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_登车揽辔的辔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08 0
  1. 滂登车搅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是什么意思
  2.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二)
  3. 文及翁的《贺新郎、游西湖有感》的翻译及裳析
  4. 范滂(司马光)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滂(司马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5. 谁有先生的《论词绝句五十首》
  6. 求《后汉书 党锢列传 范滂》原文翻译

范滂(137-169),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偃城东南)人。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第一次党锢之祸起,与李膺同时被捕,被释还乡时,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车有数千辆。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县令郭揖欲弃官与他一起逃亡,他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是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议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尤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臣闻农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观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_登车揽辔的辔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栽,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苔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辩诘。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

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甫悯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滂后事释,南归。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

范滂进监狱

汉灵帝刚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窦武和陈蕃是支持名士一派的。他们把原来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杜密又召回来做官。

陈蕃对窦武说:“不消灭宦官,没法使天下太平。我已经是快八十的老人了,还贪图什么?我留在这里,只是想为朝廷除害,帮助将军立功。”

窦武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两人一商量,就由窦武向窦太后提出,要求消灭宦官。可是窦太后跟汉桓帝一样相信宦官,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陈蕃又向窦太后上奏章,举出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几个人的种种罪恶。窦太后仍旧把奏章搁在一边不理。

这一来,倒是打草惊了蛇。曹节、王甫来个先下手为强。他们先从窦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窦太后软禁起来;又用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这样一来,宦官又掌了权,凡是窦武、陈蕃提拔的人统统被***

李膺、杜密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更加推崇他们,也更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陷害他们。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想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

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

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

“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

曹节指手画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想推翻朝廷,图谋造反,乱编了一通。

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

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年纪已经六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

他就自己进了监狱,被拷打死了。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直哭。驿舍里的人听到哭声,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

他就亲自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也是个正直人,他见范滂来了,吓了一大跳。他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

他打算交出了官印,跟范滂一起逃走。

范滂感激郭揖,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

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

范母带着孙儿随着公差到监狱来探望范滂。范滂安慰她说:“我死了以后,还有弟弟会抚养您。您不要过分伤心。”范母说:“你能和李、杜(指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

范滂跪着听他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他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

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还有六七百个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身。

只有那个宦官侯览的对头张俭,却逃过了官府搜捕。他到处躲藏,许多人情愿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他。等到官府得到消息来抓他的时候,他又躲到别处去。于是,凡是收留过他的人家都遭了祸,轻的下监狱,重的被杀,甚至整个郡县遭到灾殃。

经过这两次“党锢之祸”,朝廷里的比较耿直的官员遭到沉重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们的门徒包下了。

滂登车搅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是什么意思

1. 古文翻译 关于范滂

题名: 范滂传 作者: 范晔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传记 其它 正文 原文 原文 范滂传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

少厉清节③,为州里所服④,举孝廉、光禄四行⑤。时冀州饥荒⑥,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⑦,案察之⑧。

滂登车揽辔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⑩。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污(12),望风解印绶去(13)。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14)。 迁光禄勋主事(15)。

时陈蕃为光禄勋(16),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17)。郭林宗闻而让蕃曰(18):"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1)?"藩乃谢焉(22)。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23)。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25)。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27),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8)!间以会日迫促(29),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30),方更参实(31)。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32)。

"吏不能诘(33)。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35),请署功曹(36),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37),不与共朝(38)。显荐异节(39),抽拔幽陋(40)。

滂外甥西平李颂(41),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42),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43)。

资迁怒(44),捶书佐朱零(45)。零仰曰(46):"范滂清裁(47),犹以利刃齿腐朽(48)。

今日宁受笞死(49),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51),滂坐系黄门北寺狱(52)。

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53)。"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婴病(56),乃请先就格(57),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58)。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59),滂等皆三木囊头(60),暴于阶下(61)。馀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62)。

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63),而共造部党(64),自相褒举(65),评论朝廷,虚构无端(66),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67),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68),'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69),。

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70)。"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73),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74)。

乃得并解桎梏(75)。 滂后事释(76),南归。

始发京师(77),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78)。同囚乡人殷陶、黄穆(79),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80)。"遂遁还乡里。

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諝理之(81)。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諝而不为谢(82)。

或有让滂者(83),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84)。"竟无所言。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85),抱诏书,闭传舍(86),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88)。滂白母曰(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91),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95):"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96),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论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98),蕴义生风(99),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100),立廉尚以振贵□(101),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102),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103),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

