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傲多言为凶德,长傲多言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5 0
  1.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摘抄
  2. 曾国藩经典名言警句
  3. 曾国藩家训的原文内容
  4.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是怎样的?

1. 曾国藩经典语录文言文曾国藩的经典语录文言文是怎么样

曾国藩六戒为必读知识点。可以说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1.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2.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长傲多言为凶德,长傲多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4.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5.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 曾国藩说过哪些名言 曾国藩座右铭是什么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须先立坚卓之志 家和则福自生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智慧愈苦而愈明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人以气为主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邪正看眼鼻,真***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特患业之不精耳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3. 曾国藩写的文言文“原才”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欲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告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

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晋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试译: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此体起于韩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抑扬,与论说相表里。韩愈原道、黄宗羲原君,为“原”体之名篇。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龚自珍也关心人才,他讥切时政,以解放人才为诉求,龚自珍所作病梅记,可与原才比观并读。

4. 曾国藩的名言

天道忌巧”。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应天下之至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天道忌巧”,投机取巧的路是不会长的。鲁迅先生说过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径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远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业都是这样,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长期劳心、劳力的结果。天上不会掉馅饼,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相信什么策划,有一个主意就能上了天,就能一夜暴富,世界上没有那样的捷径可走。人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什么叫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叫路,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孟子讲“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古人讲的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人生哲理,我们要当老实人,一步一步向前走,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千万不要思巧,巧害人。孔夫子在《论语》中讲“巧言令色,鲜矣仁”,投机取巧、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很少有“仁”,一般都是小人。圣贤千言万语就是叫人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情中明白大的道理,小中见大。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脚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云端中,那样是会掉下来的,那不是我们踩的地方。“地势坤,厚德载物”,立足大地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天道忌盈”。月盈则亏,十五月亮最圆,十六就开始亏。“日中则昃”,这是自然的现象,太阳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偏移。乾卦的上九说“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太高了就物极必反。《管子》说“斗满人概之,人满天概之”,斗满了人要把它刮平,人满了老天就不高兴。“天道亏盈而益谦”,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盈就是满,就像月盈则亏;“地道变盈而流谦”,地之本性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低凹的地方。《易经》里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个谦卦,谦卦是这样画的,上面是坤,下面是艮,坤为地,艮为山。山都比地高,但是要谦虚到把山放到地的下面,把自己放到最底处,这就是谦卦。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天道忌贰”。贰就是有二心,用心不专,不忠诚,无恒心。古人常讲,人无二志,心无二用。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学贵有恒,谋事贵专。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才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志向,才能有至死不做“二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人生唯有常为第一美德”。孔夫子提倡“君子不二过”。

人生是老实的学问,“忌巧、忌盈、忌贰”,这是人生的正道。

5. 曾国藩写的文言文“原才”

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欲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告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土大夫得晋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试译: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那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原,论说文体之一,盖推究事物本原之义以示人.此体起于韩愈作五原,后人因之;其曲折抑扬,与论说相表里.韩愈原道、黄宗羲原君,为“原”体之名篇.本篇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从强调人才的重要,讲到培养人才的方法,再论述陶铸人才之责无旁贷,而以收效将来作结,可谓原始要终,曲尽其义.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这是文正公一贯的主张,既见于奏疏,也见于日记,本篇论点,最见具体而微.晚清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挽回颓势,曾氏主张从陶铸人才,转移风气入手;另一位激烈改革者龚自珍也关心人才,他讥切时政,以解放人才为诉求,龚自珍所作病梅记,可与原才比观并读.。

6. 曾国藩或者南怀瑾说的一句名言

曾国藩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南怀瑾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7. 曾国藩经典的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好饰者,作非之渐。

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

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摘抄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克己,***反思。

 ?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味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人贵自强,求人不如求己。

凡危急之际,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硬字,既包含着坚持不懈的拼劲,也包含者忍辱负重的意味。

俭:

好东西都得省着用。

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身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持身俭,则自尊自立,不求他人。

