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之休造句_无疆之休的休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7-06 0
  1. 有关休的成语?
  2. 文言文李抱真抱玉答案
  3. 带休的成语有哪些
  4. 什么什么休的成语
  5.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6. 无人什么什么四字成语大全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

无疆之休造句_无疆之休的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有关休的成语?

喋喋不休、

呶呶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

善罢甘休、

哓哓不休、

一醉方休、

争论不休、

刺促不休、

不到乌江不肯休、

万事俱休、

一不作,二不休、

万事全休、

不做不休、

万事皆休、

刺刺不休、

文言文李抱真抱玉答案

休的成语:

休戚与共、

喋喋不休、

呶呶不休、

善罢甘休、

刺刺不休、

不做不休、

休休有容、

休明盛世、

心逸日休、

善罢干休、

休声美誉、

无疆之休、

休牛散马、

无尽无休、

休牛归马、

潜休隐德、

解甲休兵、

案甲休兵、

休兵罢战、

同休等戚、

无休无了、

按甲休兵、

解甲休士、

善罢罢休、

遗休余烈、

偃武休兵、

遗德休烈

第一个***纳我哦

带休的成语有哪些

1. 文言文《新唐书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偏将。

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 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

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

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打败了连狂羌,积累军功升为左羽林大将军。 广德初年,进攻党项,立了功,封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年,李抱玉召李晟去任右将军。吐蕃侵犯灵州,抱玉交给他五千兵攻敌,李晟推辞说:“用强攻兵不够,用智取兵有余。”

于是请求带一千兵。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敌人就撤了围灵州的军队。

李晟升任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位任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马瞒与吐蕃在盐仓作战失败,李晟率巡哨兵救回马瞒,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

马瞒心里嫉忌李晟的武勇和谋略,让他回到京城,任右神策军都将。德宗刚做皇帝,吐蕃侵犯剑南,正逢崔宁没有回来,四川震动。

皇帝命令李晟带领神策军去救剑南。李晟翻越漏天,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大渡河,杀敌千人,敌军逃走。

建中二年(781),魏博镇田悦反叛。 李晟任神策军先锋,与河东马燧、昭羲李抱真合军进攻田悦,杀了杨朝光,李晟趁河水结冰越过氵名水,打败田悦;又在洹水交战,田悦被打得大败。

于是进兵攻打魏州。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魏府左司马。

朱滔、王武俊在赵州围攻康日知,李抱真分出两千兵守卫邢州,马燧发怒,想收兵回去,李晟说:“我们三个元帅,奉皇帝的命令东讨叛贼,邢州与赵州相邻,现在叛贼攻打赵州,这样邢州很快也不得安宁,李公分兵守卫,也不算错,您怎么就急着退兵呢?”马燧醒悟,高兴地到抱真的营垒,与他重归于好,李晟建议说:“进军定州,与张孝忠合兵一处,攻打范阳,那么王武俊等人就会放弃赵州。”皇帝认为他有雄心,封他为御史大夫,又令神策军的莫仁擢等三位将军归他统领。

李晟从魏州领兵向北进攻,王武俊果然撤了赵州的围兵退走。李晟在赵州休整三天,与张孝忠军联合起来,向北进攻恒州,在清苑围困了朱滔的部将郑景济,李晟决河水灌城。

田悦、王武俊领兵在白楼作战,张孝忠的部队用竹索拉船,李晟带步兵和骑兵打败了田悦、王武俊,清苑更加危急。朱滔、王武俊非常害怕,发动全部兵力救援,围困了李晟的部队。

李晟对内攻击景济,对外又抵抗朱滔等人的攻击,从正月到五月还不能解围。恰巧李晟病得厉害,不能起床,军 *** 同计议,领兵回定州,叛军不敢追击。

李晟病痊愈后,准备再次进兵,逢皇帝到奉天避乱,又下诏书令李晟即日起兵勤王。但张孝忠的部队夹在两支叛军之间,李晟的部队是他的重要依靠,多次劝阻李晟不要向西进兵,李晟对大家说:“皇帝流亡,臣子当百死一生去救驾,义武想阻止我,我准备留下儿子做人质。”

于是为儿子李凭向张孝忠约婚,并赠送良马。张孝忠有一亲信将领参见李晟,李晟解下自己的玉带送给他,让他去告诉孝忠。

于是李晟才得率部越过飞狐口,驻军代州。朝廷下诏书封李晟为神策军行营节度使,进兵到渭北,在东渭桥建营垒,部队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

当时刘德信从扈间战败逃回,也驻军渭南,部队喧闹没有纪律,德信进营参见李晟,李晟责问他战败的原因,杀了他,带几个骑兵到德信的营垒慰劳他的军队,没有人敢妄动。李晟兼并了刘德信的部队后,士气更加振奋。

