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而走典故-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9-17 0
  1. 畏牺的意思畏牺的意思是什么
  2.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
  3. 典故的故事
  4.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5. 畏开头的诗句
  6. 成语典故故事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什么畏什么蛇的成语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20个关于畏的成语解释

以“畏”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畏影而走]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畏影而走典故-畏影恶迹文言文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畏影恶迹]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畏影避迹]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畏葸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畏威怀德]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畏首畏尾]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虑多。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畏”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无所畏忌]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无所畏惮]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贪生畏] 贪恋生存,害怕亡。

[视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民不畏] 畏:惧怕。人民不怕。形容不怕的气慨。

[讳兵畏刑]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畏”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畏”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篇二:形容不畏的成语

[握炭流汤] 握炽炭,蹈沸汤。比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逢山开路]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不旋踵]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去。

[逢山开道]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欺霜傲雪]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埋轮破柱] 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不避汤火] 指不畏凶险。

[不避水火] 指不畏凶险。

[亡秦三户] 指不畏,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英雄] 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渑池之功]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精卫填海]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不避艰险] 不畏惧艰难险阻。

[破柱求奸] 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铁面御史]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畏牺的意思畏牺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兔起鹘落,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肖? 成语:兔起鹘落 发音:tùqǐhúluò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 [编辑本段]示例 此事如~,稍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清?郎廷槐《师友诗传录》:“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近义词:兔起凫举、兔走鹘落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 [编辑本段]文言文典故 原文: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把。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 (15)昔人:前人,古人. 全文: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按住那兔子吗?” [编辑本段]补充说明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问题二:兔起鹘落,猜什么生肖呢? 20分 答案:猪兔起鹘落

近义词:兔起凫举、兔走鹘落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请及时***纳为满意回答~~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问题三:兔起鹘落的近义词是什么? 兔起凫举

问题四:兔起鹘落 猜一个生肖 答案:猪

兔起鹘落

近义词:兔起凫举、兔走鹘落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请为满意回答~~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问题五:走马龙蛇什么意思 表示走的词语: 奔波 奔忙 造访 拜访 散步 溜达 蹒跚 游荡 踱步 徘徊 .闲逛 成语 阪上走丸、奔走呼号、奔走如市、奔走相告、奔走之友 奔走钻营、笔走龙蛇、不胫而走、闯南走北、吃不了兜着走 弛声走誉、驰声走誉、大杖则走、东奔西走、东闯西走 东走西顾、东走西撞、斗鸡走狗、斗鸡走马、斗鸡走犬 贩夫走卒、飞苍走黄、飞觥走、飞禽走兽、飞沙走砾 飞沙走石、飞砂走石、飞觞走、飞书走檄、飞沿走壁 飞檐走壁、飞檐走脊、飞殃走祸、飞鹰走狗、飞鹰走马 飞鹰走犬、飞针走线、风驰云走、高飞远走、狗走狐* 骇龙走蛇、横行直走、鸡飞狗走、疾走先得、抗尘走俗 离弦走板、鹿走苏台、落荒而走、逆阪走丸、逆坂走丸 牛童马走、弃车走林、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吓走生仲达、挺而走险、挺鹿走险 铤而走险、铤鹿走险、兔走鹘落、兔走乌飞、畏影而走 乌兔走、乌飞兔走、无胫而走、下阪走丸、下坂走丸 衔枚疾走、小受大走、星驰电走、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一走了之、玉走金飞、远走高飞、走伏无地、走过场 走花溜冰、走花溜水、走漏天机、走马到任、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走马看花、走马上任、走马章台、走南闯北 走石飞沙、走头无路、走投没路、走投无路、走为上策 走为上计、走为上着

