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岳飞刺字到底是精忠还是尽忠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29 0
  1.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2. 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的区别
  3. 岳飞的到底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第一个好理解点,第二个是什么意思?
  4.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5. 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区别

“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没有区别,二者都出自相同,互为近义词。

“精忠报国”的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处是《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译文是:你们受到朝廷恩惠,为国家竭尽忠诚。这个词语的近义词还有“毁家纾难”、“为国家舍生取义”等。

总之,“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在语义和表达上没有明确的区别,都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只是在词语的结构上有所不同。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岳飞刺字到底是精忠还是尽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精忠报国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主要描述了岳飞这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在年轻时,其母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期望岳飞日后能够为国家竭尽忠诚,报效祖国,因此,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之情,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精忠报国比尽忠报国合适。岳飞(1103年3月24日到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的区别

“尽忠报国”

岳飞的背上有其母刺的著名的四个字——精忠报国。不过,据专家学者的考究,可能这四个字和最初有些不同,并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从南宋之后,到现代社会,有很多种类的艺术形式歌颂岳飞的精神,越到后来,几乎每个作品上都有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来激励岳飞忠于朝廷、报效国家的剧情

但最初并没有“精忠报国”这个词语,早期在《宋史》里面记载的词语也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宋史·列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二人除言官,俱入白其母,母俱勉以尽忠报国,无分毫虑后患意”,这里主要就是讲,岳母勉励岳飞尽忠报国。

其实可以看出,宋史里面并没有说到刺字这回事,到底是谁为岳飞刺上了四个字,答案并不明确。那么,为什么后世广泛流传的版本是,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呢?原因可能要归结到文学创作领域。

最早出现岳飞背上刺字的作品,是明代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里面写道,有人想拉岳飞一起落草为寇,但岳飞忠于国家,不愿与这些人为伍,他还让人在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字,以示忠诚与决心。

“精忠”二字出自岳飞之孙岳珂之手,他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写道,“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这里的“精忠”后来被《宋史》认同和吸纳。

“精忠”一词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后来“精忠”二字更是与岳飞捆绑,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到了明代,虽然“精忠”与“尽忠”之间仍有区别,但它们二者也已经有了兼容,少数作品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

到了清朝初年,两个词语的语音相近,词义有一定的相似,融合是必然趋势。最终以词性更广泛,更能认可岳飞的功绩的“精忠”一词占据主流,并且在各类作品中频繁使用,使得后来的人们普遍认为岳飞背上的字是“精忠报国”。

关于谁在岳飞背上刺字的问题,其实没有历史记载。不过我们知道,岳母本身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家妇女,按照当时的社会状况,她很有可能并不具备刺字技术,也不具备亲自教导岳飞效忠国家的文化水平,所以,后世对于岳母刺字的演绎,大概率是来源于对艺术的追求,以产生戏剧上的冲击效果。

而岳母刺字的情节,确实是在清代之后才大量出现的。

岳飞的到底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第一个好理解点,第二个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侧重点不同:

1、精忠报国:这个词语中的“精忠”意即“精心忠诚”,强调的是用心,用全部的精力和热情为国家效力,无私奉献。这个词语最初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一诗。

2、尽忠报国:这个词语中的“尽忠”意即“竭尽忠诚”,强调的是用尽,即用尽所有的力量和生命为国家效力,不遗余力。这个词语则强调的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忠诚。

3、总的来说,这两个词语都是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 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常被误写为精忠报国。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示例〗~,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精忠报国注 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B>近义词尽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

语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释义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精”:竭尽。

“忠”:效忠。

“报”:报效。

“国”:国家。 一般评价岳飞为精忠报国,尽忠报国虽也是同一个意思,但他没有精忠报国的那层意思强烈。

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区别

正确的是尽忠报国。

拼音:jìn zhōng bào guó。

释义: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泛指中华民族正义、忠贞的伟大气节。

出自:唐代李延寿《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译文:你们倍受朝恩,当思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用法: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近义词

忠心耿耿

读音: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忠诚。

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区别——其实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使用上、出处上都没有区别。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也作写为“精忠报国”。

那为什么出现“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两个版本?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贾三强认为,岳飞身体上的刺字源于《宋史》中的一段记载:秦桧因岳飞主战,反对求和,一心想杀掉他。首先,秦桧怂恿其他官员弹劾岳飞,岳飞为此不得已辞掉兵权,回朝当了一个官位很高,但没有实权的闲职。可秦桧仍不罢休,又找人诬告岳飞企图重掌兵权。在逮捕、审查岳飞的时候,一把把岳飞的衣服撕烂了,《宋史》中有一句话“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因而可以认定,刺在岳飞身上的四个字,并非民间流传的‘精忠报国’。”

而之所以很多人从小就被误导刺字内容为“精忠报国”,贾三强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因为30年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岳飞传》脍炙人口,评书改编源于清朝《说岳全传》,其作者钱彩首先将‘尽忠报国’改成了‘精忠报国’,而且《说岳全传》这部作品广为流传。”另有网友说,钱彩将“尽忠报国”改成了“精忠报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高宗赵构为了表彰岳飞的战功,曾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字给他作旗帜。”

参考资料:

1、://baike.baidu/subview/2550/5064383.htm#viewPageContent

2、://news.gmw.cn/newspaper/2013-06/20/content_1610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