当时朔方镇的李怀光正驻军咸阳,不想让李晟去独当一面,请求皇帝与李晟合兵一处。朝廷命令李晟移营,李晟于是领兵向陈涛斜进发,与李怀光营垒连在一起。

李晟每次与敌军作战,必定穿锦绣皮袍,戴绣花帽子,显露自己,在战阵前观察战况,指挥作战。李怀光看见了,不喜欢他这样做,教训他说“:主帅必须稳重,怎能暴露自己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呢?”李晟说:“我原先在泾原,敌人士兵都很怕我,想让他们看见我,乱他们的军心。”

怀光不高兴。迟迟不肯进兵,怀有异心。

李晟派使者秘密地劝怀光说“:叛军占领了京城,皇帝流亡在外,您应该很快进兵,李晟虽然不成材,但愿意为您打先锋,战死不后悔。”李怀光不***纳。

每逢大军到了都城下,李怀光的部队就掳掠财物,李晟部队纪律严明。李怀光令把掳掠的财物送给他,李晟又推辞说不敢收。

怀光阴谋搞垮他的部队,就向皇帝报告说“:神策兵给养赏赐比地方部队优厚,现在叛逆没有剿平,军队待遇不能不同。况且众官兵都这样看,我没有办法解释,请陛下裁决。”

李怀光想让李晟自己削减军饷,那么官兵就会怨恨,就容易出乱子。皇帝商议,各路部队与神策军待遇相同,财力将不足,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怀光军营下诏书,令他与李晟商议一个妥善的办法。

李怀光说“:军饷和赏赐不平等,军队怎么打仗?”陆贽多次目视李晟,李晟说:“您是元帅,军政事务可以全权处置,李晟我只领一支部队,听从您的命令,您要增加或减少谁的。

2.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原文及译注资料供参考:)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3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果子 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 〔唯〕只有。

⑩〔必〕一定

?〔信〕果真。

问题: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4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 李抱真的人物评价

陆贽:守必以常,学本明诚,动有攸利,谋猷屡告,规益孔多。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陈师鞠旅,同讨不庭。仗大义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合军於呼吸之际,决策於指挥之间。并辔载驰,执桴亲鼓,凶徒殄殪,河右廓清。国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时乃同德,厥功茂焉。

董晋:皇矣上帝,降祚有唐。蕴粹孕灵,克生义阳。明明天子,贤能是奖。乃命义阳,镇於上党。烈烈义阳,惟国之桢。屹若崇山,隐如长城。用极於正,性根於忠。英风外驰,明谟内融。王度克遵,惠此罢人。以德代刑,散浇为淳。军以威凶,雄以定慑。恢振皇纲,辅弼天业。帝曰抱真,允文允武。俾登鼎铉,锡之茅土。名高方召,道冠申甫。刊石纪功,用驾终古。

穆员:①公自生勋门,幼被儒术。长览太史公、班孟坚书,服从衡之言,至於兵法,尢其天性。而体乾之刚,利坤之贞,煦春之仁,厉秋之义,蹈礼之节,包乐之和。是以文昭扶翊,武著戡清,行备九德,政成百度。忠与勋偕,业与时并。兵符相印,与身终始。开国传家,与国无穷,盛矣哉! ②阴阳成岁,百物以生。圣贤抚运,天下以平。神武嗣统,朝阳启明。照临万邦,震曜不庭。蠢彼昏迷,乃命徂征。风行王化,雷动天声。靡守不固,何攻不倾。狺狺豺武,率驯忠真。茫茫氛蹋,於变廓清。入觐于王,惟周之桢。帝念藩翰,复我长城。宜锡难老,以主夏盟。奈何昊穹,天(阙)壮龄。善积存没,报穷哀荣。勒勋王府,遗业生灵。归我真宅,封山表茔。永闭泉户,与天壤并。

刘昫:①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义之行,有唐之良将也。且如农隙教潞人之射,数骑入武俊之营,非有奇谋,孰能如是。惜乎服食求仙,为药所误。 ②抱玉、抱真,我朝良将。虔休之心,亦多可尚。

宋祁: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礼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会天下稍无事,乃饰台沼以自娱。好方士,谓不死可致。

张预:孙子曰:‘上兵伐谋。’抱真请用子仪,而解回纥之兵。又曰:‘士卒熟练。’抱真步兵为诸军之冠。又曰:‘亲而离之。’抱真说降武俊而败朱滔是也。

孙之翰:德宗建中中,以两河乱,锐意平定,时得马燧、李抱真、李晟辈数名将任之,竟不能平魏博、淄青之乱,反致大变者,相不得人也······然马燧、抱真、李晟之为将,亦过于高崇文、李光颜、李愬之徒也。

曹安:古之释怨者,如廉颇、蔺相如、贾复、寇恂、马燧、李抱真辈,不一载纲目读史管见,可以为法。

黄道周:怀恩造反,挑敌出头。抱真不忿,逃归献筹。令公请起,以伐其谋。果如所算,怀恩败羞。山东有变,兵赋早求。三十择一,二万已优。田悦初反,刑洺皆仇。希烈李纳,复反郓州。怀光相次,河东虔刘。抱真忠勇,独自挺矛。离沮溃叛,贼不自由。朱泚之反,名号已浮。弛说武俊,帝焉可侔。武俊感悟,合兵以收。尽力若此,为臣之尤。

