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辽什么意思_绝国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11 0
  1. 精绝古国是否真的存在?
  2.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在什么语境中出现的?谁说的? 谢谢!!
  3. 比楼兰还神秘,《鬼吹灯》中的精绝国真的存在吗?
  4. 《鬼吹灯》中精绝古城真的存在吗 是真实存在的(是指精绝国)
  5. 《资治通鉴·唐纪》全文翻译

意思: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

出处:南朝文学家江淹所作的《别赋》。

原文节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绝辽什么意思_绝国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

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扩展资料

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的侧影。

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指出分别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指出任何大手笔也难写离别之深情,言尽而亦不尽。全赋用骈偶的句式,绘声绘色,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别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概括,提炼,择取不同的场所、时序、景物来烘托、刻画人的情感活动,铺张而不厌其详,夸饰而不失其真,酣畅淋漓,信然能引发共鸣,而领悟”悲“之所以为美。

作者对各类特殊的离别情境,根据其各自特点,突出描写某一侧面,表现富有特征的离情。作者力求写出不同离怨的不同特征,不仅事不同,而且情不同,境不同,因而读来不雷同,不重复,各有一种滋味,也有不同启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别赋

精绝古国是否真的存在?

什么什么绝的四字成语

哀哀欲绝 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哀痛欲绝 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存亡继绝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弹尽粮绝 作战中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弹尽援绝 作战中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杜门自绝 杜门:关门不出;绝:断绝。闭门不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思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风清弊绝 ***、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广陵散绝 《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鸿稀鳞绝 比喻音信极少。

坚苦卓绝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艰苦卓绝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连绵不绝 连续而不中断。

粮尽援绝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骆驿不绝 骆驿:往来不断,前后相继。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拍案叫绝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深恶痛绝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绝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绝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

绝无仅有、

绝处逢生、

绝代佳人、

绝域殊方、

绝薪止火、

绝不轻饶、绝尘拔俗、

绝世无双、

绝类离伦、

绝国殊俗、

绝口不道、

绝其本根、

绝妙好辞、

绝仁弃义、

绝渡逢舟、

绝甘分少、

绝圣弃智、

绝壁悬崖、

绝德至行、

绝裾而去

绝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二年级语文下册24课画家和牧童中:绝妙之作。希望能帮到你哦!!!!

绝开头的成语

绝长补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代佳人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裾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口不道 指闭口不谈。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绝甘分少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绝妙好辞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绝其本根 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绝少分甘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绝世超伦 绝世:当世所没有,指冠绝当世;超伦:超过同辈的人。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绝世独立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绝世无双 绝世:冠绝当代。无双:独一无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绝长继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绝长续短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绝国殊俗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绝后光前 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绝裙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绝色佳人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世佳人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子绝孙 指断绝子孙。

绝 开头的成语

绝 开头的成语 :

