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达人之***有不悦而归之者乎,立人达己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3 0
  1. 曾国藩的家训是什么?
  2. 急寻 曾国藩 诫子书 翻译
  3.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

出自《曾国藩诫子书》

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立人达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

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_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翻译: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

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

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

***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老百姓于饥饿之中的责任

读古书学习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

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

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

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乐享福吗?

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

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淘汰。

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扩展资料: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曾国藩的家训是什么

很多年前市上盛行《曾国藩家书》,买过一本,但提不起兴趣,至今躺在书柜里; 3个月前在手机电子版中初识曾国藩,幼年的他天资平平,背书水平居然弱过潜在他家房梁的贼人,考试六年才中进士,资质平凡如常人的他却一步***、而又几经沉浮,最后皇帝亲笔手书“勋高柱石”,读《曾国藩》,他的逆袭史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主持人白岩松的书籍《白说》中,他提到了唐浩明版的《曾国藩》,在事业迷茫、徘徊之时,给了他醍醐灌顶之感,于是我买了纸质唐浩明版的《曾国藩》。第一遍初读,第二遍边读边在旁摘要。第三遍回顾,于是有了这篇读书笔记。

?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留下重要笔墨的汉臣。他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曾国潘的人格魅力与现世功勋给世人留下了深远影响。

?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20多岁初生牛犊,行路难离我们好远;而立之年——.“江阔云滴,断雁叫西风”,在社会大染缸经历摸爬滚打的我们,始觉行路难,有时候竟有难于上青天之感!然而,读起曾国潘的经历,才知道什么是难的厚重与艰辛。文章***用倒叙的写法,从他返回家乡省亲而后创建湘军,从一介文官到统领湘军,从一千永丁到二十万湘军,从与太平天国第一次交手就失败到摧毁天国老巢,其中的艰难困苦、屈辱创伤之多,如涛涛江水般,倾吐不尽!满腔热血、一颗衷心为收复大清江山,捍卫孟明教的尊严,却落得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觑持、几陷于通过不容的境地。而另一部分大臣,心底坏、材质劣,却加官加爵,手握重权。第一次带兵,靖港惨败,他紧闭双眼,准备跳进湘江漩涡中。左总棠骂醒了他,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风流之人称焉。 恩师的话犹言在耳,好汉打落牙齿或血吞!他擦干了眼泪,他和湘军们顶住了,迎来了湘潭大捷!回首带兵的峥嵘岁月,有过多少万念俱灰的时刻,有过多少卸甲归田、落得清闲的想法,有过多少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的紧急时刻,但是,挺过来了,就挺出了胜利,挺过了人生又一高峰,挺开湘军史上新的篇章。

曾国藩曾回忆往事,没有长沙靖港之辱,就没有他后半生的功名事业。挫而后奋的成功,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性格特点。他曾深有感慨地说,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几十年后,他在家书中教育儿子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好一个难得的挺经!

? 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我,曾一度觉得曾国藩先生离我们太远,但是他在大灾大难大悲中屹立不倒,越挺弥坚的精神震撼了我。少年不识愁滋味,识尽滋味已白头!读起《曾国藩》,正如一位沧桑的老人在回首悠悠往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无艰难,何来人杰!

? 论作战水平,曾国藩大人比不过左宗棠,宗棠大人奇思妙术,亲自上阵百战百胜,可是他的部队少了他就寸步难行;曾国藩大人则不同,20万湘军遍布五湖四海,他的门生带的营各个都是劲旅,于是湘军才建立了赫赫功勋。

曾国藩一介文弱书生,凭什么以武功名世?他的门生,绝大部分是他或识于风尘,或拔之于微末,或破格委之以重任,用之任之,不猜不疑,让他们大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在摆棋摊子上识得康福,成为了他的贴身侍卫;在卖妻的荒唐场景下,识得鲍照的好功夫,而后成为了湘军中实打实的干将、营长;在衡水边识得奇男子彭玉麟,而后成为水军统领。曾经曾国藩与他的学生李鸿章分享过他的面相识人四十字, 邪正看眼鼻,真***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 第二,宽过错。曾国藩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在鲍照荒唐卖妻中,曾国藩宽容了他的鲁莽;他的***李鸿章举人出身,家里出身好,但官僚气息足,做事拖拉。进入曾国藩的军队后,他命令他准点起床,并与李鸿章一起进餐,而后学习兵书讨论国事。曾国藩严于律己、克己复礼的精神感动了李鸿章,改掉自己的恶习,最后成为曾国藩的接班人,他带领的淮军异军突起,他成为了历史上继曾国藩以后又一响当当的人物。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典型事例是他与左宗棠大人的相处。两位都是湖南人,两人性格不同,曾国藩大人寡言,左宗棠大人善辩,虽说曾国藩对他有提携之恩,虽说曾国藩曾供奉翰林 ,他屡试不第,但是他天生心高气傲,咄咄逼人,曾在慈禧太后面前告黑状,曾经不顾曾国藩当时处境,写信状告朝廷,天津一案错判案,然曾国藩却说,吾辈之争所谓国事,与私情厚薄无关。曾先生去世后,骄傲的左先生亲笔写下了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回望他俩的功绩与世人的评价,虽左先生天赋异禀,曾先生还是胜过左先生,胜在境界与心胸 ,远在做人的格局,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曾国藩统领湘军,有过一段特别难熬的时光,上下受气,左右排挤,江西城久攻不下。父亲病丧,他心灰意冷回到他熟悉的荷叶塘,反思他为何这五年一片忠心为国家,却落得灰溜溜回家的下场。在其百思不得之时,冥冥之中曾经的好友陈敷点醒他,药可治病,《道德经》方可疗心。他整整通读了一年,而后大彻大悟,他写下了这样的话,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 ,则遇荣利争夺之境 ,当退让以守其雌。 老庄深邃的哲理,如一道天梯,使曾国藩从百思不解的困惑中走了出来。