问题六:有关兔的成语有哪些?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兔狐悲、

兔狗烹、

见兔顾犬、

动如脱兔、

兔起鹘落、

兔起凫举、

乌飞兔走、

兔角牛翼、

狐兔泣、

乌兔走、

一雕双兔、

狡兔三穴、

兔丝燕麦、

兔角龟毛、

得兔忘蹄、

白兔赤乌、

东门逐兔、

兔起乌沉、

东兔西乌、

兔葵燕麦、

狼奔兔脱、

见兔放鹰、

获兔烹狗、

兔头脑、

兔缺乌沉、

兔走鹘落、

惊猿脱兔、

兔犬饥

~~~~~~~~~

问题七:有关于兔的成语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周密。

[语出]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正音] 窟;不能读作“qū”。

[辨形] 狡;不能写作“蛟”。

[近义] 移花接木 掩人耳目

[反义] 瓮中之鳖 坐以待毙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在为防后患;留有后路;以便面临危险时有脱身的机会或藏身之处。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在旧社会;官僚政客们常常八面玲珑;为自己多留后路;正所谓~。

问题八:请问“五日长蛟虚望祭,九关雕虎枉招魂。”这句诗什么意思? 20分 白兔赤乌 东门逐兔 动如脱兔 待兔守株 得兔忘蹄东兔西乌 龟毛兔角 狐兔泣 获兔烹狗 狐兔之悲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见兔放鹰见兔顾犬 狡兔,良狗烹狡兔三窟 狡兔,良犬烹 狡兔三穴 惊猿脱兔狼奔兔脱目兔顾犬 犬兔俱毙 势若脱兔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狮象搏兔,皆用全力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守株待兔 兔角龟毛 兔角牛翼兔葵燕麦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起乌沉 兔缺乌沉 兔凫举兔狗烹 兔狐悲 兔犬饥 兔丝燕麦 兔头脑兔走鹘落 兔走乌飞 乌兔走 乌飞兔走 一雕双兔虎皮羊质虎狼之国饿虎攒羊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饿虎见羊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饿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纵虎出柙 〖解释〗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纵虎出匣 〖解释〗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以肉喂虎 〖解释〗比喻白白地送。养虎自遗患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养虎自贻灾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养虎自啮 〖解释〗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啮,同“啮”。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三夫成市虎 〖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解释〗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捋虎须 〖解释〗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拉大旗作虎皮 〖解释〗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画虎刻鹄 〖解释〗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画虎不成反类犬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虎荡羊群 〖解释〗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虎党狐侪 〖解释〗比喻凶恶狡黠之辈。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狐藉虎威 〖解释〗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虎威”。打虎 〖解释〗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初生之犊不畏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一山不藏二虎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捉虎擒蛟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众虎同心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鱼鲁帝虎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鹰扬虎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鹰视虎步 见“鹰视狼步”。鹰瞵虎视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鹰瞵虎攫 见“鹰瞵虎视”。引狼拒虎 见“引虎拒狼”。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以肉虎 比喻白白地送。以肉啖虎 见“以肉虎”。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

畏牺的词语解释是: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

畏牺的词语解释是: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注音是:ㄨㄟ_ㄒ一。拼音是:wèixī。结构是:畏(上下结构)牺(左右结构)。

畏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引语本《庄子·列御寇》:“或聘於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_叔,及其牵而入於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汉班固《幽通赋》:“周贾_而贡愤兮,齐生与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畏牺而忌服。”

二、网络解释

畏牺畏牺,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准备用作祭祀的牛,虽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给它吃草料和豆子,但要被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后遂以”畏牺等谓害怕成为祭祀宗庙的牺牲。