绝色佳人、

绝世超伦、

绝世独立、

绝长继短、

绝薪止火、

绝域殊方、

绝子绝孙、

绝不轻饶、

绝其本根、

绝口不道、

绝仁弃义、

绝处逢生、

绝类离伦、

绝伦逸群、

绝后空前、

绝长续短、

绝世无双、

绝代佳人、

绝尘拔俗、

绝顶聪明、

绝国殊俗、

绝妙好词、

绝裾而去、

绝世佳人、

绝渡逢舟、

绝裙而去、

绝妙好辞、

绝壁悬崖、

绝少分甘、

绝后光前

成语绝什么之什么

绝世之才 绝世之貌

绝妙之作

绝实之谈

绝色之舞

绝妙之论

绝毒之心

绝收之年

空什么绝什么成语

空前绝后_成语解释

拼音:kōng禒qián jué hòu

释义: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带绝字的成语...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 滔滔不绝 艰苦卓绝 韦编三绝 赞不绝口 精妙绝伦 惨绝人寰 绝处逢生 阿平绝倒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精美绝伦 举鼎绝膑 深恶痛绝 赞声不绝 骂不绝口 继绝存亡 拍案叫绝 与世隔绝 不绝于耳 贞高绝俗 悬崖绝壁 贞不绝俗 坚苦卓绝 悲痛欲绝 风华绝代 赞口不绝 荒谬绝伦 哀痛欲绝 哀哀欲绝 千古绝唱 天无绝人之路 绵绵不绝 沉博绝丽 弊绝风清 超群绝伦 连绵不绝 颖悟绝伦 颖悟绝人 息交绝游 灭绝人性 史不绝书 源源不绝 不绝如发 不绝如带 弹尽粮绝 逸群绝伦 广陵散绝 惊才绝艳 超逸绝尘 兴灭继绝 兴亡继绝 不绝如线 赶尽杀绝 义断恩绝 绝色佳人 绝顶聪明 卓绝千古 兴废继绝 绝口不道 绝妙好辞 风清弊绝 绝圣弃智 骆驿不绝 冠绝一时 简傲绝俗 斗绝一隅 兴微继绝 绝伦逸群 不绝若线 艳色绝世 言语路绝 沈博绝丽 称奇道绝 鸿稀鳞绝 绝代佳人 绝世无双 殊方绝域 惊***绝艳 斩尽杀绝 奔逸绝尘 温生绝裾 音问两绝 香象绝流 绝裙而去 超轶绝尘 存亡绝续 奔轶绝尘 绝路逢生 破琴绝弦 光前绝后 誉不绝口 绝世佳人 泪迸肠绝 绝世超伦 踔绝之能 超然绝俗 绝世独立 绝裾而去 遗簪绝缨 恩断义绝 祸绝福连 才貌双绝 旷古绝伦 遐方绝域 语妙绝伦 粮尽援绝 绝少分甘 杜绝后患 妙绝时人 遗俗绝尘 断羽绝鳞 聪明绝世 杜绝人事 轶群绝类 惊世绝俗 高才绝学 闭关绝市 锐挫望绝 痛深恶绝 绝长继短 超世绝伦 逴俗绝物 绝人事 绝仁弃义 绝后光前 超迈绝伦 绠短绝泉 存亡续绝 断子绝孙 众寡悬绝 杜口绝言 杜门绝迹 超俗绝世 词穷理绝 避世绝俗 绝国殊俗 离世绝俗 思断义绝 路绝人稀 轻举绝俗 违世绝俗 痛心绝气 天不绝人 灭门绝户 绝甘分少 超前绝后 杜门绝客 弹尽援绝 香火不绝 诛尽杀绝 以绝后患 山穷水绝 绝长续短 超世绝俗

太多了,还有,不带发了,我还有这些的具体解释。。。因为太多了,没法发上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在什么语境中出现的?谁说的? 谢谢!!

精绝国,最早见于《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 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 殷实而富庶。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得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历史学界现在普遍认为尼雅即为古书中的精绝古国。

《自然之友》原文

〖编者按:在上一期的《通讯》中,我们刊登了吴礽(音仍)骧先生写的《河西考古之余》一文,从考古的角度谈到古代开拓西北的教训。本期,我们再转载生态作家沈孝辉先生发表在《北京观察》2000年5月号上的这篇文章。相隔近30年,他们二人在同一地区,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实地考察,竟达到了几乎完全相同的结论。这再次向我们证明:在我国的西北,历史上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灾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惨痛的历史事实。任何稍有环境生态意识的当代人,都不能对此等闲视之。〗

在塔里木盆地旅行,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缘的绿洲——若羌、且末、民丰、于田、策勒、和田、皮山、莎车、麦盖提,一站站走去,无论你走到哪一个偏僻的角落,都可以听到民间流传的有关沙埋曷劳落迦古城的有滋有味的传说。 1300多年前的唐玄奘听过;1OO多年前的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听过;今天,塔里木的子孙也会讲给每个客人听。沙埋古城的确是一个具有超越时空魅力的故事,虽然经不知多少代人的口口相传和加工改编,因而出现了许多“版本”,但仍具有玄奘在《***西域记》中最初记载的那种警示意味。

