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意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9-06 0
  1. 民殷国富是什么意思
  2. 三国志《诸葛亮传》译文翻译。
  3. 为何诸葛亮从未到过益州就敢说刘璋暗弱呢?
  4. 隆中对 原文 译文
  5. 三国演义隆中对原文

民殷国富,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意思是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民殷国富,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yīnguófù,意思是指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和腿验存恤。"感彩?中性;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国富民强。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今刘璋暗弱,~,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意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语用法。

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

示例: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棵捆船炒付拒雄回。近义词国富民强、民富国强;反义词民穷财尽。网络解释为:民殷国富是指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民殷国富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

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

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琦每欲与亮

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饮宴之间,

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

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

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

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

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

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於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

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

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

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

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

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

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

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

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

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

尚书事,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

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

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德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讬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

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

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

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

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

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

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

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

杀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

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

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

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

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

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

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

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

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

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

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秋,魏镇西将军锺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刍牧樵。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

嗣爵。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瑾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

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

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

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

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

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

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

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

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

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虽死不

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

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

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

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

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

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

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

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

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

年二十五,建兴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於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

思慎宜适。”徙为主簿。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

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

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尚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慰劳。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

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

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

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

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

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诸葛亮传》译文翻译

民殷国富的意思是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民殷国富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示例今刘璋暗弱,~,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民殷国富造句

1、辽东一地户口数万,公孙度治理之下民殷国富,又与高句丽、扶余、三韩等族交好。

2、而武帝时代在前三代的物质积累下,民殷国富,开始了对匈奴的武力反击。

3、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4、如今,古老的中国焕发青春,不仅民殷国富,四海升平,而且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大为改观,文学艺术繁荣昌盛。

5、天府之国,民殷国富;然其主不能守。

6、谁说没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是个天府之国;有才能的人都仰慕皇叔的仁义和贤明,如果皇叔率兵攻取西川,他们都会前来效力。

7、陛下,万万不可,现在民殷国富,聚米为山,发政施仁,弊绝风清,承平盛世,许多帝王一生都在为这奋斗没有达到。

为何诸葛亮从未到过益州就敢说刘璋暗弱呢?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珪,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著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著《梁父吟》的曲调.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 」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於才见到面.(见面时),刘备把人支开,和诸葛亮商量说:「现今汉朝倾倒,奸臣偷得权利,天子蒙尘受难.我德行浅薄,不自量力,想要在普天之下伸张大义,可是智慧浅,德术差,於是使得小人猖狂不已,直到今天.然而我的志向仍没打消,您说我能出什麼策略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达巴,蜀二郡;这是个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负责人(刘表)却不能好好据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夺取下来呢?

益州地势险阻,拥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个富庶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就是凭藉这里而完成帝王的事业.(当地刺史)刘璋个性懦弱,不明事理,(黄巾贼)张鲁横行北方.这地区百姓众多,国家富有,刘璋却不知道好好地抚恤安慰百姓.当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张松,***等人),很想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天下百姓谁不是拿著碗饭,提著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果真如此,那麼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了后,说:「你讲的好!」於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愈来愈好,一天天地更加亲密.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刘备安慰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有怨言了.」关羽,张飞才停止他们不满的言行.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深深地看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每次想要和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办法,诸葛亮每每搪塞敷衍他,并没有替他出计策.(有一次)刘琦就请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赏,一同登上高楼.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接著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回答他说:「您难道没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内而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吗 」刘琦内心觉悟了,暗中著逃出城外.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过世了,刘琦请求外调得以出城,於是成为江夏太守.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 原文 译文

刘璋暗弱,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非常有名的《隆中对》里头一句话。

不要小看这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彻底把刘璋打成一个昏庸无能的负面人物,把刘备趁乱攻取益州这种“不良”转变为一个为百姓出头做主的好事,好像顺理成章。诸葛亮的名人效应,正义的刘备啊!

不过刘璋暗弱,究竟体现在哪里?这句话对还是错?

细说刘璋暗和弱

刘璋是刘焉的儿子,都是皇室宗亲,刘焉是汉室合法任命的益州牧,也就是益州的一把手。194年,刘焉去世,儿子刘璋继任。

此时的汉室已经自顾不暇,整个益州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便成为国中之国,尽管中原大地,曹操、袁绍、吕布、刘备等等英雄豪杰打的不可开交,战火满地跑,益州却是安安静静的世外。

一直到207年,有一个叫诸葛亮的人,远在千里之外,说了句“刘璋暗弱”,无数人的目光便看向西边这块方外之地。

凭啥说“刘璋暗弱”?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出来,纯粹就是诸葛亮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认为。其实不地道。

刘璋的暗弱有很突出的几点:

一,失去对汉中张鲁的控制。张鲁是老爹的属下,老爹刘焉派张鲁去汉中坐镇,老爹去世后,刘璋和张鲁的关系迅速恶化,张鲁开始在诸多势力之间左右摇摆,导致益州失去北面屏障。