关于畏牺的诗句

久矣畏牺宁羡绣信畏牺而忌_庄周畏牺

关于畏牺的成语

被绣之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逡巡畏缩畏刀避箭畏手畏脚畏强欺弱民不畏忧谗畏讥畏首畏尾视为畏途

关于畏牺的词语

畏影而走视为畏途逡巡畏缩畏刀避箭畏敌如虎被绣之牺民不畏畏影恶迹畏强欺弱忧谗畏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畏牺的详细信息

典故的故事

成语: 杯弓蛇影

[释义]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

也作“弓影杯蛇”。

[语出] 清·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用法] 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就疑心恐惧。

形容人神经过敏。

典故出处:应劭《风俗通义·怪神》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

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

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

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

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这个典故意思是说,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

即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沈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

译文: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典故的故事(***15篇)

典故的故事1

 生命如同一幅画,可以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不能缺少善良故事的点缀。坐在夕阳下,回忆那些善良的故事,生活的惬意让人陶醉。

 善良,并不需要轰轰烈烈。

 又是一场倾盆大雨,在狂风咆哮过后,天地间顿时像挂着一层纱,灰蒙蒙的,不知过了多久,那条小路的本来的面目又在人面前原形毕露,从此经过的人无处下脚,从此路过的车更是溅的车身面目全非。总有那一群人,穿着筒靴,拿着铁锹,在这段路上撒下汗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也许他们就住在附近,但我清楚地知道,他们不是清洁工人,他们也不是这路段的管理人员,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路没有现在这么平坦,不像现在这样整洁,但这么多年良久不变的永远是那些人善良的心。

 善良,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

 又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早已被风吹得所剩无几作文。风,就这样没日没夜的“忙碌”着,吹走了温暖,带来了风沙。就连停在路旁那些老老实实的自行车它也不肯放过。马路上,放眼望去,只剩下了一对父子,他们在大风中艰难前进,他们从那群已“瘫痪”在地的自行车旁走过,突然,他们放慢了刚才急匆匆的脚步,转身回来,将那群可怜的自行车一一扶起,靠在墙边,然后才匆匆离去。

 我很***,能够将他们的行为尽收眼底,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善良的光芒,即使是那样萧索的天气也给人一份温暖。

 当善良铸进了一个人的品格,她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生活中融入了善良的故事,就是再平淡,也一样充满温暖。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但那些与善良有关的故事,都依旧在脑海中不会消散。

 夕阳已在时间的流逝中羞红了脸,藏在了身后,眼前浮现的,就剩下那些善良的故事了。

典故的故事2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与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与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典故的故事3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高祖李渊次子传说李世民四岁时,一书生见到天他说:"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去后,就***其语,名世民。

 公元629年至649年在位,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年十八岁举义兵。高祖得天下,皆其功。李渊称帝时,封他为秦王。天子齐王多次与谋杀他,终不成。李世民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世充等割据势力。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得为太子,续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又修《氏族志》,发展科举制度。他常以"亡隋为戒",较能任贤,纳谏。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被旧官吏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四年(630年),击败厥,被铁勒等族尊为。还曾发展西域的交通,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交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组的亲密友谊。其后连年用兵,营建宫室,赋役荷重,加深了阶级矛盾。太宗功德兼隆,从善如流,被誉为圣君。太宗继位后,以魏征为柬议大夫,前后陈谏两百余事。

 魏征勇于犯颜苦谏,不畏生,不怕丢官,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每次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无为而治,薄赋敛,轻租税"。太宗对魏征也非常的信任,尊重。太宗曾爱一佳鹞,正在兴趣很浓地逗玩,看见魏征来,马上藏于怀中。魏征奏事时间长,要闷在太宗怀中。

典故的故事4

 一天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们刚从城里乞食回来,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摇动起来,接着听到有人惊呼佛陀受伤。大家相继赶到佛陀的住处。

 佛陀端坐在房中,伤口在脚上,阿难正在细心包扎,一根沾血的木棍横卧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佛陀一定是被木棍所伤。

