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驱载驰诗经,载驰诗经百度百科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04 0
  1. 『诗经小札』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读《载驰》的小感悟
  2. 请问“视尔不藏,我思不远”是什么意思,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
  3. 我行其野 芃芃其麦出自哪里
  4. 载驱原文_翻译及赏析
  5. 《诗经·载驱》——妖娆文姜嫁鲁国,无所其谓笑呵呵
  6. 诗经故事之?载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zài载chí驰zài载qū驱,,guī归yàn唁wèi卫hóu侯。。

qū驱mǎ马yōu悠yōu悠,,yán言zhì至yú于cáo漕;;

dà大fū夫bá跋shè涉,,wǒ我xīn心zé则yōu忧!!

载驱载驰诗经,载驰诗经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jì既bù不wǒ我jiā嘉,,bù不néng能xuán旋fǎn反;;

shì视ěr尔bù不zāng臧,,wǒ我sī思bù不yuǎn远。。

jì既bù不wǒ我jiā嘉,,bù不néng能xuán旋jì济;;

shì视ěr尔bù不zāng臧,,wǒ我sī思bú不bì閟。。

zhì陟bǐ彼ē阿qiū丘,,yán言cǎi***qí其méng蝱;;

nǚ女zǐ子shàn善huái怀,,yì亦gè各yǒu有xíng行。。

xǔ许rén人yóu尤zhī之,,zhòng众zhì穉qiě且kuáng狂。。

wǒ我xíng行qí其yě野,,péng芃péng芃qí其mài麦;;

kòng控yú于dà大bāng邦,,shuí谁yīn因shuí谁jí极

dà大fū夫jūn君zǐ子,,wú无wǒ我yǒu有yóu尤;;

bǎi百ěr尔suǒ所sī思,,bù不rú如wǒ我suǒ所zhī之。。

孔子作者

注释

(1)载(zài):语助词。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2)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毛传:“吊失国曰唁。”

(3)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4)悠悠:远貌。

(5)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6)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7)嘉:认为好,赞许。

(8)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9)思:忧思。远:摆脱。

(10)济:止。

(11)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12)陟(zhì):登。

(13)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14)言:语助词。

(15)蝱(méng):贝母草。***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16)怀:怀恋。

(17)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18)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19)众:“众人”或“终”。

(20)穉(zhì):同“稚”,幼稚。

(21)芃(péng)芃:草茂盛貌。

(22)控:往告,赴告。

(23)因:亲也,依靠。

(24)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25)之:往,指行动。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封面

诗经小札』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读《载驰》的小感悟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题解

 卫国被狄人破灭后,由于宋国的帮助,遗民在漕邑安顿下来,并且立了新君卫戴公。不久,戴公死,文公立。戴公的妹妹许穆公夫人从许国要到漕邑吊唁,并且为卫国***向大国求援。许国人不支持她的这些行动,一直在抱怨她、反对她、阻拦她。她在这首诗里表示了她的愤懑(闷mèn)。

  注释

 (1)载:犹“乃”,发语词。

 (2)唁(彦yàn):凡有丧事向生者吊问叫做“唁”,吊人失国也叫做“唁”。卫侯:指卫文公。

 (3)悠悠:长貌,形容道路之远。

 (4)漕(古读如愁):见《击鼓》篇。卫国故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覆灭后宋桓公将卫国的遗民安顿在这里。不远:不离。

 (5)大夫:指来到卫国劝说许穆夫人回国的许国诸臣。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诸大夫远道来此,我不免增加了忧愁。

 (6)既:尽。嘉:善。既不我嘉:就是全部不以我的主张为然。许穆夫人的主张是要联合大国(特别是齐国)助卫抗狄。

 (7)旋反:言回转许国。以上两句是说你们即使都不同意我的`主张,我也不能回去。

 (8)视:比。臧:善。这句连下句就是说比起你们的不高明的意见,我所考虑的难道不深远么?

 (9)济:止。

 (10)閟(bì):同“毖(bì)”,谨慎。

 (11)阿丘:四边高中央低的山叫做丘,有一边偏高就叫做“阿丘”。这里可能是卫国的丘名。

 (12)蝱(méng):“莔(méng)”的借字,今名贝母,药用植物,属百合科。

 (13)善怀:就是多愁易感。

 (14)行:道路。各有行:就是各有各的道理。

 (15)尤:埋怨或责备。

 (16)众穉且狂:众指“许人”。穉(zhì):同“稚”,训“骄”。作者指斥那些轻视女子的意见而自以为是的许国人都是骄横而且狂妄的。

 (17)芃芃(蓬péng):草木茂盛貌。

 (18)控:赴告。

 (19)因:亲。极(读为亟jí):就是急。对别人的灾难迫切地关心和及时地援助就叫做急人所难。这句是说谁和我卫国相亲谁就会急我卫国之难。

 (20)无:同“毋”。无我有尤(尤,古读如怡):就是说别以为我有什么可责备的。

 (21)之:往。末两句是说你们上百的主意都不如我自己的决定。

  余冠英今译

 轮儿快转马儿不停蹄,赶回祖国慰问我的兄弟。车儿奔过漫漫的长途,来到漕邑祖国的土地。大夫们赶来不辞辛苦,我的心里不免犹疑。

 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你们也不能把我扭转。比起你们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难道不长远?

