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之若命下一句是什么-安之若命的若命是好人么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9-08 0
  1. 安于她命下一句是什么
  2.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3.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4. 当一个人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征兆呢?
  5. 安之若命的典故
  6.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什么意思?
  7.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意思

大使的痛苦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

叶公子高要被派到齐国去当大使,叶公子高很害怕,就来问孔子,大王派我去齐国当大使,这个任务太重了。“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齐国对待使者虽然很有礼貌,但并不被重视。连一个普通人的意志都难改变,何况一个国家的领袖呢!所以我心里头很害怕。

安之若命下一句是什么-安之若命的若命是好人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子尝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老师啊!你平常告诉我的话,凡是做人做事,不管大事小事,“ 寡不道以欢成 ”。很少有事情是完全成功,或是高兴圆满的。事情很少能合于一个法则,合于什么法则呢?“欢成”,永远是欢喜快乐的结果,才称为“欢成”。

所以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 事若不成 ”,事情如果不成功,大家都不好, “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有时候国家的大事成功了,你觉得当时非常辉煌,但在历史上可能是一个很糟的事,有阴阳之患,在冥冥天道中,会受很坏的果报,或遭到四周其他人的妒忌。 “若成若不成” ,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 ,“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如果能做到没有后患的话,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做得到。

一段是拿历史故事,说明人生入世的道理。凡事不管大小,朋友之间,做人做事之间,很少有圆满成功的,或是很痛苦的成功,“寡不道以欢成”,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第三句“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这是入世的名言,这也就是人间世。

天下两件大事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我只想生活简朴清淡,并不想火烧得那么热,烧冷灶都不要紧,只想清净,不求名,不求利。上午发表了这个命令,急得我肝火发了,心里忧愁得发热又发冷,好像吃了冰块一样。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还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自己先就生病了,已有阴阳之患;万一我这次任务完成不了,“必有人道之患”,国内有人会对付我。我觉得挑不起这个担子,任务太重了。老师啊!求求你,告诉我怎么办啊!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都要遵守。“其一命也;其一义也。”第一条大戒,认命了,知道天命。包括算八字那个命,也包括人生的价值。第二条戒是义,所谓义所当为,包括两个义:一是合于真理的,哪怕这个头掉下来,都不回头看一眼的,只要合理的就要去做。第二个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义。

“子之爱亲也,命也”,儿女爱父母是天性;是命;“不可解于心”,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意思。“臣之事君,义也”,对于帝王要尽忠,“无适而非君也”,我们生在这个世界,生在国家土地上,整个国家就是我,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国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你逃避不了的!“是之谓大戒”,这两条是大戒。

忠与孝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一个孝子爱自己父母,不等时间、空间,环境,只是尽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孝顺。为国家尽忠呢,不管是什么任务,就要听命,都要做到,这就是尽忠于职务。

“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所以你要明心见性,你了解了人生的价值,对于自己心性之道懂了,那么“哀乐不易施乎前”,也没有什么叫悲哀,什么叫痛苦,也没有什么叫快乐,人生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了,不因环境因素而影响你的心情,这就是真理。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明知道无可奈何,但安之若命,必须要这样子做,这就是道德。

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一个为天下、国家担任公职的,有时候的任务,因为不得已,不得不做,把自己生命身体,都奉献出去了。这就是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应当有的态度。在这个真理原则之下,哪有时间让你贪生怕死!你就赶快去吧!

