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章国故解正确生肖-朝章国典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9-19 0
  1. 朝张郭典什么意思
  2. 反应古代礼物风俗,典章制度的词语
  3. 带章的成语有哪些
  4. 张居正的资料?
  5. 章绂的成语章绂的成语是什么
  6. 朝开头的成语接龙

成语 解释 花朝月夕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溘先朝露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形容得过早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朝不保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不及夕 形容情况危急。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不谋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朝穿暮塞 比喻频繁地兴建房屋。 朝发夕至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朝过夕改 形容改正错误快。 朝华夕秀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朝齑暮盐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朝梁暮陈 比喻随时变节,反复无常。 朝令暮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朝令夕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朝气蓬勃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朝乾夕惕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朝秦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升暮合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朝闻夕 早晨闻道,晚上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朝夕相处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朝阳丹凤 比喻贤才逢明时。 朝云暮雨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丹凤朝阳 比喻贤才逢明时。 得胜回朝 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电光朝露 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断烂朝报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匪伊朝夕 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指是子不少。 凤鸣朝阳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浮云朝露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改朝换代 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 江汉朝宗 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流水朝宗 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灭此朝食 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盆朝天,碗朝地 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暮虢朝虞 春秋时晋国***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热火朝天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人生如朝露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危如朝露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一朝之忿 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 一朝天子一朝臣 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一朝一夕 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有朝一日 将来有那么一天。 月夕花朝 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鼻孔朝天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不讳之朝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朝朝暮暮 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朝成暮徧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朝更暮改 早晨刚改过,晚上又变了。形容主意不定,一会儿一个样。亦作“朝更夕改”。 朝露溘至 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朝野上下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朝衣东市 谓大臣就戮。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 朝章国典 见“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朝锺暮鼓 见“朝钟暮鼓”。 东市朝衣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返本朝元 犹言返本还源。 匪朝伊夕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极言时间之短。 改朝换姓 见“改朝换代”。 花朝月夜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脚心朝天 的隐语。 九间朝殿 亦作“九间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暮楚朝秦 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暮爨朝舂 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暮翠朝红 形容爱情不专一。 暮鼓朝钟 见“暮鼓晨钟”。 暮暮朝朝 犹言日日夜夜。 暮去朝来 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暮四朝三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暮想朝思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暮雨朝云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人生朝露 形容人生短暂 三朝五日 三、五天。 身先朝露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亡。 势倾朝野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危若朝露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亡。 夕惕朝干 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夏虫朝菌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比喻极短的生命。 枵腹终朝 谓终日饿着肚子。 一朝千里 犹一日千里。 一朝之患 突然发生的祸患。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以夜继朝 犹言以夜继日。 月夜花朝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云朝雨暮 指男女欢会之时。 早朝晏罢 很早上朝,很迟退朝。谓勤于政事。 朝不保暮 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朝趁暮食 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朝成暮遍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朝成暮毁 形容翻新之速。 朝成夕毁 形容翻新之速。 朝发暮至 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朝歌暮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朝欢暮乐 指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 朝梁暮晋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朝梁暮周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朝攀暮折 指不断地攀折。比喻时时遭摧残。 朝干夕愓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朝干夕惕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朝前夕惕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朝折暮折 比喻时时遭摧残。 朝生暮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朝生夕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朝闻夕改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朝阳鸣凤 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朝夷暮跖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朝饔夕飧 指才疏力薄,除吃饭外别无所能。 朝钟暮鼓 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朝种暮获 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时间短促。 朝奏暮召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朝奏夕召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只争朝夕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百川朝海 〖解释〗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解释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示例故事 朝乾夕愓 〖解释〗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朝闻道,夕可矣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夕惕朝乾 〖解释〗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 仰面朝天 〖解释〗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解释〗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解释〗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解释〗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素面朝天

