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濮上是贬义词吗_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27 0
  1. 桑间濮上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及出处
  2. 请问“桑淄之行”是什么意思?

绕梁之音 [ rào liáng zhī yīn ]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出处: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例句:他的声音极其动听,如绕梁之音。

桑间之音 [ sāng jiān zhī yīn ] :指*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 [ wáng guó zhī yīn ]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荡的歌曲。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桑间濮上是贬义词吗_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丝竹之音 [ sī zhú zhī yīn ] :指音乐的声音。出处:《管子·七臣七主》。例句:一时间鼓瑟吹笙,丝竹之音不绝于耳。

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例句:他说话的弦外之音我已经听明白了。

正始之音 [ zhèng shǐ zhī yīn ]: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出处:《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桑间濮上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及出处

濮上的诗词有:《贺新郎·濮上看垂钓》《再和晦之·举世欣欣濮上音》。

濮上的诗词有:《舟中见月·濮上今秋月》《再和晦之·举世欣欣濮上音》。注音是:ㄆㄨ_ㄕㄤ_。结构是:濮(左右结构)上(独体结构)。拼音是:púshàng。

濮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古卫地。指濮水之滨。

二、引证解释

⒈古卫地。指濮水之滨。春秋时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于世,男女亦多于此处幽会,故后用以指代侈靡*乱的音乐、风俗的流行地。引《史记·乐书》:“桑_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五:“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晋葛洪《抱朴子·崇教》:“*音_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或号或呼,俾昼作夜,流连於羽_之_,沉沦乎弦节之侧。”明王_《春芜记·巧诋》:“他盐梅自是商家佐,岂向花柳_甘濮上嘲。”

三、国语词典

*风流行的地区。参见「桑间濮上」条。

四、网络解释

濮上古卫地。指濮水之滨。春秋时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于世,男女亦多于此处幽会,故后用以指代侈靡*乱的音乐_风俗的流行地。

关于濮上的诗句

濮上有微音濮上今秋月濮上多鸣砧

关于濮上的成语

太上皇桑间濮上壁上观屋上乌上下床上篇上论上不上下不下上水船

关于濮上的词语

上下床屋上乌壁上观座上客濮上之音濠濮间想桑间濮上座上宾濮上桑间太上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濮上的详细信息

请问“桑淄之行”是什么意思?

拼 音: sāng jiān pú shàng

释 义: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出 处: 《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示 例: 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我唱的也不是~之辞。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三场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问题描述:

我在看写朱淑真的文章中,她的汴梁之行被人称为“桑淄”之行,请达人帮忙解释一下。

解析:

楼主所说的这篇文章是否从网上看到的?因为我只在网上一篇文章中查到了楼主说的“桑淄之行”(楼上节录的内容即出自此篇),但是在我读书的将近二十年里,对这个词是闻所未闻的。

后来我想到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对如下两个词误记而产生的,一是“桑间濮上”,一是“濮上之行”。这两个词说的是春秋时卫国的音乐优美动听,广受欢迎,其所辖的濮水之畔有桑林,青年男女常在此载歌载舞,谈情说爱,一派烂漫欢愉的景象,后就用“桑间濮上”指男女幽会之地。但这样的行为显然和礼教是相冲突的,《礼记·乐记》里面说:“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故在古代它是用来指“*风”的。又《汉书·地理志下》中说:“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声色”一词,已见作者态度。

而“桑”这种植物,似乎天生就是为男女之情而生。诗经里的“民歌”部分“风”就有很多与“桑”有关的写情诗,如《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经·国风·鄘风》:“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表达的就是无拘无束、你侬我侬、热情奔放的爱情。

从“桑间濮上”到“桑濮之行”是可以说通的,而“桑淄之行”就没来由了。所谓“桑濮之行”,就是说朱淑真(如果没有记错她当时已婚)这趟汴梁之旅中尽是不遵妇道、私通情人的放荡行径,也和后面说的“泆女”相呼应(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