王夫之:夫戡乱之主,拯危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1303133之将相,虑患不可不密也;尤不可无镇定之量,以谨持其所不必防。李抱真得武俊之要领而示之以诚;李晟蔑视怀光之反,而安据渭桥,不为妄动;皆能忍暴集之奔湍,坚以俟其归壑者也。有臣如此,贼不足平矣。

蔡东藩:贝州一役,虽由李抱真之善结武俊,得以破滔,然非由滔之势已孤危,武俊岂敢反颜相向乎?

4. 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 萧德言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南齐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本来是兰陵人,南陈灭亡,迁徙关中。祖父萧介,南朝梁的侍中、都官尚书。父亲萧引,南朝陈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享有盛名。萧德言广泛的涉猎研究经学和史学,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官拜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学习,从早到晚,毫无休息和倦怠。每要翻开《五经》,必须先整肃衣带洗手洗足,端坐来面对它。妻子等他有间隙的时候问她说:“整天这样,难道不累吗?”萧德言说:“敬重先圣的名言,难道还怕这些吗!”当时唐高宗还是晋王,下诏让萧德言传授讲读经史。等高宗晋升为太子,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辞职归家,太宗不批准。又给他写信说:

朕遍观前朝,详细地看了群儒的事迹,至于颜回、闵损的才干,不能得到长寿;言偃、卜商的德行,比不上他们的学识。只有你幼年就有突出的高尚人品,早年就标立了美好的赞誉。放下帷幕关闭门户地读书,读透了《六经》;像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映那样苦学,包罗了诸子百家的学说。自从隋末动荡不安,学校不再闻名,儒学跌至低谷,《诗经》《尚书》被填进了深坑。回顾三坟五典,每每感到伤悲。近年已来,天下没有事端,正想要建立礼乐制度,停止武事,振兴文教。你年纪已经衰老,文教将依靠谁?所期望的才干德并盛,卧治而振兴高尚的风化,使伏生和杨震,重生在当今。美善的声名和威望,是多么的美好啊!念及你的疲惫衰老,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贞观十七年,拜为秘书少监。两宫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贞观二十三年,屡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家,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九十七岁。高宗为此停止朝议,追赠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5. “拥抱无疆之休”出于哪篇文言文

疆:甲骨文篆书字形像弓(丈量土地的步弓)丈量用地。小篆从弓,从土,从畺(像田中有标界,畺就是疆)。均为会意。

本义:边界。 转注:极限,尽头:万寿无疆

休:甲骨文篆书从人,从木。人干活累了,靠在树上休息。均为会意。

本义:歇息:公休退休|休***|

转注①停止:休会|休学|休战 ②旧社会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休书|休妻 ③欢乐,高兴:休戚相关 4副词,不,别:休想|修要

无疆之休:意思是无尽的欢乐。

6. 和氏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

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7. 文言文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部的原文

二李马路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

长七尺,膂力绝众。***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

***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马灵察为节度,出战必与俱。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

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虏不虞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十八。

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

从平石国及突骑施,以跳荡先锋加特进。虏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因构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

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

"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

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

城一隅阤,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因其处蕝祠以祭,城遂不坏,汉耿恭故井久涸,祷已,泉复出。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

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

常为先锋,以巨棓笞斗,贼值,类崩溃。进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

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

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

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

进收东都,嗣业战多。乃与张镐、鲁炅、来瑱、嗣吴王祗、李奂略定诸州。

兼卫尉卿,封虢国公,实封户二百。兼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

与子仪等围相州,师耄,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

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给灵舆护还在所。葬日,使中人临吊,中朝臣祖泣,茔给扫除十户。

嗣业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十疋,前后赏赐,皆上于官以助军云。子佐国,袭爵,历丹王府长史。

卒,推嗣业功,赠宋州刺史。马璘,岐州扶风人。

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末,挟策从安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王室多难,统精甲三千,自二庭赴凤翔。肃宗奇之,委以东讨。

初战卫南,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诸将冘疑,未敢击。

璘率部士五百,薄贼屯,出入三反,众披靡,乘之,贼遂溃。光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雄捷如马将军者!"迁试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边,诏璘移军援河西。怀恩之叛,璘引还,间关转斗至凤翔,虏围已合,节度使孙志直婴城守。

璘令士持满外向,突入县门,不解甲出战,背城阵。虏溃,率轻骑追之,斩数千级,漂血丹渠。

帝引见尉劳,擢兼御史大夫。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

俄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度使。元日,有卒犯盗,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

"遂戮之。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

"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大穰。

未几,徙泾原,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如旧,复以郑、颍二州隶之。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