朝张郭典什么意思

安常习故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安故重迁 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朝章国故解正确生肖-朝章国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故步自封 故:过时的,旧;故步:老步子;封:限制;自封:自我封闭。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禾黍故宫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毛举细故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纳新吐故 吸入新鲜的吐出陈旧的

安常守故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安堵如故 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安然如故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不忘故旧 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记老朋友。

不主故常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持之有故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触目如故 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丹心如故 丹心:忠心。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

蹈常袭故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涤故更新 涤除陈旧,换上新的。

鼎新革故 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多故之秋 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

非亲非故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奉行故事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革故鼎新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故作高深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故宫禾黍 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故封识 原来封存的标记。

故剑情深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故态复萌 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故技重演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故入人罪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俭故能广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江山如故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狂奴故态 狂奴:对狂士的亲昵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旧称狂士的老脾气。

老于世故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门生故吏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明知故犯 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明知故问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平白无故 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十亲九故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深情故剑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微过细故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吐故纳新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送故迎新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无缘无故 没有一点原因。

袭人故智 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袭故蹈常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一见如故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依然如故 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一改故辙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依然故我 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

沾亲带故 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

欲擒故纵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故甚其词 〖解释〗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饱谙世故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饱经世故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饱练世故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变故易常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朝章国故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戴笠故交 谓贫贱之交。

蹈常习故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故习常 见“蹈常习故”。

革故立新 见“革故鼎新”。

故步自画 犹故步自封。

故伎重演 见“故技重演”。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故弄虚玄 犹故弄玄虚。

故态复还 见“故态复萌”。

故纸堆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故作玄虚 犹故弄玄虚。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门生故旧 指学生和旧友。

凭白无故 犹言无缘无故。

弃故揽新 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羌无故实 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也比喻没有根据。

去故纳新 犹言去旧迎新。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拾陈蹈故 因袭陈词滥调

踏故习常 谓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玩故习常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无故*** 犹言无病***。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无亲无故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吸新吐故 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喜新厌故 见“喜新厌旧”。

新故代谢 同“新陈代谢”。

虚应故事 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循常习故 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厌故喜新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

遗黎故老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引新吐故 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

迎新送故 见“迎新送旧”。

指亲托故 指为亲戚,***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诛故贳误 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自我作故 由我创新,不循旧法。

钻故纸堆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按堵如故 〖解释〗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故人之意 〖解释〗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故态复作 〖解释〗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倾盖如故 〖解释〗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去故就新 〖解释〗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他乡故知 〖解释〗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

他乡遇故知 〖解释〗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习故安常 〖解释〗指习惯于规。

案堵如故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反应古代礼物风俗,典章制度的词语

朝张郭典意思是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汉语成语,拼音是cháo zhāng guó gù,意思是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且介亭杂文》是1***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鲁迅。《且介亭杂文》“且介”两字源于“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即“半租界”收集1934年所作杂文,命名为《且介亭杂文》。

“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只剩下一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同时出版。前两集由鲁迅亲自编定,后一集里部分稿件也经集中,其余则由夫人许广平代为辑成。

且介亭杂文的附记:

《草鞋脚》是现代中国作家的短篇***集,应伊罗生(HIsaacs)先生之托,由我和茅盾先生选出,他更加选择,译成英文的。但至今好像还没有出版。

《答曹聚仁先生信》原是我们的私人通信,不料竟在《社会月报》上登出来了,这一登可是祸事非小,我就成为“替杨邨人氏打开场锣鼓,谁说鲁迅先生器量窄小呢”了。有八月三十一日《大晚报》副刊《火炬》上的文章为证。

调和绍伯——读《社会月报》八月号“中国人是善于调和的民族”——这话我从前还不大相信,因为那时我年纪还轻,阅历不到,我自己是不大肯调和的,我就以为别人也和我一样的不肯调和。

带章的成语有哪些

衣冠礼乐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朝章国典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张居正的资料?