外交政治哲学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与邻近的国家相交,处处要讲忠实信用。“相靡”是指私人相处非常好,在公事上,彼此也比较能够坦诚,远交呢?“则必忠之以言”,诚意地劝告,但必须对自己所言有信用。“言必或传之”,这句话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把元首的意旨传达到,但是有些时候就不能讲了。“或传之”,讲话特别小心,要权衡得失。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给两家调和事情,在中间传话,太难了。两怒,两怒之言不能传。两喜之言也不能传,两方过分的希望和要求,明知办不到,也不能传,因为中间的裁定非常难。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两边光说好话就过分了。“两喜必多溢美之言”,过分吹捧人的话,将来不兑现,那是要命的。“两怒必多溢恶之言”,两边相互讨厌的心理也不能表达,即使稍有表达,对于外交上都有绝对的妨碍。总之,当外交官在中间传话,不能“溢”出事实。

总之,过分的话,你打了一点妄语,别人就不会相信了。如果别人不相信你的话,首先倒霉的是中间当外交官传话的人。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所以我们上古文化格言说的:“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所以,外交官传达两方面意见的时候,脑子要很快地整理内容,做翻译官也是一样,“传其常情”,很正规,很平常;“无传其溢言”,过分的话不能说,好坏都不能加一点。“则几乎全”,能够做到这样,可以保全自己,也可以完成了这个使命。

阳谋 阴谋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

以智慧来斗力,开始的时候是阳面的,是正面的意图;但是必然会走到阴谋,大至则多奇巧”,用谋略斗智,挖空心思整人,最后害了人家,自己还在那里偷笑呢,越聪明的人,鬼心思越多,最后总是害了自己。所以人不可以走阴柔的路,还是要走阳的道路才是。

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

开始以礼貌饮酒,“始乎治”,很有节制,“常卒乎乱”,最后是乱得一塌糊涂;所以酒肉朋友不能交,就是这个道理。喝酒的人“大至则多奇乐”,喝得好高兴,越喝越高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疯狂叫做奇乐。

换句话说, 人生的境界,第一不能玩巧,第二不能玩奇乐,你自己认为很得意很高兴,哼!乐极生悲!“凡事亦然”,这个不但是外交官应该注意的,平常做人做事都是这个原则。

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人与人之间做朋友,开始好得很啊!彼此能互相原谅。后来啊!认为你最美丽最漂亮的都不对了,想起来就讨厌。开始是多种原谅,最后是多种鄙视。做事情也这样,刚开始都没有关系,随便你怎么做都可以,最后啊,任务越来越艰难,“其将毕也必巨”,快做完的时候,更加艰难,这就是人生。

祸从口出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言者,风波也”,一个人讲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害自己也害别人。“行者”,这个行为,“实丧也”,这个行动错了,结果不对,立刻就出问题,马上有果报的。

“夫风波易以动”,是讲动态,风一吹,波浪就起来。“实丧易以危”,行动错了是很危险的,所以要懂得《易经》所讲人生的境界,只有四种,就是“吉凶晦吝,生乎动者也”。只要一动,讲一句话就是动,做一件事、一个行为就是动;动的里头,四分之三的情况都不好,其余四分之一的吉,也是没有把握的,所以“动辄得咎”。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一个人为什么会愤怒、发脾气?人的心地本来都是很平静的,只因某一句话没有说对,“忿设无由”,没有来由地挑动了心理的愤怒。为什么挑动呢?“巧言偏辞”。智慧高的人,不愿听巧言,所以不要巧言,不要施巧!“巧言偏辞”的偏,就是过分,过分恭维也不对,过分批评也不对,所以巧言偏辞会引起别人的忿怒。

有善心 不刻薄

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一个动物死的时候,不管什么声音乱叫,“气息”,那个“呃呃”就“茀然”, “并生心厉”,临死时候的那个心念,那个愤怒的一念,变成了厉鬼,凶极了!

为什么讲这一段呢?就是说 一个人,你无理地逼迫别人,欺负弱小的人,那个受欺负者,没有办法抗拒,这条命已经被你控制了,临死的时候生起了嗔恨心,变成厉鬼,要你的命。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做人刻薄多疑就完了,那就是克核太至。多疑刻薄太过的人,“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就变成了心理变态了,心思就怪。“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由于自己克核太至,莫名其妙地变成不正常心理,这种变态心理的结果就难说了。

