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备位侍从的备位是什么意思_备位充数之臣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7-05 0
  1. 汉文帝受言的翻译
  2.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3. 文言文滥竽充数教学
  4. 做事先来的成语?
  5. 《卢杞》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卢杞》人物故事小传

1、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2、四通五达: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3、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臣备位侍从的备位是什么意思_备位充数之臣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数米量柴: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5、五合六聚: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6、吹毛数睫: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7、五鼎万钟:指***厚禄。

 8、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9、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0、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11、遭劫在数: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12、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13、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14、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尹雪艳总也不老。

 15、三回五次:指多次。

 16、论黄数白: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17、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18、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无主:无法主宰。

 19、数短论长: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20、数白论黄: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21、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22、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23、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24、咸五登三: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25、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26、五亲六眷: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27、数黑论黄: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28、五行并下: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29、折腰五斗: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30、胸中有数: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31、三牲五鼎: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32、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33、五劳七伤:泛指虚弱多病。

 34、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35、五行俱下:指读书敏捷神速。

 36、五石六鹢: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37、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38、五世其昌: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39、五尺竖子: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40、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41、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42、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

 43、五内如焚: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m.taiks***)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44、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5、简丝数米: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46、擢发莫数: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47、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48、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49、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50、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51、心中无数:数:数目。指心里没底。

 52、五里雾中: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53、五谷不升: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54、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55、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

 56、五申三令: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

 57、三贞五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58、凿龟数策: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59、连三接五:犹言接连不断。

 60、五尺童子: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

 62、五羖大夫: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63、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64、不可胜数: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65、飞将数奇: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

 66、数黄道黑: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67、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68、五鬼闹判: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69、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70、胸中无数: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71、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72、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73、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74、数一数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75、难更仆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76、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77、如数家珍: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78、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

 79、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80、五心六意:形容心思不定。

 81、擢发难数: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82、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83、五尺之童: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84、恒河沙数: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85、论黄数黑: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文帝受言的翻译

1. 带有成数的成语

没有含“成数”的成语,含“数”的成语如下: 备位充数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

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不足齿数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更仆难数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

恒河沙数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

形容数量很多。 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

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劫数难逃 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

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金谷酒数 罚酒三斗的隐语。

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 滥竽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寥寥可数 形容很少,数得出来。 论黄数黑 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难更仆数 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

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如数家珍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数白论黄 比喻计较金钱。 数典忘祖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东瓜,道茄子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数短论长 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数黑论黄 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数米而炊 炊:烧火做饭。

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

也形容生活困难。 数米量柴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

也形容生活困窘。 数往知来 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

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数一数二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

形容突出。 数见不鲜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心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心中有数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胸中无数 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胸中有数 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寻行数墨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凿龟数策 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烛照数计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擢发难数 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吹毛数睫 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飞将数奇 比喻能人而遭遇不佳。

更难仆数 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同“更仆难数”。

讳树数马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简丝数米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

比喻工作琐细。 论黄数白 ①指任意评论是非好坏。

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数黄道黑 数落着黄的又说着黑的。形容说话罗索,东拉西扯。

数黑论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黑论黄”。

数黄道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数不胜数 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

形容看书非常快。 遭劫在数 指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擢发莫数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2. 成什么上什么四字成语

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形容抄数量很多。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袭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例 句

国庆节晚上,~的人知前往天安门广场观赏焰火。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计其数 千千万万 成千成万 成千累万 成百上千道 无千无万

反义词 寥寥无几 一丝一毫 寥寥可数

3. 表是无数的四字成语

表是无数的四字成语——无穷无尽、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无穷无尽

wú qióng wú jìn

解释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来形容数量多或没有限度、没有止境。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尽;不能读作“jǐn”。

辨形尽;不能写作“劲”。

近义词无边无际、应有尽有

反义词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辨析~和“无边无际”都含有没有尽头;没有止境的意思。但~多指时间;偏重在形容数量极多;“无边无际”多指空间面积大。

例句世界上的知识是~的;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4. 一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

一什么什么的成语 :