璘设伏潘原,与瑊***破之,俘级数万。进检校尚书右仆射。

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抚风郡王。十一年,卒于军,年五十六。

赠司徒,谥曰武。璘少学术,而武干绝伦。

遭时屯棘,以忠力奋。在泾八年,缮屯壁,为战守具,令肃不残,人乐为用,虏不敢犯,为中兴锐将。

初,泾军乏财,帝讽李抱玉让郑、颍,璘因得裒积,且前后赐赉无算,家富不赀。治第京师,侈甚,其寝堂无虑费钱二十万缗。

方璘在军,守者覆以油幔。及丧归,都人争入观,***称故吏入赴吊者日数百。

德宗在东宫闻之,不喜。及即位,乃禁第舍不得逾制,诏毁璘中寝及宦人刘忠翼第。

璘家惧,悉籍亭馆入之官。其后赐群臣宴,多在璘山池。

8. 《《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

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以岁月,恐生他变。

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

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

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光地从父日蚃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

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蚃,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不可***以岁月 ***: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 间道:从小路。 D.师次泉州,击破国轩 次:处所。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蚃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5分)。(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5分)。

什么什么休的成语

休的成语:

休兵罢战

休明盛世

休牛放马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休戚共之

休戚是同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休声美誉

休休有容

休养生息

休征嘉应

得休便休

潜休隐德

绍休圣绪

虽休勿休

同休等戚

同休共戚

无休无了

无休无止

遗休余烈

按甲休兵

案甲休兵

断断休休

解甲休兵

解甲休士

散马休牛

相关休戚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闲话休题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遗德休烈

与民休息

偃武休兵

猗欤休哉

不做不休

侈侈不休

刺刺不休

刺促不休

喋喋不休

精进不休

呶呶不休

善罢甘休

善罢干休

誓不罢休

誓不甘休

无疆之休

无尽无休

无了无休

万事皆休

万事俱休

万事全休

下笔不休

哓哓不休

心逸日休

欲说还休

不到乌江不肯休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一不做,二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哓哓不休、

潜休隐德、

无休无了、

刺促不休、

一醉方休、

善罢罢休、

同休共戚、

善罢干休、

休休有容、

争论不休、

休戚相关、

得休便休、

万事俱休、

遗休余烈、

绍休圣绪、

案甲休兵、

休养生息、

不做不休、

呶呶不休、

万事全休、

刺刺不休、

誓不罢休、

争乱不休、

偃武休兵、

万事皆休、

善罢甘休、

无了无休、

喋喋不休、

休牛散马、

无疆之休

无人什么什么四字成语大全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词句注释

 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3.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

 29.盘游:打猎取乐。

 30.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1.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2.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33.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

 35.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36.简:选拔。

 37.效:献出。

 38.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40.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赏析:

 《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观止》评价: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德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

 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处置谨慎,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放低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从用人,纳谏,赏罚,多方来讲、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是它的根系牢固;想要河流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积道德仁义。

 名家评析

 后晋·刘煦等撰《旧唐书·魏征传》:史臣曰:臣尝读汉史《刘更生传》,见其上书论王氏擅权,恐移运祚,汉成不悟,更生徘徊伊郁,极言而不顾祸患,何匡益忠荩也如此!当更生时,谏者甚多。如谷永、杨兴之上言,图为奸利,与贼臣为向导;梅福、王吉之言,虽近古道,未切事情。则纳谏任贤,讵宜容易!臣尝阅《魏公故事》,与文皇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一万言。其匡过弼违,能近取譬,博约连类,皆前代诤臣之不至者。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侈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所载章疏四篇,可为万代王者法。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眺,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

 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者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此魏公贞观十一年之疏。以思字作骨,意谓人君敢于纵情傲物,不积道义以致失人心者,皆坐思耳。思曰:睿睿作圣。故有十思之目。若约言之,总一居安思危而已。十三年五月,复有《十渐不克终》之疏,非魏公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文虽平实,当与三代谟训并垂,原不待以“奇幻”见长也。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道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簿并传。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二:评解以文论,总冒总收,有埋伏,有发挥,有线索,反正宕跌,不使直笔,排奡雄厚,不尚单行,最合时墨;以理论,忧盛明危,善始虑终,虽古大臣谟

 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人君当神器之重(古义:帝位;今义:神异的器物)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指父母兄***女等亲人。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即“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7、简能而任之(古义:选拔;今义:常用于“简单”等义)

 8、何必劳神苦思(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以反问语气表示“不必”)

 词类活用

 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2、居域中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帝王之位)

 3、不念于居安思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动词活用作名词,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5、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6、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名词活用作动词,居……下)

 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9、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10、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奸恶的人)

 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特殊句式

 1、而况于明哲乎(固定句式,“况……乎”译意为“何况……呢”)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固定句式,“岂……乎”译意为“难道……吗”)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以严刑”“以威怒”分别是“董”“振”的状语后置)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意念被动句,被蒙蔽,受蒙蔽)