传说古代于阗(音田)国(今和田)的北方有一个安乐富足,但不皈依佛法的城邦,名叫曷劳落迦。某日,街头突然出现一个装束奇特、相貌古怪的游方僧。曷劳落迦的国王得到禀报,居然下令说:任何人都可以对他掘沙扬土驱逐。于是游方僧不但化不到斋饭,反而到处遭受驱赶,只有一位礼敬佛像的忠厚长者表示关切,私下提供饮食。游方僧对长者说,由于本城居民扬沙驱赶我,将会受到灭顶之灾的惩罚。我走后,上天将会降下一场沙雨将曷劳落迦湮没,生灵灭绝。你必须及早离开。

仁慈的长者闻讯连忙四出报信,却无人相信,反遭讥笑污辱。长者见人们已经无可理喻,只好独自逃生。游方僧走后第七天夜半时分,整座城市正在梦乡,突然,凶猛的的沙雨伴随着狂风从天而降,倾刻之间埋没了这个繁荣的城邦。从此,曷劳落迦变成沙山,永远沉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

沙雨湮(音淹)没曷劳落迦的传说,并非全无根据、仅为弘扬佛法而凭空杜撰。这是塔里木历史的折射。你只须抹去故事里的神话色彩,就会发现在这个半睡半醒的传说之梦中所蕴含的可怕的真实,以及人类破坏环境就必遭***和天谴的真谛。事实上,它显然是根据西域历史上某个被风沙摧毁的绿洲古城的***加工而成的。

那么曷劳落迦究竟是丝路南道上的哪座古城呢?几据《***西域记》记载,逃离曷劳落迦的长者来到一个叫做媲(音僻,媲美)摩的繁荣的绿洲定居。玄奘从和阗去尼雅(古精绝国)的途中曾经访问过媲摩,他也可能是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提到过的“培因”。1901年斯坦因曾根据古籍和当地人所提供的线索,在策勒县北部的沙漠中发现了媲摩遗址,当地人称之乌宗塔提,即“远方的古城”之意。

尼雅(精绝)古城遗址(汉晋至前凉时期)

我们不妨按常理来推测一下:媲摩似应距曷劳落迦不远,并且两城属于同一古老的河流或者是十分临近的水系,同时曷劳落迦应在媲摩地下游方向,即更深入沙漠北部的地方。不难查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古城现已发现的有三座:喀拉墩、丹丹乌里克和园沙。

有学者认为,曷劳落迦故地应在今于田县克里雅河下游的大河沿附近,很可能是汉代喀拉墩古城,方位、历史时期、放弃原因等要素均吻合。

喀拉墩古城已被沙仓掩埋(北朝时期)

喀拉墩是近代起的***尔语的名字,意思是“黑沙包”,因古城边上有两座高达20米的红柳沙包而得名。喀拉墩南距于田县城 190公里。

在古代,克里雅河从腹心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注入塔里木河。而喀拉墩正处于接近沙漠中心的位置,但它究竟是于阗王国历史上的哪座城市,至今尚无定论。

然而,喀拉墩古城历史上并非不信仰佛教,恰恰相反,城中有汉晋时代的佛殿、魏晋时期的佛寺佛塔,因此不可能是曷劳落迦古城。同样理由,曷劳落迦也不可能是丹丹乌里克古城,何况它位于克拉墩的西南部,更偏离大漠的腹地。

