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兵家必争之地是哪里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05 0
  1. 襄阳为什么是中国古代最难攻克的城池呢?
  2. 襄阳为何兵家必争
  3. 让三国抢来抢去的襄阳,会如此是因为此地非常重要吗?
  4. 襄阳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军事中有多重要呢?

一荆襄地区军事地理概论

荆州 (现江陵 )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 ,以境内婉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境内地势西高东低 ,低山、丘陵、冈地、平原依次过渡 ,微缓倾斜 ,主体是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河积、湖积平原。海拔在 20~50米之间。东晋时期荆州版图最广 ,北接大巴山 ,地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六省。宋之后 ,荆州辖区渐狭 ,基本限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横贯东西 ,连接吴蜀 ,流经荆州由大江入湘、入赣 ,亦无不便捷;汉水由江夏透逸而北以至西北 ,自襄阳西北行入汉中、关中 ,北行入南阳、洛阳 ,或水或陆 ,皆有通道。

襄阳介于秦岭山地与江汉平原的中间 ,上游大部是山地 ,山间颇多小盆地和峪口 ; 下游则湖泊连绵 ,地势低洼。北当汉水之曲 ,与樊城隔水相对。南有岘山 ,西南列山如屏 ,群峰对峙 ,地势险峻。

襄阳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兵家必争之地是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襄***有枢纽地位 ,历代王朝都以占襄阳为握有战略上的主动权。桓温、刘裕、岳飞、吴拱等都曾藉襄阳而有所作为 ,李纲、陈亮等人也曾建议经营襄阳。西晋灭吴 ,隋灭陈 ,蒙古灭南宋都大大得益于对襄阳的控制和经营;曹操、苻坚、拓拔宏也曾试图争襄阳而图江南。荆州在襄阳之东南部 ,又是东南防御工事的上游要地。三国时期为争荆州而展开的几场大战 ,正是因为荆州的战略位置而引起的。

当时的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的一些地区 ,辖长江南北二十多个郡 ,处于三国的交接地带 ,地理位置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该地区***丰富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是兵源、粮源的重要供应基地 ,故成为魏、蜀、吴三国反复争夺的地区。而刘备之所以能崛起于群雄逐鹿的汉季 ,与占据荆州这一要地有关。在遇诸葛亮之前 ,刘备事业屡起屡仆 ,重要原因即在于他没能占据一块战略地位重要的地盘 ,缺乏建立与巩固***的地理空间基础。而后 ,诸葛亮在隆中为其规划方略使他茅塞顿开 ,从而把占据地理位置重要的荆、益二州作为立国要策之一。

荆州既可以与汉中形成对魏钳形攻势 ;也可以顺江而下 ,直捣东吴。其对于蜀汉***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旦失去它 ,即被限制在长江三峡以西的巴蜀一隅 ,只有守之余地而无攻之优势 ,当然也无法完成兴复汉室大业。正因为如此 ,刘备在赤壁之战“借 ”得荆州之后便苦心经营 ,并派关羽重兵把守 ,但最后却不慎丢失。荆州失守 ,使这一维持蜀汉与曹魏、东吴鼎立的支撑倾倒 ,从而打破了战略格局的平衡态势 , 并构成了蜀汉***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自刘备丢失荆州、夷陵兵败以后 ,蜀国尽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六出祁山 ,姜维秉承遗训 ,九伐中原 ,但都无力回天 ,而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魏、蜀国力悬殊 ,二是丢失了荆州这一生死攸关的战略要地 。

然而 ,以襄阳图江陵容易 ,以江陵图襄阳难。何也 ? 以襄阳来看 ,所谓“铁打的襄阳 ”,是指它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并易守难攻。荆州的防御工事并不逊色于襄阳多少 ,却没有襄阳的地理优势。以襄阳攻荆州 ,水陆两路 ,襄阳都处于高势 ,拥有上游攻下游、山地俯瞰平原的优势。而荆州地处平原 ,既没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又没有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襄阳兵力正是利用了三峡上游水道及宜昌地区的山地屏障 ,才具有攻打荆州的优势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祖禹 ,写过一部著名的历史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在这部书中 ,他是这样阐述荆襄地区的战略关系的 :昔人亦言荆州不足以制襄阳 ,而襄阳不难于并江陵也。三国争荆州 ,吴人不能得襄阳 ,引江陵之兵以攻魏 ,辄破于襄阳之下。梁元帝都江陵而仇襄阳 ,襄阳挟魏兵以来 ,而江陵之亡忽焉。 五代时 ,高氏保江陵 ,赖中原多故 ,称臣诸国 ,以延岁月。宋师一逾襄阳 ,而国不可立矣。蒙古既陷襄阳 ,不攻江陵 ,而攻两部也 ,亦以江陵不足为我难也 。