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04)!"注释 注释 ①本篇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

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

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

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磨炼。

④。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读书笔记?(二)

原句

滂登车搅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译文

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附录: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

原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文及翁的《贺新郎、游西湖有感》的翻译及裳析

18.李后主的特色,是以他的锐感深情,以他的最敏锐最深挚的心灵与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向外包举的,是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国破家亡的悲哀包括了我们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

19.南唐词的特色,是自然景物的感发,就是一点点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就给了词人一种兴发感动,

20.晚唐五代词的演进:丰富、精微、细致、丰美、内容含蓄蕴藉

21.理性的诗人是说对于自己的感情有一种节制,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掌握,有这样修养的能力。

22.当困难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去做,去承受,去负担,去努力,只是这样做就是了。

23.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4.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5.晏殊:理性的圆融的观照。原因:性格、生平(14岁以神童应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冯延巳:执着的热情。欧阳修:遣玩的意兴。

26.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所能掌握的,是对于苦难的反应。

27.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28.欧阳修能够用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排遣他的哀伤,来排遣他的忧愁,有一种遣玩的意兴。

29.词这种韵文的体式,从晚唐五代发展到北宋的初期。它是从歌筵酒席之间,从本来不具有个性的歌词,发展成为能在小词中流露出作者的修养、品格、感情、学识、怀抱的这样的一种文学体式的。这种发展的过程,我以为是在应该说是词的诗化。

30.柳永把词里的感情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的感情。柳永喜欢写秋天的季节,日暮的景色。更妙的是他写雨,写雨后。

31.柳永除了长调的铺排、多层次的叙写以外,他的音调的流利与顿挫两种特质的结合也是很美的。

32.柳永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及他的音乐的才能互相矛盾,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而他所写的悲慨与过去五代的小词不同,因为他从“春女善怀”转变成了“秋士易感”。他写的是秋日的景色,是斜阳日暮的景色。

33.盛唐的诗歌是以气象取胜的,气象也可以与兴发感动结合起来说是一种兴象。汉魏六朝的诗是以风骨取胜的。唐人的诗是特别能把大自然景物跟内心的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博大高远。

34.苏东坡在熙宁四年(1071)通判杭州,时年37岁写词。是在政治失意以后,才以闲情闲笔来写小词的。以余力写词的态度,影响了他词的风格,表现了超旷的特色。

35.冯熙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淑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蒿庵论词》)

36.我们讲词,既要注重每一个词人的特殊成就,特殊的风格,也要注重词史的发展和词人彼此之间的传承、发展和影响。

37.东坡境界开阔,超旷高远。柳永不减唐人高处的兴象,常常跟缠绵的相思离别结合在一起。东坡写的只是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是词境界的一大开拓。

38.从晚唐五代的小词,发展到苏东坡,是词诗化的高峰,可以抒写自己的逸怀浩气了。

39.我们看苏东坡不要只看他的豪放,要看他的忠义的持守,他的政治的理想,他的在失意挫折之中的旷逸的襟怀,他的这两种修养相糅合所造成的一种风格。

40.中国的伟大的诗人,都不仅是写诗的诗人而已,他们都是以他们的平生行为实践了他们的人格。

41.苏东坡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是融合在古往今事的历史之中了。

42. 《论苏轼词》 叶嘉莹

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姑射仰蒙庄。小词馀力开新境,千古豪苏擅胜场。

道是无情是有情。钱塘万里看潮生。可知天海风涛曲,也杂人间怨断声。

捋青捣麨俗偏好,曲港圆荷俪亦工。莫道先生疏格律,行云流水见高风。

43. 《论秦观词》 叶嘉莹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斜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少年豪隽气如虹。匹马雄趋仰令公。何意一经迁谪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茫茫迷雾失楼台。不见桃源意可哀。郴水郴山断肠句,万人难赎痛斯才。

44.秦少游的词分为两类:早期,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感慨身世的词。秦少游的词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

45.凡是诗词这一类的美文,总是要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才能使读者更直接更鲜明的一种感动兴发的力量。

46. 《论周邦彦词》 叶嘉莹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钩勒见***。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祐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47.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险胜的人物。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

48.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相当于杜甫、屈原,是他的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真正地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

49.吟诵在我们中国诗才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是情感跟声音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感发的力量才自然地跑出来。

