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还乡了却来劝纣王改过的是谁,告老还乡还有什么说法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3 0
  1. 封神演义中有两人,死后灵魂不直接进封神台,为何却去找纣王?
  2. 比根是谁?有哪些通过对比挖心的史实和传说?
  3. 千古奇冤商纣王,身为末代君王,他东征西讨,和东夷两败俱伤

这是因为当时的商朝气数未尽女娲不能逆天命杀了纣王所以另寻他法。说起纣王相比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荒*无道和麻不不仁,所以很多***中也将纣王缺点无限放大。在《封神榜》中更是有关于纣王亵渎女娲的情节,虽然当时女娲非常气愤但却不能直接杀死纣王。

***中有关纣王亵渎女娲的情节是纣王登基初始还不太了解女娲此时容商向纣王说了女娲的功劳以及她上古之神的身份,劝说纣王去上香。纣王听后欣然同意了,但是到了女娲庙之后一阵风吹来撩开了女娲神像的幔帐。纣王抬头一看女娲神像身姿绰约面容角色,于是纣王起了歪心思在柱子上留下一首诗亵渎女娲。虽然当时很多人劝纣王洗掉字但是纣王所拒绝表示自己只是由衷赞美。

果然在女娲去朝贺伏羲等其他神灵的时候看见了纣王留下的诗,女娲非常生气并且放言一定要给纣王一个报应看看。但当女娲想找纣王麻烦的时候却被两朵红云挡住了,这也在告诉女娲商朝气数未尽不能造次。考虑到不能逆转命数所以女娲只好作罢放弃亲手曲纣王性命的机会

告老还乡了却来劝纣王改过的是谁,告老还乡还有什么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是女娲令生一计用招妖幡招来了三只妖怪,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妲己三人。女娲命令三只妖怪去迷惑纣王加快商朝的灭亡,所以后来就有了妲己迷惑纣王而纣王被美色迷惑最终商朝灭亡的结果。可以说女娲对于纣王并不是不报复而是在等待时机,所以最终女娲实现了这个目的。

封神演义中有两人,死后灵魂不直接进封神台,为何却去找纣王?

1、李斯《谏逐客书》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于秦国的历史功绩,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以负于秦哉",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3、魏征直谏唐太宗。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4、触龙说赵太后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5、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见,后者专门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为后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褚遂良说:“自古以来的史家传统,就是记录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恶,作为后世的借鉴。只听说君王努力不犯过失,没有听说过要亲自观史的。”

太宗问:“我要是做了不当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

褚遂良说:“那是我的职责,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如实记录。”

旁边的另一位大臣插话说:“即使遂良不记下来,天下人也会记住的。”

太宗毕竟是个开明的皇帝,也就不在这件事上较真了。从此之后,他对褚遂良更为器重了。

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书令的重任。

6、晏子向景公进谏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7、烛之武进谏秦伯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烛之武说服了秦国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然后秦伯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8、秦朝李斯进谏。一些官吏建议秦王嬴政驱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反对并向秦王进谏,李斯并分析了驱逐客卿坏处,反复阐明了驱逐客卿的错误。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意见,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同时李斯也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扩展资料:

劝谏拼音:quàn jiàn

出处与详解:规劝谏诤唐

1、元稹 《连昌宫词》:“ 姚崇 宋璟 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2、《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同乡有个举人 朱大径 善口劝谏了几遭,只是不悟。”

比根是谁?有哪些通过对比挖心的史实和传说?

其实在封神榜中,像哪吒、杨戬等人他们死后虽然都是去封神榜。但是他们还有短暂的时间去见自己想见的人。以托梦的方式去和想见的人告别,或者交代某些事情。下面就有两个人并没有急着赶往封神台而是以托梦的方式找到了商纣王。

第一个人是商朝太师闻仲,闻仲可以说是一个忠臣了,在伐纣的征战中死于绝龙岭。而他死后并没有直接奔赴封神台而是先去朝歌城找了纣王,并且以托梦的方式与纣王沟通。书记典故中曾这样记载:“太师忠心不灭,一点清净飘至朝歌,见纣王,诉其情”。闻仲灵魂此行目的并非诉苦埋怨,而是再一次的来劝谏纣王。当闻仲来到鹿台时,纣王感到头脑发昏倒头就睡。在梦中闻仲劝诫纣王要体恤民情,仁政治国,不要在荒*无度,不要在听信小人的谗言。不然国都就会毁在他的手里。