一言为定、

一表人才、

一事无成、

一路平安、

一团和气、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一马当先、

一鸣惊人、

一知半解、

一动不动、

一年一度、

一本正经、

一模一样、

一筹莫展

一叶知秋、

一览无余、

一声不吭、

一点一滴、

一意孤行、

一年半载、

一笔勾销、

一技之长、

一如既往、

一泻千里、

一反常态、

一尘不染、

一拍即合、

一反既往、

一视同仁

5.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望无际、一望无垠、一心一意、一帆风顺、一举成名、一诺千金、一目十行、一本万利、一厢情愿、一马当先、一板一眼、一个鼻孔出气、一臂之力、一表人才、一览无余、一不做,二不休、一唱一和、一成不变、一尘不染、一毛不拔、一鸣惊人、一波三折、一目了然、一手遮天、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刀两断、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

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一笔不苟 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 一笔勾断 同“一笔勾” 一笔勾消 亦作“一笔勾销”。

全部取消之意 一笔勾销 见“一笔勾消” 一笔抹摋 见“一笔抹煞” 一笔抹杀 见“一笔抹煞” 一笔抹煞 一笔全部抹掉。常喻轻率地全部否定 一碧万顷 形容青绿无际 一臂之力 指给予帮助的力量。

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一表非凡 见“一表非俗”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一表人才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

表,仪表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一秉大公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虔诚 谓诚心诚意 一秉至公 见“一秉大公” 一病不起 谓卧病后日见沉重,终至死亡。不起,用作死的婉辞 一波三折 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

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后比喻事多波折 一波万波 见“一波纟毚动万波随” 一不扭众 谓一人不应或难以违反众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

常用以讽人突得高位 一步一鬼 汉王充《论衡·论死》:“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本谓鬼很多,后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趋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

常含贬意 一草一木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唐李商隐有《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诗。

后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细之物 一差半错 变故,差错 一差二错 指意外的变化或差错 一差二误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一差二悮 同“一差二误” 一差两讹 同“一差二错” 一长半短 见“一长二短” 一长二短 ①指意外的变故。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一长一短 形容琐谈不休 一场春梦 本喻世事无常,转眼成空。

后亦喻幻想破灭 一倡百和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极言附和者之多。

倡,亦作“唱”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

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一唱百和 见“一倡百和” 一唱三叹 见“一倡三叹” 一唱一和 见“一倡一和” 一朝千里 犹一日千里 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时间短促 一朝之忿 一时激发的愤恨 一朝之患 突然发生的祸患 一彻万融 犹言一通百通 一尘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一尘不染 ①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

②指非常清洁 一尘不缁 犹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孔颖达疏:“容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锯凿之,断者不可续,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变。”

后以一成不变”谓刑法一经制定,不容变更。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变” 一成一旅 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后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胜、光复旧业之典 一筹莫展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后以“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触即发 ①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动即可爆发。

②泛指极易发生 一触即溃 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串骊珠 形容歌声圆润,唱时如一串明珠 一床两好 犹言一对璧人,谓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一槌定音 见“一锤定音” 一锤定音 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 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一蹴可几 同“一蹴而就”。几,近,及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一寸丹心 一片赤诚之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 俗谚。

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一搭两用 一物二用 一搭一档 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一代风流 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箪一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

6. 有哪些数字四字成语

以六开头的成语,我全给你整理出来了,你找找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成语。

六臂三头 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 六尘不染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六道轮回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

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六根清静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畜兴旺 六畜:牛、马、羊、猪、鸡、狗。

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六出纷飞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六月飞霜 旧时比喻有冤狱。 六畜不安 牲畜也不得安宁。

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

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六神不安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六亲不认 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六耳不同谋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之内 ***: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六亲无靠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六尺之讬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

六街三陌 见“六街三市”。 六趣轮回 见“六道轮回”。

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 六通四辟 谓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版版六十四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过五关,斩六将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呼幺喝六 (hū yāo hè liù) 幺、六:骰子的点了。

掷骰子时的喊声。泛指。

也形容吆喝。 六朝金粉 (liù cháo jīn fěn)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

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六尺之孤 (liù chǐ zhī gū)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六出纷飞 (liù chū fēn fēi)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六出奇计 (liù chū qí jì)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六耳不同谋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六根清静 (liù gēn qīng jìng)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

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之内 (liù hé zhī nèi) ***:天地及东南西北。