50.周邦彦词的声调常常是拗折的。

51.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以他感发生命质量的深厚博大为主要的因素。艺术的手法当然也重要,但是他真正本质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才是决定他作品优劣高低的一个更重要的决定的因素。

52.长调,柳永直接,周邦彦变化出来很多的转折,很多的跳接,造就了一种***意味的故事性。周邦彦写词用了安排勾勒、用思力写词的;不平铺直叙的。

53.中国伟大的诗人都是用他们的生命来书自己诗篇的,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的。像屈原、陶渊明、杜甫等。

54.一个人的成长是你的本性与你生长的环境的结合。

55.真正好的词都是有一份委婉曲折、含蓄蕴藉之美的词。

56.从苏东坡开始词后面的题目就慢慢多起来了。

57.从《水龙吟》可知,辛弃疾那种激昂慷慨、摧折压抑的复杂感情都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他是借自然景物的形象,也借历史上典故的事象来表现的,这就是辛弃疾的艺术手法。

58.辛弃疾的豪放不单是两句空洞的口号,他是真的“能感之”“能写之”,是用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用生活去实践他的诗篇的。这正表现了他感情的深挚。

59.中国“婉约派”词的传统:把政治上的一些感慨结合到男女的爱情来写的。

60.柳永词的开拓,多用长调;多用男子的口吻,写羁旅行役的旅途所见的情景,写高远的景色。

61.辛弃疾从苏东坡,是用直接的感发把自己的襟怀志意写到词里边去的。因为辛弃疾结合了他的时代,他个人的身世的生平,所以才有伟大的词。

62.“观乎性情者,莫良于诗”,不管你的平仄格律好坏,你只要拿出诗来一看,你整个人的性情、品格、厚薄、深浅都在里边了。

63.如果只是一意去追求骚雅,有时候就反而会损伤了生命的本质。

64.姜夔词里表现出的比关怀国家的志意的感情更多更鲜明更强烈的是——爱情往事。

65.诗的好坏不在于你写的是浅白还是朦胧晦涩的,不在你是用典故或是浅俗,是在于你的作品里边有没有你自己真正的感发的力量和感发的生命。

66.吴文英在用典之中,常常加进去感发;从质实中跳出来,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

67.从词的发展历史上来看,周邦彦是结北开南的词人,吴文英是由南追北的词人。

68.吴文英把北宋的强大的感发的力量,放到他的词里边去了。他一方面有南宋的那种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有这些周邦彦开出来的南宋的手法;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

69.姜白石用精思安排铺写;吴文英用锐感,用敏锐直接的感受来修辞的。

70.要把诗写好,一要有一颗活泼不死的关怀善感的心;二有语汇。

71.陈子昂所用来写咏物诗的办法,是属于比的方式,杜甫所用的是兴的方式。

72.普通读者看表层,透明性读者看到里边的最本质的作用,创造性的读者可以有自由的、丰富的联想。

73.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于诗”。

范滂(司马光)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滂(司马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这首《贺新郎》,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殷忧。词的风格酣畅恣肆,显示了议论风生、壮怀激烈的豪放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为了振聋发聩,多用正论警俗的写法。

上片劈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据《古杭杂记》载,文及翁是蜀人,及第后与同年在西湖游集,别人问他:“西蜀有此景否?”这就引起他无穷感触,赋此词作答。西湖面积并不小,作者为什么说只是“一勺”呢?或以为这是作者登高俯瞰时的一种视觉,其实不然。西湖代指临安,临安又隐寓东南半壁。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的河山范围之内,全然将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置之度外,作者有愤于此,故云“一勺”,亦犹昔人讽刺蜗角触蛮,井底之蛙,眼界狭窄,心志低下,明眼人不难看出选择这两个字中所寓托的讥讽愤激之意,接以“渡江来”两句,作者的用心更觉显豁。“回首”两句,由眼前所见遥想早已沦亡的中原故土。“洛阳”,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借以泛指中原。当年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间花石,在汴京造艮(g︷n)岳,这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已矣,花石尽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烟,离离禾黍。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惨痛,然而如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连在新亭哀叹河山变色而一洒忧国忧时之泪的人也找不到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说:“过江诸人(指晋室南迁后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三国吴时所建,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饮宴。周侯(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里就是用的这个事典。“更不复、新亭堕泪”,语极沉郁。东晋士人南渡后,周?等人尚因西晋灭亡,山河破碎而流泪,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也没有,他们只知一味“簇乐红妆摇画舫”,携带着艳妆的歌妓,荡漾着华丽的游船,纵情声色于水光山色之中,还有谁人能像晋代的祖逖一样,击楫中流,誓图恢复呢?“千古恨,几时洗?”故意用诘问语气出之,其实则是断言当权者如此耽于佚乐,堪称千古恨事的靖康国耻便永无洗雪之日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几于目眦尽裂。