 “佛陀金刚不坏的身体,为什么一根木棍就能伤害呢?”有***问。

 佛陀开示说:“这就是业缘。说起来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我是个商人,和一位朋友渡海经商,不久就赚得一大笔钱。归途中,我们的船停靠在一个港口,那是个繁华的都市。我的朋友被那里的美女迷惑得六神无主,忘记了回家。有位好心的.船夫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啸的袭击,再不离开,危险就要降临了。我的朋友迷恋那座城市,对船夫的警告置若罔闻,我劝他也没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船只有一条,我不能抛弃他独自先走。一天晚上,我们为此争吵起来,在生存亡的关头,我气极了,顾不了许多,抓起身边的木棍向他挥打过去,他的脚被我打伤。现在,你们不难知道我受伤的理由吧?佛陀应化在此世间,就和众生一样,有生老病,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法则。”

典故的故事5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与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典故的故事6

 华盛顿找马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当他年轻时,他有一个关于找马的轶事。

 有一天,他父亲的一匹马被偷了。华盛顿带着一名警察去了偷马贼的农场,但该男子拒绝归还,并坚持说:“我不知道。”;这是我的马Rdquo

 华盛顿用手捂住了马的眼睛,对偷马贼说:“这是我的马。”;如果这匹马真的是你的,你必须知道白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rdquo

 右眼偷马贼犹豫了一下。

 华盛顿放下蒙着眼睛的手。这匹马的右眼没有瞎。

 我记错了。一匹马左眼瞎了偷马贼赶紧道歉。

 华盛顿再次放下蒙着眼睛的手,马的左眼并没有失明。

 我又错了,那个偷马贼还想争辩。

 是的,你错了。这充分说明这匹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警官说。

 哲学:用你的大脑引导你的对手走上错误的道路,他的错误就是你的胜利。

典故的故事7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堕甑不顾”的这个典故劝告人们,在错误和挫折面前,切不可陷入无穷无尽的忧虑之中,失去前进的勇气。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提倡“破甑返顾”,回过头来看一下,是为了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再犯错误。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

 他在太原的时候,一天上街不小心弄掉了煮饭的罐子,摔得粉碎。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郭泰见了觉得十分奇怪,就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摔烂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典故的故事8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鞍辔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父亲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父亲非常感动,不再赶妻子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感到后悔,后来也把子骞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典故的故事9

  河伯治理黄河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最终治理好了黄河。

典故的故事10

  注音:zhuō dāo rén

 说解:"捉刀人"原指曹操。因上古以刀为笔,竹木简出现后,又用刀修改竹木简上的舛误,后称代人作文字为"捉刀人"。《聊斋志异·张鸿渐》:"时卢龙令赵某贪暴,人民共苦之。有范生被杖毙,同学念其冤,将鸣部院,求张为刀笔之词……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吏,所以,这里的"刀"为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和笔的作用类似。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捉刀,这里指握着刀,拿着刀。;形陋:形象丑陋;代:代替。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考证:国内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对"捉刀"等词中的"刀",均解释为"之刀"或语焉不详。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书〉〈动〉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者:"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别人做文章叫捉刀。

 20xx年11月 ,著名学者宋传伟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考证与推理,在北大中文论坛发表论文〈"捉刀人"的千年之误〉,对这些权威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解释前后矛盾,不能使人信服。在自己的论文中,宋传伟先生大胆否定了传统的解释,认为此处的所谓"之刀"实际应为一种书写工具。认为"捉刀人""捉刀"的目的不是,而是主人身边的"秘书",这样,权威工具书上解释的"代别人作文章"才能顺理成章。这样,对于"捉刀""捉刀代笔""刀笔吏"等词中的"捉"和"刀"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义词:床头捉刀人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成语举例:《捉刀人》是一出新编的曹操戏,北婴编剧,林荫宇执导。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

 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

 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

 既毕的"既" (在)

 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

 此乃英雄也的"乃"(是)

典故的故事11

 吴一栋是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作品在全国全省一些比赛中得过奖,经常有人上门向他索求墨宝。

