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与卷同舒的含义_君子不器 和光同尘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8-02 0
  1.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2. 和光同尘下半句
  3.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的意思?
  4.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是什么意思?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出至于《老子》,意思是: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晋书·宣帝纪论》中“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和光同尘与卷同舒的含义_君子不器 和光同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原句是: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和光同尘,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guāng tóng chén,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出处老子《道德经》。

和:使平和。

同:混合。

和光:混合、调和各种光泽,使得不光耀突出;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挫其锐,解其纷:意为用虚柔不盈的方式来化解纷扰。和:涵蓄。同:相同,混同。玄同:微妙的同一。

指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收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下半句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出至于《老子》。

意思是: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所有人的耐心都在时间的紧迫感中慢慢消失殆尽,所有的忍耐都是极限挑战。

不会反思 ,无论自己的行为还是语言,好像这些自我成长 ,自我准则的东西在现实面前无足轻重

修外只能短暂的获得,修内才能长久的保持。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的意思?

和光同尘下半句是与时舒卷。出自《晋书·宣帝纪论》载:“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意思是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

出自——《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晋书·宣帝纪》,是司马懿的传记。《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百度百科—晋书·宣帝纪

百度百科—司马懿

一、诗句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

表达了一种适应变化、随遇而安的态度,意味着不要过于执着于固定的观念和想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展示自己的才能,与环境和谐共处。

二、诗句出处

1、出处

这句话出自房玄龄的《晋书:宣帝纪论》,但此句话最早是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中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晋书·宣帝纪论》是《晋书》中的一篇,专门针对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司马懿所写的评论。该文对司马懿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手段进行了赞美,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评价。文章借此来阐述历史上的英明君主应该如何用人、如何治国,并呼吁统治者应该重用人才,珍惜人才。

老子的《道德经》是家典籍,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是一本哲学著作,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并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原文节选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3、节选译文

与光合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像鱼儿一样收敛鳞甲,像鸟儿一样收起翅膀,随着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以图后事。

4、译文赏析

这句话想表达的道理是随和自然,不追求名利,不争不抢,但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它鼓励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固定的观念和想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时刻关注时局的变化,准备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既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使用场景

这句话用于表达一种灵活、适应和开放的态度,强调在变化中保持灵活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不要固守自己的观念,而要开放心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可以使用这句话,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场景:

1.?在职场中,当面对职场变化和挑战时,可以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灵活和适应能力,强调不要固守固定的观念和想法,而要开放心态,与时俱进。

2.?在生活中,当面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时,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开放心态,强调不要过于执着于固定的观念和想法,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3.?在哲学思考中,当思考人生和世界的本质时,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强调不要固守固定的观念和想法,而要开放心态,与时俱进,寻求真理。

四、相关拓展

与“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这句话一样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在面对变化时,要善于应对,抓住机遇,不要固守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态度。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名言名句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应物方而触其机,追何手而不可得。——宋·程颢《寄当涂无育王舒官杓衡》

2.?变化之权,间不容发。——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人生大化进行,尔其在鞠顽耍戏。——宋·苏轼《赠文叔开》

4.?旋转乾坤终有日,权臣未必自安心。——明·杨慎《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