不迁怒 不二过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无迁令”,就是上面给你的命令要照办。“无劝成”,不要勉强人家成功,要求人家去办成功,而不要求自己,这是“过度益也”,都是太过度了。所以 “迁令劝成殆事”,这两点是千万不能犯的错,“殆”是危险,如果又迁令又劝成,做事情就危险了。“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成就好的事情,不是短时能够做到的;坏的事情容易成就,但是一旦成就了,就来不及改正了。这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慎重地考虑。

“ 且夫乘物以游心”,有修养的有道之士,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保持一个超然的观念,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抱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情去做事。所谓游戏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非常清醒,心情非常解脱,不要被物质所累,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所谓的解脱,那样才是“乘物以游心”。

“ 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下面“以养中”,这个中是指内心的道,自己的修道。他说天地之间的两大戒,一是命,二是义,这个人生的价值和任务都做到了,就是自己内心的道,也就是“养中”。

“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这三句连起来,简单地说,是说人生的行为,能做到认识天命的必然和自然如此的原理,尽其在我地做所当为地去做到,并非是为了现在或后世将来的好果报;只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但是说容易,真懂得,真明白,真做到,就太难了!

安于她命下一句是什么

不可控制的就把它当做本来就要发生的天命,什么叫做不可控制的?

不可控制的有三类:

第一,是自然界的规律不可控制,如下雨下多久,下多少滴雨在整体上不可控制的,有人说可以人工降雨减雨,但也只是在微乎其微地作用雨云,只是量的有限范围内的调整,不能引起量的质变,根本还要看雨云的量,比如特大暴雨,你就拿它没办法。再比如,海水的涨潮退潮,你就同样没办法控制它的涨退到什么位置,涨退多少水量,还有地震,也是没办法去改变的事,像这一类的自然,只能适应预防,加强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提高防范意识来减少损失。

这些自然的的发生是没办法控制的天命,人类在这些大的天命面前就是蚍蜉撼大树,自然界每隔几万年翻个身,来个天崩地裂,人类文明就没了,就这么简单。自然界随随便便来个两千年的小冰期,人类就难再存在了,更不用说地质史动不动两千万年的大冰期了,所以物种大灭绝不是只发生五六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是要发生的,只不过人类的百年寿命太短暂,那也不知道是几百代之后的事情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人类没了,还会有其他的智慧生命来代替,各领***数亿年,生生不息么,化生就是哲学三问的答案。

第二,不可控制的是社会为适应自然规律所产生的结构互,即社会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而且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多,这种潜藏在人与人之间的规律性就越明显,这个就像区块链一样,参与的人越多,算法的稳定性就越强,这就是天道作用下的人间道,具体表现可以读一读庄子内篇的人间世。讲这么多,道德经一句话就概括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这些一句一句的经典文本给转化成白话的逻辑过程,实在不是一两千字能说明白的,这其实是中国哲学博士要做的当代工作,并不是翻译,而是作白话注解,多几个郭象、钱穆这样的人就好了。

第三,不可控制的是人作为个体有个心的规律,这同样是天命传导的结果,只不过有个较长的周期性,不容易被发觉,且身处其间,不能自觉,具有隐蔽性,意外并不是意外,而早就有了意外的过程了,可以比作风和你的过程,风在吹拂你之前,风和你的相遇,就已经完成路上的过程了,这就是知其不可奈何的事,所以安之若命就好了,没必要有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风会遇到你,而没有遇到他,这就是缘分。

也就是天命,你知道就好了。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五十岁知天命到七十岁安天命,孔子这样的圣人,后半辈子用了二十年才真做到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一个人能安天命,非有道者不能。

就普通人来说,经历过大患大难,能乐天知命已属不易,如能安天命,则近乎有道圣人。

说了这些,也只不过是感悟,于自己则连安身立命也还未做到,也不敢坚定声称知天命、安天命,实是还未经大的磨折,差得还远,但已看到抉择之旅,真不知是该学孔子入世被宰,成万代事功,还是该学庄子游世当个小小漆园吏以全人身天命。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岁月静好。

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出自: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安之若命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有宿命观。

止于心、安于命:从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安宁,真正地认知生命和命运;但是不是不去争取,而是顺其自然、安于天命。当你遇到不幸和挫折,不要怨天尤人,从当下出发认真地去完成自己的事,而不是将精力浪费在不安、抱怨这些内耗上。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

人一生下来,忧患就是随之而来的。既然知道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句话出自:

是说的话

还说过这些话:

1、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2、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3、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饮冰十年 难凉热血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6、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7、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8、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9、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10、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当一个人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征兆呢?