 这天上午,家里电话响了起来,吴一栋拿起听筒,对方很热情地问:“您是吴一栋吴先生吗?”

 吴一栋回答:“是的,你有什么事情?”

 “哦,是这样的,我是《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大典》的责任编辑小王。我们久闻您的大名,特地邀请您入典……”

 吴一栋不等对方说完,就粗暴地打断:“我不入、我不入!”

 这样的事,吴一栋差不多每天都会遇到。常有陌生人打电话、发信函,邀他入这个名人典、进那个***库,开始吴一栋还挺有兴致。觉得自己的大名和作品进入了这些辞典,说明得到了承认,甚至还会“千古流芳”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就向征集者寄作品寄钱,结果十有八九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偶尔收到几本书,也让人堵心:印刷粗糙,错字连篇,连正规的书号都没有。吴一栋明白了,这些人都是打着邀你入典的幌子,骗你钱财。以后,说什么也不再受骗上当了,对这类事一概拒之千里。

 小王一点也不气馁,继续介绍:“吴老师,您看,咱这大典呀……”

 吴一栋不容对方说完,直通通地回绝道:“不要再说了,我说不入就不入!”说着。“啪”地一下把电话给扣住了。吴一栋心说,对付这类骗子就是不能心慈手软。

 吴一栋高兴得太早了,没过半个小时,电话铃又响了。一接,还是那个小王,吴一栋两句话打发了他,又把电话扣了。过了一会儿,电话又响了。吴一栋再接,还是小王。电话那头的小王,似乎是个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让吴一栋恼怒不已。没有办法,吴一栋只得躲,心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啊?电话***又一次次响起,吴一栋袖手旁观,就是不去接电话。

 这边电话***刚停,那边就有人敲门。吴一栋开门一着,是对门的老陈。老陈进门就问:“你怎么老不接电话啊,你夫人把电话都打到我家里啦,你没有什么事吧?”

 吴一栋哭笑不得地给老陈解释了两句,忙着给老婆回电话。老陈见他放下电话,便说:“你这么躲不是办法啊,得想办法对付他们,不能老是被动挨打。”

 吴一栋苦笑说:“躲都躲不开,何谈对付他们?”

 老陈嘿嘿一笑,指指脑门说:“你呀,动动脑子!”

 老陈走后,吴一栋心想,老陈说得有道理,是得想办法对付他们,不然整天电话骚扰,怎么让人安心做事。

 下午,吴一栋午睡刚起床,电话***再次响起,拿起听筒一接还是小王。吴一栋心里说,还怕你不打来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打来了。吴一栋早想好了对付办法,他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慢条斯理地跟小王通起电话:“小王同志,我真拿你没办法,你说说你那个大典是怎么回事,具体点。”

 小王一听有门,立即热情地介绍起来:“吴老师,是这样的,这部大典是建国以来。全国规格最高、水平最高、权威最高的书法家辞典……”

 吴一栋拿着听筒,嗯嗯啊啊地应着。

 “小王,你能不能把编辑这本大典的主编、编辑、出版社等情况介绍得再详细些,我以前上过当,现在不小心不行啊。”吴一栋喝口茶,对小王说。

 小王可能是说累了,听筒里听得到他咽口水的声音:“行啊,您听我慢慢给您讲。”

 吴一栋等小王把这个问题讲完,又问:“将来发行怎么样?”

 小王又不厌其烦、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开了。

 吴一栋拿听筒的手都麻了,换只手后,慢悠悠地问:“哎,你们那里这几天天气怎么样?下雨了吗?”

 小王一听,警觉起来:“你、你怎么问这个?这与大典有什么关系?”

 吴一栋哈哈大笑:“你拉我入典,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不入你非要逼我入,今天我跟你长聊,就是要让你多付电话费。记住哦,你这是长途电话,一分钟三角钱。从开始到现在,通话已经达到两小时四十七分钟,算算吧,你得付多少电话费。”

 小王傻眼了:“你、你在骗人,愚弄人!”

 吴一栋嘿嘿一笑:“骗人?跟你学的!”

 说完,吴一栋“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典故的故事12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涤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跟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乡足下。

 吴连长带着步队去山那边,说要干个包抄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望到鬼子向城疏们转移的方向走往,口面焦急就唱着抬牛歌走了没去。

 鬼子瞅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替他们领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诈的鬼子讫了怀疑,鬼子头插入战刀要挟二小。二警惕里很镇定,却装出惧怕的样子,对鬼子说,这边有条路,穿从前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扯谎,你想骗皇军。"二***:"那就算了,反正尔也不想去。"鬼子信任了二小,就随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潜伏的山沟,二小机警地从沟边返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钝跑,一边启枪击逝世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扎入了二小的身材,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涨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降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动了进攻,毁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恩,用尖角挑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置到担架上。吴连长叫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略地关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好像被染红了,谦山皆飘着白色的树叶,那风景,漂亮极了。

典故的故事13

 一朵花的禅理

 ***爱好打扮,每天都要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的时候。

 一日,禅师问***:“一朵花有多大?”

 “有的如指头大,有的如拳头大,有的如巴掌大,顶大的,也不过脸盆大吧。”***说。

 “哪花香有多大呢?”禅师再问。

 “花香怎么是多大呢?”***不解。

 “哦,我是指花香能传播多大的空间?”禅师说。

 “有的可以溢满整个房间,有的可以溢满一个广场,如有风,有的花香可以传到几里地开外。”***说。

 “几里地有多少个脸盆大呢?”禅师说,“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灵魂,那么,一个生命灵魂的芬芳,永远比它漂亮的形体传播得更长远,影响得更深广。”