指天下。 六马仰秣 (liù mǎ yǎng mò)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六亲不认 (liù qīn bù rèn) 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六亲无靠 (liù qīn wú kào)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六韬三略 (liù tāo sān lüè)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六畜不安 (liù chù bù ān) 牲畜也不得安宁。

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六月飞霜 (liù yuè fēi shuāng) 旧时比喻有冤狱。

骈四俪六 (pián sì lì liù)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七情六欲 (qī qíng liù yù) 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三百六十行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班六房 (sān bān liù fáng)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茶六饭 (sān chá liù fàn)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三对六面 (sān duì liù miàn)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三姑六婆 (sān gū liù pó)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街六巷 (sān jiē liù xiàng) 泛指大街小巷。

三六九等 (sān liù jiǔ děng)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媒六证 (sān méi liù zhèng)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

表示郑重其事。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行 (sān shí liù háng)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

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推六问 (sān tuī liù wèn) 推:推究;问:。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白话释义:

汉文帝即位的第十三年,齐地担任管理接收漕粮的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得受刑罚,他的女儿缇萦,才14岁,随着押淳于意的差役一同到了京城长安。缇萦上书汉文帝,愿自己去充当官婢,以换取免除父亲的刑罚。

文帝怜悯她的孝顺,免了她父亲的罪,并下令废除肉刑。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商议,请重新制定刑律,结果,本来应当砍去右脚的,反而改为杀头的***,该定拷打的,要在脊背上打五百或三百了,亦多有被打死的。空有减轻肉刑的名义,实际上反而多杀了人。

至于株连三族的大罪,又不趁修订刑律时加以改变确定,结果实在是辜负了皇帝怜恤的好意,张苍和冯敬真可谓是不称职的臣子了。

史书上称汉文帝能停下车听取百官和人民的意见,如今以一个女子上书,能亲自批阅,并因此立即废除沿用了几千年的肉刑,没有一点留难,如像这样去处理天下的事,还有什么事会拖拉不决的呢?如果皇帝要用装意见书的囊袋来做宫殿前的帷幕,那么装有奏书的袋子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了。

原文:

汉文帝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女缇萦,年十四,随至长安,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帝怜悲其意,即下令除肉刑。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议,请定律,当斩右止者反弃市,笞者杖背五百至三百,亦多死,徒有轻刑之名,实多。

其三族之罪,又不乘时建明,以负天子德意,苍、敬可谓具臣矣。史称文帝止辇受言,今以一女子上书,躬自省览,即除数千载所行之刑,曾不留难,然则天下事岂复有稽滞不决者哉?

所谓集上书囊以为殿帷,盖凡囊封之书,必至前也。

此文出自南宋洪迈所写的《容斋续笔》。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洪迈,1123年出生,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洪遵官至宰执(副相)赠右丞相。

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

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在衢州(今浙江衢县)白渡,见败壁间题有二绝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

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淳熙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

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

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

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文言文滥竽充数教学

原文

11.24 季子然问①:“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zēng)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②。"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同族人。因为当时仲由、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故问。

②具臣:备位充数的属。《史记.仲尼***列传》集解引孔安国说:“言备数而已。”朱熹注同

翻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解读

本章中孔子强调君臣关系要以道和礼为准绳和行动原则。孔子认为,大臣和具臣有一定的区别。大臣事君以道,出仕是为了推行仁政,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而具臣只是具备做官才能的人,寻求的是个人才能的发挥,尽忠职守,忠心服从国君。故季氏有后一问,问具臣是否是唯命是从的。孔子正告他,有弑父弑君的,具臣也是绝不会顺从的。

做事先来的成语?

1.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读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近义]名不副实碌碌无为凑数其间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浑水摸鱼掩人耳目冒名顶替因陋就简以次充好老婆当军备位充数

[反义]名副其实鹤立鸡群鹤在鸡群宁缺毋滥出类拔萃居安资深货真价实宁缺勿滥

2.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读音][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近义]名不副实碌碌无为凑数其间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浑水摸鱼掩人耳目冒名顶替因陋就简以次充好老婆当军备位充数[反义]名副其实鹤立鸡群鹤在鸡群宁缺毋滥出类拔萃居安资深货真价实宁缺勿滥。

