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几何是什么意思,相去几何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8-03 0
  1. 帛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详细解读 唯道是从
  2.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飃兮若无止什么意思?
  3. 倒酒既尽什么意思
  4. 20-1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 ,相去若何

相去几何是什么意思,相去几何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理解:

礼貌客气的回答和轻慢敷衍的回应,都是回应,两者差别能有多少呢?

美貌和丑陋、善良和凶恶,这两者真的相差很远吗?

任何事物本无好坏优劣之分。但是人们所害怕东西,客观的看起来也不是什么事,但是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彻底解决!

如果人们所畏惧的没有被解决,希望就会渐渐破灭。人群中的恐惧弥漫开来,那种恐惧广大无边际的样子,让人惶惶不可终日,没有完结。

人们希望破灭,没有理想和信仰,追求物欲财富,众人整日醉生梦死的样子,如同天天杀牛宰羊祭祀神仙享受大餐,如同春天登上高台欣赏美景。而我呢,在所畏惧的没有发生之前,独自恬淡的过着平静的生活,有时又像还没长大成孩子的婴儿,颓丧失意的样子,好像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在原地发呆。

大家都衣食有余,而唯独我好像被遗弃了。难道我有着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的心,昏昧无知?

世间被利益驱使,普通人过得清楚明白、细致挑剔为自己谋利,只有我糊涂愚昧,普通人明察秋毫、斤斤计较总怕被人骗,只有我沉闷封闭。

所畏惧的发生前,人们又是拜神、又都忙于为享乐、为自己,社会极度不公。那种社会的动荡的样子就像大海的水波摇动一样,像急速的风飘荡一样,没有终止。

社会中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忙忙碌碌,好似每个人又都对社会有用,可是唯独我顽固愚蠢好像见识浅薄一般,似乎无所作为。

只有我和别人不一样,把精力侧重在探求人们所畏惧事物的本源。

那些大德之人的表现,一定不会被大众情绪干扰,而始终追求真理、追随大道。

如果整个社会放弃对道的追求,那么世风就会日下,直至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国家社会等等的兴衰更替本是正常。

只有对道进行不懈追求,人类才能不断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形态,进而突破自身以及社会瓶颈。而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去旧革新,都如同凤凰涅槃一般,使人类永生。

注意:

本章和第二章相呼应。众人和俗人是两种人。

注释:

古人交往中,唯是客气礼貌,阿是轻慢敷衍。恶,厌恶,憎恨。荒,无边际。

未央:未尽、未已、没有完结。熙熙,热闹的样子。享,祭献、上供。

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备宴席用的牛、羊、猪事先放在牢里养着。

遗,落下。春字本义:草木生长的季节。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泊,淡泊、恬静。兆,征兆、迹象。婴,人始生曰婴《释名》。孩,未成年的人。

傫傫,颓丧失意的样子。余,过剩、多出来的。遗,落下、舍弃。

愚字本义: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沌沌,昏昧无知的样子。

俗,普通。昭,日明也《说文》。昭昭,明白清楚。昏,日冥也《说文》。

昏昏,糊涂愚昧。察察,清楚、繁细。闷闷,沉闷无乐。

澹,水波摇动的样子。飂,风疾速的样子。止,停住、中断进程。

以,用也《说文》。顽,顽固、愚蠢。鄙,见识浅薄。贵,地位高,高价,重视。

食,吃。母,本源、基础。孔,很。容,仪容、容纳。从,追随。

译文:

唯诺与敷衍,区别在哪儿?

美善与丑恶,相差有多远?

人们所畏惧的,就不能不畏惧。

无边际的样子,好似无法完结。

众人热闹的样子,好像祭献供奉品,好像春天登台。

我独自恬静样子,在有征兆之前,就像还没长成孩子的婴儿。

颓丧失意的样子,好像没有去的地方。

众人都有富余,而我好像被单独遗弃了。

我难道有颗愚人之心,昏昧无知?

普通人清楚明白,只有我愚钝暗昧。普通人明察秋毫,我却独自沉闷无乐。

水波摇动的样子像大海;风急速的样子像没有终止。

众人都有用,只有我愚蠢的好像见识浅薄。

只有我和别人不一样,去重视探求本源。

有大德的表现,一定是追随道。

帛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详细解读 唯道是从

《戴震难师》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 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

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先生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先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记录的?”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宋朝人.”戴震又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先生说:“周朝人.”戴震问:“周朝、宋朝相距多少时间了?”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知悉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先生没法回答,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飃兮若无止什么意思?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含义。)

原文译文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译文: 赞成的与反对的,它们的本质差别有多少呢?美好的与丑恶的,它们的本质又有何差别呢?人们都有他所在意的,然而更不可以不在意的是人们自身有所在意的这种行为。道深远啊,它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众人热衷追求外在的事物,如同享受美食,如同春日登上高台欣赏美景。我却淡然处之,无所偏向,如婴儿般不懂得分别。无所分别啊,似乎没有归宿。众人心中充斥着各种观念,我好像什么都没有。我如同愚昧的人,什么都不懂。俗人什么都观察得明明白白,我却昏然不知。俗人什么都分别得清清楚楚,我却闷然不觉。道渺茫啊,如同大海一般辽阔。道深远啊,如同没有止境。

众人都有他所执着的方式,我却看似愚钝且鄙陋。我的取向不同于他人,因为我慎重地以道为根本。善于遵循道的体现,以道为根本。

详细解读

一、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这两句的意思表示:赞成的与反对的,它们的本质差别有多少呢?美好的与丑恶的,它们的本质又有何差别呢?