 一条蛇的禅理

 寒冬,禅师和***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要上前去救它,***拦阻道:“师父,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吗?”

 “当然没忘。”禅师说。

 “哪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呢?”***问。

 “救它,就一定要跟农夫那样,把蛇放进怀里去救它吗?”禅师说完,便找来些柴火,在冻僵的蛇旁燃起了一堆火,在火的温暖下,蛇慢慢地活了过来。

 “施善的手段,永远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禅师说,“面对恶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害怕恶报,而放弃施善,而是智慧地选择施善的手段,让我们的善良免遭恶报。”

 一道光的禅理

 当禅师谈到“炫耀”这个话题,***问,炫耀只不过是显摆自己,并不伤害他人,炫耀又有什么不好呢?

 禅师问,为什么白天我们看不见星星呢?

 因为白天阳光太强,过强的阳光遮盖了微弱的星光,所以白天才看不见星星。***说。

 禅师说,在我们的想像中,光越强,我们看得越清晰、越明了,谁知,过强的光,有时比黑暗更能蒙蔽我们的双眼。

 禅师说到这里,又把话题回到了“炫耀”上。禅师说,炫耀就是那一道道强光,为显摆自己而遮盖别人的光亮,为显摆自己而蒙蔽别人、欺骗别人,这难道不是对别人的伤害吗?

 一道阴影的禅理

 禅师有二个***,可一段时间,两***不和,彼此产生隔阂,中间老隔着一层阴影。

 一日,禅师当着两***的面,对着一道阴影,又是用火烧,又是用水泼,又是用土埋,又是找来风扇,对着阴影吹。

 做完这一番后,禅师问两个***:阴影被火烧毁了吗、被水淹没了吗、被土掩埋了吗、被风吹走了吗?

 没有。两***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这时,禅师又拿出一只手电筒,向着阴影照去,顿时阴影消失全无。

 “人与人之间的阴影也是如此,消除阴影的最好办法,不是施暴,不是打击,也不是报复,而是用内心的光亮与去包容它,去照亮它,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彼此间的阴影。”禅师说。

 一颗心的禅理

 禅师***众多,但其中一***十分贪婪。一日,这位***试着问禅师:“心有边界吗?”

 “当然有。”禅师说。

 “哪您为什么常对我们说,一个人的心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呢?宇宙不是无边界吗?”***问。

 “宇宙也是有边界的。宇宙如果无限膨胀,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自我爆炸,自我毁灭。”禅师说,“一个人的心也是如此,当贪婪、欲望之心无限膨胀,突破了边界和底线,也会自我毁灭的啊!”

 ***听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典故的故事14

 有只大老猫跟小猪学会了洗泥澡。它每天都到池塘滚一身泥巴,再用水冲干净,嘿!皮毛刷个干净,还能去掉虱子呢!

 一天,它又滚了一身泥巴,玩累了,在草丛中睡着了。一群老鼠路过这儿,发现一只干巴巴的大泥猫,就把它运回了山洞,朝它吹起气来。拽尾巴,扯胡子,踢臀部,大伙儿直闹得又累又饿了,才一起出门找吃的,只留下一只小老鼠看门。

 大老猫忍着一肚子火,悄声说:“小老鼠,勾勾手,咱俩做个好朋友!”

 小老鼠吓了一跳,听出泥猫在说话,它就双手一背说:“哼!大泥猫,不害羞!老鼠怎么跟你交朋友?”

 “小老鼠累不累?咱俩一起敲敲背。”

 小老鼠把嘴一撇,说:“哼!大花猫,你别耍花招,鼠王出门去买刀,把你的脑袋来砍掉!”

 “哈哈哈,哈哈哈,我对砍头不害怕!”

 小老鼠一听愣住了,眼珠一转说:“大泥猫,你别笑,我用炉火把你烧!”

 “用火烧我更开心,泥猫越烧越坚硬!”

 小老鼠气坏了,端来一盆脏水!

 “泥猫见水好害怕,变成一堆烂泥巴。”大老猫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哭着说。

 嘿!小老鼠一听,可来劲了!“哗”地一下,把一大盆脏水泼了上去。这一泼可了不得,只听“喵呜”的一声,泥猫变成了大活猫。它“呼”地一蹿,把小老鼠逮个正着,一口吞了下去。

 “不怪老鼠长得笨,是我老猫太聪明!”它一边唱,一边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山洞。

典故的故事15

 阿凡提在镇子上开了个的染坊,给附近的乡亲染布,有一次,镇子上新来了个小法官,住在一个财主家里。那财主便觉得十分光彩,到处炫耀。他向阿凡提吹嘘说:“新来的法官老爷,是世上少有的聪明的法官老爷,他学识渊博,脑袋里充满了智慧。”“有可能”,阿凡提说,“因为现在当法官的,办事情只看谁给的钱多,用不着智慧,所以智慧就都在他脑子里存起来了。”一听这话,财主生气地“哼”了一声,回去就告诉给了法官。法官气急败坏,一心想找机会报复阿凡提一下。

 这一天,法官在财主家拿了一匹布,来到阿凡提的染坊,用蛮横的口气说:阿凡提,给我把这匹布好好地染一染,让我看看你有多么高的手艺!”你要染成什么颜色的,法官先

 生?”我要染的颜色普通。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不是绿的,又不是紫的,不是黄的,更不是灰的。明白了吧?当染匠的阿凡提!”法官不怀好意他说,‘听说你的智慧不光存在脑子里,还会用,你能染出来吗?跟在法官身后的财主,也狗仗势他说:阿凡提:要染不出法官老爷要的颜色,法官老爷可不会轻易饶恕你!”阿凡提知道他俩是故意来寻衅闹事的,但仍毫不在意地把布接过来,说:“这有什么难办的呢,我一定照法官先生的意思染。”“你真的能染?”法官看着阿凡提那不慌不忙、满有把握的样子,吃惊他说,“那么,我哪一天来取呢?你就照我说的那一天来取。”阿凡提顺手把布锁在柜子里,对法官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不是星期四,不是星期五,叉不是星期六,连星期日也不是。到了那一天,我的法官先生,你就来取吧,我一定会使你满意的!”法官被说得没了主意,那个财主更傻了眼,他俩一块儿灰溜溜地退出了染坊。

畏开头的诗句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临行前,陆游送他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说:辛弃疾是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使大材小用了。

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

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

大公无私

春秋时,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官缺额,你看派谁去最合适?”祁黄羊想了想,说:“派解狐去最合适!”晋平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答道:“你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纳了祁黄羊的意见,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为,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人们的称颂。