搜章摘句 搜:寻求;摘:选取。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率由旧章 率:遵循;旧章:老法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

龙章凤姿 章:文***。蛟龙的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出众。

祖述尧舜,***文武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紫绶金章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显爵。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钩章棘句 钩:弯曲;章:章节;棘:刺;句:文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斐然成章 斐、章:文***。形容文章富有文***,很值得看。

照章办事 按照规定办理事情。

章台杨柳 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章决句断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章句之徒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章句小儒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援笔成章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相得益章 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文章宗匠 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章宗工 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星斗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写得漂亮,超群出众。

文章宿老 宿:年老的,长期从事的。指擅长文章的***。

文章山斗 指文章为人所宗仰。

文章魁首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文章钜公 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同“文章巨公”。

文章巨公 巨:大。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

文章经济 文章和经世济民之才。

文章盖世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脱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染翰成章 指提笔成文。

千章万句 犹千言万语。指书面文字。

七步成章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满腹文章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率尔成章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龙章秀骨 比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凤函 比喻文***炳焕。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

连章累牍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狼狈周章 指仓皇惊恐。

***琢句 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掇拾章句 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断章摘句 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断章取义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雕章镂句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金章紫绶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显爵。

金章玉句 指华丽的诗文。

鸿章钜字 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含章挺生 指内怀美质而挺秀。同“含章天挺”。

含章天挺 指内怀美质而挺秀。同“含章挺生”。

高头讲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黼黻文章 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泛指华美鲜艳的色彩。

凤彩鸾章 形容诗文的文***华丽。

凤***鸾章 形容诗文的文***华丽。

分章析句 指雕琢推敲文章。

断章取意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同“断章取义”。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雕章琢句 象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

雕章缛彩 比喻文彩绚烂。

雕章绘句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同“雕章镂句”。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出语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朝章国故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朝章国典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残章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杂乱无章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月章星句 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下笔成章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文章憎命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

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沉吟章句 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节和句子,亦指诗文。默默地琢磨构思诗文。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章绂的成语章绂的成语是什么

张居正概况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详细:

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庆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应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风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张居正(1525一1582),字叔大,号太岳。嘉靖四年(1525),当张居正在荆州江陵(今属湖北)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坠地的时候,其先祖的余荫对他早已不能关怀庇护,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个白龟梦。梦中的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自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白圭的确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这一年,居正补府学生。四年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又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可赐编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工人争夺首辅职位的结果是夏言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作为新科进士的张居正自然没发言权。但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他对朝廷的政治***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嘉庆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他在《荆州府题名记》(《张文忠公全集》卷九)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玉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明史.张居正传》)。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隆庆元年(1567),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此时的他大概不会忘记自己十三岁写下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三十年后,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手”了。

“摄夷蛮骚乱,锄当路芝兰”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踌躇满志。这时的明王朝,内则土地兼并,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面对这些,张居正无法轻松。

而更使张居正感到担心的还是内阁内部日益白热化的政治斗争。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篙倒台后,徐防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沼,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但不久,隆庆二年(1568),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张居正曾是高拱知已,后发生嫌隙。高措又和权宦冯保不和。隆庆六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撺掇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平心而论,徐阶和高拱都是十分能干的首辅,他们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作了不少具体和局部的努力,然而终因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改革弊政的才干与气魄,到张居正继任首辅时,明王朝仍然是危机重重。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出困境。早在隆庆二年八月,他托《陈六事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六)中,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张文忠公全集》卷三一《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

还在隆庆年间,入阁不久的张居正在首辅徐阶和内阁重臣高拱的支持下,主持了固巩边防的工作。

隆庆四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鉴于此事非同小可,张居正写信,要祟古立刻把详情“密示”于他。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时遗一小孩即把汉那吉,把汉那吉长大娶妻比吉,后爱上姑母之女三娘子并再娶。然而,身为外祖父的俺答也爱上了三娘子意据为己有。于是祖孙之间为一个小女子心中结怨,演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居正接到报告,再次写信给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汉那吉,并派人通报俺答:“中国之法,得虏酋若子孙首者,赏万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断汝孙之首以请赏,但彼慕义而来,又汝亲孙也,不忍杀之。”(《张文忠公全集》卷二二《答鉴川策俺答之始》)然后,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时奏疏皇上纳降。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俺答的骑兵如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双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