 即使你们都说我不好,你们也不能阻我前进。比起你们不高明的主张,我的考虑难道不谨慎?

 爬上阿丘高高的山坡,山坡上***些儿贝母。妇人家纵然多愁善感,谁都有她自己的道路。许国人对我埋怨不休,这些人真是骄横狂徒。

 我走在祖国的郊原,绿稠稠好一片麦田。我要把国难向大邦控诉,谁和我相亲谁赶来救援。

 诸位大夫高贵的官长,不要尽埋怨说我荒唐!你们就是有千百个主意,不如我自己决定的方向。

  参考译文

 我欲驱马走,回国吊卫侯。策马路迢迢,才到漕城头。大夫跋涉来,命返心悠悠。

 你们怠慢我,使我难回国。你们很不善,让我思不断。你们怠慢我,阻我回济水。你们很不好,让我思难了。

 登上一高丘,贝母在山头。女子爱思乡,理由各正当。许国人怨我,他们实轻狂。

 我行田野上,麦苗肥且壮。我想求大国,何人能相帮?许国众大人,不要把我怨。思国千百遍,归国难如愿。

请问“视尔不藏,我思不远”是什么意思,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

《诗经》中有几类女性形象,有《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天真少女形象、《谷风》中“不念昔者,伊余来塈”的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伯兮》中“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的牵肠挂肚的思妇形象……其都逃不出与丈夫、爱情的关联。

《载驰》与之相区别有两点,首先此篇为许穆夫人所作,并非为男性用女性口吻描述,故更能直接、真实反映女子之思想。二是在主题方面,《载驰》跃过了相爱之思、家庭之念,而是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可见两千多年前,才气、胆魄、心胸早已并非男儿专属,至情至性、热爱家园早已不以性别区分。何为男儿应担?何为女儿应为?

《载驰》作为一种典型被收入《诗经》,应是因为其思想境界和情感表达在当时的独树一帜。独树一帜令人振奋,却亦令人悲伤。

悲伤在独特意味着少见,可以想象先秦多数的女子囹圄于男女相思,陷身于婚姻不幸。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句话,看起来很平淡,却给我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虽千载之后,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你们为我考虑千百,不如我亲自去一次。”

亲自尝试一次,才能有所学习,有所长进。就算撞了南墙,也学会了下一次如何避开它。汪国真先生有言:“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那么,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亲自走一遭,比什么都好。

我行其野 芃芃其麦出自哪里

意思是:比起你们那些不高明的主张,我的眼光要远大得多。

出自《国风·鄘风·载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春秋时期许穆夫人的作品,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是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曹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全诗四章,一、三章各六句,二、四章各八句。作者无名氏。

原文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如下: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

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登高来到那山冈,***摘贝母治忧郁。

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扩展资料:

此诗当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据《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诗。

许穆夫人名义上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女儿,事实上乃卫宣公之子公子顽与宣姜私通所生。她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两个姐姐:齐子和宋桓夫人。年方及笄,当许穆公与齐桓公慕名向她求婚时,她便以祖国为念。

她嫁给许穆公十年左右,卫国果然被狄人所灭。不久,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卫国的难民渡过黄河,计男女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个别邑的人民共五千人,立戴公于曹邑。戴公即位一月而死,据“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二句,诗当作于暮春。

百度百科——国风·鄘风·载驰

载驱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出自先秦许穆夫人的《载驰》

一、原文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二、译文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纵有千条妙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据《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写下了这首诗。

《诗经·载驱》——妖娆文姜嫁鲁国,无所其谓笑呵呵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先秦·佚名《载驱》 载驱

先秦 : 佚名

诗经怨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

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

鉴赏

夫人之疾驱夕发以如齐者,果谁为乎?为襄公也。夫人为襄公而如齐,则刺夫人即以刺襄公,又何必如旧说‘公盛车服与文姜播*于万民’而后谓之刺乎?”讲得很有道理。据《春秋》记载,文姜在公元前692年(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竞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