丹丹乌里克遗址黄沙漫漫

依笔者所见,曷劳落迦更像是近年在喀拉墩西北41公里发现的从未见史书记载的园沙古城。园沙古城因其周围的圆沙包而得名,城中未发现有佛殿、佛寺、佛塔之类建筑。与曷劳落迦的传说吻合。园沙古城的湮灭确与沙尘暴即环境的恶化有关。然而古城的沙化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这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城中1.2米厚的土层,最底下是淤泥芦苇,往上渐渐存了细沙,越接近上层沙化越严重。考古发现,虽然园沙人盖房、冶炼、做饭、制造生活用品,样样都取自胡杨,但在城周围12公里的范围内却找不到一棵胡杨的残株。情况是明显的:过量砍伐林木,破坏了沙漠生态系统,加剧了绿洲生态的恶化。尽管园沙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还是个谜,但沙化不能不是诸多推测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毕竟,古城的历史遗存已经埋在座座沙包之下。

玛扎塔格古戎堡(汉唐时期戎堡,玛扎塔格原称通圣山)

沉睡在沙漠中的乌宗塔提(古媲(音僻,媲美)摩遗址)佛塔残迹

寻找曷劳落迦,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而言,可能是一件足以令人热血沸腾的工作;然而,对于生态学家来说,曷劳落迦究竟何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近百年来,在塔里木盆地的瀚海大漠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沙埋古城。我们只须将它们顺序排列,就会得出惊人的结论:

楼兰古城,位于古孔雀河下游,罗布泊干湖盆西岸,东距今尉犁县县城32O公里;

伊循遗址(即米兰古堡),位于古米兰河下游,距今若羌县县城东北80公里;

汉且末古城,位于车尔臣河下游,今且末县县城东北 15O公里;

精绝古城(今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尾闾,北距今民丰县县城150公里;喀拉墩古城、卡拉当格古城、园沙古城,均位于克里雅河下游,分别北距今于田县县城 19O、2OO、22O公里;丹丹乌里克遗址距今策勒县达马沟乡北90公里;

玛利塔格古戎堡,位于和田河中游,北距今和田市2OO公里;

皮山国古城,距今皮山县城东北17O公里处……

我们只须将上述古城和古遗址标示在地图上,并用一条虚线将其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事实是令人震惊的,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都葬身于沙漠腹地;而现代丝绸之路——公路干线及其所连接的绿洲城镇,又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

历史上,楼兰曾经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伊循城也有通衢直达敦煌,而今均已被库姆塔格沙漠所阻隔,通途变天堑,那“商胡客贩,日奔西下”的动人画面,已被沙丘、戈壁和雅丹风蚀地貌并存的荒凉景观所取代。沿着从若羌至且末的现代公路,可以见到雪峰与沙山并峙的奇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涌过了公路,直扑昆仑山的脚下。从民丰到皮山长达七、八百公里的公路,被步步进逼的沙漠紧紧地挤在了昆仑山山前的洪积扇上。强烈的风蚀沙化,迫使皮山和民丰两县县城二度搬迁,而策勒县县城则三次搬迁。古、今丝绸之路竟然平均相距1OO公里之远。这一铁的事实,对于自汉代以来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形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已令人一目了然,无须再作任何阐释。

楼兰古城遗址(汉代楼兰王国,公元5世纪为丁零所破)

所有这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繁荣过、喧闹过、骄傲过、闪烁过迷人色彩的西域古城,如今,连同它们创造的绚丽的文化,权力与财富、光荣与梦想,已统统被无情的流沙抹掉,竟然无一幸免!

沙漠是冷酷无情的。然而,人们在感叹之余,恰恰忽视了,冷酷无情的现代沙漠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古绿洲的演变,基本上遵循着不断从下游向中上游攀升的模式。如两汉及晋代的古城多建于内陆河的下游尾闾(音驴);隋唐时代的古城,多建于中游;而宋元期间设置的古城,多位于现代绿洲的***。也就是说,随着绿洲不断从河流下游向上游节节退缩,城镇随之节节迁移,而荒漠则节节进逼。迄今一部塔里木的历史,就是绿洲退缩、沙漠扩张的历史。