二荆襄战略地位形成的地理基础

分析构成荆州重要战略地位的因素 ,主要有三 :一是有山川之险。江陵先后有楚、梁、后梁、南平在此建都 ,作为都城历时 500余年 ,较之“十朝古都 ”南京 ,“七朝古都 ”开封 ,并不逊色。江陵南有长江天堑 ,北有襄阳之蔽 ,东有武昌之援 ,西有夷陵之防 ,地势险要 ,进可以攻 ,退可以守。二是有经济后盾。古谚云:“两湖熟 ,天下足、”对江陵而言 ,这里土地沃野 ,具有丰足的农产和水产。富饶的物质*** ,给江陵提供了充足的兵粮。三是有交通之便。顾祖禹称 : 江陵 “控巴夔之要路 ,接襄汉之上游 ,襟带江湖 ,指臂吴越 ”。

从江陵逾江而南 ,可经洞庭湖溯湘水至岭南 ,溯长江而上可通巴蜀天府 ,顺长江而下可达吴越 ,北有大道 ,经鄢、邓、宛可出方城 ,直抵中原。交通上贯通南北 ,左右东西的优势 ,赋予江陵以中心辐轴的地位。

襄阳 ,既是东西之间的联系枢纽 ,又是南北之间的一个重要接触部。它处于南阳盆地的南部 ,依托湖北 ,通过汉水和长江 ,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由南阳盆地 ,可以北出中原 ,可以西入关中 ,还可以汉中而联络陇西。襄阳又处水陆交通要冲 ,东道武汉。西控商洛 ,北通南阳 ,南蔽江陵 ,进之可以图中原 ,退之可以固东南。在军事上 ,襄阳“北通汝洛 ,西带秦蜀 ,南遮湖广 ,东瞰吴越 ”,向被称作“天下之腰臂 ”,自古为兵家争夺之地 ,战事频仍。

襄阳为什么是中国古代最难攻克的城池呢?

因为襄阳是天下的腰背,它地处于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的核心位置,也就是说是中原地区南北陆路最重要的一个交通中转站.

这是连接中原和长江水路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在孙子兵法中也将襄阳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标注的清清楚楚。之所以会将襄阳这座三线小城市称之为是华夏第一城池自然有它的道理

襄阳正好位于秦岭地带的山势低矮之处,从陆路上来看,襄阳是交通汇集的一个重要枢纽,其中以荆襄大道最为著名。而且它同样也是古时候最重要的官道之一。襄阳不管是在水路还是在陆路都占据着一个交通枢纽的重要地,在襄阳向北,汉江支流唐白河便可以进入汉江与长江。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他既能够维持平衡,而且又能够作为军事指挥基地,在战乱时如果遇到地方割据的话,那么襄阳则是一个极好的平乱指挥中心。

清代的一名学者就曾说,自从汉代以来,凡是想要争夺天下的人必然会将襄阳列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扼守着南北交通的咽喉,并且本身三面临江,它的军事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名著《三国演义》中看到三国演义一共有120回,其中有31回和襄阳这个地方有关,特别是在赤壁之战败北之后,曹操放弃荆州力保襄阳,由此便可看出襄阳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

在古代的时候关中,巴蜀,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这四个地方可谓是中原的四大经济区,只要能够掌握了他们,那么就几乎是将天下化为掌中之物,而襄阳正好就处在这四大经济区最中间的位置,它既能够对峙南北,又能够促进统一,把襄阳称之为是?华夏第一城池?实乃当之无愧。

襄阳为何兵家必争

襄阳为什么难啃?因为它自古位处汉水中游,同时也遏守荆州门户,是俗话说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军事家们绝不会轻易地放弃这样一个重镇,在这里屯粮驻军是绝对不会少的。另外一点就是它有汉水作为地利屏障与樊城互为犄角。

一、三国中的襄阳战略位置。

世所周知的《三国演义》中曾经多次提到了刘备向东吴借荆州一段。但世人不知的是刘备手中所坐拥的荆州实则只占含荆州城在内的三成地盘,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一个省他占了三分之一,除了省会和几个市在自己手里,曹操控制着荆州的精华。这么大一片地盘最重要的门户新野、南阳、樊城、襄阳都在曹魏的掌控下,为什么曹魏能保证对孙刘联盟的稳固防守便可见襄阳与樊城重要性并非一般了。