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文学常识

(1)《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外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帮行矣,直匍匐而归矣。”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内容详解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讲排场”,表现在吹竽的乐队有三百人,而听的人只有齐宣王等极少数人。“三百人一齐吹”,说明乐队声势之大。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可是他“自称技艺高超”,混进了乐队里,齐宣王给了他很高的待遇。“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表现的是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课文先讲燕国寿陵有个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走路,原因是他“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接着又讲他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很有特点”,就跟在后面学,“一扭一摆”是写他机械模仿别人的动作。然后讲他“彻底忘掉”自己原来的走法,“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进一步说明他学习别人,只会机械地模仿。最后讲事情的结果,燕国人的走法没有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去。

现在人们把这个故事作为成语用,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4. 有没有寓言《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的朗读,要古文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 《滥竽充数》的全文解释,加所有重点字词所有的重点字词课文启示

原文:滥竽充数①齐宣王②使人吹竽,必③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mǐn)王立⑧,好一一听之⑨,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逃走了.重点词及解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多.竽:一种古代乐器,像现在的笙.充数:凑数. ②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③必:一定,必须,总是.④南郭处士: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⑤ 请:请求.⑥说:通“悦”,高兴.⑦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供养他.廪食,官府给他的粮米、供奉.以,用,拿.⑧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立,继承了王位.⑨好一一听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好,喜欢.课文启示:不要不懂装懂.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在内行中间,或者以次充好.。

6. 文言文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能够在高手如林的***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作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

齐闵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样子他是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的听或欣赏,这才会有滥竽充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听,淘汰了南郭先生,下一个淘汰的是谁呢?肯定是那些比较差的人,三百竽***人自危,汗不敢出,个个紧张,汗流如注。 然而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更有甚者,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好一个滥竽治国

7. 文言文——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 ? 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 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 ? 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 ? 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于卒伍”(《韩非子 ? 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 ? 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 ? 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 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评点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8. 滥竽充数的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 溜走了。

9. 文言文: 滥竽充数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的就是***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象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0. 有没有寓言《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的朗读,要古文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卢杞》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卢杞》人物故事小传

① 形容“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的”成语有:

深思熟虑、三思而行、运筹帷幄、有备无患、未雨绸专缪、属防患未然……

1.未雨绸缪

拼 音:wèi yǔ chóu móu

解 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三思而行

拼 音:sān sī ér xíng

解 释: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3.防患未然

拼 音:fáng huàn wèi rán

解 释: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4.深思熟虑

拼 音:shēn sī shú lǜ

解 释:反复深入地考虑。

5.运筹帷幄

拼 音:yùn chóu wéi wò

解 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② 后做事的人比先做事的人早做完成语是什么

后来居上

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专自:《史记·汲郑列属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示例:今老矣,乐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又不知其为谁?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后者胜前者

③ 形容做事的成语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碍手碍脚 妨碍别人做事。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帮闲钻懒 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备位充数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笨鸟先飞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避让贤路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不敢告劳 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思索 ***:***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识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④ 形容有长远的打算,做事事先做好准备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未雨绸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⑤ 形容有长远的打算,做事事先做好准备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未雨绸缪_成语解释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例句: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⑥ 形容“做事情之前有***有准备”的成语有哪些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防患未然fáng huàn wèi rán: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积谷防饥jī gǔ fáng jī: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⑦ 做事情先后顺序明确是什么成语

循序渐进来

xúnxùjiànjì源n

[释义]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语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辨形] 进;不能写作“尽”;渐;不能写作“见”。

[近义] 按步就班 由浅入深

[反义] 一步登天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于学习和工作方面;依照次序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按部就班”;都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按部就班”应用的范围宽;含工作、学习、生产等方面;还可指教学原则;“按部就班”不能。

[例句]

①学习要~;不先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深造。

②学习英语要~;逐步提高;不能急于求成。

[英译]

⑧ 做事事先做好准备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未雨绸缪[ wèi yǔ chóu mó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wèi yǔ chóu móu ]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 处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例 句

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加紧训练。

⑨ 比喻做事情“一步一步来有先后步骤”的成语是什么

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剥茧抽丝、循序渐进、步步高升

一、按部就班

白话释义: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朝代:清

作者:石玉昆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翻译:只能是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颁布慢慢叙述下去;自然有一个归结

二、由浅入深

白话释义:由简单到困难,表示有顺序的一步步进行。

朝代:清

作者:无名氏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翻译:《诗经》的章方法起句,一定要切合本题,而且由于纲和眼睛,由浅入深