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

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局高不败。

历览有国有家之败,皆由骄奢所致。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可成大器。

戒奢要从苗头开始,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那就是极为困难了。

重: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

君子不重则不威。

“整齐严肃”是重字的根本内容

稳重行事,有胜无败。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厚重是贵相,轻薄之人不可用。

邪正看眼鼻,真***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盘,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相貌与谈吐相结合。

廉:

护官之符。

清,勤,慎,为居官三鉴。

保持廉洁,必能服众。

人为财死,少贪少祸。

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养廉之法,全得一俭字。

勤: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

勤政是居官首务。

从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勤奋之道,精力虽止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

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

由勤生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并行。

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勤的过头,也将适得其反。

慎:

多一分谨慎,多一分胜算。

如果由慎而惧,胆子越来越小,恐怕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了。

心存畏慎,居高不败。

慎字,即有所畏之意,有所畏惧,办事就会认真不苟,必深思熟虑而后行。

有所畏,则无论何时都不会自满骄傲,不致因骄而败。

居高位而不败之法,只有谦虚谨慎也。

祸从口出,立言宜慎。

多言之害:易得罪人,易傲,易欺,易败。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以慎治骄,立于不败。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

忠:

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

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路,也是名垂千史的不二法门。

仁:

紧紧抓住人心。

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推己及人,多替别人着想,仁也。

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以礼服人。

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要义。

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语,最为仁慈贴切。

要做到仁,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礼的要求。

救济灾民,是乃仁术也。

诚:

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

无论勤字,慎字,必须以诚为本,才会有用武之地。

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诚,专心纯一,不欺。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

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

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一语失言,就会招致别人的不信任。

即使少数人不以诚待己,也终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使之醒悟。

鄙意用兵之道,最贵自立,不贵求人。驱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敬:

赢得上进的空间。

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欲人敬己,必先自敬。

吾辈读书惟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

在不自足的驱使下,不断更上一层楼。

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

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一语失言,就会招致别人的不信任。

即使少数人不以诚待己,也终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使之醒悟。

鄙意用兵之道,最贵自立,不贵求人。驱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恕:

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

有了恕,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承认尊重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求大同,存小异,宽以待人。

恕,要求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恕,眼光远一些,胸襟阔一些。

凡事让一步,留人余地,留挤己方便。

容人之短,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尖刻待人会招祸,恕则可免祸。

和:

和能生威,用和打造团队精神。

一个集体或团队齐心协力之和,是成功的基本。

和之不和,私仇不入公门。

和不是凑合,不能为了和而放弃原则,做好好先生。

言教不如身教。

谦:

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谦以自持,严以驱下。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

天下无穷进境,多以不自足二字作出。

有成之时,谨尊“花未全开月未圆”。

谦亦有度,过谦则近伪。

谦本来是尊重他人,最终也获得他人大尊重。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过低贬低自己。

不能过谦,过谦则下无敬畏之心。

防止过谦的方法,是用实,诚二字加以纠正。

挺:

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

挺身入局,敢于担当,才有成事希望。

自古以来,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

世上的事能不能胜,就看你挺不挺的住,危急时刻,要坚持住。

辣:

莫因仁慈而误大事。

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利落。

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

慎独。

出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自 ? 己有没有过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难能可贵。

治家贵严,严父多孝子。

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

表彰一个人时,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就是在私下里单独进行。

变:

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莫测

慎变,吾因小利小害而轻易变化。

居高位之道,不与,不终,不胜。

成事的正道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而把成功寄托与奇谋险略,天助我也,很少有不失败的。

悔:

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

悔,知缺补缺。

悔字与谦字相因,即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视察纠正自己的不足。

自知之明比先有自知之勇,这是悔字的发端。

多与怨恨你的人交往,因为他们对你的过错最敏感,也最能予以无情的抨击指摘。

曾国藩的两悔:制怒,泯忌。

迁善改过,悔字调整人生。

知地之大而我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奇之境,当让以守其雌,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半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持,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知是天地宽,贪得宇宙窄。

耐:

坚持定能胜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

曾国藩将耐字分为: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遇到难办之事,一定要冷静,沉着,稳大稳扎。

学问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要如愚公移山。

缓:

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

曾国藩办事不求速成,治兵也不愿速进。

曾国藩办事喜欢从长远考虑,稳中求成。

滑:

不愿做的事更要做。

迷人之迷,其觉也易,明人之迷,其觉也难。

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展:

化大事为小事。

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浑:

由聪明变为糊涂。

藏锋觅迹,不过于显露,方不至招人嫉恨,做事不要棱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方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好露不浑,天之所恶。

天道有三恶:天道嫉巧,天道嫉盈,天道嫉贰。

巧:是欺诈之意。

盈:是骄傲自满,做事太过之意。

贰:反复无常,言而无信。

察见渊中鱼者,不祥。

锋芒毕露,为当权者所嫉,亦为同事所嫉,前者担心有人争权,后者出于嫉妒。

意不可说尽,势不可用尽。

浑字是收敛才华,积累才华,进而显露才华。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忍:

能忍人方能胜人。

忍字第一义: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此为修身忍。

忍字第二义:要求有容人之量,于人为恕,于己为忍,此为处事忍。

忍字第三义: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此为战术忍。

忍字第四义:当断则断,不留后患。

忍的张力,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官,第一贵忍辱耐烦,次则贵得人和。

长傲,多言为二弊。

忍是取势,得意须想着失意,进身须掂量退步。

忍的和力,与人脸面,与己方便。

忍的毅力:忍到最后才是真工夫。

退:

退一步,进两步。

急流勇退,保全末路。

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做下场时。

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急流勇退要求当事人舍得放弃名和利的诱惑,安于淡薄宁静的生活,还要求当事人退下来之前,先为自己找好安身之地,未雨绸缪。

圆:

不妨多转几个圈圈。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

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待人光有真心诚意是不够的,表现诚意才是最重要的。

写字先求圆润,此求敏捷。

举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圆字。

曾国藩经典名言警句

致诸弟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

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咸丰皇帝只给了曾氏七天署理湖北巡抚。再大的官,在皇帝的眼里,也是他的奴才,在拼死拼活为他卖命都是应该的,若稍有疏忽,他就可以翻脸不认人。大学士沈俊藻悄悄向咸丰皇帝经验:曾国藩现在为在籍侍郎,不过一布衣而已。布衣登台,一呼应者云集,不是好事。这几句话使得咸丰皇帝猛然醒悟:曾国藩可召集上万厢军对付太平军,若调转矛头则会剑指朝廷;另满清入关,大员皆为满蒙两族。这事无疑深深***了曾氏,所以日后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恐惧感,并时时都有抽身上岸的想法。

无实享大名必有奇祸

古人云 “名满天下者,其实难副”。足以承受天下大名的实,很难做到,倘若名实不能平庸,难测之货就有可能发生。

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好事降临,应自我收敛,尽量淡化、矮化自己的形象,将“靶的”面积缩小,以求少中矢。“简以自奉”,“不可以势骄人”便是淡化、矮化形象的两条具体措施。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应当畏惧道德良知,畏惧法律法规,畏惧舆情,畏惧生命。

忍辱包羞心抑志

曾氏并不隐晦说,其并指出心中的确有一股与人争高下的气蓄在胸臆之间。这与之争高下的人主要的还不是洪秀全、杨秀清等,而是湖南的官场与绿营。厢军的成功,也是被激出来的。并承认自己这种好胜之心在年轻时就有了;早年在京城做翰林时,见***称赞梅博言的文章、何绍基的字,心里总有点不服气,不愿居梅、何之下,便发奋作文练字,要超越他们。文章书法都果然因此大有长进。

世上之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其半。

不可浪费光阴

人的一生中,唯有少年时期是最佳时光,各方面都处于上升长进的时候,一辈子的体格、品德、学问都是在这个时候奠定基础。今后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段时间可谓起一半的作用,另一半则取决于信念和机遇。中年之后再发奋苦学虽然也是好事,但毕竟已过生长期,所学的东西很难进入血肉之中。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规模远大,要有大抱负、大规模、大目标;在迈向高远目标的途中,每一步路、每一件事都得做好,这考得便是综理密微。