二、环绕襄樊建立的门户攻防体系。

上面简略的提过了襄樊作为门户的重要性。对于攻防双方,这里都会作为一个重要跳板以便南征北伐。所以,针对攻防双方而言,谁能先借助襄阳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就意味着谁将占据战略上的下一步主动。详细的案例可以参照宋金战争时期,宋金两国环绕襄阳一城进行的反复争夺。金军占领襄阳后对宋军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压制,但在岳飞所部夺回襄阳后,金军丧失了对南宋***的压制,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到手的战略压制。

三、史上有名的襄樊之战也无法摆脱的战争法则。

世界上横扫万里的铁骑雄军—蒙古人,曾经在襄樊被牵制长达6年之久。这其中除了它的地理之势还含有南宋军民人心较齐,统帅指挥得当的因素。但是面对襄阳城,即使是蒙古人也无法在秋冬到来后连日作战,为城内守军争取了一定休养的时间,缓解了防守压力,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受到影响最深的战争法则。

通过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将这座城池为何难啃归纳为如下理由:

襄阳属于荆州门户,遏制汉水,四战之地迫使拥有者加强防御。

环绕荆襄只有建立整体的防御体系才能站稳脚跟,否则只是空有其城,并无实地,很容易就学了于禁与关羽。

战役一旦拖延至换季时节对于进攻方会极度不利。

所以当这样的一座城池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时,又怎么会容易被轻易攻克呢?

让三国抢来抢去的襄阳,会如此是因为此地非常重要吗?

襄阳兵家必争的原因如下:

襄阳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可以说是征战天下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里可以去到其他几个重要的地理单元,毫不夸张的说,南方控制了襄阳则可以形成割据,北方控制了襄阳则统一天下指日可待。首先看襄阳往北正是南阳地区,如果襄阳北出占领南阳。

就可以往西走到安康市到汉中,或是经商洛再到关中平原的西安,出南阳可以直接进攻洛阳,许昌,开封,郑州,往东则可以到江淮地区。北方占领了襄阳之后可以直接南下进入江汉平原腹地荆州,还有一路走随州可以直到武汉。

历史沿革:

襄阳最早的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汉水北岸,包括军营坡、龚家洲、金鸡嘴、山湾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器物制作方法多***取直接单面打击,制作特点与陕西“蓝田人”、山西“丁村人”使用的同类器相似。遗址时代约为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或偏晚阶段。

至少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襄阳先民开始尝试磨制石器,制造工具,渔猎***集,刀耕火种。经调查,襄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点达180余处,它们基本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较为密集地分布,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步在汉水中游北岸的南襄盆地西南部。

襄阳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军事中有多重要呢?

汉末到魏晋跌宕起伏的三国时期,军阀混战,群雄并起。各种战略战术不断在战场上展现,水攻、火攻、大象兵等轮番上演,但无论如何争战,在主要以陆地步骑作战为主、使用冷兵器的三国战争时代,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表现得十分突出。

赤壁之战、夷陵之换战等一系列战役,都凸显了地理环境对战役造成的重大影响,统兵将领运筹帷幄,制定决策,山川地理形势是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三国争战历史上,荆襄地区历来是三方必争之地,而其中的重镇襄阳更是让南北双方上演了数轮争夺战。襄阳为何会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热点区域,这是与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战略策略密切相关的。

襄阳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地理位置险要,是南北交通的要冲,周围地形特殊,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利于防守不利强攻,而且襄阳周边自然环境极为适宜垦殖,物产丰饶。

同时也与蜀国诸葛亮三分天下、吴国周瑜立足江陵,取益州占襄阳,北伐曹魏的基本战略密不可分。被人称为天下喉襟的襄阳,在三国时期成为了群雄瞩目、星汉灿烂的核心。可谓三国襄阳而起,襄阳凭三国而名。

1、南北通衢之水陆枢要

三国时期,孙吴***占据荆州和扬州地区,并将荆扬设定为两大战区,兵员粮赋之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和苏湖平原。

其北征中原主要以荆州为大本营,有水陆两条进攻路线,陆路是由江陵北上,过今当阳、荆门、宜城等地直趋襄阳,自襄阳涉汉水后过樊城,再经襄邓走廊通道进入南阳盆地,在此可分兵进击关中平原、洛阳平原和华北平原等中原各地

