么帮助,也没有什么危害。大过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涉越过河时,水已经没过头顶,凶,没有灾难。过涉灭顶,危险已经非常明显了,凶险万分。既然危险如此明显,那么就可以防止,所以通常情况下也是无咎的。大过之凶可避。

大过,外弱而内有实,行与不行,以世道而己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