换头三句转写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既与上片歌舞酣醉,不管兴亡、毫无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鲜明的对比,又同上片“问中流、击楫何人是”一句相呼应。“余生”句用《后汉书·范滂传》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作者在这里自比范滂。“更有谁”两句,用姜子牙、傅说两人的事典。相传姜子牙隐居磻(pán)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垂钓,周文王发现他是人材,便用为辅佐之臣,后终于佐武王消灭了商朝。相传傅说在傅岩(今山西平陆)筑墙,殷高宗用为大臣,天下大治。姜、傅两人,在这里代表当代“未遇”、“未起”的人材。三句意为当今人材多的是,问题在于统治者没有发现、没有起用而已。国势危殆,人材不用,统治阶层凭借什么来抵御强大的元蒙军队呢?“国事”两句,自问又复自答:只是倚仗“衣带一江”罢了。朝廷不依靠人材,徒然凭借长江天险,甚至还可笑地说是“江神堪恃”!这里再一次对当权者进行了无情的冷嘲热讽。朝廷重臣颟顸昏聩,像北宋初期“梅妻鹤子”、隐居孤山的林逋那样自命清高的士大夫们又如何呢?“但掉头、笑指梅花蕊!”问他们救亡之事,他们却顾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经含苞待放了!”作者对这些人深表不满之意,与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具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对比。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对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极端悲愤之中,又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浩叹,读之令人扼腕,使人发指。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刻的危机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现状,批判、讽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执政者和逃避现实的士大夫。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发问,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明末张岱《西湖梦寻》康熙刻本王雨谦批语说:“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小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而词人处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这一历史悲剧的不可避免,可见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的。。。。。。

谁有先生的《论词绝句五十首》

 范 滂

 司马光

 滂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尝为清诏使,案察冀州,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守令臧污者,皆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会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尚书不能诘。

 汝南太守宗资以范滂为功曹,南阳太守成以岑旺为功曹,皆委心听任,使之褒善纠违,肃清朝府。滂尤刚劲,疾恶如仇。滂甥李颂,素无行,中常侍唐衡以属资,资用为吏;滂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宁受笞而死,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

 宦官教成***牢修上书,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曰:“今所案者,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其辞所连及,太仆颍川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及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或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范滂至狱,狱吏谓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陈蕃复上书极谏,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中常侍王甫就狱讯党人范滂等,皆三木囊头,暴于阶下,甫以次辩诘曰:“卿等更相拔举,迭为唇齿,其意如何?”滂曰:“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滂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岂以污简札哉    污:污垢。

 B.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清:清白。

 C.滂甥李颂,素无行    无:不端。

 D.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托:委托。

 解析 A项中的“污”:弄脏;B项中的“清”:清明;D项中的“托”:借口、***借。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尝为清诏使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使之褒善纠违

 之二虫又何知

 C.凡坐系者,皆祭皋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暴于阶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解析 D项都是“在”的意思,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介词。A项:动词,做/介词,向;B项: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这;C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

 答案 D

 

求《后汉书 党锢列传 范滂》原文翻译

《论词的起源》 叶嘉莹

风诗雅乐久沉冥。六代歌谣亦寝声。里巷胡夷新曲出,遂教词体擅嘉名。

曾题名字号诗馀。叠唱声辞体自殊。谁谱新歌长短句,南朝乐府肇胎初。

唐人留写在敦煌。想像当年做道场。怪底佛经杂艳曲,溯源应许到齐、梁。

《总论词体的特质》 缪钺

漫云景物当前语,"要眇宜修"贵细参。云影天光摇荡处,微言多少此中涵。

苏、辛健笔开新境,言志抒怀体自殊。须识东坡"韶秀"处,莫将豪放误粗疏。

《论杜牧与秦观<八六子>词》 缪钺

新声一曲《八六子》,筚路功推杜牧之。更有秦郎才调美,危亭芳草见清词。

*杜牧《八六子》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论温庭筠词》 叶嘉莹

何必牵攀拟楚《骚》。总缘物美觉情高。玉楼明月怀人句,无限相思此意遥。

绣阁朝晖掩映金。当春懒起一沉吟。弄妆仔细匀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

金缕翠翘娇旖旎,藕丝秋色韵参差。人天绝色凭谁识,离合神光写妙辞。

《论韩偓词》 缪钺

冬郎神似义山诗。雏凤声清旧所知。沉郁苍凉家国感,如何未见入新词?