也可以从襄阳出发,沿滚河一线向东行进,经过今天的枣阳,穿过桐柏山、大洪山两山之间的谷道,到达随州后,经涢水向南,从安陆、云梦进入到江汉平原的东部,最终可以到达长江之滨的沔口。

水路则是以汉水为主要通道,从荆州乘船出发,从沔口溯汉水而上,经石城、宜城至襄阳后,因襄阳位于湍河、白河、唐河几条川流收束而下、汇入汉水之地,吴军可继续向西行进,攻入汉中盆地。

也可以从此转入三河口,然后向北经由白河而上直达宛南。

襄阳位于多条水旱道路交汇之处,是连接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交通要冲,在魏蜀吴极为特殊的三国地理边界之中,成为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

也由此产生了极高的军事价值。司马懿曾言:"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李焘亦认为襄阳向北与宛城、洛阳相接,从此发兵可以击溃中原腹心之地。

因此,襄阳成为了南方军队北进中原的主要门户,可以说,占领襄阳地区既可以朝多个方向用兵,也能截断敌人水陆进军的交通干道,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2、山川环绕之易守难攻

襄阳城位于汉水南岸,与樊城隔江相对,面向汉水,背依岘山,东北遥望桐柏山,东南可视大洪山,武当山余脉存于西北,荆山山脉横于西南,"群山四绕,一水纵贯",构成了四边之屏障,利于防守,却不便于车骑与大军的攻城行动。

襄阳城因为周围地形、水文条件有利于军事防御,而受到兵家的另眼相待。

"进之可以图西北,退之犹足以固东南者也。"襄阳正当汉水河谷通道的北口,地势险要,利用临城的汉水与周围的群山完全可以将敌军来路予以严密封锁。

历史上守襄樊者屡屡凭借城池山水之固,挫败强敌来犯大军。如219 年关羽征襄阳,曹仁困守不出,关羽徒然回师,却被孙吴在后方进袭荆州。而自魏晋占据襄阳后,以北窥南,孙吴和蜀汉都陷入非常被动的战略态势。

从三国南北割据形势看,孙吴、蜀汉占据扬、荆、益三州,荆州位置居中,有联络东西之重要作用,但却因地多平原防御困难。

襄阳位于该平原北面,三面环山,俯视汉水,其地形地势天然构成抗御北方的屏障,"襄阳失,则江陵危。"一旦失守,南方势危

襄阳若在南方势力控制之下,南方势力将处于攻守俱便地位,进可兵出南阳,窥觑中原,退可据守襄阳,御敌门外。而若被北方势力所控制,则江汉平原门户大开,严重威胁联系吴蜀两地的长江航道,不利于南方***稳定。

宋朝杜范称襄阳为国之西门,"又谓天下喉襟。若为寇盗据其门户,扼其喉襟,则吴蜀中断。"

因而,汉末战乱时刘表***纳蒯越的建议:"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理兵襄阳,以观时变,稳定当地的统治。

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建议孙权兵出江陵,夺取四川、汉中,再全力以赴进取襄阳,将其作为北攻曹操的前线基地。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未能实现这一战略构想。

3、土沃水丰之农业发达

襄阳自然环境优越,利于农业种植,能提供充足的粮饷供应驻军,这是襄阳在历史上长期被作为军事枢纽的一个重要因素。

襄阳城周边可耕平地众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尤其是日照充足,可满足稻谷两熟要求。

周边水网密布,汉水及其支流堵河、官渡河、滚河等呈树枝状水系分布,有力地推进该地灌溉业的发展,当地多修水利工程,著名的有六门堰、木渠、长渠等。"襄阳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

历史上在当地驻军屯田而大获成功者比比皆是,西晋时羊祜出镇襄阳,"广事屯田,……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襄阳遂为灭吴之本",西晋灭吴从襄阳而始。

4、你争我夺之鏖战襄阳

在汉末至晋初的战争进程中,襄阳是南北对抗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府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

自208 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之后,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襄阳,又大败刘备于南阳,并扬言要与孙权"会猎于吴",孙刘结盟于赤壁挫败曹操,曹军退缩到襄樊一线。

之后,曹魏统治者将襄阳定为南陲要镇,视为经略南方的战略基地,即使在赤壁大战中败北,但却力保襄阳不失,成为曹魏屏障北方,进击南方的基地。到魏明帝时,"南守襄阳"彻底成为曹魏战略的基本国策。

在前后40 余年的时间里,吴、蜀对襄樊地区策划、发动的攻势共有 8 次之多。其中,219 年关羽兵出襄阳,虽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围吕常于襄阳。