二,不够自信。刘璋自己贵为益州牧,毫无益州牧的霸气,坐拥大军,却只会把大军囤积在成都附近,保护自己,以至于对付一个张鲁,先是求助于曹操,和曹操闹掰后,又只能火速找刘备入川抵抗,完全就没想过自己去刚一把。

三,自己能力确实有限。这个才能有限,是相对于当时中国第一流人物来说的,比如刘备、庞统、诸葛亮等。应对刘备的进攻就可以体现出来,不是没有反抗,却不能迅速剿灭刘备,导致最后局面失控,这和刘璋能力有直接关系。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9称:“论者曰:‘刘璋暗弱’, 弱者弱于强争、暗者暗于变诈”,说的就是刘璋缺乏雄心,应变能力和计谋能力有所欠缺。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不进步就完蛋的社会里,刘璋这种心态加能力显然落伍。

但刘璋暗弱,并不等于益州人民过的不好,这并不能赋予刘备夺取益州的正义性。

刘璋的“民殷国富”和“不知存恤”

对于刘璋治理下的益州,诸葛亮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来描述。这句话的意思很矛盾,民殷国富说明老百姓过得挺好,不知存恤说的是不够爱惜。

那不爱惜又怎么会有民殷国富?是因为虽然只是一句话,指定的对象完全不同。

民殷国富,说明刘璋治理下的益州并不像我们心中所认为的益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急需刘备来解救。

实际上,刘璋治理下的益州完全不逊色于刘备、诸葛亮治蜀。

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前夕,写了《出师表》,文中指出: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面有惊醒刘禅的意思,但也很显然:益州已经不是以前。

从207年,诸葛亮说益州“民殷国富”,到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到227年,诸葛亮说益州疲弊,算算这个时间,就可以看到刘备和诸葛亮下面的益州,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落,至少,没有比刘璋治理下更好。

庞统也曾告诉刘备:“益州国富民强, 户口百万”,也就是刘璋治理益州的效果得到当时两大顶级智囊的承认。

实际上,以人口为例,221年益州约有20万户,人口90万,到263年,蜀汉灭亡时,约28万户,94万人,四十多年的时间,就多不过4万人,无论如何,诸葛亮和姜维也谈不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不知存恤,指的是权力阶层的笼络。

刘焉和刘璋父子作为外来官吏,更倾向于使用自己老家人来节制四川本地氏族,也就是,刘璋并没有很好地团结本地强力人士,这并无过错。

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矛盾刘璋无法解决。刘璋就无法有效约束将领,也没有能力选拔重用更多人才,这是矛盾下相互制衡的必然结果。刘璋能力的确不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哪怕的刘备占领益州后,基本上也是沿袭刘璋时期的人才体系(嘲讽诸葛亮说的不知存恤),而且哪怕是诸葛亮也无法解决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矛盾,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蜀汉快速没落的主要原因,诸葛亮只能靠不断的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结局颇为讽刺。

刘璋真的不得人心吗?

诸葛亮说: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后来,在刘备对益州垂涎不已的时候,果然就有张松、***等人积极谋划刘备入蜀,而在大战中,也有投降派,比如李严、许靖等等将领官员。

看起来好像就像诸葛亮说的,刘璋不得人心,大家都在等着刘备来上位。

这是典型的历史只看自己想看的那一面。要不然,庞统也不会折在落凤坡,坐镇荆州的诸葛亮也不会只留关羽一人,带着张飞、赵云统统来相助困住的刘备。

黄权、刘巴等官员是明确反对刘备带兵入蜀的,甚至还有王累做出极端来表达反对刘备入蜀。抵抗刘备期间,严颜、张任等等一批不愿投降的将领也是历史少有提及。

这些都说明,诸葛亮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并不等同于刘璋毫无他人拥护,喊打。

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刘备、庞统这种神仙级别的搭档,在占领益州的过程中十分辛苦,如雒城之役,刘备折腾一年多,还搭上军师庞统,要是刘璋真的那么“暗弱”,这种局面就很奇怪。早在当初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抗击张鲁的时候,庞统曾建议刘备把刘璋扣留,这样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益州,刘备否决:初入他国, 恩信未著, 此不可也。

这充分说明,刘璋并没有失去益州百姓权贵的支持,刘备这种“刘皇叔”级别八面玲珑、人缘上佳的人物,也需要小心行事,不能莽撞。总之,刘璋这个人,和治理下的益州,与我们的固有印象是有区别。

刘璋治理下的益州“民殷国富”而且受到百姓支持,他的失败绝不是因为他昏庸无能,而是因为刘璋处在东汉末年那种群雄并起的时代,他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跟不上天下大势的结果。

刘璋暗弱,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诸葛亮这么评价刘璋,从而赋予刘备攻取益州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让我们觉得刘备取代刘璋好像毫无问题,这种评价显然偏颇和片面。

刘璋确实暗弱,是个软柿子,对于刘备来说好吃。但后面那两句,瞎扯淡成分居多,只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两种说法,结局是一样的,但性质完全不同。刘璋只能自己叫委屈,不过也总算善终,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也许值得开心?