此诗最引人注意的是用了许多二字字音相同的联绵形容词,如第一章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 *** 。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濔濔”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文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文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这一系列的联绵词在烘托诗中人与物的形、神、声方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多用联绵词,对加强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也有帮助,可起到便于人们反复咏叹吟诵的功能。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讥刺齐襄公与文姜 *** 的诗。据《春秋》记载,文姜在鲁庄公二年(前692年)、鲁庄公四年(前690年)、鲁庄公五年(前689年)、鲁庄公七年(前687年)都曾与齐襄公相会,说明文姜在其夫鲁桓公死后仍不顾其子鲁庄公的颜面而与齐襄公保持不正当的关系,鲁庄公竟也无能加以制止,因此人们赋此诗加以讥刺。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先秦·佚名《渭阳》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诗经 , 送别怀人于以***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先秦·佚名《***蘩》

***蘩

于以***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诗经 , 写人女子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先秦·佚名《周颂·维天之命》

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诗经祭祀

诗经故事之?载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原文

载驱薄薄 ① ,蕈茀朱鞹 ② 。鲁道有荡 ③ ,齐子发夕 ④ 。

四骊济济 ⑤ ,垂辔沵沵 ⑥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⑦ 。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 ⑧ 。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注释

① 载驱:驱车。薄薄:马车声。

②簟茀 (diàn f ú ) :遮蔽车厢后窗的竹席。鞹 (kuò) :古同“鞟”,皮革。

③ 鲁道有荡:指通向鲁国的大道很平坦。

④ 发夕:离开所住的宫室,意即晚上。与下文的“岂弟”“翱翔”“游敖”意相承。

⑤ 骊:黑色马。济济:即齐齐,意思说驾车的马儿平行向前,步调一致。

⑥ 沵沵:众多,柔软貌。

⑦岂弟: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⑧儦 (biāo) :行人众多的样子,很多人跑动的样子。

诗经情话 发掘国学***

传播健康正能量

译文

驱车马夫扬鞭响,竹席皮革换光芒。

通鲁大道真平旦,齐国公主离宫房。

四匹黑马步伐齐,缰绳下垂似无力。

通鲁大道真平旦,齐国公主多安逸。

汶水浩荡泛波浪,护送队伍壮又庞。

通鲁大道真平旦,齐国公主意洋洋。

汶水泱泱波滔滔,护送队伍似滚潮。

通鲁大道真平旦,齐国公主乐逍遥。

品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齐国公主文姜出嫁的场面盛大,护送队伍壮观又庞大。

部分学者认为本诗讽刺了文姜与齐襄公骄奢*逸、招摇过市。笔者个人认为不过是单纯描述文姜出嫁的场面壮观而已。

驱车的马夫,手执鞭子,扬手而起,拍落在马匹身上,马车上后窗的竹席、皮革,闪闪发亮。四匹黑马并排行走,美丽的文姜远离宫房。汶水滔滔、波浪潮涌,护送的队伍多得像那潮水般壮观,马车上的文姜甚是逍遥自在、得意洋洋。

对于古代一个国家的公主来说,出嫁或许是人生中最风光的场面之一了。尤其是像文姜这样相貌双全的公主,不仅有优越的地位,还有不错的样貌,自然比别人多了几分得意的资本。再者,文姜本身与齐襄公有染,比其他女子或许更多几分妖娆狐媚,至于出嫁到鲁国,也不放在心上,一路只顾着自己乐呵。

历史上,关于齐国文姜的描述,大多是比较贬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子。

版权声明

本文为九月瑜彤原创解读,由“ 诗经情话 ” (微信号: shijingqinghua )独家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 查看更多 ↓↓↓

鄘风第十篇《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穆夫人,是宣姜的女儿。

宣姜?没错,就是《新台》的女主角,之前在《二子乘舟》的故事中提到过,本来是要嫁给公子伋,结果被公子伋的爹看上了。后来,她的二儿子公子朔设计害死了本来应该继承君位的公子伋,顺带脚搭上了她的大儿子公子寿。

要说这宣姜呢,也真是命苦,嫁人嫁的不如意,自己家孩子还闹得鸡飞狗跳,终于熬到有个儿子做上一把手了,可惜没做几天,就被人撸下来了。没辙,儿子跑了,跑到齐国求助。齐国当时的Boss是齐襄公,宣姜的哥哥,也就是公子朔的舅舅。

齐襄公本来答应了公子朔,帮他兴兵复国,好巧不巧,自家也有大事要忙,就先让公子朔一边凉快凉快。可又怕自己家妹子在卫国吃亏,脑子一热,想了个歪主意:在卫国再给妹子寻个婆家!