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回答:“祁午最能胜任!”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人家讲你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胜任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祁午当了法官后,非常称职,深受人民的爱戴。

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成语“大公无私”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亲属不徇私情。

--------------------------------------------------------------------------------

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不敢去看她。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

--------------------------------------------------------------------------------

飞鸟惊蛇

释亚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

划粥割齑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四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地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可以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

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竭尽全力

这句成语原作“竭尽心力”,见于《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字孔渠,当过新郑长。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部队缺粮,杨沛帮助过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爱。曹操辅政以后,杨沛升为长社令。他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

当时,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于是将杨沛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杨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见了他,并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遵纪守法。”曹操听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人说:“你们听见了没有,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杨沛还没正式上任,一些豪强地主和皇亲国戚听说杨沛要来邺城了,都纷纷告诫自己的子弟检点一些。

“竭尽全力”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用尽全部力量。

成语典故故事

1. 关于畏的诗句

关于畏的诗句 1.形容无所惧畏的诗句

女革命者秋瑾诗文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

2.形容无畏的诗句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6.生当作人杰 亦为鬼雄.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8.人生自古谁无 留取丹心照汗青.

9.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形容“无畏”的诗句有哪些

1、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释义: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代:苏轼《宋代:苏轼》

释义: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

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代:秋瑾《对酒》

释义: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代:文天祥《扬子江》

释义: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代:陆游《金错刀行》

释义: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9、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1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形容饕餮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饕餮的诗句只有四句:

1、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2、论罪等饕餮,囚衣御方良。

3、饕餮***,臭腐是食。

4、修身以待终,何至陷饕餮。

1、饕餮简介: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又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某些***中所说的龙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远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出现。

2、史料记载:

《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辞海》在解释饕字时说:饕即“贪,《汉书·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参考资料

360百科:

5.关于寒心的诗句

1、梦觉尚心寒

潘阆

《洒泉子》

2、翻雪浪心寒

白居易

《魏堤有怀》

3、老猿心寒不可啸

鲍溶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

4、横隔天心寒似雾

利登

《玉楼春》

5、心寒怯夜清

皮日休

《又寄次前韵》

6、心寒已分灰无焰