一年后,具威凛之气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委身会见曾经把他骂得一无是处的左宗棠,将其看作参透老庄的考验。听说老友曾国藩来拜会他,左宗棠故意关门,要其吃闭门羹,见其便服出行,才侧门迎接;会面中,曾国藩绝口不提左宗棠对他的栽培与扶持,满口都是对左宗棠的感谢,佩服他的妙才,期望他的辅翼,左宗棠被曾国藩的诚恳真挚打动,他们握手言和。他们的和谐,不仅是朋友间的冰释前嫌,更为湘军日后的壮大打下基础。经过这番痛苦锻炼的曾国藩,以他更为圆熟的技巧、老到的功夫,在血与火的正直舞台上,演绎了迥异往昔的精彩。人孰能无过,佩服曾国藩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爱读曾国藩,不仅因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也一直秉承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且在曾国藩事业受挫后,他明悟出了“知其雄 守其雌”,开辟了人生哲学的又一境界。击败太平天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他的朋友们一次次四处愁粮饷、将士们舍身取义;不是一味地孤独一掷,是集众思,广忠义;不是一味地计较个人得失,而是大局当前,知其雄,守其雌,宽容大度或是委屈自己以求长远发展。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这本书,共读了三遍。将其推荐给儿子,他也爱不释手。其中不仅包括了曾国藩一生的介绍,其中还包含着该如何读书、 做人的要义 。

读书,他的老师教导他这样读书, 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隧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他这样教导他的儿子, 读书的诀窍在看、读、写、作四字配合, 每日不可一缺。他还说,朱子教人读书,曾讲过八个字,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虚心 ,即不存成见,虚怀若谷。涵泳二字最不易识,所谓 涵者 ,好比春雨润花,清渠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稿,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勃兴。 泳者 ,则好比鱼之游水,人之濯足。善读书,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稻如花如鱼如濯足。 切己体察 ,即自身置进去体验观察,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譬如做人,践行的五要义,诚、敬、静、谨、恒。 诚 ,不欺人,不自欺。 敬 ,以恭肃之心待人待物。 静 ,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谨 ,不妄语,不大言。 恒 ,持之以恒,有度有节。曾国藩临死前,《家书》中这样谨示他的子孙, 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而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 近人对曾国藩非常推崇,***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国藩也是视若神灵,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蒋介石将他安置在溪口读书,交给他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掩卷而思,读完《曾国藩传》,他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1、 修身 。当教研员,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搞教学、开展研究,做得越久越发现,教学、研究是一门学问,其博大精深,其间高手如林,越往深处探寻,其深不可测,甚至一眼望不到头,看不到希望。正如读书,书读得越多,就会发现书海越广袤,自己掌握的知识越少,这个时候你会焦虑,会恐慌。读经典,效仿古贤,从中获得再生的力量!彷徨、无力之时 ,曾国藩历经磨难、转败为胜的经典案例如放**般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如明灯般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 静心 ,宁静方可致远。慈禧太后曾这样评价曾国藩,越遇到事情,越能沉得住气!困难常有,挫折常在,这本是生活、工作的常态。学习曾国藩,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告诉自己,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如曾国藩般咬咬牙挺过来,方可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恒心 ,做业务的人,当如屠啾啾般做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钧之力,聚于涓埃。伟大源于微小,坚持积累成绩。 专心,一事精致,就能动人;一生坚持,方能永恒。 李吉林老师,一名语文老师,一辈子坚守在一个学校,教着一门学科,执着于一门研究“情境教学”,干了五十年。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将其做到极致,做成了大美,是当代匠师精神的典范。 信心 。请相信,不要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

2、 立家 。因为学科,我们相遇;因为共同的目标,我们携手同行。岳塘区英语老师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很远。如何带好这个团队?在曾国藩身上可以学两点, 第一,学习 。曾国藩的湘军将领中,有很多都如他般,文将出身。在江西打仗时,每天早晨,会带着他的。 第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做学问,先做人。看到大家的长处,虚心学习;包容她人的不足,用以自省;倾听大家的意见,并合理接纳。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博***众长 ,包容团队成员的不足,鼓励其多样性发展。第三,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源自《曾国藩家书》,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莫要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多给老师们创造学习的机会,搭建成长的平台,老师们多优秀了,我们的团队不就充满着勃勃生机,日益强大吗?

? 学于古,读《曾国藩》;立于今,遇更好的自己!

急寻 曾国藩 诫子书 翻译

曾国藩之家训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 ,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戒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过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飧地,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骇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感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性,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处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就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意,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衣所进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担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 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贤君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危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鬼神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嫉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此四条相稽,乃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是什么意思?

曾国藩遗书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如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 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