《论韦庄词》 叶嘉莹

水堂西面相逢处,去岁今朝离别时。个里有人呼欲出,淡妆帘卷见清姿。

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

深情曲处偏能直,解会斯言赏最真。吟到洛阳春好句,斜晖凝恨为何人?

《花间词平议》 缪钺

活色生香情意真。莫将"侧艳"贬词人。***体制因时变,要眇宜修拓境新。

固多儿女柔情语,亦有风云感慨词。红藕野塘亡国泪,残星金甲戍边思。

淮海***晏小山。发源同是出《花间》。滥觞一曲潺湲水,万里波涛自不还。

《论冯延巳词》 叶嘉莹

缠绵伊郁写微辞。日日花前病酒卮。多少闲愁抛不得,《阳春》一集耐人思。

《金荃》穠丽《浣花》清。淡扫严妆各擅名。难比正中堂庑大,静安于此识豪英。

罢相当年向抚州。仕途得失底须忧。若从词史论勋业,功在江西一派流。

《论李璟词》 叶嘉莹

丁香细结引愁长。光景流连自可伤。纵使《花间》饶旖旎,也应风发属南唐。

凋残翠叶意如何。愁见西风起绿波。便有美人迟暮感,胜人少许不须多。

《论李煜词》 叶嘉莹

悲欢一例付歌吟。乐既沉酣痛亦深。莫道后先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

林花开谢总伤神。风雨无情葬好春。悟到人生有长恨,血痕杂入泪痕新。

凭栏无限旧江山。叹息东流水不还。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

《论晏殊词》 叶嘉莹

临川《珠玉》继《阳春》。更拓词中意境新。思致融情传好句,"不如怜取眼前人"。

诗人何必命终穷。节物移人语自工。细草愁烟花怯露,金风叶叶坠梧桐。

词风变处费人猜。疑想浇愁借酒杯。一曲标题赠歌者,他乡迟暮有深哀。

《论欧阳修词》 叶嘉莹

诗文一代仰宗师。偶写忧怀寄小词。莫怪尊前咏风月,人生自是有情痴。

四时佳景都堪赏,清颍当年乐事多。十阕新词《***桑子》,此中豪兴果如何?

西江词笔出南唐。同叔温馨永叔狂。各有自家真面目,好将流别细参详。

《论范仲淹词》 缪钺

平生忧乐关天下,经略边疆赋壮词。别有深情流露处,眉间心上耐寻思。

《论张先词》 缪钺

南唐遗韵传欧晏,柳永新声已擅场。子野独标清脆格,能于二者作桥梁。

《论柳永词》 叶嘉莹

休将俗俚薄屯田。能写悲秋兴象妍。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斜阳高柳乱蝉嘶。古道长安怨可知。受尽世人青白眼,只缘填有乐工词。

平生心事黯销磨。愁诵当年《煮海歌》。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柳永《煮海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乾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溜成卤。卤浓盐淡未得间,***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论晏几道词》 叶嘉莹

论文耻作进士语,仕宦甘居末秩尊。明月彩云容自得,平生不傍贵人门。

《论晏几道<鹧鸪天>词》 缪钺

由来意境相通处,诗画相涵古所知。更见乐歌银幕趣,一齐融入小山词。

《论晏几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 叶嘉莹

艳曲争传绝妙辞。酒酣狂草付诸儿。谁知小白长红事,曾向春风感不支?

*赵令畤《侯鲭录》记载:"熙宁中,郑侠上书,事作下狱,悉治平时往还厚善者。。。侠家搜得叔原与侠诗云:"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裕陵(神宗)称之,即令释出。"

人间风月本无常。事往繁华尽可伤。一样纯情兼锐感,叔原何似李重光?