“才大器大”,才跟于器,良为知言。器局最为重要,才干之大小取决于器局之大小。器局者,胸襟也,度量也,见识也,多半来自天府,少半来自修炼。凡成就绝大事业者,必有绝大局器局;具有绝大之器局者,也必可锻炼而成绝大之才干。

将才四大端

军气宜聚不宜散,宜忧不宜悦豫。军气的聚集靠铁的纪律。

识别将才的经验: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临阵胆识(有胆有识)和日常管理四个方面观察识别将才是否合适。前两点是对较高级别的人而言,具备后面两点才能的人,即便在低级武官中才有。

人才观念

一是,凡人做一事,须全副精神于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二是,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

三是,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勤,是人的一种精神面貌。

在江西郁郁不得意

曾氏在江西的苦楚:一是无地方实权,二是江西官场与他处于敌对地位,三是绅士怕与他接触。故曾氏回籍守丧的日子,心思并没有离开江西而宽松,另外的一些忧愁,又强烈的压迫着他,因而“余日内心绪少佳,夜不能寐。”

去机巧求笃实

世上许多所谓的强者,往往自视过高,自信过分,容不得不同的声音,更听不得批评的意见,一副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架式,有形无形地拒人千里之遥,拒真知灼见于千里之外,其结果是给事业造成危害。这种强不是强毅而是刚愎。 还有这样一类的“强”:他们成天算计的是别人,看到别人得到了好处,有了成就,心里就不是味道,想方设法地给别人使一杆子,或是用歪门邪道去试图超过别人。这种强,也不是强毅,而是强梁。

克勤小物

指勤勤恳恳做好一件件小事,小事努力做好了,大事业也就自然而然的成就了。

长傲多言为凶德

发现自己身上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为长傲,一为多言。这两个“凶德”给他招致了不少咎戾。衡之于史册,这两点也让不少名公巨卿因此而百家丧生。

长傲不必表现在言语上,神色面气上的长傲,也足以拒人千里之外。多言不必一定花朵,书信文章里好议论人、好多管闲事等等,也令人讨厌。在心理上,要认识到天下人才行业内多,自己并无过人之处,从而根绝“傲”的滋生;在修养上,要尽量宽厚含浑,少讥评,少嘲讽。要做到:是非拝了然于胸而一言不发,劲气常抱于胸而纤毫不露。

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曾氏人生三变,从赋辞之学到程朱之学,此为一变;从程朱之学变成申韩之学即法家,此为二变;再到黄老之学即道家,此为三变。

曾氏成功,是将儒道法运用自如的结果。若没有早年京师程朱理学的修炼,他的操守定力及人格感染力源于何处?若没有申韩的严峻与手腕,数十万虎狼湘军如何驾驭?若没有黄老之学的参悟,很可能在复出后不久便会再次铩羽而归,以至于愁肠百结,抑郁而终。

读书宜体察涵泳

读书要切己体察,联系自身去体会书中的话。不要死记硬背,不要一天到晚埋首书斋,而应多出门看山水,兼做培植花木之事以调节生活,让一颗心是活泼的,心承受其滋润洗涤的“涵泳”心态。

劝子

做官是不长久的,钱和权势都只是暂时的,一代富贵,不能保第二代富贵,吃苦能赶的父兄旺旺出叫骄懒庸俗的子弟,唯有将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小就植入家人的心灵中去,将醇厚良好的风气代代相传,才能使得人才辈出,家业不败。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人性通例,是处逆境而发愤,处逸境而堕落,故世间富贵之家少有绵延四五代的。

由高亢渐归平实

人在年轻时易于过高过亢,原因在于未经世事,不是深浅。知识分子又大都生活在卷册书斋之中,具体事情办得很少,对于人心的复杂和事情的繁琐少亲身体验,极易将世事想得简单,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待到走出书房投身社会后,便会逐渐明白自己并非圣贤英雄,高调不唱,人也就逐渐归于平实了。

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请能捕捉,谦可受益,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人在危险之时,总是免不了心慌身乱,会做种种坏的打算;倘若将最坏的猜测定在“死”上,并且不畏惧的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不了一死”,心境倒反而会平静下来。