 衍生成语

 居安思危: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作者简介

 魏征(公元580—643年),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1. 四字成语无人什么什么

无人之境:基本解释: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拼音读法:wú rén zhī jìng使用举例:鲁迅《彷徨·伤逝》:“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

近义词组:荒无人烟反义词组:熙熙攘攘使用方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成语出处:宋·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无人问津:基本解释: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拼音读法:wú rén wèn jīn使用举例:这部传记***,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近义词组:置之不理反义词组:门庭若市使用方法:兼语式;作宾语;含贬义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 无 四字成语大全

无 四字成语大全 :

一事无成

回天无力、

旁若无人、

无影无踪

目中无人、

束手无策、

无边无际、

鸦雀无声、

荒无人烟、

无价之宝、

无家可归、

六神无主、

高枕无忧、

无忧无虑、

体无完肤、

无能为力、

座无虚席、

一览无余、

史无前例、

默默无闻、

当之无愧、

厚颜 *** 、

责无旁贷

碌碌无为、

有始无终、

所向无敌、

无动于衷、

百无聊赖、

语无伦次、

无独有偶

若无其事

绝无仅有、

两小无猜、

无坚不摧、

胸无城府、

义无反顾、

安然无恙、

聊胜于无、

战无不胜、

熟视无睹、

攻无不克、

暗无天日、

无缘无故、

身无分文、

孤立无援、

问心无愧、

横行无忌、

无可奈何、

贪得无厌、

走投无路、

杂乱无章、

后患无穷、

无懈可击、

别无二致、

天衣无缝、

无可置疑、

反复无常、

湮没无闻、

肆无忌惮、

杳无消息

金瓯无缺、

无事生非、

至高无上、

寥寥无几、

茶饭无心、

无理取闹、

惨无人道、

无与伦比、

无关宏旨、

心无旁骛、

无济于事、

苍白无力、

无拘无束、

相安无事、

硕大无朋、

索然无味、

荡然无存、

分毫无爽、

无亲无故、

一无所有、

无精打***、

*** 之尤、

无妄之灾、

无所事事、

无人问津、

无声无息、

出言无状、

有恃无恐、

手足无措、

茫无头绪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无什么之什么

无()之()的成语:

无本之木本:根;木:树。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之徒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

*** 之尤尤:突出的。最 *** 的。形容 *** 到了极点。

无怠之声没有怠惰的声音。形容自强不息。

无方之民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无服之丧指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无服之殇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患之患潜伏的,还没有显露出来的祸患。

无价之寳见“无价寳”。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无疆之寿疆:界限。没有界限的寿命。形容长寿。

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无疆之休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名之辈不出名的小人物。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无米之炊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无名之璞指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同“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①道家指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亦作“无名之璞”。

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无能之辈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无赖之徒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无人之地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无如之何没有任何办法。

无人之境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无任之禄指不做事或不会做事但得到禄位。

无如之奈犹无如之何。没有任何办法。

无私之光比喻帝王的德泽。

无妄之福不期望获得而得到的幸福。

无妄之祸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无妄之忧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无为之治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无心之过过:过失,错误。不是有意识犯的错误。

无须之祸指无辜受累而遭祸。

无形之罪犹言莫须有之罪。指凭空捏造的罪行。

无形之中指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无名义而有实质的情况下。

无衣之赋以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无涯之戚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

4. 四字词语:( )无人 ( )

惨无人道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惨无人理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荒无人烟 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脸无人色 形容极端恐惧。

面无人色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渺无人迹 看不见一个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亦作“渺无人踪”。

渺无人烟 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渺无人踪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形容空旷寂静。

阒无人声 指静寂得没有一点人声。

杳无人迹 杳:不见踪影;迹:脚印。连一个人的脚印也看不到。形容地方非常荒凉、偏僻,从来没有人去过。

杳无人烟 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5. 无什么无什么的四字成语

无适无莫 适: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法无天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无根无蒂 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比喻没有依靠,没有牵累。

无毁无誉 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

无尽无休 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无旧无新 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

无咎无誉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无拘无束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无偏无党 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无情无义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无穷无尽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拳无勇 拳:力气,力量。没有武力,也没有勇气。

无声无臭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无声无息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

无思无虑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

无依无靠 形容孤苦无依。

无影无踪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6. 四字成语,什么喜人,什么逼人,什么无人,什么为人,什么尤人,

成果喜人,咄咄逼人,目中无人,舍己为人,怨天尤人,睹物思人。

一、成果喜人1.拼音:[ chéng guǒ xǐ rén ]2.解释:学习、工作、劳动、斗争等方面的收获令人高兴。3.例句:今年小麦的长势~。

4.近义词:收获喜人 二、咄咄逼人1.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2.解释: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指后人超过前人,意思与“后生可畏 ”相同。3.出处: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译文: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聚在一起闲谈……顾恺之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一只眼睛失明的殷仲堪听后吓了一跳,脱口而出:“这太可怕了!”4.例句:他说话这样不客气,真有点~。5.近义词:盛气凌人 三、目中无人1.拼音:[ mù zhōng wú rén ]2.解释:眼里没有别人。