《论苏轼词》 叶嘉莹

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姑射仰蒙庄。小词馀力开新境,千古豪苏擅胜场。

道是无情是有情。钱塘万里看潮生。可知天海风涛曲,也杂人间怨断声。

捋青捣麨俗偏好,曲港圆荷俪亦工。莫道先生疏格律,行云流水见高风。

《论苏、辛词与<庄>、<骚>》 缪钺

超旷豪雄各不同。苏、辛词境树新风。黄流九曲寻源去,都在《庄》、《骚》孕育中。

《论秦观词》 叶嘉莹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斜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少年豪隽气如虹。匹马雄趋仰令公。何意一经迁谪后,深愁只解怨飞红。

茫茫迷雾失楼台。不见桃源意可哀。郴水郴山断肠句,万人难赎痛斯才。

《论黄庭坚词》 缪钺

平生不愿随人后,书法诗篇见异才。馀事填词犹倔强,门墙肯傍大苏来。

"不烦绳削而自合",似此高踪未易寻。纵笔抒怀梅照眼,凄凉去国十年心。

《论贺铸词》 缪钺

匡济才能未得施。美人香草寄幽思。《离骚》寂寞千年后,请读《东山乐府》词。

《论周邦彦词》 叶嘉莹

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钩勒见***。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