将古代绿洲与现代绿洲作个比较就会发现,古人的生存环境远比今人优越:那时候河流更长,水更丰沛,森林和草地更茂盛,野生动物更加繁多,土地也更广阔肥沃。正因为如此,故宜牧、宜农、宜***集和渔猎,成为人类社会早期的伊甸园。由汉至唐,横贯西域的丝绸之路从兴起到繁盛,留下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并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汇中铸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西域文明。

对于塔里木盆地古代绿洲城邦的废弃,西域文明古国的消逝,学界有过种种推测:如战争破坏论、瘟疾流行论、气候变干论,等等。其实,这些论说都缺乏历史与科学的根据,对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发展变化过程未做全面的了解。因为,只要存在良田沃土,战争破坏了人们可以重建家园,瘟疾过去了可以重新使用,谈不到废弃。至于气候变干论,也站不住脚。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的变迁曾经对生态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在人类短暂的历史时期,这种变化并不显著,因为地质时期的变化以百万年为单位计算,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不过几千年。

古人曾夸耀的“沧海桑田”的丰功伟绩,实则留下更多的却是林草变桑田,桑田变荒漠的真实故事。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确曾拥有过繁茂的大森林,丰美的大草原和富饶的绿洲,而“一不留神”丧失了它们,只不过是恩格斯所说的“眨眼的瞬间”。所有这些过失,都只能怪人,不可怪天!

生活在尼雅河畔绿洲中的现代***尔族少女。她们是否了解沙埋古城的历史?她们能否守住今日的绿洲?

安迪尔是和田地区的一座偏僻的小镇。依傍着小镇悄悄流淌的安迪尔河如一个害羞的小女孩,行进不远便急匆匆地一头扑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怀抱。当地人流传说,在安迪尔河消失处的沙漠中,步行约一周的路程,有一座曾经相当繁荣的城邦,不知什么原因和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座人烟断绝的死城。

我后来了解到,这是一处从汉晋一直延续到唐代的古城遗址。虽然安迪尔古城不可能是曷劳落迦,但是关于它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不知道这座古城究竟受了什么魔法,只见城门洞开,街市寂然,建筑如新,而空无一人。遍地堆放着来自古罗马、古印度和古中国的奇珍异宝.随手捡上一两件拿出去,可供你一生衣食无虞。可是这些珍宝,只能供你在城内玩赏、享用,如果你想永远据为己有,把它们带出古城,那巨大坚固的城门就会自动关闭,同时阴云四合,沙暴骤起,使你无法离开。当你一旦放弃了非分之想,把攫取的宝物放回原处,天空即刻晴朗,城门即刻大开,放你自由出入。

细细品味咀嚼,这真是一个同“沙埋曷劳落迦”一样寓意深刻的故事,或许就是它的姊妹篇。诚如圣雄甘地所言:“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人对自然的索取不能超过她的给予,不能超出自然的承载力,否则就会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那掩埋在利比亚沙漠中的金字塔、掩埋在内夫得沙漠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其实也都同掩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曷劳落迦和安迪尔古城一样,都向后人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米兰(伊循)古城遗址(唐代汉唐时代)

古代文明终因认为破坏化作沙漠中的片片废墟,现代文明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而重蹈覆辙“惊人相似的历史覆辙”。有人称:“西部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仿佛那遍地黄沙一夜之间都化作了满地黄金,有的报纸竟出现了“走,到西部去拾第二桶金!”这样耸人的标题。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商业化炒作和舆论误导。实际上,中国的西部开发任重而道远。中国西部不同于美国西部。美国开发西部时,那里是生态完好的处女地;而我国今日的西部开发却是在前人两千多年开发基础上的再开发,而前人留下的又是一片急待治理的破碎山河。西部建设首要的是生态建设。如果不首先改善环境,偿还前人的生态欠账,并在开发的全过程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就会像塔里木民间故事中所警示的那样,西部将“城门关闭”、“沙暴骤起”。那时候,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再去沙丘下面寻找我们在21世纪留下的当代“曷劳落迦”,并演绎出一段新的“前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故事呢?

比楼兰还神秘,《鬼吹灯》中的精绝国真的存在吗?