第二个人是商纣王的儿子,殷郊。纣王这时仍在与妲己饮酒作乐,视朝政于不顾。书记典故中这样记载到,“殷郊怨心不服,一阵马径往朝歌城而来”。纣王感到睡意袭来再一次昏昏大睡。梦中殷郊劝诫纣王要施行仁政,以德服人不要在欺压百姓更不要走汤桀的老路,遭到灭国之灾

随后闻仲,殷郊便赶往封神台了,从侧面反应出二人以托梦的方式来劝诫纣王,让纣王实施仁政。不要在荒*无度了。而纣王缺听从小人谗言,妖怪蛊惑。所以这也是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千古奇冤商纣王,身为末代君王,他东征西讨,和东夷两败俱伤

比撕心裂肺的故事:比挖心裂肺的史实和传说

毕赣,姓墨夷。生于夷丙子七祭,卒于公元前1063年。他一生忠君爱国,主张“民本议,士子志在道”。“他是商朝贵族商人王上泰鼎的儿子。比小时候聪明,勤奋好学。20岁时,辅佐狄以太师之位,并被委以孤儿之职,辅佐帝辛。从政40余年,主张减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提倡冶铸,富民强兵。毕赣是殷帝定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至宰相少师。受其弟狄彝之托,忠心辅佐我侄儿——的少爷纣王。帝辛于10月26日,即戊寅祭祀冬的第32天,被纣王所杀,享年63岁。

故事

记载了商朝的纣王被妲己迷惑,失去了美德,迷失了方向,变得不道德。他还认为,朝臣如费仲和幽魂是***的。作为纣王的叔父,丞相毕赣责无旁贷地不时劝谏纣王,但妲己等人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一天晚上,毕赣奉纣王之命前往芦台迎接神仙的到来。酒过三巡,他发现妲己和他请来的仙人都是狐狸的化身,于是暗中要求镇王吴黄杀了妲己的狐族,这让妲己怀恨在心,设下毒计杀死毕赣。

一天,妲己一脸病容地告诉纣王,他的心脏病复发了,并且患有肠绞痛。他想起小时候要被不同的人救活,得了一块玲珑心,吃了汤剂,病就好了。但如果他没有细腻的心,他的人生就完了。妲己是忠君贤臣,心必细腻。他可以借一块食物,等他康复了再还给他。纣王相信它,也就是他的生命。

与气味相比,他既生气又惊讶。情急之下,他打开姜子牙留下的锦囊,发现里面有符咒和救命咒:将符咒烧成水,服在肚子里,可以保护内脏;剖腹产后,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卖“无心菜”,就要问“人要是无心呢?”如果卖菜的回答“人不小心,照样活!”你不会死;但是卖菜的回答说:“人不小心就会死!”你会死的!不用管那么多,就是按照提示里的方法去做!

到了法庭上,他破口大骂:“妲己***!我死了,就能看到始皇帝是无辜的!”又哭:“第一汤王!我敢肯定是唐朝二十八世纪,又不是大臣不贞!”然后他拔出剑,割了自己的腹部,但是血没有流。比干的手***心脏,扔在地上,掩袍不语速度向城门外走去。

毕赣不发一语,策马疾驰数里。突然,他听到一个女人在叫卖乱七八糟的盘子。毕赣勒住马,问道:“人不小心怎么办?”女人回答:“人不在乎就死了!”比那时,我叫了一声血,我的生命就消失了。

后来姜子牙帮助周成功灭周,被尊奉于世纪初的佛法僧,而比干则被谥号为“文曲星君”。

甘比之死

商朝末年,帝辛暴虐荒*,敲诈勒索。他叹道:“主不谏则不忠,不谏则畏死。若有,不谏则死,忠义矣。”然后去摘星楼强烈建议三天。问他为什么要自立,毕赣说:“自立是由于善行义举”。他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心中有七样东西。你什么都信吗?”因此,他已经64岁了。

历史事实和传说的比较分析

毕赣是商朝的一位忠臣

比根是商纣王的叔叔,但他也是纣王王位的积极竞争者。年:帝乙在位时间较短。病重期间,他宣布比根、姬子等人入宫商议王位继承事宜。姬子建议迪伊让他的长子和幼子继承王位,但比甘推荐了他的次子帝辛。因为威兹不是狄义的第一任妻子所生,比根不同意姬子的建议。最后,帝乙***纳了比干的建议,立辛为皇位继承人。狄义重病期间,比干祈求鬼神保佑弟弟健康,并立下誓言,只要弟弟能康复,他宁愿去死。