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

***都希望自己心想事成,但世界上生活的不只是你一个人,千千万万人都希望心想事成。从这个角度看,信命认命,自有它的道理。

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于自然。

情意与钱物

人与人的往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情意,一是钱物。

有常是第一美德

曾氏以有志、有识、有恒与诸弟互勉。恒,即常,最平实,也最不容易。实指***可以做得,不像志分大志小志,大志不是***都有。也不像识,要以学问和天分作为基础。守常,才能获取成效。

办大事者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领袖最大的本事便是聚集人才,使用人才。聚集于门下的所有人才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才干,这样的领袖便是最成功的的领袖,因为每个人所创造出的最大陈工都被他所整合为自己的成果了。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中兴在乎人,而不在乎地。

替手就是能够替代自己的人才。一为能全面替代自己,甚至可以超过自己的,这种人可选为接班人,先让他做副手,然后再讲全副重担交付他。二为能部分替代自己的,这种人可任命为中层领导干部,让他们去单独管理一个部门。

大事业的头绪很多,方面很多,一把手决不能事事躬亲,多多选拔能部分替代自己的人,实在是一把手最大的领导才干。

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德,只要不害别人,不损这个集体就行了。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

胸襟潇洒与放荡名节大不相同。胸襟潇洒指淡泊名利、顺应自然,放荡名节则触犯名教,与世道人情相违。故曾氏要儿子学王羲之、陶渊明,而不可学嵇康、阮籍。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花全开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凋谢,月圆满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亏缺,故而世人所谓的花好月圆,在世人看来并不是最佳状态,最佳状态是花尚未全开、月尚未全圆的时候。

读书须记札记

读书札记有几种形式。一为摘录书中的重要文字,一边记忆和日后检索。这是最普通最简单的札记。一为读完书后对此书的概括或简评,有点类似书评。这是较为高层次的札记。三为将读书过程中的疑点活能引起联想引发感慨之处记下来。这是更高层次的札记,他将有可能提升作者的学术水平,甚至推动学术向前发展。

豁达光明之学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人生勤劳执事之外,还要有豁达光明的胸襟和填单冲融的意趣。在外者为事业有成,在内者为单薄宽阔的心境。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愚必明,柔必强。愚是明之后的愚,即大智后之愚;柔是强之后的柔,即至强后之柔。

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

办什么事,能不能办,什么时候搬,大体规划机器前景预测,这些方面均属于识的范畴。识,得之于学问,得之于阅历,同时也得之于天赋智慧。

如何将设想变成现实,即如何去实现目标,这是靠才干去起作用的。才是一种能力,主要来自历练。才干诚然是难得,而识高更为可贵。

曾氏就没有将湘勇局限在朝廷所期望的“保境安民”这个小圈子,而是存心将它办成能与太平军打硬仗的军队,直至多会江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办大事必须要有这种清醒人事,不但不会削弱你办大事的信心,反而能他让你减轻包袱,轻装前进,对事业的成功只会有好处。

鼎盛之际宜收敛

退抑是全方面的:家中办事要不求显眼是一方面;畏天命、畏人言、畏训诫,是一方面;实诚人自己德薄材菲,成功只是侥幸,是一方面;在物质享受上,尽量压低是一方面;将大权集中于一身的局面作为点分散,是一方面。

可以说曾氏是,深谙中国挂长文化、洞悉人情世故的大智者;小农经济产物,自保意识强烈的懦弱者;持盈保泰、明哲保身的庸人;事功清望,什么都想获得的贪心之徒。

勿忘先世之艰难

侄儿要勤俭,要谨慎,要惜福,要不仗势,尤其要立定志向,自己奋斗,切莫躺在父辈所营造的安乐窝中。

富贵功能乃人事浮荣,唯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胸襟中能养出淡定的天地,之后表外就会有一种和平虚明的味道。

每日总须有抽闲之时

心静则神定,神定则虎蛇不惧,则能驾驭三军。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提醒子弟们在享福时不可忘记先人的勤俭,在有权势的时候要想到万一哪天失势时的尴尬。