三、剥茧抽丝

白话释义: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朝代:现代

作者:朱光潜

出处:《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翻译:疑难是思想的起点和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找关系系统,逐渐剥茧抽出丝,“披沙拣金。”

四、循序渐进

白话释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翻译:这只是自己说他反叛自己修,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五、步步高升

白话释义:表示;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一步一步不断上升。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翻译:并且事情完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神木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⑩ 形容做事成语有哪些

形容做事成语有:

阿谀谄媚: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碍上碍下: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碍手碍脚: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

碍足碍手: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安安分分: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按步就班:按;按照;步:步骤;班:次序。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昂首天外: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昂头天外:昂:抬起。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不爽一: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百不一爽: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中百发:中:射中目标。发:发射。形容射箭、投掷或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从不落空。同“百发百中”。

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伴风搭雨:伴随着风雨做事,形容为人辛苦。

帮闲钻懒: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本本分分: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坌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比肩而事:比:并。肩并肩做事。指共事、同事。

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必由之路: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避难就易: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秉公无私: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捕影捞风: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捕影系风: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不加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思索:***:***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留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不落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不识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识进退:识:懂得,知道;进退:比喻轻重高低。形容说话做事轻率莽撞,没有分寸。

不疼不痒: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不为祸始:祸始:灾祸的起因。指做事很谨慎,不招引灾祸。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预则废:预:事前有准备;废:衰败。做事若不在事前做好准备,就会遭到失败。

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知高下: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藏头护尾: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操刀不割:操:操持,拿着。手里拿着刀而不割东西。比喻做事不及时,坐失良机。

草草率率:指人做事马虎,不细致。

拆烂污:做事苟且马虎,不负责任,致使事情糟到难以收拾。

炒冷饭:比喻说话、做事全是重复过去的,没有新的内容。

成败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乘热打铁: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抽刀断丝:抽刀:拔出刀来。拔出刀来把乱丝斩断。比喻做事果断。

出门如宾: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吹灰之力:吹灰尘的力气。比喻极轻微的力量。也比喻做事容易。

匆匆忙忙:指做事匆促忙碌。

聪明能干: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粗心大气: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粗心大意: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粗株大叶: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措手不迭:形容做事快速、敏捷。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打铁趁热:比喻做事要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打退堂鼓: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大处落墨: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墨: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大福不再:再:第二次。***的事不会第二次来临。指做事不能只图侥幸。

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代人捉刀: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胆大心粗: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胆大心雄: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胆壮心雄: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但求无过:但:仅,只要;过:错误。只追求没有过错。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错。

《卢杞》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卢杞》人物故事小传

卢杞,唐大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建中初年,由御史中丞升为宰相,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卢杞还任用赵赞等搜括京师富商,收房屋税及贸易成交提成,致使“京师嚣然如被贼盗。”为此,泾原兵卒乘机作乱,德宗被迫至奉天。李怀光解救奉天之围后,认为卢杞、赵赞等人是祸源罪臣。德宗终于觉悟,贬卢杞、赵赞等人。卢杞死于贬所澧州。

卢杞虽死,其为唐德宗时的奸相已臭名昭著,史称其:“忌能妒贤,迎吠阴害,小不附者,为致之于死。”故当时的李勉对德宗说:“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

〔正史〕

卢杞字子良,故相怀慎之孙。父奕,天宝末为东台御史中丞;洛城为安禄山所陷,奕守司而遇害。杞以门荫,解褐清道率府兵曹。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辟为掌书记、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以病免。入补鸿胪丞,迁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为忠州刺史。至荆南,谒节度使卫伯不,伯玉不悦,杞移病归京师,历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二郎中。

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不耻恶衣粝食,人以为能嗣怀慎之清节,亦未识其心。颇有口辩,出为虢州刺史。建中初,征为御史中丞。时尚父子仪病,百官造问,皆不屏姬侍;及闻杞至,子仪悉令屏会,独隐几以待之。杞去,家人问其故,子仪曰:“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