但在久攻襄阳不下时,却被孙权、吕蒙偷袭,丢失荆州,关羽也身死战场,使得蜀汉"跨有荆益"的战略彻底破产。

在曹吴的联手扼杀之下,蜀汉兵败襄阳,这次兵败,引发了刘备对吴国的攻伐,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以蜀军被陆逊火烧连营而黯然收场,吴胜蜀败,在三国角力的大舞台上,兵败襄阳成为蜀汉由茂盛转衰的起点和标志。

此后天下正式进入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势力完全退出荆州。其后又有零星反击,如227年,魏将孟达与诸葛亮联络共击曹魏,却被司马懿以南阳为基地发兵平定,蜀军无果而终。

其后,孙吴困守东南,因襄阳曹魏大军的威胁,始终处于战略被动局面。孙吴不甘心被困住手脚,多次发兵襄阳,与曹魏展开数次争夺,但都以失败告终。

荆襄之争,孙吴无法攻取襄阳,曹魏也无条件大规模发兵南下,双方就长期对峙于江汉一带。直至曹丕代汉后,曹魏势力逐步强盛,开始不断压迫孙吴防线,并将荆州军政中心先后南移新野、襄阳,此后东吴越发显现颓势。

司马氏灭蜀后,随之代魏而建立晋,西晋与孙吴在襄樊地区又展开了新的一轮军事斗争。在灭吴之战中,西晋也是以襄阳为基地向南挺进的。

279年,西晋发兵20万大举伐吴,大都督贾充将中军屯驻襄阳,监控战局。西晋兵分六路,其中杜预从襄阳发兵,一路顺江而下,攻取江陵,最后实现了北方统一南方,三家归晋的大一统格局。

5、小结

襄阳地处南北交通的地理枢纽,其周围山水环绕、利于防守,又有优越的垦殖条件,因此受到历来兵家的重视,成为各方竞相看重、南北激烈争夺的热点区域。襄阳优越的战略地位,在汉末三国时期进一步彰显出来。

刘表经营襄阳,奠定天下三分之基础;曹魏攻夺襄阳,打开了进军江汉南下东吴的门户;关羽兵败襄阳,蜀汉"跨有荆、益"以望天下成为泡影;孙吴未得襄阳,困守东南、最终亡国成为定局。

襄阳是三足鼎立的战略支撑点,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话剧,展示了襄阳在三国历史上的战略地位,拉开了襄阳历史最辉煌壮美的画卷。

《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其中三项指的是古代作战时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自然条件比不上地理环境,地理条件又比不上实际的综合实力。而在《孙膑兵法.月战》中记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军事专家孙膑也认为,作战时期,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因素。缺少任何一条因素,即使最后战争胜利,那么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古代所说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指的?地利?也就是地理环境。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实际上并不是指固定不变的地方。而是指拥有天险,打仗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边境防御,多用于抵抗外族入侵,如山海关、锦州等,其二是中原内地,大多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如荆州、开封、洛阳、徐州等。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秦国来说,他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巴蜀汉中之地。自从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之后。巴蜀之地就成了秦国的重要战略核心之地。首先巴蜀之地地势崎岖险阻,可以有效的防止敌国入侵。而且秦国还可以凭借此地随时随地的攻打楚国。楚国当时的西面和南面几乎没有可以据守之地。所以楚国面对秦国始终无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巴蜀之地除了天险可以据守之外,其取之不尽的粮食、蜀锦、井盐和其他军用物资也都有效的给秦国的一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郭允蹈在《蜀鉴》中记载,?秦并六国,自得蜀始。?秦既取蜀取汉中,又取黔中,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劫质怀王,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雄而一天下,岂偶然哉,由得蜀故也。?可见巴蜀之地对于秦国的意义。

同样在秦末乱世楚汉争霸时期,汉中之地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志》记载,?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只要拿下汉中就可以顺势拿下巴蜀之地。而有了巴蜀之地就可以重走秦国旧路称霸天下。历史上项羽把刘邦分封到汉中之地后,为了遏制刘邦向外的发展,项羽特意把忠义自己的秦国旧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安排在秦国旧地封锁刘邦之路彻底把刘邦困死。但最终刘邦还是凭借汉中打出了川蜀之地夺取了天下。当然了,占据地利优势也并不一定肯定会成功。刘邦的后代三国时期的刘备,同样也占据了川蜀之地。但刘备去世的早,碰上一个徒有虚名的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川蜀之地。