少用奴婢,少花银钱,少管闲事,少断是非。

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官场为名利场,众人向往;又因名额有限,故为众人所争夺。久处官场,人易于变得或阴险,或圆滑,或贪心。

读书可让人更多的懂的生命的真趣味,在领略前人智慧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性灵情操,在不与人争斗的环境中享受天君泰然、心境平和的乐趣。若家境宽裕、不愁稻梁的话,做个读书人实在是比做个官吏要好得多。

做不做得成官、能做多大的官,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通常是握在别人手里的。

现在的父母大都望子成龙,希望儿子长大后做老总、做明星、做大官,其实那都很渺茫,还不如鼓励他们做个明道理的好人、有健康体魄的正常人现实得多。

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凡真本事都出于困知勉行之中。

学习的过程都有一个从易到难,再从难倒易,又从易到难的过程。学习一样东西,一开始会有一个进展较快的时候,这时候兴趣最大。过了这个阶段,再提高一步就很难了。过了这个难关,又有一段进展快的时期。这一道道难关,实际上便是一个个飞跃的起点。过了,便超越了前一段的自我。当自我超越来越高的时候,超越越来越难,攻关者就相济被淘汰越来越少:怕苦怕难者被淘汰了,满足现状者被淘汰了,天分差者被淘汰了,而能打通极困难关口的才是好汉,才是成功者。

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过于玲珑剔透者,求学做事往往不愿意下苦功夫,也难以就耐艰苦寂寞。但大学问大事业,大多是从笨、苦、持久中得来。因而,此中人难成大器。

过于玲珑剔透者,对人对事往往沉不住气,好表现,喜跟风,而世道人心,却复杂多变。故此中人不如持重者稳妥,易栽跟头。

过于玲珑剔透者,往往讲究清爽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但世界上许多事情是不能求个清爽明白的,一味讲究,反倒招烦、招怨、招是非。

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曾氏信奉孔孟曾的自强模式,从自修处求强,强大字本身,强大内在的力量。对一个国家,增强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实力一旦到了相当的地步,国家自然而然就强了,也甭今天去打这个,明天打那个。对一个人,增强资深的道德、才干、埋头苦干,在事业中去获得成就,就不用妒忌别人,打击别人。

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

自己并非万能,事情的成功不是靠一味蛮干。如老庄的“柔弱胜刚强”。

悔字诀的体,主体为立、达二字。立,自立自强,这是核心。达,即通达圆融、事业成功,这是最终目的。

悔字诀的用,即所***用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悔的途径为不怨不尤,自心瓶颈,亦不至于招恨结仇。以不怨不尤之用,大能立能达之体。

一个人身处逆境,一定是外界强自己弱的时候。好比韬光养晦,减少被人攻击的目标;好比藏锋削芒,少了许多与人冲突的可能性。如此则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免受太多的伤害。

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

曾氏信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哲学。牢记“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期末路者”的历史教训。木秀遭摧,皓皓易污,名大招嫉,位高多倾。持盈保泰的最好办法是低调,是平淡,是不惹人注目。

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

挫折羞辱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则会有不同的后果。性格刚烈、心理素质坚强的人,往往会将挫折羞辱作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动力,从而造就一个人才出来。性格懦弱、心理素质脆弱的人,则会被挫折羞辱打垮,从此一蹶不振。这正好比一股激流冲刷下来,遇到岩石会溅起美丽的浪花,遇到泥土则会出现一摊泥浆。

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刻薄,***都说不好。宽厚,***都说好。但宽厚过分,则没有原则性,容易纵容祸害。此种人不宜做一把手。

有盛必有衰

官员之身的曾氏将“官”看成暂时的,将“家”看成永久的;将“官”视为用,将“家”视为本。

人生在世,最真实的成就感幸福感,究竟是来自权势、财产、事业、还是来自家庭,来自自身?这可能是一个有争议且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为学四字

为学四字:一曰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二曰熟,对经典反复诵读,并能背诵;三曰恒,坚持临帖习字,书法要好;四曰思,做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慎独则心泰: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凛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集诚为慎,而自谦为功密。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养生首在养心,最大的快乐在于心情愉悦。慎独择时最好的养心,将可使人得到最大的快乐。