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3.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6632、《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译文: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喜欢谈论兵法,家传的《六韬》、《三略》之类书,一览无余;他曾与父亲谈论战争,指天画地,眼睛里没有别人,即使是赵奢也不能难住他。4.例句:他总是一副~的样子。

5.近义词:不可一世 四、舍己为人1.拼音:[ shě jǐ wèi rén ]2.解释: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3.出处:《论语·先进》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译文:曾点的学问……当初没有放弃自己为他人的意思。4.例句: *** 员要有~的共产主义精神。

5.近义词:先人后己 五、怨天尤人1.拼音:[ yuàn tiān yóu rén ]2.解释: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3.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忧人。” 译文:不抱怨上天,不归罪他人。

4.例句: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5.近义词:怨天恨地 六、睹物思人1.拼音:[ dǔ wù sī rén ]2.解释:睹:看;思:思念。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3.出处:唐·裴铏《***·颜濛》:“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译文: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说:”有一天看到它你会想起我。“4.例句:我拿起钢笔写字时,不禁~,想起了那位令人尊敬的刘老师。

5.近义词:触景生情 扩展资料 什么惊人,什么制人,什么悯人 一、一鸣惊人1.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2.解释: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3.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译文: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叫就罢了;一鸣叫就使人惊异。4.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创造出良好的纪录。

5.近义词:一飞冲天 二、后发制人1.拼音:[ hòu fā zhì rén ]2.解释:指先让一步,等对方动手暴露了弱点,再加以反击,制服对方。制:制服,控制。

3.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译文:后手反击,先手制敌,这是用兵的要旨了。

4.例句:上半场先摸清对方实力,以守为主,下半场积极进攻,~。5.近义词:以退为进 三、悲天悯人1.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2.解释:对社会的***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出处: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译文:人怎么能因为自己的际遇不好就没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呢。4.例句:鲁迅在《肥皂》中,戮穿了道学家那副~的虚伪面孔。

5.近义词:忧心忡忡。

7.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无什么无什么

无忧无虑 无影无踪 无时无刻 无缘无故 无边无垠 无拘无束 无穷无尽 无边无际 无千无万 无法无天 无声无息 无适无莫 无情无义 无声无臭 无适无莫 无依无靠 无冬无夏 无始无终 无罣无碍 无牵无挂 无咎无誉 无亲无故 无尽无休 无边无沿 无怨无德 无背无侧 无党无偏 无虑无忧 无根无蒂 无情无绪 无声无色 无形无影 无尤无怨 无偏无倚 无父无君 无束无拘 无拳无勇 无大无小 无尽无穷 无旧无新 无休无了 无挂无碍 无拘无碍 无拘无缚 无相无作 无了无休 无倚无靠 无偏无党 无明无夜 无头无尾 无思无虑 无伤无臭 无影无形 无偏无颇 无情无彩 无踪无影 无家无室 无毁无誉 无颠无倒 无偏无陂 无昼无夜 无天无日 无虑无思。

8. “有什么无什么 ”的4字成语 “

有去无回 有来无回 有进无出 有价无市 有恃无恐 有教无类 有始无终 有备无患 有勇无谋 有眼无珠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心无力 有加无已 有口无心 有增无已 有年无月 有己无人 有声无实 有头无脑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声无气 有一无二 有眼无瞳 有意无意 有才无命 有我无人 有征无战 有借无还 有气无烟 有志无时 有增无损 有死无二 有文无行 有来无回 有口无行 有进无退 有目无睹 有嘴无心 有害无利 有损无益

络绎不绝 滔滔不绝 赞声不绝 赞口不绝 连绵不绝 源源不绝 绵绵不绝 骆驿不绝 香火不绝

我是对真的,我上四年级,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给点分吧。

9. 四字成语大全无开头

“无?”的成语:

无可厚非 无远弗届 无动于衷 无独有偶 无稽之谈 无与伦比 无微不至 无所不为

无地自容 无济于事 无可奈何 无精打*** 无出其右 无忧无虑 无人问津 无可非议

无坚不摧 无所不至 无影无踪 无以复加 无可置疑 无所事事 无时无刻 无懈可击

无足轻重 无的放矢 无所适从 无往不利 无为而治 无病 *** 无边风月 无边无垠

无缘无故 无拘无束 无伤大雅 无穷无尽 无所顾忌 无中生有 无所不晓 无价之宝

无庸置疑 无边无际 无能为力 无妄之灾 无所畏惧 无孔不入 无所不在 无师自通

无奇不有 无事生非 *** 之尤 无所不能 无恶不作 无恶不为 无适无莫 无精打彩

无法无天 无机可乘 无可奉告 无隙可乘 无计可施 无千无万 无可救药 无声无息

无所不知 无所不有 无米之炊 无可讳言 无可比拟 无可置喙 无往不复 无理取闹

无庸讳言 无千待万 无罣无碍 无所用心 无家可归 无往不胜 无庸赘述 无动于中

无关紧要 无依无靠 无言可对 无论如何 无声无臭 无噍类矣 无关宏旨 无适无莫

无待蓍龟 无从置喙 无所作为 无情无义 无关痛痒 无任之禄 无病自炙 无冬无夏

无补于事 无冬历夏 无足重轻 无缝天衣 无始无终 无间冬夏 无恒安息 无可名状

无所不包 无万大千 无涯之戚 无所回避 无牵无挂 无咎无誉 无迹可寻 无功受禄

无可柰何 无服之殇 无可不可 无兄盗嫂 无妄之福 无关大体 无大不大 无明业火

无名小卒 无大无小 无为自化 无可如何 无风起浪 无愧衾影 无名之璞 无庸置辩

无亲无故 无名之朴 无稽之言 无肠公子 无为之治 无以塞责 无动为大 无疆之休

无毛大虫 无尽无休 无如之何 无可比伦 无何有乡 无地自厝 无与为比 无为而成

无私有弊 无怨无德 无征不信 无间是非 无所不通 无边无沿 无乎不可 无远不届

无往不克 无挂无碍 无人之境 无根无蒂 无所不及 无德而称 无名英雄 无使滋蔓

无虑无忧 无洞掘蟹 无父无君 无可争辩 无幽不烛 无所措手 无平不颇 无为自成

无所顾惮 无肠可断 无尤无怨 无遮大会 无关大局 无风扬波 无拳无勇 无迹可求

无方之民 无般不识 无间可乘 无根而固 无可比象 无所容心 无偏无倚 无党无偏

无妄之祸 无地可容 无胫而走 无背无侧 无际可寻 无施不可 无可置辩 无与比伦

无颜落色 无寇暴死 无所不备 无知妄作 无所忌讳 无相无作 无孔不钻 无端生事

无所忌惮 无私之光 无施不效 无空不入 无束无拘 无形无影 无能为役 无所重轻

无有伦比 无其伦比 无毁无誉 无所不容 无拘无碍 无故 *** 无所不可 无计可奈

无衣之赋 无翼而飞 无休无了 无一不备 无偏无党 无胫而行 无下箸处 无其奈何

无所可否 无胫而来 无丝有线 无情少面 无间可伺 无名孽火 无尽无穷 无计所奈

无一不知 无家无室 无了根蒂 无计奈何 无如奈何 无天无日 无旧无新 无拘无缚

无声无色 无妄之忧 无恶不造 无影无形 无了无休 无名之师 无所不作 无事生事

无如之奈 无胫而至 无风作浪 无偏无陂 无情无绪 无敌天下 无伤大体 无功而禄

无明无夜 无偏无颇 无头无尾 无思无虑 无名火气 无地自处 无头告示 无私有意

无情无彩 无所用之 无形之罪 无倚无靠 无所畏忌 无所畏惮 无所依归 无家可奔

无名小辈 无颠无倒 无虑无思 无昼无夜 无置锥地 无人之地 无伤无臭 无服之丧

无价之寳 无坚不陷 无风生浪 无须之祸 无踪无影 无精嗒彩

10. 四字成语大全500个

1、行尸走肉、金蝉脱壳、百里挑一、金玉满堂、背水一战、霸王别姬、天上人间、不吐不快、海阔天空、情非得已、满腹经纶、兵临城下、春暖花开、插翅难逃、黄道吉日、天下无双、偷天换日、两小无猜、卧虎藏龙、珠光宝气、簪缨世族、 *** 、绘声绘影、国色天香、相亲相爱、八仙过海、金玉良缘、掌上明珠、皆大欢喜、逍遥法外、生财有道、极乐世界、情不自禁、愚公移山、魑魅魍魉、龙生九子、精卫填海、海市蜃楼、高山流水、卧薪尝胆、壮志凌云、金枝玉叶、四海一家、穿针引线、无忧无虑、无地自容、三位一体、落叶归根、相见恨晚、惊天动地、滔滔不绝、相濡以沫、长生不死、原来如此、女娲补天、三皇五帝、万箭穿心、水木清华、窈窕淑女、破釜沉舟、天涯海角、牛郎织女、倾国倾城、飘飘欲仙、福星高照、妄自菲薄、永无止境、学富五车、饮食男女、英雄豪杰、国士无双、塞翁失马、万家灯火、石破天惊、精忠报国、养生之道、覆雨翻云、六道轮回、鹰击长空、日日夜夜、厚德载物、亡羊补牢、万里长城、黄金时代、出生入死、一路顺风、随遇而安、千军万马、郑人买履、棋逢对手 