意思就是既然拿这没办法,就当成命里注定好了的安然接受算了.喻指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残酷,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语出于庄子。

原文:《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此而甘心承受。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安之若命的典故

在人的一生中,有的人选择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而有的人则喜欢挑战自我,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但是不管选择怎样度过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我们都会想要顺顺利利、一路向上的往人生的终点迈步前进。

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生活作风以及处事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前程,漫漫人生,肯定是顺境与逆境并存的。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落魄的时候曾说过一句激励自己的话,?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其意思大概是:?人都会遇到逆境的,但是当你能心平气和的在逆境中安定下来,已经是拥有超凡的见识了。然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力量,把困境当作是一种磨练,砥砺前行,而不是顺然接受、无所作为,这样的作为处事才能称得上是君子。?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的,顺境走起来会很舒服,逆境则会很难走,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选择逃避。

只有做到勇敢的面对逆境,把每一次困境当作是一种磨练心智品行的机会,越挫越勇,往后遇到逆境了也能坦然顺利地应对,这样逆境也能转化为顺境。

往往做事马虎不严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言行不一致等,这些都是人生要走下坡路的前兆。其中这三个都是意味着人生要走下坡路的前兆,当发现自己中了其中一个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立即改正了,这一个小细节往往可能导致严重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做事不严谨,推卸责任。

我们常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很少,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在事故发生后都不愿意说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只会一味的逃避,推卸责任,让别人?背锅?,自己安然若素。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7岁女孩遭到同校同学的欺负,眼睛里面被塞了数十张纸片,而校长对此回应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是玩闹,并无恶意。?

这种现象并不是突然生出的,如果熟视无睹,不从一开始掐掉苗头,如果明明看到了还无动于衷,刻意为其开脱,就是催化这种现象发生。

这件事情曝光以后,舆论的压力使教育机关不得不重视起来,很快,这位校长被罢职了。

一个人要是连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都不愿意承担的话,那他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一件、两件、三件、堆积下去,接下来的人生只能是下坡路了。

第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殊不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这个世界上想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人太多了,所以每当你放松想偷懒的时候,你不前进就意味着你在后退了。不努力前行的人,就只能走人生的下坡路。

我们都在课本里学到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大家都是刚进去社会的新人,没有社会经验,但工作个几年就能慢慢看出区别来了。

有的人除了白天认真仔细工作,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技能,所以薪资阅历都会高很多。

而有的人每天日复一日,工作时间无所事事,掐着时间等着下班,业余时间玩玩游戏,吃喝玩乐。

慢慢的曾经一起大学同窗学习的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个社会时代在进步,所以我们也应该与之俱进,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社会给淘汰。

如果我们一直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未来社会也无法得到发展。

第三,言行不一致。

我之前从事过的一家知名电商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很欣赏,里面有一句说的是?言必行,行必果。?句话放在一个公司运营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有一个响当当的知名度,良好的口碑,都离不开里面员工的说话做事准则。经营公司是这样,经营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

言必行,行必果。不仅仅在工作中需要恪守,在自己的人生路途中无时无刻都是要体现的。我们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到做到,这样别人才会信赖你,认为你是一个靠谱的人。

反的来说,要是你每次说过的话都做不到,渐渐的,不仅自己得不到收获,还会失去很多东西。

这个时候,你的人生就开始要走下坡路了,只有言行合一的人才能走人生的上坡路,收获满满,前途一片光明。

除了以上举例说的这三点外,还有很多的原因都会决定到你未来的道路是?上坡路?还是?下坡路?。

当你不能承担责任、不思进取、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只要有任何一点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就要反思自己了,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即时改正,避免走人生的下坡路。

严格要求自己,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往后的人生道路就都会是上坡路。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是什么意思?