狄懿死后,纣王即位,比干全力辅佐纣王治理国家。看到纣王在政治上被冷落,他坦率地提出***,并把纣王带到祠堂祭祀祖先,向他讲述了历代拓荒的艰辛。虽然纣王表面上点头称是,但他并没有真正改过自新,反而更加颓废暴虐。“主不谏则不忠,不谏则畏死,即不谏而死,则忠”。毕甘冒着被杀被灭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给纣王出谋划策,抨击和指责纣王***皇后、大臣和堕落的王子,斥责他的暴政。纣王无言以对,恼羞成怒,问毕赣:“你怎么这么固执?”毕甘答道:“你有一个诸侯,你父亲有一个诸侯,你有一个朋友。下官身为大臣,自有进退之义!”纣王又问:“什么是正义?”毕赣曰:“夏杰不能仁政,失天下也。我,国王,从这个无情的国王身上学到了。你不怕失去这个世界吗?我今天的建议是正义之所在!”纣王听了,勃然大怒,决定拔掉比干的眼中钉,于是说:“听说圣人之心有七招,我什么都信?”之后,他命人剖开比根的肚子,取出他的心和肝,并下令全国说:“少师比根恶言迷惑人,必被杀,心被夺。”公元前1029年夏天的4月4日,比根在朝戈摘星台上被纣王杀死。

毕***后,葬于朝戈城南35里的王集。今天,在卫辉城北约7.5公里处,敦坊店乡有一座像小山一样的大土堆,就是毕干墓。由于毕干庙的存在,该村又被命名为毕干庙村。周武王灭商后,认为毕干是一位伟大的大臣,应该受到表彰。他在蓟县为毕干封墓,毕干葬于此。记载于封神榜年的武王尹柯封比干墓,真实记录了这段史实。北魏孝文帝因墓而建庙,后来的皇帝多次修建陵园。

“对比切心”的民俗学;

传说比根的心被纣王挖出后,他藏起长袍,一言不发。他的脸看起来很土,他独自向南骑去。当他知道自己南行的心意时,他的心就会成长。去木叶郊外的时候,遇到一个卖“无情赖”的老婆婆。甘问:“菜可以没有心而活,人可以没有心而活?”老妇人说:“食物没有心可以活,人没有心就会死!”我听后叹了口气,吐血,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突然,天地一片漆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回到一座坟墓里,比干的尸体被埋在土里,被称为“***墓”。如今,每当绿叶变绿,必干的坟前就会铺满三叶无情菜。传说这种没心没肺的植物,原本是比干七头心做的,墓地周围的古柏,因为悲伤过度,都站不起来抬不起头来。后来都变成了“弯柏树”。

如今,3000年过去了,虽然比干的身体早已化为尘土,但比干一生的正直和正直将永远留在人间,载入史册。后人的评价是“自古以来,不肯进谏的王不如忠臣,自古以来,忠臣糜

史书中说,商纣王,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在位时间约为三十年。他继位之后,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众叛亲离,终于浩浩荡荡的起义军站起来了。

可以说,商纣王这个末代君王,具备了一切亡国之君具备的特质,似乎亡国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然而,商纣王真的就如此不堪?若真是如此,他还能坐在君王宝座将近30年之久?要知道,赵高那厮毁了数代秦人苦心经营的大秦王朝,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完成了。

1.商纣王的残暴

不少文字记载,商纣王建设朝歌城,横征暴敛。对待***极为不人道,有多不人道呢?

1.炮烙之刑。他对待罪犯十分残暴,发明了炮烙之刑,就是造一个巨大的铜柱,用炭火烧红,然后让***爬到柱子上,一直到烧死为止,可以说***临死前受尽了折磨。

这没的说,古代对待罪犯的确不人道,但这说明不了什么,明朝的酷刑比他这残忍多了,特别是凌迟之刑,让人听起来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2.食人肉。商朝末期,有个诸侯王,名叫梅伯。这个人敢于直谏,是一个魏征那样的直性子人,他多次劝商纣王,不要滥用酷刑,要藏富于民,对***好一点,对犯罪分子要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政治教育,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商纣王不但没有听,还把这个诸侯王梅伯杀了,并且把他剁成肉酱分给其他诸侯王吃。

这件事的可信度,就没那么高了。无论什么时候,把人剁成肉酱,都是一个极刑,梅伯只是给他提意见和建议,就算态度再差,他也是一个诸侯王,最多被贬谪为平民,如何遭受这样一个极刑?还让其他人吃了他?