叶公好龙、后会无期、守株待兔、凤凰于飞、一生一世、花好月圆、世外桃源、韬光养晦、画蛇添足、青梅竹马、风花雪月、滥竽充数、总而言之、没完没了、欣欣向荣、时光荏苒、差强人意、好好先生、无懈可击、随波逐流、袖手旁观、群雄逐鹿、血战到底、唯我独尊、买椟还珠、龙马精神、一见钟情、喜闻乐见、负荆请罪、三人成虎 河东狮吼、程门立雪、金戈铁马、笑逐颜开、千钧一发、纸上谈兵、风和日丽、邯郸学步、大器晚成、庖丁解牛、甜言蜜语、雷霆万钧、浮生若梦、大开眼界、汗牛充栋、百鸟朝凤、以德服人、白驹过隙、难兄难弟、鬼哭神嚎、声色犬马、指鹿为马、龙争虎斗、雾里看花、男大当婚、未雨绸缪、南辕北辙、三从四德、 *** 、高屋建瓴 阳春白雪、杯弓蛇影、闻鸡起舞、四面楚歌、登堂入室、张灯结彩、而立之年、饮鸩止渴、杏雨梨云、龙凤呈祥、勇往直前、左道旁门、莫衷一是、马踏飞燕、掩耳盗铃、大江东去、凿壁偷光、色厉内荏、花容月貌、越俎代庖、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缘木求鱼、再接再厉、马到成功、红颜知己、赤子之心、迫在眉睫、风流韵事、相形见绌 诸子百家、鬼迷心窍、星火燎原、画地为牢、岁寒三友、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狐***虎威、纵横捭阖、沧海桑田、不求甚解、暴殄天物、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身不由己、小家碧玉、文不加点、天马行空、人来人往、千方百计、天高地厚、万人空巷、争分夺秒、如火如荼、大智若愚、斗转星移、七情六欲、大禹治水、空穴来风、孟母三迁 绘声绘色、九五之尊、随心所欲、干将莫邪、相得益彰、借刀、浪迹天涯、刚愎自用、镜花水月、黔驴技穷、肝胆相照、多多益善、叱咤风云、杞人忧天、作茧自缚、一飞冲天、殊途同归、风卷残云、因果报应、无可厚非、赶尽杀绝、天长地久、飞龙在天、桃之夭夭、南柯一梦、口是心非、江山如画、风华正茂、一帆风顺、一叶知秋 草船借箭、铁石心肠、望其项背、头晕目眩、大浪淘沙、纵横天下、有问必答、无为而治、釜底抽薪、吹毛求疵、好事多磨、空谷幽兰、悬梁刺股、白手起家、完璧归赵、忍俊不禁、沐猴而冠、白云苍狗、贼眉鼠眼、围魏救赵、烟雨蒙蒙、炙手可热、尸位素餐、出水芙蓉、礼仪之邦、一丘之貉、鹏程万里、叹为观止、韦编三绝、今生今世 草木皆兵、宁缺毋滥、回光返照、露水夫妻、讳莫如深、贻笑大方、紫气东来、万马奔腾、一诺千金、老马识途、五花大绑、捉襟见肘、瓜田李下、水漫金山、苦心孤诣、可见一斑、五湖四海、虚怀若谷、欲擒故纵、风声鹤唳、毛遂自荐、蛛丝马迹、中庸之道、迷途知返、自由自在、龙飞凤舞、树大根深、雨过天晴、乘风破浪、筚路蓝缕 朝三暮四、患得患失、君子好逑、鞭长莫及、竭泽而渔、飞黄腾达、囊萤映雪、飞蛾扑火、自怨自艾、风驰电掣、白马非马、退避三舍、三山五岳、称心如意、望梅止渴、茕茕孑立、振聋发聩、运筹帷幄、逃之夭夭、杯水车薪、有的放矢、矫枉过正、睚眦必报、姗姗来迟、一鸣惊人、孜孜不倦、一马平川、入木三分、沆瀣一气、天伦之乐 兄弟阋墙、藕断丝连、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盲人摸象、眉飞色舞、三教九流、高楼大厦、锲而不舍、过犹不及、狗尾续貂、斗酒学士、高山仰止、形影不离、小心翼翼、返璞归真、见贤思齐、按图索骥、枪林弹雨、桀骜不驯、遇人不淑、道貌岸然、名扬四海、虚与委蛇、门可罗雀、水落石出、不卑不亢、无法无天、拔苗助长、大快朵颐 因地制宜、单刀直入、时来运转、天方夜谭、一蹴而就、踌躇满志、战无不胜、插翅难飞、图穷匕见、鬼话连篇、亢龙有悔、望洋兴叹、爱屋及乌、惊鸿一瞥、风华绝代、名胜古迹、如履薄冰、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昙花一现、巫山云雨、狡兔三窟、栉风沐雨、骇人听闻、断章取义、曲突徙薪、谢天谢地、脱颖而出、垂帘听政、一马当先 不耻下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