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妙写入新词。

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佑慨,乌纱潮溅露端倪。

《论李清照词》 缪钺

论词敢作惊人语,恤纬常怀忧国思。谁似乙庵具真赏,能从"神骏"识奇姿。

平生伉俪兼知己,铭刻研寻万古情。一序能传《金石录》,更因离乱见坚贞。

寻常言语谱新声。皎洁芙蓉出水清。从此流传"易安体",稼轩会孟总心倾。

《论陈与义词》 缪钺

诗法为词亦一途。简斋于此得骊珠。杏花疏雨传佳什,自有神情似大苏。

《论岳飞词》 缪钺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请君细读《小重山》。

《论张元干词》 缪钺

激昂忠愤歌《金缕》,争诵《芦川》压卷词。婀娜清刚相济美,不妨花月忆心期。

《论张孝祥词》  缪钺

清旷豪雄两擅场。苏、辛之际此津梁。酒酣万象为宾客,肯向尘寰较短长。

中原遗老望霓旌。极目长淮恨未平。激励重臣能罢席,乐歌一曲振天声。

《论陆游词》 叶嘉莹

散关秋梦沈园春。词笔诗才各有神。漫说苏秦能驿骑,放翁原具自家真。

渔歌菱唱何须止,绮语《花间》讵可轻。怪底未能臻极致,正缘着眼欠分明。

《论辛弃疾词》 叶嘉莹

少年突骑渡江来。老作词人事可哀。万里倚天长剑在,欲飞还敛慨风雷。

曾夸苏、柳与周、秦。能造高峰各有人。何意山东辛老子,更于峰顶拓途新。

幽情曾识陶彭泽,健笔还思太史公。莫谓粗豪轻学步,从来画虎最难工。

《论姜夔词》 缪钺

江西诗法出新裁。清劲填词别派开。幽韵冷香风格异,湘皋月坠见红梅。

情辞声律能相济,"骚雅""清空"自一途。若觅浑成深厚境,令人回首望欧、苏。

窥***马伤离黍,金鼓长淮寓壮心。若比稼轩豪宕作,笙箫钟鼓不同音。

《论史达祖词》 缪钺

警迈清新咏物词。柳昏花暝见精思。穷愁晚节趋遒健,江水苍苍又一时。

建瓴一举收鳌极,犹有平戎报国心。陪节北行问遗老,风沙乔木动悲吟。

《论吴文英词》 叶嘉莹

楼台七宝漫相讥。谁识觉翁寄兴微。自有神思人莫及,幽云怪雨一腾飞。

断烟离绪事难寻。辽海蓝霞感亦深。独上秋山看落照,残云剩水最伤心。

酸咸各嗜味原殊。南北分趋亦异途。欲溯***沾溉广,好从空实辨姜、吴。

《论文天祥词》 缪钺

劲节孤忠照两仪。更将馀事赋新词。"妾心元是分明月",取义成仁此誓辞。

几年苦战此馀生。告别江涛恨不平。自有斗牛奇气在,冲冠怒发欲吞嬴。

《论刘辰翁词》 缪钺

碧山、叔夏伤离黍,谁及须溪重笔词。"春去"知它"尚来否",苏堤风雨乱鸦嘶。

易安词句感人深。元夕长吟恸不禁。宁料三年仍此夜,满村社鼓更哀音。

《论咏物词之发展及王沂孙之咏物词》 叶嘉莹

纷纷毁誉知谁是,一代词传吟物篇。欲向斯题论得失,须从诗赋溯源沿。

东坡而后更***。流衍词中物态新。白石清空人莫及,梦窗丽密亦能神。

餍心切理碧山词。乐府题留故国思。阶陛能寻思笔在,介存千古足相知。

离离柳发掩柴门。犹有归来旧菊存。多少世人轻诋处,遗民涕泪不堪论。

《论张炎词》 缪钺

江湖流落旧王孙。卅载华堂一梦存。剩水残山凭吊尽,万花吹泪掩闲门。

夜渡黄河记壮游。玉关踏雪脆貂裘。南人词有幽幷气,未许人间第二流。

美成以下论妍媸。两卷《词源》见卓思。骚雅清空尊白石,无妨转益更多师。

凄怆缠绵是所长。田荒玉老语堪伤。中仙去后无词笔,此意人间费较量。

《论宋人改词》 缪钺

新词涂改动经旬。平淡之中见苦辛。绣出鸳鸯无限好,金针度与有心人

原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砥砺清高的名节,为州里人所推服,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冀州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于是以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去查明情况。范滂走马上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

等到到了冀州境内,那些太守县令自知藏污纳垢,于是纷纷离职逃跑。范滂所弹劾上奏的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人们议论纷纷的对象。后来皇帝下诏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属官上报民间那些反映官吏贤能与否的歌谣,范滂因此劾奏了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多人。

尚书责备范滂所劾奏的太多,怀疑他掺杂了私人恩怨。范滂回答说:“我所劾奏的人,***如不是才力不能胜任、污秽、狡猾贪暴为害百姓者,我是不会玷污上奏的文书的。只是近来因为三公会议的日子就要到了,所以先劾奏那些急迫的,那些还没有调查清楚的。

再重新检查核对。我听说农夫除去田里的野草,农作物一定长得又好又茂盛;忠臣除却朝廷里的奸人,国家的政治就会因此清明。如果我的话有不一致的地方,我甘愿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尚书不能驳难他。

范滂看到当时世道艰难,知道自己的意愿不能实现,于是辞职而去。太守宗资先前已经听说了范滂的名声,请求他暂任功曹,委任他政事。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那些行为违背孝悌之道,不遵循仁义的人,他都把他们扫除出去,不与他们共事。

公开荐举有品德的人,剔除坏人。所以郡中才能一般的人没有不怨恨他的。于是指责范滂所任用的人,认为他们是范滂的党羽。

出处

南宋·范晔《后汉书 党锢列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

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相关典故

延熹九年(166年),牢修诬陷指控“党人”结党,范滂获罪被关进黄门北寺狱。狱吏准备拷打,范滂因同囚的人大多生病了,于是请求让他先受刑,就和同郡人袁忠一起争着去挨毒打。 [9]?

汉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王甫依次审讯囚犯,范滂等人颈、手、脚戴枷锁,布袋蒙住脑袋,排列在台阶底下。其余的人在前面受审,有的回答有的不吭声,范滂、袁忠从后面超越次序往前面挤。

王甫责问说:“你们身为君主的臣子,不想着精忠报国,而在一起结成私党,相互褒奖推举,评论朝廷政治,凭空捏造事端,所有阴谋勾当,都是想干什么,老实招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范滂回答说:“我听说孔仲尼说过:“看到好的行为立刻学习都来不及,看见坏的行为就像手伸到沸水里似的马上躲避。”我们是想让好的汇到一起更清明,坏的也全到一块去坏得更臭,认为君王朝廷希望听到我们这样做,没料到却被认为是结党。”

王甫说:“你们互相提拔推举,像牙齿嘴唇一样连成一体,与你们意见不合的人就排斥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范滂于是激昂慷慨仰天长叹说:“古代的人遵循善道能为自己求得更多幸福;今天的人遵循善道却使自身陷进死罪。我死之后,希望把我埋在首阳山边,我上不辜负皇天,下不愧于伯夷、叔齐。”王甫哀伤地被他的言辞感动变色,于是这些囚犯全都被解除枷锁。

永康元年(167年),审判结束后范滂等人被释放,向南回乡。从京师出发的时候,汝南、南阳的士大夫来迎接他的车子有几千辆。和他一起被关押的同乡人殷陶、黄穆也被释放一同回乡,他俩一起在范滂身边侍奉守卫,替他接待宾客。

范滂回头对殷陶等人说:“现在你们跟随我是加重我的灾祸。”于是就悄悄地回到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