意思是:让我黯然消魂的事情,也只有分别了

这是原文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赏析:

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赋。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的侧影。结构上,首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中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末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打破时空的方法归结,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概括出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

作者介绍

江淹(444~505),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南朝文学家。 江淹6岁能诗,13岁丧父,家境贫寒,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任主簿、参军等职。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刘景素的心腹将领劝他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只有江淹极力劝阻,刘景素大为不满。后来因为受别人牵连,江淹被捕入狱,元徽二年(474年)出狱,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萧道成执政,召回江淹,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 江淹的作品包括诗、文和辞赋三部分。他的诗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其中以《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仙阳亭》、《游黄蘖山》等最具特色。他的《赤亭渚》、《步桐台》、《渡西塞望江上诸山》、《秋至怀归》等诗亦颇有佳句,写景清新而且传神。《望荆山》、《还故园》等写仕途失意,情调哀怨,也很为后人称道。江淹在诗歌方面的又一特长是拟古。他仿作从汉代的《古离别》到刘宋汤惠休的三十家诗体,有的达到乱真的地步,《陶征君?田居》就曾被人误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第六首。他这些拟古之作,常常有所寄托,如《效阮公诗十五首》。 江淹的辞赋多属抒情小赋,这些赋既受《楚辞》的影响,也从等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了艺术技巧。他擅长写人的心理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赋》和《别赋》。此外,他的《去故乡赋》、《青苔赋》、《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等,都表现了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时的失意与思乡之情。 江淹的文多数是应用文字,基本上属于骈体。他在刘景素手下任职时,因人构陷而入狱。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他曾经亲自上书申明,这就是文情并茂、言辞藻丽的《诣建平王上书》。据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上书,当天就把他从狱中放出。由此可以看出江淹文章的功力。另外,他的《袁友人传》是悼念好友袁炳之作,纯用散体,写得也很有感情。 江淹的绝妙文章,都是在他坎坷艰难之时写成的。但是,后来江淹依附了萧道成、萧衍,渐渐做起官来,而且越做越大,晚年又被封为醴陵侯,官场上十分得意,文思渐衰。《梁书?江淹传》说他“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诗品》和《南史》还记载了关于他“才尽”的故事,此为“江郎才尽”典故的由来。在《自序传》中,他还称得志后再不愿“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在文学创作方面,也不像过去那样呕心沥血了。另外,自南齐中期“永明体”兴起以后,诗文讲求声律,而江淹的诗风却与之不同,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不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 江淹在南齐初曾奉命修史,作《齐史》十志,已佚。江淹集据《自序传》称凡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九卷。另有《后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另外还有清乾隆间江昉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年排印本。

他就是 成语"江郎才尽"里的那个江郎

《鬼吹灯》中精绝古城真的存在吗 是真实存在的(是指精绝国)