三国演义隆中对原文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编辑本段]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化州为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打败了袁绍,从弱变强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可以将从这里直到南海一带的物资全部取得,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洛方向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问题一:诸葛亮《隆中对》全文 诸葛亮《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问题二:三国演义隆中对全文 隆中对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常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记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取怎样的计策呢?”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在什么地方 湖北襄樊

问题四:求电视剧三国演义隆中对那一段的台词 草堂内

孔明躺平身子,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口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完坐起;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整衣理冠;

屋内孔明的声音:“有俗客来否?”

小童的声音:“刘皇叔已在堂外立候多时了。”

孔明的声音:“何不早报!容我更衣相见。”

孔明转入内室;

又是好一会儿功夫;

小童掀起竹帘,孔明出现了――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关羽、张飞惊而呆望着;

刘备躬身大礼:“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曾两次晋谒,不得相见。已留书一封,不知可曾阅过?”

孔明:“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惭愧。将军,请!”

二人见礼毕,孔明请刘备等入内室;

室内,又是一番相见之礼。

小童献茶,饮罢,孔明道:“将军留书,亮已拜阅,足见忧国忧民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负将军下问。”

刘备:“水镜先生之意、徐元直之语,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屈赐教诲。”

孔明:“德操、元直皆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安敢谈天下大事?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刘备:“大丈夫抱惊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着问:“如此,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只惜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望先生开愚鲁而拯救危难,实为万幸。”

孔明:“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的势力不及袁绍,而终能攻克袁绍者,既靠天时,更得意于人谋也。今曹操也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孔明席地与刘备对座,娓娓而谈

刘备入神的听着,在他眼中,似神人一般的诸葛孔明由清晰而至朦胧

孔明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乃上天赐予将军之地,难道将军无意于此吗?”

孔明品一口茶,继续说着:“荆州的西部是益州,道路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今刘璋暗弱,虽民殷国富而不知抚恤军民,故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能跨有荆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东吴,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所言,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孔明言至此打住,含笑望着刘备:

刘备如梦初醒,惊喜不已,抑制不住激动心情望着孔明;

孔明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

孔明:“此乃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刘备激动的走向画轴看着;转过身来,盯着孔明,嘴动着,却激动的半晌话未出口;

孔明:“先取荆州为家,后取益州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孔明:“此乃亮为将军谋划之大业。”

一席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得刘备惊喜失色,眼含泪水,深深的躬身拜谢:“先生之言,茅塞顿开,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啊。。。”

孔明:“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刘备闻言,连连躬身施礼道:“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也!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恭听教诲。”

孔明:“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事,不能奉命。”

刘备:“先生真不肯出山......>>

问题五:求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 隆中对

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浮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

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问题六:《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对三顾茅庐的故事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它与课文(三国志中的隆中对)有 一、《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后来第三次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孔明方受。表现了刘备之诚心。《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二、《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之前,又遇司马徽再为刘备荐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当比管仲、乐毅二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再次侧面突出了诸葛亮济世扶危的贤能之才,更加激起了刘备思贤若渴之情,为下文的三顾茅庐做足了铺垫,也更加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三、《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叙述的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详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刘备等人三顾茅庐,遇人共五位才得以最后见到了卧龙,时间也从头年深秋到第二年初春历半年,其中一波三折。为见诸葛亮,刘备等人算是费尽周折。就此情节有洋洋近五千言的描述极尽戏剧色彩。但在《隆中对》中,对这一我们后人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历史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寥寥十二字!可见的作者在这一情节上所做的艺术加工之大。为什么家要对这十二字的史实做如此见功夫的艺术加工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他主要的笔墨所至:

1、刘备等人每次到隆中所遇之人都较为傲慢。如童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刘备说明来意后,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问:“何处去了?”答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又问“几时归?”童子答“归期亦未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再如第二次去隆中见到的卧龙之弟诸葛均,当刘备问诸葛亮何处闲游去了,他回答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道僧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时,诸葛亮才正睡白日觉,等到其醒来时,它却又是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又是半天功夫入后堂更衣整冠,实在是耍足了架子,做足了大腕儿!这些描写一方面为充分表现诸葛亮这一人物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从另一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刘备能礼贤下士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品质。

2、顶风雪冒严寒刘备一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造访,却屡屡扑空。这期间,随行的关羽、张飞都表现出过不满情绪,认为诸葛亮是一介村夫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更是要只身一人去隆中,用麻绳把诸葛亮缚将来。在最后见到诸葛亮,亮长睡不醒时,张飞更是急得(大怒)要去屋后放把火看他起不起。这些情节更是从侧面为写刘备这个人物服务,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爱才惜才、思贤若渴。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为张飞性格的火爆刚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又书了一笔。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史家以务实求真为原则,不夸张、不妄言,是对历史忠实的记载与再现;而家则以塑造人物形象努力让故事更生动引人为目标。另外,《三国演义》中“隆中对策”时刘备的问策和诸葛亮的对策,基本上引用了《隆中对》的史料,体现了历史创作忠于历史又不完全同于历史的特点。

问题七:三国演义其中的一个故事的原文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