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壁引光的成语故事_穿壁引光是成语吗

tamoadmin 成语排行 2024-06-04 0
  1. 青春在于尝试的典故
  2. 凿壁透光的典故
  3. 凿壁借光是什么意思
  4. 写几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类似于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之类的成语典故)
  5.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文言文翻译:

匡衡好学但家贫无烛。邻家有灯烛但烛光穿不过墙来。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同乡有个姓文的大户、不识字,家中富有并且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主人奇怪地问他为何不求报酬。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大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苦学多年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穿壁引光的成语故事_穿壁引光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注释:

1、不逮:烛光照不到。

2、逮:到、及。

3、乃:就。

4、穿壁:在墙上凿洞。

5、邑人:同县的人。

6、大姓:大户人家。

7、文不识:指不识字。一说,人名。

8、与:帮助。

9、佣:雇佣。

10、佣作:做雇工,劳作。

11、偿:报酬。

12、求:要。

13、怪:感到奇怪。

14、愿:希望。

15、资给:借,资助。

16、以:用。

17、遂:于是。

18、大学:大学问家。

作者介绍: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兰陵县匡王村)人。是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

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青春在于尝试的典故

凿壁偷光出处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晋 · 葛洪 · 《西京杂记》卷二

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也作:穿壁引光

褒贬色彩

褒义

结构

目的

释义

凿壁:在墙上打洞;偷光:引(邻家的烛)光,喻家贫苦读。凿穿墙壁偷偷地引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例句

古人凿壁偷光的攻读精神,激励我们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

出处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晋 · 葛洪 · 《西京杂记》卷二

引证

便好道君子不重则不威,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元 · 乔吉 · 《钱记》三折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明 · 冯梦龙 · 《醒世恒言》卷一

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鲁迅 ·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近义词

牛角挂书

囊萤积雪

随月读书

悬梁刺股

反义词

一曝十寒

凿壁透光的典故

1.

匡衡穿壁引光

匡衡穿壁引光匡衡童年时,家景十分贫寒,无法继续读书,离校前老师嘱咐他:在哪里都可以读书,匡衡牢记老师的教诲。

匡衡家点不起蜡烛和油灯,晚上不能看书。一天他发现墙壁的缝里有悠悠光线,心里一亮,拨出砖块,光线射了进来,匡衡就能看书了。为了能看更多的书,他给隔壁老爷家打工,穿壁引光的事被老爷发现了,老爷很是感动,收匡衡为书童。从此,匡衡读到了更多的书,终于成为著名的大学者。

2.

1879年3月的一天,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但很快便被戴上了“天资愚钝”的帽子,家里的女佣称他为“小笨瓜”——一直笨手笨脚,且到3岁多时才会说话。外界的嘲笑让他产生了自卑感,同时养成了一个癖好,在对人说话之前,一定先要小声地对着自己说一遍,演练一次,直到觉得没问题,才敢说。 6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学校,但也因为“愚钝”和不爱听老师的话而被迫退学。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送进一个天主教的学校里,他也因此成了该所学校70多年来的第一个犹太学生,可他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老师们都不愿意关注他。

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他却有一个好品质——心地善良。10岁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克斯·塔木德的哥哥,塔木德是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医科大学生,在学校连像样一点的饭菜都吃不起。

于是,他便请求父母让这个哥哥每周来他们家吃一次饭,算是加餐,并且要求母亲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塔木德。

他的善心深深地感动了塔木德,作为一个穷学生,塔木德没什么东西能回报这个小弟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来都带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给他看,这些书都是科学书籍,包括21卷的《通俗自然科学》丛书,该书强调生物和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实验,这让他如获至宝,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似的,开始了如饥如渴地阅读了起来。

接着,塔木德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几何和数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本该等他再长大些才能看得懂的,但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不懂的地方便向塔木德请教。

大约3个月后,塔木德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了。“因为弟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

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感谢塔木德哥哥,是他帮我开启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大门,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凿壁借光是什么意思

凿壁偷光

典出《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天性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少时家境贫寒,夜读无烛照明。见邻舍有烛光,便於壁上凿洞,使光经洞以夜读。同县有大户藏书颇多,匡衡愿为其佣而不领薪。主人怪而问之,匡衡曰:“吾愿遍读主人书。”主人感其求学精神,允其所求。汉元帝时,匡衡以博学多才,任太子少傅,后为丞相。

亦作“凿壁透光”或“穿壁引光”。

常用喻人刻苦勤学。

写几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类似于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之类的成语典故)

凿壁借光的意思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读音:[ záo bì jiè guāng ]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

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同义词:穿壁引光、凿壁偷光

扩展资料

1、在古代,匡衡凿壁借光,成一代鸿儒;王冕牛背学画,终荷花飘香。

2、这怎么看,都有一些古人凿壁借光的意思,就是赵信这光借的有些被动。

3、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借光的美谈千古传颂。

4、说张三是如何的悬梁刺股,李四是怎样的凿壁借光,王二更是映雪读书,个个都是勤奋努力,***俱都拼命用功。

5、古时候,穷孩子匡衡凿壁借光,刻苦读书,成为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值得大家学习。

6、你这道童,几次三番来我学堂偷听,尽是凿壁借光,不知最近学得怎样!

7、匡衡人穷志不穷,凿壁借光用来读书,终以说《诗经》而跻身于朝,官至司徒。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学而不厌、韦编三绝。

1、凿壁偷光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废寝忘食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2、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

反义词不思进取

3、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然糠照薪、发奋图强、锲而不舍

反义词自暴自弃、苟且偷安

4、学而不厌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示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手不释卷、好学不倦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5、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反义词偶一为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