这个新婆家,其实也不新,还是他们老卫家。谁呀?卫宣公另一个儿子,伋子的弟弟——卫昭伯!

齐襄公说了,本来我妹子去你们卫国是要嫁给世子小鲜肉的,没想到让个老不死的卫宣公抢了鲜儿。现在老不死的死了,小鲜肉也没了,不能再亏待我妹子了,卫昭伯,我妹子后半生的幸福就交给你了哈!

有点乱是吧?理顺一下辈分。

1——伋子、寿子、朔子、卫昭伯都是卫宣公的儿子。

2——宣姜是卫宣公的媳妇儿。

3——宣姜也是卫昭伯的媳妇儿。

徐培均老师在诗经注解中说宣姜与卫昭伯私通,其实不是。这种嫁娶方式在当时是合法的,而且有个专门的名称,叫“烝”,当然这种方式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而且这样一来辈分确实很容易搞乱,慢慢的就被废止了。

《东周列国志》里说,卫昭伯娶宣姜是极不情愿的,只是迫于齐国的压力,没办法。依我看未必,毕竟宣姜给他生了五个孩子,可见其恩爱。这五个孩子,其中就有这篇《载驰》的作者——许穆夫人。

这位许穆夫人待字闺中时就有着比男子更为远大的抱负和眼光。当时,齐国和许国同时来卫国求婚,依许穆夫人(后来嫁给许穆公才有这个称号,出嫁前的名字已无从考证)的意思,齐国应是首选,一来齐国实力雄厚,二来地理位置上离卫国要近,将来卫国有事,肯定是一个强援,可卫国Boss不这么想,谁给的彩礼多,我就选谁,结果就把她嫁到许国去了。

没几年,卫国Boss卫懿公因为养鹤开支过大,搞得民怨沸腾,北狄趁虚而入,把卫国杀了个措手不及。

许穆夫人得知母国有难,第一反应就是向夫家求助。可是胆小如鼠的许穆公怕引火烧身,拒绝出兵。

一气之下,许穆夫人自己带领亲信奔卫国而去,欲加以增援。许国上层得知后,急急追赶,欲加以阻拦。于是就有了这篇传世经典《载驰》。其中心意思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大概就是:你们都不是好东西,怎么会明白姐姐我的心思?既然你们不理解我,姐姐也没必要跟你们回去了。瞧你们那熊样!都滚回去吧!

诗中没写许国大夫后来怎么着了,料想往回走时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吧。因为卫国最后还是在齐国的帮助下,收复失地,并拥立许穆夫人的哥哥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可惜戴公福薄,在位一年就去和先人团聚了。于是许穆夫人的另一位哥哥公子毁上位,是为卫文公。

这里有两件事值得品味。

首先是许穆夫人在卫国重建后的政治作用。史书未有记载,简略分析一下。

卫国被北狄干掉之前,是卫懿公当家,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卫惠公是谁?是公子朔,就是把伋子和寿子一起干掉的那位。

而许穆夫人是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后来她扶植的两位君主是都是自己的同胞哥哥。

同时,卫昭伯是卫惠公的哥哥,宣姜又是卫惠公的亲妈。这么着,卫惠公和许穆夫人这两枝家族,关系就有点尴尬了。

按理说卫人复国,还应该让卫懿公家的孩子来当家吧?卫懿公没孩子吗?有啊!谁?——公子开方,就是后来给齐桓公打工的那位。放着好好的世子不当,给别人打工去了,为啥?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回去了也没他地儿,搞不好还会丢了脑袋,还不如在老齐家吃口饭稳当呢。

所以,许穆夫人在这段时期,没准就是在垂帘听政。

为啥她一个小女子能垂帘听政呢?除了过人的才智和魄力,还得有强大的军事后援才行。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史料未载的有趣***:齐桓公和许穆夫人的关系。

当初齐桓公也是向许穆夫人求过婚呢,可惜因为彩礼拿少了,没能抱得美人归。(按辈分来说,许穆夫人应该是齐桓公的外甥女,不过这在当时,都算小事)。

多年以后,许穆夫人因国事向齐桓公求援,对于齐桓公来说,这倒也是个顺水人情,于是就有了推进桓公霸业的“存邢救卫”。

试想当年,管仲的“诸夏亲暱”固然高标民族大义,然而救卫之后还帮助重建都城什么什么的,这无私奉献的就有点多了。难怪后人也有猜想,齐桓公救卫是出于对才貌双全的许穆夫人的倾慕。

许穆夫人当初不也是芳心暗许于意气风发的齐家小白吗?

若是当年有情人真成眷属,许穆夫人留在诗经里的文字,应该是另外一种画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