这两句主要讲述人们所在意的种种不同未必有本质的区别。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畏”表示敬畏、在意,“不可以不畏人”中的“人”表示人自身。这句的意思表示:人们都有他所在意的,然而更不可以不在意的是人们自身有所在意的这种行为。

这句主要讲述人们有所在意,但更要在意的是人们自身有所在意的这种行为。

“望呵,其未央哉!”“央”表示中央,不偏向任何一方。这句的意思表示:道深远啊,它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这句主要讲述道无所偏向,它不会停留在具体的某种现象上,所以不要执着外在具体的某种现象。

以上几句主要讲述人们所在意的种种不同未必有本质的区别,人们有所在意,但更要在意的是人们自身有所在意的这种行为,因为道不会停留在具体的某种现象上。

二、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熙熙”形容人们热衷追求外在的事物。这句的意思表示:众人热衷追求外在的事物,如同享受美食,如同春日登上高台欣赏美景。

“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泊”表示不以为然,淡然处之,“佻”表示偏向一方。这句的意思表示:我却淡然处之,无所偏向,如婴儿般不懂得分别。

“累呵,似无所归。”“累”表示无所分别。这句的意思表示:无所分别啊,似乎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有余”表示人们心中充斥着各种观念,“遗”表示遗失,什么都没有。这句的意思表示:众人心中充斥着各种观念,我好像什么都没有。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这句的意思表示:我如同愚昧的人,什么都不懂。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昭昭”和“察察”都表示俗人热衷区分外在的事物,“昏昏”和“闷闷”都表示了解万物本质的人无所分别。这两句的意思表示:俗人什么都观察得明明白白,我却昏然不知。俗人什么都分别得清清楚楚,我却闷然不觉。

“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忽呵”、“望呵”都表示道处在渺茫中,深远中,不停留在具体的某种现象上。这两句的意思表示:道渺茫啊,如同大海一般辽阔。道深远啊,如同没有止境。

以上几句主要讲述人们热衷区分事物外在的不同,而了解万物本质的圣人却无所分别,因为道是渺茫的,深远的,不停留在具体的某种现象上。

三、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有以”表示有所依赖,有所执着。这句的意思表示:众人都有他所执着的方式,我却看似愚钝且鄙陋。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欲”表示偏好、取向,“贵”表示看重、慎重,“食”表示以什么为食,“母”表示根源,表示道,“食母”表示以道为根源。这句的意思表示:我的取向不同于他人,因为我慎重地以道为根本。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表示擅长,“容”表示体现。这句的意思表示:善于遵循道的体现,以道为根本。

以上几句主要讲述众人执着某种方式,而圣人无所执着,以道为根本。

总结: 这章主要讲述人们有所在意,但更要在意的是人们自身有所在意的这种行为,因为道不会停留在具体的某种现象上。人们热衷区分事物外在的不同,而圣人却无所分别。人们执着某种方式,而圣人无所执着,以道为根本。善于遵循道的体现,以道为根本。

倒酒既尽什么意思

意思: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如下: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混沌不清楚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百度百科-道德经

20-1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人的一生不过百年,从生到死相去几何,欢乐的日子苦于太短,忧愁的岁月实在太多。 如何尊酒,漫游烟绕藤萝的处所,花又茅檐,微微细雨飘忽而过。 倒酒就完了,杖黎行歌,人生向来谁无死,唯有南山永巍峨。

倒酒即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倒酒即尽?出处出自 唐代 司空图 的《二十四诗品》?倒酒即尽?平仄韵脚拼音:d?o jiǔ j? jǐn平仄:仄仄平仄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倒酒即尽?全诗

《二十四诗品》

唐代 司空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复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即尽,杖黎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0-1“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意思是说:服从和逢迎差别有多大?行善和作恶差别有多大?

惟命是从就是服从,服从就是遵命,是被动的,无以为的;阿语奉承就是逢迎,逢迎就是俯首,是主动的,有以为的;前者有德,后者无德,所以差别很大。行善是做有利于对方的事,作恶是做有害于对方的事,从对方立场看,影响很大,所以差别也很大。

有德之人惟命是从,为道是从,听天由命,遵纪守法,所以是平凡和朴素的人,是纯粹和真诚的人,通常未必富贵荣华,却是幸福快乐的人。缺德之人阿谀奉承,随心所欲,奉旨听令,攀权附贵,所以是机灵和虚伪的人,是奸猾和狡诈的人,通常虽有***厚禄,却是苦难艰辛的人。所以惟命和阿谀天壤之别,泾渭分明。惟命是从之人,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胜则光宗耀祖,败则扼腕唏嘘;阿谀奉承之人,卑躬屈膝,为虎作伥,成也自遗其咎,多数身败名裂。

行善利他是奉献和付出,既是遵道和积德,也是责任和义务,通常有益于群体,社会和国家;最终有利于自己。作恶害人是贪婪和索取,既是纵欲和***,也是贪婪和谋私,通常加害于群体,社会和民族,最终伤害自己。所以,行善和作恶大相径庭,水火不容。行善之人可以名留青史,殁身不殆;作恶之人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和珅靠阿语奉承,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依然身败名裂,死于非命。大禹靠兴修水利,行善积德,丰功伟绩,做到寿比南山,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