罗隐

《村桥》

7、江城砧杵入心寒

高蟾

《秋日北固晚望二首》

8、咽时雪液沃心寒

幸夤逊

《句》

9、泉月话心寒

齐己

《遇元上人》

10、进来阴府心寒懔

王哲

《折丹桂·气财色酒相调引》

11、发心要吃觉心寒

王哲

《杨柳枝·性命须将自己观》

12、一寸灰心寒欲尽

刘敏中

《满江红 次韵答畅泊然》

13、胆冷心寒

李道纯

《满庭芳 授记定庵》

14、至今回首尚心寒

陆游

《东窗》

15、心寒道上迹

陆游

《畏虎》

16、长能面热却心寒

当代

钱钟书

《生日》

17、心寒不解自温存

现代

顾随

《浣溪沙》

18、心寒赤县神州远

白玉蟾

《三衢舟次二首》

19、目动心寒

陈长方

《李邺侯赞》

20、潭影古心寒

陈元晋

《晚步》

21、今年寒食倍心寒

陈著

《次韵前人寒食》

22、春风吹笠客心寒

陈著

《单君范过西皋迂途来访一诗道别》

23、亦使客心寒

戴复古

《所闻》

24、湖心寒影月澄秋

邓林

《江湖伟观》

25、屏心寒梦枕

董嗣杲

《怀庐山》

26、时事转觉令心寒

高斯得

《孤愤吟上十韵》

27、随鸢中跕跕遣心寒

李流谦

《偶成》

28、客心寒食后

林景熙

《桐角》

29、一念一心寒

潘阆

《上李学士》

30、温泉那解客心寒

强至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留题灵泉观》

31、冷射人心寒

释咸润

《五泄山三学院十题·摘星岩》

32、光明不掉寸心寒

释正觉

《观知殿化殿堂灯油求颂》

33、民心欢喜吏心寒

王洋

《送魏滁洲》

34、镜月澄心寒吏胆

吴泳

《送梁漕江归》

35、咽时雪液沃心寒

幸夤逊

《句》

36、网深文峻众心寒

徐钧

《卫鞅》

37、目眩心寒惊反顾

张耒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38、伤心寒食当时事

张元干

《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

39、心寒粘罕兵

张元干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40、松柏有心寒始见

周必大

《次韵秋日禅房

6.畏天命的诗词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注释畏:畏惧。

大人:王公大人。狎:轻视。

侮:侮谩。译文孔子说:“君子害怕的事有三件:怕天命,怕王公大人,怕圣人的言语。

小人不懂天命,因而不怕它;轻视王公大人,侮谩圣人的言语。”赏析 孔子认为,君子心怀仁德,处事必敬,主要敬畏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畏天命。君子下学而上达,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上达天德,从而能知天知命。

知道了自己的了命限,便对于自己所祈求的道德目标自然产生敬畏的心情,唯恐有所失。二是畏大人。

所谓大人是那些有德之人,这是世间的圣者贤者,也是君子的理想人格目标。君子以他们为自己道德的榜样,以此指引、鞭策自己的行为,能不怀敬畏之心吗?世间圣人毕竟不多见,孔子便从不轻易许人以仁。

在他的心目中连自己也不够圣人的资格,那么当时又还有什么人可供其效仿呢?难见圣人,但圣人有德,有德必有言,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圣人的言论,下学而上达,来成就自己。因此君子把圣人言论当作自己行为不可违逆的原则,对其怀着一种戒慎恐惧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正因君子有此三畏,所以曾子曾经引用《诗经》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人不知天命,不尚道德,因此小人不但无此敬畏之心,而且还轻视有德之人,侮谩圣人之言,这便是无知的表现。

君子、小人的区别在此分际甚明。君子知畏此三者,所以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唯恐违仁背礼。

而小人不知畏,为物欲驱使,无所不为,肆无忌惮。

7.畏的成语有哪些

畏的成语有哪些 :

畏葸不前、

畏首畏尾、

后生可畏、

无所畏惧、

人言可畏、

不畏、

民不畏、

初生之犊不畏虎、

讳兵畏刑、

逡巡畏缩、

畏强欺弱、

畏强凌弱、

畏威怀德、

严师畏友、

畏刀避箭、

怀德畏威、

畏影而走、

不畏强权、

视如畏途、

势焰可畏、

畏口慎事、

忧谗畏讥、

望而生畏、

畏蜀如虎、

令人生畏、

畏难苟安、

畏罪潜逃、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畏而爱之

畏葸退缩、

视为畏途、

畏之如虎、

畏影恶迹、

夏日可畏、

阳秋可畏、

畏缩逡巡、

无私无畏、

惟施是畏

8.关于远亲的诗句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诗词:

《杜少府之任蜀洲》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唐: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浣溪沙宋:张孝祥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典故:

莫逆之交、莫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患难之交: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唐朝柳宗元考取进士后经王叔文推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后来转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刘禹锡迁擂州刺史,擂州是蛮夷作乱的地方,为了让刘禹锡照顾家庭,就上书申请与刘禹锡换位。

回答者:羽毛和翅膀 - 状元 十四级 5-11 12:54

《列子·汤问》记载了春秋战国时的一段流传千古的知已佳话: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善听,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皆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俞伯牙为此感叹:“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后来:钟子期因打柴不幸滚落山崖身亡。子期逝去,伯牙断琴以谢知音。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而乐为知己者奏。为此:岳飞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1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回首三十余载,坎坷曲折曾经。千辛万苦度人生。南窗人不寐,秋夜独沉吟。 写就诗文无数,读来满纸真情。从来难觅是知音。今宵离别后,何日再追寻。--《临江仙》樊南

*注1: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