及居纠弹顾问之地,论奏称旨,仓御史大夫。旬日,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居相位,忌能妒贤,迎吠阴害,小不附者,必致之于死,将起势立威,以久其权。杨炎以杞陋貌无识,同处台司,心甚不悦,为杞所谮,逐于崖州。德宗幸奉天,崔宁流涕论时事,杞闻恶之,谮于德宗,言宁与朱泚盟誓,故至迟回,宁遂见杀。恶颜真卿之直言,令奉使李稀褚,竟殁于贼。初,京兆尹严郢与杨炎有隙,杞乃擢郢为御史大夫以倾炎;炎既贬死,心又恶郢,图欲去之。宰相张镒忠正有才,上所委信,杞颇恶之。会朱滔、朱泚弟史不睦,有泚判官蔡廷玉者离间滔,滔论奏,请杀之。廷玉既贬,殿中侍御史郑詹遣吏监送,廷玉投水而卒。杞因奏曰:“恐朱泚疑为诏旨,请三司按鞫詹,又御史所为,禀大夫命,并令按郢。”詹与张镒善,每伺杞昼眠,辄诣镒,杞知之。他日,杞***寝佯熟,伺詹果耒,方与镒语,杞遽至镒阁中,詹趋避杞,杞遽言密事,镒曰:“殿中郑侍御在此。”杞佯愕曰:“向者所言,非他人所宜闻。”时三司使方按詹、郢,狱未具而奏杀詹,贬郢为欢州刺史。镒寻罢相,出镇凤翔。其阴祸贼物如此。李揆旧德,虑德宗复用,乃遣使西蕃,天下无不扼腕痛愤,然无敢言者。户部侍郎、判度支杜佑,甚承恩顾,为杞媒孽,贬饶州刺史。

初,上即位,擢崔祜甫为相,颇用道德宽大,以弘上意,故建中初政声蔼然,海内想望贞观之理;及杞为相,讽上以刑名整齐天下。初,李稀褚请讨梁崇义,崇义诛而希烈叛,尽据淮右、襄、郑之郡邑。恒州李宝臣死,其子惟岳邀节铖,遂与田悦缔结以抗王师,由是河北、河南连兵不息。度支使杜佑计诸道用军月费一百余万贯,京师帑廪不支数月;且得五百万贯,可支半岁,则用兵济矣。杞乃以户部侍郎赵赞判度支,赞亦计无所施,乃与其党太常博士韦都宾等谋行括率,以为泉货所聚,在于富商钱出万贯者,留万贯为业,有馀,官借以给军,冀得五百万贯。上许之,约以罢兵后以公钱还。敕既下,京兆少尹韦祯督青颇峻,长安尉薛萃荷校乘车,搜人财货,意其不实,即行搒捶,人不胜冤痛,或有自缢而死者,京师嚣然如被贼盗。都计富户田宅奴婢等估,才及八十八万贯。又以僦柜①纳质积钱货贮粟麦等,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柜窖,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杞初虽慰谕,后无以遏,即疾驱而归。计僦质与借商,才二百万贯。德宗知下民流怨,诏皆罢之,然宿师在野,日须供馈。

明年六月,赵赞又请税间架、算除陌。凡屋两架为一间,分为三等:上等每间二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所由吏秉笔执筹,入人第舍而计之。凡没一间,杖六十,告者赏钱五十贯文。除陌法,天下公私给与贸易,率一贯旧算二十,益加算为五十,给与物或两换者,约钱为率算之。市主人牙子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有自贸易不用市牙子者,验其私簿,投状自其有私簿投状。其有隐钱百,没入,二千杖六十,告者赏钱十千,出于其家。法既行,主人市牙得专其柄,率多隐盗,公家所入,百不得半,怨黩之声,嚣然满于天下。及十月,泾师犯阙,乱兵呼于市曰:“不夺汝商户僦质矣! 不税汝间架除陌矣!”是时人心悉怨,泾师乘间谋乱,奉天之奔播,职杞之由。故天下无贤不肖,视杞如仇。

德宗在奉天,为朱泚攻围,李怀光自魏县赴难。或谓王翃、赵赞曰:“怀光累叹愤,以为宰相谋议乖方,度支赋敛烦重,京尹刻薄军粮,乘舆播迁,三臣之罪也。今怀光勋业崇重,圣上必开襟布诚,询问得失,使其言入,岂不殆哉!”翃赞白于杞,杞大骇惧,从容奏曰:“怀光勋业,宗社是赖。臣闻贼徒破胆,皆无守心。若因其兵威,可以一举破贼。今若许其朝觐,则必赐宴,赐宴则留连,使贼得京城,则从容完备,恐难图之。不如使怀光乘胜进收京城,破竹之势,不可失也。”帝然之,乃诏怀光率众屯便桥,克期齐进。怀光大怒,遂谋异志,德宗方悟为杞所构。物议喧腾,归咎于杞,乃贬为新州司马,白志贞恩州司马,赵赞为播州司马。