安之若命的典故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人知道自己的不幸不可奈何,却甘心承受,将之看作是命中注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人间世》是一本记录庄子思想的一部书籍。本书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唐玄宗时期尊奉为为“南华?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人间世》简介

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

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

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

“无用”之用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意思

意思是:人知道自己的不幸不可奈何,却甘心承受,将之看作是命中注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释义: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人间世》是一本记录庄子思想的一部书籍。本书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唐玄宗时期尊奉为为“南华?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人间世》简介

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

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

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

“无用”之用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百度百科——人间世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的意思: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该句出自《人间世》,《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文章。本书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人间世》原文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秦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秦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人间世》注释

 1、知:知道。

 2、不可奈何:无可奈何。

 3、德:道德修养。

 4、若:或者。

 5、寡:少。道:由,通过。懽:“欢”字的异体,今简作“欢”。“欢成”,指圆满的结果。

 6、人道之患:人为的祸害,指国君的惩罚。

 7、阴:事未办成时的忧惧。阳:事已办成时的喜悦。这里是说忽忧忽喜而交集于心,势必失调以致病患。

 8、执粗:食用粗茶淡饭。臧:好。“不臧”指不精美的食品。

 9、爨cuàn:炊,烹饪食物。这句话颇费解,联系上下文大意是,烹饪食物也就无须解凉散热的人。

 10、内热:内心烦躁和焦虑。

 11、情:真实。

 12、任:承担。

 13、戒:法。“大戒”指人生足以为戒的***。

 14、无适而非君也:适,往、到。全句是说,天下虽大,但所到之处,没有不受国君统治的地方。

 15、盛:极点、顶点。

 16、自事其心:侍奉自己的心思,意思是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17、施:移动,影响。

 《人间世》译文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楚王派我诸梁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接待外来使节,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怠慢。平常老百姓尚且不易说服,何况是诸侯呢!我心里十分害怕。您常对我说:‘事情无论大小,很少有不通过言语的交往可以获得圆满结果的。

 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事情办成功或者办不成功都不会留下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每天吃的都是粗糙不精美的食物,烹饪食物的人也就无须解凉散热。

 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我还不曾接触到事的真情,就已经有了忧喜交加所导致的病患;事情如真办不成,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担,先生你大概有什么可以教导我吧!

 孔子说: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臣子侍奉国君,这是人为的道义,天地之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国君的统治,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

 这就叫做足以为戒的***。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不过我还是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不凡与邻近国家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国家间交往的语言总得有人相互传递。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

 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所以古代格言说:‘传达平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那么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况且以智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时平和开朗,后来就常常暗使计谋,达到极点时则大耍阴谋、倍生诡计。

 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达到极点时则荒诞*乐、放纵无度。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言语犹如风吹的水波,传达言语定会有得有失。风吹波浪容易动荡,有了得失容易出现危难。所以愤怒发作没有别的什么缘由,就是因为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猛兽临死时什么声音都叫得出来,气息急促喘息不定,于是迸发伤人害命的恶念。大凡过分苛责,必会产生不好的念头来应付,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如做了些什么而他自己却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谁还能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古代格言说:‘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一定是多余、添加的’。改变成命或者强人所难都是危险,成就一桩好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坏事一旦做出悔改是来不及的。

 行为处世能不审慎吗!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必要作意回报!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这样做有什么困难呢!”

 《人间世》赏析

 该文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这个文章的结语。庄子以为人要有慈悲心和责任感,因无用而大用就是人间世合情合理的人生真实与态度。

 《人间世》创作背景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文章,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人间世》作者介绍

 庄子,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唐玄宗时期尊奉为为“南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