3.挖比干心。《封神榜》中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纣王被妲己迷惑,决定挖出比干的心脏,从此比干成了财神,铁面无私。

比干劝谏纣王时说:"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王说,“我听说圣人有七窍,也不知道真***,你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吗”?然后比干就死了。这商纣王难道是要学医,做活体器官研究不成?他难道一点好坏就不分,因为大臣刚直,就杀了人家。如果真是好坏不分,比干如何做到这个位置的?纣王的部队,为何在早期那么能打仗?

4."刳剔孕妇"。按照古人的逻辑,商纣王或许真是一个医学爱好者,他和妃子打赌,就赌某个孕妇,肚子中的胎儿是男是女。为了尽快验证打赌结果,他下令让别人剖开了孕妇肚子。

商纣王若真是如此,那他自己可以自尽了,死一万次都不足惜。

那么他凭什么坐江山30年?

都说成王败寇,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但是能够给那段历史画一个大概的轮廓。

2.做一个大概的历史还原

商王朝末期,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商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王,纷纷造反,拒绝纳税,商纣王指挥不动这些所谓的下属了。

东夷会没事抢劫王畿的财物和粮食,商纣王非常不开心。西边势力也渐渐做大,特别是周侯昌,此时已是心腹大患。帝辛,他自身武力值极高,也曾想力挽狂澜,恢复商朝的鼎盛局面。

他对内实行严刑峻法,妄图遏止四分五裂的局面,对外积极征战,希望保护国土安全,且积极开疆拓土。他对内的高压政策,让士族恐惧,连比干王叔都被杀了。他提拔多位外姓将领,如恶来等人,掌控着军事上的绝对领导权。他在政治上实行制衡之道,在军事上用战功凝聚人心。

商纣王对东夷进行军事打击,对西进行军事演习来武力震慑,甚至还杀了姬昌,让周不敢轻举妄动。他集中优势兵力,将东夷打残,但冷兵器时代,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战打了整整十年才决出胜负,商王朝的精锐部队死伤很多。

这时候,西部边陲蠢蠢欲动,商纣王想去剿灭之,但当他点兵的时候吓了一大跳。

当年跟着他东征西讨的老班底,此时已经所剩无几,而那些新兵蛋子和俘虏,还需要不短时间的磨炼和练兵,一时间,他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剿灭西边叛党。他开始休养生息,但是对外仍旧摆出强硬的姿态,就像老虎一样,就算自己受伤了,也不是谁都敢招惹的。

起初周王朝确实不敢轻举妄动。

无奈的是,商纣王这里还是出了叛徒,大夫甲、内史向挚等高级官员因为犯了事,叛逃至周,他们一五一十地说了商王朝目前面临的困境,包括财政的亏空、兵源的锐减、商纣王不敢轻举妄动的主要原因等。

周听后,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探,确定消息属实后,一举拿下了商的都城,商王朝彻底覆灭。

3.为什么商纣王的名声这么差

上面说了,商纣王文武双全,东征西讨,任用贤明,连威名赫赫的恶来也用了,他为什么就失败了?历史上为什么会一门心思的骂他?

1.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

不得不说,商纣王确实是打败了,这没什么好说的。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周书写的,那么周王想让他好他就好,想让他坏他就坏。

春秋末期,连自贡都看不下去了,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都说纣王这个人不行,我觉得大多是胡编乱造。

***也曾指出,将纣王看做坏人是错误的,他本身能文能武,很有本事,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之所以说他坏,是因为都说周朝说的。

2.几百年后文人可以诋毁

商朝灭亡几百年后,百家争鸣出现,各种观点纷至沓来,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主张是对的。但是光说对的还不行,还需要举例子,毫无疑问,开国之君就是任用了贤人,亡国之君就是用了小人。这就是他们的思维逻辑。

他们不仅说纣王用小人,还把古代所有反面教材,都强加到纣王身上,树立起一个典型,让国君引以为戒,警醒他们做事要掂量掂量,不要做了亡国之君。

欢迎朋友们关注@旧人新说

和@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