如果不是风靡各大畅销书榜首的《鬼吹灯》系列,精绝国这个沉寂在黄沙中的古国,可能永远只是史书中一个神秘的符号。谁能想象沙漠中残破不堪的尼雅遗址,曾经是精绝国繁华热闹的都市?穿越了千年的古国重新点燃了人们的好奇心: 精绝国是怎么突然消失的?那些曾经生活在此的精绝人又去了哪里?遗址上未解的文字和佛雕又埋藏着怎样的故事…… 那些消失的西域古国 穿越千年的繁华富庶 中国的这片文化土壤里,从来不缺考古圣地,前有地铁修建速度取决于考古速度的西安,后有一锄头下去就是一堆古墓的洛阳,很多人都忘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还有一块文化宝地——塔里木盆地。这个独特的地区保存了许多的早期人类文明遗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精绝国的故址(又称尼雅遗址)。 塔里木盆地中,有一条尼雅河,河畔曾经的绿洲上坐落着一座城池,那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西域精绝国。现存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故址,在今新疆民丰县。 尼雅遗址标志碑 不同于***中的渲染,真实的精绝国是中国西汉时期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存在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这个国家虽以农业为主,却因为处于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繁华富庶。小且富,自然难逃被兼并的命运。东汉后期,精绝国就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楼兰)吞并,后来更是受魏晋王朝节制,唐朝时其都城尚存,称尼壤城。 尼雅遗址出土的「 ”元和元年”锦囊 如果不是精绝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国名,估计这个小国会很快被人们遗忘。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语辞至今都找不到确切的语源,就像是突然间出现在汉语文史书中的一样,除了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西域传》里最早记录了「 ”精绝”的国名,之前的史书中,根本找不到精绝国的任何记载。 史书中称:精绝国,国王驻精绝城,距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胜兵五百人。设置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译长各一人。北距西域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卢国四日的行程。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 尼雅古城出土的汉字简牍残片和「 ”王”字陶罐 从这段不足百字的文献记载来看,汉代的精绝国当时只是一个拥有四百多户、三千多人的城邦小国。然而,精绝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般的时代,想要长期独立存在基本是痴人说梦!鄯善国因为是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就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也改名为精绝州。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 随着鄯善的覆灭,四五百年后,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的尼壤城,就已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样一座曾经辉煌过的城邦,仿佛在一夜之间就突然消失,只有夕阳下干枯的胡杨与桑木构成的剪影…… 精绝国是如何突然消失的? 随着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了曾经宏伟的城垣,精绝国就这样沉睡了1600年,直到1901年,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在尼雅河畔探险时才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 斯坦因探险考察时所拍到的尼雅古城遗址 当时尼雅河畔上分布着一些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房屋遗址。从样式上看,有的像佛塔、佛寺和墓地,有的像场院、田地、果园、畜圈,还有的像陶窑和冶炼遗址。他先后进行了两次挖掘,并对遗址进行了测绘,共挖出废址53处,获得怯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他把从这里挖掘出的文物装满12个大箱子,带回了英国,震惊了西方史学界。他们称这座古城为东方的「 ”庞贝城”。 尼雅出土精致时尚的钩花皮鞋 尼雅遗址的出土丝织品 1959年,中国考古队员又在此地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据鉴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夫妇合葬墓。这对夫妇身上覆盖着色彩斑斓、绣着茱萸纹和云纹的锦被。织工繁复而精美,图案是典型的汉地风格,在花纹之间还绣着隶书的汉字:「 ”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这是大汉天子的恩赐?是精绝国王侯专门从中原织户那里订购的商品?因为缺乏记载而只能留下猜想。 尼雅遗址出土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更加妙不可言的是,1995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截锦护臂,上面赫然绣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护臂上的神鸟、白虎、瑞兽,游走于云气纹间,配合醒目的文字,十分气派。考古学家将护臂与同一墓葬中出土的其他织物拼接,猜测出整句话很可能是:「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这富有时代特色的句子,被工匠织在锦上,而织锦又出现在西域的精绝国,可谓「 ”中国”和「 ”夷狄”的有趣交集。 但这个梦幻般的古代文明是如何衰亡的呢?仍然让历史学家们困惑不解。 猜测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许多人认为,精绝国之所以最终被废弃,主要还是外部环境造成人们不得不迁徙。当年的精绝国虽处于沙漠,却是一个绿洲国家,气候湿热,芦苇茂密,人们的生存主要依靠这里的特殊环境。为此,当年的精绝国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如水是有偿使用的,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就要受到惩罚。对树木的生长和保护也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就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 尼雅出土文物:葡萄籽 然而由于后期管理松散,人们为图个人利益,不惜大肆砍伐树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至水源枯竭、风沙肆虐、绿洲消失,最终被淹没于茫茫沙海之下。 猜测二:战争破坏 从对废墟的考察来看,精绝国的消失似乎另有蹊跷。 尼雅居住区遗址出土西域风格雕花木凳 城中的宅院四周都是累累尸骨,内部各种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用来存放陶瓮密封完好没有拆阅,储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纺车上还有一缕丝线。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精绝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据考证,东汉末年汉朝国力衰弱,已经无力经营西域,导致这里出现了政治真空,各国之间也开始了弱肉强食的杀伐战争。弱小的精绝国,就没能在这场厮杀中幸存…… 精绝女王真的存在吗? 很多人在看完《鬼吹灯》后,都会对一个女人产生极大的兴趣,那就是充满黑暗色彩的精绝女王。***中,这位女王戴着面具凌驾于众人之上,为了让所有人都臣服于她,还使出了恶毒的诅咒,以此来控制众人。然而,真实的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位高贵美艳的女王吗? 《寻龙诀》**剧照 有人认为,精绝女王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脱离了***中夸张的描写,没那么恐怖而已。这位精绝女王是精绝古国的首领,真名叫乌禅娜迦海,也有人称之为精绝都尉,族人都是鬼洞族。然而,即便是鬼洞族的女王,对巫术有极高的造诣,她也难逃生命被终结的那一刻。在西汉高祖十二年,精绝女王辞世,被密葬于昆仑山深处的一座山谷里,人称「 ”亡人谷”。这些鬼洞族人信奉巫术,精绝女王死后,他们就在墓中藏了一块诅咒石碑,只要有人敢踏进一步,就会当场暴毙,不少盗墓贼就葬身于此。 传说这个诅咒很难解除,除非找到雮尘珠。雮尘珠是史书中记载的一种神器,声称是地母所化的凤凰,自商周时代起,就被认为通过这件神器,可以修炼成仙,有脱胎换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经把这些内容,都详细地记录在了天书之中。还有一种传说是黄帝在祭天的时候得到的,后被汉武帝当作陪葬。 木牍上的文字 但部分历史学家否定了这个观点,他们表示:「 ”精绝国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尊女卑,不大可能存在女王,反倒是西南方向一度对精绝国构成极大威胁的SU-PIS人可能有女王。”这个SUPIS很可能就是史籍中的苏毗国,它是一个母系氏族国家,社会形态虽然原始,但打起仗来非常凶猛,在精绝人的眼中,他们是一群像魔鬼一样野蛮、凶猛、可怕的敌人。历史上,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入侵,最终导致了精绝国的覆灭…… 关注「 ”全历史”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下载全历史,换个角度看世界↓↓↓