主敬则身强:自强自信自立,对待工作生活庄敬严肃。这种人必定事业有成,生活充实。

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你关爱别人,别人就欢迎你。

习劳:人应当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和社会地位。

曾国藩家训的原文内容

1、凡事豫则立。

 2、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4、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8、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9、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12、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1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5、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8、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1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2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23、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2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25、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6、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27、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8、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29、无好小利。

 3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3、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34、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3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37、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8、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3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4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43、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44、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45、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6、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47、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8、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49、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50、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5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53、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4、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55、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56、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57、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58、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59、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60、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6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62、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3、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6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65、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66、处事宜决断。

 6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8、人以气为主。

 69、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70、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71、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72、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7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7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6、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77、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78、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7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80、智慧愈苦而愈明。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是怎样的?

曾国藩家训 清 ? 曾国藩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扩展资料: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二、曾国藩文化学术

1、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2、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3、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曾国藩家训

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无论从政交际还是带兵打仗均以一“谦”一“隐”一“诚”三字取胜。\x0d\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谦”。曾国藩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守缺”的观点。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手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x0d\年轻的时候,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x0d\后来经过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经过默默的咀嚼,终于大彻大悟。尤其是老子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水能屈能伸,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地方。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和涵养,其深沉和宽厚。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至此,曾国藩终其一生始终保持了宁静谦退之心境。\x0d\我们再来看看曾国藩的“忍”。年轻的时候,曾国藩去长沙读书,当时他的书桌是放在窗前的,后来有个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吼到:“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近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了,这位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而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去了。曾国藩来到没说一句话,那以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此人又来寻衅,气呼呼的:“你读书的地脚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让你给夺去了。”在旁的别的同学为曾国藩打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这位同学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别的同学说:“那好啊你在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这位同学一脸狼狈,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着。\x0d\在唐浩明著的《曾国藩传》中也多次提到,其中有这么一件事情是最著名的,1857年,曾国藩因父丧,第二次回荷花塘守制,这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候,也是他反思自忖最深刻,对“忍经”琢磨最多的时候,为他的再次复出,一崛而起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是他的心得。在收敛低调中做人,在挫折屈辱中做事,在巧与周旋中攀升,大丈夫能忍难忍之事,这就是曾国藩。但是,他的“忍”并不是一味的强忍,而是善忍、会忍,当忍则忍,不该忍则不忍。对皇上、太后,以及满蒙亲贵的猜疑、排挤、冷落、出尔反尔和种种不公,曾国藩一忍再忍,一忍到底,但对误国误军、贪婪无度而又加害于他的人,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或拍案而起参人一本,或拔剑而起势不两立。\x0d\同治元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三千里长江水面,迎风招展的全是“曾”字帅旗。作为亲率三四十万人马的湘军最高统帅,他丝毫没有飞扬跋扈、洋洋自得之态,反而处处小心,慎之又慎。请看他给弟弟的家书,便可知道他的当时心态。他谆谆告诫道,“我们家目前正处在鼎盛时期,?近世像这种情况的曾有几家?太阳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就会向西偏,我们家现在也是最高最满的时候了。我们不必等待天来平,人来概,我与诸位弟弟应当先设法自己来概。”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回乡下停职反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在极乐大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x0d\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其“诚”。曾国藩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血诚”作为自己处世立人的不二法则。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也处处以“血诚”要求与约束自己身边的人。在写给九弟曾国荃和长子曾纪泽的家书之中,他说,“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在写给下属的另封信中更是强调,“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可见曾国藩正是以诚取信于人,以至于他最终取得大成功。\x0d\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观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甚至连号称忠王的李秀成也叛变了(在民间野史中记载,李秀成的投敌实为太子逃跑争取时间,可信度不大)。对于曾国藩的“血诚”之举,后人蔡锷极为认同:“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x0d\曾国藩的一生风风雨雨,有起有落、有荣有辱,虽没有平步青云,也从没有掉进深渊。没有片段的精彩,却有整体的绚烂,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与曾国藩的一生坚持“诚”、“谦”、“忍”的原则有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