遇赦,移吉州长史。在贬所谓人曰:“吾必再入用。”是曰,上果用杞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宿直,当草杞制,遂执以谒宰相户翰,刘从一曰:“杞作相三年,矫诬阴贼,排斥忠良,朋附者欬唾立至青云,睚杞者顾盼已挤沟壑。傲很背德,反乱天常,播越鸾舆,疮痍天下,皆杞之为也。幸免诛戮,唯示贬黜,寻以稍迁近地,更授大郡,恐失天下刻,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翰、从一不悦,遂改命舍人草制。明日诏下,袁高执奏曰:“卢杞为政,极恣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谏官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曰:“伏以吉州长史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天地神只所知,蛮夷华夏同弃。伏惟故事,皆得上闻,自杞为相,要官大臣,动逾月不敢奏闻,百僚惴惴,常惧颠危。及京邑倾沦,皇与播越,陛下炳然觉悟,出弃遐荒,制曰:‘忠言壅于上闻,朝野为之侧目。’由是忠良激劝,内外欢欣;今复用为饶州刺史,众情失望,皆谓非宜。臣闻君之所以临万姓者,政也;万姓之所以载君者,心也。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乞回圣慈,遽辍新命。”疏奏不答。谏官又论曰:“卢杞蒙蔽天听,隳紊朝典②,致乱危国,职杞之由,可谓公私臣蠹,中外弃物。自闻再加擢用,忠良痛骨,士庶寒心。臣昨者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回宸眷,用快群情;至今拳拳,未奉圣旨,物议腾沸,行路惊差。人之无良,一至于此。伏乞俯从众望,永弃奸臣。幸免诛夷,足明恩贷。特加荣宠,恐造祸皆。臣等忝列谏司,今陈狂瞽。”给事中袁高坚执不下,乃改授澧州别驾。翌日延英,上谓宰臣曰:“朕欲授杞一小州刺史,可乎?”李勉对曰:“陛下授杞大郡亦可,其如兆庶失望何?”上曰:“众人论杞奸邪,朕何不知?”勉曰:“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散骑常侍李泌复对,上曰:“卢杞之事,朕已可袁高所奏,如何?”泌拜而言曰:“累日外人窃议,以陛下同汉之桓、灵;臣今亲承圣旨,乃知尧、舜之不迨也!”德宗大悦,慰勉之。杞寻卒于澧州。

《旧唐书》卷一三五

〔注 释〕

①僦柜:收费代人保管财物的行业。僦(jiu)。②隳紊朝典:毁乱朝纲。隳(hui)。

〔相关史料〕

朱泚乱,帝出居奉天(“朱泚乱”句:朱泚,唐德宗朝任卢龙节度使。建中三年〔782〕其弟朱滔叛唐,朱泚被免职,赴长安,以太尉衔留京师。次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军在长安哗变,德宗奔奉天。姚军拥泚为帝,国号大秦。兴元元年〔784〕收复长安,泚为部将所杀。奉天,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乾县),宁(崔宁:唐卫州人。历官四川节度使、灵州大都督。朱泚反,行反间计,为卢杞构陷,帝使人缢杀之)后数日至,帝喜甚。宁谓所亲曰:‘上聪明,从善如转规,但为卢杞所惑至此尔。”因潸然涕下。杞闻之,思有以构宁于帝。会王翃赴难时,与宁俱出延平门而西,宁数下马趋厕(趋厕:《旧唐书》作“便液”),辄迂久。翃惧贼追,即呼曰:“既至此,而欲顾望乎?”杞微闻,即讽翃以闻。会泚行反间(反间:离间敌方内部,使其落入我方圈套而取胜),而除柳浑为宰相,署宁中书令(中书令: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时朔方掌书记康港为盩厔尉(“朔方”句:朔方,唐方镇名。掌书记,为方镇节度使幕府属官。盩厔,县名。今作“周至”。属陕西省。尉,县尉。县的属官),翃逼湛诈作宁遗泚书献之。杞遂奏:“宁初无效顺心,向闻与贼盟署中书令,今果后至,复得所与贼书,反状明甚。若凶渠外逼,奸臣内谋,则大事去矣。”因俯伏歔欷曰:“臣备位(备位:充数。旧时居官者自廉之词)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罪当死。”帝命左右扶起之,乃召宁至朝堂,云使宣慰江淮。俄而中人引宁幕后,使二力士缢杀之,年六十一。