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说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

隆庆五年,穆宗在后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以心奉尘刹,不求自身利

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加之皇帝的穷奢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由于张居正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这才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基于上述看法,张居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他的改革。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八《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而而夕奉行”(《明史.张居正传》)。

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实行考成法的最大收获也正在于此。

张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时,将追收逋赋作为考成的标准。万历四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张文忠公全集》卷四五)可见,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更远远不能满足王公贵族的无限挥霍。张居正认为人“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都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比如他通过加强对官吏的考核,裁减冗员,节省朝廷的俸禄开支。据对“两京大小九卿及各属,有沉滥者裁之”,竞“汰冗员二三”。同样,张居正也通过各种途径削减朝廷的军费开支。一方面与鞑靼人修好,通贡互市,保持边境安定,减少战争费用,另一方面也大量削减抚赏开支。到万历二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同时,张居正还要求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勒紧裤带,和大家一道过紧日子。他不仅多次向神宗提出“节用爱民”,“以保国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费上,也是锱株必较,寸步不让。万历七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被废止。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使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

对于自己的用度,张居正也是力戒奢华。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参加篆修穆宗实录,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

张居正在整顿吏治、厉行节约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对家属也严格要求。儿子回江陵应试,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父亲生日,他吩咐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里祝寿。万历八年,居正次弟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对于明王朝来说,张居正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他早在内阁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时候,写过一偈:“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的确是做到了。

“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与青天”

作为一名杰出的理财家,张居正深知只顾节流尚不足以解决问题。而要彻底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开辟财源,增加收入。

但张居正反对通过“开利源”来理财,因为在他看来,“夫天地生财止有此数,设法巧取,不能增多”他早年曾较多接触下层人民,深深懂得安民养民后国富的道理,他指出:“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那末,如何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呢?当时明王朝的庞大机器都由田赋支撑,而田赋收入因土地兼并和负担不均而很难增加。为此,张居正提出惩办***,清理欠赋和清查田亩等三项措施,其中尤以清查田亩声势浩大。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田地进行了认真的清丈,但也有一些地方官吏缩短弓步,溢额求功。如浙江海盐“水涯草堑,尽出虚弓,古冢荒塍,悉从实税。至于田连阡陌者,力足行贿,智足营奸,移东就西,***此托彼。甚则有未尝加弓之田,而图扇人役积尺积寸,皆营私窖。遂使数亩之家,出愈增而田愈窄焉。”然而由于大部分州县清丈彻底,革豪右隐占,额田大有增加。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6顷,比隆庆五年(1571)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但从理财的角度看,清丈田亩对于朝廷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增加财政收入起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张居正很清楚,仅靠清丈田亩还远远不能彻底改变赋役不均和胥吏盘剥问题,不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就无法保证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贫民倾家荡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赋役改革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一旦过多触犯权宦土豪的利益,弄不好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使自己的所有心血前功尽弃。

当时,不少地区已在试行适应本地区的赋役改革方案,如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的“里甲银”,浙江、广东的“均平银”,福建的“纲银”,还有江南的“十段锦”,以及有些地区的“一条鞭法”等。

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成绩。当时御史傅汉臣曾上疏说:“顷行一条鞭法。……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此后王宗沐在江西,潘季驯在广东,庞尚鹏在浙江,海瑞在应天,王圻在山东曹县也都实行过一条鞭法。海瑞在应天府的江宁、上元两县“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