《资治通鉴·唐纪》全文翻译

自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等***火了之后,许多人就会那些神秘的盗墓***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中提到的地名,许多人都很想知道它是否真实存在。比如《鬼吹灯》中精绝古城真的存在吗?就是很多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古代时候确实有一个城邦小国精绝国,其遗址就在现今的新疆民丰县。

关于精绝古城的介绍

许多人在看过《鬼吹灯》之后,对精绝古城是否真的存在很是好奇,也很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秘。其实在历史中真的有一座精绝城,它是西汉时期一个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这个小国以农业为主,因为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那里商贾云集,一度十分繁华富庶。

在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渐渐强大的鄯善国兼并,之后在魏晋时期受到节制。唐朝的时候精绝国的都城都还存在,但是已经被称为尼壤城了。古精绝国故址在现今的新疆民丰县,对精绝国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民丰县看看尼雅遗址。虽然精绝古城早已不在,但还是可以去那里感受一下它的神秘。

精绝国是一个曾经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小国,虽然人口不多面积不大,但是却十分的富庶,他们还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军队。曾经有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尼雅遗址掘出的用佉卢文字和汉文书写的木简、羊皮文书等,在里面就有提到当地的地名cad'ota,其音译就是?精绝?。

在***中神秘的精绝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在玄奘取经东归,看到的尼壤城就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一直以来,精绝古城灭绝的原因都是个未解之谜,令许多学者们苦苦思索。关于这个古城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在加上已经年代久远了,所以那些神秘传说什么的,很多都已经无法考证了。

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原文: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译文: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了。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原文: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译文: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眩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早年,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