初,命陆贽草制,贽索宁与泚书,将坐其事。杞复云:“书已亡(按:当时陆贽意欲索取伪书以救宁,卢杞不敢交出)。”宁死,籍其家,中外冤之。帝乃赦宁亲属,而归其资云。

《新唐书·崔宁传》

卢杞与冯盛相遇于道,各携一囊。杞发盛囊,有墨一枚。杞大笑,盛正色曰:“天峰煤和针鱼脑,入金溪子手中,录自《离骚》古本。比公日提绩文刺(名片)三百,为名利奴,顾当孰胜?”已而搜杞囊,果是三百刺。

《云仙杂记》卷二

卢杞为相,令李揆入蕃。揆对德宗曰:“臣不惮远使,恐死于道路,不达君命。”上恻然悯之。谓卢相曰:“李揆莫老无?”杞曰:“和戎之使,须谙练朝廷事,非揆不可。且使揆去,向后差使小于揆年者,不敢辞远使矣!”揆既至蕃,蕃长问:“唐家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争肯到此!”恐其拘留,以此诳之也。揆门户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揆致仕①归东都,司徒杜佑罢淮海,入洛见之,言及第一之说。揆曰:“若道门户,门户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职,遭遇耳。今形骸凋悴,看即下世②,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殿中侍御史郑詹与张镒厚善③,每伺卢杞昼寝,辄诣镒,杞知之。他日,杞***寐佯熟,伺詹果来,知与镒偶语。杞遽至镒阁中,詹趋避,杞遂言密事。镒曰:“殿中郑御史在此。”杞佯愕曰:“向者所言,非他人所宜闻也。”后深劾詹之罪,以排严郢。三司使方按二人,狱犹未具,而杞已奏杀詹黜郢,中外侧目。

《太平广记》卷二六九

卢杞,来和子相曰:“君面虽蓝若鬼,气魄深厚,惟神太峻,龙唇豹首,眼露赤光,辅须逆竖,从精灵中来者,大贵大凶之象。”果居宰相。枉害忠良,小计其数,冤魂塞路,罪孽深重,后贬卑官。身将没时,复往见来和子。相曰:“观汝面上官星,虽然未退,蓝气放白,杀气已去。神夺气移,精彩烟浮,肉肥气冷,无有生色。百日内须防阴司拿问。”杞曰:“阴司事汝何以知?”答曰:“相中有六神之气,中有鬼神不测之奇。一为青龙之气,色如绛绘蚕明。故紫彩之色,见于三天,发于***,生贵子,发于宫禄财星,升宫得禄,发于阴骘蚕囊,天降福寿。一为勾陈之气,色如黑风吹云,主败业分离。一为玄武之气,色如朝烟合雾,主刑克死散。一为朱雀之气,色如晚霞映水,主口舌官非。一为螣蛇之气,色如草火将灰,主盗贼火灾。一为白虎之色,如凝脂涂油,主疾病孝服。盖六神之气,惟勾陈玄武最凶,若从天门缠***,必损子亡孙;缠福德准头,必败家落职;缠致命宫,必损己身;再侵犯四门五窍,天诛雷劈。今看君黑气如烟煤色,由五窍内冲出,五脏必先坏矣。故知君幽冥之难速至也。杞问:“何为四门五窍?”答曰:“四门者乾坤艮震,五窍者,耳目口鼻舌。今知君身体须在阳间,魂魄已归地府。”札凛然曰:“我速行好事,可能免乎?”答曰:“汝今罪案已定,悔之晚矣。”此作孽变相之阴报也。

《神相证验百条》上卷

〔注 释〕

①致仕:退休,也称休致。②看即下世:眼看要死。③厚善:关系极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