万历五年,山东东阿知县白栋推行一条鞭法,全县钱粮均按地丁起科。但由于这种做法 触犯了官绅的利益,他们便制造浮言,户科部给事中光懋说:“至嘉靖末年,创立条鞭,不分人户贫富,一例摊派;……然其法在江南犹有称其便者,而最不便于江北。如近日东阿知县白栋行之山东,人心惊惶,欲弃地产以避之。请敕有司,赋仍三等,差由户丁,并将白栋纪过劣处。”幸亏张居正及时派人前往东阿巡察,才知道光懋歪曲事实。于是张居正拟旨答复:“法贵宜民,何分南北?各抚按悉心计议,因地所宜,听从民便,不许一例强行。白栋照旧策励供职。”又致书支持白栋的左都御史李世达:“条鞭之法,近旨已尽事理,其中言不便十之一二耳。法当宜民,政以人举。民苟宜之,何分南北。”

张居正认为一条鞭法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可以“不分南北”,在全国普遍推广。万历九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一条鞭法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它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别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征收总额的规定,给胥吏横征暴敛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是它的主要不足。

张居正的理财并不限于一味地为朝廷公室谋利,而且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实际生活。他通过多种渠道设法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时还直接提出减免人民的税负。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1567)至万历七年(1579)间各省积欠钱粮。另外,张居正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一触即发的阶级矛盾,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劳瘁于国事,人亡而政息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末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撤手人寰。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已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呢?居正在位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已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帝王的逻辑!居正既,神宗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不久,言宫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饿的饿,***的***,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竞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

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朝开头的成语接龙

章绂的成语有:朝章国故,雕章缛彩,钩章棘句。

章绂的成语有:残章断简,兼官重绂,朝章国故。2:拼音是、zhāngfú。3:结构是、章(上下结构)绂(左右结构)。4:注音是、ㄓㄤㄈㄨ_。

章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

二、引证解释

⒈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引唐杜甫《客堂》诗:“居然_章_,受性本幽独。”仇兆鳌注:“章_,谓所服_鱼。”《旧唐书·张九龄传》:“清流高品,未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_。”宋王_之《渑水燕谈录·歌咏》:“并土儿童君再见,会稽章_我偏荣。”明宋濂《章氏三子制字说》:“其章_之蝉联,勋业之_煌,溢於史册而播於士大夫之口者,先后相属也。”

三、网络解释

章绂章绂(zhāngfú),汉语词语,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

关于章绂的诗句

居然绾章绂岛夷章绂玷黄花不如我自解章绂

关于章绂的词语

雕章缛彩残章断简文章盖世凤***鸾章镂簋朱绂钩章棘句龙章秀骨含章天挺分章析句金章玉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章绂的详细信息

朝三暮四、

朝令夕改、

朝秦暮楚、

朝朝暮暮、

朝思暮想、

朝奏夕召、

朝乾夕惕、

朝气蓬勃、

朝云暮雨、

朝钟暮鼓、

朝夕相处、

朝不保夕、

朝生暮、

朝闻夕、

朝种暮获、

朝发夕至、

朝生夕、

朝奏暮召、

朝歌暮弦、

朝阳丹凤、

朝梁暮陈、

朝斯夕斯、

朝里无人莫做官、

朝夷暮跖、

朝经暮史、

朝齑暮盐、

朝闻夕改、

朝欢暮乐、

朝不谋夕、

朝不及夕

朝衣东市、

朝穿暮塞、

朝饔夕飧、

朝成暮毁、

朝章国典、

朝梁暮周、

朝折暮折、

朝成暮徧、

朝阳鸣凤、

朝歌夜弦、

朝乾夕愓、

朝过夕改、

朝前夕惕、

朝升暮合、

朝章国故、

朝趁暮食、

朝成暮遍、

朝不虑夕、

朝更暮改、

朝令暮改、

朝华夕秀、

朝成夕毁、

朝三暮二、

朝野上下、

朝露溘至、

朝发暮至、

朝锺暮鼓、

朝闻道,夕可矣、

朝攀暮折、

朝梁暮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